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第 1 章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1.1 2009年上半年试题5 试题1(2009年上半年试题5)
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相比,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的最大优点是(5)。
(5)A.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
B.部署和维护方便、易于扩展
C.适用于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层应用架构
D.将应用一分为二,允许网络分布操作
试题1分析
C/S架构(体系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是20世纪90年代成熟起来的技术,C/S架构定义了工作站如何与服务器相连,以实现数据和应用分布到多个处理机上。C/S架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
C/S架构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服务器为多个客户应用程序管理数据,而客户程序发送、请求和分析从服务器接收的数据,这是一种“胖客户机”和“瘦服务器”的架构。其数据流图如图1-1所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图1-1 C/S架构的一般处理流程
在一个C/S架构的软件系统中,由于客户应用程序是针对一个小的、特定的数据集,如一个表的行来进行操作,而不是像文件服务器那样针对整个文件进行;对某一条记录进行封锁,而不是对整个文件进行封锁,因此保证了系统的并发性,并使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减到最少,从而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与二层C/S架构相比,在三层C/S架构中,增加了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将整个应用逻辑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而只有表示层存在于客户机上。这种结构被称为“瘦客户机”。三层C/S架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如图1-2所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图1-2三层C/S架构的一般处理流程
在三层C/S架构中,中间件是最重要的构件。所谓中间件是一个用API定义的软件层,是具有强大通信能力和良好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它的功能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或者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实现客户机群和服务器群之间的通信。其工作流程是:当客户机里的应用程序需要驻留网络上某个服务器的数据或服务时,搜索此数据的C/S应用程序需访问中间件系统。该系统将查找数据源或服务,并在发送应用程序请求后重新打包响应,将其传送回应用程序。
在三层C/S架构中,表示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客户的输出(出于效率的考虑,它可能在向上传输用户的输入前进行合法性验证)。功能层负责建立数据库的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访问数据库的SQL语句,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库存储和检索,响应功能层的数据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功能层。
B/S架构风格就是上述三层应用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服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S架构主要是利用不断成熟的
UML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它记录了对所构造的系统的决定和理解,可用于对系统的理解、设计、浏览、配置、维护和信息控制。UML 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应用领域以及各种开发工具,是一种总结了以往建模技术的经验并吸收当今优秀成果的标准建模方法。UML标准包括相关概念的语义,表示法和说明,提供了静态、动态、系统环境及组织结构的模型。它可被可视化建模工具所支持,这些工具提供了代码生成器和报表生成器等。UML标准并没有定义一种标准的开发过程,但它比较适用于迭代式的开发过程,是为支持大部分现存的面向对象开发过程而设计的。
UML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它将系统描述为一些独立的相互作用的对象,构成为外界提供一定功能的模型结构,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重要对象的属性和服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行为定义了对象的时间特性和对象为完成目标而相互进行通信的机制。
UML 2.0包括下列14种图:
(1)类图:展现了一组类、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所建立的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包含主动类的类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
(2)对象图: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的实例的静态快照。和类图一样,这些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3)构件图:展现了一个封装的类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内嵌的构件和连接件构成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的内部结构。构件图用于表示系统的静态设计实现视图。对于由小的部件构建大的系统来说,构件图是很重要的。构件图是类图的变体。
(4)组合结构图:它可以描绘结构化类(例如构件或类)的内部结构,包括结构化类与系统其余部分的交互点。它显示联合执行包含结构化类的行为的部件配置。组合结构图用于画出结构化类的内部内容。
(5)用例图: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一种特殊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图给出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这些图在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上是非常重要的。
(6)序列图(顺序图)和通信图:两者都是交互图。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交互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序列图是强调消息的时间次序的交互图;通信图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或角色的结构组织。序列图和通信图表达了类似的基本概念,但每种图强调概念的不同视图,序列图强调时序,通信图强调消息流经的数据结构。
(7)状态图:展现了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移、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展现了对象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或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而且它强调事件导致的对象行为,这非常有助于对反应式系统建模。
(8)活动图:将进程或其他计算的结构展示为计算内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数据流。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9)部署图和制品图:展现了对运行时的处理结点以及在其中生存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体系结构的静态部署视图。通常一个结点包含一个或多个制品。制品图展现了计算机中一个系统的物理结构。制品包括文件、数据库和类似的物理比特集合。制品常与部署图一起使用。制品也展现了它们实现的类和构件。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10)包图:展现了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的依赖关系。
(11)定时图(时序图):是一种交互图,它展现了消息跨越不同对象或角色的实际时间,而不仅仅是关心消息的相对顺序。
(12)交互概览图:是活动图和序列图的混合物。
以上图形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结构图和行为图。结构图表示系统的静态结构,属于静态模型,包括类图、组合结构图、构件图、部署图、制品图、对象图和包图;行为图表示系统的动态结构,属于动态模型,包括活动图、交互图、用例图和状态图,其中交互图是顺序图、通信图、交互概览图和定时图的统称。
试题2参考答案
(11)A
1.3 2009年上半年试题65 试题3(2009年上半年试题65)
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65)。
(65)A.层次结构
B.关系结构
C.网状结构
D.链表结构
试题3分析
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库模型建立起来的。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模型、多维模型等。下面,主要分析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特点。
层次模型是一种按照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的方式,对应数据结构中的树结构。层次模型主要用于早期大型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和对XML文档数据的描述。这种模型适合描述两种数据之间存在一对多的父子关系的客观对象,例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生物分类、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XML文档等数据。
网状模型是一种按照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的方式,对应数据结构中的图结构。在此结构中,每个节点都可能与其他节点之间建立关系。网状模型适合于描述具有冗余数据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关系模型最早是由E.F.Codd于1970年基于关系代数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使得数据库管理系统独立于各种应用程序。关系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用来描述实体的表,表是数据行的集合,表中的列描述了数据行的属性。数据库中的多个表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关系结构,即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关系型数据库。
试题3参考答案
(65)B
1.4 2009年上半年试题66
试题4(2009年上半年试题66)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66)。
(66)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系统分析工作
C.系统设计工作
D.系统实施工作
试题4分析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由于它是假定被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因此,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结构化方法遵循系统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一般是先将系统的功能看成是一个大的模块,再根据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
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4条:
(1)用户参与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是各级各类管理者,满足他们在管理活动中的信息需求,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目地。由于系统本身和系统建设工作的复杂性,用户需求的表达和系统建设的专业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需要逐步明确、深化和细化。而且,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在实现各种功能时,人与计算机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用户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有较深入的了解,专业人员也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和使用方面的习惯与要求,以协调人一机关系。总之,用户必须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设者的一部分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直接参与工作。用户与建设工作脱节,常常是系统建设工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关系到一个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决策的水平,是涉及该组织的全局,与近期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问题。此组织的主要领导必须十分重视,亲自领导和直接参与这一工作,特别是用户的高层领导。国内外经验表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参与和重视,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
(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为了建立系统建设的科学秩序,保证建设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结构的方法强调在进行技术设计和实施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论证,进行逻辑方案的探索,弄清系统要为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即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尽量避免过早地进入物理设计阶段。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3)“自顶向下”的原则。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各阶段,结构化方法强调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自须向下”的原则,先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然后逐级分解,逐步细化。系统测试也从总体功能开始,先检查有关总体问题,然后逐级向下测试这一原则使建设者在系统建设整个过程中始终把握全局,致力于总体目标与功能的实现,把以下各级作为实现总体功能与目标的保证,这有利于各部分的合理分工、协调与正确配置。“自项向下”的原则在应用时并不完全排斥“自底向上”原则,在结构化方法中,“自顶向下”原则是主导原则,“自底向上”是辅助原则。
