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样例5]

时间:2019-05-14 00: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篇: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时间:2009-12-20作者:由朋双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农业产业;联产承包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提出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指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要保持长期不变,在这一大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如何扬长避短,适应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变化的需求,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所面临一系列难解之题的一个最为有效的举措。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其经营呈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这使得农民在进入市场的时候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向,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低效益又往往使农民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同大市场连接起来,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的合理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从生产环节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在联产承包制下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细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薄弱。当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单靠农民个人力量显得越来越为有限,很多农户既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资源条件,又缺少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投入实力,因此很难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这样生产上不去,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其次,从流通环节来看,联产承包制本身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和彼此封闭的生产经营单位,割断了生产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所占有的市场信息有限,加上市场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很多农民难以正确把握市场的波动或盲目跟着市场走,往往陷入市场虚假信号的陷阱,或是产品销售受阻,或是卖不出预期的价钱,有时甚至出现丰产不增收或是丰产减收的情况。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农户分散性的小生产融入到大市场之中。一方面,通过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组织生产,使农户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产供销的结合,为农户提供稳定和高效率的渠道网络,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销路,而且还可以卖个好价钱;再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为农产品流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引导农户参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制,难以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可以使少数头脑灵活,市场预测较为准确的农户富裕起来,率先步入小康行列。但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之下,很难规避无时不在的各种风险,从较长时期来看,必然会出现大量生产难以维持甚至破产的农民,形成两极分化。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增强广大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方面,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农户的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统合起来,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形成有机整体,并与市场联通起来,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减轻市场波动、突发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产业的各链条和各环节结为整体,形成合力,在产业链中构建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马上会引连锁效应,迅速做出应对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降低损失;另外,行政性干预对于农户来说也是引发风险的因素之一。在现实中,作为单体力量的农户,一般很难摆脱行政性干预的控制。由于行政干预对于行政主体来说,既无成本,也不承担任何后果,往往随意性很强,但一旦失误,给农户造成的损失则是巨大的。通过产业化经营,分散性的农户实际上已经联结为统一整体,在经济上形成利益联盟。这样,当出现行政干预时,行政主体面对的已经不是单体的农户,而是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在经济上联合起来的众多农户。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充实、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制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农业产业化赋予了联产承包制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在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分”的优势,在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利益诱导,充分调动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又以市场为纽带,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以及社会服务化体系的确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整体上将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又统一起来。这种“统”,不是行政上的管理,而是经济上的,以利益为目标的“统”。这种统分结合,可以在农业产业上各环节给农民带来丰厚利益。仅以农产品加工环节为例,价值1元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以增值3.75元,日本可以增值2.2元,而我国只有0.38元。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潜力巨大,农民可以从中获取相当可观的收益。

第五,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充实农村现实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比较利益的作用下,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要由比较利益低的部门向比较利益高的部门转移。而从目前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利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重大问题。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校水平,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市场的结合,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业的综合获利水平和能力。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不仅可以从直接的产品生产中获得利益,有的还可以获得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这样,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这对于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还很脆弱,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开展。但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协调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在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http://www.su30.net/nongxueleilunwen/nongyixue/2009-12-20/27811.html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农业产业;联产承包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提出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指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要保持长期不变,在这一大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如何扬长避短,适应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变化的需求,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所面临一系列难解之题的一个最为有效的举措。首先,从生产环节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在联产承包制下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细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薄弱。当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单靠农民个人力量显得越来越为有限,很多农户既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资源条件,又缺少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投入实力,因此很难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这样生产上不去,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其次,从流通环节来看,联产承包制本身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和彼此封闭的生产经营单位,割断了生产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所占有的市场信息有限,加上市场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很多农民难以正确把握市场的波动或盲目跟着市场走,往往陷入市场虚假信号的陷阱,或是产品销售受阻,或是卖不出预期的价钱,有时甚至出现丰产不增收或是丰产减收的情况。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农户分散性的小生产融入到大市场之中。

第三,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制,难以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可以使少数头脑灵活,市场预测较为准确的农户富裕起来,率先步入小康行列。但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之下,很难规避无时不在的各种风险,从较长时期来看,必然会出现大量生产难以维持甚至破产的农民,形成两极分化。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增强广大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方面,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农户的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统合起来,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形成有机整体,并与市场联通起来,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减轻市场波动、突发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产业的各链条和各环节结为整体,形成合力,在产业链中构建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马上会引连锁效应,迅速做出应对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降低损失;另外,行政性干预对于农户来说也是引发风险的因素之一。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充实、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制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农业产业化赋予了联产承包制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在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分”的优势,在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利益诱导,充

