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全面系统的,总的来说,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
二、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性
科学发展观绝非一种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观点、论点,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要命题,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一
种新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以理性思维对待科学发展观。
三、从科学发展观的两条主线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性
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抓住科学发展观的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从世界范围讲讲,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六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们发展已经具备了许多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问题。它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如果不实现科学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社会将难以稳定,共同富裕目标也将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正是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基础性和关键性。
科学发展观论文:浅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一个发展。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以来,我们党先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充分体现了全党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写进新的党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都明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摘 要】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一个发展。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以来,我们党先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充分体现了全党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写进新的党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都明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里的“指导方针”“战略思想”是目前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最高定位。本论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关键词】贯彻 落实 科学发展重大意义 【正 文】【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全面系统的,总的来说,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
二、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性
科学发展观绝非一种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观点、论点,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要命题,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以理性思维对待科学发展观。
三、从科学发展观的两条主线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性
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抓住科学发展观的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从世界范围讲讲,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六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们发展已经具备了许多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问题。它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如果不实现科学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社会将难以稳定,共同富裕目标也将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正是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基础性和关键性。
浅谈如何在基层国库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国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新“三定”方案的确定,为中央银行更好地履行经理国库职能,促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基层国库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正确处理国库与当地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关系,支持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
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国库工作的指导作用,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库工作也随之不断改革和迅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行副行长苏宁同志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一流国库”。可以看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是
基层国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层国库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着眼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基层国库工作应一切着眼于发展、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基层国库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好经理国库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国库与当地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关系,监督管理好国家预算收支,实现国库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要注重研究基层国库发展的方向,提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实现基层国库发展的新突破。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一个机构健全、队伍稳定、会计核算体系完善、业务处理手段先进、职能发挥充分的现代化新型国库,进一步提高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扩大基层国库在当地政府和财税部门中的影响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基层国库工作中的重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国库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有着两层含义:一是基层国库工作是依靠人来推动的。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国库部门服务的对象和领域越来越广,当地政府以及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对基层国库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国库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基层国库工作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加强国库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加快预算资金汇划,确保国家预算收支计划的顺利执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实现国库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三)坚持统筹兼顾是基层国库工作中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兼顾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因此,基层国库工作应统筹兼顾国库各项业务、国库管理和改革、现有业务的巩固与新业务的创新、国库与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要有战略性的策略和全局性的眼光,克服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基层国库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层国库工作应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基层国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机制,创新求实,在国库机构建设、人才建设和业务发展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基层国库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不断加强国库机构建设是基层国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基层国库应不断健全机制,加快国库机构建设步伐,要统筹考虑当地经济、政治、金融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国库机构布局,切实按照《国家金库条例》及《预算法》的要求,与各级财政相对应,加强完善基层国库机构,增强国库
工作的协调性和实效性,但也要避免因效率低、耗时长造成人心涣散,从而导致资金安全防范工作出现问题。
基层国库还应不断加强国库机构制度建设。一是要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国库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国库机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不断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资金收支程序,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障收付过程中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二是要不断健全国库制度规定。应对国库原有的制度规定中已与当前形势、现实业务不匹配、有冲突或者不一致的地方及时修订和补充,使其形成一套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从而对国库工作加以规范、约束。健全的制度规定不但能够有效避免国库资金风险,而且能为国库机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长效保障。
