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美青海》宣传片解说词(写写帮整理)
大美青海
如果要追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这条母亲河逆流而上,来到它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远看是山,近看似川,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瑰宝,粗拙中珠玉天成,精美中碧光四射。
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几乎都与青海有着甚深的渊源——开天辟地之盘古、钻木取火之燧人,始作八卦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创世之黄帝轩辕,他们都曾经出现在昆仑及其辖域内。
青海有证可考的历史遗迹,亦可以追朔到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那些远古文明的曙光,一半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半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
历经数万亿年的物竞天择,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青海湖被包裹在一片莽莽苍苍山峦之间。“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的巍巍昆仑横贯其中,唐古拉山脉峙立于南,祁连山脉矗立于北;母亲河黄河、父亲河长江融冰川之雪峰,汇百川之溪流,纵流其南北;另有形如其名的澜沧江,南行经西藏、云南,出境成湄公河,为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诸国的养命之源。
走进青海,您的灵魂会被震撼;走进青海,您会沉醉其中,走进青海,您会觉得生命变得充实起来„„
一、源头之美(5’)
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距今150万年以前,山西省芮城县境内的西候度猿人就已经开始在黄河岸边生息繁衍;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30万年前的大荔人、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的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的晚期智人也都生活在黄河沿岸。距今10000-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以及铁器文化遗址,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依这些历史遗迹来判断,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中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它犹如一条正在腾飞的苍龙,在祖国辽阔的腹地里,绵贯数千里,东至上海的崇明岛与太平洋紧密相融。在长江流域,也有很多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
在澜沧江河谷的元谋盆地,则栖息过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距今2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
分别沿着黄河、长江、澜沧江逆流而上,便是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自青藏高原腹地向东绵延数千里,占青海全省土地面积的43.88%,平均海拔48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可谓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黄河之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480米的各姿各雅山。山的周围是一片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黄河的正源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汇合称为玛曲,玛曲东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后顺势向直奔东南。
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海拔6621米的主峰格拉丹东大雪山。它由姜根迪如冰川的滴滴融水,怀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宽阔的胸怀,汇涓涓细流,几经流转,东行而去。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加里苟孔桑公玛峰,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二大河。澜沧江上源扎曲源自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至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水是三江源大地的灵与魂。无数的溪流山泉,从那些冰峰雪山的周身充盈流溢,涓涓汇集,留下一泓泓碧水、一片片湖泊。它们得天地之精血,聚日月之光华,汇集溪流源泉,从青藏高原上奔流而下时,已呈波澜壮阔之势,雄奇而豪迈。
三江源地貌的基本骨架是山。北面,万山之宗的昆仑山横空出世;西面,绵延的可可西里神奇壮丽;东面,巍巍的巴颜喀拉山高峻逶迤;南面,雄伟的唐古拉山冰雪接天。这些巨大的山系纵横错落,真有“天下众山皆由此起”的万千气象和一统中华龙脉的深厚气韵。这些大山不仅是江河的摇篮,也成为一条条大江大河的分水岭。而那浩浩荡荡的蓝天白云之下,茫茫苍苍、无边无际的亘古莽原之上,便是一片片广袤的草原。
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以可可西里为代表的大片荒野无人区,高峻、苍凉,而且神秘。这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多变,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人类禁区”。但却是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栖息的乐园。
二、湖水之美(5’)
青海,它所特指的,就是这片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的青蓝色湖泊。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它是青海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也是三大自然区上所孕育和滋养的文化的交会点,来自中原的农耕文 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青海湖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地,也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注目的巨大宝湖。
