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4 00:1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第一篇: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结合本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的指导思想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在指导思想的“六个必须”和今后五年的“七个主要任务”中都明确提到了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我县而言,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统筹是必须进一步抓好的。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总体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发展,是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着力克服三个倾向。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要从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滞后、虚化这三个倾向,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二)要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搞好城乡功能布局,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形态。要导入县乡一体规划的理念,按市场经济运作,明确分区功能定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三)要体现地方特色。要坚持“以水为脉,以山为屏,以路为轴,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城”定位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规划设计,通过严格执法,因地制宜,全方位挖掘项目底蕴,突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把县城建成“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旅游兴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布局清晰、功能齐全的山水田城”。乡村要充分发挥在人力、土地、矿藏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求县城科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主导产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引进县城资源,实现理性发展。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一)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要紧紧围绕“两纵一横”主骨架,加快弥泸师公路建设步伐,加大泸丘公路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打通我县出省入海的通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对小Ⅰ型以下病险水库、坝塘进行除险加固,兴建山区“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好安全饮水和小集镇饮水工程。三是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扬水工程、小型灌区配套改造为主,切实发挥“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建好防洪工程和灌区配套。抓好工农隧洞2号洞的立项建设、中枢中大河配套、金马大河改造、部分山地洪涝灾害治理和逸圃灌区引水工程的兴建。

(三)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构筑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休闲之都,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城,构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理想之城”为目标,针对城市排污系统不健全,垃圾处理不规范,县城新区公用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围绕“二园、二厂(场)、三改、三区、四横四纵”,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真正成为旅游业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之都”。建设泰和生态园、泸源文化公园;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垃圾处理场;完成城市面山绿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娱乐区(新区文化宫、影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商品交易区(围绕阿庐古洞、泰和园周边的旅游商品交易区)、生态休闲度假区(黄草洲湿地度假区);在新区建设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网络。

第二篇: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结合本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的指导思想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在指导思想的“六个必须”和今后五年的“七个主要任务”中都明确提到了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我县而言,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统筹是必须进一步抓好的。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总体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发展,是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着力克服三个倾向。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要从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滞后、虚化这三个倾向,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二)要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搞好城乡功能布局,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形态。要导入县乡一体规划的理念,按市场经济运作,明确分区功能定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三)要体现地方特色。要坚持“以水为脉,以山为屏,以路为轴,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城”定位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规划设计,通过严格执法,因地制宜,全方位挖掘项目底蕴,突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把县城建成“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旅游兴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布局清晰、功能齐全的山水田城”。乡村要充分发挥在人力、土地、矿藏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求县城科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主导产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引进县城资源,实现理性发展。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一)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要紧紧围绕“两纵一横”主骨架,加快弥泸师公路建设步伐,加大泸丘公路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打通我县出省入海的通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对小Ⅰ型以下病险水库、坝塘进行除险加固,兴建山区“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好安全饮水和小集镇饮水工程。三是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扬水工程、小型灌区配套改造为主,切实发挥“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建好防洪工程和灌区配套。抓好工农隧洞2号洞的立项建设、中枢中大河配套、金马大河改造、部分山地洪涝灾害治理和逸圃灌区引水工程的兴建。

(三)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构筑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休闲之都,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城,构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理想之城”为目标,针对城市排污系统不健全,垃圾处理不规范,县城新区公用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围绕“二园、二厂(场)、三改、三区、四横四纵”,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真正成为旅游业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之都”。建设泰和生态园、泸源文化公园;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垃圾处理场;完成城市面山绿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娱乐区(新区文化宫、影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商品交易区(围绕阿庐古洞、泰和园周边的旅游商品交易区)、生态休闲度假区(黄草洲湿地度假区);在新区建设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网络。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要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开发、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县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

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第2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第2页)。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

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第3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第3页)。

第三篇: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结合本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的指导思想和今后

五年的主要任务,在指导思想的“六个必须”和今后五年的“七个主要任务”中都明确提到了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我县而言,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统筹是必须进一步抓好的。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总体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发展,是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着力克服三个倾向。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要从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滞后、虚化这三个倾向,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二)要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搞好城乡功能布局,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形态。要导入县乡一体规划的理念,按市场经济运作,明确分区功能定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三)要体现地方特色。要坚持“以水为脉,以山为屏,以路为轴,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城”定位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规划设计,通过严格执法,因地制宜,全方位挖掘项目底蕴,突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把县城建成“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旅游兴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布局清晰、功能齐全的山水田城”。乡村要充分发挥在人力、土地、矿藏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求县城科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主导产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引进县城资源,实现理性发展。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一)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要紧紧围绕“两纵一横”主骨架,加快弥泸师公路建设步伐,加大泸丘公路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打通我县出省入海的通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对小Ⅰ型以下病险水库、坝塘进行除险加固,兴建山区“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好安全饮水和小集镇饮水工程。三是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扬水工程、小型灌区配套改造为主,切实发挥“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建好防洪工程和灌区配套。抓好工农隧洞2号洞的立项建设、中枢中大河配套、金马大河改造、部分山地洪涝灾害治理和逸圃灌区引水工程的兴建。

(三)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构筑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休闲之都,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城,构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理想之城”为目标,针对城市排污系统不健全,垃圾处理不规范,县城新区公用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围绕“二园、二厂(场)、三改、三区、四横四纵”,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真正成为旅游业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之都”。建设泰和生态园、泸源文化公园;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垃圾处理场;完成城市面山绿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娱乐区(新区文化宫、影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商品交易区(围绕阿庐古洞、泰和园周边的旅游商品交易区)、生态休闲度假区(黄草洲湿地度假区);在新区建设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网络。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要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开发、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县域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