(二)加强国库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国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苏宁副行长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工作会议中也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加强国库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效发挥国库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国库文化,更好地支持国库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国库人才建设是基层国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素质的国库人才队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国库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国库人才队伍建设,应当树立三种观念。第一,人才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第二,人才资源,越是开发它,使用它,它就越丰富;如果不开发、不使用,反倒会枯竭。第三,人才资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与之相适应。加强国库人才队伍建设,最好的办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办法,就是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国库人才成长的氛围主要包括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首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国库人才成长工作氛围。国库人才成长的工作氛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库领导对国库人才给予关心和支持,认可国库人才的劳动成果和创新成果;二是在国库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和谐默契,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员工之间配合默契、理解支持,使国库人才能够更好地工作和创新;三是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四是鼓励支持创新,形成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就能为国库每个员工的成才创造条件,为人才发挥才干搭建平台。这样不仅会增强组织凝聚力,形成优秀的基层国库文化,而且能提高基层国库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其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国库人才成长学习氛围。一个学习型的国库人才队伍能够为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包括国库员工自主学习、领导带头学习、开展团队学习,能够有效地起到提高国库人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国库人才学习培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到国内高校进行专业性培训,接受当今最前沿的理念和思想;二是到国外进行学习培训,接受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三是组织课题研究团队,引入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参加,提高国库人才工作研究能力。
基层国库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以一支优秀的国库人才队伍做基础,而国库人才的成长、发展、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国库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将来,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库人才队伍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不断推进国库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竭动力
基层国库业务发展创新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国库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新的国库业务知识,提高国库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各种国库业务学习,打下良好的国库专业基础。切实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国库工作中,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另一方面,突破已经习惯的国库工作思维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国库服务水平和监管水平。国库业务要不断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和理念来指导国库工作。一是要开拓国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开展民生领域的国库直接支付业务。同时积极推行国库业务电子化、自动化处理,比如外贸出口退税、海关收入、财政拨款等业务要努力实现无纸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国库工作效率,加快财政资金周转,增加财政资金效益。二是要积极推行国库监管管理创新。要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立起一整套符合现代化国库要求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国库资金全部流程的监督和控制,防范案件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努力实现国库业务零案件、无风险的目标。
青岛市分库的实践也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明。2009年,青岛市分库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按照国九条精神要求以及“全国国库贯彻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国库业务中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大力开拓,在国库直接支付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比如,为更好地落实国家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青岛市分库主动加强与当地社保部门的沟通协调,从2008年11月份起在全国36个分库中第一家开始直接办理社保资金支付,由国库通过小额支付系统直接拨付到参保人在北京、上海、重庆、陕西、贵州、江苏等外地省、直辖市开立的异地存款账户,取得了国库直接办理社保资金收付业务的突破性进展。这项业务在2008年刚起步时仅限两个险种,即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截止2008年末共拨付2780笔、624.7万元。进入2009年,青岛市分库在总结2008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多次与社保部门进行协商沟通、研究探索,解决了一系列技术以及操作环节上的难题,不再限于小额支付系统,而主要是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办理社保资金的收缴和拨付,大踏步地扩大社保资金收付范围。一方面扩大业务外延,从单纯的拨付扩展至收缴和拨付,另一方面扩大内涵,增加险种,除了前期的两个险种,又将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的收缴、拨付纳入国库直接支付范围,从而实现了对社保五险的全覆盖。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库直接支付社保资金的业务量迅猛增加,截至去年9月末实现社保资金五险收缴及拨付业务42.71亿元。再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辖区支库直接支付工作开展。截至去年9月末辖区六家人民银行支库均取得了开展国库直接支付业务的突破,分别在“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下乡”补贴资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残疾人个体户基本养老保险疾病补助资金、“万村千乡”百家店补贴资金、困难职工生活帮扶金、“计划生育”奖扶特扶补贴资金等七个项目开展了直接支付,共拨付金额合计达1550万元。
总之,基层国库工作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加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改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国库工作效率,提高国库监管水平,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推动基层国库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型国库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进步的根本原因,科学阐明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紧密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实践价值。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它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指明前进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全面贯彻它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在工作方法上突出体现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妥善处理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在统筹兼顾中,“统筹”指的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则强调照顾各个方面,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防止顾此失彼。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而不能只顾一头、不及其他;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把握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而不能平分秋色、不分主次。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统筹兼顾,不能搞“单打一”,不能搞片面性、绝对化。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和谐、不够平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有重点地求得突破,防止搞“一线平推”。党中央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立足国情,把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更好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努力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途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变为自觉运用客观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进而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篇大文章做好。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统筹兼顾,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应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快”与“好”的辩证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快”,是在“好”的基础上的“快”。“好”不仅不会制约“快”,反而有助于保持“快”的科学性、稳定性、持续性。没有“好”为基础,“快”不仅不能持久,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认为“越快越好”,以至于片面求“快”而忽视“好”;二是认为“快就难以好”,以至于以“好”拖“快”。这里的关键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快”建立在确保综合效益的基础上,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既避免发展太快带来社会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又避免发展太慢妨碍经济增长。
