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0: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第一篇: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十九大修改的党章正式把文化自信写进去。在这之前,尤其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之前,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三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文化自信”,这次写入了党章。

【视频】朗读党章(节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谢春涛:过去讲“三个自信”,我们非常认同。为什么认同?为什么自信?因为有理由、有资格自信。我们发展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信的最重要依据。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话说得底气十足。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不就证明了我们道路走对了吗?我们理论是正确的,制度有生机活力。

我们先看前三个自信。第一,道路自信。1956年我们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那之后我们就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做了艰辛探索,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过去的教训,进行新的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无疑问成功了。当年有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了,今天我们是依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走得最好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给我们中国人民,甚至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祉,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过去若干年,谁比我们发展得更快、谁又比我们发展得更好呢?恐怕很难找到,所以我们道路走对了。

第二,理论自信。与我们的实践创新相结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比如说过去社会主义,尤其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往往被说成是“四个单一”,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单一农业集体经营,所谓僵化主要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所以在同苏东原执政党人交流的时候,他们讲发生苏东巨变第一个原因就是教条式的对待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表面上看还是当作指导思想坚持,但是僵化的坚持,没有讲过新话,还是一百多年前那些老话,甚至对新的现实解释不清楚,怎么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实现与时俱进,我们的理论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所以有理由相信。

第三,制度自信。我们的制度有生命活力,当年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济方面、政治方面都建立了,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再比如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也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工业化进程发展得就是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谁也比不上。再看土地,让农民感觉到越来越成为他们安心生活,甚至安心养老最重要的资源。土地承包权利每家农民都有,十九大这次又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民欢欣鼓舞。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不断地对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改革,越来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所以我们强调这三个方面的自信,真是底气十足。我们认清了为了国家、民族和老百姓,就应该这么干,不能被任何人所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次为什么又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我觉得认识更深刻了。支撑道路、制度、理论背后不就是我们的文化吗?我们的先进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有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文化力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时候,在故宫里就谈文化自信。说到我们五千多年文明史,特朗普总统说埃及更长一点,习近平主席马上接过来,中国是唯一的文明没中断的国家。我们古代的传统观念、文化,至今还在我们的骨子里,至今我们还坚持认同。总书记善于讲中国故事,他不论讲到哪,都使人容易听得懂和接受。之所以有这个效果,很重要的一点,他是从中国文化角度讲中国故事,容易讲得明白、讲得透彻。比如说他到欧美访问,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生生不息,也就决定了我们的道路、制度、价值观等等很多方面跟你们不一样。

这几年,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尝试从文化的角度讲中国的故事,用中国的神话传说去跟西方人讲我们的文化。比如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等。大家想一想,这些神话故事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自强不息。西方哪有这样的传说?我记得有一次跟西方人特别讲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为了公众利益,为了治水。古往今来,中国人对为官就是这个要求,为官的人也往往会用这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忠孝不能两全。家国情怀不也是如此吗?没有国哪来的家?肯定要爱国。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不光继承了,而且发扬光大。把这种观念、要求发展成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别的利益。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利益。人民高兴、人民希望的事情我们努力去做;人民不满意的事情也是我们党所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党这么说,也这么做,老百姓也就认同我们。这背后不就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吗?当然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

【视频】朗读党章(节选)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谢春涛:我们也不断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我们做得更多、更好。所以,我们的文化兼收并蓄,在各方面表现出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想清楚了,我们就一定会认同文化自信,一定会自觉地、努力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所以,强调文化自信,包括其他三个方面的自信,是真正对我们党、国家、中华民族,也包括对于我们每个人负责任的态度。

第二篇:社会主义特色文化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毛概作业专题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浅谈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本质和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依据

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反映了总书记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并注重从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创造,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要求,是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创造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依据。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先后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然而,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能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经济崛起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文化崛起,能否成功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新的历史沟坎,进而为21世纪和人类世界对美好精神家园及其意义秩序的探索和造就贡献中国力量,无疑也在深刻地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眼光、文化胸怀、文化想象和文化本领。

因此,“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回溯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更提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还必须进一步展开当代中国伟大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从而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本质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无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获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之源。而之所以说它更基础,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前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否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之所以说它更广泛,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实地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并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就此而论可以看到,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总体,是以文化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为支撑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把握与意义建构,正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创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实践为基础和本体,不断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进行文化表达、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历史成果。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借鉴结合起来,不断开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文化高度的历史成果。

其四,“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根脉,始终坚持以我们党和人民开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推动了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本质,就在于它内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广阔的精神创造。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永恒魅力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由于把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维度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实际上也就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永恒魅力。

