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507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形势研究
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形势研究
培训中心纪委书记 尹华斌 培训中心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 吴阳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摘要:由于受历史封建残余思想、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问题,虽然全国上下在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党风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创新
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深入人心,从中央到地方,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形势仍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经过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地抑制了腐败大案的发生频
率,推进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对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社会进入了深刻的转型期,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高发。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
(一)党内高中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腐败问题比较突出。从数量上看,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法律制裁的只有两个人,;进入90年代后,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法律制裁的上升到了15人;进入21世纪后,仅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到了2009年仅前8个月就查处了6名副省级以上官员,全年落马的省部级高管有17人之多。从涉及金额来看,犯罪金额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千元,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高达几个亿。
(二)腐败现象由过去的单人作战向群体化发展。过去,搞腐败大都是个人偷偷摸摸地干。现在,腐败行为的家族化、群体化日益突出。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所在部门官场的大面积震动,由此导致的窝案、串案、案中案屡见不鲜,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例如,湖南省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腐败案牵涉人员达160余人。陈良宇案涉嫌厅级官员被判刑的就十多人。
(三)腐败的范围逐渐向关键领域渗透、向一些社会领域扩散。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是腐败的传统“高发区”,但近年来腐败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部门和行业蔓延扩散,过去认为是“清水衙门”的一些部门和行业,腐败也呈现出多发态势。今年来,陆续发生了一些高等院校领导干部腐败的案件,人才摇篮、学术殿堂被权钱交易污染,腐败现象在高等院校滋生和蔓延;甚至在一些专业领域,出现了专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腐败的现象。例如,在招标投标领域,发生评标专家腐败案,甚至出现了评标专家集体腐败现象,这些都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腐败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合法化”。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显示,违纪违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试图为非法所得披上投资所得的合法外衣,腐败行为与人情来往、正常
公务活动交织在一起。如有的以提供有偿中介服务的形式,收受高额“顾问费”、“咨询费”、“中介费”; 有的在境内谋利、境外收钱,再以外资形式投资境内,“漂白”赃款;有的伙同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以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的名义,取得明显高于正常收益的“红利”; 在位时为企业牟利,辞职或退休后到企业高薪打工,用权利为自己和亲人换取企业股权或创业资本,资助亲人子女出国留学等等。形式和过程都非常隐蔽,不直接涉及钱和物,给调查取证和追查赃款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新形势下腐败易发多发的原因剖析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文化上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血缘观念强,法制观念弱,这就为腐败行为的发生孕育了土壤。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滋生了腐败,如“潜规则”文化,公诸于世的规则不遵守,而私下却遵守一些不公诸于世的行为规则即“潜规则”。还比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政策的“灵活”运用。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一些制度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还比如裙带风,“官本位”思想等,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当今各种腐败的产生都4
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腐朽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不断侵入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渗入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引领一些人的旗臶。正如有学者指出:“当人们的欲望、嗜好、价值观经不起资本主义制造的匮乏和不公的蚕食,在不知不觉间被收编入资本主义的逻辑中,迷失于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求,成为物质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生产者和玩物;当社会进步以量化的国民收入和金钱交易为首要指标,当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被臵于经济至上的权威之下,那么,非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文化必然相形见浊,被视为落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惟利是图”的腐化思想广泛传播,导致社会道德风尚下降、官员生活糜烂。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积极效应,也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原则同党性原则有着根本的不同,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党员党性要求无私奉献;市场经济要求重视经济效益,党员党性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市场经济要求竞争,党员党性要求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利益。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得金钱几乎到了万能的程度。于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切
向钱看成为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导致一些人的思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迷惘,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成为诱发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成因。
(四)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导致腐败易发多发。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各方面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某些制度的缺失和体制的障碍,是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有所蔓延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完善,有了“体制空挡”就容易产生腐败。如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缺乏民主的用人制度、尚不彻底的问责机制等等,这些不健全的和有漏洞的体制机制,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五)法制不健全和滞后。法制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廉政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制订颁布了一系列廉政法规制度。但廉政法制不健全和滞后的问题仍比较严重,一些地方、部门、领域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权大于责的现象依然严重,以致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没有受到责任追究。另一方面,惩戒的力度过6
轻,腐败成本过低。在现行体制下,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反腐败方面的法纪软性约束多,刚性处罚措施少,执法执纪还不够严厉,对违纪违法干部特别是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大,成本与所得比例严重失衡,违纪违法风险较小,腐败成本过低,使许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从打擦边球开始逐步走向违纪违法甚至腐败犯罪的深渊。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对于党来说,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把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搞好了,党风政风端正了,党才能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针对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办法,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招,多做创新之事,以新的理念指导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一)充分挖掘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群众路线是我党取得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当前,在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仍然要坚持群众路