第三篇: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2012年07月30日21:14 来源:新华网
打印 字号 保存到博客
正文
我来说两句(1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 7月31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二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进步的根本原因,科学阐明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紧密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实践价值。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它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指明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全面贯彻它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案例
饯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心全意为园区建设服务
西塞山工业园是我市“三园一带”大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自2008年8月由省政府批准筹建为省级工业园以来,园区建设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按照工业园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园区为目标的总体要求,环保部门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如何为西塞山工业园建设服好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提出与西塞山区政府共建“两园”构想
西塞山工业园开始筹建后,已完成了园区整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园区规划结构:以湖北新冶钢升级配套和西塞山电厂能源建设为主,逐步形成重工业聚集地、能源基地、冶金机械化工、模具钢、仓储物流业综合型工业园区。
针对西塞山工业园区规划结构的特点,西塞山环保分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过认真研究,统一思想,认为西塞山工业园区位于黄石城区的重要区域,是未来黄石城市空间拓展的最主要方向之一,环保部门在园区建设中,必须在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市环保局郑重提出了与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共建西塞山工业园中模具钢工业园和精细化工工业园的构想,共建“两园”的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西塞山人民政府的积极响应。双方与2009年8月签定了《黄石市环保局与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工业园区协议》。此举不仅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为工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更能有效提高工业园区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实力。以环境保护作为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础和重要内涵,既有利于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的择优,更有利于在未来 发展中确保引进企业做大做强。
二、从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入手,提出相关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方案
西塞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西塞山环保分局从服务园区建设大局出发,依据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促成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编制《湖北西塞山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目前该报告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湖北省环保厅审批。
从西塞山工业园规划环评入手,通过对目前园区发展制约因素的客观分析,比如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市政设施不齐全、用地功能混杂、无序开发、布局零乱等问题,我们提出了要将工业园区建成布局科学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园区管理规范、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工业园区的新思路。对入园的建设项目提出来了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或工艺落后以及排污量大、污染控制难度大、不符合园内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禁止入园。鼓励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高效益、高科技的环保型项目入园。
在西塞山工业园发展模式、发展策略上,环保部门提出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理念,倡导发展循环经济,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审核,使园区内企业的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废水资源化。
结合西塞山区工业园区的特点,我们在分析确定主要相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容量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全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来了避免和减缓各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对策,明确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为进园项目跟踪服务
西塞山环保分局把为进园工业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一项重工作来抓,力争抓实抓好,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西塞山工业园中的模具钢工业园建设,我们作为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冶理项目,已申报2009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力争申请省级环境专项拔款资金300万元。针对园区内现有84家中小型模具钢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烟尘、二氧化硫与噪声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原有企业进行整治规范、改造,统一进入规划中的模具钢工业园,采用统一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集中供能、配套先进的除尘设施、绿化隔离和降噪减城震等技术措施,以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
园区中的精细化工工业园建设,我们努力搭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市环保局王增倍局长和西塞山区胡敏区长等人多次到浙江、广东等地招商。西塞山工业园的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优势和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已引起许多外商的浓厚兴趣,外商亲临园区考查后有强烈的投资意向。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园区的新举措,是外商投资的真正原动力,因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法码。与此同时,对已签约进西塞山工业园的湖北芳通药业公司等一批企业,市环保局积极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企业落户,我们采取跟踪服务,把好产业政策关、项目选址关、环境影响评价关等措施,深入基层,确保项目顺利开工。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环保部门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西塞山工业园的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西塞山环保分局
2010年10月22日
第五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动员全场妇女为红山农场的建设谱写新篇章
(2011年8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红山农场第一届妇联执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敬请各位代表、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山农场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这是团场广大妇女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团场妇女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师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我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场的妇女工作,紧紧围绕我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我场今后五年妇女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我场妇联第二届执委会和新一届的妇联主席;动员全场广大妇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农场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我场妇联在十三师妇联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红山农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农场妇联先后获得师级、兵团级“先进基层妇联组织”“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
