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23: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山西传媒学院

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X

专业:XXXXXXXX

2016年7月28日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

通过文案调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程颢书院、星美加盟院线、皇城相府产业园区、相关文化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经整理分析发现,晋城市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且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较为突出。

关键词:文化产业;市场;衍生产业;核心竞争力

引言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东南,地处津要,物产丰饶,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条巨龙奔腾缠绕,沁河、丹河两条玉带蜿蜒贯通,镶嵌于三山两河之中。这里,是神话的故乡,神农躬耕、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尤其是晋城由来已久的凤凰传说,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里,是围棋的发源地,隐居棋子山的商朝大臣箕子夜观天象、推演天文,创造了围棋;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战争——长平之战的发生地,至今诉说着千古悲凉;这里,宋金时期古建汇集,建筑艺术精美绝伦;这里,民俗文化丰富,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泽州鼓书、磁性剪纸、焙面娃娃、八八大筵席„„让人们品味最原汁原味的晋城、一个繁华的晋城!

这点点滴滴的色彩,经过历史长河的晕染,共同描绘成了晋城的文化长卷,这长卷人文荟萃、色彩斑斓,唤起人们对古老晋城最原始的印象!

晋城市政府,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做出了迅速反应,紧密结合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方针,为晋城的城市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印象晋城文化休闲综合体概念规划项目,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开展和进行的,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将本项目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华北地区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休闲综合体!调研分析

一、现状特点

1、产业种类较全,但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9大类和24个中类,80个小类的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在晋城市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旅游、图书零售、电影院线、广告制作、出版印刷、网吧服务、休闲娱乐活动、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用品销售等文化产业体系。产业总类齐全,但企业规模偏小,除了几个文化旅游景区,多数文化企业是个体经营,且生产经营带有盲目性,没有做大、做强的长远目标,呈弱、小、散、乱状态,而且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据调查的及家文化企业来看,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仅有3家。比如晋城市的广告制作,投资数万元就是一个门店,一条街上数十个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致无序经营,缺乏协作,没有集群效应。

2、核心文化产业较少,居多传统产业。晋城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旅游产品生产这些方面,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服务领域对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支撑带动作用。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而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少之又少,目前全市只有一家正在注册的动漫公司——泽州二十八宿动漫公司。富有晋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如陶瓷、剪纸、刺绣等因其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存竞争状态欠佳。而且对于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挖掘只是拘限于表层,没有深层次的开发。如皇城相府,仅限于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产品开发,而没有围绕皇城相府形成影视、动漫、皇家饮食等产业集团。

3、产业群体多,但缺少引导性企业。晋城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从全市各县(市、区)报告粗略来看,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众多,仅陵川县就有文化经营单位425家(包括个体经营户),高平市有各类演出团体300余支。演艺娱乐47家,印刷企业30余家,图书市场50余家。众多的文化经营单位,除新闻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文化旅游服务之外,其它都是资本少、服务对象少,吸纳就业少的“三少”单位,呈现出技术差、集约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就此次调查的几家文化企业,虽然是各门类的优势企业,但仍不能引领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发展,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

4、市场发展空间大,没形成规模产业链。无论是文化旅游还是工艺品生产,市场开发空间很大,但没有做大做强,产业链短是其中重要因素。比如全市的旅游业,诸多的旅游景点,只是“门票经济”,简单的参观游览,没有发展有吸引力的诸如文艺表演、娱乐之类的附加产品,更没有产销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次调查的旅游景点,71%的旅游纪念品来自外省市,本市仅占29%,就连白马寺山、青莲寺用的香也主要来自于河南。游客来去匆匆,使真正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餐饮、住宿业、旅游衍生产品业发展不起来。再比如刚刚起步的动漫产业,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创作获得播出权和票房收入,而对动漫所衍生的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则缺乏研究。如城区自己制作的《白马少年》动漫片,与白马少年相关的产品仅限于玻璃笔筒、邮票等简单的开发,没有作为衍生产业去研究和运作。这就使得可获利点大大减少。

制约因素

1、群众观念守旧,没跟上时代潮流。在晋城,由于长期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从而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到位:从管理层来看,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定义模糊,搞不清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究竟包含哪些类别?很多人仍用传统观念看待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界限不明,想到文化事业的多,想到文化产业的少;重视文化政治属性的多,重视文化经济属性的少;知道文化事业属性的多,知道文化产业属性的少。疏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直接导致对发展文化产业头脑中没有思路,难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从市场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看摊守本的思想,认为自己现有的规模很好了,不需要再花功夫做大做强了,更谈不上对企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观念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至关因素。

