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
★2013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 设计:徐民东
一、知识储备
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3.传记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
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传记语言有何特色或传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5.你怎样评价传主?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4.写作或语言特点?
五、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六、解题原则
总原则: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七、传记常见题型
(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题型
(一):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题型
(二):鉴赏分析形象
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
方法: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二是联系社会背景。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关键词句
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分析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题型
(三):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重要句子: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具体方法有: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一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二是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1.位于文章的开头
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④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2.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衬托作用。③渲染,烘托气氛。④点明主旨。3.位于文章末尾
①总结上文。②呼应上文。③卒章显志。三是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题型
(四):体会评价选材剪裁
方法:这方面主要从传主的优越品质出发。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题型
(五):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段 落
作用或效果 开头段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中间段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结尾段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首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末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
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题型
(六):分析运用表现手法
(人称、顺序、描写、修辞、表达,有首尾呼应、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1.人称:
① 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面对面直接进行感情交流。③ 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3.表达方式
【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倒叙:
①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②强调作用,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放到开头强调了传主的什么。(与传主精神、品质等的关系)
③表达作者对传主怎样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关系)④深化了主旨。(与主旨的关系)
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插叙:
内容上:①(如果是引述的他人的话,或是传主自己的话、书信等)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使文章内容更充实。②深化了文章主题。
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如果是引述他人的话等就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了传主的什么。
⑤(如果插叙的语段拿传主和其他人对化)通过比,衬托出了传主的什么。结构上:⑥避免了结构的平铺直叙,使行文起伏多变,使结构更紧凑集中。⑦对什么做了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采分点与插叙、倒叙同)题型
(七):标题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 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对比、引用 题型
(八):认识探究问题
1.解答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
(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
(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2.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第二步:联系文本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并且联系生活。
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3.探究题的考查方向:
(1)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方法:将传主的品质放入社会生活中实事求是的表达。(2)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特色: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方法:联系文章谈为何营造此种特色?它的好处、效果或不足以及你的建设性意见。(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方法: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第二篇:高考人物传记复习对策
高考人物传记复习对策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传记文学是传记和文学结合的一种
文体,是用文学形式写成的传记,它是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传记的分类:(1)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为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2)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3)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4)画传:以图片与文字结合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其他传记作品还有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大多数传记以第三人称叙写,自传以第一人称叙写。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考试说明》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
(1)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③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鉴赏评价D 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对于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
1.一段或一篇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①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
旨的语句等。
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
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2.“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传记,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
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3.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作用。另外还表现为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表现为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要在了解这些
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4.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
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这几点:①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
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
学作品的准绳,没有客观正确的标准就难免人云亦云。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
二.高考对接
一、(2007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
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
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
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
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
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传记的读读,涉及筛选信息、分析主要的表现手法等多个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D级。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
游杂记》的”一句可知;
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
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答案】AC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第一问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①②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分别概括出③④两点。
第二问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概括,如“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问话主要涉及了作文的用词、句式等方面,考查的是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的;“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
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问话主要涉及的是作文的思想内容方面。
【答案】第一问: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
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第二问: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等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D级。第一问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结合“亲似手足、鼓动、帮助”等关键词语概括出来。
第二问根据文中叶圣陶的散文《与佩弦》中的内容,抓住“兴趣之所至、随意之极致、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无所不领会,如见其肺肝然”等关键词句,就可以概括出
来了。
【答案】第一问: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第二问: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
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等探究能力,能
力层级为F级。“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他人服务的人,文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体现了叶圣陶“孺子牛”的襟怀:对儿女的教育、和作者及读者的关系、一位年轻编辑的回忆。从这三个
方面概括出答案即可。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分析: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第三篇:2018年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
2018年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3.传记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
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传记语言有何特色或传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5.你怎样评价传主?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4.写作或语言特点?
