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
少年读马克思有感
当我读了这本书了解到马克思的故事,瞬间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折服。他本可以选择自己人生平坦的大路走下去,但他却抛弃了他应得的荣华富贵,从此开始了40年的流离失所,40年的革命和斗争。
这本书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节是第6节的“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了有什么不同?”在思考文明异化的过程中尼采因为思考这种东西发疯了,而马克思却能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且直面它。他发现了现代社会最根本的异化:劳动创造了世界,但这个世界则反过来构成了对于劳动者的压迫。他和恩格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和文明保持着深刻反思态度,他们主张“将别人从这种悲惨的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实现这个目标,即使抛弃“我自己”的高贵、幸福,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对于章节问题,其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人类劳动是把人头脑中的法则加诸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劳动也是把法则加诸人的自由意志。前者是使自然服从法则,后者是使人的自由意志服从法则。他才是真正的不带枷锁的文化人。我们应该学习他,对我们置身的文化和文明怀抱清醒的批判和反思态度,不随波逐流,做一个能创造文明的勤劳的人。
第二篇:党史学习会之“好书共赏”——《伟大也要有人懂》
党史学习会之“好书共赏”——《伟大也要有人懂》
大家晚上好,我是研十二团支部的副支书李凡,这次很荣幸能与研十二党支部一起来召开这个党史学习会,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党团共建的工作,也很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面我将进行的是一个图书分享的工作,是想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本叫做《伟大也要有人懂》的书。这其实是一个系列丛书,有两本,一个是一起来读毛泽东,跟陈宇超同志今天讲的东西是相关的,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自行去看一下,另一个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叫做一起来读马克思或者少年读马克思,写的是关于马克思和共产主义的东西,关乎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次分享将从以下三部分内容进行展开。
首先是作者与书籍简介。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教授,他的履历还是很丰富的,著作也很多,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一本。
这本书开篇就说明了它主要回答了3个问题,马克思是谁、他做了什么以及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自己对这本书的内容做了一个浓缩,总结为马克思及其思想,所以后面我要讲的这些内容都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个概括和理解,因此会讲的比较粗一点。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家乡是特里尔,他是一个犹太人,且家境比较富裕,所以说,马克思的童年及青年时期,其实是没有经历过那种底层人民的苦日子的,包括他后来娶得妻子燕妮也是富贵人家,出身于皇室家族,他的姨妈和姨夫是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可以说马克思的原生家庭是和无产阶级这样的阶层不沾边的,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不沾边的人创造出了《共产党宣言》。这其中的原因就要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了。马克思出生前,特里尔是属于法兰西共和国的,19世纪的第一个15年里,欧洲发生了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它认同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现代价值观,也使得特里尔地区得以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处境,因为在此之前,犹太教是被基督教所排斥的,所以犹太人也经常遭受歧视。到了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了,从此特里尔被划分给了普鲁士,最终归属现在的德国。因此,马克思的父亲一直认为自己是法国人,也给幼年的马克思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所以马克思在思想归属上,是认同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现代价值观的。在这以后,欧洲又经历了各种惊天动地的大变革,19世纪的欧洲是很不平静的,身处于这样的时代旋涡,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马克思开始思考起了人类这个命题,关于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关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1830年马克思进入了特里尔中学就读,毕业之际,他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在这篇文章里他剖析了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大部分人类的行为和认知模式,区分了人与动物,并对职业选择这件事情做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在这里他已经开始考虑人类幸福的问题,并且选择了将自己个人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放到寻求集体生活的意义与幸福当中去,也就是说,在个人的快乐与人类的幸福当中,他选择了后者,这一年他才17岁。
1841年,23岁的马克思博士毕业,他毕业论文的题目比较拗口,叫做《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jiu)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如果说17岁的马克思是从一个人应当如何选择他的职业出发去思考人类的幸福以及个人的快乐等问题,那么23岁的马克思就更为宽容,思想也更为开阔和深邃。马克思在论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种不同的对待知识的方式过程中展露出了自己独特的对待知识和求知的方法,那就是批判,简而言之,就是人应当包纳他人的视野,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的世界与别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的意识,那么,每个人的认识都可能是对的,所以马克思提倡的是要带有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是马克思首次提出了“批判”这个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篇论文中也首次提到了“革命”这个命题。
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成婚,并于蜜月期间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在这本著作里,马克思把黑格尔关于主人和奴隶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转变为资本与劳动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马克思认为,正如在古代社会主人因为掌握了宗教、文字和法律等手段才得以支配奴隶,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因为掌握了资本而支配着劳动。