线,鼓动、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完善保障和发扬人民群众监督权利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人民群众这支主力军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和监督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特别是要将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公开除了确保国家安全以外的一切国家权利运行的信息。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充分考虑民意在干部任免升迁以及重大决策出台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人民群众的舆论力,充分发挥网络在反映诉求中的重要作用,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收集民众网络反腐的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若信息涉及腐败问题,必须及时调查处理,并将事实真相和查处结果及时公开。
(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利,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直接受着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缺乏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政文化环境,就难以避免腐败的产生。现在民间的舆论对走后门、会搞关系的人经常是一种赞赏、佩服、羡慕的态度。没有路子、不会搞关系的人则经常被人看不起或自卑。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早已有“朝中有人好办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传统,这种社会文化氛围对腐败的形成起了促8
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密切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因势利导,大力弘扬以腐败为耻、以廉洁为荣的先进价值观念。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增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净化社会环境。营造人人崇尚廉洁、人人鄙视腐败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这样才能够帮助广大领导干部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守得住节气。
(三)创新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教育为先的思想,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效果。注重信息技术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网络,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有效性,可充分利用比较成熟的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搭建廉政文化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党风廉政教育网络系统。注重将党风廉政教育与解决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人民的冷暖疾苦,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正
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教育中得到实惠,收到教育和启迪。
(四)注重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从源头上促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特别是要注重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要进一步抓好制度落实,全面清理、堵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甚至顶风违纪的现象,切实解决好“制度不管用”和“有制度不用”的问题,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的良好局面,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势头。
(五)深入推进监督检查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督网络。强化监督检查,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活动的事前监督,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等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对管钱、管人、管项目等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重点监督,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要不断深化党内监督,加大对各级领导班子民主10
集中制及议事规则落实情况和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监督检查,继续抓好党内民主监督评议、重要情况通报、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的贯彻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扎实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及物资采购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预算执行情况与财务决算审计,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建立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和一年一报告制度,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评价审计,积极开展审计调查,防范经济风险。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主体作用,在推进政务公开和规范人、财、物管理工作中,主动参与,提前介入,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各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的参与监督作用,定期召开工会、职代会、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座谈会,畅通群众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渠道,实行群防群治,形成监督合力。
第二篇: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形势
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形势
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对于我们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反腐倡廉带来的新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国际经济环境仍在持续恶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机遇依然存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果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 没有改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给反腐倡廉带来了一系列新影响。从国际形势带来的有利条件看,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共识。腐败问题是引发世 界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一全球性腐败难题,各国政府痛定思痛,深刻反省,高度重视,招数频出,为我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 环境。二是有利于减轻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将腐败等问题作为诽谤和攻击我国的“靶子”,但近几年来我国反腐败的显著成绩使西方国家 刮目相看,赞誉有加,纷纷效仿,借腐败问题对我国进行攻击的声音有所减少。三是有利于推进权力制衡机制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金融危机促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市场经济国家对其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企业行为乃至价值观念作出深刻剖析,权力制衡的体制制度缺陷在诸多领域得到比较系统的总结,必将为我国建立完善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技术手段、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推进反腐败的有益实践,能给我们提供有益 的借鉴。四是有利于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惩治腐败,各国政府必然会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往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境犯罪活动。
从国内形势带来的有利条件看,政治上,全党上下正在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反腐倡 廉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经济上,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反腐倡廉的投入不断加大,给系统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民主氛围、法制保障和社会环境;作风上,全党开展自上而下的作风建设,措施进一步强化,力度进一 步加大,机制进一步完善,极大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