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烟波浩淼、水天相连,雪山倒映,碧波万顷,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在不同的季节,这里的景色也迥然不同。春夏季节,草原披上绿绿色的厚绒毯,麦田滚浪,野花泛金,芳香四溢;水天一色的湖面,犹如一泓琼浆玉液。秋冬以后,湖面开始结冰,银装素裹,玉盘映日,一如宝镜照天地。
青海湖湖滨地势开阔平坦,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世世代代生活在青海湖畔的高原藏族人民大都以游牧为主,丰富的草原牧场是他们生存最重要的保障。
在每年秋季特定的日子,藏民们都要举行向青海湖致敬和感恩祭海仪式——他们把装有金银财宝、五谷杂粮的布袋投放到青海湖里,奉献给青海湖的水神。
转湖也是人们表达对青海湖的敬畏的重要方式。
青海多高原湖泊,湖泊总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除青海湖之外,尚有数以万计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大小湖泊,半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430多个。那数不清的源流河溪像东方女神高昂的头颅上披落的发辫,大大小小的湖泊,宛如那发辫上熠熠生辉的头饰。它们和一片片沼泽以及那地表之下的水冻层共同孕育了大江大河的生命之源。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扎陵湖水色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叫“白色的长湖”。扎陵湖的西南角,距黄河入湖处不远,有3个面积1至2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栖息着大量水鸟,所以又称“鸟岛”。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叫“蓝色的长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部,由9个表面有盐水的盐湖和2个干盐湖组成。是我国最大的结晶盐湖,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内陆盐湖。这里是一个美妙无穷的世界。那平似水面、但坚如磐石的陆地湖面,奇特无比的盐层溶洞,珍奇的盐湖蘑菇,美丽的盐晶花等,堪称天下奇观。这里铁路路基用盐筑,公路用盐铺,房子用盐盖,吃盐就地取。火车、汽车就飞驰在用盐筑成的路基和用盐铺成的公路上,人们称这一段为“万丈盐桥”。是我国最长的盐基公路。
三、山地之美(9’)
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连绵高原傲然迤逦、超凡脱俗。驻 足在这个号称“世界屋脊”的地球第三极上,就犹如立在地球之巅。
青海融新疆与西藏之特色于一炉,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西起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的昆仑山始终具有“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显赫地位。
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几乎都与昆仑山有着甚深的渊源——开天辟地之盘古、钻木取火之燧人,始作八卦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创世之黄帝轩辕,都曾经出现在昆仑及其辖域内。西王母与东王公、蟠桃会的王母娘娘,射日的后羿、奔月的嫦娥、神游的穆天子,甚至盗仙草的白娘子,也都在昆仑山盘桓过。
古代典籍《广博物志》上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远历年纪》)据说,雄奇伟岸的莽莽昆仑,是盘古的头颅所化,是大地的最高之处。
始作八卦的人文始祖伏羲和抟土造人的女娲,曾经在昆仑山上燃烟为号,结为夫妻,繁衍了中华民族。
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巍巍昆仑,是横空出世的众山之母;她的南面是鸟道空绝的唐古拉山,北面是重峦叠嶂的祁连山,中间则是气势雄伟的巴颜喀拉山,被藏族同胞誉为“神山”的阿尼玛卿雪山也是她的支脉。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雄伟的唐古拉山冰雪接天。横卧于高原腹地,主峰格拉丹冬堪称江源雪山之首,海拔6621米,有33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和59条冰川簇拥着晶莹剔透的格拉丹冬。姜根迪如是格拉丹冬群峰中的一座,它的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冰川蜿蜒而下,如一位白发老翁手捧洁白的哈达。南侧冰川长12.5公里,为唐古拉冰川之最,长江正是从这里开始它的万里跋涉的。
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青藏公路以西的区域被称为可可西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原湖泊密集区之一,有雪山、冰川、湖泊和一片广袤、美丽的荒野。这里是中国大陆上野生动物最密集的区域,是藏羚羊栖息的乐园。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大群野生动物在原野上游荡的壮观场面。
昆仑山向东的巴颜喀拉山,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虽然并不高耸,只是在平展的高原上缓缓地隆起。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铺盖大地,偶见零星牧包士房点缀其间。巴颜喀拉山有许多终年积雪的山丘,处处冰河垂悬。春季到来的时候,在强烈的高原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汇聚成一股股溪流,滋润着乾燥的沃土,更为长江与黄河供给了水源。
与巴颜喀拉山相对的阿尼玛卿山,是安多藏区最大的神山,这座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山势巍峨磅礴的神山,被视为英雄史诗中雄师大王格萨尔的寄魂山。其中最高的山峰 “玛沁保木拉”,呈锯齿重叠形,由于地势高峻,冰峰雄峙,气候多变,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
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色壮观,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子。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
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而成的巨大山间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盆地的雅丹地貌闻名世界,盐产以及矿产都相当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柴达木盆地充满奇特的自然景观,巍巍昆仑是万山之祖,上千条冰川雪水滋润着辽阔的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或碧波荡漾,或干涸凝固,千姿百态,还有丹霞地貌、众多名川大山等组成了柴达木的奇异风光。
