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么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怎么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常听家长说,孩子太粗心,作业和考试不是少写个这就是少写个那,又不会检查,怎么办呢?
基本上,粗心是大多数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普遍毛病,包括小竣在内,都会时不时栽在这个坑里。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孩子绝对细心,但是屡屡的粗心成为常态则不能掉以轻心。
对一个孩子的粗心而言,频繁的说教,除了让孩子反感并且认可自己真的就是粗心孩,基本是没有其他任何效果的。要孩子变得细心严谨,需要家长耐心严谨地对孩子每天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项目进行长期的训练。比如看完一幅图后背着说出这幅图都画了些什么东西,或者找出两幅相似的图的差异,这都是适合小朋友的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还比如要求孩子朗读指定的一篇或一段课外书,不漏字不错字,错了就从头来,直至正确为止,有错误的时候家长不必具体指出哪个字错了,只告诉他朗读的时候眼睛要走在嘴巴的前面,有了这个极其短暂的预看过程(同时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就不会读错了,让他自己在不断的重读中自己发现并最后改正错误。这和拉琴培养视谱拉奏能力一样,也需要眼睛走在手前面,拿到新谱也能很快上手。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训练计划,就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假如需要家长签字,有错不收货不签字,得孩子自己检查,家长不帮忙检查,不全部查出来不罢休,甚至严重情况下不准离开座位不准喝水等找借口去歇歇,要让孩子觉得有错查不出来是件很不爽的事,因为让他很头疼很烦,这样才有努力避免此类麻烦的压力和动力。然后在不断可以自己找到错误订正错误中找到成就感,发现原来还是可以自己改正的,细心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这样说的方法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是实施起来,我发现家长们却是方式各异。有家长说,我是让他自己检查啊,但是他就是写错了查不出来,一个标点符号没写,他愣是半个小时也看不出来,最后还是不得不泄气地告诉他答案。
孩子真得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错误吗?
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孩子检查不出错误,一般是三个原因,第一是没有压力,不需要自己去查,父母老师自然会告诉他哪里有错;第二是没有方法,他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检查;第三,是定势思维,孩子顺着自己之前的思路走,觉得这没有问题啊,尤其是一些看似极简单的题上,很多思路特别快的孩子就容易因为定势思维,忽略了题目要求的小变化而摔跤,小竣在这一点上摔过若干次。
第一种原因的,父母要检讨,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要学会慢慢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放手,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必须陪伴才能学好。越早独立学习的孩子,自学能力越强,后劲越足。
第二种原因的,最考验家长的智慧。让孩子自我检查这个过程家长会很纠结,因为你明明看到极其明显的错,孩子死活发现不了,你还非得要他自己查,这很考验家长的耐心。这里,我不反对孩子无计可施的时候家长进行提点,问题是,怎么提点?就上面那个没写标点的例子,是直接告诉孩子没有标点吗?
我会先给孩子讲对一个句子的检查方法。检查一个句子是否正确,需要考虑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假如是英语,还包括时态是否符合要求等。把检查方法说完以后,让孩子对照着一项一项去针对性检查,因为有了方法,孩子才知道怎么去入手。而且,养成习惯后,每次碰到检查句子他都会从这些要素去考虑。
假如孩子是有错别字检查不出来,那么很显然就是孩子的字词基础不过关,我会让他先暂停检查,把他写错的字在草稿纸上和其他形近字同音字放到一起,让他进行区别,分别组词扩词,不懂就讲解到懂。把这个基础夯实以后,回头再去检查,那时候孩子就知道错在哪里了。否则,那个字词的用法没搞懂,根本无从检查,下次很可能还犯同样的错。
数学也一样,计算出错那是计算基础没过关,象我们这样天天口算练习就能有效改善。小竣以前遇到应用题不会的,我就和他分析解题思路,做出来以后,为了确保他懂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我会要求他自己出一道类似的题,或者我出一道类似的题给他再做一次。
举一反三,只有从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学习。
第三种情况,需要戒骄戒躁。我目前能做的,也就是让他养成多读题,先读完题再做题的习惯,不要只读一点点就自以为是地觉得这个简单,立马下笔,落笔即错。这种孩子随着考试经验的丰富积累,慢慢就懂得严谨了。
我将从现在开始要求他每一次作业都要在题目上画出重点词句再做题。我今天对他说,你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都是在和出题人对话,你总是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要求,没有听到因,就急着随便给一个结果,这是很致命的错,往小说是不善沟通,往大说以后在职场上就是个赵括,不堪重任。我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做生意不听客户要求随便准备商品,你不是赚不到钱的问题,是还要亏本赔钱的问题。
第二篇: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教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我班学生对数学待作业的普遍态度是:“只为完成”的目的写作业,做完作业后笔一丢就以为大功告成;不愿意再多花时间和精力去留意自已完成作业的质量如何,是否正确;当作业出现问题时,知道错了,却不知道、也不愿去想错在哪里,而是擦掉重写;更然人失望的是,做作业时有错误了,自己不检查或者检查不出来,硬是说自己检查了几遍了没错。你看后有错误,如果不给他指出来,他再检查都检查不出,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才能发现错误.有时看到那些错的地方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难。对其大发雷霆,无济于事。
究其原因
① 学生累又厌。因为作业的正确率低,学生得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改正,久而久之对作业、学习产生厌倦。②教师忙又烦。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问题,教师得再抽时间讲解,让学生纠错,进行再次批改,有时学生纠错得持续几次才能达到正确,浪费不少宝贵的工作时间。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生“态度”“习惯”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需要的根本措施;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也是教育目的之一。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 1
