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155问

时间:2019-05-14 00:3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卫生155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卫生155问》。

第一篇:公共卫生155问

155问

(十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疑问解答

2017-11-30 16:03:161.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对象是指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居民。其工作对象是辖区内的各类学校、二次供水(水箱)单位、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与非法计生服务提供者。通过对工作对象行为的规范来服务于辖区内的居民。

2.什么是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在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巡查(访)、信息收集、信息报告、宣传指导以及调查处置等。

3.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的目标是什么?

答:充分利用公共卫生网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前哨作用,解决基层卫生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从而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及时发现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同时,通过对广大居民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卫生计生法律政策知晓率,提升人民群众疾病防控意识,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计生健康保障。

4.何为卫生计生监督?卫生计生监督手段有哪些?

答:卫生监督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和适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具体卫生行政事务的活动。卫生计生监督手段是指卫生计生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贯彻卫生法律规范、实施卫生监督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手段有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奖励、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

5.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与卫生计生监督的关系是什么?

答: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与卫生计生监督的最大不同是前者没有执法权,后者有执法权。基于这个前提,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所能做的是协助卫生计生监督开展部分信息收集、报告、巡查、教育培训等不需要执法权的工作。具体包括:

(1)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即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

(2)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3)学校卫生服务,即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4)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协助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报告。

(5)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机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巡查,协助对辖区内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

6.饮用水的采样检测由谁来做?采样检测频率是多少? 答:具备条件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可以进行采样与检测。如不具备条件的话,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只负责采样送检即可。关于采样检测的频率,各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2012年版的《卫生监督协管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本省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饮用水采样检测频率。

7.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的报告?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的服务对象为辖区人口,其中是否包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

答:包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服务人口类型可分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其中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的服务对象为辖区人口,是最为广泛的,包括了在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对象。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定级事件和非定级事件,其中非定级事件是否需要报告? 答:需要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所要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包括定级事件和非定级事件,定级事件是最后纳入统计或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定级事件信息,也称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是指未达到定级事件标准的其他事件信息。

3.《规范》第二项服务内容中提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体定义是什么?

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4.我国法定传染病是否只有甲、乙、丙三类,合计39种传染病?

答: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三类合计39种。此外,法定传染病还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病,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

5.除国家法定传染病外,还需要报告其他传染病吗? 答:除国家法定传染病外,以下情形也需报告:

(1)某行政辖区内的其他传染病,即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2)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为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

6.《规范》中增加的分诊记录,是否必须登记?

答:分诊记录必须开展登记。分诊记录是《规范》中新增加的内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因此,开展预检分诊是传染病诊疗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做好预检分诊的相关记录。

7.如果基层医疗单位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否能等同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的登记?

答: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可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但只有HIS系统具备自动生成规范的各类记录功能时,才能视为等同登记。

8.现住地址不是户籍所在地时,现住址如何填报?

答:现住地址是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具体包括:

(1)专程至外地就诊,应填写病人的常住地。如某病人患手足口病,该病人由A城市至B城市就诊,现住址应填写A城市。

(2)外出或至外地工作、出差、旅游等期间患病,应填写工作地、寄宿或宾馆等地址。(3)如新发传染病的境外输入病例等无法提供本人现住地址的,填写报告单位地址。(4)羁押或服刑人员患病,填写羁押或服刑场所地址。

9.传染病病人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死亡日期如何填报?

答:填报因患该种传染病死亡的时间,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死亡,不论是否因艾滋病死亡,均须及时进行死亡报告。

10.是否所有乙类和丙类传染病都是24小时内报告? 答:部分非甲类传染病需2小时内报告,包括乙类传染病中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均应于2小时内完成报告。

《规范》中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病种包括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注:新亚型禽流感病例)、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而人感染H5N1禽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均按照一般的乙类传染病管理,24小时内报告即可。

11.当发现传染病报告卡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死亡),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是否可以在原纸质报告卡片上进行订正?

答:不可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死亡),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报告单位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订正报告时,需要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抽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疾病名称,并按报告时限要求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完成订正。

12.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就诊时,如曾经作出诊断并报告过,是否还需要进行报告?

答:诊断结果与首次报告诊断一致的不需要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患者本次病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患者的报告情况不清楚,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则不再进行报告;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时应再次报告。

13.《规范》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其中个人防护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答:个人防护的方式包括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防护、空气传播的防护、飞沫传播的防护和虫媒传播的防护等。其中,标准预防是指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是针对医疗机构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防护服(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所在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14.《规范》中要求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可以做出此类处置决定?

答:不可以。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为一些疾病应急时所采取的药物性预防措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指导下就相关工作提供协助,而如何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都应由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提出并经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15.基层医疗机构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职责如何具体界定?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本项服务中,必需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报告和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置。

16.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是否配备了人员就可以了? 答: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

17.很多地方试点了电子版传染病报告卡,是否和纸质版的传染病报告卡一样具备法律效力?

答:《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指南(2016版)》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已实现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化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具备电子签名和时间戳视为与纸质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须做好备份工作,备份保存时间至少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持一致。暂不符合条件的须打印成标准纸质卡片由首诊医生签名后保存备案。实现直接数据交换的医疗机构,电子交换文档(转换的XML文件)应当做好备份,保存时间至少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持一致。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可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指哪类人群?

答: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都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象。

2.体质辨识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答:包括以下内容:

(1)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的33项问题逐条采集信息,再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的要求,将每种体质的得分计算出来,判定出该居民的体质类型。

(2)根据居民的体质类型,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3)具体情况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3.工作指标包括哪些?与2011年版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只有1个工作指标,即“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指:建立健康档案、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记录表填写完整等四个方面。

4.填写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在填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填表说明进行询问和操作:

(1)采集信息时要能够反映老年人平时的感受,避免采集老年人的即时感受。(2)采集信息时要避免主观引导老年人的选择。(3)记录表所列问题不能空项,须全部询问填写。

(4)询问结果应在相应分值内划“√”,并将计算得分填写在相应空格内。

(5)体质辨识:医务人员应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见附件2)进行辨识结果判定,偏颇体质为“是”、“倾向是”;平和体质为“是”、“基本是”,并在相应选项上划 “√”。(6)中医药保健指导:在所提供指导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其他指导请注明。

5.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中,体质判定标准表有什么作用?与2011年版比较有哪些变化? 答:体质判定标准表是指导采集信息后如何计算每种体质的分值,并如何判定该居民是哪种体质的标准。

《规范》在标准表后增加了填表说明,以指导辨识结果发生矛盾时的解决方法,在2011年版中没有这部分内容。增加的内容如下:(1)该表不用纳入居民的健康档案。

(2)体质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接受服务者回答问题准确程度,如果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回答,则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辨识结果。需要提供服务者核对其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具体处理方案有以下5种:

一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及时提醒接受服务者理解所提问题。

二是出现两种及以上判定结果即兼夹体质是正常的,比如气阴两虚,则两个体质都如实记录,以分数高的为主要体质进行指导。

三是如果出现判定结果分数一致,则由中医师依据专业知识判定,然后进行指导。四是如果出现既是阴虚又是阳虚这样的矛盾判定结果,则要返回查找原因,帮助老年人准确采集信息,必要时候由中医师进行辅助判定。

五是如果出现每种体质都不是或者无法判断体质类型等情况,则返回查找原因,或需2周后重新采集填写。

6.关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指标的数据来源?

答: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的工作指标是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分母“年度辖区内应该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来源,是根据妇幼相关年度报表。1.“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其中包括流动人口患者吗?

答:常住肺结核患者是指辖区内常住人口中的肺结核患者。具体指实际经常居住在辖区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1)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

(2)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对于流动人口患者,只要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就属于服务对象。

2.对于住院患者,应何时对他们开展第一次入户随访? 答:要等患者出院后,才开始第一次入户随访。

3.“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记录表”如何填取药时间地点?

答:这是指患者下一次复诊取药的定点医疗机构地址和时间。在随访后,要跟患者确定一个月后(偏远的地方是两个月后)复诊取药的定点医疗机构地址和时间。随访人员记录下这个地点和时间,以便到时提醒患者复诊取药。

4.“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要填多少次?

答:如果是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督导服药的,那么只需每月随访评估1次并记录,这样治疗6个月的患者就需要6次的随访记录表和1次的第一次入户随访表;如果是家属督导服药或患者自服药,那么基层医生就要在患者治疗强化期(2个月)每10天随访评估1次,继续期(4个月)每月随访1次,治疗6个月的患者就需要10次的随访记录表和1次的第一次入户随访表。

5.在随访记录表中,如何填写患者的“用药”情况?

答:用药情况,是专指患者抗结核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化疗方案、用法和药品剂型等。基层医生可以从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药患者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中获得患者的用药情况。

6.“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对于 “全程管理情况”栏何时填写,如何填写? 答:患者进行结案评估后,才填写“全程管理情况”栏。在该栏中“应访视患者次数”可按照频次要求计算获得。举例说明:

(1)由医生督导服药且治疗6个月的患者,应访视次数为7次(6次随访和1次第一次入户随访);

(2)由家属督导服药且治疗5个月(强化期1个月,继续期4个月)的患者,应访视次数为8次(7次随访和1次第一次入户随访)。

7.“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全程管理情况”栏的应服药次数如何估算? 答:以“停止治疗日期”,减去患者在社区“开始服药日期”,并排除期间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暂停服药的天数,为应服药次数;开始服药日期,可用第一次入户随访日期替换计算。

8.对于工作指标“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分子如何界定?

答:该指标的分子为“已管理的患者”数量。“已管理的患者”是指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第一次入户随访,且记录了“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记录表”的患者。

9.如何理解工作指标“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的分子与分母? 答:对于该项工作指标,《规范》明确:

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按照要求规则服药的肺结核患者人数/同期辖区内已完成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规则服药”:指在整个疗程中,患者在规定的服药时间实际服药次数占应服药次数的90%以上。如 计算2016年肺结核规则服药率,则应将年度内登记管理并完成治疗的患者,通过队列,分析每1例患者是否规则服药,如果规则服药就作为分子。分母则是指疗程已结束的患者总数(即可以进行结案评估的患者)。

10.应由谁提供农村结核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

答:结核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提供,社区医生、乡镇医生或者村医都可以实施。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地域广、交通不便利等条件,建议在农村主要由村医为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11.凡是发现肺结核可疑者都要推介转诊吗?