从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不利因素看,一是扩大内需措施有可能诱发新一轮腐败风险。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庞大的经济救援计划,我国也出台了 4万亿人民币投资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计划。由于监管措施一时难以跟上,权力寻租空间尚存,诱发新一轮腐败风险的可能性增加。二是腐败与反腐 败成相持状态增加了控制和打击腐败的难度。一方面,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显性腐败现象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腐败行为隐蔽化、作案手段 智能化趋势下,腐败分子游走于国际和地区之间,穿行于法律和制度的缝隙之中,揭露和打击的难度日益增大。
二、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北省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特点
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体推进、开拓创新,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成 效不断显现的良好发展态势,重点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一是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了中央和省委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以 征地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有关民生的重要政策落实不力等方面的问题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三是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为重点,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力度,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是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招投标综合监管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了治本抓源头工作的深入开展。五是以构建便民服务网络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六是以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为重点,始终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
通过持续不断地惩治和预防腐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据2008年10月国家统计局在湖北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为66.09%,比上年上升4.5个百分点;认为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为 81.05%,比上年上升1.96个百分点;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度为71.01%,比上年上升6.74个百分点。具体分析,主要呈现如下新特点:
(一)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全省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把反腐倡廉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坚持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 忠带头以身作则,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反腐倡廉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做到“六个亲自”:凡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问题亲自研究,重要工 作亲自部署,重要活动亲自参加,重要案件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
(二)服务、保障科学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 彻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各个方面,不断探索和拓宽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落实,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 查,保证了政令畅通。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涉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及农村基础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了农村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围绕优化 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有关部门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精简和下放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围绕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和抗灾专项资金的监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路不断拓展。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努力把“重在建设” 的要求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方面。我省通过不断深化认识、解放思想,逐步形成了着眼“四个安全”、实行“四个转变”、做到“三个区分”的共识,即在指 导思想上,着眼于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在工作着力点上,由侧重遏制向惩防并举、重在建设转变,由侧重事后“亡羊补 牢”向事前预警防控转变,由侧重监督约束干部向监督干部与保护激励干部相结合转变,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在工作 要求上,注意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令不行、有禁不 止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努力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要求,把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理 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机制、科技的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上,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对腐败风险的超前防范,提出了具有湖 北特色的“1+3+X”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构想,着力建立“两圈一区”三个腐败风险防控体系。在创新党风廉政教育载体上,建立了3个省级反腐倡廉教 育基地,即依托红安“鄂豫皖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立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依托中共五大会址建立反腐倡廉历史教育基地、依托洪山监狱建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 地。在完善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上,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整合与优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编制、职位、人员配置,在随州、嘉鱼、赤壁、崇阳、秭 归等地进行了试点,积极推进派驻机构统一管理。
(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全省各级各部门着眼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形成了立体 化的工作格局。按照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理念,实行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多管齐下,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在 抓好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把反腐倡廉延伸到社会各层次,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农村、国有企业、高校、城市社区等基层党风廉政建 设,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系统治理、协调发展。各地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 域之中,体现在各项改革和重大政策措施之中,充分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形成了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新挑战
(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课题
一是反腐倡廉如何更好地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问题。扩内需保增长,既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如何更好地发挥监督检查 职能,保证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实现项目建设符合规定投向、工程建设依法合规、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合理有效、工程建设质 量安全合格等,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今年可能是我国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 巨。如何更好发挥纠风治乱职能,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反腐倡廉如何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主要问题有:在思想认识上不能正确处理监督与保护的关系。有的重监督轻保护,对调动广大党员干部 谋发展、求发展的积极性方面的政策研究不深入,保障性制度不健全;有的片面强调保护,放松纪律要求。在工作协调上存在“大包大揽”现象。既当“裁判员”又 当“运动员”,导致精力分散,一些重点工作难以深入推进。在工作方式上侧重于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抓组织、抓检查、抓督办、抓落实不够。在工作创新上缺乏 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习惯于用老观念、老办法、老套路思考和处理反腐倡廉工作问题,对一些基层特色的典型工作深入调查、总结推广不够。
