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受到严重挫折,进入低潮。在国内,当时我国四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正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阶段。1978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1989—1991年经济出现滑坡,增长明显减缓。改革开放面临“左”的思潮的干扰和束缚,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因而主张对改革开放的每一项措施都要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确定,1992年要召开中共十四大。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在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邓小平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严重困扰。
把中国发展起来,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大民主之林,是邓小平终身追求的理想和毕生奋斗的目标。在谈话中,邓小平把它凝聚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邓小平论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首先,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其次,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中国的发展;再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指出,有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他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
今天,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对于我们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读后感
看了邓小平同志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感慨颇多,以下为我看的读书笔记: 本文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政坛动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遭遇种种困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共产国际运动开始转入低潮。西方政界大肆言论打击共产党,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甚至妄言中国共产党也将走向毁灭。此时邓小平深感国内无论是政界还是民众都很迷茫,思想的再一次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改革开放的前途与未来。南巡中,便有了这篇经典之章。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支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改革放开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敢闯关键在于没有解决“姓‘资’与姓‘社’”问题。
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在于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
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综合运用法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保持改革稳定。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对于外部严防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对于内部搞好组织连续,保证年轻人进班子,学精马列,防止形式化。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
本文读感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遭遇困难,但并非象西方学者和政界预言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奴隶社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层层替代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改革与生产力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看待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迪。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这句话无疑给当时的人们注入了强心剂。
开篇邓小平就对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的发表了深刻认识。在南巡中邓小平第一次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革命是解放身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还指出,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根本。
在本文中中,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他以深邃的目光,全新的视角,洞察和分析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卓越的胆识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的发展离开科学技术不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认识。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全面落实。为此,要加快科技进步,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我想,知识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会取得的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保持党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现在回头看看,这点不可动摇的。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像所有的高楼失去了地基,最后只能一摊废弃的砖头而已。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为了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左倾”思潮,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开改革步子的状况,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样地,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旧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更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意境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十八大正在世人瞩目中进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细细想来邓小平的这些谈话还在延续,这盏灯还在指引着中国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一、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时期。当时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从外因上来说,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结果;从内因来说,在于苏联等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模式扭曲、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国内,就经济发展而言,我国四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正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阶段。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将要完成的任务仍很艰巨,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改革的步伐。但在实际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改革开放的胆子不够大,发展的步子不够快,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初,邓小平经过几年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卜海等地参观考察,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的重要谈话,借视察南方之机,把自己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进行了阐述。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他还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第二部分,主要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在这一部分,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尝试,大胆地闯”。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理论和政策上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其中包括:姓“社”姓“资”的问题;计划和市场的问题;“先富”和“共富”的问题;防“左”和反右的问题。邓小平在这部分所谈的四个主要理沦问题,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的新回答。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部分,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就是好机会。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还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的发展。同时,他还指出,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四部分,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
第五部分,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高度关注执政党的建没。他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要注意培养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资本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
第六部分,明确时代主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坚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总趋势,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们要埋头苦干,用一百年时问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三、简要评述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长期约束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它不仅在当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快速向前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上提出和解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其中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等等,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些思想对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这一次在老师的建议下很认真的读完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看完后心潮澎湃,脑中不断的会浮现那幅画面、那首歌“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回顾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一波三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大肆宣扬“共产主义溃败”,别有用心的西方学者开始以言论大肆打击共产党,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还波及我国,断言中国共产党也将难逃毁灭的厄运。与此同时,国内也矛盾重重国,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路线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87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海驶向光明的彼岸。
在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间,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如今我读到这些谈话要点,就好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在和我谈话,是那么的亲切,是那么的容易理解。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谈话意义深远,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学习的,也必须要理解的。这些理论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都有它深不可测的意义。其谈话内容主要有以下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谈话中可以见到的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人格实在是太多了,在南巡讲话时,邓小平同志已经是87岁的高龄了,但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他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了。这让我对这样的领袖充满了深深的崇敬之情。邓小平同志以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政治信念、超人的雄才大略、缜密的理论构建统一全党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的坚实基础,引导中国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毫不夸张地讲,邓小平爷爷拯救了1992年的中国,给迷途中的中国指引了方向。但现如今,让我担忧的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不仅是武昌、深圳等逐渐丧失了曾经的引领地位,地方改革突破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固化利益集团的形成等,如今改革的阻力相较于动力,增大颇多,如何继续改革?我想,需要我们人民群众与党,在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深化改革,继续开放,处理好发展与改革以及稳定之间的关系,方能使我国更好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读过这本书,就犹如把自己投入过理论,知识的海洋一般,精辟的话语,独到的见解,宽广的胸襟,深刻的思想,无一不显露着小平同志渊博的学识,信念的坚定。这本书启迪了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同时也启迪我树立坚强的意志,树立责任观念和国家观念。我想这本书将会指引我人生方向一直到永远。这本书让我重新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同时也让我更加具体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思想,更学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仰。我相信从中学到的会是我这一生都用不完的财富。它的指导会让我走上一条真正正确的道路。如今时代在发展,中国在发展,作为一个新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遗
产,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努力发展自身,完善自身,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第五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该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南方谈话。这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大力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破除了对改革开放“左”和“右”的干扰,精辟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困惑,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前途命运具有深远影响,对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文共分六个大段,第一大段提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一论题。第二大段、第三大段、四大段、第五大段、第六大段从各个不同角度谈如何做才能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这篇南巡谈话表现了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老战士的邓小平和以他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其政治交待的核心是反反复复强调的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对我国的长治久安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的理论贡献在于:它从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作了更明确、更完整、更深刻的阐发,使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实现一个新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就要回答根据什么原则来判断姓“社”还是姓“资”,以便明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回答如何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以便总结经验,坚持正确的做法。这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南方谈话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克服了传统观点的缺陷,回答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究竟要干什么和怎样干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肯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我们过去传统观点的缺陷,恰恰在于没有抓住这个关键。对于这种缺陷,邓小平早就觉察到了,在南方谈话中,他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所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究竟怎样实现这个目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详细阐述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断。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综观南方谈话这篇文献,有40多处提到了“发展”的字眼,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发展问题的深刻见解与理论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硬在哪里?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认为,只有发展才能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摆脱贫穷和落后,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实现小康,使广大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幸福生活;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显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只有发展才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努力破除“左”的思想束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鼓励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性,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统一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于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国际国内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邓小平高瞻远瞩,早在1979年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以后,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还斩钉截铁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怎样认识计划与市场的性质及其作用,怎样选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直接关系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能否正确理解。接着,他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要判断我们现在走的究竟是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就并不困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那就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邓小平说得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坚持这个标准,能帮助我们从方法论的方面进一步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综上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上,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改革的目标模式上,以及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方法论上,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它完善、深化和升华了这一理论,并且标志着这一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