四、文化之美(12’)
青海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诞生地之一,青海古文化是解密华夏文化的活化石。中华舞蹈之根、绘画之根、音乐之根在这里,世界面食之根也在这里。4000多年前生活在青海的先民们,以他们超然的大觉悟大智慧开启了华夏文明之光。
史前的河湟地区,气候温和,林木繁茂,人口众多,农业发达,是古羌人生活的乐土。
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部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史前文明,以柳湾彩陶为代表的甘青仰韶文化,展示了史前灿烂的高原文明。代表齐家文化的喇家遗址,不仅出土过象征至高无上权利的“黄河磬王”、国内最大的玉刀和世界上最早的面条,还发现了大型环壕、广场等重要祭祀文化遗迹,表明这里是当时的社会权力中心。以“犬戏牛鸠杖首”和“皇帝四面”为代表的湟源中庄卡约文化,揭示的则是青铜时期的辉煌成就。
远古岩画是人类生活的最早记录,透出古人对生存、生命繁衍的祈求意识。青海湖西北部在近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卢山、鲁茫沟、哈龙、舍布其等4处岩画点,画面中有动物、狩猎、战争、生殖等多种内容。
这里曾是西羌的牧地乐土,吐谷浑古国的中兴之地,吐蕃政权的广袤疆野,“西蒙古”和硕特进入青藏高原的始端以及南丝绸之路的铺道。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构成了柴达木丰富的历史文化神韵。
至公元七世纪,吐谷浑和吐蕃征战的金戈铁马过后,在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都兰县境内遗留了200多座墓群,这就是吐谷浑故园——都兰吐蕃古墓群。吐谷浑在都兰不仅留下了很多地面遗址,更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展示了古丝绸之路青海道辉煌的历史。
德令哈市郭里木里乡出土的棺板画,是宋代柴达木人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画面上的狩猎场面惊险刺激,扣人心弦;行商图表现了丝绸之路南道上与通商贸易时的繁荣景象;宴乐场面,豪华壮观。棺板画还以男女性交的内容反映了生殖崇拜习俗。
距省会西宁27公里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始建于公元1577年。
塔尔寺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是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以大小金瓦殿、大经堂、花寺最为有名。
塔尔寺诸佛殿装饰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人们称为艺术“三绝”,其中尤以酥油花最为有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灯会。堆绣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特色,为塔尔寺独创的艺术门类。塔尔寺大经堂中悬挂的十八罗汉显神通,及八仙过海两幅大型堆绣佳作,人人心往神驰。
塔尔寺的壁画精美绝伦,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堪称绝美的艺术品。
塔尔寺最吸引人的佛事活动,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又名“展佛节”。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是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在每年农历四,六月两次法会时举行。通过晒佛让信徒们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并防佛像遭蛀。晒佛仪式非常隆重,蔚为壮观。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被学者称为“袖珍故宫”,当地人称之“小故宫”。
“瞿昙”为梵语,意为“佛祖”。瞿昙寺始建于139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7公顷,整个寺院红墙绿瓦,雄浑古朴。在这个藏传佛教寺院里,有仿明故宫的汉式建筑、壮丽的明清壁画以及精美、尊贵的稀世珍品,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
青海重要的绘画流派唐卡,就是藏族的卷轴画。唐卡作为一种宗教绘画艺术,对青海地区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热汞艺术,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所谓“热汞艺术”是一种以工笔重彩的佛教绘画和人物雕塑为主的,带有极为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悠久历史,在整个青藏地区,特别是藏族佛教艺术领域中成为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重要流派。而且影响十分广泛,堪称藏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寄托了藏族人民虔诚信仰的嘉那嘛呢石堆和石经墙,成为保存藏传佛教经典的一种特殊形式。玉树新寨村的嘉那嘛呢石堆是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堆,多达25亿块,数字惊人。它们不是按照某位君王的命令修建的,而是经过六百年祖祖辈辈的藏族人 民用手自发得一块一块堆成。在青南牧区,还有许多处大型的石经墙,它既是一种宗教的文献,又是宗教的一种艺术。泽库县和日乡境内的宁玛派和日寺后山上有四堵大型的石经墙,俗称和日石经,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藏传佛教石经。
以歌舞、说唱来表演故事的藏戏,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形式上来源于歌舞,但在内涵上却充满原始宗教意味。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安多藏戏,是三江源地区的戏剧代表作。与其它地区的藏戏相比,安多藏戏将歌剧、舞蹈、哑剧等表演手段糅合在一起,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依赖游吟诗人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的《格萨尔王传》,是当今世界活着的最长史诗,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一直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它的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记忆,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和传播,是不折不扣的具有原生态标本意义的文学活化石。