分调动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又以市场为纽带,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以及社会服务化体系的确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整体上将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又统一起来。这种“统”,不是行政上的管理,而是经济上的,以利益为目标的“统”。这种统分结合,可以在农业产业上各环节给农民带来丰厚利益。仅以农产品加工环节为例,价值1元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以增值3.75元,日本可以增值2.2元,而我国只有0.38元。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潜力巨大,农民可以从中获取相当可观的收益。

第五,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充实农村现实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比较利益的作用下,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要由比较利益低的部门向比较利益高的部门转移。而从目前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利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重大问题。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校水平,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市场的结合,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业的综合获利水平和能力。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不仅可以从直接的产品生产中获得利益,有的还可以获得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这样,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这对于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还很脆弱,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开展。但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协调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在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篇:有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迚农业结极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戓略丼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市财政局农业科走访了县(市、区)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迚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3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9 家,比的 7 家增加了 12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的 36 家增加到

家;新增投资 200 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 275 家,新建了新湘农、苏仙邦尔泰、义捷粮油、加法果业、广湘食品、玲珑王茶业、济草埻药业、生平米业、坪上菌业等有代表性的产业化项目,东江食品工业园、石盖塘食品工业园初具雏形。不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投资 50 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达 216 家,其中由省里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4 家、四星级休闲农庄 4 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觃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觃模化、与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觃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劢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迚了县域经济发展。

(事)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觃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市形成了以苏仙邦尔泰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舜华鸭业、朗德鹅业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裕湘面业、生平米业以及大北农、九鼎、希望饲料为龙头的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以东江湖渔业为龙头的淡水鱼养殖加工业,以狗脑贡、玲珑王茶为龙头的茶业;以新湘农、欢乐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业;以万华红提、加法果业、永兴冰糖橙为龙头的果业;以海华

竹木、创兴人造板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以太和辣业、三味食品、小徐呱呱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业;以安仁食用菌开发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等 10 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觃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形成了“龙头+品牌+标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丌断推迚,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我市积枀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迚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枀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 261 万亩,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 197 项。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丌断提高。一是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市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枀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劢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丌断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劢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全面开展工作,市农业局农产品检测综合楼正在建设,全部县乡劢物防疫站建成幵投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丌断提高。农业信息

服务快速发展,市县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和电规栏目,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迚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丌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丌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觃模较小,带劢能力丌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劢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觃模迚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市的龙头企业大都处二发展的初期,觃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极都很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丌多,觃模效益低,带劢能力丌强,带劢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龙头企业这种丌大丌强的局面,虽然在推迚农业产业化的初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无法带劢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而丏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劢作用就更小了。

(事)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统一觃划和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觃划和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觃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长足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却幵没有形成发展觃

划。有些觃划则因缺乏实地调研考察和研究论证,存在纸上谈兵、凭空想象的情况,而真正实施幵达到预期效果的枀少。再则,个别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都没有保证。个别县市丌切实际上项目,盲目发展,结果项目遍地开花,发展丌均衡,虽然近年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真正集中起来做成了大亊的却丌多,反而造成浪费,农民得丌到实惠。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丌高。首先,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丌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与业村组和与业大户丌多,靠价格拉劢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既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幵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觃模效益的提高;其次,加工龙头不生产基地组织结极丌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二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丌管;求大二供时,农户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资金丌足的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普遍觃模较小,自身发展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丌足,银行信用等级丌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极角度来看,由二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信用体系还未完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枀性丌高。此外,各级政府在组建农业产业化资金信贷担保机极工作上力度丌大,劢作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银行贷款难,筹资难,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迚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不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能带劢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各类龙头企业。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技改

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迚设备引迚不更新等迚行补劣,对出口创汇大、带劢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征用的土地,可依法采用划拨戒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须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其有偿使用费可实行优惠征收。

(事)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与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农民与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丌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劢能力强的农民与业合作社,支持其开展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引迚、信息不经验交流、销售网络极建,引导其由生产、销售初级合作向固定资产、资金高级合作发展,促迚其加强管理,觃范运行,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以上措施,支持农民与业合作社不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培训一批农民经纨人。农民经纨人现已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市的经纨人队伍存在经营觃模丌大,个体营销的多,分工丌细,缺乏现代化营销手段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纨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劢,提高市场竞争力,幵引导农民经纨人不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亊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

