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洁征文1
尊廉崇廉 坚持信念
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毒瘤。古语有云:公生明,廉生威,不贪为宝。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四个全面”的基石,我们要大力倡导“崇尚廉洁”。
那么,廉洁是什么?法官说,廉洁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官员说,廉洁是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市民说,廉洁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无论是封建君主时代,还是现代社会主义社会,都十分重视“为政清廉”问题。不同的人对廉洁的诠释不尽相同,但本质内容是一致的。廉洁文化内涵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精神层面,包括廉洁的认知程度、廉洁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
二、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
高校廉洁文化有其自身特点。高校的人群主题是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大学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载体,其负有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职能,大学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的教育转化为内含着教育意图的校园环境,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正如纽曼所说,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力量。大学的态度是自由中立的,传授普遍知识,描绘知识疆域。大学追求真理、探索学术、坚守操守、捍卫价值。这是大学能保持昌盛不衰的活力,也是大学本身所具有的永恒精神源泉。
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把握着教职员工赋予的权力,干部的廉洁信念直接影响到自身是否廉洁用权。真正有魅力的领导干部凭借的不是职权,也不是势力、财力,而是文化修养,是文化所塑造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做廉洁文化建设的典范。站在党风廉洁建设的政治高度,管好自己,管好身边的人。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以人格魅力带动班子的党风廉洁建设,以班子作风取信于全校教职工。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接受廉洁教育,又要教育学生。因此,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金钱、个人主义等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然而,近年来部分教师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将心思用到社会兼职上,放松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要求,导致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下降,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也随之下降。部分高校出现学术腐败现象、学术造假行为。这一切的发生都有悖于“大学精神” ,是对大学这片净土的亵渎。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价值取向、治学态度和职业道德无时无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廉洁文化思想的内涵,弘扬“大学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大学生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强大后备力量。他们是否具有廉洁意识,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廉洁从政至关重要。在高校廉政建设活动中,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运用多种手段和各种载体,培养廉洁诚信、公正廉明、艰苦朴素的思想意识和作风。加强培养他们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坚持以廉洁意识指导个人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和政绩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袭,成为健康的生活主流。
人的思想,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消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而且容易使人麻痹,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人的心灵,使心灵的田野荒芜杂乱。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愈多,腐朽文化在其精神空间的领地就愈小,对腐朽文化的抗拒力就愈强。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袭的前沿防线。先进文化以科学理论为灵魂,给予人们以坚定的思想信念。先进文化为人们掌握更多的自由时间创造了条件,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拓宽了空间,可以使人们筑起精神屏障,站在人格高地,保持干净灵魂。清除思想上的“杂草”,要求每一名党员必须加强学习,进而改造自我、把握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学习,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让思想的“杂草”没有落脚之处、生存之地。