答:原则上是的。但在转诊之前,要对可疑者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排除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患者开展胸部X线影像检查后,再转诊疑似患者。

12.对于第一次入户,患者拒绝医生上门,可否电话访视?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没有明确规定,但原则上不允许用电话来替代第一次入户。因为只有入户才能评估并指导患者的居住环境,以减少结核菌传播。然而现实中的确存在拒绝医生上门评估的患者,但不多。对于这类患者,我们会要求上级专业机构在之前就对患者进行重点沟通,向患者说明健康管理的意义,配合基层医生完成疗程的重要性等。如果患者坚决拒绝(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基层医生随访),定点医疗机构则不会将该患者的名单告诉基层,基层就不需要对该患者进行管理。1.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需要纳入社区管理吗?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对象是指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因此,住院患者不属于服务对象。一旦患者出院,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疾病诊疗相关信息转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纳入社区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保留住院患者档案,待患者出院后继续实施管理。上级部门在检查督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所抽查的患者档案,应排除住院患者档案。

2.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体检,要求征得家属和本人同意。如家属和本人不同意体检应如何处置?可否提供知情体检告知书?

答:按照正常安排,首先把免费体检通知发给患者或家属,经过健康指导及说服,如果家属和本人还不同意体检的话,让患者或家属签署拒绝体检告知书以留下证据,记录在随访表和健康记录表档案里,这就属于规范操作了。关于提供知情体检告知书,各地有很多的办法,以明确告知患者或家属免费体检的方法等,均可借鉴。

3.如何把握“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三类患者的随访间隔?

答:这三类患者中,稳定的每三个月随访一次,不稳定的每两周随访一次。此两类患者的随访间隔要求是固定的,不存在疑义。对于基本稳定的患者,《规范》规定为首先是两周随访,稳定了三个月随访,如果不稳定的一个月随访。这样规定是因为考虑到基本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已经有了变化,也许有进一步复发恶化的可能,从而提出在两周内随访一次,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置病情。当然,经过两次随访发现患者还是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那就应该每月随访一次了。

4.有些长期居家的患者以懒散、孤僻精神症状为主,除社会交往、学习能力评估较差外,其他方面都较好,可认为他病情基本稳定吗?

答:对的,这种情况应该评定为基本稳定。如果随访时患者每次都差不多这个样子,随访内容可以简便一些。如几次随访情况都大致如此,可考虑为“衰退”病人,进行电话随访,一个月打一次电话。当然,对于慢性衰退的患者我们还是要予以康复指导,督促患者参与社会活动,这也是《规范》所要求的。

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3种方式。我们强调不稳定的患者尽量家庭访视--面访。

5.很多的患者只是被关在房屋里,算是关锁吗?

答:凡限制了患者的人身自由,不管是任何方式,都属于关锁。

6.能将患者的严重精神障碍疾患填入年度健康体检表主要健康问题项内吗?可以披露到健康档案中吗?

答:可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档案,包括健康档案内注明。因为现在健康档案并不是全部向社会公众公布,信息系统并没向社会开放,医疗卫生机构有严格保密制度。即使将来可能会将个人健康档案“适当的”向社会披露,也不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因为这个“适当的”披露只是向健康档案本人的披露,向本人披露本来就是尊重个人隐私最好的体现。

7.“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应如何界定?如果患者第一次就诊,就直接收住院了,这个首次治疗时间要不要填写?

答:肯定要填写。表格中“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虽然列在门诊,实际上是要反映患者首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时间。确实有些患者第一次治疗就是直接住院,是在病区第一次用药。所以,不管是在门诊还是在住院病房的第一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时间都是“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

8.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建档立卡了,这能被上级医院认同吗? 答:如果这是现场建档立卡,就填写现场诊断的时间。“确诊医院”填写做出现场诊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所在医疗机构。凡给出精神障碍诊断,一定须是精神科执业医生作出的,不管在什么场合作出都可以。

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共列了11项症状,其中有几项就可以算精神症状明显?

答:《规范》对此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定。一般这么理解,如果患者有多项症状,就说明症状比较明显,如仅1-2项,可能症状不太明显。但实际上,即使只有一项严重症状,也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杀人放火。所以不能单纯以数量多少判断,还是要有专业判断,需要综合的判断。可以结合症状的数量和影响程度(严重程度)两者来判断,即症状数量多、或者影响程度大,为精神症状明显;症状数量相对少或者影响程度小,则为精神症状不明显。

10.基层医生不是专科医生,可否在“两周随访”时直接调药?

答:如果承担服务的医务人员是临床执业医师,具有处方权,依据《规范》是可以进行一定药量的调整。按照《规范》要求,基层医生应该得到上级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的指导,可以在上级精神卫生专科医生指导下调药。但从另一方面看,基层医生只要是临床执业医师就可以调药,只是没有诊断权。

11.基层医生能否直接把调药情况写在随访表上,这违法吗? 答:要求写在随访表上,这不存在违法的问题,是必须这样做。基层医生本人如果经过一个很好的培训,掌握了相当的知识,在上级医生考核以后,给他规定一个调药的权限范围,在权限范围内做适当调整没问题。但如果开错药了,出了问题,基层医生还是要自己负责。

12.对于病情不太稳定的患者,基层医生是否可以联系上级专科医师进行药物调整? 答:可以的,也是应该的。首先应排除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出现了变化等,应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并查找原因进行对症治疗。

《规范》要求,相关基层医务人员应该接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培训与考核。对基层人员重点进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技术指导等,培训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药物剂量的范围,大致在什么情况下基层医生可以掌握调整药物剂量等,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一定程度授权。所以,基层医生联系上级精神卫生专科医师进行药物调整,可以归纳为三种方式:现场指导、远程指导(如电话、微信、视频等)和一定程度授权。

13.如果患者不稳定,一直建议转诊,但他总是不去上级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就诊,是不是我们每次随访都要填写“建议转诊”并打钩?

答:是的。只要不稳定,一定要建议转诊,因为超出你的能力和服务范围,这样才符合《规范》。只要是介绍去上级精神卫生专科机构门诊就叫“转诊”。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针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规范》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变化是:

(1)强调服务对象的“常住”概念。就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2)健康体检明确了检查空腹血糖;(3)完善了糖尿病患者服务流程图;(4)将考核指标改为工作指标;

(5)完善了随访记录表中足背动脉搏动选项以及填表说明。

2.血糖检查一般都有哪些内容?

答:我们通常说的血糖指血浆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而指尖血糖测量较方便,可随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但尿糖检测具有随机性,所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一般血糖测定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空腹血糖,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一种是餐后2小时血糖,容易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概念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后测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于血糖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通常可以反映过去60~90天平均血糖水平,比较稳定,是长期控制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指标,正常一般4~6.5%,控制<7%,如>8%危险。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糖尿病确诊标准有三项,符合其中一项即可判断为糖尿病。首先是具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再加上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可判断为糖尿病;其次,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是第二项诊断标准;再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是第三个诊断标准。

另外,还有一个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也叫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是空腹静脉血糖6.1~<7.0mmol/L;糖耐量受损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4.糖尿病筛查中“高危人群”的范畴包括哪些?

答:高危人群筛查属于一级预防内容。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都属于高危人群:(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

(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5.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答:超重标准:BMI≥24.0 ~<28.0 Kg/m2; 肥胖标准:BMI≥28.0 Kg/m2;

中心型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高血压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6.随访评估都有哪些内容?

答: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随访时,一般评估5方面内容: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2)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7.分类干预时一般包括几种情况? 答:分类干预分4种情况: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8.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的内容有哪些?

答: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中的健康体检表。

9.对糖尿病患者怎样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首先,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责任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连续性。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其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主动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在干预时,要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10.糖尿病规范管理的具体工作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答:按照《规范》要求,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工作指标,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另外要注意的是,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指的是按照《规范》要求最近一次随访的血糖,若失访则判断为未达标。空腹血糖达标是指空腹血糖<7mmol/L。1.对同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分类干预时,治疗目标哪个更优先?

答:患者血压控制首先应达到150/90mmHg。如果患者能耐受就往下降,同时达到糖尿病要求的水平更合理。这个过程中,主要看患者能不能耐受。

2.第二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建议转诊而未转诊,是不是一直要随访下去?

答:如果偶尔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可以按要求随访,备注清楚。如果第二次随访仍未控制住,转诊又不去,应与患者做适当解释要转诊治疗,还是希望能把血压控制好;如血压恢复到合理水平,就可步入常规随访状态。如果短期一两次波动,可以在本机构处理,做必要调整;长期不达标,必须要转诊。

3.老年人收缩压160mmHg,且能耐受的情况下,算控制满意吗?

答:大于65岁的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水平为<150/90mmHg。如收缩压降至160mmHg且能够耐受时,要求进一步降至150mmHg以下。只有这样才算控制满意。

4.通过生活方式改善,不服药也能够把血压控制好,需要继续开药吗?

答:高血压患者是要终身治疗,但并不是终身吃药。在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后,可以尝试减药乃至逐步停药。如果停药后仍然不反弹,可以不再服药。但要监测血压水平,必要时根据血压水平再决定是否服药。

5.如65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作辅助检查,算不算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年度健康体检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辅助检查项目对高血压患者体检不属于免费检查项目,不是必须要做的。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体检评估,完成了《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体检要求,就算合格。如果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评估,就应按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要求完成。

6.门诊筛查时,如患者血压水平略高于达标水平是否建议转诊?

答:如果门诊筛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血压均略高于达标水平(如:收缩压142mmHg),即使只差2mmHg的情况,确实属于没有达到要求水平,应按《规范》严格执行,建议患者转诊。

7.在高血压患者随访表中,摄盐情况是个人感觉咸淡,还是应有一个目标?如现在口味不那么重了,是否可以认为摄盐减少了?

答:表格中的咸淡是指患者的自我口味。按照要求,成人日摄盐量要低于6g,在执行时要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如以前口味比较重,而现在不那么咸了,可以认为是摄盐减少了。重在通过动态观察,口味的改变也是摄盐量改变的指标。

8.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是每个季度一次吗?对冬季迁徙的患者该如何完成面对面随访? 答: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即至少每个季度随访一次,而且最好为等时间距离的随访。短期随访不到,可等患者回到当地后再纳入慢病管理,进行面对面随访。如果是长期迁徙到外地居住>6个月以上,要标注说明,本地不再管理。

9.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往往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好,怎么办?

答:应该加强教育,解释高血压的危害及控制的必要性,提高依从性。降压药物绝大多数都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个人支付的比例较低。在开具处方时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支付能力,尽可能选择价格低、疗效肯定的药物。

10.高龄老年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且可以耐受也须进一步控制在140mmHg以内吗?

答:高龄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颅内动脉狭窄,血压不应该控制得过低,以避免脑供血不足。因此,维持在150/90mmHg以下较为适宜。如果能够耐受,也可考虑进一步降低。1.健康管理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在老年人群中如何实施?

答: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全面过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对象是指65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干预健康风险、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重点在于提高被管理个体和人群的健康水平。

健康管理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健康管理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包括可变危险因素和不可变危险因素。前者为通过自我行为改变的可控因素,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指标因素。后者为不受个人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

二是健康管理应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一级预防,即无病防病。二级预防,即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即治病防残。三级预防可以防止疾病导致的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三是健康管理的服务过程是一个环形运转循环。健康管理的实施环节为通过健康体检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来监测健康状态变化、进行健康评估和实施健康干预。整个服务过程,通过这三个环节不断循环运行,以减少或降低健康危险因素和程度,维护健康水平。

2.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值得做吗?

