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月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我家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闫各庄镇大罗庄村,全村共三千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上互联网了;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下面是我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闫各庄镇辖51个行政村。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1998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36293万元,是1978年的25倍;工农业总产值达46649.74万元,是1978年的37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5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2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新修了水泥板路,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生态保护、--------------------------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3所中学、7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2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镇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三)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不强。2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3工作作风不扎实。4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5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6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闫各庄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天的困惑多了,问题多了,原因是我们的选择太多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会越来越不满了,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不平衡,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了,看自己的心灵太少了。人眼向外无限看世界看发展变化,反观内视才能看见内心的心灵”。
上面一段话是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的,仔细想想值得深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 才是目的,而不仅是GDP和GMP。未来农村应该朝着精简化、标准化的点带式核心村趋势发展,形成村村网。取消乡镇等级,充分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精简工作流程,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政府工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精品
文档-------
第二篇:浅谈新农村建设内涵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3、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4、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五)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六)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七)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五、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3、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4、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6、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7、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三个代表”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挥:
1、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而对于怎样才能致富,却显得很茫然。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敢为天下先,通过了解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前景的设施农业、林果及畜牧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经商,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真正使党员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
2、心系群众,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对于那些较困难的农户,吸收他们作为自己经营组织中的一个成员,通过自己带动帮助他们致富。我区现在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形式。这些组织的带头人大部分都是农村党员干部,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帮、扶、带作用,带领大批农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普通党员可采取“发挥特长、分工联系、突出帮带”的办法,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在参政议政、农业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和带领群众奔小康。
3、崇尚科学文明,争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样。农村多年的改革发展,使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的来讲,广大农民逐步树立起崇尚科学,破除旧传统、旧礼教,树立讲民主、讲法制的新观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在农村根深蒂固,.组织的出现和蔓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广大党员要努力成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广大党员要处处想着群众,时时为了群众,不与群众争利益,争实惠,始终为农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第三篇: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08-03-18 作者:梁旭 朱光金 张雪 访问次数:177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现就如何有效推进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6年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以富裕农民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所辖区域开展新农村建设连片试点工作,要求各市、县选择城市县城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示范,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各地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突破3000元达3224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创1996年以来新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近年来,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农村消费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要使农村消费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来完成总投资65426万元,其中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屯内绿化、村屯规范等投资8986万元;四是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深入人心。全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300万人次,培训农民工130多万人次,累计外出务工人数超过700万,劳务创收约220亿元;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生可喜变化。全区所有县(市、区)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63 l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交学杂费,24.5万家庭困难学生得到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上学不交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达到40个,1809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全区有59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了10万人;六是村容村貌文明风尚呈新变化。全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着力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五改”活动,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七是基层组织民主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全区深入开展和实施“三级联创”、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四个培养”等活动和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二、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
广西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自治区农业厅,办事人员主要从其农业厅内抽调部分同志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从自治区农业厅职能来看,难以协调这项工作。全区部分市、县只下一个文件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但是新农村建设的办事机构、人员、经费、设备没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人员具体实施和操作。有的地方领导力量不到位,工作没有思路,资金不落实,问题不解决,几乎完全停留在农民自发建设的阶段。
(二)一些地区的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县(区)、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三)连片试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
一是投入资金分散,难以有效整合资金。新农村建设涉及部门多,上级投入资金渠道按部门下达,一些单位对试点建设选择和项目审查标准不一,投入分散资金不能有效整合,影响建设效果,且条条框框多,不利于实施单位具体操作。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准备工作不够。新农村建设项目多而广,缺乏规划设计人员,规划滞后,一些地方规划进度慢或者根本无规划,新农村建设无章可循;工程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村、屯道路建设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真正掌握技术的施工质量监管员少。有些村屯道路建设没有施工质量监督员,全凭施工单位良心施工;有的在建道路路基坎坷不平,高低相差很大,达不到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人员照样施工,使道路质量存在很大隐患。三是统一政府投入标准,工作方法简单。无论是平原,还是丘陵山区,不分富裕村屯,还是贫困村屯,通村道路、通屯道路和沼气池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资金标准都是一个样,致使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苦乐不均。