一、党政领导,妇联推进,逐步提高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农场第一次妇代会召开以来,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全场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社会支持、妇联协调、各方参与,共同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工作格局。农场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颁布实施了 “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从政治上引领妇女事业发展,从政策上为妇女儿童发展提供保障。农场“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等各类活动协调小组发挥优势,切实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妇女参政议政的程度不断提高。广大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农场女党员有132人,她们认真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积极履行参与和监督职能。同时,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场 名女干部活跃在各个领域。广大女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自强不息,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职工群众的信任。
——妇女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广大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在工作岗位,女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社区、村居,广大妇女热心参与扶贫帮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公益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妇女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在家庭,妇女们倡导家庭美德,科学地教育培养子女,为促进家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女性先进典型人物,如农业三连冯淑云被评为兵团级“三八红旗手”;一牧场林凤娥家庭被评为兵团级“和谐小康家庭”;农业六连杜海棠、园艺一场王海霞被评为十三师“三八红旗手”;祁俊红、王秀红等被评为十三师“巾帼致富能手”。
二、服务大局,统筹协调,动员妇女助推经济发展创造新业绩
农场第一次妇代会召开以来,农场妇联把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场妇女成为促进红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高素质促发展。将妇女素质教育纳入妇女工作大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以“科技之冬”“阳光工程”“农广校”为阵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等各类培训班共计11期,参训妇女达到2000余人,提高了农场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以“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建设为抓手,每年开展“妇女健康大普查”活动,先后为3000余名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并送药。每年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5年来一共举办28场次,参培妇女达3200人,大力提高了妇女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是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全场妇女积极参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了土豆、红萝卜、畜牧、刺绣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给广大妇女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涌现出了以农业四连苟晓霞、戎永玲等典型的养殖能手,以园艺一场王海霞为典型的葡萄种植女能手。其中农业四连、农业五连被十三师妇联授予“巾帼养殖示范园区”称号。
三是广辟增收渠道,多举措助妇女发展。一是开展劳动竞赛。在不同季节、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劳动竞赛22场次,参与妇女3600人,以此来提高广大妇女的竞争意识,助推农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送帮扶。开展了巾帼帮扶行动,共结对72对,并落实了资金、技术、信息等帮扶措施。通过低息或无息小额贷款,五年来共帮扶47户贷款 万元,以此来帮助妇女发展庭院经济或自主创业。
四是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引导各系统科学化、规范化创建各具特色的示范岗。五年来,各单位女性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当“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职工医院和中心学校先后荣获“三八红旗集体”和“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三、创新载体,发挥优势,引领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红山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团连两级妇联组织努力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优势,激发了妇女的发展欲望和参与激情,在引领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红山进程中取得新进展。
——突出家庭文化建设。结合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和特点,围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举办了“大手牵小手”亲子教育活动。目前,全场“和谐小康家庭家庭”创建面达到90%,被兵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的1户,被十三师评为“和谐小康家庭”的14户,被农场评为“和谐小康家庭”达到有68户。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团连两级妇女组织通过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举办红山“杰出母亲”评选大赛、“妇女趣味运动会”、“展巾帼风采——手工艺品展”、“环保时装秀”各类演讲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妇女参与和谐红山、共建红山的热情和主动性。
——普及科学家教知识。不断深化“双合格”家教实践活动,举办“双合格”评选活动,邀请专家来红山举办家庭教育知识巡回讲座和国学经典诵读讲座等活动,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全场共举办各类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2期,受训家长逾 人次,为国教子的观念进一步形成。成立了农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示范家长学校建设。中心学校和民族中学均被授牌“家长示范学校”,农场妇联还获得2010年家庭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履行职责,依法维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现新突破
农场妇联以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加大维权工作力度,构筑了社会化、法制化维权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三八维权周”、“六一”“12.4”为契机,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和反家庭暴力、预防艾滋病、抵制毒品等知识,增强了妇女依法维权意识。二是积极参与和开展知识讲座。五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23场次,参培妇女、青少年达7000余人。三是帮助弱势群体,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开展特困妇女妇科疾病的调查登记,关注贫困母亲、困难儿童等,自2006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先后有12位贫困生受助,受助资金达2.4万元。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妇女工作水平
以连级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妇联组织建设。连级换届后,配齐配强了妇女委员。大专文化程度 名,占 %;本科文化程度 名,占 %。党员16人,占87.5%。35岁以下有2人,占25%,30岁-40岁 人,40——49岁 人,平均年龄 岁,基层妇女干部正在朝年青化、知识化发展。场直单位在职的女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妇联干部素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搞好对基层妇女干部和场直单位女职工的培训工作。五年来,我场妇女参加师级以上组织的参观学习培训达23人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场、连妇联干部积极参与科学发展观学习,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全 6
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经常性开展活动,增强妇联组织的向心力。五年来,主要是围绕“三八”“五一”“六一”“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拔河、乒乓球、扑克、跳绳、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为妇女儿童营造了一个快乐的节日氛围,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的工作,得益于场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广大妇女干部和妇女姐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以大会的名义,向场党委、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各行各业的姐妹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场的妇女工作离党和妇女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妇女工作的渗透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妇女工作的机制和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妇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今后五年工作的设想