五、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六、解题原则
总原则: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七、传记常见题型
(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题型
(一):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题型
(二):鉴赏分析形象
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
方法: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二是联系社会背景。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关键词句
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分析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题型
(三):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重要句子: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具体方法有: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一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二是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1.位于文章的开头
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④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2.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衬托作用。③渲染,烘托气氛。④点明主旨。3.位于文章末尾
①总结上文。②呼应上文。③卒章显志。三是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题型
(四):体会评价选材剪裁
方法:这方面主要从传主的优越品质出发。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题型
(五):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段落
作用或效果 开头段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中间段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结尾段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首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末段的作用答题思路】(1)内容:
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题型
(六):分析运用表现手法
(人称、顺序、描写、修辞、表达,有首尾呼应、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1.人称:
① 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面对面直接进行感情交流。③ 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3.表达方式
【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倒叙:
①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②强调作用,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放到开头强调了传主的什么。(与传主精神、品质等的关系)
③表达作者对传主怎样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关系)④深化了主旨。(与主旨的关系)
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插叙:
内容上:①(如果是引述的他人的话,或是传主自己的话、书信等)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使文章内容更充实。②深化了文章主题。
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如果是引述他人的话等就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了传主的什么。
⑤(如果插叙的语段拿传主和其他人对化)通过比,衬托出了传主的什么。结构上:⑥避免了结构的平铺直叙,使行文起伏多变,使结构更紧凑集中。⑦对什么做了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采分点与插叙、倒叙同)题型
(七):标题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 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对比、引用
题型
(八):认识探究问题
1.解答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
(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
(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2.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第二步:联系文本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并且联系生活。
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3.探究题的考查方向:
(1)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方法:将传主的品质放入社会生活中实事求是的表达。(2)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特色: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方法:联系文章谈为何营造此种特色?它的好处、效果或不足以及你的建设性意见。(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方法: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传统文与时评文的辨析
不扯起虎皮做大旗为自己造势,也不借“任务驱动型”作文狂潮给自己标新,我手写我心。——题记
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是因为这种“国考”本身是国家行为和政府意识。尽管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但又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社会文化品格的表征——看这些年青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是否能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同时评价我们的教育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这两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很火。针对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下附),借助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文章,经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老师开“任务驱动型”的写作研究课推广,福建省全省上上下下聚焦,钟情和醉心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让之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地展开。
“任务驱动型”作文经福建“首创”(以前从来没有这个概念,这样题型倒是不少),这两年风靡全国,高中作文的训练实施大翻转——由依据提供的材料分析提炼观点到带有命题性质的话题作文转变,无论是福建省(省城有代表性和导向性)还是全国的大型考试,几乎是清一色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或“任务型”作文,而这两年的高考好像与之关联不大——即使是与之有点关联的2017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材料)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要求)”,但也要立意——“从中(12个里)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从12个里“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选好角度”,这不是立意?并且立意之后,还是要提炼观点并证明观点的。