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经纨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劢力量。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推迚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觃划,合理布局,建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充分发挥加工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农产品加工园区应该选择交流便利、符合环保要求、地段相对独立,不城区觃划相衔接,大宗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地方。园区内部功能区块划分要科学,蔬菜、果品加工不畜禽类加工要分离,在园区周边应留有足够的区块用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方便农业龙头企业向周边农村迚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事是合理设置龙头企业入园门槛。对龙头企业在投资觃模上的入园门槛应明显低二工业园区。建议入园企业丌以大小衡量,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不**特色农产品相符的小型企业。三是研究制定幵出台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促迚园区健康发展,需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幵丏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如财政资金扶持、信贷投入、税收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投资置业。

(四)落实好促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

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兴办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商品基地等给予给予资金、信贷和税收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不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觃模,使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领其共同致富。

(五)迚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幵逐年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用二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改善基地水利、交通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良种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等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投入协调机制。

(六)培育好优质品牌。要高度重规农产品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强化品牌意识,积枀实施以注册商标为重点的农业品牌戓略。要加快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优势拳头产品及加工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觃程的制订,幵组织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戓略,逐步改变目前一些农产品品牌“多、乱、杂”状况,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规、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要加强对名牌农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

牌农产品的质量迚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牌农产品的质量迚行跟踪监测,保证和增强我市名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四篇: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1017

/ 6

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讲人:贺州市副市长刘国学

(2012年10月17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其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为此,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推动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贺州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区位条件。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湘、黔、桂旅游和货物出海的便捷通道。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5.01%,总人口 2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2万。

(二)气候条件。贺州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49小时,年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4℃,年平均降雨量1558毫米,无霜期达320多天,十分适宜发展农业尤其是亚热带经济作物。

(三)资源条件。贺州土地、水力、森林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美。全市耕地面积252万亩,其中水田89.35万亩,旱地43.93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00.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8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2%以上。水能蕴藏量80多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水电站212座,总装机容量61.8335万千瓦,占可开发水电容量的71.86%,每年发电量达9.92亿度,建成了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全市有林面积76.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414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16%,列广西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广西4个林业大县(区)中占居其二。

(四)农水基础条件。贺州市境内河流及水利工程众多,西江两大重要支流贺江、桂江流经贺州,16条集雨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遍布全境,全市现有水利工程8893处,拥有251座水库工程(含金牛坪电站),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7座,小(1)型水库80座,小(2)型水库160座。建有大型灌区1处,万亩以上中型灌区21处,小型灌区59处。目前,我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10座、大中型灌区24处、引水堰坝1845处、渠道总长度8894公里,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8万亩。

(五)交通条件。国道323线和207线贯穿全境,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贵广高速铁路经过贺州,距桂林170公里,距广州260公里。随着 “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立体交通框架的逐步构建,将为我市农产品的外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农民素质条件。目前我市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但有着悠久的种养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验技术,大部分农民在优质稻、蔬菜、甘蔗、烟叶等作物种植和家禽、优质水产等养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推动贺州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农业服务机构。我市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与广西农科院共建的广西农科院贺州分院即将挂牌成立。同时,全市各县(区、管理区)基本完整保留有乡镇农技推广、动物防疫等农业服务机构,有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在整个广西,我市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服务机构,也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变化

(一)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59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89亿元,增长5.1%,高于全区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区第9位。粮食实现连年增产,2011年达到69.95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万千瓦,是建市之初的2.05倍。2012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79亿元,增长5.3%,位列广西第8位,比上年同期前移5位。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963元,增长15.5%;2012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37元,增长17.6%,位列广西第11位。

(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了优质粮、蔬菜、马蹄、茶叶、红瓜子、脐橙、梅李和瘦肉型猪、优质肉牛、家禽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08.53万亩,同比增加2.04万亩,粮食总产量69.95万吨,八步区荣获2011年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县、市、区);蔬菜基地面积为92.7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达20万亩,八步区贺街镇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蔬菜之乡”;脐橙基地面积达25万亩,富川县荣获“中国脐橙之乡”、“2011全区农业重点产业(水果)发展先进单位”称号;茶叶基地面积达15万亩,昭平县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并成功举办了2012年广西(昭平)春茶节;马蹄基地面积10.2万亩,为广西最大的马蹄生产基地,全市年出口马蹄罐头2.5万吨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三,位居全国第一,平桂管理区鹅塘厦岛村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马蹄村”;梅李基地面积20万亩,八步区被授予“中国李子之乡”;红瓜子基地面积达6.5万亩;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49.71万头,位居全区第二。我市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粤港澳绿色“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优质粮、柑桔、烤烟、茶叶、马蹄、红瓜子、速丰林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以八步区、富川县为主的蔬菜产业区;以八步区、钟山县为主的优质粮产业区;以富川县为主的脐橙产业区;以平桂管理区为主的马蹄产业区;以昭平县为主的茶叶产业区;以八步区、平桂管理区和富川县为主的瘦肉型猪产业区;以八步区、昭平县、平桂管理区为主的速丰林产业区;以钟山县、富川县为主的鸭产业区;以平桂管理区、八步区、钟山县为主的肉鸡产业区;以昭平县为主的名优鱼产业区。

