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

时间:2019-05-14 00: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

第一篇: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

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

“发愤”之作

一部不朽著作的背后,往往深藏着一段痛苦的历史。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作的诞生都印证了这个观点。毛泽东十分赞赏司马迁的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不管史书上的记载是否确有其事,但大抵反映了一种历史现象。

对司马迁的这段话,毛泽东曾经感受极深,广为宣传,是因为如他本人所说:“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当然,毛泽东既没有蹲过大狱,也没有成为残疾人,但他曾受到过错误路线的压制排挤,被贬职靠边站过。抗战初期,他写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发愤之所为作也”。

说《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发愤之作”,那么“愤”从何来呢?这还得从毛泽东创立江西中央苏区根据地讲起。毛泽东自开辟井冈山道路后,历经艰险,终年转战,挥师于闽西、赣南之间。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中央红军连续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将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为包括21个县25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这是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面对这块红色的土地虎视眈眈却连遭败绩。可惜,“这边独好”的“风景”不长。随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这些喝过苏联“洋墨水”的人以“马列主义理论家”自诩,鼓吹“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指责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是“狭隘的经验论”、“右倾机会主义”等等。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竟被撤销了军事领导职务。从此,他就挂着当时中央苏区“国家主席”的虚名养病、视察、蹲点、督导,或者“随军行动”。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创建的苏区一天天缩小,最后丢个精光,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毛泽东心痛、愤怒,却无能为力。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央的错误领导,确立他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才使党和红军有了转机。

“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的鄙视、讥讽,毛泽东没有忘记。他到处找马列的书来读。甚至在长征路上,他患病躺在担架上还在读《反杜林论》。他后来对外国人说:“我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读书条件显著改善,读书时间相对增多。为了批判王明们的“左”倾教条主义,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他自感“我的工具不够”,“因此,到延安就发愤读书”,“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研究为主”。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工具学”。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凡是在延安能找到的马列哲学著作和有关读物,毛泽东都找来读;在延安没有的,他写信请在“外面”(即国统区大城市)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买来读。

当时访问过延安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毛泽东发愤攻读哲学书籍的情况有生动感人的记载。他写道:“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个晚上的工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

“如饥似渴”地读书

毛泽东那时读书可以说是“如饥似渴”。

他读的哲学书籍大体有这么四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从早年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直到列宁的《哲学笔记》节译本,还有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第二类是外国的哲学教科书和通俗读本,这主要是苏联的哲学教科书,如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第三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有些书他早年就读过,这时又进一步研究,如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和西方近代哲学家的著作;第四类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写的教科书和通俗读物。他特别欣赏李达和艾思奇的书。李达著的《社会学大纲》在1937年5月出版后,毛泽东收到作者寄来的书,读了很高兴,认为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并把它推荐给抗日军政大学。他对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评价也很高,读后还作了3000字的详细摘录,写信对艾说,这“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

毛泽东读书有一个习惯,爱在书上勾画、批注。书页的天头、地脚、边缝、中间都圈点、批注得密密麻麻。他对李达及其学生雷仲坚翻译的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第3版研读了多遍,许多章节至少批注了四遍,共写了12000多字的批注。这是目前见到的毛泽东读书批注文字最多的一本。他对另一本由米丁主编的教科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也作了多遍研读,写了2600多字的批注。毛泽东的这些批注,有对原著扼要而精辟的概述,有简短的赞同评语,也有对原著观点的批评、引申,更多的是联系中国实际所作的发挥和阐述。这两本书是他在1936年到1937年7月之间读的,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较大,也为他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光辉的哲学著作进行了直接准备。

在抗大讲授哲学和“两论”的出版

毛泽东经过认真准备后,1937年4月,应抗日军政大学邀请去给学员们讲授哲学,直到卢沟桥事变发生,共讲了100多个小时。

他对斯诺介绍当时的情况说:“在卢沟桥事变前后的几个星期里,我在延安有一段暂时安闲的时间。军队开赴前线了,可以腾出时间来收集准备在抗大讲课用的基本哲学教学材料。在三个月的短期课程中,一些简单的基本教材,对于受训的青年学生来说,作为他们今后政治上的行动指南还是需要的。”斯诺写道:“在党的坚持要求下,毛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写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来。毛说,他大都在夜里写,白天睡。他花了几个星期写成的东西,讲课时几小时就讲完了。”

