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时间:2019-05-13 23:1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长沙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第一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长沙1 随堂巩固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橘子(jú)

.尽管(jǐn).B.寥廓(liáo).沉疴(kē).C.沉浮(fú).苍茫(chāng).D.伴侣(lǚ).

桔梗(jú).

层林尽染(jìn).绸缪(móu).百舸争流(kē).饿殍(piǎo).沧海桑田(cāng).

棕榈(lǘ).挥斥方遒(qiú).酋长(qiú)

.2.下列诗句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C.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7.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拓展作业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A.湘江/镶嵌

染色/点燃

飞翔/享受 ......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

峥嵘/征兆 ......C.茂盛/藐视

挥斥/钥匙

僧侣/鲁莽 ......D.舟船/周详

遒劲/追求

遏止/碣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B.由于对农村问题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所以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了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C.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爱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弘扬正气的良好局面。....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探索新的艺术语言。....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诗人表现在诗中的情,往往都经过了一个外化、物化、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采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将感情形象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B.具体的作品是鉴赏的对象,而评论和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作品,也可以是作家,还可以是更大范围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

C.诗词奉行节约原则,追求用最少的词,包含最大的美感容量,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如此。而现代诗歌在这个方面似乎没有如此严格。

D.过去,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然后再借鉴、模仿。

4.下面是元曲作家白朴写的一首关于“秋”的小令,请选出最能体现秋景的一组词()

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水, 草

花。A.青 绿 白 红 黄

B.远近黄 红 兰 C.残 剩 枯 黄 落 D.寒 瘦 败 枫 残

二、阅读鉴赏(12分)

5.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第5~6题。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①本词作于1929年10月。1929年重阳节,是公历10月11日。这一年秋,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克了上杭,壮大了红军队伍,发展了革命根据地。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当年6月下旬,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后,词人离开了红四军领导岗位,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10月22日,红四军前委收到中央9月来信。11月26日,词人又回到前委工作。本词初稿中,上下片的顺序曾是相反的。后改定成现在的样子,词的意蕴更显深厚,韵味也更浓了。

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常,宇宙无尽,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重阳节。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黄花分外芳香。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壮丽的秋光比柔和的春色更为宜人,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词人乐观的情怀、开阔的心胸。

6.下片中的“不似春光”与“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9分)

三、表达交流(16分)

7.请仿照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其一)的形式,以“书”为描写对象,另写一首。(6分)山, 书,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7.答案:答案示例:(1)(书,)争分夺秒细研读。增才智,助我踏征途。(2)(书,)纳玉藏金聚宝珠。勤开采,富有世间殊。

8.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段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不少于100字。(10分)

##

随堂巩固

一、语基落实

1.答案:D 解析:A项,“桔梗”的“桔”应读“jié”;B项,“百舸争流”的“舸”应读“gě”;C项,“苍茫”的“苍”应读“cāng”。2.答案:D 3.答案:B 解析:B项,“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使用对象错误。4.答案:A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理解这几句话的表达中心,这几句话谈的是在语言表达中如何使用“修辞”的问题,④句总说“语言”的作用,其余四句则围绕“修辞”来作论述,①句提出“使用语言”要讲究“修辞”,⑤句③句是对比论述“修辞”与“语法规律”的关系,②句紧承③句的内容说明应怎样使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修辞”。

二、阅读理解 5.答案:A 解析:A项,“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

6.答案:“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情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7.答案:词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然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作好了铺垫。

解析:“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叙事、抒情。在这首词中,这两组排比语句,还具有营造气势,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8.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可以采用“摘引法”,从词中找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

拓展作业

一、积累运用

1.答案:B 解析:A项,分别读xiāng/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B项,分别读fú/fú,kuò/kuò,zhēng/zhēng。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D项,分别读zhōu/zhōu,qiú/qiú,è/jié。2.答案:D 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B项,“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是针对多个人而言。用在此处错误。C项,“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用在此句中属褒贬误用。D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它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可以用来修饰“现代观念”。3.答案: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除“由于”。B项,陈述对象不一致,“具体的作品是鉴赏的对象”应改为“鉴赏的对象是具体的作品”。D项,成分残缺,在“模范作品”后加“入手”。4.答案:A