1844年,26岁的马克思写下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篇手稿第一次从“人的解放”的角度谈到了共产主义。在这里,马克思指出,支配现代社会的并不是表面上的法律,而是经济规律,资本被少数资本家所垄断,劳动者变成了赚钱的工具,而共产主义就是要把资本解放出来,变成公共的,共产主义不是简单的消灭私有财产,而是要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使劳动者掌握资本,使资本为劳动服务。
讲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觉得奇怪,马克思作为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卖力的为广大无产阶级发声,为什么要致力于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这其实就和我们之前说到的《青年在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有联系,因为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坚定的认为个人的幸福只能从群体的幸福中去寻找,个人的意义只有在维护群体的幸福中才能被最大化,而劳动人民就是最广大的群体。在无产阶级集体失声的情况下,马克思站起来了,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既伟大,也很聪明,如果他不对这个世界去做这样深入、细致且痛苦的思考和解释,那么当今社会也许不会有共产主义,我们不能期望一定会出现另一个马克思,所以对于历史上仅存的这样一个宝贵的马克思,我们应当要敬畏。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其实《共产党宣言》一开始是由恩格斯承担纲领起草任务的,恩格斯一开始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稿,结果导致文章越写越长,最后只能求助于时年30岁的马克思,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文字内容几乎全都由马克思一人撰写,但是它代表的是二人的共同思想。《共产党宣言》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最基本的区别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是由追求利润的个人欲望所驱动的,而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则是满足和保障大多数人的需求,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应当惠及全社会,社会主义经济要大规模的发展教育、医疗、养老、艺术等公共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多样的需求。这样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要把资本变成公共的,要使资本为劳动人民服务。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不理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教育、医疗、养老、艺术等原本就是公共的,但是其实只要资本家的手伸的够长,这些也可以是完全私有化和带有盈利性质的,而社会主义要做的就是打断资本家伸出的手,保障这些资源的公共性,使得最广大人民在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由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成为了欧洲各国统治者的众矢之的,1849年8月,马克思逃亡到伦敦,那年他才31岁。从那以后,马克思的经济状况也急转直下,开始陷入了生活的窘境。
1852年开始,马克思靠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写专栏文章来赚取生活费,这些文章涉及亚洲问题的共有17篇,其中有15篇是关于中国的。因为那个时候马克思的思想被欧洲封锁了,所以他就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看到了中国。马克思为中国写的文章比给其他任何国家写的都要多。马克思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远比欧洲简单,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断,因为我常常认为中国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比西方复杂,但是我搞错了一点,人际关系不等于社会关系,从社会关系的层面来说,中国当时的社会关系确实比较简单,很容易形成政治上分明的阶级,所以也更容易发生社会革命。马克思认为中国文明是一个天然的共同体,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为了维护古老的共同体从而不得不创造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中国近代史是很屈辱和艰难的一段历史,当这个古老文明遭受到重创之时,当封建统治阶级无力维护普通平民百姓的安全和生存时,广大的劳动人民就不得不团结起来去抗争,去革命,去挽救这个古老的共同体,而抗争和革命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预言革命将在中国取得成功,而他这一伟大预言也最终在1949年得以实现了。
1881年,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去世。
1883年,马克思最疼爱的长女去世,同年3月,马克思在伦敦去世,享年65岁。
最后我想说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以及马克思本人的一点感想和总结。首先我想说明一下,虽然今天可能讲的内容有点多且内容不是很细致,也许大家有的地方没有听得很明白,但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写的很通俗易懂,所以我才会以为,做这个图书分享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直到我真正开始动手做这个ppt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要读懂马克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为了这个图书分享准备了两到三天的时间,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完全不够,因为马克思这个人太伟大了,他的思想广且深,一两天是读不懂马克思的,一本书也是读不懂马克思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你会更靠近他一点,更了解共产主义,更理解中国共产党。这里我还想说一点关于我自己对于马克思的认识,我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是及其宏伟和巨大的,当我在做ppt的过程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越了解他就越敬佩他,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将他解释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交给了后世,也希望未来我能好好学习这些东西。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愈加的认为,这个男人真的是一个很“可怕”人,这里的“可怕”是一个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因为我很难想象有人竟然可以为了集体和群众的幸福做到这种地步,竟然可以如此的坚定不移和毫不动摇,竟然能够保持着如此深度和理智的思考,但是他做到了,所以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人,一度让我产生了畏惧心理,我也没有想到做一个图书分享的ppt竟然会让我感到很有压力,因为我怕我讲不好马克思,我也怕我对马克思其实有误解,所以今天做这个“好书共赏”我其实是很有压力的,这个ppt的制作过程就是从轻松愉快到沉重的,所以我不得不带上我的讲稿,以防我逻辑混乱,搞的大家听不懂。
马克思已经逝去100多年了,他去世时的身份仍然是一个无国籍者,被埋葬于英国伦敦的海格特公墓。他出生于西方,也长眠于西方,但是马克思主义却是世界的!