答:随着年龄增加,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老年人的体力、精力比成年人要差些,年龄增加可使躯体功能减退、患病增加,甚至失去一定的生产生活能力。正因为老年人健康状况容易出问题,才更需要有效的健康管理来降低健康风险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能因为老年人健康状况易出问题就放弃不管,任其发展;甚至认为老年就意味着生病和失能。这是亟待扭转的关于老年健康认识的误区。

每个人老年时期的健康状态是和他一生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他所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前者是可以掌控调节的。也就是说老年并不等于疾病;老年并不等于依赖。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持享有好的生活质量,很好地享受寿命延长带来的幸福晚年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老,纠正我们头脑里关于老年健康的错误认识,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也要从现在起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3.老年人健康管理做什么?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明确要求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为: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 服务要求、服务流程和工作指标构成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内容,基层医务人员对所有相关内容都应通过培训达到应知应会。通过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实践,促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4.完整健康体检的标志是什么?

答:健康体检由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三部分工作组成。主要目的是采集老年人当前的健康数据,为健康状态评估和指导奠定基础。问诊可以获得老年人生活方式和某些功能状态的信息;体格检查可以获得老年人躯体健康状态数据;辅助检查可进一步提供问诊与体检所不能掌握的血生化、器官形态功能的变化情况。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一整套系统的健康数据采集过程。

健康体检要每年实施一次,形成综合动态的健康数据链。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完整体检的标志,一是按照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三部分工作要求进行,不遗漏应采集的项目数据,并有完整的记录。二是坚持每年实施一次,为每位老年人记录下动态的健康状态变化记录。也就是一要完整,二要随访跟踪。只有达到这两条要求,才是完整的健康体检。

5.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健康状态评估是对健康体检、实验室检测所采集的健康状态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过程。按照《规范》要求,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需关注六个方面:(1)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从满意到不满意5种程度的选择;(2)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的评估?包括常见健康风险,如运动、饮食、体重以及老年人特别需要注意的跌倒等方面的风险;

(3)有无常见慢病症状(24个症状+其他)?

(4)既往病史(6个常见疾病及系统疾病+其他)?

(5)目前用药情况(近一年内用的主要药物)?

(6)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评估大都是采用询问的方式进行。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有没有影响是决定老年人健康状态问题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准;也是在其后健康指导中所占比重的依据。如果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状态没有太大的影响,可以告诉老年人和家属要注意的事项,不要让危险因素继续发展;如果已经造成影响,一定要提出干预解决的措施,通过健康指导来完成。

通过健康状态评估,发现健康风险,判定风险程度与后果,决定相应的干预与管理措施。健康状态评估是健康管理的中心环节,既是总结分析提取健康状态相关信息,也是决定干预管理措施的依据。

6.健康指导时,应注意的目标人群及相应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健康指导是将健康状态评估发现的健康风险、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应对措施告知老年人及其家属,并指导实施的过程。

按照《规范》要求,(1)对患病或发现异常检查结果的老年人健康指导包括:对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纳入慢病管理;对发现的其他疾病患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不论是体检还是辅助检查所发现的异常结果,需定期复查或建议转诊。(2)对危险因素控制方面的健康指导,包括对一般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如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戒烟减酒、控制体重等。也包括针对老年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70岁以上老年人在防跌倒、防骨质疏松、意外伤害和自救以及认知情感指导方面要特别强调。(3)健康指导的对象不仅要对老年人本人讲,也要让老年人的亲属、邻里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效果。(4)对体检的所有老年人告知/预约下次体检时间。

7.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工作要求有哪些?

答:《规范》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1)基本硬件设施保障:要具备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与条件;如检测设备和房屋条件。

(2)加强联系与宣传,扩大管理覆盖率:将老年人健康管理这项惠民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好,积极与基层地方组织联系,动员安排好辖区内老年人体检与健康管理。使政府惠民举措惠及更多的老人。

(3)按照健康管理具体内容,做好每次健康数据采集的记录,相关数据应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内。

(4)注意应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健康指导等,落实《规范》提出的相关工作要求,保证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

8.如何定义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指标?

答:《规范》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衡量的指标是健康管理率。按照《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的计算公式为: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健康管理老年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接受健康管理”的含义,即需满足以下4方面条件:(1)已经在辖区内建立健康档案;(2)接受了体格检查;(3)接受了健康指导;(4)体检表填写完整。

只有全部满足这4个条件者,可以认定为接受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如只在其他医院做了体检,并没有完整的健康信息数据采集,或是没有获得应有的健康指导,则不属于接受健康管理。

9.老年人不愿意参加体检或是体检不愿意抽血,怎么办?

答:绝大多数老年人是关心自身健康的。因此,有益于自身健康的活动从根本上是受到老年人拥护和支持的。在遇到老年人不愿体检或是不愿抽血做检查时,首先要了解情况,搞清楚原因。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不愿体检或抽血的原因有:(1)自己有条件体检,不愿重复检查或抽血;(2)年年体检没有见到效果;(3)顾虑抽血对健康不利;

(4)行动不便,不愿麻烦家人陪同体检;

(5)顾虑体检或抽血发生费用。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影响到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依从性,也反映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宣传与服务工作以及管理效果不到位等现实情况。对于以上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解释,配合具体的措施(复印体检检测结果,帮助行动不便老人出行等),一般可以收到效果。真正提高健康管理工作质量,让老年人和亲属看到健康管理的效果,是提高管理依从性最根本的途径。

10.如何判断老年人体检的阳性发现以及实验室检测值升高的意义? 答:某项检查或检测指标达到正常值上限时如何解读,是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无分年龄阶段的正常生理值标准,老年人一般采用的是成人生理值标准。但实际情况下,人体生理指标会随着年龄增加有所改变。因此,在解读老年人的检测指标变化时应遵循两个原则:

(1)动态比较原则:老年人个体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可对所检查检测的指标进行纵向动态比较。如果近2-3年内,同一指标检测值只是波动,并无明确升高或是降低的趋势,该检测指标即使在正常上限附近也没有太大意义。

(2)综合比较原则:观察与有所质疑的指标相关的检测指标,如血糖偏高就注意血脂、尿酸等其他代谢指标,如整体代谢相关指标均处在上限要比单一指标处在上限更提示存在风险。

在不能立刻确定检测指标升高是否有风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3-6个月内建议复查的方法进一步确定指标升高的意义。这也是健康管理工作的职责。1.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指哪些人?

答:辖区内常住孕产妇。即: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孕产妇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这时期的妇女。

2.孕早期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指哪些人?

答:是指怀孕13周前的妇女,即指怀孕12周+6天(12+6)前的妇女。

3.对孕早期妇女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哪些? 答:(1)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

(2)观察体态、精神等;

(3)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

(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孕早期保健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答:(1)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

(2)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

(3)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5.对孕中期妇女健康状况评估内容包括哪些?

答:(1)进行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

(2)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

(3)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6.孕晚期保健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答:(1)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

(2)促进自然分娩;

(3)母乳喂养;

(4)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

7.产后访视的时间?

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1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8.产后访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产褥期健康管理,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进行相应指导与处置。

9.产后发生什么情况需要转诊?

答:访视时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10.产后42天应去哪里做健康检查?

答:(1)正常分娩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后健康检查。

(2)异常分娩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产后健康检查。

11.产后42天健康检查中的保健指导包括哪些内容? 答:(1)心理保健指导;

(2)性保健与避孕指导;

(3)预防生殖道感染指导;

(4)纯母乳喂养6个月指导;

(5)产妇和婴幼营养等指导。

12.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提供服务的机构是? 答: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13.无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督促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前往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相关随访。

14.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中标有“*”的项目,含义是什么?

答:标*的项目是指尚未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在没有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情况下,不是免费检查项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提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对象是“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还有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0~6岁儿童。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的儿童。

2.早产婴儿留在医院观察超过一个月,等到出院后医务人员上门随访时还算不算新生儿访视?

答:这种情况不算新生儿访视。随访时,可以将新生儿情况回忆补录到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中。随访的其他信息应填写在对应月龄的表格中。因此,这种情况不算新生儿访视率的分子,只能算分母。

3.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时还没有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怎么办?

答:可以不填,等收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后,在下次家长带宝宝来体检时,追问结果并完善随访记录表。

4.3~6岁的孩子有身高/体重的评价,而0~3岁的孩子没有,怎么评价?

答 :0~3儿童主要通过生长发育监测图中的身长(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指标来动态评价,不需要用身高/体重来评价。与3~6岁的孩子评价稍有不同。

5.对6月龄或8月龄、18月龄、30月龄免费测血常规(或血红蛋白),能不能只对血红蛋白项免费,其他项收费?

答:若只测血红蛋白一项,免费;若测血常规,除血红蛋白项外还包括其他项的,其他项也应免费。

6.《规范》关于0-6岁儿童健康管理明确,12月龄指满12月至12月29天,在这期间任何一天进行儿童健康管理都算规范管理吗?

答:是的。《规范》明确了“月龄”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特定的某一天,以便于操作。其他时间段类推。

7.新生儿访视率的分子计算,是按照《规范》要求接受过一次新生儿家庭访视或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的儿童人数吗?

答:是的。有其中一次就算1人,两次都有的也算1人。

8.儿童健康管理的数据是按照“3+1”模式统计还是整年度统计上报? 答:继续按照妇幼年报“3+1”模式统计上报。

9.基层工作时,常常将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表格能否融合在一起便于填写?

答:可以,只要表格内容不少就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掌握。1.辖区内免疫规划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指哪些人? 答:包括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服务的0-6岁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补种服务的 0-14岁儿童;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特殊人群免疫程序服务对象,按照国家或地方应急免疫、群体性免疫等实施方案开展接种的对象。

2.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是在户口所在地吗?

答: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接种证;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补办。产科接种单位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一个月内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接种证、卡,或直接为新生儿办理接种证。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暂住在当地时间≥3个月,由暂住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接种证。办理接种证的接种单位应在预防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3.预防接种是通过何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的?预约告知包括哪些内容?

答: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接种疫苗前,询问、告知并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5.如何确定接种对象? 答: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群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或补充免疫方案等,确定受种对象;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受种对象、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清理预防接种卡(簿)或通过信息系统建立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根据预防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

6.接种单位应张贴的预防接种宣传材料有哪些? 答:应张贴的预防接种宣传材料包括以下4方面:(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方法等,第二类疫苗除公示上述内容外还应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3)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4)相关科普宣传资料等。

7.接种疫苗后,在接种卡和接种证上应记录哪些内容?