毛泽东在抗大讲课的稿子,由红军总政治部把提纲整理出来,经他本人同意,油印发给了学员。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最早油印本封面注明的时间是“1937年9月印”,《实践论》是这个《讲授提纲》第二章“辩证唯物论”的最后一节。《矛盾论》是其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第一节。原标题为“矛盾统一法则”。整个讲稿虽然是比较简略的“提纲”,但这两节看来是根据纪录作了整理,已不再是“提纲”,而是完整的论文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当时单独油印过。毛泽东还将亲笔署名的油印本送过人。

《实践论》、《矛盾论》问世后,在抗日根据地陆续传开。有的地区还将它出版。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对这“两论”作了修改,特别是对《矛盾论》作了较大修改。他本人一直认为《实践论》比《矛盾论》写得好,对前者甚为满意,对后者并不太满意。在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毛泽东选集》时,将这两篇文章收入其中。为了说明他写作“两论”的缘由,他还写了较长的题解。这个题解着重批评了教条主义。他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这种错误思想(还包括经验主义)曾经在1931年至1934年使中国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这两本书就是为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倾错误不仅使他个人遭受痛苦,更严重的是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他发“愤”,不是发个人之“愤”,而是为党、为革命事业发“愤”著书。

马克思在1842年6月写的一篇时论中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抒发这一见解时,还是一个年仅24岁的青年。他何曾想到一个世纪以来,这一见解成为哲学家们反复引述的至理名言。事实上,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在成为思想家、著作家之前,他们讲的话、写的书都是朴素而简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他们的深邃思想却逐渐闪现出真理的光辉。《实践论》和《矛盾论》正式发表后,在中国、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左”倾错误的哲学总结,又是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它不仅是毛泽东个人哲学思想发展的巨大飞跃,而且是现代中国哲学的璀璨明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篇: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

[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作者:炊烟绕梁《矛盾论》读后感第一部分何为矛盾矛盾:

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而又斥互相信赖的关系,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第二部分读后感

一、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及开展工作《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结合我们的工作,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工作或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时,我们不要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判断,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拍脑袋办事情。在工作和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得我们的工作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问题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效率+结果)。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的处理事物的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可以认为这五个层次就是五个矛盾。而这五个层次的矛盾只为一个矛盾而存在,就是人的生存。而生存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的生存,而另一种则是精神的生存。就我们的事业而言,我所理解的最大的矛盾就是我们的普光精神-真诚、平等、慈悲、传承、感恩、奉献,我们目前及将要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要达到和追求这样的一种精神。包括创孝宗、立孝佛;包括建设盛世之园,打造传世之作;包括普光计划、普光行动等等等都是为了追求和达到我们提出的普光精神在服务,所以在这里都成了服从于普光精神的次要矛盾。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公司发展的规划来分析,摆在公司上下所有同仁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建设盛世之园,打造传世之作,目前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这个目标,所有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目标。