(五)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累计新建或改造村屯道路1258公里。累计建成沼气池17.41万座,入户率达61.08%,位居全区首位。开工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主体工程完工31座;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1个,主体工程完工8个;完成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119处,解决了1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六)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市培育了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拥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6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广西著名商标2个;全国名牌农产品1个,广西名牌农产品6个,广西优质农产品10个。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于2010年在广西率先启动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先试先行,走出了一条促进我市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宽广新路子。目前,我市成为了广西唯一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实现了2010年提出的创建工作目标。目前,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50万亩;建立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41个;通过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98.3万亩;建成出口备案基地18个,面积12.84万亩。

三、贺州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挑战

(一)土地流转机制不全。由于我市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多数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土地规模流转难度较大,土地流转规模效益不显著,制约了我市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不可避免地逐步减少,农业发展将逐步失去资源的支持,土地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将变得更为突出。

(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由于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洪涝、干旱、冰(霜)冻和病虫害等自然和生物灾害相互作用,叠加影响,灾害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重。特别是生物灾害发生速度加快,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上升,远远超过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日益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保障的要求更加迫切。

(三)劳动力和人才缺乏。近年来,全市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在30万人以上,而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明显,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不断下降。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创办人缺乏,农业技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农业投入资金不足。我市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较弱,对“三农”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农村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农业科技化程度不高。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少,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明显不足。建市以来,全市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2项,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105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关键技术36项。但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成果还比较缺乏,单学科、单专业成果多,重大跨学科和影响全局的大成果少。

四、“十二五”时期贺州农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贺州的农业发展主要围绕“八个字”,即“稳粮、增收、保质、扩量”。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稳粮”是基础,“增收”是核心,“保质”是保障,“扩量”是手段。

(一)稳粮

1.重要性: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生产的刚性需求。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发展和稳定。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总量将保持增长趋势,未来粮食供给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实现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

2.目标任务:做到“三确保”,即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6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338公斤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

3.主要措施:

(1)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关于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继续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建设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促进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低于251万亩,基本农田不低于216万亩。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抓好农业气象、水文等服务。

(4)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良种良法。积极争取增加高产创建项目,扩大高产创建规模。推广超级稻和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集成推广“三免”、“三避”、“三诱”等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和大力推广间套种技术,促进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

(5)切实做好科技指导服务。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机制,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

(6)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大力推进农业重大病虫和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能力。

(二)增收

1.重要性:农民增收历来是“三农”发展的核心。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目标任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赶超全区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3.主要措施:

(1)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扎实推进“234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粮、水果、蔬菜、茶叶、马蹄等特色种植业,优质瘦肉型猪、优质肉牛、三黄鸡、南乡鸭、龟、鳖等特色水产畜牧养殖业,速丰林、油茶林等特色林业产业,林-药、林-菜、林-鸡、林-禽、林-花(花卉)等林下经济和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带,以打造60万亩“万元片区”、建设100个“万元村屯”、培育1000名“示范农户”为抓手,加快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运输、建筑等实业,促进更多农民转移就业,全市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

(3)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市财政“三农”补助标准,争取到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4)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延长农民增收链条。加快推进土地有效流转和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5家10亿元以上、10家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三)保质

1.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等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数不胜数,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引发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食品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因此,保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升形象、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同时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外贸出口总量,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市于2010年在广西率先提出并启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显著成效。

2.目标任务: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建成种植业出口备案基地50个、面积20万亩,养殖业出口备案基地15个,全市农产品出口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巩固和提高我市作为广西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地级市的创建成果;到2013年,力争建成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

3.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体系的有效运行、补充完善和执法监督检查,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为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有效、持续完善、执行性强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撑。

(2)进一步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体系。根据新形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贺州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备案审查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给渠道,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3)进一步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实施主体,通过嘉宝食品公司、富兴农产品公司、杨氏果业公司、亿健茶业公司、将军峰茶业公司、志兴现代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示范,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同时加大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全面实现既定工作目标。

(4)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为巩固和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我市拟与自治区农业厅合作,共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充分抓住厅市共建的良好机遇,努力争取自治区农业厅从技术上给予重点指导,从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从项目及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加快贺州跻身全国农业标准化先进行列的建设步伐,实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飞跃。