2、文化产业市场发育滞后。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必须要经过市场运作来形成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既要研究市场、培育市场,更需要的是借助别人的市场来拓展自己的市场。

晋城作为文化资源大市,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很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不能尽快形成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一是缺乏用市场的眼光、市场的机制来经营文化、发展产业的意识,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不好、潜力尚未挖掘、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二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很多的文化企业只把目光锁定在本地市场,缺乏对本土以外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只开发能满足本地人需要的文化产品,比如我们的潞绸、剪纸、黑陶、印刷品等,绝大部分消费群体还拘限于晋城或者晋城周边这个小市场。在这方面,晋城飞点磁性剪纸就做得很成功,一方面,它将晋城的传统剪纸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元素巧妙融合,发展起磁性剪纸这一创意产业,使得产品便于剪、贴、放、存。另一方面它借助义乌这个大市场来开拓自己的市场,目前在全国开设了200多个加盟店,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还带动300多名农民实现增收。

3、相关专业的人才资源匮乏。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的产品来体现的,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在晋城,一方面,各类文化艺术生产人才短缺,比如城区的九洲玻璃厂,工艺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过去多年它主要依存于国外市场设计、来件加工,平稳度日。但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海外市场急剧下降,国内市场无法尽快形成,去年近乎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目前晋城市尤其缺乏的是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比如城区制作的动漫片《白马少年》,专门跑到福建省请人家的制作公司来做。泽州县的动漫片《老子安天记》,三年前剧本就写好了,因缺乏动画设计和制作人才,一直被搁置至今。专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晋城市新兴产业无法落地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特别是既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少得可怜。

4、缺乏创新创造能力。文化产业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更是创新型产业。晋城文化总类齐全,却没有很高的文化市场份额,没有知名的文化品牌,缘于文化产业缺乏创新能力。比如陶瓷行业中的高平黑陶,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却没有打开市场;二是没有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既没有宣传策划拓市场,也没有在产品上搞创新,使得几十年产品不变,只能满足低端的小范围的农村市场。

结论与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知。为了让全市上下人民真正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快晋城市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一要通过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开辟专栏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引导上营造氛围。其次要组织各相关部门学习习近平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同时各县市区要多开展文化产业相关调研,真正做到思路清晰,知根知底。还要组织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外出调研、学习,通过学习,来发现自身不足,启发思路,奋起直追。最后要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宣传部门负责人及各文化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文博会,了解市场前沿、开阔发展眼界。与此同时将从浙江等地请旅游产品开发、工艺品创意、旅游市场开发等专家深入企业进行指导,汇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把晋城市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2、强化品牌,加速进程。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普遍规律,现在各省市都在致力于研究和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已经步入了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第三代竞争”时代。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资源本身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重组,树立独特而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支撑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晋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八百里太行的雄奇峻美风光汇聚于此,人文古迹星罗棋布,并且这些自然人文景观,都孕育和产生于太行山的怀抱,都体现和展示了太行山的文化精髓。“太行山”就是晋城独特的优势资源。

我们应该先着眼于国内市场,突出打造“两大品牌”:一是优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整合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等节庆活动,整合人文古建、自然风光等文化资源,启动“中国太行山文化旅游月”活动,集中打造“太行山”这个文化品牌,以此来扩大晋城的文化影响,吸引文化产业投资,推进文化产业交易,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把晋城建设成中国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二是全国旅游产品集散地。据调查已经组建晋城市聚鑫文化旅游品研发中心,并且开始研发新的产品,特别是之前又和浙江义乌创意园进行合作,引进义乌市场所需旅游产品的创意理念、创意策划,加大对全市黑陶、琉璃、刺绣等行业的研发力度,并借助义乌这个国家级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平台,真正把晋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力争五年内满足全省,十年内在全国市场上占领一定的份额。