三是反腐倡廉如何更好地以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惩防体系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统筹协调不够。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各部门自成 体系,部门之间、各项工作相互之间照应不好,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惩防体系建设整体合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惩防措施推进力度不大。对关键环节的防控不够 严格,一些预防腐败的关键性制度措施推进缓慢,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缺乏再创新再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形成难度大。有些反腐倡廉的要求涉及部门利 益等深层次原因,部门不愿意放弃,采取推诿拖延的态度。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考核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矛盾
1、党内不良风气新的表现形式给进一步治理增加了难度。在领导干部作风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旨观念不强问题在极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 存在。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群众对此不满;二是实践能力不强问题在极少数年轻党员干部中比较普遍。一些年轻干部学历高,但真枪真刀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三是政绩观不正确问题在一些县市领导干部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些县的主要领导干部“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提拔”,干一点 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纪律观念淡薄问题还十分突出,少数地方党不管党。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主要表现为“四少四 多”: 一是不准收受红包礼金规定出台后,虽然收送红包礼金的少了,但收送购物卡的多了;二是在公务用车方面,虽然超编超标车少了,但公车私用的多了;三是制止公 款出国境的规定出台后,虽然公款出国境少了,但公款国内旅游的多了;四是一些掌握行政审批权力的公务员直接在企业投资入股的现象少了,但公务员亲属在企业 或中介机构投资入股的现象多了。
2、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四个不适应”:一是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能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一些纪检监察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办的工作推动力度不够、协调的工作协调力下降、配合的工作头绪太多、督办的工作精力顾不上等问题。二是内设机构设置与 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现有的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是在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职能交叉重叠、层级过多的现 象,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三是派驻机构管理形式与强化干部监管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统一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到位,力量分散,职能难以 发挥。四是乡镇、村级纪检监察力量与新农村建设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绝大部分地方的纪检监察力量没有延伸到村一级,而现在农村有大量的事务如惠农政策落 实、村级财务和资产管理、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迫切需要加强监督。
(三)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挑战
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一是网络反腐带来的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显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威力。一些党 员干部的腐败现象,有的显露于网络,有的因网络的关注而使得事件更加接近真相。不断壮大的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何利用网络信息 反腐给纪检监察机关带来了新挑战。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带来的新挑战。一些具有大学学历甚至硕士、博士学历的腐败分子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作案,呈现出 智能化作案倾向,给查处工作增加难度,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2、体制环境、执纪环境、社会环境不优等问题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纪检监察体制不顺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给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和行 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带来新挑战。各种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网交织,特别是领导、亲戚朋友给办案人员施加压力,办案的难度和风险增大。
3、不断严格的办案要求与办案难的现实形成反差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一是“两规”难问题日益显现。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二是违纪违法行为越来越 隐蔽。一些腐败分子为了规避查处,更多地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利用正当的渠道进行违纪违法活动,其敛财方式由直接转向间接,由现货交易转向期货交易,由有形 转向无形。三是案件线索严重匮乏越来越成为办案工作的瓶颈问题。信访举报在揭露深层次腐败问题方面已逐步呈现出局限性,案件线索排查机制亟待完善。
4、人民群众对腐败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2009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的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反腐败问 题,而不是经济问题,这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希望党和政府坚决有力地惩治腐败,反腐 倡廉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被群众拿到放大镜下来观察,这将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更大的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新的挑战。
四、对反腐倡廉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
经过对近几年涉及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关动态数据进行归总,并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态势,我们预测,今后几年反腐倡廉建设将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将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一)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将会有所减少,但降幅不会很大。今后几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 划》的重要时期。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 系建设。特别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腐败现象滋 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将会进一步铲除,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将会有所减少,违纪违法案件总量今后几年将会有所下降。从湖北省来看,2008年湖北省纪检监察 机关立案数、处分党员干部数分别比2007年下降8.3%、15.7%。但由于今后几年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措施,加大了资金 投入,带来了腐败风险。因此,综合预测腐败现象将会有所减少,但降幅不会很大。
(二)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会增加,仍将继续呈现高发易发态势。通过对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党员干 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量化分析,我们预测,今后几年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会继续高发易发,并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大案要案 频发,尤其是“一把手”案件将居高不下。2008年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大案要案数和“一把手”案件数分别比2007年增长1%和2.3%。二是违纪违 法现象今后几年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依然会比较严重,并且不断向农村和包括教育、医疗行业在内的事业单位蔓延。2008年湖北省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中,农村和事业单位人员居于前两位,分别占总数的37.5%和26.2%,占比分别比2007年高2.6和0.8个 百分点。三是贪污贿赂类案件将有所增加,将继续影响今后几年的案件走势。2008年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类案件数比2007年增长8.8%,占 总数的25.4%。四是窝案、串案、团伙作案的特征将更加明显,运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案件会有所增加。