答:接种后及时在接种证、卡记录接种疫苗品种、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接种时间,接种医生、受种者等内容。并录入信息系统。

8.接种疫苗后,受种者应留观多长时间?

答: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9.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10.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1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范围?

答: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限,分为以下7种情形:

(1)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2)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3)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4)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5)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6)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7)其他: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包括哪些?

答: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时限要求?

答: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4.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接种单位应具备以下3方面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2)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5.《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关于预防接种提到,脊灰疫苗第3剂要在<12月龄完成,但是程序表里面为什么没有体现?

答: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底下发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和说明”中,有一个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通用原则。其中,对每种疫苗的接种剂次,均规定了具体完成时间。如脊灰疫苗第三剂次建议在12月龄内完成,第四剂次在4周岁内完成。

16.可以把预防接种告知单作为告知记录吗? 答:告知和询问的记录,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纸质模板。在告知和询问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双方确认签字。一是规范询问、告知流程并记录,二是减少医生工作量。

17.每种疫苗接种均需记录填表吗?应接种人数如何填写?

答:接种的每种疫苗、每剂次均要记录填表,并且汇总后要进行报告。第一类疫苗报告应种数和实种数,第二类疫苗报告接种数。应种数是从接种单位初始报告;县区级是各乡级报告单位汇总结果,同样市级是各县级汇总结果。应种人数是逐级汇总后上报。1.服务对象中“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哪些人?

答:常住人口指实际常住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

(1)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2)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

对于健康教育服务,很多服务内容并不涉及到需要确定服务对象是否为户籍居民,是否为在本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非户籍居民。所有人均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阅健康教育材料、观看健康教育影像材料,听讲座、参加义诊咨询等。

2.什么是健康素养?

答: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指的是人们获得、处理、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从而做出有益于健康的决策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健康素养低的人,自我报告健康状况差、患者血压、血糖控制不好,采纳健康行为差,医疗费高。我国自2008年开展全民健康素养监测,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要提升至30%。

3.在哪里可以找到《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 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查阅,网址为:http://。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仍保留66条核心信息,但目前尚未编写出版“释义”、“读本”。可以参考2008年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的“释义”和“读本”。更新的部分,需要自行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网站查询。

4.与2011年版相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关于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中删除了“农民工”,是“农民工”无需列入重点人群吗? 答: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农民工”群体。《《规范》)中提出的重点人群删除“农民工”,主要是考虑该群体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流入地,成为“新市民”。此外,重点人群主要是突出了有特殊健康需求的群体,农民工的健康需求与一般人群无异,无需将其特殊列出。

5.关于健康教育印刷材料的种类核定?

答:《规范》中要求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材料,主要考虑材料种类应该尽可能涵盖当地主要健康问题,健康教育材料的内容要和当地健康问题相吻合。

基本原则是:如果一套健康教育折页、招贴画(海报)、系列读本,涉及不同的健康问题方面,可以算作不同的种类。如一套折页中涉及不同健康问题,如一个是高血压防控,一个是糖尿病防控,一个是指导戒烟,另一个指导运动,应该算四种。但是,如果一套折页/招贴画,一个是高血压的危害,一个是血压测量,另一个是高血压用药,应该算一种。此外,不同类型的印刷材料需要区别对待:

小册子:一种小册子、或者一种读本可能涉及多个健康问题,但是只能算一种材料。健康教育处方/传单:可能包含多种健康问题的健康处方、传单,应该按照一种材料计算。

6.如何计算工作指标中印刷材料的发放数量?

答: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每一个健康教育活动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包括发放的健康教育材料。在计算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数量时,应按照发放途径分类计数,然后累计总数。(1)机构内取阅数量:指的是放置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材料,被患者、患者家属取走阅读的数量,可以根据材料补充记录,计算取阅数量。

(2)入户发放数量:指的是基层医务人员入户指导及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发放的材料数量。

(3)活动使用数量:指的是开展健康咨询或义诊时,带出去发放的数量。可以通过携带数量减去活动结束时的剩余数量得到。

7.如何计算健康教育影像资料的种类?

答:计算健康教育影像资料种类的基本原则同上述印刷材料:如果一套影像材料,涉及不同的健康问题方面,可以算作不同的种类。但一套影像材料本来是一个内容(一个健康问题),因为播出时长,分为上、下两集,仍应算一种音像材料。

8.工作指标中影像材料播放次数和时间如何计算? 答:(1)播放次数:按照每周计,即每周播放几次,一天内持续开机播放或者上下午分别开机播放,均按照一次计算。

(2)播放时间:按照每日计,即每天累计播放多少分钟,可以是持续开机播放多少分钟,也可以是几次开机播放分钟之和。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宣传栏是否也可以算做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

答:《规范》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宣传栏的作用是让更多的目标人群有机会获得健康信息。为此,不可以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下属的站(村卫生室)的宣传栏,算做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宣传栏。

10.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两个宣传栏同期更换,算更换1次,还是更换2次?

答:不管2个宣传栏是同时更换,还是先后更换。统计更换次数时,关注每个宣传栏是否做到每2个月更换1次,全年至少更换6次。

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举办的健康讲座是否也可以计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健康讲座次数?

答:不可以。《规范》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每月组织1次健康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每2个月组织1次健康讲座。本着哪家机构组织,计入哪家机构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织的讲座,但讲座在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计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讲座次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组织健康讲座,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担任师资,计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组织的讲座次数。

12.如何记录参加健康教育讲座人次数?

答:首先记录每次参加讲座的人数,最终计算全年参加讲座的累积人次数。比如,有一名社区居民参加过当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12次讲座中的6次,在最终的统计中,计6人次。

13.个体化健康教育指标是什么?咨询活动中,很多居民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医生填表也较麻烦,工作怎么体现与考核?

答: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推动健康教育工作。门诊、随访通过信息化系统,增加一个模块,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导入进去,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义诊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并没要求有姓名,但可作为个体化指导受益者的简单记录。个性化健康教育没有列入统计正是因为有难度问题。目前的设想是,在未来的处方设计中,能有健康教育内容的选项,在最大限度减轻医生负担的同时,能产生统计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工作指标。

14.谁应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规范技术指导?

答:《规范》在“服务要求”中明确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因此,当地健康教育中心、健康教育所(科)应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我国,各省地级市,相当部分县都有健康教育所(科、股),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设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少数没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地方,健康教育职能由当地疾控中心相关科室或者县卫生计生委、县爱卫办等执行。均有相应专(兼)职人员负责,承担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规范技术指导的任务。

1.如果居民健康档案中有健康体检表,有随访记录,但内容记录不完整,算不算健康档案更新?

答:应判定为更新。健康档案更新的概念是“档案中有动态记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因此,最近一年内,档案中只要有医疗记录,或有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均可认定是动态记录,是档案更新。

2.0-6岁儿童建档时无须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应如何计算建档数?其成长到6岁以后,是否需要重新填个人基本信息表?

答:建档时,0-6岁儿童的“新生儿访视记录表”,可视为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基本信息表”,填写档案封面后,认可建档,纳入辖区内居民建档人数。

7岁及以上儿童应按照一般人群管理,须询问、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方可认定建档。

3.在校学生应如何选择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职业”栏? 答:在校学生在个人基本信息表里的职业栏,可填写“无职业”。

4.无任何工作经历,应如何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工作单位”栏?

答:《规范》要求“应填写目前所在工作单位的全称。离退休者填写最后工作单位的全称;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需具体注明”。未成年人可以填写“未成年”或“无工作”,务农者可直接填写“务农”。其他情况均需具体注明。

5.个人基本信息表里“残疾情况”栏,是以医生现场判断为标准还是以残疾证明为标准? 答:残疾情况原则上应以残疾证明或疾病诊断为依据填写。如有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失明、言语障碍等情况,能现场判断但无残疾证明者,可填写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或言语残疾等相应选项。其他均应依据残疾证明或疾病诊断填写。

6.健康体检表中“辅助检查”项目显示肝功能5项、肾功能4项,但《规范》要求肝功能检查3项、肾功能2项,应如何实施?

答:《规范》要求老年人体检的辅助检查项目中,明确肝功能3项,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而表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不是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项目。《规范》要求老年人体检做肾功能2项,即“血清肌酐和血尿素”,而表中的“血钾、血钠浓度”也不是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项目。这些项目虽然不是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项目,但放在表内提示其重要性。如果地方增加经费,推荐首选增加这些项目检查。

7.健康体检表中“主要用药情况”栏应如何填写?

答:《规范》对健康体检表的填写说明中明确,主要用药情况是指“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了解其最近1年内的主要用药情况”。即:填写对象是指“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用药时间是“近一年内”;填写药品是“主要用药”情况。

8.如何填写健康体检表中的“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栏?

答:“健康评价”的内容,一是疾病评价,包括新发疾病或原有疾病控制不好、有加重或进展;二是身体、心理异常情况,如超重肥胖、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发现的异常结果。“健康指导”的内容,包括对疾病或异常检查结果的处理意见以及对危险因素控制建议。

9.血压测量值在正常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其健康体检表应如何记录?

答: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后,无论其血压是否正常,仍是高血压患者,均应按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表的“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栏中需做患病记录;在“健康指导”栏中需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如果体检时,测量血压正常,病情稳定,无加重或进展,同时也未发现其他异常检查结果,则“健康评价”栏中可评价为无异常。

10.对体检中血压测量值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应如何评价?是填写血压高,还是写明确诊断的高血压一级、二级?

答:如果体检首次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应该填写“血压高”,建议非同日复查,进一步确诊。如果体检发现新发确诊高血压患者,或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满意,需要评价,建议填写“高血压、血压控制不满意”。按照《规范》要求,健康评价不要求评价高血压分级情况。但是,《规范》中也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11.在“健康指导”栏中,“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的填写,如果是一般老年人和结核病患者,是否需要填写?

答:目前健康体检表主要用于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年度健康体检,对一般居民的健康检查可参考使用。体检后,在“健康指导”栏中,“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指确诊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定期随访和健康体检,不包括未患上述疾病的一般老年人。关于结核病患者,按照《规范》要求,肺结核患者无需填写此表。

12.健康体检表的听力检查如果为一侧耳朵有问题,应如何填写?

答:健康体检中,视力,口腔、听力和运动功能检查均属于初筛检查。如发现一侧听力不好,应填写“2听不清或无法听见”,建议进一步检查。

13.健康体检表中的“血压”项分左右侧,老年人体检是否需要测量双侧血压?

答:目前,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按照健康体检表要求,需要测量双侧血压。今后如有新的权威性的明确要求,可遵照执行。

14.健康体检表“健康指导”栏中,超重肥胖的减重目标值应如何填写?