汉、藏、土、回、蒙古、撤拉各族在青藏高原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高原文化。奔放的蒙古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悠扬缠绵的撒拉族口弦;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位于西宁市的东关清真大寺,已经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其大殿金碧辉煌,具有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风格。黄河岸边的循化街子清真寺,是河湟谷地伊斯兰教的第二大寺,为撒拉族的祖寺。在整个河湟谷地有近千座清真寺,融阿拉伯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为一体,以其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点缀着神奇美丽的河湟大地。
五、民俗之美(5’30)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土、回、撒拉、蒙古等34个民族。
土族是青海的土著民族之一,吐谷浑部族的后裔。他们崇尚艳丽的色彩,土族妇女穿的五彩花袖衫,依照彩虹的色彩搭配设计。据说,红色象征太阳,黄色代表丰收的五谷,蓝色代表河流,绿色代表山林,紫色代表大地色彩协调,鲜艳夺目。
土族的婚礼习俗隆重热烈,风趣别致,歌声和笑声一直伴随婚礼始终。在庭院里铺上麦草,用墙板支成条桌,请宾客围成圆圈就餐。宴会上,宾主之间用对歌问答的方式相互赞美,表情达意,这便是这个民族独有的风俗。
每逢秋后农闲时节,土族人民便进行一种别具一格的娱乐活动,就是转轮子秋。它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
回族是信风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的礼拜天称为主麻日,是一个星期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到这一天,虔诚的穆斯林们只要一过中午12点,便陆续来到清真大寺,先到寺里做大净和小净,然后参加隆重的礼拜。倾听阿訇宣讲《古兰经》的教益。回族的婚礼大多选在主麻日举行。独特的宴席曲有独唱、对唱,并伴以舞蹈,热闹非凡,从开场时的祝词唱到赞美新娘新郎,再唱出祝福全家的和睦和发达。
青海的撒拉族,也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他们与古代突厥族有着铅丝完率千丝万缕的联系。
撒拉世代生息繁衍在黄河臂弯里的循化,这里是青海高原著名的瓜果之乡。在硕果累累的果园里,撒拉姑娘纵情高歌,有一种壮硕的美;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上,撒拉小伙奋力划动牛皮筏子,呈现着力量之美。
撒拉族婚俗古朴而喜气。传统婚礼都在每年冬季举行,迄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突厥民族的婚礼习俗。
民歌是藏家人的灵魂,是生命的一部分。尤其是有行云流水般旋律的情歌——拉伊,华热的拉伊歌会更以其独特的风采引来四方宾客。男女青年通过拉伊等活动产生爱情,男方便请媒人带上青稞美酒和哈达等物前去说亲,向女方父母赠“吾仁”(养育钱、奶钱),向证婚人献哈达,然后则日举行婚礼。
海西蒙古族在青海高原数百年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蒙古风俗。每年到了农历7月25日,牧民们就从很远的地方赶著牲畜,来到青海湖边“祭海”,他们在湖边摆上供桌,把杀好的牛羊摆在供桌上,然後宣读祭祀青海湖的祭文,再向著滔滔湖水顶礼膜拜。“祭俄博”是蒙古族原始宗教习俗,至今已成为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会上除了请**、喇嘛念经,煨桑,祭礼山神,祈祷人畜平安外,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六、风情之美(5’30)
青海的宗教文化体现出一种宏大和虔诚,民间文化则显得活泼多姿,在青海东部地区有一种山歌叫“花儿”,歌中常常把女孩子比做花儿,而把小伙子叫做少年。每年农历的5、6月间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聚集在山坡上唱歌跳舞,这就是著名的“花儿会”。各族群众选择古刹隐隐的风景名胜地,用“花儿”表达对生活、对劳动的感受,青年人以歌为媒,相互对唱,吐露心中的爱恋。从农历六月六的大通老爷山、互助五峰寺“花儿会”,到民和三川地区的八月“纳顿节”、玉树草原上的康巴艺术节,类似狂欢的歌会、舞会一浪高过一浪,直到耀眼的金色染黄了丰收的田野„„
纳顿节是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的传统节日。在土语中“纳顿”含有娱乐、玩耍的意思。从农历七月十二日起到九月十五日,“纳顿”从庄稼成熟最早的村子开始,一村一天为会期,前后历时两个多月,遍布五个乡镇的上百个自然村,被誉为世界上时间最长的农民狂欢节。经过一番仪式之后,开始举行长达两三个小时的傩戏表演。
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是热贡藏族和土族的传统节日“六月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的活动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蒙古族热情奔放,喜爱歌舞,并且喜欢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青海的各地蒙古族每年七八月甸都要选择依山傍水,平坦开阔、水草丰美的草原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蒙古族自古以来就能延惯用语战,精骑善射。因此,赛马是那达慕盛会的主要活动。赛马时,成百上千的牧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赛马场,一面观看比赛,一面擂鼓摇旗,助威呐喊。而骑手们则乘着自己精心喂养、精心打扮的骏马,同对手展开激烈的角逐,场上气氛热烈非凡。林人着迷的还有蒙族姑娘们柔美的舞姿,悠扬的马头琴声。
玉树草原上的康巴歌舞,独树一帜,久负盛名。
七、八月份是玉树草原上风景如画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大型歌舞表演、赛马和物资交流为主的康巴艺术节拉开帷幕。以序舞、正舞、大圆满舞构成的“依”舞,既歌且舞,旋律欢快流畅,舞姿抒情优美,内涵丰富。“卓”舞的表演则曲调欢快急促,动作粗狂飘逸。以鼓点伴奏,踏节而舞的“热巴”源于流浪艺人的民间表演,恣肆奔放,强劲有力。而那“锅庄”和“锅哇”舞配以数十人的大型表演,更使人赏心悦目。
七、和谐之美—大美青海
青海地区人类的生存历史可而上朔至五千年前后,“青海人”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期,著名的柳湾遗址、喇家遗址等四千三百余处考古发掘点,证实远古的青海东部地区已有较发达的彩陶文化、粟忝文化、玉石文化,音乐、舞蹈等祭祀文化已普遍存在,这些文化瑰宝,经过数千年的丰富和发展,成为青海各民族的灵魂,独特而丰富的青海地域文化,创造了中华早期文明的辉煌成就。
一部青海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大融合的变迁史。
数万年风云变幻,数千年世事沧桑,无数个民族在这里碰撞流转交融,世居青海的人们终于形成了汉、藏、土、回、撒拉、蒙古六个主体民族,大家各具特色又不可分割,相依相伴,和睦共处,携手并肩,其乐融融。
美哉青海,山川壮丽,风华四溢!壮哉青海,民族融合,力拔山河!