(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强,并将向深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由运动反腐、权力反腐步入制度反腐的轨道,反腐倡廉工作的法制 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些实践急需的、对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起支架作用的主要法规逐步健全,重要法规的配套规定日趋完善,地方和 部门的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法规制度体系结构不完整、法规实施细则不配套问题仍很突出,并且随 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制度建设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深层次问题。今后几年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将会朝着深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呈现出党纪与国法相互衔接、主干法规建设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相互配套、预防性立法与惩治性立法相互融合、反腐行政立法与刑事立法相互协调的发展态势。
(四)预防腐败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并向科学防腐方向发展。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预防腐败工作,把提高预防腐败能力作为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来抓。反腐倡廉各项法规制度今后几年将会进一步健全,反腐败的法制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全社会预防腐败的氛围将会逐步形成。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 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将为党员预防腐败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今后几年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和改革创新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一些制约纪检监察干部 队伍建设的瓶颈性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纪检监察机关自身预防腐败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并向科学防腐方向发展。
五、几点对策建议
(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任务。一是着力营造保护与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关于保护和激励党员干 部干事创业的意见》,通过建立廉政风险提示制度,完善信访举报核查制度,建立勤廉兼优先进典型奖励制度,探索建立廉政公积金制度,及时为党员干部澄清是 非,严肃查处干扰和妨碍改革创新的行为,把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二是把改进作风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制定出台 《加强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促使党员干部把外在环境压力转化为内在修养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以良好的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三是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建立专家参与监督检查机制,利用专家专长提高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监督 检查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是努力形成服务科学发展的合力。注重协调各方面力量,统筹好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保护与激励等多方面的关系,使 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职能,督促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正确履行职责,把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围绕惩防体系建设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一是牢固树立系统推进的理念。充分发挥《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指导统揽作用,按照《实施纲要》和 《工作规划》的要求来部署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推进。整合 惩防体系建设力量,形成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合力。二是大力加强腐败风险防控。要根据各地实际,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腐败风险防控体系,以此作为推 动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把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预防腐败工作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三是加大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制 度建设力度。对一些预防腐败的关键性制度和重要改革措施实行“项目化”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流程和操作层面上,不能只满足于任务分解、方案制定,而要真正 抓深入、抓细致、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对于一些预防腐败的成功试点经验,要大力推广,不能长期试点而没有结论。四是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 制。建立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体系,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的过程管理。建立权力监督的责任机制,实行监督责任制,制定科学周密的责任追究 办法。建立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职能部门业务工作之中的机制,解决好反腐倡廉和职能工作的融入和结合问题。五是探索建立惩防体系考核评估 体系。采取检查评估、专家评估、行政服务对象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评价,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之以一定描述性的定性指标,通过系统评价、对比研究 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开展测评工作。
(三)加快反腐倡廉民主法制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法制反腐。针对反腐倡廉法制保障基础薄弱的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反腐败法》、《举报法》、《廉政 法》,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法律地位,坚持依法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当前,应把制定出台《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作为反腐倡廉法规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 以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推进民主反腐。强化民主制权,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范围予以科学 界定,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完善重大情况报告、述职述廉、巡视、质询等监督手段的工作程 序,切实提高党内监督实效,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范围。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网络管理教育力度,探索建立网 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办法,规范和完善网络监督工作。三是大力推进阳光反腐。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 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加强公开载体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强化对公开工作的监督,把公开工作与目标考核、服务承诺、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结合起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的有效落实。当前要重点做好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政 策措施实施过程中和惠农强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政务公开工作,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于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以公开的办法预防资金使用环节发 生腐败现象。