当前,我们大力加强的廉洁文化建设,激励和引导着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形成对廉洁行为赞扬、肯定、褒奖,对腐败现象反对、鄙视、谴责的文化氛围,让自律的作用更加有力的发挥出来,真正铲除消极思想、不廉洁意识等“杂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因此,作为高校载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坚定的思想理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今早实现“四个全面”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当然,现阶段的廉洁教育的确存在着内容老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上大课、作报告、树典型,成了廉洁教育的“老三篇”。因此,要大胆借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的廉洁教育,全方位的打造廉洁文化,使廉洁教育更容易被社会成员所接受,成为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反腐倡廉能否深入进行,离不开廉洁文化的坚强支撑。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廉洁文化如此,腐朽文化也如此。因此,建设廉洁文化,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廉洁文化的最终目标是要获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因此,要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反腐的坚定决心、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取得的重大成果,积极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反腐的斗争形势,深刻认识到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同腐败是根本对立,让大家都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决定了我们必将战胜腐败,从而增强社会对反腐斗争的信心和斗志。
人生之义,在得失之间。但,贵在品,贵在思,贵在行。
第二篇:廉洁征文
明了,而后践行
灯红酒绿,物欲横流,不小心迷失了自己,于是静心,想起那样一句话“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题记 当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那些曾经立志为民为社会的官员被曝出拥有多少的豪宅、多少的资产,然后双规、落马、监狱,总是不禁扼腕叹息,贪污受贿已然是为官之路上的考验着他们的一大难题。然而,又有多少人忘记了“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一千年前的警句其实早已流传,只是有没有镌刻的问题。
总是觉得那些廉洁离我们似乎很遥远,遥远得我们忘记了其实大学生作为以后社会的建设者所需承担的责任。当廉洁被定义成道德标准,是一种内心的行为,一种高尚的社会品格,知耻明廉洁,摒弃所谓的高傲姿态吧,佛说:世间万物,皆是茫茫宇宙中一粒浮沉而已。既然如此,谦卑吧,勤俭节约,洁身自好,每位学生皆应如此,湖大的校园里,千年的文化笼罩着自卑亭,让一切的可能从自己的一步一步做起。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骚客将那一贯高风亮节,那一腔高洁姿态寄托在莲花身上,纵使被埋没了人才,纵然被放逐边境,那样的厌弃同流合污的心态终究会在历史上流传千古。人出尘世,身心如镜,易惹尘埃。若不勤加拂拭,污浊便可全面渗透,蚀其鲜红,销其活力,直至精神的防线彻底崩溃。惟有内心的坚守才能自立于社会,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廉洁就像是内心开出的一朵荷花,这简单的一笔荷花,可以描绘出很多形象外的美与善,荷叶上的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告诉我们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始反省,在二十岁的心底是否有足够圣洁的荷花,陪伴着我们的大学,以及今后的生活。青春总是很多的叛逆与乖张,追求过分的独特,然而,请停下匆忙的脚步,于内心种植这样的莲,这种勇气,对于大学生而言,不是过分的要求,而是为人,立事的基本要求,勤俭节约,不受贿赂,洁身自好。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趋之若鹜,不人云亦云,保持好内心高傲的荷花。
松之独立坚挺
苍劲、挺拔是大自然赋予松树的特质,也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以清俭自律,以恩信待人,以夷坦去群疑,以礼让汰惨急。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于是乎,修身成为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第一件大事。总有人抱怨,这样的大学太过于失望,这样的生活太过于无聊,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承受高三的痛苦,破茧化蝶只为了有朝一夕踏进大学的校门,因为总觉得没有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大学应该是修身立德、培养志趣、博采众家的地方,培养的是我们的精神和做人,锻炼的是我们的思想品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大学的氛围中学习如何成为一棵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松树,坚持着最本质的信仰。修身,修养内涵是一门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人生的步履中可以独善其身,问心无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让诚信的种子开花
小信诚则大信立,当埋怨社会缺乏信用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问一下自己真的做到诚信了吗?个人尚且不能做到诚实守信,又如何去要求营造一个信用的氛围和环境。
各种呼吁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曾经憧憬着她的美好,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伤人的欺瞒,事实告诉我们那样的场景只是需要更多的人付出的梦想。时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仍然盛行,胡乱摘抄论文的现象几乎遍布校园,那样混杂了虚荣、懒惰等因素迷惑的表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来杜绝。