(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结构化方法强调各阶段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每一工作阶段的成果,必须用明确的文字和标准化的图形、图表,完整、准确地进行描述,这不仅作为一个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和管理决策的依据,并且作为系统建设必需的文件进行交流和积累存档,有的文件还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可以防止由于描述的随意性造成建设者之间的误解而贻误工作,便于工作交流和各阶段的交接,便于今后对系统进行检查、修改和补充。
结构化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遵循用户至上原则。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3)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4)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由此可见,结构化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结构化方法的缺点是: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若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试题4参考答案
(66)A
1.5 2009年下半年试题9 试题5(2009年下半年试题9)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不包括(9)。
(9)A.结构化方法
B.关系方法
C.原型法
D.面向对象方法
试题5分析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快速原型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数据规划法、信息工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1)结构化方法。请参考4的分析。
(2)快速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应用快速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对应用系统的简单描述,开发者在获取一组基本需求定义后,利用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原型,快速建立一个目标应用系统的最初版本,并将它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给用户。通过这样多次反复,使得系统不断地细化和扩充,直到生成一个用户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止。快速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3)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企业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也就是说,后两种方法是在BSP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SP方法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求。
(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由世界级的信息系统大师詹姆斯?马丁提出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这个方法认为,一个企业要建设信息系统,它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一个好的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应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和专有性,好的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必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点主要有:
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企业数据环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信息系统建设极大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企业的数据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静态的、独立的信息资源通过战略数据规划重建企业数据环境,使其成为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对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是更为迫切的任务。
四种数据环境。在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中共有四类数据环境,即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建设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这里的主题数据库并不是指数据库的大小,也不是指数据库的功能,而是指哪些数据库是面向企业的业务主题的,哪些不是面向业务主题的。所谓业务主题,就是指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比如,对于一个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生产整车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相应地,围绕核心业务建立的数据库就是企业的主题数据库;而对于一个物流企业来说,围绕着物流业务处理的数据库就是企业的主题数据库。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
(5)信息工程方法。信息工程方法与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两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信息工程方法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其他方法相比,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信息工程不仅是一种方法,它还是一门工程学科。它第一次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了。所谓工程化,就是指有一整套成熟的、规范的工程方法、技术、标准、程序和规范,使得开发工作摆脱随意性和多变性,其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道路。
(6)面向对象方法。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将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许多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所组成的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传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点是面向过程,系统被分解成若干个过程,而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初始元素是对象,然后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归纳成类,组织类之间的等级关系,从而构造出类库。在应用时,就可直接在类库中选择已有的类,从而达到复用的目的。
试题5参考答案
(9)B
1.6 2009年下半年试题10 试题6(2009年下半年试题10)
应用已有软件的各种资产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称为(10)。
(10)A.软件继承
B.软件利用
C.软件复用
D.软件复制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试题6分析
软件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软件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代码级复用,被复用的知识专指程序,后来扩大到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有关方面。
软件复用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和理论。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程序员明白难于维护的软件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当软件的规模不断扩大时,这种软件的综合成本可以说是没有人能负担的,并且即使投入了高昂的资金也难以得到可靠的产品,而软件重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软件复用的主要思想是,将软件看成是由不同功能的“组件”所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组件在设计编写时可以被设计成完成同类工作的通用工具,这样,如果完成各种工作的组件被建立起来以后,编写某一特定软件的工作就变成了将各种不同组件组织连接起来的简单问题,这对于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和维护工作都有本质性的改变。
软件制品的复用,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如下复用级别:代码的复用、设计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等
支持软件复用是人们对面向对象方法寄托的主要希望之一,也是这种方法受到广泛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向对象方法之所以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是由于它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分吻合。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和软件复用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面向对象的方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技术提供了实现软件复用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软件复用技术也对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试题6参考答案
(10)C
1.7 2009年下半年试题15
试题7(2009年下半年试题15)
关于UML,错误的说法是(15)。
(15)A.UML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B.UML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
C.UML简单且可扩展
D.UML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试题7分析
UML具有如下的语言特征:
(1)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2)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3)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4)简单并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需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5)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出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复用。
(6)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
UML最重要的目标是使UML成为一个通用的建模语言,可供所有建模者使用。它并非某人专有,而是建立在计算机界普遍认同的基础上,即它包括了各种主要的方法并可作为它们的建模语言。其次,UML应能够很好地支持设计工作,像封装、划分等记录模型构造思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路。此外,UML 应该能够准确表达当前软件开发中的热点问题,比如软件规模、分布、并发、方式和团队开发等。
UML并不试图成为一个完整的开发方法,它不包括一步一步的开发过程。UML和使用UML的软件开发过程是两回事。UML可以支持很多的,至少是目前现有的大部分软件开发过程。UML包含了完整的概念,这些概念对于支持基于一个健壮的架构来解决用例驱动的迭代式开发过程是必要的。
UML的最终目标是在尽可能简单的同时能够对应用系统的各个方面建模。UML需要有足够的表达能力以便可以处理现代软件系统中出现的所有概念,如并发和分布,以及软件工程中使用的技巧,如封装和组件。它必须是一个通用语言,像任何一种通用程序设计语言一样,这就意味着UML必将十分庞大,它比先前的建模语言更复杂、更全面。
试题7参考答案
(15)A
1.8 2009年下半年试题16
试题8(2009年下半年试题16)
在UML中,动态行为描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行为,下面不属于动态行为视图的是(16)。
(16)A.状态机视图
B.实现视图
C.交互视图
D.活动视图
试题8分析
UML中的各种组件和概念之间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但为方便起见,用视图来划分这些概念和组件。视图只是表达系统某一方面特征的UML建模组件的子集。在每一类视图中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图来可视化地表示视图中的各种概念。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在最上一层,视图被划分成三个视图域,分别是结构、动态行为和模型管理。
结构描述了系统中的结构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模型元素包括类、用例、构件和节点。模型元素为研究系统动态行为奠定了基础。结构视图包括静态视图、用例视图和实现视图。
动态行为描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行为。行为用从静态视图中抽取的瞬间值的变化来描述。动态行为视图包括状态机视图、活动视图和交互视图。
模型管理说明了模型的分层组织结构。包是模型的基本组织单元,特殊的包还包括模型和子系统。模型管理视图跨越了其他视图并根据系统开发和配置组织这些视图。
UML还包括多种具有扩展能力的组件,这些扩展能力有限但很有用。这些组件包括约束、构造型和标记值,它们适用于所有的视图元素。
在UML中,使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元素,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再由符号画成图形以表示待建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试题8参考答案
(16)B
1.9 2009年下半年试题17-18
试题9(2009年下半年试题17-18)
面向对象中的(17)机制是对现实世界中遗传现象的模拟。通过该机制,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被遗传给派生类;(18)是指把数据以及操作数据的相关方法组合在同一单元中,使我们可以把类作为软件复用中的基本单元,提高内聚度,降低耦合度。
(17)A.复用
B.消息
C.继承
D.变异
(18)A.多态
B.封装
C.抽象
D.接口
试题9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和复用等。
