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春华现代教师读本——科学卷读后感
《现代教师读本——科学卷》读后感
——周春华
现代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柱与基本的人生修养,读书就是提高教师素质,开拓视野的一个好方法。《科学卷》精选近500年来作出世界级重大科技文化创新的自然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32位专家学者的68篇著述,他们的治学道路、兴趣爱好、思想方法、精神境界等,给了我以深刻的启示。
《现代教师读本——科学卷》,全书介绍了许多中外科学家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呕心沥血进行科学研究的事迹。例如:哥白尼是一位牧师,却要违背自己的信仰,说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他经历过多么残酷的心理挣扎?他怎样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布鲁诺走向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伽利略走向终身监禁他的牢笼。在我国有近代科学家邓稼先先生,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在一次核事故中,他为了保护同事而使自己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致癌,去世时仅62岁,邓稼先不但放弃了在国外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还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再遭受海外列强的侵略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全书中我对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感触颇多。玛丽说:“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信念来自于坚忍不拔的精神,如同玛丽在文章里所描述的一件趣事,蚕结着茧子,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这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它们去结它的茧子。信念是一种执着的追求,玛丽·居里在利益与研究面前,选择了研究而不是利益,这是一种执着的表现。尽管一笔财富丧失了,但至少并没有丧失精神的财富。科学无止境,科学也不能以财富来衡量,因为它是永远的未知。这时我想起了某日在某本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没有哪一个科学家能真正拥有科学,它如同一块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珍宝,只能代代传承,何况宇宙比世界还要大无数倍。我的志向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生命。美国教育家杜威从1896年创办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应该说,无论是一位大家的教育信念,还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念,大抵都内在地蕴含着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及其发展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我的教育信念,那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是个广义词,学生时代要学的东西很多,文化知识当然是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现在许多教师和家长把文化功课视为学生朝夕相伴的“主业”,忽略学生的其它特长,一味地采取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这不仅会扭损学生幼小的心灵,还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的负作用。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体会学习的乐趣,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是我的努力目标。
一、做快乐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在将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发觉: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率,所以教师本身就应该以积极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快乐的心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情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在中国,课堂教学还是很传统的方式,换句话说,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所以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应该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孩子们对了解信息,多发表见解,多与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折磨。
三、将学生引向课外,感受语文的乐趣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学习的材料,教会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发现语言美的眼睛,学会调动自己的五官来学习语文,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眼睛看,更要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大脑去思考。当学生发现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感悟、体验、欣赏甚至创作语言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索求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的“学习——体验——感悟——甚至学会创作”中学好语文。
我想,作为教师,我应该做到孔老先生要的“寓教于乐”!给学生快乐的同时,我也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第二篇:《现代教师读本》读后感
在学校的组织下,假期里东校的教师们纷纷借阅优秀书籍,浸润在这种读书的气氛里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回归。先介绍一下我读的这本书——《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是由王栋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xx7月出版,内设八个部分,分别是: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教育者应当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实现平等,责任与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爱的歌唱,修炼你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只是读这些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思绪立刻开始了延伸。翻开书页,我立时觉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学士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读书是一次精神之旅。
读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独立之人格对于人的意义,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按时看日出”一句警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义;读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让我认识到他作家、学者外的一面,即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严肃、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对于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别反对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对某些人将教育作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洁,做学问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联想起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现象,不禁让人摇头。正本清源,才能给学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说到“信仰”,我想起一位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书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动人的莫过于那100多封申请做教师的信了。我曾数次聆听他的讲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撇开他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不谈,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讲话没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讲话没有一处不让听者产生激动的心情。“唯有源头活水来”,具有对教育的忠贞信仰,才促使他这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对教育者发出的警示是切实而必要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内)。身为人师,面对众多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目光时,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纯正清洁,拥有积极热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得起“教师”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反复的情形,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然而我们不会忘掉最初的理想,这也许才是普通教师的真实状态。也许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目前的唯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忠贞和热情,做孩子们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仰。
第三篇: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读后感
读《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有感
《现代教师读本》总序中有一段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又一次重新审视了现代教师的意义:以前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看做是“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职业,显然不符合现代教师的理念。教师自身的生命发展,既是作为现代人的教师的权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自身需要。教师的物质生活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更应该是丰富多彩与高质量的。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所以,要做一名现代教师,就应该是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一个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教师。
我想这样的教师必然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甚至深远的影响,课堂教学显然难以达到这样彻底与根本的效果。这样说除了生活中可见的事例可以佐证以外,也因为,小学时的我就曾被这样一位我尊敬甚至依然崇拜至今的老师深深的影响过。我现在依然喜欢旅游和读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兴趣爱好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后继的影响与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那时的我们被老师牢牢吸引着,他的跳动生命的活力、他的睿智与博学无一不令我们仰止而望、崇敬不已,以至把老师做为了自己现下的楷模。虽然由于环境略有闭塞而使这种“崇拜”很显盲目,然而老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魅力确实深刻得影响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举我小学老师的例子当然并非只想夸奖、怀念,我在想,要成为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一个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教师,需要怎么做呢?苦思冥想久久不果,总是觉得“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这些条件满足起来简直难于登天。忽然注意到“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是了,完人我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这个世界没有也不需要完人。我所要做的是成为一个学生眼中可爱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可爱的教师。“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等等有着理想状态的味道,所以钱理群先生希望我辈能做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人文卷前言中说道:我实在不敢称之为“应试教育”,而只愿意称之为“应试教学”。因为教育是美好的事业,教师从事教育,是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耗费人生。
那么,我们就先把“应试教育”也好“应试教学”也好全都抛开也不错。陶冶自己,与人玫瑰,用我们的精神空间、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个“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学生想必同样是件有意思的事。
读着、想着、学着、教着„„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讲解
《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
读过《科学发展观读本》后,我受益匪浅。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就是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其深刻含义;其次,我们应该将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开拓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同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而且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更要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思想上,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报纸、刊物、上网等形式,学习党内知识,时刻关注当前国家时事,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在行动中认真去践行。
在学习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把握机会学习,努力提高素质,就有被淘汰的危机。我们应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真正做一个有用的知识分子,努力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工作中,团结合作,尊重领导,努力工作,积极创新、进取。关心同学,要把广大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应对挑战,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为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一定能够持续地、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十分及时,非常必要,这对把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读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读本》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
《读本》进而把科学发展观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阐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刻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使人们确立起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读本》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只有准确系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才能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读本》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主题,抓住了要害,言简意赅,通俗精当,对人们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大有帮助。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念的新贡献,也是为亿万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所作出的新建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读本》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读本》明确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读本》将这一总体目标,从不同层面上加以展开和论述,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落实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丰富实践,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读本》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党中央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思想。《读本》遵循中央“四位一体”的重大决策,在深刻阐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了深入阐释,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贯彻和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