(四)积极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一是以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重点,着力解决党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 方面重点是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把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作风建设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使政绩突 出、作风优良的干部得到重用。廉洁自律方面重点是实施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三公”问题,用严惩的手段解决红包礼金问题,对红包礼金要 反复抓,抓反复。二是以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的发现和揭露机制及运用综合手段惩处腐败分子为重点,着力解决腐败成本过低的问题。完善信访举报的接访和信件处理 机制,积极采取主动下访、有奖举报、网上举报等有效形式,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注意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和揭露新的违纪线索,着力查办小案背后隐藏的大案,个案带出的窝案、串案。运用综合手段惩处腐败分子,制定经济处罚、从业资质限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增加腐败成本。三是以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 为重点,着力解决力量整合不够问题。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派驻机构工作的若干意见》,总结推广各地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试点的成功经 验,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一要完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要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参照法官法、检察官法,建立纪检 监察机关干部准入制度和纪检监察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从业资格、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设置相应门槛。加大纪检监察干部转岗交流力度,将纪检监察干部转岗交 流纳入干部管理的统一规划,不仅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对重点岗位上的一般纪检监察干部也要提出要求;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制定纪检监察干 部培训规划,建立在岗自学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挂职锻炼和交流制度。二要整合和优化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按照强化依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 通,推进源头治腐,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整合和优化内设机构,从机构设置上落实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三是探索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绩效考评 体系。构建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派驻机构和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全方位考核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四是认真贯彻中纪委、中组部、中编办、财政 部、监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意见》,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五是以“两项活动”为载体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作 风建设,全面落实“四个对”的要求。六是着力构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民主公开的选拔任用机制、合理流动的轮岗交流 机制、提升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严格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鼓励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等六项机制。研究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理念,进一步强化纪 检监察机关工作流程和责任目标管理。
第三篇: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分析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分析
2011年03月14日 14:58:11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 福建省纪委监察厅
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治理腐败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但同时必须认识到防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根治并存的实际问题,既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看到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福建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议。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
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体制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成为我国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组织保证。二是压缩腐败生存空间的市场机制日益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一些腐败现象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三是防止贪官外逃的国际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国际范围的合作不断深入拓展,共同打击腐败分子的力度不断强化,腐败分子的出逃和隐匿空间进一步缩小。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一是更加注重理念科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
重预防”的方针。二是更加注重制度防腐。党内条规制度的针对性、配套性日益明显。《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出台,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有利于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一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0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7.5%的人表示如果掌握了具体涉及腐败问题的线索将会举报,其中54.25%的人表示会积极举报。二是群众对反腐败取得成效的信心不断增强。从2010年民意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对象对“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满意度保持上升趋势。
不利因素:
尚未转变到位的政府职能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一些地区、部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的要求上来,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仍然较大。有的地方或部门还存在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擅自扩张或滥设权力,导致微观经济运行的不当干预。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的问题加大了不当干预市场产生腐败的风险。
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给反腐倡廉提出了新的挑战。2009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计划作用下,大批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大量资金不断流动,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众多民生问题,工程建设领域消极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高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突出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不法商人把贿赂作为一种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大肆拉拢腐蚀政府官员,引发违纪违法行为。
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产生腐败的诱因。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与我国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相结合,不断侵蚀党员干部。不少中青年党员干部缺少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容易受腐败病毒感染,造成理想信念动摇。
第四篇: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研究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研究
【内容提要】反腐败问题,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与执政党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2008年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提出,到2012年我国要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2010年,有近12万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处分,近4万人受到政纪处分,挽回经济损失近90亿元。2011年1月,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可见,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而正确认识和研究反腐败斗争形势,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基本判断
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坚定反腐败信心的基础。形势判断不准确,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会影响今后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向。