(1)对象。对象是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封装,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采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每一个对象必须有一个名字以区别于其他对象,这就是对象标识;状态用来描述对象的某些特征;对象行为用来封装对象所拥有的业务操作。例如,对于希赛教育软考学院老师Joe而言,包含性别、年龄、职位等个人状态信息,同时还具有授课的行为特征,那么Joe老师就是封装后的一个典型对象。
(2)类。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类的数据也叫属性、状态或特征,它表现类静态的一面。类的函数也叫功能、操作或服务,它表现类动态的一面。Joe是一名教师,也就拥有了教师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教师这个类所特有的,具体而言,共同的状态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共同的行为通过操作表现出来。对象是类的实际例子。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房子的设计图纸。例如:银行里所有储户的账户,可以抽象为账户类。账户类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个具体的储户,例如,张三工行的账户、张三建行的账户、李四工行的账户等。类和对象的关系可以总结为:
ü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
ü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
ü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它们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
ü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3)抽象。抽象是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它强调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一个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体的抽象,一个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它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
(4)封装。封装是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然后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面向对象封装是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对数据的访问或修改只能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对于银行账户类而言,有取款和存款的行为特征,但实现细节对于客户而言并不可见,所以在进行ATM提款交易的过程中,我们并不知道交易如何进行,对应账户是如何保存状态的,这就体现了对象的封装。
(5)继承。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和能力,继承又可分为单重继承和多重继承,单重继承是子类只从一个父类继承,而多重继承中的子类可以从多于一个的父类继承,Java是单重继承的语言,而C++允许多重继承。假设类B继承类A,即类B中的对象具有类A 的一切特征(包括属性和操作)。类A称为基类或父类或超类,类B称为类A的派生类或子类,类B在类A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一些扩展。
(6)多态。多态性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多态性使得一个属性或变量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例如,Rectangle和Circle都继承于Shape,对于Shape而言,会有getArea()的操作。但显而易见,Rectangle和Circle的getArea()方法的实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体现了多态的特征。
(7)接口。所谓接口就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接口只是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但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接口可以理解成为类的一个特例,它只规定实现此接口的类的操作方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而把真正的实现细节交由实现该接口的类去完成。接口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系统分析员通常先把有待实现的功能封装并定义成接口,而后期程序员依据此接口进行编码实现。
(8)消息。消息是指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它应该含有下述信息:提供服务的对象标志、消息名、输入信息和回答信息。对象与传统的数据有本质区别,它不是被动地等待外界对它施加操作,相反,它是进行处理的主体,必须发消息请求它执行它的某个操作,处理它的私有数据,而不能从外界直接对它的私有数据进行操作。消息通信也是面向对象方法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与对象的封装原则密不可分。封装使对象成为一些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的独立单位;消息通信则为它们提供了惟一合法的动态联系途径,使它们的行为能够互相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9)组件。组件也称为构件,是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它封装了实现体(实现某个职能),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可以认为组件是一个封装的代码模块或大粒度的运行时的模块,也可将组件理解为具有一定功能、能够独立工作或同其他组件组合起来协调工作的对象。对于组件,应当按可复用的要求进行设计、实现、打包、编写文档。组件应当是内聚的,并具有相当稳定的公开的接口。为了使组件更切合实际、更有效地被复用,组件应当具备“可变性”,以提高其通用性。组件应向复用者提供一些公共“特性”,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可变的“特性”。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只需对其可变部分进行适当的调节,复用者要根据复用的具体需要,改造组件的可变“特性”,即“客户化”。
(10)模式。模式是一条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它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和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就能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该方案而不必做重复劳动。将设计模式引入软件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过程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开发经验,这是因为设计模式通常是对于某一类软件设计问题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从而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
试题9参考答案
(17)C(18)B
1.10 2010年上半年试题7 试题10(2010年上半年试题7)
与基于C/S架构的信息系统相比,基于B/S架构的信息系统(7)。
(7)A.具备更强的事务处理能力,易于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
B.人机界面友好,具备更加快速的用户响应速度
C.更加容易部署和升级维护
D.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试题10分析
与基于C/S架构的信息系统相比,基于B/S架构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升级维护均在服务器上进行,客户端是“零”维护。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知识,请阅读试题1的分析。
试题10参考答案
(7)C
1.11 2010年上半年试题9 试题11(2010年上半年试题9)
以下关于软件测试的描述,(9)是正确的。
(9)A.系统测试应尽可能在实际运行使用的环境下进行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B.软件测试是编码阶段完成之后进行的一项活动
C.专业测试人员通常采用白盒测试法去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D.软件测试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测试发现错误的数量
试题11分析
测试是为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软件测试是针对一个程序的行为,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需要选取适当的测试用例。
测试不再只是一种仅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才开始的活动。现在的软件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它本身是实际产品构造的一个重要部分。测试不仅是检查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主要手段,而且是识别由于某种原因预防措施无效而产生的错误的主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广泛的测试活动成功完成后,软件可能仍包含错误,交付后出现的软件失效的补救措施是由软件维护达成的。
根据测试的目的、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等种类。
(1)单元测试:又称为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检查每个程序单元能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模块功能、性能、接口和设计约束等要求,发现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2)集成测试:也称为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对于子系统而言,则称为部件测试)。它主要是将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集成在一起,主要测试模块之间的协作性。集成测试计划通常是在软件概要设计阶段完成。
(3)确认测试:也称为有效性测试,主要是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用户要求(需求)一致。确认测试计划通常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完成。
(4)系统测试:如果项目不只包含软件,还有硬件和网络等,则要将软件与外部支持的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一系列集成与确认测试。一般地,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等。系统测试计划通常是在系统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完成。
试题11参考答案
(9)A
1.12 2010年上半年试题11 试题12(2010年上半年试题11)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将某种形式表示的软件转换成更高抽象形式表示的软件的活动属于(11)。
(11)A.逆向工程
B.代码重构
C.程序结构重构
D.数据结构重构
试题12分析
随着维护次数的增加,可能会造成软件结构的混乱,使软件的可维护性降低,束缚了新软件的开发。同时,那些待维护的软件又常是业务的关键,不可能废弃或重新开发。于是引出了软件再工程(Reengineering),即需要对旧的软件进行重新处理、调整,提高其可维护性。
再工程是对现有软件系统的重新开发过程,包括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反向工程)、新需求的考虑(软件重构)和正向工程三个步骤。再工程不仅能从已有的程序中重新获得设计信息,而且还能使用这些信息改建或重构现有的系统,以改进它的综合质量。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一般,软件人员利用再工程重新实现已存在的程序,同时加进新的功能或改善它的性能。软件再工程旨在对现有的大量软件系统进行挖掘、整理以得到有用的软件构件,或对已有软件构件进行维护以延长其生存期。它是一个工程过程,能够将逆向工程、重构和正向工程组合起来,将现存系统重新构造为新的形式。再工程的基础是系统理解,包括对运行系统、源代码、设计、分析和文档等的全面理解。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类文档的丢失,只能对源代码进行理解,即程序理解。
软件重构是对源代码、数据进行修改,使其易于修改和维护,以适应将来的变更。通常软件重构并不修改软件体系结构,而是关注模块的细节。
(1)代码重构。代码重构的目标是生成可提供功能相同,而质量更高的程序。由于需要重构的模块通常难以理解、测试和维护,因此,首先用重构工具分析代码,标注出需要重构的部分,然后进行重构,复审和测试重构后的代码,更新代码的内部文档。
(2)数据重构。发生在较低的抽象层次上,是一种全局的再工程活动。数据重构通常以逆向工程活动开始,理解现存的数据结构,又称数据分析,再重新设计数据,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命名合理、文件格式转换、数据库格式转换等。
软件重构的意义在于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率,减少维护工作量,提高软件可维护性。
逆向工程是分析程序,力图在比源代码更高的抽象层次上建立程序表示的过程。逆向工程是一个设计恢复的过程,其工具可以从已有的程序中抽取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信息。逆向工程过程及用于实现该过程的工具的抽象层次是指可从源代码中抽取出来的设计信息的精密程度。理想地,抽象层次应该尽可能高,即逆向工程过程应该能够导出过程的设计表示(一种低层的抽象)、程序和数据结构信息(稍高一点层次的抽象)、数据和控制流模型(一种相对高层的抽象),以及实体关系模型(一种高层抽象)。随着抽象层次增高,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软件工程师获得更有助于理解程序的信息。
逆向工程过程的完整性是指在某抽象层次提供的细节程度。在大多数情况,随着抽象层次增高,完整性就降低。例如,给定源代码列表,得到一个完整的过程设计表示是相对容易的,简单的数据流表示也可被导出,但是,要得到数据流图或状态-变迁图的完整集合却困难得多。
试题12参考答案
(11)A
1.13 2010年上半年试题17 试题13(2010年上半年试题17)
为了解决C/S模式中客户机负荷过重的问题,软件架构发展形成了(17)模式。
(17)A.三层C/S
B.分层C.B/S
D.知识库
试题13分析
为了解决C/S模式中客户端负荷过重的问题,发展形成了B/S模式。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知识,请阅读试题1的分析。
试题13参考答案
(17)C
1.14 2010年下半年试题8 试题14(2010年下半年试题8)
UML中的用例和用例图的主要用途是描述系统的(8)。
(8)A.功能需求B.详细设计C.体系结构D.内部接口
试题14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用例(Use Case)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的过程就是用例建模。用例方法最早是由Iva Jackboson博士提出的,后来被综合到UML规范之中,成为一种标准化的需求表述体系。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想了解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设计,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被开发出来的系统将是如何被使用的,这就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在用例图中,主要包括参与者、用例和通信关联三种元素,如图1-3所示。