谢谢大家的观看!
第三篇:银牌也要有人拿美文摘抄
运动大概生来就要让人绝望:如果你是浪里白条,却不幸与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同场,你的位置从望其项背到望尘莫及,最后是神龙见尾不见首,波心只管荡,冷月自无声;或者你天生神力,但你的对手是土耳其举重神童穆特鲁,你青筋直暴,你大吼一声,你竭尽全力,你只差没吐半口血说“再不能了”。他气定神闲,一抓成功,还卡哇咿地吐吐舌头。
各行各业都一样:出身贫寒的高斯,显然从来没参加过培优、奥赛、提高,他10岁,就发现了等差数列公式,震惊朝野;而才7岁的骆宾王——别忘了,中国人还是计算虚岁——在牙牙学语了“鹅鹅鹅”三个字之后,脱口而出“曲项向天歌”,从此不朽。
有一首诗这样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确实是迟了,有些人携带着前世的记忆,有些人生而知之,还有些人,根本就是鲤鱼精转世或者小龙王附体。大部分运动员,金牌不会与之有关;绝大多数科学家,牛顿是牛顿,他是他……就好像现在的我,明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大门不会为我打开,我该怎么做,永远放弃与文字的情爱吗?
我最近在看李长声的《日边瞻日本》,他在里面说某作家:“没什么名气,像众多的作家一样,是给著名作家和流行作家垫底的,不然,就那么几本名著或畅销书可构不成文坛。”我就笑起来,像在说我一样。
有一段时间,我很质疑自己的写。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亲子论坛上说到自己的孩子,都是“聪明、活泼、健康”,哪里有这么多聪明人?行年至此,我已经明白我其实没有才华,上帝在打发我投胎的时候,较敷衍了事。承认这个,令我难堪,但我决定对自己诚实。我写了这么多年,我写得又不好。这世上的垃圾书已经满坑满谷,多我一本意义在哪里,我何必要写?
后来有一次,我走进人生的幽林,最痛楚的时候,是阅读给我以安慰。我不能看艰深的著作,因为痛令智昏,我的脑子不够用了。我就看随便杂志上的心灵鸡汤,忽然被一句话击中,掉下泪来。
那一刻我明白了:只要我曾经安慰过一个人,有一个人,从我的写作里得到过益处,因我的文字哭泣,我就没有白写,不算白来世上一遭。而我,深爱这个行业,像爱有夫的罗敷,不愿意还她明珠双泪垂,愿意一直一直追求下去。
银牌也需要有人拿。在人生的赛场上,最重要的可能是超越自己,永不言弃,永不言倦,永不言辱,永不言败。
第四篇:职场礼仪:网络聊天也要懂礼仪
还以为网络聊天只是简单的休闲娱乐?out啦!还以为工作时只能面对面苦苦哀求客户或与其他竞争对手争得头破血流?out啦!不得不承认,今天的生活已经被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所包围,更多工作机会潜藏在网络中,这是一个开拓事业的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利用网络聊天谈判时,运用礼仪也非常重要,记得在轻松幽默的同时也要体现出你的风度和职场素质哦!
由于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的流行,人与人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即时通讯软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用于娱乐休闲,而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商务往来上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这种沟通方式并不是真正的面对面,常常因为缺少目光接触等非文字性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而导致误会的出现,甚至因为不懂得礼仪而造成矛盾发生。因此,学习一下必要的即时聊天礼仪也非常有必要!