3、紧跟政策,加强引导作用。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撑。,晋城市政府在全面开展对文化产业的统计的同时,也应加快制定出台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市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产业重点、产业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设计和科学规划。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强化资金扶持,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增加对文化企业的贴息贷款,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建议市政府参照太原市政府的做法,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二是正在积极同土地、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积极协商制定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要积极制定针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政策。四是制定鼓励本地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3、专注研发,提升根本。要立足于晋城文化资源,通过研发立足于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提高吸引力,用经营经济产品的理念来经营文化产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研究、捕捉市场的变化。一方面放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将在各个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比如在工艺美术产业中,成立陶瓷琉璃研发中心、玻璃工艺研发中心、潞绸艺术品研发中心,通过整合历史传说、人文景观、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水平,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物质的载体,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放在现代文化的开发,善于把历史文化内涵与人们的现代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原创性特色产品与现代文化精品的对接,通过高新技术的整合,不断开发出有品位、高档次、有市场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皇城相府,在充分挖掘历史内涵,开发相府传统资源的同时,将与现代文化对接,细分旅游市场,加大景区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着力建设晋城的“深圳东部华侨城”。

参考文献:

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康吉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

晋城市市委宣传部:《文化晋城》 《山西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 《晋城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

第二篇: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我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气建设文化产业,并在《晋城市“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和谐晋城”,提出“到2010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6%,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以上”的总体发展目标。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分别为35%、37%、38%,占GDP比重分别为

1.97%、2.3%、2.5%,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皇城相府、红萍服饰、神龙陶业有限公司、晋氏织造、绿洲大麻、新浪印业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白马少年》、《老子安天记》等动漫精品,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珏山中秋赏月文化节、高平炎帝文化节、赵树理文化艺术节等一批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推动我市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晋城市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华北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有丰富多彩、粗犷诙谐的民俗文化,有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一)文化资源。在我市的文化资源宝库中,其中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闪烁着独特耀眼的光芒,是我们的“优势资源”,是悠悠岁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1.众多的神话传说,是我市区别与其他地区,在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资源,是我市发展动漫产业的依托。

2.以王莽岭、蟒河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以皇城相府、柳氏民居为代表的明清古堡,是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体。

3.众多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是我市对外宣传、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的重点内容。

4.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很多资源全国绝无仅有,在街头、广场、舞台都能演出,且语言诙谐有趣,多由农民自编自演,直接反映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二)文化投入情况。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750个,个体户4800个,全部从业人员3.2万人,营业收入总额为55.7亿元,增加值为15.2亿元,增加值率为38%,占GDP比重为2.5%。

1.市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是我市财政改革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我市财政对文化投入最多,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6—2009年,全市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为40867万元,其中:文化24952万元,广播影视12368万元,新闻出版3457万元。市本级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为20577万元,其中:文化12978万元,广播影视5527万元,新闻出版2072万元。

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主要是按照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安排的预算拨款,其内容主要是文化、广播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及公务费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文化公益事业项目拨款,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拨款。对于按市场化管理的印刷、广告、网吧、娱乐等文化产业的投资,原则上按市场筹资解决,财政基本上无投入;对于剧团、歌舞团、影剧院、文体宫等公益性文化产业按照其自身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全额、差额、定项补助。

2.各县(市、区)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阳城县文化投入总额为1520万元,沁水县文化投入总额为1031.5万元,泽州县文化投入总额为2158万元,陵川县文化投入总额为518万元,高平市文化投入总额为19520万元,城区文化投入总额为320万元,总计25067.5万元。

3.市直文化及相关单位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市广播电视台财政投入总额为6532.95万元,实现各类产业收入26104.10万元,仅2009年就实现收入7194万元,较2005年产业收入增加80%;市体育局财政投入总额为3383.92万元,体育设施投入总额为35031万元;太行日报社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年经营性收入800万元;市上党梆子剧团财政投入总额为240万元,年均收入130-140万元;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财政投入总额为20-30万元,年均收入60-70万元;市书画院财政投入总额为8万元;市群众艺术馆财政投入总额为1022万元;市歌舞团财政投入总额为2300万元,年均收入80万元;市少儿艺术团财政投入总额为707万元。

4.文化市场的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文化市场蓬勃发展,歌舞娱乐业、网吧、音像业及演出市场,营业收入总计2.1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总计2.83亿元,利润总计1.11亿元;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总额为98400万元,营业收入220000万元,投资总额52000万元;中国电信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为31227.6万元,营业收入11723.76万元,投资总额21077.36万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为171323万元,营业收入41924万元,投资总额52033万元;皇城相府和后则腰琉璃厂投资总额为1.5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九洲玻璃厂投资总额为400万元,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