尽管丢了诚信不痛不痒,但由于缺失了诚信而愈发执迷不悟的心却会依赖于这种虚假,自古“假做真时真亦假”,假的真了一时但绝不会长久,那卷面的分数也许会换来某些荣誉和名利,但由此而丧失的宝贵的真诚和做人的尊严,却绝不是一句“后悔”就能挽救得了的。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牢记着湖大的校训“实事求是”,一千年的优秀传统督促着我们时时刻刻保持着诚信做人的态度,我们的心底必定有这样的一颗种子,它其实早已埋藏在心中,只是可能一直被遗忘了。那么,灌溉它吧,用我们的真诚,呵护它的发芽开花。不能消极等待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应该主动出击,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影响并力求改变现有的状态,大学生是个可塑性很强的集体,只要我们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存在的诚信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先锋带头作用,就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我们这样九零后的一代,在很多人眼中是不被看好的一代,当新闻里不断播出大学生开车撞伤了路人、大学生见死不救,试想还有谁会对我们有信心。何不改变一下,我们不是古怪脑残,而是个有创新的孩子;我们不是很自恋,而是做个有信心的孩子;并不是消磨青春的锐气,而是更加内敛沉着的处世与应对;我们努力尝试各方面让自己更加完美。每个人的
品行,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气魄,是属于每一个对生命尊重的人们的。我们都是来人世走一遭的个体,能不能为这些特殊宝贵的岁月添上一笔无愧的画卷,就要靠自己的修行。无论是廉洁修身,还是诚信做人,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一定不会忽视了这两个方面,不需要怎样的惊天动地,我们只要本着良心从小事做起,明白风只会亲睐有目标的人之后,确立自己的方向,才会有所追求才能对得起大学青葱的美好的时光,为之努力,为之付出血与汗也是值得的。
明了,而后践行,永远不会落伍的修身思想,如同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学生,是我们不可以忘记的真理。
第三篇:廉洁征文
廉洁自古以来都被人们成为一种美德,体现着一个人的崇高品质。很多人就把“出污泥而不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意思就是做一个不随俗浮沉、质朴高洁的人。其实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这样的人,那就是“廉洁”。
廉洁是做人的美德。古往今来,哪一位才华横溢、流芳百世的名人不廉洁呢?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人只有廉洁,才能更好得为人民服务。于谦两袖清风,包拯刚正不阿,公仪休拒收礼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名人佚事,都闪耀着廉洁的光芒。人有了廉洁,才会拥有一颗公正的心灵。
有人会说:“廉洁”应该是大人的事,好像跟我们小孩子的没什么关系。这样的想法错了。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正处于身心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醒,很多孩子便会照搬成年人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埋下隐患。而廉洁这两个字,也是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我们不但要记住,更要用实实在在地行动来执行它。
现在,我校正在举行“廉洁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来向我们每一个人宣传“廉洁”,倡导“廉洁”。使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习廉洁,更要向我们的家人,朋友宣扬廉洁文化。让廉洁这一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廉洁不是口号,是要用行动做出来的,廉洁不是标语,更不是虚荣。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
第四篇:廉洁征文
从小爱廉洁
学校决定将这盎然的 月定为我校创建“节约型校园”和廉洁教育的宣传月。我们中学生从小就要讲廉洁,要把廉洁的春风送给父老乡亲,送给兄弟姐妹,送给亲戚朋友,送给社会。那么,廉洁是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廉洁就是:责任、节俭、自律、奉献、知耻、诚实、惜物、不昧金、不攀比。这些内容都跟我们中学生息息相关。有首儿歌题目叫做《廉洁你我他》,歌词是这么说的:
我到学校来学习,上课认真来听讲,课后作业自己来完成,应该穿上校服进校园,同学个个精神佳,不比穿来比学习。今天轮到我值日,打早先来扫教室,窗明几净好学习。中午吃饭排好队,鱼肉蔬菜都喜爱,细嚼慢咽助健康。学习用品好伙伴,公共财物人人爱,珍惜爱护都应该。作业不会怎么办,不偷看来不抄袭,可问同学问老师。在校学习要主动,回家帮助做家务,争做廉洁好少年,好少年。说廉洁,学廉洁,做廉洁,廉洁你我他。
我们小学生要讲廉洁,其实,在古时有许多先人为我们做了好榜样。记得有个“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都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在创建“节约型校园”和廉洁教育宣传月中,让我们增长见识,增长才干,自小就把廉洁的种子扎根在心中,从小就做一个廉洁诚信的好少年。
从小事做起,树廉洁新风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无数因清正廉洁而千古流芳的英雄和清官,他们永远受到敬佩与爱戴,他们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在民间久久传颂。屈原,包拯,于谦等等,他们的优秀事迹给我们做了榜样,让我们永远把“廉洁”二字铭记在心中。
也许,身边有些同学还不理解“廉洁”的意思,“廉洁”,就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可能有的同学认为廉洁对于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甚至与我们中学生完全没有关系。可是,真正的廉洁关乎到了我们每个人,为什么?因为廉洁并不是只在政府机构或工作单位才会涉及到,廉洁能够从每一个细小的举动渗透出来。