图1-3用例图中的基本元素
(1)参与者(Actor)。参与者是指存在于被定义系统外部并与该系统发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他们代表的是系统的使用者或使用环境。
(2)用例(Use Case)。用例用于表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它定义了系统是如何被参与者所使用的,它描述的是参与者为了使用系统所提供的某一完整功能而与系统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
(3)通讯关联(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通讯关联用于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它表示参与者使用了系统中的哪些服务(用例),或者说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用例)是被哪些参与者所使用的。
用例设计的主要目的如下:
(1)利用交互改进用例实现。
(2)调整对设计类的操作需求。
(3)调整对子系统和(或)它们的接口的操作需求。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4)调整对封装体的操作需求。
一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说明,包括协作或者交互的方法。用例设计通常使用交互(特别是序列图)来说明系统的行为。当系统或者子系统的行为主要通过同步消息传递来说明时,序列图非常有用。由于消息序列通常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尤其是在事件驱动系统中,异步消息传递更容易利用状态机和协作来进行说明。
用例方法完全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从系统的外部)来描述系统的功能的。在用例方法中,我们把被定义系统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并不关心系统内部是如何完成它所提供的功能的。用例方法首先描述了被定义系统有哪些外部使用者(抽象成为Actor),这些使用者与被定义系统发生交互;针对每一参与者,用例方法又描述了系统为这些参与者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抽象成为Use Case),或者说系统是如何被这些参与者使用的。所以从用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对于被定义系统的一个总体印象。
与传统的功能分解方式相比,用例方法完全是从外部来定义系统的功能,它把需求与设计完全分离开来。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中,用例模型主要用于表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系统的设计主要由对象模型来记录表述。另外,用例定义了系统功能的使用环境与上下文,每一个用例描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服务。用例方法比传统的SRS更易于被用户所理解,它可以作为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针对系统需求进行沟通的一个有效手段。
试题14参考答案
(8)A
1.15 2010年下半年试题11
试题15(2010年下半年试题11)
在几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维护中,通常情况下(11)所占的工作量最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11)A.更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试题15分析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纠正软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以及为满足新的要求进行修改、扩展和裁剪的容易程度。目前广泛用来衡量程序可维护性的因素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等。
软件维护占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60%~80%,维护的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
(1)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叫做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叫做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叫做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这是指预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通常,预防性维护可定义为“将今天的方法学用于昨天的系统以满足明天的需要”。也就是说,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
以上各种维护类型占整个软件维护工作量的大致比例如图1-4所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图1-4 各种维护所占的比例
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主要有系统大小、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年龄、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五个方面。
程序修改的步骤为分析和理解程序、修改程序和重新验证程序。经过分析,全面、准确、迅速地理解程序是决定维护成败和质量好坏的关键。为了容易地理解程序,要求自顶向下地理解现有源程序的程序结构和数据结构,为此可采用如下方法:分析程序结构图、数据跟踪、控制跟踪、分析现有文档的合理性等。
对程序的修改,必须事先做出计划,有目的地、周密地有效地实施修改。在修改时,要防止修改程序的副作用(修改代码的副作用、修改数据的副作用、修改文档的副作用)。在将修改后的程序提交用户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确认和测试,以保证整个修改后的程序的正确性。这种验证可分为静态确认、计算机确认和维护后的验收。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专家提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错误纠正成本在逐步放大。也就是说,错误发现得越早,纠正错误所花费的成本就会越低,反之则越高。例如,如果在软件设计阶段有个错误未被发现,而待编码阶段时才发现,这时纠正这个设计错误比纠正源代码错误需要更大的成本。
试题15参考答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11)C
1.16 2010年下半年试题17
试题16(2010年下半年试题17)
“容器是一个构件,构件不一定是容器;一个容器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构件,一个构件只能包含在一个容器中”。根据上述描述,如果用UML类图对容器和构件之间的关系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则容器类和构件类之间存在(17)关系。
①继承②扩展③聚集④包含
(17)A.①② B.②④ C.①④D.①③
试题16分析
在UML中,类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7种:
(1)关联关系:描述了给定类的单独对象之间语义上的连接。关联提供了不同类之间的对象可以相互作用的连接。其余的关系涉及类自身的描述,而不是它们的实例。
(2)依赖关系。有两个元素X、Y,如果修改元素X的定义可能会引起对另一个元素Y的定义的修改,则称元素Y依赖于元素X。在类中,依赖由各种原因引起,例如,一个类向另一个类发送消息;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数据成员;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某个操作参数。如果一个类的接口改变,则它发出的任何消息都可能不再合法。
(3)泛化关系。泛化关系描述了一般事物与该事物中的特殊种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继承关系是泛化关系的反关系,也就是说子类是从父类继承的,而父类则是子类的泛化。
(4)聚合关系。聚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关联,它是传递和反对称的。聚合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一辆轿车包含四个车轮、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底盘,就是聚合的例子。
(5)组合关系。如果聚合关系中的表示部分的类的存在与否,与表示整体的类有着紧密的关系,例如公司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使用组合关系来表示。
(6)实现关系。将说明和实现联系起来。接口是对行为而非实现的说明,而类中则包含了实现的结构。一个或多个类可以实现一个接口,而每个类分别实现接口中的操作。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专家提示:对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各种文献的说法有些区别。在这些文献中,首先定义聚集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然后再将聚集关系分为两种,分别是组合聚集(相当于上述的“组合关系”)和共享聚集(相当于上述的“聚合关系”)。
试题16参考答案
(17)D
1.17 2010年下半年试题18 试题17(2010年下半年试题18)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中,(18)是类的一个实例。
(18)A.对象B.接口C.构件D.设计模式
试题17分析
请参考试题9的分析。
试题17参考答案
(18)A
1.18 2011年上半年试题18 试题18(2011年上半年试题18)
根据图1-5的UML类图,以下叙述中(18)是不正确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图1-5 UML类图
(18)A.容器是一个组件
B.GUI组件就是一个容器
C.GUI组件是一个对象
D.容器和GUI组件都是组件
试题18分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从题目中的图可知:“对象”是“组件”的父类,“组件”是“容器”和“GUI组件”的父类。根据继承关系,子类会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父类是各子类共同属性和行为的抽象。所以,“组件”是一种“对象”,“容器”和“GUI组件”是一种组件;“容器”和“GUI组件”同时也是一种对象。
由此可见,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试题18参考答案
(18)B
1.19 2011年上半年试题17 试题19(2011年上半年试题17)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在用例设计中,可以使用UML中的(17)来描述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说明系统功能行为。
(17)A.类图
B.构件图
C.序列图
D.部署图
试题19分析
类图、构件图和部署图是静态结构图,序列图是动态行为图,题目要求是能说明系统的功能行为图,故只能选择序列图。
试题19参考答案
(17)C
1.20 2011年上半年试题12 试题20(2011年上半年试题12)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经常使用(12)对集成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12)A.Bugzilla B.TestManager C.TrueCoverage D.LoadRunner 试题20分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工具相关内容。
Bugzilla:它是一款具有追踪系统的软件。专门为Unix而定制。
TestManager:它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构架。是一种测试管理工具。质量保证专家可以使用TestManager去协调和跟踪他们的测试活动。测试人员使用TestManager去了解需要的工作是什么,以及这些工作需要的人和数据。测试人员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范围是要受到开发过程中全局变化的影响的。TestManager会提供与系统质量相关联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TrueCoverage:TrueCoverage的功能就是统计测试覆盖率,它恰好能为我们就上面这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个问题提供帮助。TrueCoverage给出的覆盖率是“语句覆盖”,是最低覆盖强度的覆盖率,所以我们测试的项目,用TrueCoverage统计后,应尽量达到100%的覆盖。TrueCoverage的应用阶段为单元测试阶段和集成测试阶段。
LoadRunner:它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 LoadRunner,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LoadRunner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能做性能测试的,是LoadRunner。
试题20参考答案
(12)D
1.21 2011年上半年试题11 试题21(2011年上半年试题11)
软件开发项目规模度量(size measurement)是估算软件项目工作量、编制成本预算、策划合理项目进度的基础。在下列方法中(11)可用于软件的规模估算,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把握开发时间、费用分布等。
(11)A.德尔菲法
B.V模型方法 C.原型法 D.用例设计
试题21分析
本题考查软件规模估算相关内容。
本题可用排除法进行,V模型方法和原型法都属于开发模型,与软件估算没有关系。而用例设计是把用户需求向系统需求转换的一个工作,它与软件估算也无关系。选项中的德尔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菲法,是专家估算法,根据专家的经验,来对软件的规模进行估算,就是常见的一种做法。
试题21参考答案
(11)A
1.22 2011年上半年试题10
试题22(2011年上半年试题10)
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适应未来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在满足现有带宽需求下,修改网络软件从而使之支持更大的带宽,这种软件维护工作属于(10)。
(10)A.更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试题22分析
本题考查软件维护相关内容。
在一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软件需要维护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维护的原因不同,可以将软件维护分为以下四种:
(1)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称为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称为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4)预防性维护。这是指预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通常,预防性维护可定义为“把今天的方法学用于昨天的系统以满足明天的需要”。也就是说,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