5.旅游服务业发展情况。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75.88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12.74%,国内旅游收入62.95亿元,比2008年增长12.15%;入境旅游人数4.24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12.06%,创汇1604.46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78.35%;全市旅游总收入63.71亿元,比2008年增长12.3%。

(三)各行业发展现状

1.歌舞娱乐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文化娱乐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推动了歌舞娱乐业的发展。从我市1992年成立第一家歌舞厅到1998年的295家,歌舞娱乐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娱乐市场的饱和,歌舞娱乐业迅速萧条下来。近几年,经过市场整合,优胜劣汰,歌舞娱乐业才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2.互联网上网服务业。经过艰难创业期、快速成长期和整顿提高期,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业已形成规模,网吧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到2008年底,我市共有网吧193家,其中单体网吧131家,连锁网吧62家。网络文化市场的形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网络经营相关产业的发展。

3.演艺业。截至2008年,我市共有演出团体及演出场所13家,其中专业艺术团体9个,分别是晋城市少儿艺术团、晋城市歌舞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高平市人民剧团、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阳城县人民剧团、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城区鸣凤剧团、沁水县蒲剧团。剧种多为上党梆子,城区鸣凤剧团兼演上党二簧,沁水县蒲剧团主演蒲剧。演出剧目多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近年来,各剧团除了市里调演外,大多在农村演出,一年大约300—400场左右,每场收入将近2000元,剧团演出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

4.印刷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市印刷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化,从单机到连动化、自动化,从铅印技术到胶印技术的过程。目前,我市拥有晋城市印刷厂、太行报业有限公司印务中心、山西晨光印业有限公司、晋城市地税票证印刷厂、晋城市票证(国税)印刷厂等国有印刷企业和东四义彩色印刷厂、晋城市育英印刷厂、新浪印业有限公司、景潮办公用品印制有限公司、晋城市亚美印业有限公司等民营印刷企业。

5.出版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太行书城、席殊书屋、华拓书店为龙头的188家民营书店,从销售码洋上看,除去新华书店教材销售这一块,民营书店的销售已经占据了图书销售的“半壁江山”。同时,新华书店经过改革,在经营上下功夫,在管理上搞创新,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低,文化企业呈现“小、弱、散”的状况。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但总体来讲,文化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还太少,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散,产业集约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偏小,文化产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我市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上党二簧、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泽州秧歌、阳城犁镜、高平刺绣、面塑、泥塑、剪纸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声誉。目前,一些项目已经成功开发,并初具规模,但由于在策划、开发、包装、营销等环节上受创新能力的制约,缺乏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创新手段,不能把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不能把简单工艺制作升级转化为产业生产,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三)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形成了资本注入的瓶颈。现有的文化企业体制单一,多数是个人投资或合伙经营,缺乏多方面的资金支持,投融资渠道不畅,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同时,缺乏投融资优惠政策,后期资本注入困难。一些好的文化项目缺乏启动资金,向银行贷款,面临的是银行政策性、技术性的门槛和障碍。

(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近几年,我市先后建成了博物馆、文体宫、赵树理文学馆等基础设施,但没有图书馆、电影院、剧院、会展中心等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展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面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我市文化产业该如何前行,这个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直属单位为主向管全社会的转变,建立起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使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流入文化产业,加剧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文化产业具有反向调节作用,逆流而上,不降反增。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是由政府制订发展规划,在政策上进行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以推动其快速发展。因此,应抓住机遇,及时制定和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文化产业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品种单一,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产业的发展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在歌舞娱乐、网络服务、演艺、影视、出版发行、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五)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蔡武部长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只有企业还不行,还得发挥它的聚集效应。建立和完善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实验示范区。建立和完善动漫、游戏等研发和制作基地,真正发挥它们在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实验和推广中的作用,以此为全社会提供高端的服务平台。”因此,要增强我市整体文化产业水平,提升文化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制作、加工水平,打造文化精品企业,首先要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我们将着重推动和实施以文体宫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荐皇城相府旅游景区申报我省和国家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六)打造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我市已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颁奖

典礼、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泽州县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珏山中秋赏月文化节、陵川红叶文化节、高平炎帝文化节、阳城县皇城相府旅游文化节和沁水县柳宗元文化节、赵树理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推进“文化活动品牌化”,充分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七)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目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资金和人才。因此,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是一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当前要着力培养好两类人才:一是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二是以操作和复制为主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尽快缓解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为此,不仅要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依靠国有的正规院校和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力量,还要开拓人才选拔的思路,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