1.反腐败斗争成绩喜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工作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的人数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数量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下降。2010年,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处分146517人。其次,从体制建设来看,我国反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经历了从整风式思想教育运动到探索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再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标本兼治,推进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发展,逐步实现了反腐败斗争从运动战到体系建设的转型。第三,从民意调查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调查显示,2003-2009年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从51.9%上升到69.2%,反映出反腐败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第四,从国际社会的反响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中国正以独具特色的反腐败体系建设逐渐脱颖而出,为世界反腐败斗争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2.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基本特点。从历史的纵向对比来看,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工作表现为四个转变,即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惩治向预防转变,由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从单一手段向综合多种手段转变。这些转变使反腐败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反腐败工作脱离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思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战略高度出发,将反腐败工作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使反腐倡廉成为党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研究腐败发生和存续的原因,从根本着手,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从制度建设着手,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2005年以来,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反腐败工作的会议精神、规章条例,而《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颁布更使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步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第四,重视多手段联合运用,通过功能整合,实现1+1>2的最优效果。多年来,党和国家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纷和惩治等多种手段对反腐败工作进行协调和推进,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反腐败斗争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法制保证和体制条件,使反腐败斗争更有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3.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当前反腐败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侵占公物、挪用公款、违规操作等违法违纪现象在一些敏感领域仍然易发和多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场“潜规则”依然盛行,领导干部搞一言堂、脱离群众,对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事关民生的关键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或者粗暴简单对待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很多群众无法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与曲折性,被“越反越腐”的腐败无用论所蛊惑,对反腐败工作表示出不理解和不支持的消极态度,给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建设反腐败体系造成一定障碍。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外的利己主义、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流入国内,一些党员干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形成了批评别人是一套,管理自己另一套的二元评价标准,并因此而放松了警惕,一点点步入堕落的深渊。此外,随着各种知识的普及,腐败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经验也不断丰富,反侦察能力进一步加强,一些腐败分子本身就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腐败活动的专业化和隐蔽化给反腐败斗争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可见,反腐败斗争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这些都给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国际国内反腐败形式复杂。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加频繁,给跨国作案带来了便利条件。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我国法律灰色地带,通过雇佣“游说”组织和公关公司、聘请咨询顾问和通过空头公司洗钱等形形色色的方式,使非法利益暗中输向目标人,将大额项目和合同变相“合法”地收入囊中,使反腐败斗争形式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国拥有7799余万党员,队伍庞大,难于管理,难免出现少数人道德素质不过硬,作出危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不到位等现状又给滋生腐败提供了空间。一些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甚至拿原则做交易,尤其在基建工程、路桥建设、国土审批、医药采购、社保资金管理等领域,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2.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腐败犯罪活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经济犯罪比例不断增大,商业贿赂成为重灾区,又如犯罪领域越来越广,且朝团伙作案的方向发展。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腐败现象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期权化,犯罪主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不断增强,犯罪前精心策划、积极准备,犯罪中认真研究,钻法律空子,犯罪后为谋求脱罪而销毁证据,订立攻守同盟。一些人在位
时为企业办事不拿钱,退休或辞职后到企业通过拿高薪变相获取回报,给反腐败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其次是腐败表现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专业化,涉案领域复杂化。近年来,腐败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窝案、串案频发,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干股分红、以卡代金、委托理财、隐形受贿等让人眼花缭乱,有些甚至在金融、基金、医药等专业领域中巧立名目,以专业化的手段规避腐败暴露的风险。第三是腐败犯罪活动日益潜规则化、“常规化”。受中国传统人情社会和权力崇拜思想的影响,一些官员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对于行贿受贿、贪占公物等现象并没有在心底上形成反对与排斥,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腐败行为的默许态度,这种态度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与遏制,逐渐形成了今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腐败潜规则。腐败潜规则的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在日渐侵蚀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并且有向常规化发展的趋势。
3.反腐败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如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反腐倡廉重视不够,怕查处案件会给本部门本单位带来不利影响;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形同虚设,对责任考核流于形式。由于权力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难度大,权力失控现象比较普遍,致使下级对上级不敢监督,怕打击报复,上级对下级也敢认真监督,怕得罪人,同级之间又怕伤了情面,不好监督;而纪检监察机关因为不能全程参与干部考察、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等行为,使监督流于程式化,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反腐败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手段方式比较保守,难以应付当前高素质、专业化的腐败案件;办案力量分散使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工商、税务、财政等监督部门常常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地位不确定、职责定位不准、人员编制短缺、保障水平低、干部流动不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削弱了监督的力度,降低了反腐败工作的效率;司法不独立使案件办理频频受到说情风、关系网的困扰,干扰了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反腐败工作的对策建议