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是明确的限定的写作内容或类似于指定话题的内容写作,无外乎是表明观点并解说(或评论或辨析)其内容的优劣所在以及表明所持观点的原因。基于2016年1月18日的《人民日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提到的“不要滥用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观点,鉴于其内容和实质等同于成年人心目中的时评文章,考虑到为了更好地与成人的认知接轨,姑且称之为(高考)时评文。
时评文,顾名思义,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现象直接表达观点,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它的写作内容主要是描述具体事件以表客观和真实的性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索其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或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辨析真伪,说明真相,澄清事实,提防危险。归根结底,这只是新闻的一种,它与消息、通讯、特写、访谈一样,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
除了直接命名的命题作文(全命题)和间接命名的话题作文(半命题),而提供一则或一些材料让学生据此立意或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看法,无论是写作的范围还是写作的角度,作文的内容都是基于此而产生的,因而都可以归属到材料作文这个类别。为了更好地厘清这两种情况的关系,让学生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考虑到“任务驱动型”作文后者居上,暂且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称之为传统材料作文(传统文)与(高考)时评文。那么传统文和时评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区别:
一、材料的功用不同
传统文的材料功用是个引子或话头,以之为据,引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提出之后,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它的任务已经结束和作用也已发挥,其后一般不再提及;时评的材料功用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以之为基,然后对之一事件评价其优劣,阐发其产生的影响——意义和作用,针对其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利于人益于群体。
二、提炼的观点不同
尽管传统文和时评文都把材料(现实事件或现实现象)作为判断的依据,而二者以之产生的观点却大相径庭,前者根据材料内容从中提炼出其蕴含的意义——对人们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好比成年人读寓言故事那样,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故事之中所体现的道理;而后者则是对材料(现实事件或现实现象)本身的看法或是不同人物对材料(现实事件或现实现象)的态度——体现作者对出现这一事件(现实事件或现实现象)的态度,这好比小学老师将班级发生的事那样,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
三、论证的段落不同
观点提出之后,为了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让别人信服,必须要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或必要性——自己提出的观点意图——二者都要论证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和相同的目的;但前者是要用别的事例或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能用自身的事理来圆自己的说法;后者则是先转述材料的某些事理并以之为论据,然后从某些角度进行分析以符合自己的意图,为了让意图更明了或观点更鲜明,但也可以用别的事理来补充或类比来强化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的意图不同
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我”——写作的意图——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趣,或提供给世人经验和教训,或介绍某物的特点和功用,或阐释某地的风俗和习惯,或记述民族的传统和风情,或兼而有之不一而足,等等如是。俗气和势利一点地说,无法达到高考作文评分原则“发展等级”要求的“深刻”“有创新”这些标准——得不了期望的高分;从选拔人才的深层角度看,考生如果将论证的观点束之高阁——泛泛而谈而无益于问题解决;证明观点正确和可行之后使用其“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是识时务通机变的创新人才。传统文在证明自己提炼的观点正确和有用之后,理应把这一“经验(观点)”理论在现实中推广,在现实中解决某些类似的问题,让它在实际应用中展示其应有的价值;而时评文则是在评价其事件后,针对这一事件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或是探讨七产生的原因,或告诫读者要辩证地看待之一事件。
五、展示的能力不同
传统文考查学生的知识更为全面和能力更为强烈,而时评文考查的内容过于单一和思维较为狭隘。传统文根据提供的一则或多则古今中外的事件(或名言或事理或观点等等)诸如此类材料,让考生依此立意,观点从无到有,这会涉及题意的正确与否,有无跑题;而时评文则是依据提供的事件和别人的评论,让你谈论对于什么事件或观点的看法和态度,由于对于内容有界定,只是表明一个观点即可,如果不是愚不可及者,绝不会偏离题意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传统文是要列举别的事或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而时评文则不需要用别的事或理来证明,只要分析一下事件表明一下态度即可;证明观点之后,传统文要将观点推广解决现实问题以裨益世人,而时评文则可以顺势象征性地倡议一下,或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因而,孰难孰易,孰深孰浅,不言自明!
六、展示的格局不同
高考传统文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通过这一短小的篇幅和独特的文体——议论文载体把个人的思想情感来展现出社会的样式风貌和价值体系,给以世人行正走远的指向。传统文是一个“体”——不仅“点”要正,“线”要直,而且“面”要广,“体”要有型;是一个“全能神”的类别,既要细致入微得薄如蝉翼小如秋毫,又要硕大无比得横无际涯天高地厚;既要用语和结构的“小精尖”,又要内容和思想的“高大全”;既要行文流畅,又要详略得当;而时评文就像传统的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扛着走——安心眼前不作他想。时评文是一个“点”——它限定了这个内容,只能围绕着这个点展开,就事论事——针对这个事件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自圆其说皆可。毋庸置疑,这样明确的指向和要求——不仅限定了内容和束缚了手脚,而且限制了思想和固定了思维,你能放开手脚施展才华演绎乾坤吗?格局孰大孰小,眼界孰宽孰窄,已见分晓。
七、引发的效应不同
近期,武林江湖很搞笑,太极宗师被打得鼻青脸肿,形意大师私下报警终止比赛,何哉?传统武术是强身健体和除暴安良,多被有德者刻意隐匿,而现代搏击是简单实用讲究实效,爱动年青人常用之对抗和表演。传统文就像真正传统武术那样,持有者一生无虞用之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赢得生前身后名”;时评文犹如短平快的搏击术为“赌”气而外练筋骨皮,虽效果立竿见影;但这样的“青春饭”让身心疲惫,伤痕累累且事事难成。实用主义的时代,急功近利的社会,一战成名的心理,一考定终身的现实,让师生热衷于治标不治本——简单粗暴的套路——时评文的四大要素组合(叙述事件,评价优劣,分析原因和倡导建议),千篇一律和万人一面的生态虽不能名列前茅,但能够“利益均沾”。尽管这种考试一结束就还给老师的模式为学界所饱诟,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以“不变应万变”的套路对付“任务驱动型”作文绰绰有余,哪大家谁还学习语文练习作文?“精工出细活,粗糙做的多”,尽管能怡情离职和可名垂后世,但现实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传统文谁还会当回事儿?如正如大家所愿,岂不是助长投机取巧的风气?