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需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学生在小学时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中学、大学甚至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学生不能顺利完成作业的这两个原因里,最核心的原因又是学生的学业困难问题。但二者又是彼此联系的,我把它总结为:学习习惯的好差决定着学生学业是否有困难,学业困难与否决定着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布置的作业,监督力度有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包括不好的习惯,打个比方,有一部分学生很喜欢抄袭作业,这种习惯的养成是因为老师指定一定要他完成作业,完成不了,就要惩罚他,但是这部分学生学业实在存在问题,能力实在是有限,因而靠他的力量实在没办法完成,所以只能抄袭啊,一次、两次、三次,慢慢的,就养成习惯了,所以说,监督力度强弱与否,与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你监督力度再强,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他还是不会做,你监督的再强又有什么用呢?你希望这学生会去向别的成绩好的学生或向你来请教,但很多很多这样的学生可能是自尊,会借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去逃避,因此为了完成作业,他们更多的是采取抄袭的方法。
如何解决呢?
第一点: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孩子检查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如果7道题有2道题是错的,我们叫孩子检查,他可能有难度,积极性也不高。那么我们可把孩子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圈出2道题,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一道题是错的,这时孩子主动寻找错误的积极性和订正错误的准确率就会提高。如此这般,你再圈出2道题告诉孩子其中有一道是错的,他前面检查出一道题有了一点自信和成功感,他就更愿意去检查第二道错误的题,那2道做错的题孩子就可充满快乐和迅速的找出来。
第二点: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能支撑孩子更好的面对将来。
上述的方法有效以后,一定要持续下来,多次重复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再慢慢的放开给孩子自己检查,让孩子在自己检查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到“自己能找到错误和订正”,那么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建立。这时,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对孩子不放心,有一个错误就觉得不踏实。记住:孩子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远比他有一些学习上的错误重要得多。孩子越往高年级,我们就越会知道“学习上的事我们可以帮得了一时,帮不了永久。到最后,学习就是靠孩子自己!”
第三点:进行激励评价,增强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1)表扬激励法,即对于每次作业认真完成并自觉检验后,全部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起初表扬激励法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一方法只对少部分学生有效,大部分学生对这一奖励方法已无动于衷。针对上述原因,几经深思熟虑后,及时调整了研究策略,采取了第二种激励措施。
(2)自评、互评相结合。
具体地说,每次完成作业后每位同学先自我检查,再利用课余时间同桌互查,最后教给老师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到期末时评选出“最佳同桌”并给予奖励。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这一方法效果不错,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意识强,个个认认真真地检查同桌的作业,发现错题还能及时告知同桌,帮助同桌订正。
第四点:做后反思,提高效益
解题后反思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在反思题意的基础上,反思错误。要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解题过程,看看思路是否有问题,概念使用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思考是否周密等等。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方法去演算更能发现问题。千万别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那么肯定发现不了错误,发现不了错误当然就谈不上克服错误了。
其次要反思方法。解完题后再思考,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思考出的新方法常常更为简捷,巧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我们的信心,即使我们发现不了巧思妙解,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回顾了相关知识,尝试了许多方法,收获仍不可小视。
再次还要反思变化。大量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变化,尝试变化题目的条件或设求,看能否利用原来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探索,并适当的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我们解一题会一类,并训练了探究,创新能力,较大限度提高了解题的效益。
最后,教师作业批改要有个性的评价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媒介。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语,应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使用以鼓励、表扬为主的有针对性的 “个性色彩” “×”、“√ ”,使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他、关注他。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拿到刚发下来的作业本,第一件事情可能都是要看老师的评语。
总之,作业的问题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会布置作业,也要指导学生会做作业,在此谨以自己的理解认识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粗陋之处难免,望各位领导、老师指正,也愿与老师们交流探讨。
第三篇:怎么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怎么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推荐阅读)(2010-12-08 16:50:14)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指南
常听家长说,孩子太粗心,作业和考试不是少写个这就是少写个那,又不会检查,怎么办呢?