第二篇:大美青海获奖作文
青海之美 美不胜收
二十岁之前我不知道生命之中会有这样的契机,但是她知道,而且在等我;十几年的求学路似乎冥冥之中安排、设计好了我与她——美丽动人的青海,今生今世忘不了、拭不去的情怀,我喜欢把这样的契机称作缘分;千里之外的阻隔以被跨越了,我落脚青海大学,内心有声呼唤:我将心甘情愿地与她缠绵、无休无止;因为青海之美早已深深地征服了我。其中美的滋味我体会到了三味——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富庶之美。
生态之美
偶尔会有冲动把大美之青海喊作“空中神秘花园”,这里离天最近,蓝天、碧湖、黄花、绿草交相辉映。莽莽昆仑、巍巍祁连,生机勃勃的三江源。圣洁的冰川滴水成河,长江、黄河、澜沧江奔流而下,滋润广袤大地。
每年春季,闻名遐迩的鸟岛成千上万的鸟在这片天空飞翔;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相逢秋季,美若仙境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奇峰、方山、洞穴、峭壁比比皆是。冬季,这里低处麦苗青青,高处皑皑白雪“马前桃花马后雪”的奇妙景观宛如一首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是北国胜似北国。
和谐之美
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她曾经多舛的命运,可青海是包容的,她以宽容的胸怀抹去了战乱、伤痛的记忆,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来自各方的民族和文化。每个人不论民族、信仰,都不惜自身的智慧、汗水,为大美之青海创造着文明,演绎着奉献和热爱的美好。
这里不仅有王牌景点塔尔寺、青海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还有郁金香节、青洽会、环湖赛、自行车环湖赛„„近年来,国家实施三江源保护政策,青海的山变得越来越美了,到处是一片翠绿;青海的水更清了,处处是碧波荡漾。
富庶之美
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青海有大美而不言,地大物博、资源富庶:盐湖、石油、金属、农牧资源等等。
拥有酥油花、截绣、壁画“艺术三绝”的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美丽的青海是一片待开发的热土地,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在一代代青海人的勤劳下,她将更加美丽、更加多彩!
美不胜收
人在千山万水,草木花树等等大自然主宰者的面前是多么地微不足道,我想亲吻这里每一寸温热的大地,触摸这里每一株水嫩的花木,眼见这里每一处神秘的地域,融入这里每一潮向上的民风,一步一步地靠近她、理解她,难以自拔。天下人都来这里吧,体味她的秀美,并依着她雪山的纯净,使性情热烈奔放;在宗教的洗礼下,让内心世界无比圣洁。
金银滩那曾经回荡的旋律又在回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这样的地方,怎不令人向往?
第三篇:宣传片解说词
宣传片解说词
在秀美的松花江畔,杏花掩映的杏林路中段,矗立着一座享誉省内外的完全中学——佳木斯市第七中学。学校先后获得省市各类荣誉一百余项,尤其以独特的办学特色荣获省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基点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如今,七中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领域,比如有的人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才”,有的则表现出超常的“数学天才”,而每一个体不同优势智能领域的充分发展,才能使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以充分体现,才能保证个体适应并立足于当今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并走向成功。(字幕:七中——培养艺术家的摇篮)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七中立校52载,艺术办学也走进第19个年年头,成功的教育促进了个性发展,一颗颗丰硕的特色教育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注定载入第七中学的璀璨史册:
1993年,与佳木斯师专艺术系(现佳木斯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创办艺术班,开创省内中学联合办学之先河。
1998年,省级培养优秀艺术后备人才基点校,高考本科实现0的突破。
2002年10月,新建4500平方米艺术教学楼正式启用。
2003年,王传越、刘宇鹏考入国内最高音乐殿堂——中央音乐学院。
2004年,赵云考入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第一个跨出国门。
2005年,赵嘉为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专业
2006年,宋伟建考入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2007年,郭小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美专业
2008年,肖尧考入天津美术学院
2009年,又传来捷报:王苗壮成为考入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第二人„„
2010年,徐安庆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舞美专业
2011年,张丹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课考试
这正是:引吭高歌跃进曲,挥笔泼墨画妖娆。(同时字幕:)
近十几年来,我校艺术高中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其中,艺术高中近千名毕业生先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南京师大、燕山大学等高等学府,敲开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众多国家重点院校的大门。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国人也开始追求高层次精神生活。因而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的极其匮乏,可以预见的是,高校将紧跟着政策在艺术方面继续扩招。
我校,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摆脱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学生一曲成名一画难求理想。我们学校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开辟成功之路,让每个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同时字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办学之路。
七中的艺术特色,有十几年的艺术实践,更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按照该理论,每个
人的智力和潜能是不同的,而我们选择了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一中要千方百计把学生送进清华和北大,七中要竭尽所能把学生送进中央院和鲁艺。
为此,学校结合多年时间,开发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同时字幕:)早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就把《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我校的重点立项课题,其中我校的资源特色类校本课程包括口琴、竹笛、竖笛、舞蹈、声乐、音乐欣赏、国画、素描、书法、卡通、工艺、动漫画设计等,非常受学生欢迎。特别是我们通过整合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利用多功能厅设备连接各教室电视进行现场直播,也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无论你的教育生涯是长是短,我们必须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是博大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而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进器„„
在文化课方面,我们有从教数十载的老教师把关,他们德高望重,博学善教,用爱心作清泉,洗涤着学生的心灵;我们也有富于生气的青年教师跟进,他们执着追求,敢于创新,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无悔的青春。
在专业课方面,我们有外聘的专家教授,他们德艺双馨,严谨勤奋,为迷茫的孩子奏响了进军的号角;我们也有自己培养的青年才俊,他们急起直追,后来赶上,为饥渴的双眼描绘了华美的图章。
2008年,在皮秀云校长的英明果敢的决断下,我校的美术专业课实现了平稳过度,由过去完全依赖别人到全部独立承担,初步实现了我们独立办学的夙愿。
这就是佳木斯第七中学,在艺术特色教育方面,一次次勇立潮头!