未来五年是我场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把我场建设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大局,紧紧围绕场党委的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参与红山农场经济社会建设中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在服务大局中,开创农场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场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以促进妇女创业致富为主线,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抓手,以培养新女性为目标,团结动员全场妇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新业绩,倡扬新风尚,建设新生活,实现新发展,争做时代新女性,为红山农场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后五年,我场妇女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紧紧围绕建设“坚强阵地”“温暖之家”、推动科学发展、创造和谐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建功立业工程”、“依法维权工程”、“和谐小康工程”、“强基固本工程”,引领全场妇女为建设新型团场建功立业,推动实现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激励妇女在共促科学发展中创造幸福生活,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拓展自主创业空间,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妇女利益表达渠道;激励妇女在共创美好生活中文明健康的生活,构筑共同思想基础,弘扬和谐小康家庭风尚,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妇联组织,各项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工作,准确把握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包括妇女问题的关键。农场妇联组织必须立足于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培训,帮助妇女不断提高 8
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技能、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要大力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女后备干部、女技术人才和女致富能手、女经纪人。广大妇女要充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忠实履行职能,切实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特殊利益。建设广大妇女的“温暖之家”,以妇女为本,以和谐为本,以服务为本,提高妇联组织的服务功能,彰显妇联组织的服务意识,强化妇联组织的服务能力,锲而不舍地推动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和谐、更有尊严、更文明健康的生活,提高妇女儿童的幸福指数。
二、深入开展“巾帼创业、巾帼文明、巾帼服务”三项行动,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谐团场建设
在团场,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促进团场妇女增收致富。团场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场妇联组织要把帮助团场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各单位妇代会主任要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妇女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帮妇女群众致富,做妇女群众表率。要抓好妇女示范户、专业户、自主创业户带头人的提高培训,扶持更多的团场妇女成为种养大户、养殖大户、自主创业大户。要广泛开展“姐妹献爱心”、9
“手拉手”、“一帮一”等群众性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团场妇女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帮助。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多渠道、多途径组织团场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小额信贷等模式,加大对有自主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妇女的帮扶力度。继续开展“关爱贫困母亲”活动,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要深入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促进在岗妇女建功成才。要把“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作为动员场直妇女参与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以提高自身素质,倡导职业文明,增强职业道德,创造最佳效益为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在岗女职工建功立业,为促进行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多做贡献。
深化“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为建设和谐红山农场作贡献。农场妇联组织要以以“和谐小康家庭”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美在家庭”系列活动,促进“廉洁型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的建设,不断提高家庭的参与面和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广泛开展“和谐在我家”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通过创建节约型家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同时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争创“廉洁家庭”和“家庭助廉教育”等活动,最终评选各类特色家庭。五年内,全场要有98%以上的家庭成为和谐小康家庭。要广泛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咨询宣传活动,加强与公、检、法、司、文明办等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将家庭暴力发生 10
率降到最低限度,直到完全消除。
要继续广泛开展“争作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工作。要把家长和儿童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观和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继续面向家庭,以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主要任务,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进一步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引导儿童自主参与道德实践。
广大妇女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先导,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注重弘扬科学精神,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总之,广大妇女要用崇高的理想激励自己,用昂扬的斗志鼓舞自己,用美好的情操陶冶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争作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三、认真履行职能,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继续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妇女开展法律法规及妇女维权的宣传,采取普遍宣传与骨干培训相结合、节日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宣传、普及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提高妇女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注重 11
源头参与,深入研究妇女维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向党委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畅通维权救助渠道。信访工作是了解妇女问题和疾苦的窗口,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尽心尽力的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以“听你说、替你想、帮你忙、分你忧”为服务宗旨,做好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共同构筑妇女权益的社会救助和司法保护网络,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持和保障。
四、强基固本,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着力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提供有力保障。在全部妇联工作中,队伍建设是关键,是保障。要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着力打造学习型妇联、创新型妇联、服务型妇联,切实提高妇联的履职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要适应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和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党建带妇建 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妇联组织网络,坚持“巩固、延伸、拓展、提高”,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拓展基层妇女组织阵地,最大限度地把各领域中的妇女群众凝聚起来。进一步完善妇女代表联系制,更加广泛地联系各阶层、各行业的妇女,把妇女工作切实落实到基层和妇女群众中去。
二是要进一步抓好妇联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配强基层妇联干部
在连队重点开展“双培养 双带动”工作,不断提高妇代会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妇女致富的能力。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锻炼,切实加强和改进妇女的思想作风 工作作风和学风。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女干部的培养和推荐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妇女的工作水平,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农场工作重心开展工作,使妇联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发挥教育、引导、服务妇女的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坚持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握妇女群众的新期待 新要求,协调社会力量着力解决妇女工作中的新矛盾 新问题,使工作理念、内容、方式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推动妇女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我们女性的参与和建设,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女性的存在和参与才变得文明和谐、多姿多彩。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场党委和十三师妇联的领导下,为红山农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为妇女事业取得新进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