腐败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如今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尚不健全,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也面临着激荡与转型,无形中加大了腐败发生的概率。这其中既有体制漏洞、监督不力的原因,也有利益诱惑、人情束缚的原因,还有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的原因。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第六次全会精神,认真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和对策。
1.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形成不想犯罪的天然屏障。从思想道德建设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上筑起抵制腐败的坚固堤坝,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科学观念武装头脑、净化灵魂、规范言行,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
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文化艺术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2.加大监督力度,建设多层次监督体系。建设党内监督、体制监督、政府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强对实权岗位,特别是对“一把手”的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完善责任分级追究机制,健全对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度;着力构建与多元化的公职人员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公务人员监督管理新机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进一步完善行政监察管理体制,扩大监察机关权限,强化监察职能,发挥行政监察、督察和审计监督等职能作用;保持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和公正性,发挥媒体的警示、教育和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反腐败的精神合力,让腐败行为无所遁形;重视和完善群众监督体制,建立“政务公众全程监督”制度,使公众可以有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
3.增强打击力度,严惩行贿行为。在查办腐败案件的过程中,淡化政治因素,减少人情案、关系案,对于广泛存在的“准腐败”现象也要明确态度,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建立终身责任制,完善人事考核制度,杜绝短期行为的出现,扼制渎职犯罪的发生。只有让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提高服刑成本,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行贿成本,使行贿人对行贿也产生畏惧,从而缩小腐败行为的市场购买源头。
4.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金融实名制”等科学制度。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和金融实名制等科学制度,可以使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庭财产置于公众和国家法制的监督之下,使个人收入来源的合法性更透明,让非法所得无处遁形,从而大大提高权钱交易的难度,有利于更有效地、准确地惩治腐败。在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可以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腐实践,在具体实施上设立一个缓冲带和追究界限点,一方面确立肃贪的新起点,一方面以一种“大赦”的方式化解可能产生的局部哗变,减小制度推行的阻力。
5.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制建设。从政府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出发,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废除一把手集人权、财权和物权于一身的“承包制”,实行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以及大额金额的集体讨论制度。对各项财务制度进行配套改革,确立科学的财务监管与审批制度,实行反腐败工作经费独立,降低行政和其他社会干预的影响,从物质上来避免司法权力“地方化”,检察院和法院“部门化”。在立法上,应该确立严惩腐败的指导思想,涉案金额不论大小,只要侵害了公共权力的廉洁性与国家管理活动的正当性就可以构成职务犯罪。要尽快研究制定《职务犯罪监督法》,建立起配套的法律体系,在刑法、经济法、行政法的立法修改方面协同行动,颁布惩治职务犯罪方面的单行刑事法规,以及有关处理公民举报的相关规章制度,构筑多元立法体系,使各项法律法规保持和谐统一。
第五篇: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讲廉政教育课是我们党内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对讲课的人来说也是加强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今天,我结合平时的一些思考,借此机会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和大家共同交流。
党委政府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历来是高度重视的,去年五月和今年五月,镇纪委按照县纪委的要求,均组织党员干部集体观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和《王怀忠的两面人生》等专题系列电教片,全体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这些活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既是一次生动的廉政党课,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严于律已、拒腐防变,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任长霞是公安政法队伍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她在人民警察的岗位上,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民群众无限忠诚,对犯罪分子嫉恶如仇,执法为民,服务群众,清正廉洁,惩恶扬善,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她的人生是光荣的、辉煌的。王怀忠在任阜阳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期间,经济上贪得无厌,大肆索贿受贿;工作上滥用职权,专横跋扈;作风上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生活上道德败坏,腐化堕落,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走向了自我毁灭,他的人生是可耻的、失败的。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任长霞受到了群众的赞誉,而王怀忠却遭到了人民的唾弃?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任长霞已逝去却仍活在人民心中,而王怀忠却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任长霞能心系群众、执法为民,而王怀忠却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不能不催人警醒。今天的这堂廉政教育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做到自警自律,警钟长鸣。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年初镇党委政府已进行了全面安排,从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督查情况看,我们认为,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发展势头不错,但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工作还需要切实加大落实的力度。当前,要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准则。
为断源除根,着力治本,源头治腐,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管理,要制定相应的会议、考勤、学习、劳动、考核等各种规章制度。在进一步完善机关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迅速出台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以制度化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全面加强对干部的监管力度。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规范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统一管理、公正管理。考核制度要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狠抓落实,达到转变干部作风和规范干部行政行为的目的。
二、狠抓干部管理,提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一是要抓学习教育,提高干部自身素质。认真抓好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侧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条例;坚持反思党报、党刊中刊登和县纪委处理违纪党员典型案例;组织镇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专题教育片、聘请有关领导、专家举办廉政知识讲座、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增强道德约束力和纪律观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全镇干部做到“耐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不义之财不要,不明之物不取,是非之地不去”,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全镇掀起学习高潮,学业务、学政治、学法律,使干部的公仆意识不断提高,个个爱岗敬业,人人争创一流,为全面建设和谐罗店、活力罗店和实力罗店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二是抓管理,规范干部日常行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抓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点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