(四)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
以农村道路建设为例,通屯的道路都是机耕路,路基不好甚至没有路基,根据新农村道路建设的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施工测算,通屯道路按路宽3.5米、18公分厚水泥算,水泥路造价在17万元/公里左右,若按政府补助通屯道路12万元/公里、群众必须自筹3万元/公里计,每公里资金缺口约2万元左右。以村屯规划为例,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给邕宁区村屯规划设计任务415个,目前实际完成规划任务不到一半,原因是规划设计经费不足。据规划部门预算,每个规划点所需规划测量设计费不低于6500元,但自治区、南宁市仅补助每个村屯规划测量设计费2250元,规划资金缺口较大,城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未到位,并且乡镇又无资金投入,较难完成上级下达的规划任务。2006年,邕宁区完成村道建设17条137.5 1公里,屯道建设53条115.75公里,其中群众自筹资金投入村屯道路建设已达1225万元。2007年全城区要建设488公里屯道,农民还要集资1500万元左右。同时,新农村建
设还要投资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屯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这些项目也都要农民按一定比例自筹资金解决,农民自筹资金负担重。
(五)“重建设、轻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通过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我们在试点区县调研时看到,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修了通村道路,又修通屯道路,一边是竣工不久的村屯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问问一同调研的县乡同志,村屯道路的维护谁来做?大家相顾茫然,一脸无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不然一定会出现有新村没村貌,建的起养不起的情况。
三、加快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使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议自治区、市、县(区)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立为一个政府议事协调办事机构。
(二)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应当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强的关系,既要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到点到位,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引入参与式服务的方式,扶持经过村屯农民群众讨论,当前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建设项目,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同时,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持久的共同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
(三)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分类指导
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结合广西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些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按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村容整治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其他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同时,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办法,选择3—5个大中城市富裕的城郊地区,开展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投资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允许房地产企业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上,进行商品房小区和农民回迁房新区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2500元的大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一些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
元的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
(四)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一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对农村投入增长的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重在“多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自治区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应当以县域为单位对农业政府性投资进行整合。积极开展以县域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全面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包括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畜牧、林业、水利、能源、交通等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实行项目资金到县一级的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变分散式投入为捆绑式投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整合资金,明确鼓励、支持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村屯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明确政府、农民和社会的职责,建立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教育引导农民。让财政资金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要完全包办。拓宽农民的思路,帮助农民熟悉市场、找准市场。抓好示范工作,培养起值得农民学习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农民企业家,或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等典范,逐步建立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树立起农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加快建立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自治区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项目扶持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五)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重点投资项目
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建设、土地、发展与改革、农业等有关部门,以村委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中心村为重点,以农村现代化为标准,对村庄、道路、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布局。规划起点要高,布局要合理,突出特色,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研究,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确定建设重点,研究和提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要将农民最需要、最迫切、影响最大、见效最快的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
(六)充实工程质量监督员,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新农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从市、县有关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到乡村指导项目工程建设;二是聘请大、中专理工类毕业生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担任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员工作;三是从有项目建设任务的村屯选派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村民或村委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政府和有关部
门要举办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培训班,培训质量监督员。通过技术业务培训,使监督员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的标准、技术要求和工作方式方法等,能够担负起监督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的重任,确保工程质量。
(七)继续抓好试点,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方法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建立自己的试点,并深入基层和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研究新农村建设蓝图。要从规划做起,确定试点村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切入点,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建设过程的困难和问题,在实施中逐步摸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途径,以便更好地指导面上的实践,防止工作的盲目性。特别是连片试点区县的领导同志,应当坚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高度重视已经建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问题,通过调研,根据当地实际,按照通村道路、通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同的维护管理要求,建立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转载请注明来源为资源网)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文化问题及对策
论文提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也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面对时下出现的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文化现象,为了更好的应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凸现的农村文化发展的缺憾、农村文化管理的缺位、农村文化题材的缺失、农民文化生活的缺乏等问题,要狠抓政府部门主导、文艺工作者主创、村级文化室主管、基层农民主角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努力开拓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天地。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 发展 条件 对策