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理想的合理继承。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多年而不中断,以天人合一等为代表的理想境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一系列古老而维新的理想追求把每一个中国人都紧密地连接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伦理网络之中,形成了超强的凝聚力、包容力和转化力,成就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人理想和人文精神。因此,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理想的继承与自信。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更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昭示,确立了人类解放的永恒精神灯塔;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理想包括“翻身求解放”“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等,培育了亿万群众参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政治激情、牺牲精神和道德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理想的自觉与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雄浑力量和辉煌前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满内核和连续谱系。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把握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事业的新发展和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也需要我们在文化理想上实现新的充实和高瞻远瞩,通过面向并指向未来的“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都视为“当下的东西”而收摄并涵化在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文化理想的视野和把握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就表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远而务实的文化理想,并坚持以这一文化理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的、具体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坚持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把握世界潮流,坚定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始终不渝地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仅将全面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必将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进步前景。

从“三个自信”迈向“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第三篇:三个自信和四个基本问题

作业:对“三个自信”的理解以及对“四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一、“三个自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道路自信源自价值理性。古语说“君子董道直行而不豫”,总书记在报告中告诫“不走邪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追求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应当走这样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才有独立性、自主性;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任何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都会接受这样一种严密的逻辑,从而坚信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是必须自觉坚持的。也只有这样,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才会不菲薄,对发展中的问题才会不气馁,对前进中的困难才会不屈服。

2.理论自信源自认识理性。理论清醒,才能头脑清醒;理论自觉,才能行动自觉。我们的理论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套理论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验证并得到升华。不论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作为其构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智慧,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新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从哲学层面对发展的目的、主体和路径等进行了高度凝练。这些真理性的认识,为我们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让我们勇于回应一切语言上的挑衅、一切理论上的质疑。

3.制度自信源自实践理性。在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下,任何制度只要符合国情党情民情,就是好的制度。反之,任何制度只要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别人再推销都不能“买账”,否则就会让老百姓“埋单”。我们的制度就是在长期实践和理性设计结合下形成的,并被实践反复证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每一名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关注这个国家的人,只要有一个客观的立场,都不难从自己身上得到验证。二、四个基本问题事关全局。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

1.旗帜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2.精神状态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是要强调,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

3.道路问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是要强调,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4.奋斗目标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战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部署,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第四篇:从“三个自信”中感受执政自信

从“三个自信”中感受执政自信

张荣臣

我们党是执政党,执好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任务。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体现。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放在历史的维度来思考,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信。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制度规定和体现社会性质与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等。我国之所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证明,无论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中国都行不通。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政治制度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并将之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而不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是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从而始终保持和发挥其优越性的科学选择。

第五篇: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通过对报告的初步学习,感受最深的可用“三个充分体现”来概括:报告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的表述,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动员。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高度自信来自于历史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高度自信来自于实践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扎根于发展创新的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历经风雨、艰难探索才开辟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历史证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走过不少弯路,造成了不少失误。改革开放后,在党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新思路,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思想解放,社会和谐,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世界经济危机仍然持续、西方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中国道路愈发闪耀出夺目的光彩。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中国人民在世人面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受人尊重,享有尊严。中国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只有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不停滞,理论创新不止步,以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只有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套制度体系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安排。其中包括我国现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等,这些基本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制度体系。实践证明,这套制度体系符合中国国情、世情和民情,顺应世界变局,顺应时代潮流,有着其他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乃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逐步形成一套新的制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一元主导,多样并存”。在经济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在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样性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些富有特色的一系列制度,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中国古代“执两用中”的哲学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认识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三个维度努力。缺少任何一个维度,对它的认识和实践都会陷入片面。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需要继续披荆斩棘,不断开拓新境界。毋庸讳言,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许多问题、考验和危险。如官僚主义、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收入差距拉大等。但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只能不断依靠深化改革,中国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充分依靠全党,充分依靠人民,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扬与时俱进、与势俱进的创新精神,我们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信外化于行动,才能拥有强大的现实力量。坚定“三个自信”,就是要求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三个自信”,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自信[合集]

    三个自信,发展的底气 十八大盛会隆重闭幕,而十八大报告中的精神,正为未来发展翻开新篇章。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

    “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是”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

    三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播学 陶兰201330080918 摘要: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饱受凌辱的时期,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三个自信

    我看“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

    三个自信

    这三个自信,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党的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理论引导的作用,为今后的发展鼓足了信心,指明了方向。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我党开创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

    三个自信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建国63年来......

    三个自信

    道路自信 来源: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义: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

    浅谈 “三个自信”

    浅谈“三个自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自信”就深入到基层当中,特别是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前进的一个动力,因此进一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