在本题中,题目说明“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这足以体现,维护工作是针对未来的,所以属于预防性维护。
试题22参考答案
(10)D
1.23 2011年上半年试题8 试题23(2011年上半年试题8)
下列测试方法中,(8)均属于白盒测试的方法。
(8)A.语句覆盖法和边界值分析法
B.条件覆盖法和基本路径测试法
C.边界值分析法和代码检查法 D.等价类划分和错误推测法
试题23分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的基本类型。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
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Z路径覆盖、程序变异。
试题23参考答案
(8)B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1.24 2011年上半年试题7 试题24(2011年上半年试题7)
软件设计包括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架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主要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由此可知,在信息系统开发中,(7)属于软件架构设计师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
(7)A.软件复用 B.模式设计
C.需求获取
D.需求分配
试题24分析
本题考查软件架构相关基本概念。
软件架构设计处于传统的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他是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之间的桥梁。像平时所说的,某个软件是C/S还是B/S结构,这个C/S与B/S就是软件架构。
由于软件架构设计处于这么一个衔接的位置,所以它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将需求阶段的成果,即已确定要实现的需求,分配到软件架构的各个部分,或是各个层次中去。
试题24参考答案
(7)D
1.25 2011年上半年试题6
试题25(2011年上半年试题6)
模糊测试(Fuzz testing)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系统提供非预期的输入并监视异常结果来发现软件漏洞的方法,是用于系统安全漏洞发掘的重要技术。模糊测试的测试用例通常是(6)。
(6)A.预定数量的字符串 B.预定长度的字符串
C.模糊集的隶属度
D.随机数据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试题25分析
本题考查模糊测试相关基本概念。
模糊测试(Fuzzing),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系统提供非预期的输入并监视异常结果来发现软件漏洞的方法。
在模糊测试中,用随机的坏数据(也称做 fuzz)攻击一个程序,然后等着观察哪里遭到了破坏。模糊测试的技巧在于,它是不符合逻辑的。
自动模糊测试不去猜测哪个数据会导致破坏(就像人工测试员那样),而是将尽可能多的杂乱数据投入程序中。由这个测试验证过的失败模式通常对程序员来说是个彻底的震憾,因为任何按逻辑思考的人都不会想到这种失败。
模糊测试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但它却能揭示出程序中的重要 bug。它能够验证出现实世界中的错误模式并在您的软件发货前对潜在的应当被堵塞的攻击渠道进行提示。
题目其实已经给出了模糊测试,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是“提供非预期的输入”给了很明显的提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用例具备随机性。
试题25参考答案
(6)D
1.26 2011年下半年试题7 试题26(2011年下半年试题7)
软件架构模式描述了如何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诸如Word和Excel这类图形界面应用软件所采用的架构模式是(7)。
(7)A.分层模式 B.知识库模式 C.面向对象模式
D.事件驱动模式
试题26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事件驱动模式的基本原理是构件并不直接调用过程,而是触发一个或多个事件。系统中的其他构件可以注册相关的事件,触发一个事件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注册了该事件的构件过程,即触发事件会导致另一构件中过程的调用。
事件驱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事件的触发者并不知道哪些构件会受到事件的影响,且不能假定构件的处理顺序,甚至不知道会调用哪些过程,使用事件驱动模式的典型系统包括各种图形界面工具,比如WORD、EXCEL程序。
试题26参考答案
(7)D
1.27 2011年下半年试题10 试题27(2011年下半年试题10)
以下关于软件需求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0)。
(10)A.软件需求除了所表达的行为特性外,还具有优先级等特性
B.架构设计的工作就是把满足需求的职责分配到组件上
C.软件需求分析的关键是开发反映真实世界问题的模型
D.可实现性是软件需求的基本特征
试题27分析
所有软件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可验证性。验证某些软件需求可能很困难或者成本很高。但软件需求和软件质保人员都必须保证,在现有的资源约束下,需求可以被验证。故软件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可验证性,而不是可实现性,选项D不正确。
试题27参考答案
(10)D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1.28 2011年下半年试题18 试题28(2011年下半年试题18)
如果在一个课程注册系统中,定义了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并且在类CourseSchedule中定义了方法Add(c:Course)和方法Remove(c:Course),那么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之间的是一种(18)关系。
(18)A.包含 B.实现 C.依赖
D.泛化
试题28分析
类和类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关联关系、依赖关系、泛化关系、共享聚集、组合聚集、实现关系。
(1)关联关系(Association):描述了给定类的单独对象之间语义上的连接。关联提供了不同类之间的对象可以相互作用的连接。
(2)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泛化关系描述了一般事物与该事物中的特殊种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继承关系是泛化关系的反关系,也就是说子类是从父类继承的,而父类则是子类的泛化。
(3)聚合关系(Aggregation)。聚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关联,聚合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生命周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汽车和车轮就是聚合关系,汽车坏了,车轮还还可以用;车轮坏了,可以再换一个。
(4)组合关系(Composition)。也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示部分与整体的类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的生命周期是相同的。例如,一个公司包含多个部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公司一旦倒闭,也就没有部门了。
(5)依赖关系(Dependency)。有两个元素X、Y,如果修改元素X的定义可能会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起对另一个元素Y的定义的修改,则称元素Y依赖于元素X。依赖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例如,一个类向另一个类发送消息、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数据成员、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某个操作参数等。
根据题意,类Course是类CourseSchedule的操作参数,这时当类Course变化时类CourseSchedule也会发生变化。
试题28参考答案
(18)C
1.29 2011年下半年试题29 试题29(2011年下半年试题29)
以下关于COM+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29)。
(29)A.COM+是COM的新版本,它使COM升级为一个完整的组件架构
B.COM+的底层结构以COM为基础,几乎包含了COM的所有内容
C.COM+更加注重分布式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实现
D.COM+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通过系统服务为应用程序提供全面服务
试题29分析
常用的构件标准有:COM/DCOM/COM+、CORBA、EJB。
COM是个开放的组件标准,它有很强的扩充和扩展能力。COM把组件的概念融入到Windows应用中。DCOM在COM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包括事务特性、安全模型、管理和配置等,使COM成为一个完整的组件架构。COM+将COM、DCOM和MTS形成一个全新的、功能强大的组件架构。
COM+并不是COM的新版本,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COM的新发展,或者为COM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高层次上的应用。COM+的底层结构仍然以COM为基础,它几乎包容了COM的所有内容。COM+倡导了一种新的概念,它把COM组件软件提升到应用层而不再是底层的软件结构,它通过操作系统的各种支持,使组件对象模型建立在应用层上,把所有组件的底层细节留给操作系统。
COM+不再局限于COM的组件技术,它更加注重于分布式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实现,已经成为Microsoft系统平台策略和软件发展策略的一部分。COM+继承了COM几乎全部的优势,同时又避免了COM实现方面的一些不足。COM+紧紧地与操作系统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服务为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服务。
试题29参考答案
(29)A
1.30 2011年下半年试题29 试题30(2011年下半年试题29)
CORBA是由OMG组织为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软硬件系统互连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为分布计算技术的标准。CORBA标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规定业务对象有效协作所需的协议规则的层次是(29)。
(29)A.对象请求代理 B.公共对象服务
C.公共语言规范
D.公共设施
试题30分析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是由OMG组织制订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体系规范。
OMG组织成立后不久就制订了对象管理架构(Object Management Architecture,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OMA)参考模型,该模型描述了OMG规范所遵循的概念化的基础结构。OMA由对象请求代理ORB、对象服务、公共设施、域接口和应用接口这几个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 ORB)。
CORBA标准由OMG设立并进行控制。CORBA分布计算技术,是由绝大多数分布计算平台厂商所支持和遵循的系统规范技术,具有模型完整、先进,独立于系统平台和开发语言,被支持程度广泛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分布计算技术的标准。COBRA标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对象请求代理、公共对象服务和公共设施。最底层是对象请求代理ORB,规定了分布对象的定义(接口)和语言映射,实现对象间的通讯和互操作,是分布对象系统中的“软总线”;在ORB之上定义了很多公共服务,可以提供诸如并发服务、名字服务、事务(交易)服务、安全服务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最上层的公共设施则定义了组件框架,提供可直接为业务对象使用的服务,规定业务对象有效协作所需的协议规则。
试题30参考答案
(29)D
1.31 2011年下半年试题17
试题31(2011年下半年试题17)
以下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7)。
(17)A.选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时需要考虑开发人员对其的熟悉程度
B.使用设计模式有助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面向对象技术
C.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过程中均可以应用面向对象技术
D.UML是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它需要与RUP开发过程同时使用
试题31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UML与RUP不是必须二者同时使用,所以答案D是不正确的。
UML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UML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应用领域以及各种开发工具,是一种总结了以往建模技术的经验并吸收当今优秀成果的标准建模方法。
UML具有如下的语言特征。
(1)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2)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3)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4)简单并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需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5)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出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6)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
UML最终目标是在尽可能简单的同时能够对应用系统的各个方面建模,可供所有建模者使用,UML标准是为支持大部分现存的面向对象开发过程而设计的。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Rational公司(现IBM)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产品,是由Objectory过程演化而来。RUP将项目管理、业务建模、分析与设计等统一起来,贯穿整个开发过程。RUP过程为软件开发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南、模板和范例,可用来开发所有类型的应用。RUP中的软件过程在时间上被分解为4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和移交阶段。
试题31参考答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17)D
1.32 2012年上半年试题7 试题32(2012年上半年试题7)
用户需求在项目开始时定义不清,开发过程密切依赖用户的良好配合,动态响应用户的需求,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这是(7)的主要特点。