2006年8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丧事上跳起脱衣舞”节目,讲述了我市东海县温泉镇农户在办丧事的时候聘请草台班子跳起脱衣舞;2006年11月9日,河南省固始县段集乡传统的庙会日脱衣舞、赌博“大行其道”;2006年11月28日海南省三亚市某地粗俗、淫秽的脱衣舞表演连续演出几个月的时间;2007年3月11日河南省南乐县仓颉陵庙会上,在祭拜造字圣人仓颉的圣洁之处竟然出现8家表演“脱衣舞”的“草台班子”…… 这些众多低级趣味、色情表演现象在我市农村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时有发生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这说明先进文化忽视的地方,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必然会趁虚而入。但是把这些现象的出现仅仅归结于“农村文化贫困”①是明显不够的,这当中更多的是引人深思的农村文化发展的缺憾、农村文化管理的缺位、农村文化题材的缺失、农民文化生活的缺乏等诸多有关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凸现。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正在被全社会所认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才可能提升全民族的文明水平。但是,在看到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缺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进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2003年文化事业费中城市占71.9%,农村文化只占28.1%②。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目前,在我市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也仍普遍存在。加快建立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已成为我市农村文化工作的一项当务之急。
二是农村文化管理的缺位。与相对集中的城市文化市场相比,在广褒的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边缘性、流动性增加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因而低级趣味、色情表演等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在我市农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引发了众多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都要求基层文化部门“责无旁贷”的担当起“清道夫”责任,全面清除“文化垃圾”③,引导农村文化市场走上健康、繁荣、有序的发展道路。
三是农村文化题材的缺失。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在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人口,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学生又住校,农村中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与儿童为主,而那些年轻的在外打工者其实都已渐渐适应了城市文化,农村文化馆站对他们来说正在失去吸引力,这就要求农村文化工作改变内容,以适应顺应服务对象的变化。
四是农民文化生活的缺乏。在农村,一些地方政府只重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一些领导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到跑项目、跑资金上,农村文化建设列不上地方的发展规划,挤不上财政支出项目,造成原有的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队伍不稳,有的地方甚至严重瘫痪。在我市不少地方,乡镇电影放映队纷纷解散,机器设备闲置生锈,农民常年看不到电影。而每年由市、区政府组织的文化“三下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往往是来了就走,缺乏连续性,缺乏扎根性,因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极度缺乏。在一些地方,农民在农闲时靠打麻将消磨时光,以至赌博成风。“民间文艺的潜在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健康的东西占领不了市场,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自然就会来占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杜旭华说④。
二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全社会绝大多数的目光共同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关心农村文化,这就为我市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天时:
“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不是新农民,只有把农村文化搞红火,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发展,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当前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它明确了今后5年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市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利: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目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心东移、一体两翼”新的发展战略规划,总的目标是建成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目前,连云港已融入新一轮大开发、大投入、大开放、大建设高潮中,而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主动把握城市发展的脉搏,抓住这一文化事业发展的“春天”,不断深化新农村文化建设。
3、人和:
农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农民。广褒的农村大地,既是文化生长发育的地方,也是文化发扬繁衍的土壤。目前在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中滞后甚至滑坡现象仍然存在。而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在新浦区文化局举办的“和谐文化”农村行——07年4月20日宁海乡新北村活动现场,上千名农民群众不辞劳苦赶远路前来观看演出,这不正说明农民对文化是多么的渴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新农村文化,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先进文化是支持人类社会建设活动良性运作的“软件”,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工程。政策是文化繁荣条件,经济是文化发展基础,艺人是文化生产骨干,群众是文化建设主角。我市农村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素质有待提高,陈规陋习仍然存在,这些现状决定了全面整体推进文化建设的条件和动力不足。从我市的实际看,发展农村文化应从狠抓政府部门主导、文艺工作者主创、村级文化室主管、基层农民主角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入手、施力。
一、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而目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甚至滑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组织不力。新农村文化建设迫切要求我们政府部门注重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扶持。
人才是新农村文化发展动力。作为文化工作的主管者,基层文化站长是战斗在生活、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群众作最亲密接触的人,他们的业务水平的高低、文化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进程。据了解,我市目前大部分的基层文化站长都是身兼数职,因而工作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政府要配齐配强专职的文化站工作人员,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经济是新农村文化发展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文化的支撑,文化的进一步建设为经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重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一些县乡领导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到跑项目、跑资金上,农村文化建设列不上地方的发展规划,挤不上财政支出项目,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队伍不稳,有的地方甚至瘫痪。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统一认识,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各级财政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予以大力扶持,坚决制止部分地区挤占、变卖文化设施的行为,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物质是新农村文化发展根本。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脱离现存的物质条件谈文化建设,最终只能沦为空谈。各级政府应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省、市文化部门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苏北地区的物质扶持,结合省级达标文化站建设为其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挖掘艺术根源,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创作用
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生产习俗等特征,展示着当地的形象,对其挖掘、改造和利用,对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作为文艺创作的主力军,目前我市许多文艺创作者大多注重打造代表性精品,而忽视了对我市范围内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造成农村题材的文化作品的萎缩。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让下架子、沉下心去、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加强对农村文化的改造、加工和矫正,创新其表现形式、创新工作思路,重新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和灵魂,赋予农村乡土文化陶冶情操、育人滋心和促进社风的作用。
三、拓展交流渠道、充分发挥村文化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管作用
文化发展是通过交流和融合,吸纳精华,排斥糟粕,获取营养,焕发生机的。村级文化室作为最基层的文化活动阵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抓住基层文化站达标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管作用,不断完善其多功能文化室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不出门的文化服务。办科技文化阅览室,让那些稍具一点文化程度的农民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生产科技知识。设立阅报栏,农民可直接接收到来自各方的信息包括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农村的各种陈规陋习就会被新鲜、文明的氛围所代替。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放映农技录像向广大农民传授实用技术,既能让农民立竿见影地将学到的农业技术用于手中的农活,又能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科学种田的人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村级文化正处于发展中的关键时刻,重视农村文化,解决农村文化中产生的新问题,丰富充实农村文化生活,为亿万农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四、培植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基层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角作用