1、善用自己的“状态。”
即时聊天礼仪在商务的应用上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在线状态。因此,如果某人的状态时离开或者忙碌,那么就要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是你使用了这样的状态,是否意味着不想被其他人打扰?换句话说,如果对方饿状态时忙碌,那么就尽量不要打扰他。即时可能对方目前的状态是“在线”,那么也要先询问一下是否可以占用对方一点时间。
2、认真对待自己信息的内容。
如果你觉得这种网络即时聊天只是你和对方两个人的事,是非常私人的,那就危险了。因为事实远不是这样。一封电子邮件都可能在办公室传得沸沸扬扬,那么你的一小段话就更容易被有心的人保存下来,然后在公司内部三步了。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也关好自己的手指头,别把那些不该说的话发送给对方。
3、避免冲突
即时聊天沟通的方式应用在商务上,一般只做比较简单的事情,如会议安排或者在需要马上得到回答的时候发出询问。所以不要使用它去批评或训斥他人,一方面这种方式过于随便,会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另一方面也起不到真正批评教育的结果。如果一定要批评或者训斥的话,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才能进行的。
4、谨慎使用表情符号。
使用聊天软件时,表情符号是我们常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尤其是在社交中。但是如果是在公司内部,或者商务往来中使用,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因为你的表情符号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困惑,有时候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5、工作账号和生活账号最好分开。
如果你平时除了工作外,也经常使用即时聊天软件进行社会交往活动,那么最好将这两种用途分开,申请两个账号。因为你的上司一定不会高兴看到你上班时间在跟朋友们谈天说地,甚至可能无论你的工作成绩单如何出色,也都会给他留下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你在家休息的时候,只需登陆私人账号,这样工作中的麻烦事也就不会轻易找到你的头上来了。
第五篇:《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1《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这本书是我读的卢思浩的第一本书,每次读这本书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本书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的,他写到了生活和梦想,从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自己。
关于生活:
书里的有些故事会让人感同身受,这些简单的文字说出了许多人内心的想法,有些事情的发生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但生活仍在继续,我们也要不断的向前。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能够相遇便是缘分,每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总有意义,即使你们终将离别。所谓成长,大概就是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需要不断的听听自己,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在生活的轨道上迷失自己。答应自己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想到的地方就要尽力抵达。
关于梦想:
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卢思浩说: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时,就静下来努力。也许现在我们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也许因为某些原因放弃自己的梦想,也许现在的我们一次次的被现实打败,但是我们也不能随便放弃,也要为简陋的价值观勇往直前,开始说走就走的冒险。即使未能如愿,我们也都是梦想的勇士。
即使你现在孤身一人,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安全感投向一个人的怀抱,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的,不要因为今天一点点的不顺心,就把今天随便扔掉,只有自己努力并用心的生活,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才能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2人生是一本书,我们走过的历程就是书的内容。一本好书,我们总是急于翻到最后一页,一睹为快,但又为错失了中间的精彩而遗憾不已。
这个寒假我在家拜读了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感悟甚深。
初次拿到这本书,只见扉页上写着“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自认为很是有道理。本书主要讲了作者身在异乡墨尔本的生活经历,感悟以及借自己与朋友的人生故事发表对于生活,对于友情,对于梦想,对于爱的见解与看法。读来发人深省,让人心中不觉暗暗称赞。
我们之所以觉得成长是一件糟糕的事,是因为我们变成了曾经鄙视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你会发现自己是幸运的却也是孤独的。我们会发现世界远比想象的宽广,却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认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可能够走进心里的却越来越少。我们都在逐渐失去中得到一些,在不停跌倒中成长一些,可是甭管当初跌得多痛,我们都得继续往前走。