答:在“健康指导”的“危险因素控制”栏中,超重肥胖者的减重目标值,是指“根据居民或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下次体检之前需要减重的目标值”,因此,目标值不是理想体重值。填写时,不是减少x公斤,而是减到xx公斤。

15.个人基本信息表与2011年版的编号有差别,给录入工作造成麻烦,如何解决? 答:关于个人基本信息表与2011年版对接问题,各地都应有具体安排,可遵照执行。《规范》的个人基本信息表中,关于“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血型”等的选项或编号依据国家相应信息标准均有改动,应依据要求进行修改。考虑到信息系统的设计修改,基层人员逐级培训与应用过程等因素需有过渡时间。总体进度要求应在2018年全部改用新表单,信息录入也应同步进行。

16.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日期(死亡、迁出、失访),应该记录在哪张表上?

答:首先应记录在“个人基本信息表”上。《规范》在“个人基本信息表”的填写说明中明确“若失访,在空白处写明失访原因;若死亡,写明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若迁出,记录迁往地点基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如在该表中有关记录不能填全,可以另附纸张。另外,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孕产妇与儿童等重点人群,其档案的终止日期及原因还应记录在健康管理的相应随访日期中。

第二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

一、概述

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平均化吗?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理解为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居民在可以需要获取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机会是均等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如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因此,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

5、谁能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②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6、谁来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7、居民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付费吗?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8、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是多少? 答:2011年,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人均25元,全国经费补助总额达到325亿元。人均补助标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以及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经费补助标准。

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臵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10、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答: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记录着居民疾病家族史、遗传史和生活、工作环境等状况。从出生开始,记录着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其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与预防保健管理信息;妇女人生各期,特别是怀孕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各时期患病时的医疗保健信息,等等。总之,健康档案应是陪伴居民终生的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详实、完整地记录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11、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申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什么好处? 答: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13、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群体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14、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个人基本情况。(2)健康体检记录。(3)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4)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住院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5、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1)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2)药物过敏史、有害元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3)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1)有无不适症状。(2)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3)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4)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5)预防接种情况。(6)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16、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等检查。(2)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检查。(3)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17、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答:不会。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在档案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相关记录,都要求装进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求保护好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18、什么是健康档案信息卡?有什么用处? 答:健康档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个人健康信息卡片。其内容包括:居民个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编码、患有的重要疾病、过敏史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还有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生、护士及联系电话等。它主要用于居民在复诊、转诊或接受健康管理时方便医护人员调取健康档案。同时,特殊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周围群众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其家属和责任医护人员区的取得联系。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的地区,使用身份证就可以进行身份识别,调取个人健康档案信息。

三、健康教育服务

19、什么是健康教育服务?

答: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20、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生活有什么好处?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1、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谁? 答: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的居民。

22、健康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鲁菌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3、“中国公民健康素质66条”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2)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4条),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 吸烟等。(3)基本技能(7条),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

24、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帮助居民:(1)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2)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3)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4)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5)对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25、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层医务人员根据辖区居民重点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流行等特点进行健康教育。(1)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性病,从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运动疗法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2)对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肿瘤进行自我关注、参加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3)对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见传染病主要从认识和防止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疾病,达到对于对这些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6、怎样享受健康教育服务?

答:地点: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处以及社区、街道、乡村、家庭等。方式:(1)获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观看健康教育知识的录像或光盘。(3)阅读健康教育宣传蓝。(4)参加健康咨询活动。(5)收听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6)在向基层医务人员就诊时,可获得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讲解。

四、预防接种服务

27、什么是预防接种?

答: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能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等。

28、为什么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答: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9、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30、预防接种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1)预防接种管理。医务人员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采取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核查和整理1次。(2)预防接种服务。根据国家免疫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或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或疫苗强化免疫接种。(3)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

31、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接种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区才接种,如: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32、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33、儿童怎样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答:(1)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儿童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通知上所指定的时间、地点,带领儿童并携带预防接种证,接受预防接种服务。(2)接种前,基层医务人员要核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副作用。(3)在接受规定疫苗的预防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再次核对信息之后才可以给儿童注射。(4)儿童在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没有问题方可离开。(5)医务人员与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注射的疫苗种类、时间、地点。

34、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发现和处理?

答: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仅在个别人中发生,需要严密观察。如果出现高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向疫苗注射单位的医务人员咨询,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35、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新生儿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36、0-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7、为什么要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38、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包括:(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2)连接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39、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以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40、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包括:(1)询问新生儿一个来月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2)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3)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导。

41、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一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进行每人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2、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听力筛查。(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六、孕产妇健康管理

43、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44、《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5、孕早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2周以内为孕早期。包括:(1)需要到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2)医生为孕妇进行健康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还要进行体检和妇科检查,做血和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等化验。(3)开展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的指导,特别强调避免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宣传告知。(4)根据检查的结果,填写第一次的产前随访记录表。如果发现孕妇有妊娠问题或严重并发症,医生会及时将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

46、孕中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2-28周为孕中期。在16-20周,21-24周医生做2次随访。包括:(1)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医生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妇科检查、化验等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高危孕妇。(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3)对发现异常或有高危征象的孕妇,立即将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47、孕晚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28周以后是孕晚期。(1)督促孕妇在怀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检查。(2)医生对孕产妇开展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孕期并发症防治、合并症防治的指导。(3)对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增加到医院随访的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转诊。

48、什么是产后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产后访视是指基层医生在产妇分娩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的第一次产后家庭访视,医生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查体、健康咨询和指导。通过访视可以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也可以早期发现产褥期感染,达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

49、产后访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1)通过观察、检查、询问,了解产妇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2)对产妇的产褥期保健进行指导,对出现的母乳困难、产后便秘等问题进行处理。(3)发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恢复不佳、产后抑郁等问题,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4)通过观察、询问、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50、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有哪些内容?

答:(1)产后42天的产妇到所居住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健康检查。如果生产时曾出现异常的产妇就到原来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2)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和妇科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对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免、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51、为什么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52、哪些人能享受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包括65岁。凡是在社区住半年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户籍和非户籍人口,都能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享受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5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了解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与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既往所患疾病、目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与治疗情况等。(2)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3)告知本人或其家属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发现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4)告知下次体检时间。

54、老年人一般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1)一般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以及皮肤、浅表淋巴结与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检查,并对视力、听力和运动等进行粗侧判断。(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以及心电图检测、腹部黑白B超检查。

55、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答: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免疫力降低,通过血常规检查科早期发现贫血、感染及其他血液方面的异常。通过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可以为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痛风、肝炎等。同时,血、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因此,老年人健康体检时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56、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做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步减退;而且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因此,选择肝功能、肾功能检查项目来评估肝和肾功能,判断疾病程度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反应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57、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做心电图检查?

答:老年人易患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紊乱等,这些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由于有些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心脏的异常问题;又因为心电图监测的方法简便易行、无损伤,因此,选择心电图检测为作为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辅助检查项目。

58、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检测空腹血糖?

答: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老年人检测空腹血糖,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继续规范管理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选择做空腹血糖检测项目。

59、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检测血脂?为什么需要空腹检查?

答: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会导致脑卒中(中风);肾动脉硬化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等。因此,老年人体检选择做血脂检查,通过检测血脂,发现血脂异常,及时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由于进餐对血脂的检查结果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空腹检查。

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60、什么是高血压?

答:到医疗卫生机构测量血压时,非同日三次测量结果:高压(收缩压)都大于或等于140 mmHg,或者低压(舒张压)都大于或等于90 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期间,虽然测得的血压值不高,仍属于高血压,因为这是在药物控制下的血压,一旦停了降压药,血压仍会升高的。

61、人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答: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纳入健康管理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患者自己不能控制的,比如年龄的增长和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遗传给子女);但大部分原因和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超重或肥胖、食盐偏多、缺乏体力活动、大量吸烟、大量饮酒、长期的精神紧张或不良情绪等。

62、高血压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答:患了高血压也许没什么症状,但高血压是“无声杀手”,每时每刻都在损害着患者的健康。如果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损伤到大脑,会引起脑卒中(中风)偏瘫,造成半身不遂、痴呆等;损伤到心脏,回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损伤到眼睛,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损伤到肾,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63、国家为什么提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答:我国高血压患病的人数众多,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个高血压患者,而且高血压对健康危害很大,超过1/3的脑卒中(中风)和冠心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此,高血压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家之所以提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是因为管理方法简便易行,通过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使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治疗,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压水平,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通过生活质量,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64、如何尽早发现高血压?

答:凡年龄在35岁以上(包括35岁)的居民,原来没有高血压或者不知道是否患有高血压,每年第1次到医疗机构就诊时都应主动接受测量血压,也可以每年在家里至少测量1次血压,这样就能尽早发现高血压,早期治疗。当然,初次测量血压偏高并不能确诊,还应去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如失眠、劳累、急性疾病、焦虑等)后,再预约复查。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都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65、哪些高血压患者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答:社区常住居民中,无论户籍或非户籍,年龄在35岁以上(含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6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高血压患者每年可以享受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服务和每年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视力、听力和远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67、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机情况,如果血压很高,或有危机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要紧急转诊。(2)对不需要紧急转诊的患者,要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心率、体重,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药情况。(5)做针对性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68、参加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好处? 答:参加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得到基层医生主动的、连续的服务。患者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长期降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在管理过程中医生会及时发现其他健康问题,及时治疗。当出现危急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医生会指导患者紧急转院,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九、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69、什么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如果空腹时抽取静脉血查血糖,结果大于或等于7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其他几型,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如果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有可能测得的血糖值不高,但还是糖尿病,一旦停止有效的治疗,血糖还会升上去的。70、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答:与人体胰腺所分泌的一种激素有关,它叫胰岛素,是唯一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正常人在胰岛素的调节下,不管进餐还是空腹,血糖都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当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血糖就会升高,导致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作用减弱的原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如长期营养过剩、肥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等都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而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更容易促发糖尿病。

71、糖尿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并发症上。如果糖尿病得不到良好控制,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糖尿病造成心、脑血管损害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因下肢血管损害而截肢者比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倍;糖尿病肾病晚期可造成尿毒症;糖尿病眼病造成的双目失明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此外,糖尿病还常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损害以及各种不同部位的感染。

72、国家为什么提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答:糖尿病是严重损害公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最新统计表明,中国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而处于糖尿病前期者高达15.5%,但人们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国家提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希望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给予分类干预和连续性、综合性健康管理,以达到控制疾病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73、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

答: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可疑症状,如皮肤瘙痒,饥饿感,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乏、劳累或反复感染等时,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压力大、多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者,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建议每年去医院检查血糖,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74、哪些糖尿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答:社区常住居民中,无论是户籍还是非户籍居民,年龄在35岁以上(包括35岁)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享受到这项健康管理服务。

75、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以免费享受到4次空腹血糖检测、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以及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足背动脉搏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76、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随访内容包括:①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血糖、血压很高,或有危急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要紧急转诊。②对不需要紧急转诊的患者,要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患者疾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药情况。③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测量体重,并判断是否超重、肥胖。④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处理。⑤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告诉患者出现那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77、参加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能给患者带来哪些好处?