(7)A.蒙特卡洛法
B.原型法
C.面向对象方法
D.头脑风暴法
试题32分析
常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对象是由数据和允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而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
蒙特卡洛法和头脑风暴法不是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试题32参考答案
(7)B
1.33 2012年上半年试题10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试题33(2012年上半年试题10)
软件需求可理解为:为解决特定问题而由被开发或被修改的软件所展示出的特性。所有软件需求的基本特性是(10)。
(10)A.可验证性
B.与用户交互性
C.解决冲突 D.面向对象
试题33分析
软件需求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或被修改的软件展示的特性。所有软件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可验证性。验证某些软件需求可能很困难或者成本很高。软件需求和软件质保人员都必须保证,在现有的资源约束下,需求可以被验证。除了其表达的行为特性外,需求还有其他特性,如优先级,以便在资源有限时进行权衡。
试题33参考答案
(10)A
1.34 2012年上半年试题17 试题34(2012年上半年试题17)
关于图1-6类图中的叙述,(17)是不正确的。
(17)A.Rectangle类和Circle类都有名为area的属性,这两个属性一定是相同的属性
B.Rectangle类和Circle类都有名为getArea()的操作,这两个操作一定是相同的操作
C.Rectangle中名为length的属性和Circle类中名为radius的属性一定是不同的属性
D.Shape类有一个属性,Circle类有两个属性,Rectangle类有三个属性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图1-6 类图
试题34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如继承、多态。
继承: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attributes)和能力(operations)。从题目来看,Rectangle类和Circle类都是从shape类继承而来。具有父类的area属性特征,因此在子类中就不用重复指定erea这个属性。也就是,Rectangle类有三个属性:erea、length、width,Circle类有两个属性:erea、radius。
多态:多态性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多态性使得一个属性或变量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本题中Rectangle和Circle都继承于Shape,对于Shape而言,会有getArea()的操作。但显而易见,Rectangle和Circle的getArea()方法的实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体现了多态的特征。
试题34参考答案
(17)B
1.35 2012年上半年试题18 试题35(2012年上半年试题18)
在面向对象分析中,其分析过程的第一步是(18)。
(18)A.发现角色/参与者
B.发现用例
C.进行领域分析
D.建立功能模型
试题35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面向对象的分析的步骤:
(1)发现角色/参与者。
(2)发现用例。
(3)建立用例模型。
(4)进行领域分析。
(5)建立对象 关系模型。
(6)建立对象 行为模型。
(7)建立功能模型。
试题35参考答案
(18)A
1.36 2009年下半年试题6
试题36(2009年下半年试题6)
某一MIS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如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那么该项目最有可能采用的是(6)。
(6)A.瀑布模型
B.迭代模型
C.V模型
D.螺旋模型
试题36分析
瀑布模型是一种最朴素的开发模型,它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维护,上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阶段,整个模型就像一个飞流直下的瀑布,如图1-7所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图1-7瀑布模型示意图
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而且缺乏灵活性,无法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明确用户难以确切表达或一时难以想到的需求,直到软件开发完成之后才发现与用户需求有很大距离,此时必须付出高额的代价才能纠正这一偏差。
在瀑布模型及其它的经典模型中,测试常常作为亡羊补牢的事后行为,但也有以测试为中心的开发模型,那就是V模型。V模型宣称测试并不是一个事后弥补行为,而是一个同开发过程同样重要的过程。
V模型的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整个开发过程构造成一个“V”字形而得名。
在模型图中的开发阶段一侧,先从定义业务需求、需求确认或测试计划开始,然后要把这些需求转换到概要设计、概要设计的验证及测试计划,从概要设计进一步分解到详细设计、详细设计的验证及测试计划,最后进行开发,得到程序代码和代码测试计划。接着就是测试执行阶段一侧,执行先从单元测试开始,然后是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http://
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图1-8 V模型
对于复杂的大型软件,开发一个满足要求的原型往往非常困难。螺旋模型综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优点,还增加了风险分析,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如图1-9所示。螺旋模型包含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制订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估。这四项活动恰好可以放在一个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而开发过程恰好像一条螺旋线。
第二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与题型练习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与题型练习(中)
1、项目可能出现大量的不同的工作结果。你需要收集有关这些工作结果的信息,例如发生什么样的成本,产生了什么可交付成果,以及还存在什么突出问题等等。你需要这些信息是为了什么: A.执行项目计划 B.全面的变更控制 C.报告绩效
D.项目范围认证 C
2、你是一个大型项目的一位项目经理,领导一个八人高级成员小组,每位成员是他(她)所在领域的技术专家。这些成员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乐于在工作时不顾及所承担的任务在整个项目时间表中的顺序。你担心这种非正式的工作方式会危害整个计划,特别是考虑到项目时间表的限制和大量项目接口以及对外部因素的依赖。你因此召集了一次小组会议讨论工作程序以确保工作进行得适时并且顺序正确。在会议上,你将建立: A.时间表管理计划 B.工作授权体系 C.变更控制系统
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B
3、你的技术小组领导准备提出一项增值变更请求,该变更将导致项目范围的扩大。为了评估执行变更导致的变化的程序,你已经要求进行获得价值分析。这种方法是一种: A.绩效衡量技术 B.配置管理方法 C.成本核算程序
D.项目范围报告机制 A
4、你的公司经营地区内最大的化学品处理工厂。公司被指控非法向镇上的河流倾倒的有毒物质的清理工作必须在2月15日前完成。法庭的时间限制是: A.关键事件
B.主要里程碑事件 C.强制日期 D.外部依赖 C
5、你正在进行软件开发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必须进行大量测试,其中一些需要进行多次。项目包含的一些活动的顺序取决于前期进行的活动的结果。例如,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个错误,项目设计必须修改,由此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你将采用什么样的计划方法? A.PDM网络 B.PERT网络 C.GERT网络 D.XDM网络 C
6、由于你的项目的范围发生变更,因此成本基线也发生变更。你的下一步将是: A.估计范围变更的程度
B.更新预算
C.记录获得的经验
D.执行得到批准的范围变更 B
7、你的公司建立一个项目管理人员的奖励和认可制度。项目成本绩效被作为决定奖励的依据。如何才能确保奖励反映真实的绩效: A.考虑超时工作量 B.确定成本基线
C.利用获得价值管理来监督绩效
D.分别对可控制成本和非可控制成本进行估计和编制预算 D
8、最近,你所在的鸡肉产品加工公司经历了几起公司产品引起的健康恐慌事件。这是在三周内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几起独立事故。公司过去从未发生过类似事件,并且确信公司的质量检查体系没有问题。但是,最近新引进了加工系统。你是这个新加工系统的项目经理,被要求领导一个小组对情况进行调查并执行任何必要的项目变更。为帮助分析新的加工流程,你和你的小组决定使用以下什么技术: A.系统流程图 B.试验设计 C.帕累托分析 D.控制图表 D
9、你的公司开始与其它三家公司进行合资公司的动作。你赢得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合同,在你的客户的酒店进行场外马赛。你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经理。你的客户最近赢得了Malcolm Baldridge奖,对所有项目质量要求很高。除了要求制定项目计划外,你的合同还要求制定单独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作为合同的交付成果。你正与由来自合资公司各成员公司雇员组成的核心小组一起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你的第一步工作是: A.为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确定特定的标准 B.为项目制定质量标准 C.为项目制定质量政策
D.为项目规定明确的质量管理工具和质量管理责任 C
10、你的管理层规定在项目每个阶段末进行质量审计。这种审计是组织的什么流程的一部分: A.质量保障流程 B.质量控制流程 C.质量改进计划 D.流程调整计划 A
11、你管理一个虚拟项目小组。你的小组成员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只能见面开会一到两次。项目已经进行几个月,你强烈地感到你的小组成员没有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团队的一员。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你应该:
A.确保每位成员通过电子出件作为通讯手段 B.指令小组成员执行组织安排的任务
C.创造出强化分散小组成员间团结性的标志事物和结构 D.向小组成员提供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工具并指导使用
C
12、作为项目经理,你认识到项目小组建设对于项目的成功很重要。因此,你想考察你的小组工作的技术环境如何。有关信息可以在以下哪项文件中找到: A.小组章程 B.项目计划
C.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D.组织政策和指导原则 B
13、你正在结束你的项目。在最后的工作中,大多数冲突源自: A.时间表的问题 B.成本超支 C.技术问题 D.客户不接受 A
14、你是公司负责五个项目的经理。其中一个项目正结束之中,大多数的项目小组成员重新分配了工作。今天,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询问是否可以在正式结束项目之前离职以便接受新的任务,因为她必须在三天内到新工作上报到,否则将不得不放弃。你直到现在许多管理工作未完成。你最佳处理办法是:
A.任命一位新的经理执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允许原来的项目经理离职,同时询问她是否可以出席最后的与客户的会议
B.要求项目经理留任项目经理职位,因为她是处理最后管理工作的最佳人选 C.自己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而不顾你的多项职能
D.允许项目经理离职向新工作报道,但要求她在业余时间做项目的收尾工作,包括夜晚和周末 A
15、你负责一个为多个内部客户服务的系统集成项目,正在制定项目计划。因为组织内有许多人对这个系统很感兴趣,你于是决定制定一个项目通信管理计划。你制定该计划的第一步将是:
A.进行项目干系人分析以评估所需的信息
B.确定一个生产时间表以规定每种通信产品何时生产 C.描述你计划发布的信息的情况
D.设立一个项目文件库以保证文件利用更加方便 A
16、作为一个项目经理,你尝试运用倾听的技巧帮助理解他人的意见。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
A.模拟信息的内容 B.了解并评价信息内容
C.评价信息内容然后提出建议 D.重述内容并表达感受 D
17、你管理一个涉及到一批不同承包商的项目,改进项目设计和开发一种新的航空电子系统。项目几乎就要完成。四年来,你外包了10个不同的合同。一些承包商完成得很好,也很好相处,但其中一个承包商造成了不少困难,而你不得不终止合同。另一个承包商在获得报酬前必须完成一些技术工作。还有一个承包商有一些发票未报销,因为他没有遵守合同的条款。
为了结束所以这些合同项目你应该: A.书面通知每个承包商项目已经结束
B.为未来的查阅方便编制一个完整的附有索引的记录和合同文件 C.进行差异分析 D.进行采购审计 D
18、你正在为你的组织的一个新项目工作。你的公司现有员工能够满足项目的要求;然而项目的某些方面对于你的公司是全新的。你意识到某些产品的专业供货商也许能满足项目的许多(如果不是全部)要求。你正在制定项目计划,需要决定如何最好配备人员以及如何处理资源要求。你的第一步应该是: A.进行“购买”还是“自造”的分析 B.进行市场分析
C.通过RFP向供应商寻求建议以决定是否外包项目
D.审查采购部门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发出RFP来选择供应商 A
19、你计划将为公司提供项目管理培训的合同外包。你认为潜在的承包者与能颁发项目管理硕士文凭的重点大学有联系将是挑选承包者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哪一种例子: A.进行独立评估
B.为工作情况陈述制定要求 C.建立衡量体系 D.建立筛选体系 D 20、你决定将合同外包给过去一直为你的公司服务的一个承包商。这个承包商过去的项目进度和成本绩效记录很好,与你的工作关系也不错。你现在的项目虽然与以前的项目有所不同,但该承包商以前承包过的项目与此类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小风险,你应该选择何种类型的合同:
A.固定价格,依据经济价格调整 B.固定价格激励(固定目标)C.固定价格 D.成本加奖励 C
21、周期性的评估项目执行,以便提供项目是否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证据的过程被称为: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计划 D.质量评审 B
22、监测特定的项目结果,以便确定它们是否遵从特定的质量标准的过程被称为: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计划 D.质量评审 B
23、质量计划过程包括的工具和方法有
A.收益/成本分析 B.标杆 C.质量审计 D.以上所有的 D
24、结束大规模审查和结果关注的价值观是基于如下谁的倡导: A.戴明 B.克劳斯比 C.朱兰 D.帕累托 A
25、质量是 A.零缺陷 B.满足需求
C.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 D.B和C D 26、80-20规则是谁提出来的 A.戴明 B.克劳斯比 C.朱兰 D.帕累托 D
27、零库存的概念来自于 A.6西格玛 B.持续改进 C.准时制 D.零缺陷 C
28、由于下述原因,日本的质量管理在过去30年里已经被大幅度改进了,除了 A.质量环的使用
B.在质量上的小的持续的改进 C.工人建议系统的使用
D.对质量控制的付出和产品输出的关注 D