基本上,粗心是大多数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普遍毛病,包括小竣在内,都会时不时栽在这个坑里。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孩子绝对细心,但是屡屡的粗心成为常态则不能掉以轻心。
对一个孩子的粗心而言,频繁的说教,除了让孩子反感并且认可自己真的就是粗心孩,基本是没有其他任何效果的。要孩子变得细心严谨,需要家长耐心严谨地对孩子每天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项目进行长期的训练。比如看完一幅图后背着说出这幅图都画了些什么东西,或者找出两幅相似的图的差异,这都是适合小朋友的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还比如要求孩子朗读指定的一篇或一段课外书,不漏字不错字,错了就从头来,直至正确为止,有错误的时候家长不必具体指出哪个字错了,只告诉他朗读的时候眼睛要走在嘴巴的前面,有了这个极其短暂的预看过程(同时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就不会读错了,让他自己在不断的重读中自己发现并最后改正错误。这和拉琴培养视谱拉奏能力一样,也需要眼睛走在手前面,拿到新谱也能很快上手。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训练计划,就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假如需要家长签字,有错不收货不签字,得孩子自己检查,家长不帮忙检查,不全部查出来不罢休,甚至严重情况下不准离开座位不准喝水等找借口去歇歇,要让孩子觉得有错查不出来是件很不爽的事,因为让他很头疼很烦,这样才有努力避免此类麻烦的压力和动力。然后在不断可以自己找到错误订正错误中找到成就感,发现原来还是可以自己改正的,细心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这样说的方法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是实施起来,我发现家长们却是方式各异。
有家长说,我是让他自己检查啊,但是他就是写错了查不出来,一个标点符号没写,他愣是半个小时也看不出来,最后还是不得不泄气地告诉他答案。
孩子真得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错误吗?
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孩子检查不出错误,一般是三个原因,第一是没有压力,不需要自己去查,父母老师自然会告诉他哪里有错;第二是没有方法,他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检查;第三,是定势思维,孩子顺着自己之前的思路走,觉得这没有问题啊,尤其是一些看似极简单的题上,很多思路特别快的孩子就容易因为定势思维,忽略了题目要求的小变化而摔跤,小竣在这一点上摔过若干次。
第一种原因的,父母要检讨,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要学会慢慢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放手,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必须陪伴才能学好。越早独立学习的孩子,自学能力越强,后劲越足。
第二种原因的,最考验家长的智慧。让孩子自我检查这个过程家长会很纠结,因为你明明看到极其明显的错,孩子死活发现不了,你还非得要他自己查,这很考验家长的耐心。
这里,我不反对孩子无计可施的时候家长进行提点,问题是,怎么提点?就上面那个没写标点的例子,是直接告诉孩子没有标点吗?
我会先给孩子讲对一个句子的检查方法。检查一个句子是否正确,需要考虑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假如是英语,还包括时态是否符合要求等。把检查方法说完以后,让孩子对照着一项一项去针对性检查,因为有了方法,孩子才知道怎么去入手。而且,养成习惯后,每次碰到检查句子他都会从这些要素去考虑。假如孩子是有错别字检查不出来,那么很显然就是孩子的字词基础不过关,我会让他先暂停检查,把他写错的字在草稿纸上和其他形近字同音字放到一起,让他进行区别,分别组词扩词,不懂就讲解到懂。把这个基础夯实以后,回头再去检查,那时候孩子就知道错在哪里了。否则,那个字词的用法没搞懂,根本无从检查,下次很可能还犯同样的错。
数学也一样,计算出错那是计算基础没过关,象我们这样天天口算练习就能有效改善。小竣以前遇到应用题不会的,我就和他分析解题思路,做出来以后,为了确保他懂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我会要求他自己出一道类似的题,或者我出一道类似的题给他再做一次。
举一反三,只有从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学习。
第三种情况,需要戒骄戒躁。我目前能做的,也就是让他养成多读题,先读完题再做题的习惯,不要只读一点点就自以为是地觉得这个简单,立马下笔,落笔即错。这种孩子随着考试经验的丰富积累,慢慢就懂得严谨了。
第四篇: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何 振/教育无科)
昨晚在杭州胜利小学为二年级的家长讲课,主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专注力的培养>>。这所学校是浙江省名牌小学,家长很爱学习,结束后咨询不断.有机会再给他们上一堂课,我总是不断告诉家长“教育孩子不要一分钟热度,你学到点东西,受到一些启发,你就要去改变,并且坚持下来.不会教,教不好都没关系,关键是你能在不断改善自己教育方式的道路上留下来.”