答:糖尿病患者参加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得到基层医生主动的、连续的服务;患者会在医生的指导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在管理过程中,医生会及时发现其他健康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出现危急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医生会指导患者紧急转诊;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缓解因病情控制不理想而造成的经济压力。

十、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78、什么是重型精神疾病?

答: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有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疾病。

79、怎样及时发现重型精神疾病患者? 答: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的及时发现可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正确干预、避免病情发展。如果家人发现以下现象就要引起注意:难以入眠、易惊醒;感情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喜欢独处、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外出游荡,夜不归家;敏感多疑,沉默少语,不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异常、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等。家人发现这些表现应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

80、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有哪些危害?

答: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可导致患者生活懒散、意志缺乏、行为怪异、悲观厌世,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成为“精神残疾”;有的患者会不分场合打砸财物;有的患者会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给家庭带来痛苦;有的患者打、骂他人,扰乱社会秩序;有的患者行凶伤人、毁物,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最严重的是患者持管制性危险武器实施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行为触犯《刑法》。重型精神疾病会给家庭造成负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81、国家为什么提出对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答:精神健康是与居民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做好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管理服务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方法,提供连续性服务,从而帮助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82、哪些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答:诊断明确并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83、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①在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时,需由家属或原来进行治疗的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疾病诊断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性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②对应管理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③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监护人与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

84、参加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哪些好处?

答: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得到连续的免费服务,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都接受过专门的重型精神疾病管理培训。医生会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4次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转诊服务;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以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85、为什么建立重型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表?

答:为了掌握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还需要填写重型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内容包括: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与治疗情况,目前诊断与治疗效果,以及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等信息。主要是提供有关精神疾病的基础材料,以提高诊疗效果与管理水平,也便于医生随时与患者和家属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86、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每次接受随访时:①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疾病与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②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恢复,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随访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干预。③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

十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

87、什么是传染病?

答: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出博得一类疾病。主要有: ①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②通过饮食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③经蚊虫、血液等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④由接触体表传播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88、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有几类?共多少种? 答: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类,共39种。①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②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③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89、传染病的报告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答: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报告。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90、保护家人不得或少得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

答:一是控制传染源:①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医院治疗,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②对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③患者离开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要采取预防措施。二是切断传播途径:①呼吸道传染病,应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空气,不随地吐痰和个人防护带口罩等。②消化道传染病,要对患者的餐具等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要用漂白粉或来苏尔消毒。③经皮肤传播的传染病,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等物品。三是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①对儿童、老人、病人进行预防接种。②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抵抗力。

91、家中发现可疑传染病或者有确诊传染病人时怎么办?

答:如果怀疑家中有人患了传染病,应做到:①马上到附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并配合医务人员对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治疗,必要时隔离治疗。②配合医务人员对家中被污染的环境、排泄物、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③接受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调查。④在没有治愈前,不能从事容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92、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传染病,还有重大的十五中毒事件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9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居民有什么关系?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直接危害居民健康的大事,应急处理就是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为了将事件危害缩小到最低、对居民健康伤害减到最少,而指定的应急方案和解决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发现这类事件时会及时上报政府部门,并对事件伤者进行急救、转诊;还要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保护其他群众不再受危害,保障扩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十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94、什么是卫生监督?

答:卫生监督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权益,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特定人和机构,如医疗机构、食品行业、毒害作业、公共场所、供水单位以及学校等部门单位的相关卫生工作,做出许可、强制、检查、处罚、指导等行为,以保证居民与社会的卫生安全。

95、什么是卫生监督协管?

答:卫生监督协管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在辖区内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反馈报告等工作,并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96、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内容包括:①定期进行卫生巡查,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健康事件;发现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异常情况,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和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液等相关信息,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协助调查。②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对其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咨询、指导。③开展食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宣传,协助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97、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通过卫生监督协管,可以解决目前基层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①及早发现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与可疑传染病、职业病患者,及早处理隐患,及早救治病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②通过卫生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对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健康保障。③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监督、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

98、什么是食品安全?

答: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使 使用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使用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99、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三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和粉尘,物理因素如噪音、电离辐射等,以及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鲁菌等传染性病原体。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以及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污染等。

100、什么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卫生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针对饮用水中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各种成分,制定了106项水质指标,这些指标的制定是根据对人体健康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经过危险度评价后确定的。同时,还规定了有关从业行为规范。这个标准以保护人群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是我国为保障饮用这饮水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篇: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

D 1.魅力”的组成不包括:

A、外形

B、内涵

C、智慧

D、地位 D 2.医生职业精神的内涵为:

A、忠诚的职业信念

B、真诚的职业态度

C、守信的职业作风

D、以上都是 C 3.70%以上的医疗纠纷与()有关:

A、医生能力不足

B、医疗费用过高

C、医患沟通不足

D、患者情绪问题 B 4.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85%与()有关:

A、专业知识

B、沟通与人际关系

C、教育

D、个人努力 A 5.根据沟通漏斗理论,你想表达的内容别人记住的约为:

A、20%

B、40%

C、60%

D、80% C 1.以下一般属于患者的心态的是

A、患者不懂医学知识,应当听医生的话

B、一些小病没关系,司空见惯,患者及家属大惊小怪

C、医疗费用不能太高

D、患者是否要告我 A 2.一般来说,医患沟通最为重要的时机是:

1、患者住院时和医务人员接诊时

2、患者检查和治疗的时候

3、医务人员闲时与患者沟通

4、以上均正确 A 3.下列关于医务人员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的注意事项有误的是:

1、谈话环境应开放、舒适

2、有充分的时间

3、采取谈心式原则

4、要了解患者的心情 B 4.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

1、1天内2、3天内3、5天内4、7天内

B 5.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应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1、1小时内2、2小时内3、3小时内4、4小时内 B 1.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是:

1、表情

2、目光

3、微笑

4、手势 A 2.非语言沟通的首要功能是:

1、情感表达

2、调节互动

3、验证语言信息

4、显示自我表现情况 C

3.口头语言沟通的优点为:

1、信息不易被曲解

2、信息不易受干扰

3、信息反馈较快

4、信息保留时间长 D 4.书面语言沟通的优点不包括:

1、沟通领域扩大

2、信息较为准确

3、信息长期存储

4、较口头语言更为及时、简便 D 5.以下关于书面语言沟通的说法有误的是:

1、书面沟通是医患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重视医疗服务环节中的书面沟通,和谐医患关系,也是医患双方权利的有效维护。

2、书面沟通包括诊疗过程中各种知情同意书、协议书等。

3、对丧失语言能力的病人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书面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病人签字。D 1.医患沟通内容中,不属于患方需要了解的内容是:

A 实际病情

B 治疗方案

C 安全保障

D 风险承诺 B 2.术前谈话属于书面沟通中哪一种表述形式?

A 论述性表述

B 告知性表述

C 处置性表述

D 结论性表述 D 3.导致医患沟通的障碍不包括:

A 思想观念的差异

B 知识结构差异

C 利益调整的差异

D 年龄差异 D 4.“明早腹部超声检查前,不能吃早餐。”是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语言?

A 询问性语言

B 诊断性语言

C 指令性语言

D 说明性语言 A 5.医患沟通中病人的语言特点不包括:

A主动性

B 复杂性

C 求助性

D零散性 D 1.现代病人常见病包括哪些?

A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

B 糖尿病

C 恶性肿瘤

D 以上都对

C

2.语言性沟通约占沟通形式的百分比。

A 20%

B 30%

C 35%

D 65% D 3.以下哪种沟通技巧常阻碍有效沟通的进行。

A 改变话题

B 主观判断或匆忙下结论

C 虚假、不适当的安慰,针对性不强的解释

D 以上都对 A 4.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中,()是沟通的灵魂。

A 信息

B 沟通当时的情景

C 信息发出者

D 信息传递途径 D 5.非语言沟通约占沟通形式的百分比。

A 20%

B 30%

C 35%

D 65% D 1.护士的仪表应是()。

A 整洁、美观

B 朴实

C 大方

D 以上都对 D 2.语言的目的是()。

A 交流观念

B 交流意见

C 交流思想

D 以上都对 B 3.护士与护士长沟通技巧,哪项是错误的?

A 了解护士长 B 她是护士长,就应该永远正确

C 信守承诺

D 说话简洁 D 4.护士与医生沟通技巧包括()

A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B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C 互相尊重和理解

D 以上都对 A 5.护士与护士沟通技巧中,同事之间竞争要遵循()。

A 公平原则

B 自愿原则

C平等原则

D 互利原则

A 1.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全麻、昏迷、休克患者的护患关系属于以下护患关系模式?

A 主动-被动型

B 指导-合作型

C 共同参与型

D 被动-主动型

D 2.按照美国学者萨斯(T.Sxas)和霍华德(M.Hohade)先生的观点我们将护患关系分为以下3种基本模式,不包含以下哪种?

A 主动-被动型

B 指导-合作型

C 共同参与型

D 被动-主动型 B 3.心理学家认为,在人所获得的信息总量中,形象动作所占的比例是?

A 50%

B 55%

C 37%

D 60% D 4.接待新入院患者(或来访)的3S原则,以下不包含的是?

A See

B Stand

C Smell

D Send A 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大多来自于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由3部分组成,不包含的是?

A 语言沟通方式

B 形象动作

C 语音语调

D 说话内容 C 1.以下哪项不属于临床护理工作缺位的症状?

A 病情了解滞后

B 教育指导缺位

C 病人按期恢复

D 功能训练缺乏 D 2.现代医疗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内容:

A 治疗双向性

B 病人感受性

C 经验局限性

D 疾病典型性 D 3.护理评估程序不包括以下哪项?

A 了解

B 比较

C 假设

D 记录

B 4.护理人员评估病情变化时发现病人个体差异的异常表现,称之为:

A 治疗效果

B 医疗误差

C 治疗副作用

D 心理社会反应 A 5.以下哪项内容反映病人与伤病有关的主观感受?