文化的生成、传播和交流都是由人在起根本性作用,人是文化符号的主要载体。人的素质决定文化发展水平,只有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推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事业的文明进步。应当承认,目前我市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可置疑;但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观念保守陈旧落后。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烈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活动,挖掘和培育大量的本乡本土的农民演员,鼓励农民自娱自乐,参与文艺演出活动,这不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四
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实,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节选自《江苏文化·周讯》2007年第20期《“脱衣舞”与农村文化》
②④节选取自《新华日报网》
③节选自《江苏文化·周讯》2007年第22期《基层文化部要担起清除“文化垃圾”的职责》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08年经济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央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加以应对,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手段扩大内需,此时,八亿多中国农民再一次肩负起拯救中国经济的重任而受万众瞩目。然而,中国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现就我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村的调查做点分析。
一、经济建设问题
(一)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30%的人口,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尚未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至少是还不显著。中国国内的消费水平岂止是尚未完全发掘,应该说是极不发达,尤其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最近十几年,我国GDP从1990年的363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3960亿美元,增长了12倍,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86.3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1元,仅增长7倍,低于GDP增长率。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不止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够快,其消费结构同样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以看下表,比较一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巨大差距。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仅相当于十年前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2004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3.5:1,农村居民消费只相当于90年代初的城镇居民水平,农村消费倾向持续小于城镇。
(二)通过我对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兴河村村民的抽样调查,我发现,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收入比之十年前增长了四倍,而居民消费并没有多大改观时,大部分村民都会反问我:“东西难道没变贵吗?”我找了一下近十年的物价水平,发现若以1990年的物价水平为一百的话,则2010年的物价水平为423.5,差不多是20年前的四倍,因此,可以这样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并未向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好。
前任主席曾经说过:“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过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要想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三)我认为,农民增收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政府和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人均占有耕地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且粮价上涨幅度也比不过物价上涨幅度,要使农民快富,必须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去,使其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正如《苍梧晚报》所提到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
“三农”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前几天看了一个报道,叫《农村孩子真不愿意上高中吗》,其中就提到了农村中最普遍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调查里,江苏赣榆县的陈树欣女士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该女士患有高血压,但每次身体不适都拒绝去医院治疗,问她原因,回答说看不起。这不是个例,在农村具有普遍性。
(一)先谈一下教育问题,在望都县,每年有两千多名初中生,而却只有一千多名高中生,那剩下的学生哪里去了?都去技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了。对此我感到一些深深地忧虑。教育,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可在农村,这句话却不灵验了。与城市家长拼命将孩子送进高等学府正相反的是,许多农村家长只看到了大学昂贵的学费以及电视上所报道的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从而认为大学无用,进而其孩子由于没有高的学历,找不到好的工作,丧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此以往,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新农村建设有曾么会真正意义的成功呢?
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我认为是时候扩大我们义务教育范围了,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透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为社会贡献更
大力量。我本人认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对新农村建设必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医疗方面,现在正在推行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正去看过《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如果认真一点,你会看到这一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医疗费用,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这就是说,如果不是住院或者购买大额药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不会补助的。在我调查时,有村民就对我说:“买医疗没有用,打针吃药一点都不保。”我是在想,如果有人没有大病,打死你却因为莫哪些原因必须经常吃药的话,岂不是就享受不到合作医疗的益处了吗?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一)文人相见,有时候会谦称自己“粗鄙村夫”,可见农民在社会上看来都是属于文化素养不高的一个群体。这诚然也没有冤枉农民。有调查显示,农民家庭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有871.77元,占全部平均开支(10989.46元)的7.93%,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排在最后。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27.35%)、打牌(12.69%)、读书看报(11.15%)、下棋(7.25%)、听广播(7.11%)。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约为2.76小时。农民的业
余文化活动多以现代文化形式为主,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感兴趣的农民群体正在逐步萎缩降低,尤其是青年群体。普遍认识是花钱买票看戏、看书等不如买些吃的、喝的。
这种状况表明,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缺少必要的科学知识以及精神财富。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邪教组织总是先通过农村滋生蔓延的了。像我的父母,过年的时候或者农闲的时候除了打麻将就是打扑克,连电视都看得很少,其消息相对闭塞。
(二)为改变这一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例如吉林的“欢乐庄稼院”、河北的“农村文化之星”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农民自办文化的蓬勃发展。
2、要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并重,全力推进农民自办文化事业发展,尽可能释放和激活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热情和潜能,形成自下而上、丰厚活跃的文化土壤。
3、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经济,培育文化消费观念,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文化的发展取决与该国的文化弱势群体,这是文化的木桶理论。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才真正说明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综述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
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我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农民,但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必须要有城市的帮助,必须统筹城乡关系。正如胡主席提到的:“我国能否有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去绝育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们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真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应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而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早日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