实践证明: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全校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不畏辛苦、无私奉献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超越困境的原动力。(同时字幕:立校之本: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
艺术教育也正在悄悄地对学生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个性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某一方面的智能特长,为将来的升学、就业、生活、做人等打好基础。学校拓宽艺术教育的辐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周、十佳书画、十佳演讲员、十佳写作能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以校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长风文学社、《心语报》、校园广播站、篮、足球、田径队等组织,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在各类比赛中,许多同学脱颖而出,进一步发展了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七中学还坚持组织学生去儿童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等进行社区服务外,为市教育局老教师艺术团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并且组织学生在老年节为离退休老教师进行慰问演出,这不仅受到了老前辈们的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相声大师姜昆亲笔题词,称赞七中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今天,我们第七中学也给家长和学子郑重承诺:“给我一个机会,我将把您的孩子塑造成为美丽的白天鹅!(同时字幕)”
欢迎你,望子成龙的每一位家长!(同时字幕)”
欢迎你,渴望成功的每一位学子!(同时字幕)”
有你的加入,佳木斯七中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第四篇:宣传片解说词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烟波浩淼的骆马湖,蟹肥虾美;古韵流长的大运河,裹挟着洋河双沟美酒醇郁的芳香千年诗意流淌。革命老区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一块英雄的热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母校——宿城区龙河镇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全镇共有中心小学1所,村级办学点3个,中心园1所,村级办园点3个,社区教育中心1个。中心小学占地80509㎡,其中,建筑面积17933㎡,运动场地8350㎡,校园环境如诗如画:朱瑞塑像挺拔英武,池塘水光潋滟、鱼翔浅底,四周垂柳轻舞、翠松挺拔,绿化率达61%。
现有在校生1543人,教职工114人,专任教师95人,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37%。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3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26人。1人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5人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
为了让“炮兵之父”的伟大人格和非凡经历影响和教育家乡学子,我校坚持走红色德育的特色办学之路,灌输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情感。学校在用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引领学生志存高远的同时,把学习朱瑞精神与教育教学活动和规范管理相结合,让朱瑞精神体现在学习、生活、集体活动等诸多方面,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追求。
加强体验教育,强化活动育人是我校红色德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在学生中成功举办了 “唱、读、讲、观、诵、评、演”等红色德育活动。即举办唱红色经典歌曲、读红色经典书籍、讲朱瑞将军故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诵红色经典诗文、评比朱瑞中队和“朱瑞式好少年”、演红色经典话剧等活动,为学生打上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我校的朱瑞文化、红色德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江苏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沙人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朱瑞将军侄女朱玲、朱莲,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益,宿城区委书记李健等领导都亲临我校参观指导。
我校的朱瑞文化建设文章入选江苏省少工委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彩红领巾》一书;《朱瑞:炮兵奠基人》入选国家关工委主编的德育读本《共 1
和国缔造者与建设者》一书。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德育读本。
继2007年底朱瑞将军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后,今年,朱瑞中队被省少工委命名为“江苏省英雄中队”;五(4)班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朱瑞班”,朱瑞文化建设声名远播。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按照“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创建要求,我校投资26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2180平方米的综合楼,先后建成高标准的体育室、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各功能室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科学、音、体、美等装备均达二类标准,现有图书31720册,生均21册。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拥有中心机房1个,电脑室3个,学生电脑170台,生机比9:1,教学用笔记本电脑60台,师机比1.9:1。充分满足了学生网络上课和教师自动化办公及学校管理平台无纸化办公的需求。学校拥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供各班级电化教学。一线教师全部使用电子备课,科学、美术、音乐、计算机等课程全部在专用教室上课。
后勤服务上,我校建有高标准餐厅和宿舍楼。餐厅可容纳800名学生同时就餐,有专业厨师和服务人员,三餐营养搭配科学,饭菜卫生、可口。宿舍楼有450个床铺,现有住宿生406人,均单人单铺,配备专职生活指导教师,学生宿舍整洁、温馨。为了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建立了监控室,在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人防与技防结合,确保了安全管理无盲点。
办人民满意教育,创现代化精品学校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以“始于斯,忠于斯,成于斯”的校训,以“用经典照耀童年”的校风,以“让课堂涌动灵性”的教风,以“让智慧充盈指尖”的学风,努力更新办学理念,有力保障了创建扎实、有效推进。
今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首批学校,开办了合唱、泥塑、写作、竹笛、书法、儿童画、版画、科技、乒乓球、篮球等20多个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校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契机,扎实开展双语阅读活动,鼓励师生多进图书室、多借书、多读书、多交流、多写读书笔记、多展示读书成果。学校还为每位
师生发放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为各班建立了流动书吧,印发了推荐阅读书目,制订了读书方案,编辑印发了校报《红泥巴报》,让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尝试导学案,“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让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全校师生的学习。学校利用研训室这个阵地,认真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结合实际,在集体反思,个人反思,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让老师走下三尺讲台、放下成堆作业试卷,为学生减负增效。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园集体舞、武术操、太极拳、跑步、跳绳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
在管理上,我校注重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努力营造和谐、成功、幸福、发展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在校长室的倡导下,我校教师养成了课前候课的良好习惯,课前两分钟,任课教师会主动到教室门口候课。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龙河小学的现代化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2011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本,残疾儿童9名全部随班就读。社区教育中心组织从业人员培训9140人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董王高跷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红火上演。
全镇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中心园顺利通过省优质园验收;社区教育中心创建成市级社区教育中心,并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春催桃李,雨润幼苗,沐浴着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春风,我校如同一簇馨香绚丽的映山红绽放在龙河畔。一年来,我校师生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达300余人次,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基地、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手拉手” 活动优秀组织奖、宿迁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宿迁市交通文明示范学校、宿迁市规范管理样板学校等,连续五年在全区教育系统目标综合考评中荣获二三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龙小人将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新的起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共同谱写教育发展的豪迈篇章!