A 症状

B 病史

C 体征

D 心理和社会 B 1.沟通所需要的最基本媒介是

A人体

B语言

C感情

D环境 D 2.不属于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是

A以人为本

B诚信原则

C沟通原则

D同情原则

C 3.行为举止中最重要的一种沟通渠道是

A举止端庄

B面部表情

C目光接触

D身体姿势 D 4.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融洽医患关系,不准确的是

A沟通使医患形成共同认知

B沟通使医患建立情感

C够通使医患互相满足尊重的需要

D沟通使患者获得应得利益 B 5.关于沟通的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人的成长

B满足人的生理需要

C帮助学习

D发展人际关系 D 1.和谐有效的医技沟通对()有积极作用:

1、推进准确诊断

2、减少漏诊误诊

3、降低平均住院日

4、以上都是 A 2.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简称:

1、MDT

2、MPT

3、CDT

4、CMT D 3.医际沟通不包括:

1、医生间沟通

2、医护间沟通

3、科室间沟通

4、医患间沟通 B 4.不同专科间沟通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1、进入别人领域,替代别人发号施令

2、出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

3、对人不对事

4、以医生为中心 B 5.在治疗过程中,医际沟通应以()为中心:

1、医生

2、病人

3、护士

C 1.医学本质是

1、科学

2、技术

3、人学

4、以上均不是 A 2.下列对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描述错误的是

1、循证医学听视觉优先,叙事医学视觉优先

2、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存在深刻的价值冲撞愤怒

3、不可通约性

4、以上均是 D 3.叙事医学的特点是:

1、主体的转变,病人参与其中,主角不再只是医生,还包括患者

2、治病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3、最终达到尊重病人,医患一体,共同面对疾病的完美结局

4、以上均是

C

4.叙事医学本质上是一种:

1、生物医学

2、电子医学

3、人文医学

4、法律医学 A 5.下列对“叙事医学”概念相关内容描述正确的是1、2001年1月,卡蓉在《内科学年报》上发表“叙事医学:形式、功能和伦理”一文,首次提出“叙事医学”的概念。

2、2001年10月,卡蓉在JAMA上发表“叙事医学:共情、反思、职业和信任的模型”一文。

3、叙事医学的信条:“只有听得懂他人的疾苦故事,才能开始思考如何解除他人的苦痛”

4、以上均是 D 1.医患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1、双向的2、特定的3、人际关系

4、权威的 B 2.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中维奇医患关系模式不包括()

1、纯技术模式

2、指导-合作型

3、教士模式

4、工程模式 B 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2、医德学是医学伦理学的终极阶段,亦称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伦理学

3、医德学尚不能称得起一门学科

4、医德学为近代医学伦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A 4.道德的评价标准是:

1、善恶

2、优劣

3、好坏

4、对错 B 5.医学伦理学研究内容不包括:

1、医学道德的基本理论

2、医学道德的伦理体系

3、医学道德的基本实践

4、医学道德的难题

D 1.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不是医生方面的有()

1、医生的医疗观

2、医生的道德修养

3、医生的服务态度和责任

4、医生的经济地位 C 2.当代医患关系的四种模式最理想的是()

1、家长制式

2、知情式

3、慎重或分有式

4、解释式 B 3.循证医学的观念带来的隐忧是:

1、主观性强

2、去人性化

3、医学语言生活化

4、医生理性缺失 C 4.医疗风险前后的医患心理分析正确的是()?

1、医患双方有着相同的心理特点和不同行为模式

2、医患双方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相同的行为模式

3、医患双方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4、医患双方有着相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D 5.以下不是我国的医患关系特点的是()

1、具有平等性

2、具有诚信性

3、委托性

4、具有发展性 B

1.错误的倾听方式是

A身体微微前倾

B回话事件一定要多

C听出弦外之音

D目光交流

E不要随意打断病人

C

2.语言沟通的主要媒介是

A表情

B眼神

C手势

D文字

E姿势 D 3.不属于精神分裂病人的特点的是

A不愿住院接受治疗

B对治疗极度不合作

C易发生意外

D无睡眠障碍 A 4.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错误的选项是

A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思想观念、B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教育不足

C医患缺乏有效沟通

D有关法规及制度不完善 A 5.门诊患者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态的单一性、B身份的各异性

C病情的复杂性

D就诊的随机性

A 1.下列哪种病人自杀可能性大

A抑郁症

B焦虑症

C严重的神经衰弱

D精神分裂症 A 2..不是医方的义务的一项是 A

A医疗费用支付请求

B忠实

C注意和报告

D附随 B 3.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科常见的急危状态()

A暴力行为

B缄默状态

C吞食异物

D自杀自伤行为 D 4.护患关系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A角色压力

B责任不明

C角色模糊

D信任危机

C 5.急性意识障碍病人,有强烈自杀观念的,应实行24小时监护,尤其应注意

A管理好安眠药品

B管理好刀,剪子,电源

C用沟通技巧帮助病人消除悲观情绪

D午夜及清晨加强看护 A 1.使用最多、最频繁、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

1、交谈

2、讲课

3、演讲

4、打电话 A 2.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沟通技巧是:

1、倾听

2、接纳

3、肯定和鼓励

4、提问 D 3.交谈的技巧不包括:

1、倾听

2、接纳

3、肯定和鼓励

4、争论 A 4.下列那种沟通方式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对他所表述的东西感兴趣:

1、微笑着注视

2、轻轻地触摸

3、保持沉默

4、反复追问

B 5.当我们遇到患有绝症的病人或者慢性病后遗症的病人,他们在诉说的时候会很伤心很绝望,我们应运用下列哪种方式沟通:

1、注视

2、触摸

3、沉默

4、提问 D 1.关于病人权利,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

1、病人都享有稀有卫生资源分配的权利

2、病人都有要求开假休息的权利

3、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越病人要求保密的权利

4、知情同意是病人自主权的具体形式

D 2.某男性患者,65岁。患胃癌四年,晚期,已失去手术治疗价值,生命垂危。家属再三恳求医生,希望能满足病人心理上的渴求,收他入院。医生出于“人道”,将他破格地收入院。从病人的权利分析,应该收治的理由是

1、解除疾病痛苦是病人的基本需要

2、病人有权享有必要的、合理的、基本的诊治护理权利

3、人类的生存权利都是平等的,因而医疗保健的享有权也是平等的4、以上都是

B 3.下列各项,不属于医疗秘密的是()

1、患者及其家庭隐私

2、医师及其家庭隐私

3、患者独特的体征畸形

4、患者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的疾病

B 4.医生诊断治疗越来越依赖于检查、化验所得的指标和数据,医生和病人的直接交流也因此减少,反映出医患关系出现()

1、民主化趋势

2、物化趋势

3、法制化趋势

4、商品化趋势 A 5.病人的权利受到关注的社会背景是()

1、人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和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

2、医患间医学知识的差距逐渐缩小

3、意识到医源性疾病的危害

4、世界性的医患关系的冷漠化 B 1.以下关于医患沟通的叙述有误的是:

1、医患之间需要沟通的不仅是信息,更是情感

2、沟通目的是落实责任,而不是增加信任度

3、就患者而言,沟通所带来的情感慰籍是其医疗需求的一部分

4、就医者而言,通过沟通向患者提供的情感安抚是医疗服务的一部分 C 2.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自我定位有误的是:

A、医生应当有一种温雅雍容的“贵族”心态

B、医生要在展现权威感的基础上表现和蔼可亲

C、医生不应与患者保持距离

D、医生应当让患者感受到他在尽力缩小与他的距离 D 3.术前公证见证的实际应用价值是:

1、辅助管理:确保医生履行告知义务的水准

2、心理暗示:降低患方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

3、仪式功效:传递出医方的重视度与严谨度

4、以上都是 C 4.术前公证见证的实质作用是:

1、生死状,免责的证据

2、适当减轻责任的依据

3、对医疗机构履行术前告知义务和患方行使知情同意权的证据保全

4、相当于术前告知过程 D 5.以下不属于副语言的是:

1、语调

2、语速

3、重音强调点

4、眼神 D 1.医患法律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是:

1、医患双方

2、诊疗护理服务行为

3、医疗行为

4、医患双方基于医疗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而确定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B 2.医学服务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服务对象的伤害是属于:

1、行善原则

2、无伤原则

3、人道原则

4、公正原则 C 3.强制医疗关系是指:

A、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患方为此支付医疗费用的合同

B、医方自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行为而发生的一种债权债务法律关系

C、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强制诊疗关系 A 4.当一个人真正确诊患某病时,尤其是肿瘤、癌症等预后不良的疾病,第一反应是:

1、否认

2、焦虑

3、怀疑

4、抑郁 B 5.目前我国医生的职业特点是:

1、专业技术性弱

2、风险高

3、工作强度小

4、付出与报酬成正比 D 1.医生职业精神的内涵为:

1、忠诚的职业信念

2、真诚的职业态度

3、守信的职业作风

4、以上都是 D 2.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是:

1、诚信、平等

2、换位思考

3、保密

4、以上都是 A 3.以下关于现代医疗质量水准的说法有误的是:

1、现代医学以技术安全性提升换取救治更多病人

2、部分患者成为技术进步的牺牲品

3、医疗界医疗质量水平良莠不齐

4、医疗质量管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C 4.术前公证见证的实质作用是:

1、生死状,免责的证据

2、适当减轻责任的依据

3、对医疗机构履行术前告知义务和患方行使知情同意权的证据保全

4、相当于术前告知过程 D 5.医患困局破解的方法为:

A、应对暴力:“零容忍”原则,自力救济

B 重塑关系:“期望值”管理,意外保险

C、回归人文:精神境界与市场选择的结合D、以上都是 D 1.面对冲突的最佳态度是

1、同情

2、怜悯

3、关爱

4、共情-理解 C 2.应对冲突时应采取的问话方式为

1、责怪式

2、陈述式

3、探究式

4、抱怨式 ABCD 3.应对冲突的沟通技能包括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2、为对方消气

3、理解与同情

4、鼓励对方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都说出来 C 4.应对病人抱怨的说话技巧不包括

1、积极的方式来对待病人的投诉

2、承认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3、不可以道歉

4、倾听病人的诉说 A 5.以下属于探究式问话的是

1、“你觉得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这种办法起作用呢?”

2、“这种方法绝对不会有用的。”

3、“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4、“你竟敢这样对我?” D 1.指出下列应承担医疗侵权责任的案例

1、护士在给患者行青霉素皮试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2、患者胫骨骨折就诊,医生在为其实施内固定手术过程中,突发血压下降、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患者死于急性肺梗塞

3、一退休多年的产科医生,私自为产妇接生,产妇因大出血死亡

4、患儿3岁,家长代诉右下腹疼痛,查体时哭闹不止,不配合,医生开具口服抗生素,及654-2药后,让其回家,8小时后在外院再次就诊被诊断为右睾丸坏死 D 2.下列那一项不是构成医疗侵权责任的要件?