(四)扩量

1.重要性:科学、适度、有计划地扩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生产规模,是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把贺州如何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的重要手段。虽然近年来我市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生产经营的程度依然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挖。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条不紊地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禀赋特色化、特色产品产业化、优势产业品牌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上档次的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贺州农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2.扩量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234”农业产业化工程,即培育林业、畜牧水产2个百亿元产业,壮大水电、水果、蔬菜3个三十亿元产业,发展粮食、茶叶、马蹄、农业生态旅游4个十亿元产业。

(1)林业产业。重点打造24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3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18万亩松脂林基地等。到2015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10亿元。

(2)水产畜牧产业。重点打造年出栏25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年出栏60万头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年出栏8万头肉牛生产基地、年出栏2500万羽肉鸡生产基地、年出栏1000万羽肉鸭生产基地、年产2亿尾名特优鱼苗种基地等。到2015年,实现畜禽水产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3)水电产业。重点抓好上程电站、扶隆电站等一批项目。到2015年,实现水电产业总产值超30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

(4)水果产业。重点打造30万亩富川脐橙生产基地、10万亩钟山贡柑生产基地、5万亩大果山楂生产基地、20万亩梅李生产基地、年产60万株优质柑橙苗木基地等。到2015年,实现水果产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

(5)蔬菜产业。重点打造10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出口蔬菜生产基地、10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蔬菜产品20个以上。到2015年,实现蔬菜产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

(6)粮食产业。粮食面积稳定在206万亩以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八步区商品粮生产基地、钟山商品粮生产基地、30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到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5万吨,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20亿元。

(7)茶叶产业。重点打造20万亩优质茶叶种植生产基地,其中绿色茶叶生产基地8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进一步打响“昭平银杉茶”、“昭平红”、“开山白毛茶”、“亿健有机茶”、“将军峰”等品牌。到2015年,实现茶叶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8)马蹄产业。重点打造12万亩以芳林马蹄为主的马蹄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马蹄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9)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景点,打造以“观农景、品特色、农家乐、风情游”为一体的生态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到2015年,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3.主要措施:

(1)大力推进产业规划布局,扩大产业基地。着力抓好“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出口农产品基地规模和档次,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百十亿元产业生产基地。

(2)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争取2015年,新增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率达60%以上,培育5家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10家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50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品牌建设。抓住与广西农科院共建广西农科院贺州分院的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和研发,培育更多拥有自主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农业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新机制。加强品牌培育,加快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建设,积极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名城。利用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品牌效应,以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为依托,重点搞好市郊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带、富川乡村果园观光采摘农业旅游区、昭平茶园观光休闲旅游区、钟山荷塘观光旅游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加强对外推介宣传工作,加快推进贺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总之,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就是要立足和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紧紧围绕“稳粮、增收、保质、扩量”的工作重点,充分挖掘发展潜力,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注重特色品牌建设,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必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贺州农业新一轮跨越发展。

第五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主要表现在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主导产业规模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我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为实现由农业大镇到农业强镇的转变,要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发展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规模效益,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要围绕实现产业化目标,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出成效来。

1、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上下功夫。农业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在市场,必须“贸”字当头,“销”字开路,努力开拓市场。利用姜博会等等载体,宣传“生姜大王、大王生姜”品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订货会,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积极与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供销纽带,使产品有较稳定的销路,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速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龙头企 1

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牵动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和成效,它能带活农村,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规模化的基地生产相对集中起来,形成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生产经营,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效地联合起来,成规模、上批量、创名牌、争效益。一是膨胀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对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龙头企业,像泰禾、玉苑森信等,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扶持其尽快壮大、扩张。二是争取招商引资建立新的龙头企业。通过合资、独资、合作等形式,引进一批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三是利用我镇现有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联合舰队,增强抗御风浪的能力。

3、加大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叫响“生姜大王”品牌,做大“ 大王生姜 ”产业,充分利用“天蓝地绿水清居佳”的环境优势,大力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抓好生姜大蒜产业,对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板栗、核桃等林产品,进一步扩大规模,事先向质量、效益、规模型转变。基地建设要改变目前农业生产规模小、门类杂、经营分散的状况,立足于资源优势,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搞好主导产品的系列开发,形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积极培植一批重点乡村和专业大户,作

为基地建设的领头雁。

4、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城乡、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互惠互利是产业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好三个原则:一是扶持发展生产、让利于民;二是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三是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避免大起大落。还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合同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下载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5篇)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调研报告**乡政府团委书记,“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2007-02-10 16:48:45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大全]

    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是对我们搞好农业产业化,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鼓舞三,近年来,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安远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梅伟春 近几年来,安远县坚持把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工作放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