二、利用矛盾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毛泽东在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里举例说到炸弹发生爆炸。一直到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旧矛盾产生新事物的现象,都与此相仿佛的情形。要产生新的思想、创新的工作思维就必须要有矛盾,思想与行动能力之间的矛盾;新环境与过往经验之间的矛盾;结果与过程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当然,所有的矛盾必须服从于主要矛盾。《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了给自己的的商品作推销,夸赞自己的矛没有任何盾能抵挡住的锐利,又夸赞自己的盾没有任何矛能刺穿的坚固。有人就问:那么,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有什么结果呢?结果此人语塞达不出来。就《自相矛盾》的故事,我们换种思维来考虑,假如卖矛和盾的分别为甲和乙,甲为了能让自己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他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制矛的技术,以便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乙为了能让自己的盾让所有的矛都不能刺穿自己的盾,他也必须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使其无比坚固。在甲乙两个人的行为中当一个人的技术领先时,另一个人就必须想办法再超越,周而复始,你赶我超,这样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当然是矛和盾的制造技术同时得到提升。马斯诺在需求层次论中认为,当人满足生理需求后必将产生一个新的需求即安全需求,然后是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一直到最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达到不同阶段的目标就会有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产生新的矛盾,而矛盾又会带来需求,读后感《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需求既是矛盾,矛盾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随着园区的建设以及我们的事业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环境的变化就会产生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动力。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矛盾其实就是生产力。--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三、矛盾能帮助我们顺利的开展工作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里毛泽东剖析到: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在工作的开展中,不管是与合作单位还是同事之间,甚至是工程进度、事业进展都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材料供应就没有工程建设;没有工程建设就没有综合采购,没有工程采购工程也无法开展等等等等。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须要服从主要矛盾的,所以,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以便尽快回到并服从于主要矛盾中来。因为了沟通和了解,甲方与乙方、部门与部门之间、同事之间都会朝着原来矛盾着的两个方向相反运动,最终达成统一、同一。《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否定一切,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有否定这样的精神,或者说是批判的接收。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我们的观音平台爆破,景观设计公司给我们原来的设计方案中爆破面是垂直的,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是当我们去现场实地考察了后发现,这种理论是不被支持的,因为岩层结构不能支持、因为爆破技术不能完全达到标准、因为安全因素不能支持。等等等,这些东西在图纸上是看不出来的,在办公室里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到工程现场去看去感知。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而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必须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感觉之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对工作内容的认识,并逐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感观认识,从而形成理论指导。在21.9米锻铜观音的签约过程中,从一开始各个合作伙伴的报价以及对方对自己报价的解释给了我们一个感觉上的认识,而这只是一个现象,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就必须要通过实践来提供真知灼见。为了挤出报价中的水分,我们必须了解从泥塑、制模、锻造、安装整个环节及流程;我们就必须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么哦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人工、材料、仓储、运输等市场行情,有了这些实践的经验才能对我们所感觉上的东西做出合理的判断。而自己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将成为后期类似工作的理论指导,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后又会在新一轮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再次检验并得到新的知识与理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任何工作,要想得到客观的真理就必须要亲身实践。中国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园区的铺张及雕塑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也是建设资金一个大量的流动方向,通过对比与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从工艺上各个区域不同的差别;从价格上由于市场规模、产地、量产等因素而产生的巨大差别。就是源于我们对所需要的物料做了实地考察,并做了客观对比才得到了这些重要的信息资料。我们肯定不能做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我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当一个过程从某发展阶段推移到另一个发展阶段,这些实践的认识也会随之而变化的。再拿我们的准提观音铜材做比喻,铜材最高时曾经达到80000多一吨,而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金属市场行情也随之而变化,我们必须要掌握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方案和预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真知。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我用《实践论》里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第三篇:读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实践论》心得体会

读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继《实践论》之后哲学代表作,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学习、理解、运用《矛盾论》,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我们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明确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同时,也要鉴别它的对立面,是形而上学、是主观主义、是教条主义,也能找到形式主义的踪迹。《矛盾论》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应该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矛盾论》,就能照好苏共亡党亡国这而镜子,避免走上教条主义的老路;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硬道理”。矛盾后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内部矛盾引起、推动、促进发展,就在于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这是《矛盾论》所主张的唯物辩证法。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其三,一切从实干出发,紧紧抓住执政为民这个“定盘星”。《矛盾论》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执政党而言,解决矛盾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空谈能误国,实干能兴邦”,我们要有方向,不争论,埋头干,想明白的事情,就要认真去做。另一方面,“实谈能兴政,蛮干能误事”,我们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每一个共产党人,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意,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归根到底,就是要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而,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基层工作、具体一线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才能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

转变,即是要使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我们反对思想上的顽固保守,也反对空谈盲动。我们要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就会从不懂不会到少懂明白,再到清楚明了,才能更好的做好自身工作。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乘风破浪,在同心共筑“中国梦”豪迈征程中勇往直前。

第四篇: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两篇

篇一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以前总感觉名人著作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次老师要求读《实践论》,开始心里确实有些小抵触,但作业终究要完成,还是耐着性子从网上下载下了这篇文章,读了一半,看的眼疼,自己又去复印店将本文打印出来,才终于读完。