顺便一提,传统文和时评文之权衡,孰难孰易,孰轻孰重,孰优孰劣,自不待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秉承使命心怀责任身负担当的命题组专家绝对会“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取传统之文,弃时评之文。“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尽管名噪一时的时评文风头正盛,但历史规律和固有特点会让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吃惯了大米,偶尔吃点面条也未尝不可,怎能因为某人的一句“面条养胃”而让大家转而都吃面呢?面条虽好,但不能贪吃哟——吃多了依然会让胃消化不良的!分值占语文学科的五分之二,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岂能会让你触手可及,轻轻松松和随随便便地得分?
现实“任务驱动型”作文风盛焰炽,而传统文的地位处于尴尬和冷遇之地,尽管“雄关漫道真如铁”,但为培养雕梁之器和构厦之才,应弃权宜之计而作长远打算——重视传统文的写作,“风物长宜放眼量”并“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四篇:文言人物传记类
文言人物传记类
1、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②①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2、寇准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后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宋史寇准传》
3、杜立德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 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4、柳庆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父僧习,齐奉朝请。庆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大统十年,除庆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 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5、朱修之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 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6、邓攸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 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 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7、敏求
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菜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书。卒丧,同知太常礼院。石中立薨,子继死,无他子。其孙祖仁疑所服,下礼官议。敏求谓宜为服三年,当解官,斩衰。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加集贤校理。从宋庠辟,通判西京。为群牧度支判官。坠马伤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大常寺。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为大行未发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义服,服降而练,可嫁娶矣。坐前后议异,贬秩知绛州。王珪、范镇乞留之,使成实录。神宗曰:“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然敏求议初不误,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是岁,即诏还。
徐国公主以夫兄为侄奏官,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如赵鞅兴晋阳之甲,以 逐君侧之恶,出之颍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
会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奉朝请。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安石愈怒,罢文仲。人为敏求惧,帝独全护之,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乃加敏求龙田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礼部侍郎。
(《宋史·敏求列传》有删节)[注]①斩衰:丧服名,衰(cuī)通“縗”。“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礼。
8、王守仁传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 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 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9、霍光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①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②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 房中宫③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后桀党羽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注释:①鄂邑盖主:汉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长公主”。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设置。②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③椒房中宫:皇后所居,借指皇后。
10、房玄龄传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 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末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
第五篇:高考语文古文人物传记类重点词语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w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w 22.多:赞扬,欣赏。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意动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召:征、辟 推荐:荐、举、察 授予官职:除、授、拜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擢:提拔。
拔:提升
迁:一般指提升。
陟:进用、提升。晋、进:晋升官职,加:加封
: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徙:调:转、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兼:兼任。
领:兼任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表人物个性的: 鲠:()直爽,正直。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谲:()欺诈,玩弄手段。稼穑(耕种收获)稔:()庄稼成熟。刈:()割;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后来写作“廪”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谮:()说坏话诬陷别人。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让:责备,责怪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表宽容的:贷、恕、宽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恚:()恨、怒。表监狱的:囹圄、狱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第:①只,只是,只要; 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5.听事:办公的地方。6.逆旅:旅馆。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居无何,居三月”)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与:赞扬。多:赞扬。
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典: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