在关于生活部分,作者借助23岁女博士生的事例告诉我们:世界太大,别人的路是参考,要在身边熙熙攘攘的声音中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那些所谓闪闪发光的牛人跟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已学会了不抱怨,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做该做的事。承认自己的软弱比故作坚强有用的多。这世上没有什么能一下打垮你,就像没什么能一下拯救你。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我们好似一无所有,又好似拥有一切。对我们来说,所谓的未来就只剩下了现在。
关于友情部分,作者借助自己小伙伴老陈、包子、D姑娘等人的真实事例教育我们:虽说在爱情来临时我们会忽略友情,但当爱情的光消散后,你会发现在你身旁支撑的一定是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的越来越少,但留下的一定是朋友,不管你们当初的关系如何。
关于梦想部分,作者借大丹的故事警示我们:当你还有青春的时候,别悔恨青春。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有些作死拦不住,那就作到死,死透了,也就甘心了。
关于爱的部分,作者借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诫我们:如果分离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更强大更好地面对分离。爱是用心,不是敷衍。
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结局,但是对于生活,每一次结束就是新的开始。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3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作者卢思浩,一个说自己妄想用不多的文字照亮这个孤单宇宙的人,一个说自己喜欢先说大话然后去拼命实现它的傻瓜。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宇宙超人,还是一个大嘴巴的傻瓜,但是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他确是一个真诚的人。读他的书,听他讲的故事,感觉这就是一个和自己一起经历了久远时光的朋友,我们都曾不羁地从青春岁月中走来,对过、错过,成功过、失败过,相遇过、离开过……
《颠沛流离》这几个字,总是让人有些莫名的共鸣,有青葱岁月里的独自闯荡,有而立之年时的劳苦奔波,或许是大概经历的越多才会有更多的伤感。成长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那些光阴里纵情时莺歌燕舞,夜夜笙歌,但是狂欢过后免不掉深深地寂寞与哀愁,所以我们才都更渴望着陪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们可能都选择了逃避,而卢思浩却选择了面对,所以他再回头看来,可以更加的从容,更加的淡然,更加智慧的去对待生活、对待感情、对待梦想。
对待生活,世界太大,我们要多听听自己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活着,没有什么东西能一下子就能拯救你,就像没有什么能一下子就打垮你一样,承认自己是软弱的,这比故作坚强要有用得多。我们现在可能一无所有,但我们同样拥有一切,看看我们还握在手里的未来!
对待感情,到了如今这有些略微尴尬的年纪,有些人陪了我们很多年,或许还将陪我们更多年;有些人只是跟着我们走了一两天,或许以后就再也没机会见面,但是遇见了总归是件有意义的事。珍惜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像珍惜自己一样;祝愿那些路过的人,希望他们过得也如他们愿望的一样!
对待梦想,有时候我们就必须硬着头皮朝着我们坚持的东西走下去,不要害怕,因为没有什么比背叛自己更可怕。我们要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努力从来都不等于成功,但是活得充实却比活得成功更重要!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愿我们没能实现的梦想,在最无助难过的时候开出最灿烂的花来;愿那些没能珍惜的青春和回忆,在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之后能在心底认真而又平静的告别。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4小孟寄给我一本《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的书,我好高兴,确实,书的内容很特别,不知不觉我就盯上了它,同样我也不会放过它。
作者,卢思浩他用最真实的文字记录下身边每件美好的事。他说:“只要心里有光,就不用害怕黑夜。”这书用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什么也不要怕。
当我读到关于梦想,是的,各有各的答案。青年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个有梦想的人,总是冷眼看周遭。可一到成年,世界瞬间就变了,这个变化不是日积月累慢慢变的,就真的是发生在一瞬间,让你措手不及。所以,成年的人生非常重要,我们要倍加珍惜,更需要有一个方向的指引。卢思浩说了很多道理,他说理比讲故事在行,以至于我非常想知道他的年龄,他有超越同龄人的敏感、成熟和感悟。
觉得不是单纯的梦想那么简单,还有对待挫折的一种乐观的方法。如果你想要遇到一个让你欣赏的人,那就得让自己具备被他人欣赏的特质。大部分人都会把精挑细选的照片和各种美景的照片放在网上,所以总有人比你工作好、比你漂亮,生活比你丰富多彩。总会有一种错觉让你觉得好像别人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而你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其实,不仅仅在网络世界,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可能对别人生活中的种种如意、不如意了……
愿我们没能实现的梦想,在最无助难过的时候,自己克服困难、学会坚强,走出困境。长出最灿烂的花来。要明白,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有它的意义。正是因为一路上失去了的太多,才会更加地珍惜现在的生活,今天能做的事不要等到明天。