没有人可以永远帮助你,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放弃了就放弃了,真理不会站在你身边!
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多家长感兴趣.小学阶段成绩好的孩子未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成绩终会好.从低年段学生来看,好的学习习惯远比成绩更重要.如果我能在二年级前,最好的阶段是一年级上学期帮助孩子养成有效率的完成作业、认真审题、检查作业、阅读和复习的习惯,那么这对孩子来说一辈子的学习都是无穷财富,教育也会因此事半功倍.今天我们来谈《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下篇我写《如何教会孩子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这里提供两种做法给大家参考:
1、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
如果10道题有3道题是错的,我们叫孩子检查,他可能有难度,积极性也不高。那么我们可把孩子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圈出3道题,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一道题是错的,这时孩子主动寻找错误的积极性和订正错误的准确率就会提高。如此这般,你再圈出3-4道题告诉孩子其中有一道是错的,他前面检查出一道题有了一点自信和成功感,他就更愿意去检查第二道错误的题,那3道做错的题孩子就可充满快乐和迅速的找出来。
第一点: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孩子检查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2、要学会放手。
上述的方法有效以后,一定要持续下来,多次重复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再慢慢的放开给孩子自己检查,让孩子在自己检查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到“自己能找到错误和订正”,那么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建立。这时,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对孩子不放心,有一个错误就觉得不踏实。记住:孩子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远比他有一些学习上的错误重要得多。孩子越往高年级,我们就越会知道“学习上的事我们可以帮得了一时,帮不了永久。到最后,学习就是靠孩子自己!”
第二点: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能支撑孩子更好的面对将来。
孩子检查作业的不好习惯表现是:
孩子做完作业的习惯大多是本子一放,笔一扔,草草了事,自己根本不检查,然后叫父母检查和帮忙订正。如果我们叫孩子自己检查,孩子也是应付看一遍,然后跟你说“妈妈,没错,你帮我看一下吧……”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错的帮孩子直接订正,不会做的直接教他做,这样的结果是累死父母,害了孩子。这种事父母最好少做为妙,弊远大于利,时间一久,孩子学习的依赖性就会不断增加,同时不去思考.培养孩子学习时,应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责任,同时在引导孩子做不会做的题时,要教会孩子学会分析与思考。这种解题思维的形成,以后孩子自己能解决很多题目。
第五篇: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开始。关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都很感兴趣。小学阶段成绩好的孩子未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成绩终会好。孩子自己能否检查作业,是衡量孩子有没有认真学习和独立学习习惯的标准。孩子不检查作业的表现是做完作业本子一放、笔一扔、草草了事,自己不检查,叫父母帮他检查和更正。家长让孩子自己检查,孩子也是敷衍了事,随便看一遍,然后又把本子拿到你面前:“妈妈,我检查了没有做错的,你再帮我检查一下吧……”面对该情况,家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错的帮孩子直接更正,不会做的直接教他做)。时间一久,孩子学习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重,并不愿思考和钻研。这样教育的结果是“累坏父母、害了孩子”。
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不难看出,家长也很为难:一方面他们知道检查是孩子作业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自愿不自愿地却承担的检查的任务。有的是因为孩子们做完作业后一副大事告成,拍拍屁股要走的架势,要他们检查,他们就推说检查过没有错误,家长帮他们检查,告诉他们哪里错了。特别是有的孩子动作比较拖拉,等他完成作业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家长不忍心再浪费时间,所以检查的工作就自愿代劳了。还有的家长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一边孩子做发生了的错误,家长一边忍不住就告诉孩子有错了让他们订正,达不到孩子自己检出错误的目的。所以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是有必要的。
①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时间过于紧张,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检查习惯,反而让他马马虎虎、匆匆了事;反之,又会造成磨蹭拖拉的现象。让学生既能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一遍左右检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家长可参考这个时间进行督促。
②对待孩子要“耐心”。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检查。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③必要的奖惩。当学生检查出错误后,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当学生检查不出错误时,家长也要能狠下心来,让其多检查几次,如果还是检查不出就要提出一定的惩罚,如取消某些物质享受等。
其实,“检查”这个行为是贯穿我们人类行为的各个环节的,人们时刻都在做着不同的检查,只是我们不大注意罢了。比如“骑自行车”就是一个不断检查平衡的过程,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为什么经常会用橡皮擦,就是因为忽然他发现写错了,就赶紧把它改掉了,这实际也是检查。这样的检查已经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和意识了。孩子在做完作业或练习后能够进行检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刻意、被动的检查工作也将慢慢消失,而不会专为一项作业再做专门的检查。当自己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充满了真正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后,就不再为检查而费脑子了。怎么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要“检查”。换句话说:“检查是为了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