第五篇:宣传片解说词
宣传片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便于观众一目了然。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时间顺序编写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宣传片的解说词吧。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烟波浩淼的骆马湖,蟹肥虾美;古韵流长的大运河,裹挟着洋河双沟美酒醇郁的芳香千年诗意流淌。革命老区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一块英雄的热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母校——宿城区龙河镇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全镇共有中心小学1所,村级办学点3个,中心园1所,村级办园点3个,社区教育中心1个。中心小学占地80509㎡,其中,建筑面积17933㎡,运动场地8350㎡,校园环境如诗如画:朱瑞塑像挺拔英武,池塘水光潋滟、鱼翔浅底,四周垂柳轻舞、翠松挺拔,绿化率达61%。
现有在校生1543人,教职工114人,专任教师95人,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37%。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3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26人。1人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5人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为了让“炮兵之父”的伟大人格和非凡经历影响和教育家乡学子,我校坚持走红色德育的特色办学之路,灌输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情感。学校在用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引领学生志存高远的同时,把学习朱瑞精神与教育教学活动和规范管理相结合,让朱瑞精神体现在学习、生活、集体活动等诸多方面,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追求。
加强体验教育,强化活动育人是我校红色德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在学生中成功举办了 “唱、读、讲、观、诵、评、演”等红色德育活动。即举办唱红色经典歌曲、读红色经典书籍、讲朱瑞将军故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诵红色经典诗文、评比朱瑞中队和“朱瑞式好少年”、演红色经典话剧等活动,为学生打上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我校的朱瑞文化、红色德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江苏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沙人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朱瑞将军侄女朱玲、朱莲,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益,宿城区委书记李健等领导都亲临我校参观指导。
我校的朱瑞文化建设文章入选江苏省少工委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彩红领巾》一书;《朱瑞:炮兵奠基人》入选国家关工委主编的德育读本《共
和国缔造者与建设者》一书。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德育读本。
继2007年底朱瑞将军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后,今年,朱瑞中队被省少工委命名为“江苏省英雄中队”;五(4)班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朱瑞班”,朱瑞文化建设声名远播。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按照“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创建要求,我校投资26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2180平方米的综合楼,先后建成高标准的体育室、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各功能室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科学、音、体、美等装备均达二类标准,现有图书31720册,生均21册。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拥有中心机房1个,电脑室3个,学生电脑170台,生机比9:1,教学用笔记本电脑60台,师机比1.9:1。充分满足了学生网络上课和教师自动化办公及学校管理平台无纸化办公的需求。学校拥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供各班级电化教学。一线教师全部使用电子备课,科学、美术、音乐、计算机等课程全部在专用教室上课。宣传片解说词后勤服务上,我校建有高标准餐厅和宿舍楼。餐厅可容纳800名学生同时就餐,有专业厨师和服务人员,三餐营养搭配科学,饭菜卫生、可口。宿舍楼有450个床铺,现有住宿生406人,均单人单铺,配备专职生活指导教师,学生宿舍整洁、温馨。为了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建立了监控室,在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人防与技防结合,确保了安全管理无盲点。
办人民满意教育,创现代化精品学校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以“始于斯,忠于斯,成于斯”的校训,以“用经典照耀童年”的校风,以“让课堂涌动灵性”的教风,以“让智慧充盈指尖”的学风,努力更新办学理念,有力保障了创建扎实、有效推进。
今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首批学校,开办了合唱、泥塑、写作、竹笛、书法、儿童画、版画、科技、乒乓球、篮球等20多个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校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契机,扎实开展双语阅读活动,鼓励师生多进图书室、多借书、多读书、多交流、多写读书笔记、多展示读书成果。学校还为每位
师生发放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为各班建立了流动书吧,印发了推荐阅读书目,制订了读书方案,编辑印发了校报《红泥巴报》,让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尝试导学案,“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让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全校师生的学习。学校利用研训室这个阵地,认真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结合实际,在集体反思,个人反思,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让老师走下三尺讲台、放下成堆作业试卷,为学生减负增效。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园集体舞、武术操、太极拳、跑步、跳绳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
在管理上,我校注重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努力营造和谐、成功、幸福、发展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在校长室的倡导下,我校教师养成了课前候课的良好习惯,课前两分钟,任课教师会主动到教室门口候课。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龙河小学的现代化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2011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本,残疾儿童9名全部随班就读。社区教育中心组织从业人员培训9140人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董王高跷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红火上演。
全镇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中心园顺利通过省优质园验收;社区教育中心创建成市级社区教育中心,并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春催桃李,雨润幼苗,沐浴着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春风,我校如同一簇馨香绚丽的映山红绽放在龙河畔。一年来,我校师生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达300余人次,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基地、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手拉手” 活动优秀组织奖、宿迁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宿迁市交通文明示范学校、宿迁市规范管理样板学校等,连续五年在全区教育系统目标综合考评中荣获二三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龙小人将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新的起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共同谱写教育发展的豪迈篇章!
