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周边形势——形势与政策
中国的周边形势
如今,社会动荡不安,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战争与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世界局势再次紧张起来。个别国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朗、朝鲜的核问题,以及埃及和其他国家的国内动荡。
中国的周边形势也非常严峻。自信中国建国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就在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分裂中国、干涉中国的内政,让中国发生内讧,从而牵制中国的发展,阻止中国的发展进程,妨碍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如今的中国不仅面临这些势力的干扰,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领土、领海问题,中国有很大的一部分领土依然在其他国家的手里,中国的南海海域也被那些东南亚的小国瓜分着,中国现在仅仅有效占有其中的极少部分岛屿和领海的管理权。
再者,中国的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以陈水扁、民进党的一些官僚为首的台独分子,与外国势力相勾结,企图实行台独,分裂中国。
中国的周边形势日益严重,美国在中国周边拉起了一道战防线,在军事上限制中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为限制中国的发展,在国内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企图限制中国的贸易出售;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日俄的北方四岛问题;中国的领海拥有权的问题。
在近期的国际热点中,中国的周边问题被广泛关注。
一、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也称“钓鱼台”,位于中国的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月17平方公里。
但是如今,日本强行占有了中国的这片领土,一点不顾中国的政府与国民的强烈的反对。
第一,从历史的归属上:从明、清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众多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中国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从国际发的角度:日本根本不符合“先占”条件。其次,中国和日本是不共架国
在国际法中,规定在一个国家的海域12海里以内为本国的领海,24海里以内为本国的毗连区,200海里以内为这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
历史原因: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钓鱼岛给日本。再者,美国违反了二战时的《开罗宣言》、《博斯坦公告》,将第三方中国的领土私自赠送给日本,实在令人憎恨。如今的现状;日本在钓鱼岛周围精心进行了军事部署,不让中国人及舰船靠近,强制性的将中国的领土进行占有。
美国,在此问题上却做了超脱,保持中立。
中国,限制民间保钓,进行军队巡航。
二、北方四岛——俄日问题
北方四岛,在俄国称为“年前群岛”,包括国后岛、择捉岛、色胆岛、齿舞岛四个岛。问题的由来:
第一:历史上;俄日双方都存在历史史料记载。第二:战时,英、美、法的《旧金山对日合约》。
第三:1954年,日苏邦交的正常化。赫鲁晓夫在1956年与日本签订的《苏俄联合宣言》
第四:戈尔巴乔夫时期,为了依靠日本发展本国经济,同意通过谈判解决北方四岛的问题。同时,后来的叶利钦时期签订了《东京宣言》。但是再后来的普京政府,变得越来越强硬。
第五:日本见俄国在北方四岛的归还问题上,已经不会做出退让。于是,2009年,日本通过了《促进北方领土问题解决特别法》。2010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乘机登陆国后岛进行视察,并且拍照。之后,不久,日本首相也乘坐自己的专机从上空俯视了北方四岛,进行了视察。俄日共争北方四岛的原因:
第一,北方四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进行海域管理,也可以在战争上占有优势位置。
第二,鱼类、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对于俄国:
1、是俄罗斯的重要的军事基地;
2、情报获取的重要部分,重要的出海口;
3、是肯定俄国参与二战的合法性;
4、是俄国对日关系的一张王牌;
5、俄国在亚太地区与美国抗衡的砝码;
6、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对于日本:1、2、3、4、5、收复北方四岛,是日本迈向大国战略的步伐; 冷战后构筑多变外交关系环境,借机提高国际地位; 日本可以强化日美同盟,牵制中国; 北方四岛的石油、鱼类资源非常丰富; 进行资源分配。
现状:俄国打击捕猎者,日俄实施经济外交。
三、独岛——日韩问题
独岛又东岛和西岛两部分组成。
从史料记载上:1905年由于日本的入侵,独岛被日本夺走。1945年,由美国管辖。1948年8月15号,归还韩国。1953年,日本再一次夺走了独岛。但后来,与归为了韩国。
原由:日韩的政治问题;渔业和油气等经济问题。
四、中印边界问题
原由:
1、1914年,英国炮制了“麦克马洪线”,但是中国从未承认。
2、周恩来与1960年4月访问印度,但并未达成协议。
事实: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组会议召开12次。但两国政府从未放弃努力,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第1次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于今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新德里举行。印度独立后,尼赫夫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五、南海争端
历史记录: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日本投降后后,时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的林尊率“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将南沙主岛以所乘军舰舰名改为“太平岛”,并在岛上树立刻有“太平岛”字纪念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综上所述,大量翔实的史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如今,中国知识占有其中的几个岛屿。
中国的周边局势严重,为了振兴中华,维护国家的尊严,中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抗外,绝不能意气用事,让他国借机乘虚而入。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参考文献
[1]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
[2]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3]09中国周边形势
[4]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三、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
【摘要】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地缘矛盾也相应最多。中国作为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也相应最多。中国作为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展开了角逐。这也进而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也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冷战最大的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核问题的第二次集中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统治并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行为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立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更是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的政策转变。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目标是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更直接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中国南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严重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复杂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地缘环境是影响我国家安全的长期性因素,“先天不足”的特点警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没有和平,安全难以保障;而有了和平,安全也不一定得到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历了 20多年的和平建设时期。但局部威胁却呈上升之势。确保战略机遇期和中国的崛起,需要营造既和平,又安全的周边环境。当前,要做到综合国力协调、有序、均衡、全面的发展,仅仅依靠常规定式是不行的,必须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超常措施和手段,将某种实力过去的缺失弥补回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经历必要的补课期来缩小各单项实力之间差距之后,才谈得上协调、平衡、有序、全面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国家的战略意志和决心。