第三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近期组织力量对镇江市丹徒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助推文化产业发

展有所助益。

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三、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新兴行业发展活力。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坚持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使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企业竞

争力。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联合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争取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提供助企融资和行政指导服务,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职能,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建言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引导和吸收非文化

部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邵阳××县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文化产业总值偏低、结构不合理、规模程度不高、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总体上说离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目前状况

1、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类及布局

按照国家文化产业领域的分类分项要求划分,××县文化产业主要有文化演艺类、文化休闲娱乐业类、网络文化游戏服务业类、文化旅游业类、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类、印刷业类等六个大类。文化演艺类有国有剧团1个,即××剧团,但只保有牌子,人员老化,现已全部退休,由县财政全额供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42个,从业人员520人;专门表演场所2个,其中××剧院为国有单位,兼有大会堂功能,从业人员3人,××电影院改制后为个体所有制企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有游戏厅22家、歌舞厅2家、文化休闲广场1处、个体书店12家。网络文化服务业主要有县电视台1家,有线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1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网吧37家,其中县城内11家,各乡镇主要集镇中心26家。文化旅游业主要有白云岩和白水洞2个旅游景区、赛双清公园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2个公园、1家旅行社。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主要有8家音像制品销售店。印刷业有10家印刷包装厂,主要生产文化用品和商业包装用品。

2、文化产业行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文化产业国有成份较少,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①演艺类:年内创产值(收入)523万元,其中国有文化馆从事文艺辅导、艺术培训,年收入3万元,民间演艺团体年收入520万元。

②文化休闲娱乐业年收入136万元,其中游戏厅收入66万元,歌舞厅收入10万元,书店收入60万元。

③网络文化服务业年收入1684万元,其中××电视台广告收入95万元,广电网络公司收入1295万元,网吧收入294万元。

④文化旅游业创收入238万元。

⑤文化用品设备销售创产值28万元。

⑥印刷业总产值800万元。

综上,全县文化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1600人,实现产值总计为3409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0.071%。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问题:尚未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理性共识,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社会动力。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未能合理进入决策层面的议事空间。县级党委政府注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发展,往往处于被忽略状态,无论地方发展方略,甚至连“十一五”规划等各类地方发展纲要或发展目标,较少见到“文化产业”字眼,县财政亦没有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预算,难能形成以“抓工业的工作力度、抓农业的认识高度”促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导向,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同步。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未能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工作定位。文化、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侧重于文化、广电行政日常管理,更多关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的文化、广电事业发展,对于主要依托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合理的科学认识,较少关注,较少研究,没能理直气壮地、科学合理地向(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党委、政府提出可行性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未能进入地方发展规划笼子,未能引起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与主管部门积极宣传造势、主动争取支持作为力度不到位不无关系。

三是文化产业经营者大多无有做大做强行业的追求愿景。由于以自主经营、小本经营、就业型经营为主,文化产业经营者往往但求小利润、不求大效益,因而不能“放眼看世界”,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不断吸收现代科学营养,做强经营行业;不能增大行业规模,实现强强联合,形成集约优势,做大文化产业。面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湖湘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大好发展机遇,既缺乏趁势而上的动力感,也不具备必需的对接能力。

突出问题:尚未建成主导产业领军、结构布局科学的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规模张力。

一是没有一个能发挥主导领军作用的支柱文化产业。××县经济欠发达,除赛双清艺术节和全国诗词之乡以外,没有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培育主导文化产业存在先天不足,只能任由市场调节。

网吧业有利可图,大家争办网吧,民间乐队能谋生计,人人学吹小号。行业规模完全由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形成,自然不可能成规模、有水平、上档次。要培育拟或包装一个标志性支柱行业,发挥其主导领军文化产业的作用,短时期内恐难成军。

二是现有产业结构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县现有六大类文化产业,多为传统型消费类行业,结构单一,没有适应现代发展

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特别是文化科技新产品研发、应用与推广,文化市场创业信息服务、文化产业投资服务,动漫文化、文化会展、文化旅游业开发等尚未起步,仍是盲点和空白。

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偏散。全县文化产业除广电网络公司捆绑在省广电网络公司外,其余基本上是个体经营、无文化产业集团或产业公司。无论是单个企业,或者在某个行业系列,没有一家具有规模优势,文化部门曾在网吧业推行合并集约经营,但仍未产生理想的集群效应。目前为止,全县没有一家产值上千万元的文化产业或文化项目。