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研讨发言

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经济社会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农业,最庞大最重要的群体是农民。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走出新路子,能否在新的区域竞争中获得新优势。卢书记在周口代表团提出的观点,既有“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等具体途径,是指导我们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要求。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认真学习卢书记的重要观点,我认为,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真正让城镇这个龙头活起来、让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强起来、让农村这个落后地区好起来、让农民这个困难群体富起来,实现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强力推进和逐步实现产城互融,这是一条符合上级精神、充分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

第一,产城互融可以解决“城镇怎么建”的问题。当前,我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城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通过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规模的迅速扩张,如我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通过严格规划建设,使县城面积迅速扩大三分之一 以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效划分,达到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城市功能区相得益彰、互动发展,避免城市“摊大饼、一锅汤”式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第二,产城互融可以解决“龙头怎么强”的问题。要实现卢书记提出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做强城镇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新型城镇化来说,大发展呼唤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产业支撑作用能否发挥及其发挥程度,将直接决定着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成效,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实力和带动能力。郭庚茂省长在全省项目观摩时,高屋建瓴地把产业集聚区比作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产业集聚区是市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地方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是富民强市的主渠道,是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在当前我们城镇第三产业普遍不强的情况下,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大发展,才能够有效推动城镇经济大跨越,进而实现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的大突破,才能够形成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有利局面。

第三,产城互融可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当前,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大量欠账。虽然基本上解决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街道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等还有较大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让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里人一 样的生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利用上级政策资金,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水平,缩小城乡发展的“设施落差”。从长远来看,以产城互融的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是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使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增加财力投入有了更多的底气。

第四,产城互融可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从更长时期看,减少农民比目前农民增收更具长远、全面的主体意义。而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唯有实现城镇化,做到“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不能简单地把“穷农民”变成“穷市民”。通过产城互融,可以有效搭建起农民进城后充分就业的平台、完善社保的平台,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进得城、扎下根、留得住、生活好”。目前,我县产业集聚区就已经吸纳了两万余人就业,春节期间又实际招工3700人,各种社保手续正在办理。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大量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市,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坚实载体。

第五,产城互融可以解决“观念怎么变”的问题。提高城镇化率,不仅是要把“农民身份”转换成为“市民身份”,更要求把“农民意识”提升为“市民意识”。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一方面要强化文化和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有知识、有技能,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建设高标准职业教育中心,大规模培训农民工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进城后的农民通过由“面朝黄土背朝天”向“标准化厂房、流水线作业”工作环境的转变,能够在产业工人新身份的适应中换脑子、转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产城互融是不断提升城镇人口聚集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文明扩散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传统农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我们要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结构融合、功能融合,进一步统筹城乡资源,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规划要衔接。规划是产城互融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制定发展规划,在区划设置上有机衔接、在基础设施上统筹建设、在服务保障上整合利用、在功能发挥上充分互补。同时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发展作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城乡总体规划为龙头,修编各类专项规划,特别是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制定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辐射,促进城乡产业合理集聚,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格局。

二是产业要做强。产业发展是产城互融乃至区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做强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是目前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必须始终贯穿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目前,我们县正在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以此为推动,引导全县政策向招商倾斜、领导力量向招商集中、干部资源向招商聚集、社会力量向招商整合,实现产业培育的迅速壮大,使产业集聚区真正在产城互融中的板块作用真正体现出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服务要完善。在产城互融过程中,产业构筑只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必要环节。在当前东西部对人力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的大形势下,要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活起来、强起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软件服务,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就业热土、留人之地。可以说,谁能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就能站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高点。我县在春节期间产业集聚区招工时,就出台了产业集聚区用工优惠政策,规定了在县产业集聚区就业一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准予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办理非农户口,并且保留农村宅基地、责任田;在县产业集聚区投资2500万元建设汽车站,开通集聚区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班车,职工凭证件乘车享受半价优惠等政策,增强了产业集聚区的就业吸引力,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愿意来、方便来、留得住,成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重要推动力。第四,人力要释放。城镇化实际上就是农民减少的过程,通过城镇化,农民不但进入城市,进一步在城市提高生活水平,同时由于农民减少了,在农村的农民可以更多的占有各种资源和生产资料,相应的就可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减少农民,把人力资源从有限土地上充分释放出来,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我县几年来流转农村土地16万多亩,在自愿流转、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对于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我们帮助一部分把他们精耕细作的传统引导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上来;对另一部分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他们进入集聚区企业,既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也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土地减人、农民增收。

第五,农村要繁荣。新型城镇化需要发达的农村作为后盾和支撑。只有加快农村发展,才能为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互融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产城互融、统筹城乡发展,并不是要求城乡一样化、一律化,而是城市与农村的相互促进,互动双赢。这既是发展战略的提升,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发展,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并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农协同、城乡并进,产城互融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在xx几天的课堂学习及实践教学,我对统筹城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仅着眼于“农”字本身无法完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唯一可行的诊治思路,要始终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覆盖,帮助农村更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健全保障机制,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动力。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健全的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对城乡统筹发展实行统一领导,并确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制订详细的规划,明确推进步骤,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目标按期完成。三是强化考核,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

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配套完善雨污、给水、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一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村镇建设布局问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结合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全面摸清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镇建设用地规划,使村镇建设走上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的轨道。二是切实加强土地管理。重点要加

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村镇建设用地,不予受理或审批;严加大土地巡查监察力度,及时发现违法建房行为并予以制止。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着力引导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下载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指挥部表态发言

    在镇年度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古河镇统筹城乡发展指挥部今年我镇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指挥部,对我镇新镇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借这次镇委、镇政府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