二、阅读鉴赏

5.答案:A 解析:A项理解错误,词中并没有“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之意。

6.答案:“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景色相比较为单调这一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上红军打了胜仗,词人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三、表达交流

解析:《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8.答案: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万古流芳的精神食粮!解析:开场白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常考题型,写开场白时应注意语句要流畅、有气势,还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

第二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廖廓(kuò)

分外(fèn)

浪遏飞舟(è)

挥斥方遒(qiú)....B.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风华正茂(mào)....C.岁月稠(chóu)

苍茫(cāng)

百侣(lǚ)

橘子洲头(jú)..D.怅寥廓(chàng)

颓圮(qǐ)

沉浮(fú)

激昂慷慨(kāng).... 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二、课内阅读(31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在选文横线空白处填写词句。(10分)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6分)

4.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表明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3分)5.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6.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忆秦娥 娄山关》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4分)

(2)词的上阕,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下面的填空请选用词里的文字)进军的时间是________,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诗人写到的物象有________。(4)(3)当时的红军仍处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诗人为了表达这一抽象立意,在下阙中借助的形象之物有________。(3分)

(4)纵观全词,点睛之笔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5)纵观全词,词的感情基调是 [ ](3分)A.壮丽B.壮烈C.悲凉D.壮观

(6)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漫道一词的意思是[ ](3分)A.漫长的道路B.满路C.莫道,别说D.慢慢地说(7)本词的比喻句有哪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遏(e4):阻止。【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赏析】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性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 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 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第四篇:《沁园春·长沙》

写作背景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沁园春”介绍

(1)沁园: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园址位于焦作西北部的沁河出山口一带。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2)沁园春:词牌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

段落层次

《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词的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结构图如下:

研讨分析

这首词由“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中流击水”四幅图景组成。

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将这三句词的正常语序调整好,并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这三句词的大意是: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湘江秋景”图有何特点?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廊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湘江秋景”图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沁园春·长沙》本词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下片中的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忆”和“记”二字。

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地,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既不能明粘,又不能全脱。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具体研习“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本词上、下片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词的下片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

《沁园春·长沙》本词上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沁园春·长沙》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第五篇:沁园春 长沙范文

《沁园春 长沙》

1.了解词作的背景,理清思路及品味词作语言。

2.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昂扬的革命斗志。3.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诗歌作品的方法。《再别康桥》

1.了解诗中比喻、拟人的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诗中的意象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2.了解诗歌的抒情脉络,体会诗歌抒情的表现方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通过文本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去发现新诗的思维深度和语言美趣。2.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能够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欢快、天真的情感美。

4.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体会诗歌抒情的层次感。5.从词语的日常范畴意义和深层暗示入手解读诗歌。用诗歌解读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荷塘月色》

1.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写景、状物委婉曲折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而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3.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的运用。《长江三峡》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的空中楼阁》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景泰蓝的制作》

1.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列数字、比较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平易的特点。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1.依据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列举事例,验证科学观点的。通过学习作者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理解本文按逻辑顺序组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的说明结构。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及取得的说明效果。

4.分析作者的观点:有的是确证,有的只是推测,以此认识其中体现的作者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5.分析认识本文语言平实、严谨、生动、幽默的特点。《静女》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归园田居五首》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并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将进酒》

1.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和意境特点。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3.学习诗人身处逆境仍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正确理解李白这首诗中流露的劝人及时行乐的思想。《旅夜书怀》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伟大人格。

2.能力目标: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拿来主义》

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和祖国传统文化。

2.学习课文运用比喻和对照的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刻而又形象。3.体会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祝福》

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

2.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5.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警察与赞美诗》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下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下载沁园春长沙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长沙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现代诗......

    沁园春·长沙达标练习题(含答案)(共5则)

    一、1.A (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语文组张怡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况 一播送歌曲《沁园春•雪》(学生用心聆听,有些同学随着一起唱)二老师介绍作者毛泽东三学生朗读《沁园春•雪》(幻灯片一)(声音整齐嘹亮)四导语:从这首词中......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理念等七个方面进行说明:【教学理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 导语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

    沁园春长沙 教案(大全)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3、 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 教学方法:朗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