29、建立项目变更管理的前提条件是: A.详细的WBS计划 B.项目基线 C.项目预算
D.明确项目组织结构 B 30、对成本进行管理非常困难的原因是: A.大多数活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精确估算
B.项目中执行的许多活动不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在相同的环境下由相同的人员完成
C.项目缺乏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
D.项目经理没有得到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 B
31、BCWS是10000,BCWP是7000,ACWP是5000,成本偏差为: A.-48% B.50% C.60% D.29% D
32、质量计划与质量体系之间的区别在于: A.计划的对象是具体的产品、项目、服务或合同 B.体系的对象是具体的产品、项目、服务或合同 C.体系由单个实体组织所采用,通常是质量保证部门 D.计划并非组织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A
33、控制图中的上下控制界限表示的含义是: A.客户的要求 B.规格要求
C.过程偏差的可接受范围 D.产品偏差的可接受范围 C
34、下面哪一点在项目沟通中最为重要: A.沟通应局限于工作内容、进度、成本和质量 B.严格控制沟通,避免信息扩散
C.项目报告要通知给所有的项目干系人
D.项目经理是客户、高层经理、职能经理和项目成员之间沟通的焦点 D
35、从管理的角度分析,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 A.起因(Cause)B.后果(Effect)C.发生的概率 D.风险级别 A
36、目经理估算一项目要花14周时间,成本$60,000。在签合同文件时,客户要求延期完工赔偿$2,000,项目工期的最大可能的赶工时间是4周,附加成本$9,000。假定成本是主要的衡量标准,项目经理要作出决策,什么是预期的项目成本?.A.$69,000 B.$71,000 C.$70,000 D.$62,000 C
37、适当的范围管理将有助于确保:
A.项目包括所有必需要做的工作并且也仅是那些要完成项目所必要的工作
B.批准范围基准计划
C.制定和批准项目章程
D.批准详细的规划,包括预算,资源调配,线性责任图表和管理支持 A
38、进行可行性研究来有效确保组织实施完成项目的能力, 这要根据所有下列事项,除了:
A.成本-效果
B.容易达成绩效
C.技术的能力
D.内部的回报率
D
39、在关键路线上增加资源不会总是缩短项目的时间长度,这是因为:
A.没有活动是依赖时间或依赖资源的
B.总是以最佳的资源数量来安排活动
C.项目经理总选择具有最高技能水平的初始资源
D.增加更多的资源可能产生额外的工作并且导致效率低
D
40、利用下图数字计算, 活动 D 最迟开始时间是周和最迟完成时间是周。
A.2,10
B.4,12
C.6,14
D.7,15
B
G
A
C
E
H
L
D
I
N
F
J
M
K A
第三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试题20120311
进度控制的工具除了进度报告外,还包括:
A、进度模型B、业绩衡量 C、进度基准D、专家判断
项目进度控制的工具和技术包括:
1)进度报告
2)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3)绩效衡量
4)项目管理软件
5)偏差分析
6)进度比较横道图
7)资源平衡
8)假设条件情景分析
9)进度压缩
10)制订进度的工具
【cnitpm参考答案】B
在活动定义中,工作包被有计划的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叫做:
A.控制帐户(Control Account)
B.资源分解结构(RBS)
C.规划组合(Planning Package)
D.计划活动(Schedule activity)
项目活动定义是为了保障项目目标实现而展开的对已确认的项目工作包的进一步分解和界定,并从中识别出为生成项目产出物所必需的各种项目活动。
【cnitpm参考答案】D
以下关于滚动式规划的说法都正确,除了:
A、滚动式规划是规划逐步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
B、项目计划活动在项目生命期内应该处于相同的详细水平
C、在早期战略规划期间,活动的详细程度仅达到里程碑水平
D、最近一两个报告期要进行的工作应在本期工作接近完成时详细规划
滚动式规划:工作分解结构与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反映了随着项目范围一直具体到工作组合的程度而变得越来越详细的演变过程。滚动式规划是规划逐步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近期要完成的工作在工作分解结构最下层详细规划。最近一两个报告期要进行的工作应在本期工作接近完成时详细规划。所以,项目计划活动在项目生命期内可以处于不同的详细水平。在信息不够确定的早期战略规划期间,活动的详细程度可能仅达到里程碑的水平。
【cnitpm参考答案】B
以下说法都正确,除了:
A.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点可以设在工作包的层次以上选定的管理点。
B.控制帐户的控制点在相关的工作包尚未规划时可以作为规划的基础
C.规划组合是用来规划已经有了具体计划活动的已知工作内容。
D.规划组合是在工作分解结构中控制帐户以下,但在工作包以上的工作分解结构组成部分。
在活动定义时,产生了大量的控制点,即里程碑。里程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是时间轴上的一个时刻,在该时刻应对项目特意关注和控制,通常指一个主要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也可以没有交付物而仅仅是控制。里程碑显示了项目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必须经过的条件或状态序列,描述了在每一阶段,要达到什么状态。
当项目范围说明书不够充分,不能将工作分解结构某分支向下分解到工作组合水平时,该分支最后分解到的组成部分可用来制定这一组成部分的高层次项目进度表。项目团队选择并利用这些规划组成部分来规划处于工作分解结构较高层次的各种未来工作的进度。这些规划组成部分的计划活动可以是无法用于项目工作详细估算、进度安排、执行、监控的概括性活动。两个规划组成部分如下:
1)控制账户: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点可以设在工作分解结构工作组合层次以上选定的管理(选定水平上的具体组成部分)上。
在尚未规划有关的工作组合时,这些控制点用做规划的基础。在控制账户内完成的所有工作与付出的所有努力,记载于某一控制账户计划中。
2)规划组合:规划组合是在工作分解结构中控制账户以下,但在工作组合以上的工作分解结构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的用
途是规划无详细计划活动的已知工作内容。
【cnitpm参考答案】C
以下关于里程碑的说法都正确,除了:
A.计划里程碑清单列出了所有的里程碑
B.里程碑清单用于进度模型
C.里程碑无论根据项目要求还是合同要求,都是强制性的。
D.里程碑既有强制性,也有选择性。
重要的检查点是里程碑,重要的需要客户确认的里程碑,就是基线。在我们实际的项目中,周例会是检查点的表现形式,高层的阶段汇报会是基线的表现形式。
【cnitpm参考答案】C
以下说法都正确,除了:
A.虚活动并非实际上的计划活动,无工作内容
B.虚活动的持续时间在进行进度网络分析时赋予 0 值。
C.虚活动运用于 AON中,因为其只有 FS的依赖关系。
D.PDM 中没有虚活动。
前导图法(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PDM)用于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是用于编制项目进度网络图的一种方法,它使用方框或者长方形(被称作节点)代表活动,它们之间用箭头连接,显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通常,每个节点的活动会有如下几个时间:最早开始时间(ES)、最迟开始时间(LS)、最早结束时间(EF)和最迟结束时间(LF)。与前导图法不同,箭线图法(Arrow Diagramming Method,ADM)是用箭线表示活动、节点表示事件的一种网络图绘制方法,这种方法又叫作双代号网络图法(Active On the Arrow,AOA)
虚活动(dummy activity),它不消耗时间,在网络图中由一个虚箭线表示。借助虚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更清楚地表达活动之间的关系。
【cnitpm参考答案】C
多方案分析运用于:
A.活动定义
B.活动排序。
C.活动资源估算。
D.活动所需时间估算。
活动资源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专家判断
2)多方案分析
3)出版的估算数据
4)项目管理软件
5)自下而上估算
【cnitpm参考答案】C
以下关于关键链的说法都正确,除了:
A.关键链法是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根据有限的资源对项目进度表进行调整
B.关键链法添加了持续时间缓冲段,这些缓冲段属于非工作计划活动。
C.关键链集中注意力管理缓冲活动持续时间和用于计划活动的资源。
D.为了保证活动计划的持续时间,关键链按照最早开始与最早完成日期安排计划活动。
关键链法是另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根据有限的资源对项目进度表进行调整。关键链法结合了确定性与随机性办法。开始时,利用进度模型中活动持续时间的非保守估算,根据给定的依赖关系与制约条件来绘制项目进度网络图,然后计算关键路线。在确定关键路线之后,将资源的有无与多寡情况考虑进去,确定资源制约进度表。这种资源制约进度表经常改变了关键路线。
为了保证活动计划持续时间的重点,关键链法添加了持续时间缓冲段,这些持续时间缓冲段属于非工作计划活动。一旦确定了缓冲计划活动,就按照最迟开始与最迟完成日期安排计划活动。这样一来,关键链法就不再管理网络路线的总时差,而是集中注意力缓冲活动持续时间和用于计划活动的资源。
【cnitpm参考答案】D
在拟定项目初步成本估算时,项目经理最初需要什么资料:
A、核查估算过程。B、成本管理计划。C、现有的历史数据。D、自下而上的估算。
【cnitpm参考答案】C
修订根据实际可提供之资源的进度计划的过程被称为资源:
A、划拨。B、增加。C、安排。D、平衡。
【cnitpm参考答案】D
某活动在关键路径上,其总浮动时间:
A、小于 0B、等于 0C、小于自由浮动时间D、大于 0
【cnitpm参考答案】B
一般情况下,资源平衡会:
A、延长工期B、保证质量C、增加少量项目D、减少项目
【cnitpm参考答案】A
进度控制的工具除了进度报告外,还包括:
A、进度模型B、业绩衡量 C、进度基准D、专家判断
【cnitpm参考答案】B
在活动定义中,工作包被有计划的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叫做:
A.控制帐户(Control Account)B.资源分解结构(RBS)C.规划组合(Planning Package)D.计划活动(Schedule activity)
【cnitpm参考答案】D
以下关于滚动式规划的说法都正确,除了:
A、滚动式规划是规划逐步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
B、项目计划活动在项目生命期内应该处于相同的详细水平
C、在早期战略规划期间,活动的详细程度仅达到里程碑水平
D、最近一两个报告期要进行的工作应在本期工作接近完成时详细规划
【cnitpm参考答案】B
以下说法都正确,除了:
A.虚活动并非实际上的计划活动,无工作内容
B.虚活动的持续时间在进行进度网络分析时赋予 0 值。
C.虚活动运用于 AON中,因为其只有 FS的依赖关系。
D.PDM 中没有虚活动。
【cnitpm参考答案】C
多方案分析运用于:
A.活动定义B.活动排序。C.活动资源估算D.活动所需时间估算。
【cnitpm参考答案】C
某一项目估算成本 100 万美元,同时需要 6个月时间完成,三个月后通过挣值法显示:EV=$70 万,PV=$60 万 AC=$80。进度和成本变量应该是:
A、SV=-$10 万,CV=$10 万
B、SV=-$20 万,CV=$10 万
C、SV=$20 万,CV=$10 万
D、SV=$10万,CV=-$10 万
BAC(Budget At Completion):完成时的总预算
完成项目时的总预算,等同于PV总累积值
PV(Plan Value):计划成本
截至特定时间计划成本的累积值
AC(Actual Value):实际成本
截至特定时间实际成本的累积值
EV(Earned Value):挣值
截至特定时间实际完成了总预算中的多少
进度差异SV=EV-PV 进度绩效指标SPI=EV/PV
成本差异CV=EV-AC 成本绩效指标CPI=EV/AC
【cnitpm参考答案】D
进度管理计划是哪个过程的输入:
A、费用估算
B、费用预算
C、费用控制
D、费用规划
【cnitpm参考答案】 A
项目进度是哪个过程的输入
A、成本规划 B、成本控制 C、成本估算 D、成本预算
【cnitpm参考答案】D
供货商投标分析、准备金分析和质量成本用于哪个过程:
A、供方选择 B、成本预算 C、质量规划 D、成本估算
【cnitpm参考答案】D
精确等级、测量单位、挣值规则是在哪个文件中定义的:
A、费用管理计划 B、费用预算C、费用基准 D、费用变更控制系统
【cnitpm参考答案】A
资金限制平衡和费用汇总应用于哪一个过程:
A、资源估算B、费用估算C、费用控制D、费用预算
【cnitpm参考答案】D
项目管理计划中的以下内容会用于成本估算,除了:
A、进度管理计划 B、成本管理计划 C、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D、风险登记册
【cnitpm参考答案】 B
以下关于类比估算的说法都正确,除了:
A、用于以往的项目实质相似,而不是表面上相似
B、进行估算的个人或集体具有所需的知识
C、类比估算是一种专家判断
D、类比估算的费用通常低于其他方法,其精确度也较高
类比估算是活动历时估算的主要方法:
持续时间类比估算是以从前类似计划活动的实际持续时间为根据,估算将来的计划活动的持续时间。当有关项目的详细信息数量有限时,如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经常使用这种办法估算项目的持续时间。类比估算利用历史信息和专家判断。当以前的活动事实上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类似,而且准备这种估算的项目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时,持续时间类比估算最可靠。
【cnitpm参考答案】D
将工作的计划数量与单位数量的历史费用相乘得到估算费用,这是一个什么例子:
A、参数估算 B、类比估算 C、资源费率 D、自下而上的估算
用欲完成工作的数量乘以生产率可作为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量化依据。例如,将图纸数量乘以每张图纸所需的人时数估算设计项目中的生产率;将电缆的长度(米)乘以安装每米电缆所需要的的人时数得到电缆安装项目的生产率。用计划的资源数目乘以每班次需要的工时或生产能力再除以可投入的资源数目即可确定各工作班次的持续时间。例如,每班次的持续时间为5天,计划投入的资源为4人,而可以投入的资源为2人,则每班次的持续时间为10天(4*5/2)。
【cnitpm参考答案】A
应急储备(Contingency Reserve)是:
A、处理已知的未知事件B、不列入项目范围和费用基准
C、是费用估算的输入D、通常将应急储备赋予一个持续时间不为 0 的活动
【cnitpm参考答案】A
管理应急储备(Management Contingency Reserve)是:
A、处理已知的未知事件B、项目经理可以自由使用的估算费用
C、不是费用基准的一部分D、不包含在项目预算内
【cnitpm参考答案】C
在为您的项目制订质量管理计划的同时,您发现贵公司的质量政策并不正式。您以前的公司的质量政策被视为该行业的典范。您的项目顾客也有完善的质量政策。您在这种情况下遵循的质量政策基于谁的意向和指示:
A.您目前的公司B.顾客C.您的项目D.您以前的公司
【cnitpm参考答案】C
顾客对贵公司交货的产品不满意,项目班子对可能发生问题之领域的调查是哪一过程的一部分:
A.制定风险对策 B.范围核查 C.业绩报告 D.质量控制
【cnitpm参考答案】D
主要负责项目成果质量的是:
A、质量控制监督员。B、项目经理。C、设计工程师。D、质量经理。
【cnitpm参考答案】B
以下均主要用于项目控制,除了:
A、里程碑分析。B、业绩报告。C、挣得值分析。D、效益一成本分析。
【cnitpm参考答案】D
按发生频率排列缺陷的图表是:
A、一览表。B、决策树。C、因果图。D、帕累托图。
排列图也被称为帕累托图,是按照发生频率大小顺序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类型或范畴的原因所造成的。按等级排序的目的是指导如何采取主要纠正措施。项目团队应首先采取措施纠正造成擐多数量缺陷的问越。从概念上说,帕累托图与帕累托法则一脉相承,该法则认为:相对来说数量较小的原因往往造成绝大多数的问题或者缺陷。此项法则往往称为二八原理,即80%的问题是20%的原因所造成的。也可使用帕累托图汇总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二八分析。
【cnitpm参考答案】D
以下哪一项被要求核查质量小组建议的执行情况?
