第一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合并同类项这节课学生一共认识了3个例题、3种解题方法,由含1个字母到含多个字母,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教学反思《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
师生角色的转变: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我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我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极力展示自己的发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第二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凤州镇中心小学
李艳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能认真学习新课标,研读教材,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寻求多种方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把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其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总之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第三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
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7.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第四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周礼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与众不同。我们平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周礼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朱国荣老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这是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加法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和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惠林老师执教的“二十四时记时法”,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种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做游戏,表演动作,听故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周礼老师在执教 “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学生理解“趋势”和“幅度”这两个词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体会增加、减少、不变,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感受增加一点,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点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八里中学
魏富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是关键,在这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按“学案导学”所提出的任务先行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数学讲究的是一题多解),不管答案是对还是错,老师都应给予极大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例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之和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各三角形,我不但给他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他热情对话,引导并鼓励这位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了(n-1)个三角形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去除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我的教学行为不仅使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督促,帮助了他从而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也树立了他学习的自信心。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三种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例如,我在上空间图形这一节课之前,安排了六个学生用六个不同方向上的正方形展开图组合成一个正方体,其中安排的学生各有两名,告诉他们第二天上课时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比比看谁做得最好,在第二天上课之前,他们都争先恐后的拿来了自己的作品,特别是两个差生,他们不但做了,而且做的很好,在我的鼓励下,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站上了讲台,熟练地操作迎来了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让他们自然并踊跃地融入了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决不能让优等生剥夺差生思考和权力。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要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尽可能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