在我读完《实践论》后,发现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语言,本文的语言还是比较直白、生动的,当然准确度也是有的。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简洁,直白的语言把所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是其高明之处了。

在我们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高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应当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实际生活于问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在我们生病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生活在“上层”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上层”的人们是无法了解我们这些“中下层”人们的痛苦的,即使现在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我们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差而不说,总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去进行某种实践。在本文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经验,选择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实现价值,创造成功。

《矛盾论》读后感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开始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对我们看待事物问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的老师家长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成功的解放了中国,建立新中国,给中国以及无数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我认为,这都与他的先进的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是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明确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本文,我的思想也有了一些改变,我感到要改变一些东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每个问题的由来,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它。我们大学生现在逃课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很多人是经常性的逃课,我也问过一些逃课的同学,其主要原因是迷茫,大学生的迷茫。逃课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将来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感觉该课程学与不学已经不重要,在我看来,逃课问题的解决

主要还在于改变同学们的看法。课程老师要给同学们讲清该课程对其将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只强调点名,挂科。

人生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我们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一切关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正处于热情与激情似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等这些方面上的矛盾时,更要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的,但同时,我们的理想又指引和推动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前进。我们大学生应在人生中创造出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马平川的,在这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阻碍我们前进。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矛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我们自身的要求,才能达到给我们自己设立的目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大学生既要看到问题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统一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篇二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读矛盾论有感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读矛盾论有感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第五篇: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

《共产党宣言》摘要:

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3、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4、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5、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6、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

7、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就被消灭了。

8、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9、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矛盾论》摘要: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2、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就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就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3、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4、不同的矛盾,只有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5、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6、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7、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的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8、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实践论》摘要:

1、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3、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5、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去。

6、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以前总感觉名人著作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次老师要求读《实践论》,开始心里确实有些小抵触,但作业终究要完成,还是耐着性子从网上下载下了这篇文章,读了一半,看的眼疼,自己又去复印店将本文打印出来,才终于读完。

在我读完《实践论》后,发现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语言,本文的语言还是比较直白、生动的,当然准确度也是有的。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简洁,直白的语言把所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是其高明之处了。

在我们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高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应当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实际生活于问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在我们生病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生活在“上层”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上层”的人们是无法了解我们这些“中下层”人们的痛苦的,即使现在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我们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差而不说,总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去进行某种实践。在本文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经验,选择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实现价值,创造成功。

《矛盾论》读后感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开始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对我们看待事物问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的老师家长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成功的解放了中国,建立新中国,给中国以及无数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我认为,这都与他的先进的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是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明确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本文,我的思想也有了一些改变,我感到要改变一些东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每个问题的由来,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它。我们大学生现在逃课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很多人是经常性的逃课,我也问过一些逃课的同学,其主要原因是迷茫,大学生的迷茫。逃课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将来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感觉该课程学与不学已经不重要,在我看来,逃课问题的解决

主要还在于改变同学们的看法。课程老师要给同学们讲清该课程对其将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只强调点名,挂科。

人生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我们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一切关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正处于热情与激情似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等这些方面上的矛盾时,更要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的,但同时,我们的理想又指引和推动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前进。我们大学生应在人生中创造出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马平川的,在这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阻碍我们前进。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矛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我们自身的要求,才能达到给我们自己设立的目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大学生既要看到问题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统一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下载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始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

    实践论 矛盾论读后感

    读《实践论》、《矛盾论》有感 13秋英语1班 汪海媚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后感(推荐)

    读《实践论》与《矛盾论》有感 高中政治课上有初步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与矛盾论。在多次的机械背诵后,我不知不觉也对它们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也会有意将它们与生活实......

    矛盾论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 造价08-2 张蓓 0870173233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

    无意中发现我博客里这篇文章的点击率最高,内心窃喜。本着以人方便以己方便的原则与众共享。 《矛盾论》与《实践论》读后感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

    《实践论》《矛盾论》[推荐五篇]

    《实践论》《矛盾论》 一、历史背景 (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 1、从认识根源上清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曲折的......

    矛盾论实践论心得

    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学习了有关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让我对毛泽东从革命初期到抗战胜利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体会到了当时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