卢思浩用自己的经历,用虽未阅尽人间百态却别有慧眼的观察,用升华的文笔,告诉同样迷茫过,自以为错过,总是纠结的人。这人生,谁不曾或悲或喜,这人生,谁不曾自在安逸,又谁不曾颠沛流离。每个人的命运,就像天气,自然有阴晴,自然有变化,自然有轮回,你有你好的时候,自然有坏的时候,你有你聚的时候,自然有散的时候。你无可选择时,要么任负能量侵蚀自己的灵魂,要么给自己一碗鸡汤,告诉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成长和成熟,也是在坎坷挫败中形成。颠沛流离也好,至少颠沛流离中,可以磨炼自我,更可以在颠沛流离中,看到谁与你后会无期,谁与你生死相依。
脆弱是正常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沮丧是必然而然的,这就是青春的过程,这就是必然经历的,必将经过的成长。重要的是脆弱、失落、沮丧之后,不要忘记给自己喝一碗暖暖的鸡汤,告诉自己,你终将自己面对所有,终将成长为真正的自我。
也许,这个过程中,你会遇见很多人,也许,你更会错过很多人。没有谁,必须是谁的谁,所以,让遇见的遇见,让错过的错过。让后会无期的后会无期。卢思浩说,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而我说,不管有没有人陪,找到坚持下来的勇气、找到属于自身的节奏,愿早日成就自己的美好,不再颠沛流离。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些琐碎的片段和身边真实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诉说,或者天马行空地做梦,使读者可以从中收获错综复杂的、细枝末节的感动,得到一种共鸣和安慰。作者以治愈的风格和平实的文字打造温暖的主题,让读者从书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5说实话,我并没有多大心情去看这本书,因为刚开始是一个比我小的弟弟推荐给我看的。本着自己长辈的地位,对他说的话听听就好,并没有多大在意。对这个人的看法也没有多大心情存在。
但是呢,在被“迫”接受这本书的时候,带着稍微有点抵制的情绪,翻开了这本书的目录。与其他正能量的书相似的标题与含义,同时也有着关于爱情的正能量故事。不幸的是,在此之前看了李尚龙作者的《别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里面有关爱情的正能量故事之后,我对这一类的文章都带着排斥的情绪。所以可想而对这本书的期待值为“零”。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作者开头的阅读天气指引与背景音乐推荐有点无聊……谁会关注这些东西。
在后面看到作者的自言,差不多的“套路”。只是在慢慢的翻开第一节第二节的时候我有点不一样了,因为书里的内容就好像是平常我所经历的过程,像语文的一种感情体现—共鸣。只是我在接触三个青年作者的书之后,第一本书给我的感觉,在看完李尚龙作者的书给我有压迫感,在看完特立独行的猫作者的书给我的是淡淡的幽默感冲散所要教给我的人生道理让我更容易接受。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让我好像他是为我而写,像之前朋友给我的感悟一样,说是像一个大哥哥在跟你聊天,关于生活、梦想、爱情等等。
虽然我还没看完这本书,但是在我所看的文章里,有一句话我最喜欢:“你是必须,而我是选择。”这句话给我很震撼的画面,我不管文章人物是经历什么才选择与你必须的反复一生的生活,但是我只知道你们必定是相反一生的追求。
我的流离啊!愿你自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人。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6这本书的味道至今还回旋脑中,我常把书比作美食。遇到一本好书,自然作为一道饕餮盛宴饱餐一顿;而一本不值一看的书,我便食之无味,毫无兴趣。《颠沛》这本书真是余味十足。
“先变成最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很感动,能写下这句话,我们有多少次抬起头来正视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还是在一次次的人情世故中曲意奉承,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一个人,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本来外貌,又何来喜欢自己呢?所以人们在这浮华的世界越来越浮躁,拼命地寻找,拼命地摆脱,却无能为力。这外界纷扰的声音太多了啊!总念着别人的看法,其实批评与赞美又与我何关呢?与其不断改变自己,逐渐失去自我,还不如堵上耳朵,沉淀内心。先学会取悦自己,再去想取悦他人。这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书中的友情是经过细心提炼的。“我要的是你这个朋友,不是口袋。”哆啦a梦之于大雄就行一个百宝箱一样,灵便好用,关键是没人时还能一起打闹嬉笑。可在久的陪伴也有别离。等到哆啦a梦消失在时光的尽头,大雄才明白,他渴望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那个陪自己度过酸辣苦涩的机器猫突然从自己的世界消失,连天空都失去色彩。所以,他想要的,是哆啦a梦啊,那个珍藏回忆中兄弟一样的朋友。借用作者的一句话“遇见总是有意义的,哪怕只有告别。”
关于青春,世界上每个人都以自己最热烈的形式绽放着青春,也只剩那么一丁点回忆了。有关朋友的,理想的,还有情感……其实还有多少未来,只剩现在了。什么青春易老,时光逝去,我们都处于这个略现尴尬的年龄。趁现在,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和自己共振的人。青春只要还能勾勒,你就还拥有青春。“当你还拥有青春时,别悔恨青春。”
关于父母,作者形象的把他们比作铠甲和软助。这样两个可以给你希望的人有时可以让你充满勇气,去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有时也是你永远无法割舍得牵连,就像太阳之于太阳,水之于鱼。不管盔甲还是软肋,只要知道身后有你们,就觉得很好。
“愿那些错过的人,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还能再度重逢。”这也是我们最想做的事。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7这本书的作者是卢思浩,卢思浩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细密为感觉打点滴,用行走为青春撰写孤独史,治愈跨年代的集体迷茫流行病,教你决心不把自己的世界让出去。