领君重工宣传片解说
晋中,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活跃的现代化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晋商故里,纵横商界600余年,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自改革开放以来,晋中煤炭行业不断创新发展,同样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煤炭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晋中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也都尝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苦果。
七年前,XXXX有限公司顺应国家煤炭转型发展的要求,以解决煤炭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开始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并着手研究“粉煤高效环保综合利用”这一世界性科研课题。凭着无往不胜的信念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公司投入巨资,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艰辛的努力获得了丰硕的回报!
2011年,困扰我国型煤领域20多年的关键性技术在公司研发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013年,经过两年的附属设施的建设及不断的调试,第一套“无烟碳化型煤生产线”终于面世;
2014年,第一套“无烟碳化型煤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
XXXX有限公司工业园区占地50余亩,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先进的生产工艺及一批高素质科研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公司立足于洁净煤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公司上下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无烟碳化型煤生产线”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具备了进入市场的条件。
“无烟碳化型煤生产线”是将烟煤、肥煤、贫瘦煤等粉煤,经过冷压成型,中温干馏,提取煤焦油、煤气后,碳化成型为无烟球状炭块,提高固定碳含量,提升了烟煤的品质和价值,更将煤炭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有效提取成为高附加值的煤焦油和煤气,并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进行了充分固化。
目前,本生产线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形成了年产12万吨的产能。
“无烟碳化型煤生产线”的研发成功,完成了XXX多年来解决粉煤环境污染的目标,也为我国“粉煤高效综合利用”找到了一套有效途径。其产出的无烟碳化型煤,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可形成新的产业链,成为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领君行天下 携手赢未来”,XXXX将继续以社会需求为着重点、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点,不断研究创新,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及洁净煤技术设备带给客户,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洁净煤生产技术和设备。相信,随着领君人的不断努力,我公司一定会再续晋商传奇,为实现实业兴邦、振兴民族工业而再创经济奇迹,成为洁净煤领域的领军人。
宁安市职教中心专题片解说词
l宁安市职教中心是一所公办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职教中心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难得的机遇,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正在书写振兴宁安职业教育辉煌的篇章。
办学理念先进,发展目标明确的职教中心
依法办学、以德治校、以诚立信、以质兴教是我们的办学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同企业合作、与高职联合拓宽办学路径,建立学生就业、升学的“高速立交桥”是我们的办学特色;我校的发展目标明确:励志三年,决战两年,争创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市。
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完备的职教中心
走进职教中心,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触摸到她砰砰跳动的脉搏,嗅到她扑鼻的芳香,感受到她的博大与厚重,包容与和谐。校园内建有庄重典雅的教学楼、造型别致的实训楼、宽敞明亮的餐饮中心和封闭式管理的标准化学生公寓。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现开设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焊接、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园艺等专业。各专业都是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为激活职业教育,增强办学吸引力,学校除不断开发自身的教育资源以外,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与高职院校联合,初步形成各专业都有合作企业(万方服装、金龙汽修、财政宾馆、幼教中心、龙祥机械、龙斌美术等),各专业都有对接的高职院校(哈尔滨华夏计算机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培训及师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障学生实习、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结构性矛盾,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如:对中职生的助学金补贴,涉农专业免收学费,并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等。这就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师资力量雄厚,师风淳朴端正的职教中心
我校拥有127名教师,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占一半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坚持“关心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教育思想,秉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宣传片解说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怕找不到恰当教育方法”的信念,勤奋刻苦,一心一意地工作,近年来,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连续书写了宁安市职教中心的辉煌。
教育人文有度、管理科学严格的职教中心
学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注重对学生行为养成、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佩戴胸卡,文明守纪,勤奋进取,形成了良好的校风。从而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学校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强调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公民意识、感恩情怀、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
食宿条件优越,后勤保障有力的职教中心
学校有标准化8人间和4人间宿舍,伙食标准统一、质量上乘、安全卫生。寝室管理严格、环境整洁、文化氛围浓厚。良好的食宿为学生在职教中心度过三年愉快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毕业出口广阔,就业升学均可的职教中心
从2010年起,高职招生政策完全放开,我校中职对口升学率达到100%,高职本科升学率达42%。对口升学主要的院校有: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商业大学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一定能够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
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学校将通过四大就业平台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一是劳动部门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平台;二是省职教联盟搭建的就业平台;三是与我校联合办学的高职院校提供的就业平台;四是通过校企合作设立的就业平台。我们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目标是让有就业意愿的学生真正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早日实现人生的价值。
职教人有信心、有能力,经过艰苦创业,通过创特色、打品牌把宁安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发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情洒校园、爱给学生,用智慧和汗水为学生搭建发展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就业、创业、回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