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了塑造“美国太平洋世纪”的战略安排,试图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感。安全上,美国继续升级“雁型安全模式”,不仅强化了美国与各亚洲同盟国的联系,也进一步推动“雁型安全模式 ”中不同梯队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经济上,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塑造新的亚太经贸版图。TPP不仅是经贸安排,更是一个战略的考量。美国的目的除了要分享亚洲高速经济增长外,更看重的是掌握亚太区域统合的主导权。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核心的利益,而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持续影响的选举,其复杂性还在于政策调整的频率、幅度在短期内都会加剧,这有可能将使那些建立在经验积累上的外交手段失效。由于调整的叠加效应,即便是选举国自身也很难测度政策变化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从而使亚太地区存在着若干无法掌控的选举引爆点。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态势下,对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掌控能力、外交决策部门的反应能力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文化作为国家力量的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和国家安全运用的手段,是一个民族必须守望好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大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对我国文化进行渗透。西方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传播其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力求使之成为加强接触、灌输思想,移植观念的主要渠道。在现代宗教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国西北地区迅速蔓延,鼓吹“圣战”,采取暴力手段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某些西方国家也继续利用宗教干涉我国内政,把宗教作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种手段,而我国新疆,西藏等地之所以出现民族分裂活动,与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宗教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中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关系”。因此,我们要制定独特的文化战略,以维护中华文明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强大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在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利用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利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影响,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关于我国周边形势
关于我国周边形势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漫长的海岸线,使得我国与多国隔海相望,两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使得我国与多国相接壤,中国处于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在新世纪里,中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然而周边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荡元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动荡因素的存在,确保其不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不能使我们国家安全遭受侵害。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的周边形势。
当前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在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各种不稳定因素都可能随时爆发出。近几年来的动荡也处于不断增多之中,首先中亚的不稳是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在其首都比什凯克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南方重镇奥什爆发大规模族群骚乱,导致奥通巴耶娃宣誓出任“过渡时期”总统。南亚也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阿富汗首当其冲,阿富汗的“塔利班”分子也是愈战愈勇,美国对“阿富汗新战略”的前景更是感到黯淡无光。巴基斯坦紧跟其后,其“塔利班”分子也开始猖獗起来。实际上,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恐怖主义并非单纯的一国问题,而是整个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多方势力的较量的体现。在东南亚地区以泰国的政局动荡为首,“红衫军”与政府军及亲政府势力时不时“擦枪走火”。东亚朝鲜,朝核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六方会谈的谈判也没有结果。韩国“天安号”事件骤然紧张,现阶段的朝韩关系更是陷入紧张的氛围中,朝韩之间开启战火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韩国同美国的黄海军演,也不得不使我们提高警惕。东亚日本的政局也是持续动荡,五年内换五任首相。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也是不断,钓鱼岛问题一直持续没有解决,中国船长被捕事件,日本右翼反华抗议活动,这无疑会影响两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影响两国之间经济的相互发展。其实,动荡因素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许多小的因素在起着作用。
造成这些动荡是因为周边国家的国内政治日趋“两极分化”与“民主困境”所致,导致内耗不止。同时经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导致社会矛盾趋于尖锐,从而引发弱势群体的激烈抗争。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激化社会矛盾,经济大幅度下滑,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动荡加剧。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盾也是造成政局动荡的重要内因。对于外界因素,正如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在中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力图构筑多层次战略打击与纵深防御体系。西方大国也加强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周边国家对资源与能源争夺也进一步加剧,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周边“海权”的问题也逐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其中以南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南海的战略地位开始凸显。除了人为的因素之外,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危害周边各国。
这些内外在因素所产生的动荡,对于我国所构成的挑战严峻而复杂。首先是诺贝尔委员会把诺贝尔奖颁发给了犯有煽动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这不仅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更是对和平的亵渎。08年缅甸军政府进剿北部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导致数万名难民逃往中国云南境内,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中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中国商人曾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局突变中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引发中政府大规模撤侨行动,邻国的政局动荡、极端与恐怖势力猖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外利益。与此同时,周边乱局为某些大国的“介入”提供了可趁之机,美国就对中国周边“趁火打劫”与加大渗透,日本、印度、俄罗斯也趁机扩张,大国都加紧了对中国周边油气资源与矿产资源的角逐。泰国等东盟某些成员国的政局紊乱,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变天等,这些周边的乱局严重掣肘亚洲经济的一体化,影响中国的周边区域合作政策实施与推进。中国周边“大国责任”压力不断上升,中国陷入了两难的禁地。
面对这严峻的挑战,中国应该迎难而上应对挑战。针对伊朗核危机加剧之势,中国将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坚决维护本国的利益。虽然中缅边境有不稳态势,但对于缅甸即将举行的“大选”,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缅甸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天安号”事件引发的朝鲜半岛骤然紧张局势,中国冷静周旋,多方协调,劝和促谈,敦促南北双方切实负责和以大局为重,强调对事件真相的调查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充分与第三方参与原则,反对仓促武断、鲁莽行事与挑衅滋事,尽最大努力维护东北亚和平。
在处理好周边形势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与周边国家外交的成功与否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越来越重要。周边国家是敌人入侵的前沿,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这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周边同样是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与其他中心力量打交道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同时周边地区富含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这必将促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对此,我们对周边的外交方针要一脉相传,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又要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要睦邻、安邻、福邻,意识到周边发展是首要,要发展和谐世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利共赢、以人为本。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政治更具影响力,经济更具竞争力,形象更具亲和力,道义更具感召力,这必然使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外交越来越成功。
新世纪里,中国不论是经济还是国力都在飞速发展,这一时期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利用周边的优势来加快自己的和平发展。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时俱进、调整与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只有正确对待周边形势,处理好与周边形势的相关问题,改善周边环境形势,才能保证中国在新世纪里和平发展,从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