所有不廉洁的情况都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我们怎样避免不廉洁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呢?首先,我们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正直无私,清正廉明。一滴水虽小,却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件事虽小,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我们要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次,我们要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共同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只有每个人都去反对这些不良的气息,才能减少不良的贪污气息。廉洁是做人的基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做人的基础上越爬越高。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位老师更要高举廉洁的大旗,为人师表,从小培养孩子们有清正廉洁的精神与道德观念,引领同学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把自己的一身正气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污泥难染自来清,青梗通直好力擎。嫌色有浊浑不用,身如雕玉志如冰。”正如诗中所说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因为有廉洁的品质。目前,学校正在开展“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活动,当廉洁的品质深入到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美丽。
第五篇:廉洁,征文
洁身自好,奉廉守法
第一次听说“反腐倡廉”这个专有名词时,我应该还在上着小学。似乎从那时起,就经常听到新闻里领导讲话时反复提到这个词。因此,对它,我印象深刻。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开始,就有一股叫做攀比的不良之风如影随形般跟随着我们。而很多时候,这股风是大人们兴起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就把大把大把的钱砸在孩子身上。这一家给孩子买了点好的,另一家的就给孩子买更好的。这样不仅在无形中加强了这股攀比之风,还使得某些心思不正之人借此“良机”,通过给管事人家的孩子送去一份既讨得孩子欢心又极给管事人长面子的礼物,来达成自己本不能实现的目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这个可以变形的火车是限量发行的,是某某叔叔送我的”“我也有一个,某某伯伯说这是美国产的,叫变形金刚,他昨天给我的”……瞧见了吗?孩子无知的心成了某些人贿赂的中间工具。可往往这样办事又很有效,所以,很悲哀的,越来越多的官宦子弟在很早年的时候就与“廉洁”一词说了再见。
不过,这恐怕不是我最早见过的贿赂的例子,估计大家也不是。因为新闻上曾经报道过某医院医生收取病人家属红包的例子。有可能,你降生的第一眼,正好目睹了这样一个过程,只是你不自知而已。
其实说来,廉洁一词早在很古代很古代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同样,古时候也会有收受贿赂,为人不直的社会渣滓产生。比如说最有名的贪官秦桧、和珅等等。可是同时,名垂青史的清廉正直之
人也很多,廉洁之事也不少。
想起这样一个高中时常用到的故事:东汉时的杨震,赴任途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怀金十斤前来拜谒。杨震怎么做的?肯定不能收的,不然他也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这个故事里了。除了没收这么庞大的一笔黑心钱外,他与王密的对话让他流芳百世。对话很短,是这样的:“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话中略刺的指责之意,还奋力讨好地说了句“天黑,无人知晓。”杨震便怒怒地发话了:“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看看人家的素质。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但是不从这个角度看,就说他面对金钱的诱惑还能这样自律自制,在那样一个年代,不能不说他是个很难得的有品质人才。还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那更是个高素质的廉洁之士。
我不禁想问一下,官场黑暗,官场腐败,归根结底是什么的原因?对,是人。人才是社会的行为主体。而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人的本性与现实情况磨合后,人主动放弃了本性中强硬的一面,以自己的软弱迎接现实的刺痛,然后妥协。然而这种名为腐败的劣根性是一种法律只能强硬制止,却无显著疗效,只能以道德来根治的社会顽疾。
说起道德,不得不跟“八荣八耻”联系一下。显然,站在正方的廉洁是一个完全符合八荣的词汇。而腐败,不用细分析大家也知道,与八耻都可以扯上些关系。腐败,不仅送礼收礼一样,还有用公款吃喝等很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不耻的事情。拿老百姓的血汗来满足自己不一定正当的欲望,这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而同时他也是在把自己
拉下一个无底深渊。
现在想来,要做到两袖清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品再好也不可能有完美到没有一点瑕疵。有漏洞就会有人去钻,等这个漏洞慢慢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腐败的细菌就顺利通过,寄生在你身上了。那怎么办?虽说胡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反腐倡廉这个问题,可真正实行起来,就要从自身抓起了。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严格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让腐败的细菌远离。
作为下一代的接班人,我们青年人更应该从现在起,认真完成各项教育,牢记“八荣八耻”,提升自身修养,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身在一个有良好社会风气的校园,有敬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老师,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光荣的廉洁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