重要问题:尚未整体性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经营理念,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竞争活力

一是没有树立大市场集约化经营意识。文化业主囿于小资本、小行业、小范围“三小”经营,既小气无力,以致无序经营,又缺乏协作,难已形成气候。因而社会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力弱,这种“弱小”型行业,实难赢得更多、更优的社会成果份额。

二是没有树立前瞻性市场评估意识。文化业主有的追求短期效应,热衷于投资成本低、收效快的行业(如网吧、民间乐队等),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规避风险意识,导致争占坐位甚至相互撞车。有的选业不准(如印刷业),盲目上马,一遇行政管理吃紧,出现经营链条断裂,甚至直接导致破产倒闭。

三是没有树市场营销创新意识。文化业主习惯于传统化,一般性市场经济模式经营,不能“走出××”求发展,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规模效应好的经营项目,不断学习外地同行业先进的经营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经营经验和优秀经营人才,几年一贯制,甚至多年一个样,产业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合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要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重点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进领导议程、进发展规划、进项目笼子“三进”工作,赢得话语权,争取发展空间。重点做好承接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转移基础准备工作,提升承接能力。

二要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县应重点培育赛双清艺术节、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和文化会展博览等品牌项目和骨干企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成立相当经营团队,引进战略投资者。赛双清艺术节是××县的品牌文化,每2年一届,在全市全省影响较大,过往九届均为政府举办,交由民营团队承办,可期做大规模,形成产业效应;依托白云岩、白水洞2个旅游景区和龙山森林公园、资江风光带,打造邵阳市后花园;组建一个县有演艺团体,规范指导民间演出活动;利用近城优势,建造会展博览中心,承接全市文化会展和博物展览。

三要开辟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在众多的园区建设中,文化产业园区理应有一席之地,要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并组织专门班子和人员进行可行性考察论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筑巢引凤”,重点发展对接文化产业转移的项目和为湖湘文化产业提供基础服务的配件式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四要整合优化现有文化产业。按照集群化组合、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做好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各项基础工作,力促现有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增长极。

第五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

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二)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网吧14家(县城12家,通关镇2家)。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

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县乃至普洱市的文明史都将前推千年。

(五)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我县自以来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哈尼民风民俗为看点、双胞胎为卖点,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节暨哈尼太阳节”,向世人亮出了“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三张靓丽名片。“两节”期间省内外客商与我县共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项,协议总投资为11.72亿元,共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综合收入达16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并被人民网等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之一。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只有文化馆、图书馆达到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文化

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针对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来主导分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二是缺乏产业规划,对文化产业这一领域我县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三是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系统的研究统计、分析我县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

(三)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未显现。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而整个文化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复合性文化场所。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我县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县,真正实现“文化活县”的目标,就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像抓工业建设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省来看,云南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强劲增长的势头。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云南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方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利用我县富集的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我县文化资源现状,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十二五”规划及市委党校与我县的县校合作为契机,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四)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力争“十二五”时期,在全县建成一批具有哈尼元素符号,布局合理的文化标志性设施。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为经济增长的物质文化资产。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改革。一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明确岗位责任,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二是对歌舞团进行深化改革,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实行全员聘用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实行全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打破身份、职称,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三是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电影公司实行转企改制,理顺隶属关系。四是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与全市统一步调组建我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变文化市场以往多头管理的局面,得到集中、有效的监管,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六)创新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又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市场服务水平,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文化产品,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造舒适的文化休闲与消费平台,有效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习惯,自己花钱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七)构建文化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媒体传播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民间工艺业等文化产业,建成门类齐全,运转有力的文化体系,同时建立多元的投入体制,培育外向型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长效运行机制及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入挖掘、整理以“阿迷车”、“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为主线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加以打造、提升,充分利用。

下载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

    年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精选 3 篇)?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论文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 文化市场 ? 论文摘要: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这是成都市委、市府提出的未来......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15

    武威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

    2009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9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09-06-09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范周 【字体:大 中 小】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和文化产业快速发......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5篇)

    工福街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全面的调查摸底,掌握了辖区文化产业的分布及规模等详细资料:有工艺美术制造厂1处、摄影扩印服务1处,群众文艺团体1个。一......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邵阳新邵县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新邵县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

    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