1、侵权人的医疗行为具有违法性

2、侵权人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有过失行为

3、被侵权人有身体的损伤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行为造成的4、患者的人身损伤后果是侵权人主观故意造成的 C 3.医方未履行知情告知义务,什么情况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1、只要是导致患者不知情的就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2、对于只需患方知情,不需要选择的,即使未告知也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3、未告知导致患者失去选择治疗方式权利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4、告知和不告知均不对后果有任何影响的就不应赔偿 C 4.除下列那种情况其余均不应承担医疗侵权责任

1、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造成患者左3、4肋骨骨折

2、为患者行心脏支架植入术过程中突发地震,致冠脉血管破例

3、患者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术后第二天即发生吻合口漏,医方未予处理,二十天后患者因腹腔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

4、患者就诊医生未书写病历,下午在家喝农药死亡 B 5.下列那种医疗行为是不正确的

1、向患者告知检查、治疗;注意事项、风险及替代疗法

2、向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告知病情

3、对诊治、检查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患者告知

4、患者死亡后向家属告知尸检问题

B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

1、让患者到它院诊治

2、移交给接班医师

3、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4、以上均错 B 2.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

1、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2、组织会诊讨论

3、上报院领导处理

4、转院 B 3.对病重患者,病程记录至少要记录一次

1、一天

2、两天

3、三天

4、四天

C 4.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应在()内进行讨论

A、一天;6小时

B、3天;12小时

C、一周;一天

D、5天;一天 B 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D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天

A、1

B、3

C、5

D、2 A 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内补记,并加以注明1、6小时2、12小时3、24小时4、36小时

3.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应当对()进行审核

1、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

2、鉴定程序

3、鉴定结论是否正确

4、鉴定依据

B 4.发生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6小时2、12小时3、24小时4、48小时 C 5.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制定

1、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2、质检总局

3、卫生部

4、建设部 D 1.治疗要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其道德价值不包括:

1、维护社会公正

2、保护患者自主

3、协调医患关系

4、解脱医生责任 B 2.尊重患者自主性或决定,在患者坚持己见时,可能要求医生:

1、放弃自己的原则

2、必要时限制患者自主性

3、坚持不伤害患者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3.下面关于指导—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模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1、患者无条件地配合医师诊治

2、患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自己治疗

4、医师虽处指导地位,但患者也有一定主动性 D 4.某中年男患者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到急诊室,症状及检查结果均明确提示心肌梗死。患者很清醒,但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大病,所以拒绝住院,坚持要回家。此时医生应该:

1、行使医生自主权,为治病救人,强行把患者留在医院

2、尊重患者自主权,同意他回家

3、尊重患者自主权,但应尽力劝导患者住院,无效时办好相关手续

4、尊重患者自主权,但应尽力劝导患者住院,无效时行使干涉权收治入院 D 5.下列关于人体试验的道德原则错误的是:

1、严谨的医学态度

2、符合医学目的3、受试者知情同意

4、医学发展至上

第四篇:公共卫生

1.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制度。B

A计划免疫B预防接种C预防接种证D疫苗接种

2.()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D A医疗机构B采供血机构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任何单位和个人

3.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A

A18~55周岁B18~50周岁C16~55周岁D16~50周岁

4.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D

A更改B代用C调配D更改或者代用

5.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对检查结果持有异议的,可以申请()。C

A行政复议B仲裁C医学鉴定D行政裁决

6.护士执业必须取得()。B

A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 B护士执业证书 C护士考试合格证书D护士资格证书

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C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

8.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的职度是C

A.职业卫生监督制度B.考试上岗制度C.许可登记制度D.“卫生许可证制度”

9.《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之一是D

A.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B.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C.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D.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10.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B

A.立即抢救B.及时转诊C.继续观察D.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

11.下列属于《母婴保健法》规定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的是 C

A.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B.对婚前卫生咨询有异议的C.对孕产期保健服务有异议的D.对医学指导意见有异议的12.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

A.罚款B.吊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C.民事赔偿D.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13.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C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14.医疗责任事故包括下列情形,除了D

A.擅离职守,贻误诊治时机而造成过失B.遇复杂难题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造成过失

C.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造成过失D.由于相应职称的一般水平,能力不足而造成的过失

1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A

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

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

16.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职业病分为 A

A.9大类100余种B.10大类50余种C.3大类35种D.9大类35余种

17.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D

A.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B.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精神病C.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精神病D.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1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符合要求的是C

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B.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不分C.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D.工具、用具等设施只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健康的要求

19.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B

A.1年B.2年C.3年D.4年

20.发生医疗纠纷,可提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鉴定结论或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不服的C

A.只能申请上一级鉴定委员会重新鉴定B.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C.可以提出重新鉴定或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起诉D.不能进行任何申请或起诉

21、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增生最显著的细胞是: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22、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的心瓣膜是:二尖瓣

23、小肝癌是指瘤体直径在:4cm以下

24、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

25、胃溃疡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胃小弯近幽门处

26、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病变是:结核结节

27、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病变是:风湿结节

28、有关小叶性肺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肺泡内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为化脓性炎症,可为其他病的合并症,两肺下叶有散在病灶,细支气管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29、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内囊及基底节

30、胃癌的好发部位是:胃窦部

31、有关肝硬化后期病变的叙述,错误的是:肝大(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出现结节)

32、I型糖尿病与II型糖尿性的主要区别是:对胰岛素依赖性及发生酮症倾向

33、风湿病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造成严重后果的是:心脏

34、大肠癌好发于:直肠

35、乳腺导管内癌属于:原位癌

36、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37、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38、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39、机体缺铁时,可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40、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占据了: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41、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大动脉血压

4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43、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碳酸氢盐

44、消化道内消化作用最强提消化液是:胰液

45、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的是:胆汁

46、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4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48、《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

49、《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之一是: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50、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淋病,梅毒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5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对60周岁以上的患者因医疗事故致残的,赔偿期天残疾生活补助费的时间不超过:15年

52、医师经执业注册后: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53、医疗事故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54、下列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除了:手术开错部位造成较大创伤

55、黄骨髓存在于:成人长骨骨干内

56、膈:收缩时顶部下降助吸气

57、连续相邻椎弓板的韧带是:黄韧带

58、脊髓前角的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

59、治疗有机磷酸类中毒,阿托品不能缓解的症状是:骨骼肌震颤

60、关于地西泮的作用错误的是:抗抑郁(抗焦虑,抗惊厥,催眠,中枢性肌松)

61、阿司匹林不宜用于:预防心机梗塞

62、奥美拉唑抗消化性溃疡作用的机制是: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

6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64、安静时,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散热部位是:皮肤

65、因医疗事故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时,不满16周岁的,:抚养到16岁

66、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的,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须: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2年

67、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68、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

69、机体能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胰岛素

70、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71、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72、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73、病例筛检是:发病学预防

74、某人感到自己生病了,是:患病

7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我国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城市基层医疗了卫生机构

76、护士在患者候诊时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健康的信息,这是属于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

77、病区设置时两病床间的距离为:大于1米

78、无菌包打开后未用完,可保留:24小时

79、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哪些处罚?ABCD

A予以取缔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追究刑事责任

2.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 ABD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D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心因性反应。

3.一般血站包括。ABC

A血液中心B中心血站C中心血库D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4.从事《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医学技术鉴定人员的条件是:BCD

A行医10年以上 B具有医学遗传学知识 C具有临床经验 D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5.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CD

A婚前卫生指导B新生儿保健C婚前卫生咨询D婚前医学检查

6.下列哪些人员可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BD

A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B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C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D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7、下列哪些是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软化灶、淋巴细胞呈套袖状浸润、胶质细胞结节

8、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9、与皮肤痛比较,内脏痛的特征有: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可伴有牵涉痛,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刺激敏感

10、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心率减慢、胃肠运动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蠕动

12、人眼看近处物体,所进行的调节活动包括:品状调节、眼球会聚、角膜变凸

13、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14、需做皮试的是: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

15、吗啡急性中毒的特征是: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昏迷

16、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社会因素

17、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18、护患关系的特征有:多向人际关系、专业性关系、帮助性关系、工作关系

第五篇:公共卫生

一、开场词:

1、(音乐出场)男:亲爱的可爱的老少高矮胖瘦总之是美丽的白衣天使们你们节日好!女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县市区的嘉宾,各位护理界的的老前辈们你们好!

女2:还有我们幕后的英雄——各位白衣天使的家属们,也向你们问好了!

男:这里是20012年5月 12日国际护士节联欢会现场,欢迎各位光临!

女1:欢迎你们!请让我们为为您送上节日的祝福,祝愿大家天天开心青春常在!

齐:祝愿大家!百事可乐!万事芬达!

男:天天哇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

女1: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掌声……)

男:我是主持人——严国林

女!:我是主持人——曾雪

男:“护士节”是一个具有职业特征的节日,设立“护士节”,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护理工作作者的关心与爱护,在今天,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女2:走近护士尊重护士关注护士理解护士,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谁也无法拒绝天使,从出生到生命完结,几乎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和护士有关,但是我们了解、理解护士吗?

男:是的!他们付出太多的汗水与泪水,面对一张张痛苦的脸,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冲无数的盐水,写重要的病史记录,讲各种各样的健康宣教,倾听着他们简单而又苦涩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总是只有

在他们背后的家人能够倾听,只有他们的家人才能够理解不断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

女1:下面就有请产科护士长吕玉英代表全院护理工作者向他们表示最深最真诚的谢意!(护理部吕护士长的讲话)

《》接下来是舞蹈《新贵妃醉酒》这个节目可以说是歌美人靓,舞姿更迷人,希望在座的个为男士看过后不要忘了给予你们最热烈的掌声!

22、合唱《同一首歌》五官科:男: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中和平是要靠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位都要奉献自己的无私爱心,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世界充满爱》!

14·男:我们用汗水描绘着卫生工作的瑰丽蓝图

女:我们用激情创造着卫生工作的美好明天

结束语

男:今夜歌如潮,今夜花似海,女:今夜是歌舞的海洋,今夜是我们的盛会。

男:今夜无眠,当欢乐穿越时空,我们激荡豪情无限。

女:今夜有约,当梦想挽起明天,我们拥抱生活的灿烂。

女:让南丁格而的马灯照亮我们的青春之路,让我们在奋斗中领悟青春的瑰丽和人生的真谛,让我们用激情和热血共同创造我们的美好的未来!

男:让我们担负起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用坚定的信心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晚会到此结束,再见!

下载公共卫生155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卫生155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于1976年,其前身为铁道部所属的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1999年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是全国铁路系统卫生防疫工作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武胜县乐善中心卫生院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一、巩固组织,加强领导 院长负责全面工作,设公共卫生科,辖防保科、各科由专兼职人员负责,负责的具体工作任务。各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认真......

    2015公共卫生实施方案

    2015年轵城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实施,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省卫生厅、......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一、创建清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是每位员工的责任。 二、各部门办公场所,均须保持整洁,不得堆放垃圾、污垢或碎 屑。 三、各部门办公场所走道及阶梯,至少每日清......

    公共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清理管理办法 一、穿过南大门的南北大道及东侧道路卫生清理由办公室零工队负责。 二、原料车间、制成车间、包装车间分别负责所辖区域卫生清扫。车棚以北(含东西大道......

    农村公共卫生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出路 摘要: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均等享有健康基本保障的基础性工程。但今天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成......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田湖镇中心卫生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我镇广大社区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省、市、县......

    公共卫生工作总结

    公共卫生工作总结 公共卫生工作总结1 从4月1日正式上班开始,我已经工作了八个月了,在院科两级干部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在本年度主要从事档案录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