本书由36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在为你的心灵疗伤,也是在为这个社会的美德,礼仪,平等,真诚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填补。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让我感动。讲的是作者在墨尔本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个残疾人,他一直看着那个人,旁边那个女孩就说:“不要一直盯着他看,你这样对他很不礼貌。”每一次上课前,他们同一小组的人都会在楼道耐心的等他。看到他时,没有一个人会去扶他上来。对此,你或许有疑问,这是否体现了同学间的冷漠和对残疾人的漠视?显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希望“他”能自己走上来,即使摔倒,也要自己站起来,继续向上走,等他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他们会说:“好样的,你真棒。”
作为一个残疾人,我自身感触很大,我以前总以为,他们不去帮我,是瞧不起我,瞧不起残疾人,后来我才发现是我自己理解错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为了让我能够独自面对困难,然后战胜它。
不必要的帮助只会让残疾人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和伤害。渐渐疏远他们,也是如此。
希望更多人可以意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们都是不同的。可能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是少数派,可能他们的遭遇让他们和常人不同,但这都不是他们的问题,这也不是任何人的问题。每一个存在都是合理的,尝试理解或许是徒劳,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停止漠视和指责。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帮助更多的人。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8一次偶然我读了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让我感同身受。
初次见到这本书,扉页上写着“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每个人的一生都极为短暂,或许平凡或许独特,却都会漫步鲜花簇拥的小径,也会攀越虎踞龙盘的峭壁。在我们翻山越岭时,请不要忽略路途上的仙山琼阁,未来的路上微风吹的明媚。更不要忘记自己最开始的心愿,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人这样评价卢思浩,他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细腻为生活打点滴,用行走为青春撰写孤独史。
绚烂年华,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拥有恒心。世上所有任性的资格,都是留给那些展现出决心的人的。悄然成为高二学生以后,许多奋斗之芽或许已萌发,或许愈发未发。此时,看到别人的努力羡慕一下然后转身回去过自己生活的你,又凭什么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没有行动的计划与梦想都是纸上谈兵,买了的单词书不背也只是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下载了的公开课不听充其量只是一堆垃圾,有了初心又有什么用呢?看着身边的朋友每天对着单词书发呆,嘴里说着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然而或许是一个电话的邀约,或许是什么会议临时的召开,更甚者只是自己想看视频打游戏了,就在自我安慰中放弃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那时的我们可曾想过:当你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坚持不下去为止,才有资格任性,才有资格“挥霍”自己的青春呢?正处于大二的我既没有大一的迷茫,也并非拥有认准了一条路就不去打听要走多久,不撞南墙就绝不回头就不会甘心的坚韧。正因为如此,我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才会触动如此大,才会从心底产生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和愧疚感。看着一些同龄人在渐行渐远,而我依然还在原地踏步,或许还退步了,父母该是对自己有多么失望。
在我看来,在我们的才华还无法跟随上我们的野心时,就得静下心来努力,在我们跌倒还能爬起来的时候,在我们甘心之前,不要等到以后后悔。过去了的也过去了,吸取教训然后继续笑着往前走,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一点点不顺心,就随便把今天输掉,更何况是曾经的一切呢?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靠的不是自怨自艾,不是漫无目的的奔跑,不是半途而废坐享其成,而是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卢思浩说,不惧怕黑夜,是因为心里有光。而梦想就是光,是心中不灭的一盏明灯,埋2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最深处。它不会被生活的琐碎磨灭,却会同年岁的增长而熠熠生辉。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心中早已没有梦想,更不敢为梦想奋力一搏。对于人生的起我们无从判川断它的得与失。
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结局,但是对于生活,每一次结束就是新的开始。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那就成为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