A、计划的过程审计。B、正常的统计抽样。C、诸如帕累托图表等的结果。D、质量控制检验和测量记录。
【cnitpm参考答案】A
质量审计小组验证项目结果是否与规范要求相符,需从哪些地方获取信息:
A、项目经理B、质量经理C、干系人D、高级主管
【cnitpm参考答案】C
以下说法都正确,除了:
A、项目管理必须考虑项目管理和项目产品两方面B、质量和等级不同,等级低不等于质量低
C、准确度是指重复测量结果是否呈现一致。D、CMM 和 CMMI 都是过程改进模型。
【cnitpm参考答案】C
过程改进计划包括以下各项,除了:
A.过程边界 B.过程配置 C.绩效改进目标 D.质量基准
【cnitpm参考答案】D
质量 7工具包括以下各项,除了:
A.因果图 B.控制图 C.趋势图 D.统计抽样
【cnitpm参考答案】D
第四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心得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心得分享
经过1个多月的备考,5月23日参加了全国统考。
我们被分配在北京联合大学,当天考试的人很多,感觉就像是在参加高考。
我被分配在29号考场,只有一位我们公司的同事,离得也很远,参加考试的人大家都不认识,由两名老师监考,想作弊不太容易。
上午考试75道选择题,试卷发下来后,匆匆看了一下,发现有几道历年考过的试题,总体感觉自己在复习时好些知识点没覆盖到。
我是分三次做题,第一次做有把握的,直接就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遍做不太有把握的,第三遍剩下的题只能靠逻辑推理或是靠猜。
等我做完第二遍时,离考试时间还有40分钟,但考场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上午考完试后,总体感觉尚可,我悲观估计分数应该在50分左右(实际考试成绩为54分)
下午1点半开考,总共5到案例分析,打开一看,感觉有一半的题答题有把握。答题时根据老师要求的一是要根据每道问答题的分数来答要点,比如5分问答,答案至少要答到5条;二是如果不会,也要根据经验写满,这样老师多少会给点分。
下午的有些题目同样没有复习到,比如关于制定进度计划的分类,教程上没有明确提出,后来我看到PMP的辅导书里面有。
下午同样是我最后离开考场。感觉下午的考试比上午没底。我估计在45-50分,实际考试成绩为58分,问了其他同事的成绩,感觉下午试题判分较松。
经过1个多月漫长等待,终于得知自己通过了,我们公司参加考试的10人好像过了8个,通过率还是蛮高。后记:从得知自己通过中级考试后,7月中旬开始准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的考试。到如今,差不多1个多月了。在学习的同时,做了考点分析,在我的博客里,定期发布,希望同样参加考试的人提供方便。
光靠参加培训,平时不花点时间学想通过考试,我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因我在公司的头衔是高级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大型项目的管理工作。因公司缺少中级项目经理证,人力资源部顺手就给我报了,其他和我一起参加这次考试的同事大部分不是搞项目管理的,如果我过不了,不敢想象公司会怎么看你,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考试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光有实践经验也不行。
参加培训后,我了解到软考的项目管理师包括中级和高级,公司给我报的是中级,但从我自己身的情况来看,通过高级更加符合我本人的情况。现在的软考是以考代评,只要考下来就具备了相应岗位的能力和水平。了解之后,我就给自己下了目标,先过中级,再于下半年过高级。考过了中级,再考高级增加了考过的几率。
因培训给的辅导材料不够,加上考试不完全是教程上的内容,我买了一本项目管理师考试的历年真题及解答分析,事实证明,买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先花了2周的时间把教程泛泛地看了一遍,然后就直接做历年真题。先攻克上午客观题。做了几年的真题,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懂,比如信息安全、网络知识、采购法、合同法,运筹学和经济学等内容。不过有一点,感觉考试出题逻辑不够严谨,有些题目即使不会,靠逻辑推理也能够猜对。下午的案例分析是我最没底的,我采取的办法是,把历年的案例分析考试范围和频率做一个总结,比如沟通管理和进度管理方面出题比较多,针对一些常见的案例情况归纳出通用的答案,比如在采取哪些措施使得制定的进度计划满足客户要求。归纳后标准答案,需要花时间记忆。这样在考试时肚里有货,能够在限定的时间能答完题。
比起其他同事来说,我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可能要多些,主要原因是我的最终目标是过高级。学习过程是很痛苦的,尤其对像我这样的三十多岁的大龄人士。
最终考完后,和我们一起的去的人大部分感觉没底,只有我感觉尚好。
上次和大家简单分享了通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心得,今天继续和大家交流,我会参加赛迪培训情况、自己备考情况以及考场考试情况三个方面分三次和大家分享。本次先分享参加赛迪培训情况。
赛迪组织的培训总共六天,四天基础培训和二天的冲刺班培训。
先说一下培训老师的情况。四天的基础培训是赛迪外聘的老师,四十多岁,姓韩,这位老师在第一天开始培训时一上来就开始直接进入讲课正题,四天下来也没介绍自己的姓什么。韩老师讲课风格朴实、清晰,声音洪亮。讲课基本上
是照着教程讲一些重点,讲完一章后再引导大家做一些历年的试题。四天下来感觉相当于自己粗读了一遍教程。冲刺班的老师叫张淑德,可能是赛迪公司自己的老师。讲课风格和之前的韩老师截然相反,一上来就大讲特讲自己在项目管理软考方面的权威性,以及自己如何每天疲于在全国讲课,由于太累,身边常备救心丸“救命”。张老师讲课语速较快,重点知识讲解比较透彻,尤其是计算题讲的比较到位。两天下来,基本上对考试重点过了一遍。张老师的缺点是有点“自吹自擂”,实际考试题目和她讲的重点差距较大。
再说说培训资料。六天培训下来,赛迪提供的培训资料少得可怜,发了一本教材、讲课ppt和历年试题及答案。我在网上看到好像参加希赛的培训资料要多些,另外我了解到其他外省的一些培训资料要比赛迪全,比如会发一些模拟试题等。
其次说说培训效果。说句实话,赛迪搞的这六天培训对于参加这种中级考试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这种集中式灌输所掌握的内容,使得考试时连蒙带猜也能差不多能过。但如果是高级的项目管理师培训,我觉得这种效果可能就不够了。老师对考试重点的把握也不太够,发的参考资料又少,如果打分,我会打打刚及格的分数。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对于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朋友来说,我觉得只要能够用心准备,提前1-2个月的时间备考,不用花钱参加培训也能够较容易地通过考试。
第五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说明
光环国际,点滴分享,共同进步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说明
(光环转载,点滴分享,共同进步~)
1.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知识;
(2)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
(3)熟悉信息化知识;
(4)熟悉系统集成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熟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要求;
(6)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管理体系;
(7)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
(8)了解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相关体系;
(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备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的能力;能根据需求组织制订可行的项目管理计划;能够组织项目 实施,对项目进行监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系统地监督项目实施过程的绩效,保证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能分析和评估项目管 理计划和成果;能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制定并适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能协调系统集成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应用技术(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400-7060-559、010-84998561、QQ(2068548735)微信(Auar_rk400706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