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保密工作制度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保密工作条例
为维护国家秘密安全,明确保密工作责任制,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一、建立保密领导小组
(一)主要负责人对保密工作部署和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听取保密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将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纳入本单位年度考评和考核内容,为保密工作开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保障。
(二)分管保密工作总负责人坚持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制度,研究部署保密工作并对落实情况组织检查,及时组织查处泄密事件和违规行为;
(三)保密领导小组半年检查一次全院保密工作,年终进行保密工作总结,对查找出的不足,限期改正,对问题严重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涉密文件管理
(一)对上级部门发来的秘密文件资料和机关制定的秘密文件,由专人负责收发和存档,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传阅。传阅密件应当使用专用文件夹,要有登记签收手续,不得横向传阅,阅办人阅后应及时将密件退回。
(二)借阅、查询密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在机要室内进行,查询人要在登记本上签字后方可查阅。绝密级文件、资料和密码电报不得抄录、复印、拍照、录像等,因工作需摘抄的,要履行审批手续;摘抄时只能抄录有关内容,不得抄录日期和编号。
(三)本单位各业务科室、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开会、学习带回的文件,一律由本科室兼职保密员负责登记、整理,按时间要求归档。
(四)各科室印制密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密件及印制过程中的安全。印制密件,必须按批准份数印制,不得多印、私留,印制中的校样、半成品、印板、废品等应当按规定及时销毁,需要保留的软盘、光盘等应当按密件管理,妥善保管,密件印好后,应当及时送到交办单位。
(五)绝密级文件不得复印,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经制发机关批准。复印件要视同原件密级进行管理。绝密级文件不得通过传真机传输。
三、涉密人员管理
(一)保守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每位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各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遵守保密守则,按照《保密法》规定程序依法办事。
(二)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秘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秘密事项;不携带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三)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履行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发现属于国家秘级文件资料丢失、被窃、泄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力挽损失。
(四)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秘密档案材料应严加管理,严格传递、借阅手续,如需借阅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在档案阅览室内查阅,不准带出档案室,不准摘抄;档案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利用范围,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四、要害部位保密安全管理
(一)要害部位范围:财务室、办公室、档案室。(二)保密安全管理要求:
①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要害部位管理负全面责任。
②与本职工作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要害部位,因工作关系需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才能借阅有关资料和进行公务活动。
③贵重物品、现金、票证落实专人负责,责任人要认真做好保管、使用、防火、防盗、防潮、防爆及保密工作,对要害部位认真按安全保卫保密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范于未然。④建立各要害岗位保密安全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保卫保密检查,针对存在隐患及时整改不留后患。
(三)责任追究: 要害部位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因失职或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追究,并采取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及经济处罚等方式对责任人及单位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泄密刑事责任。
五、会议保密管理
(一)召开秘密程度较高的重要会议,会前应与保卫、保密干部联系,共同采取安全保密措施,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规定保密纪律。
(二)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应选择具备安全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严禁使用无线话筒传达密件和向室外扩音。
(三)凡传达秘密文件,—定要按文件规定和上级指标办理,不得擅自扩大传达范围。
(四)严禁无关人员进人会场,对需要列席会议的人员,应将名单呈报主管会议的领导同志审定。
(五)凡规定不准记录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得记录,并不得携带录音机进入会场录音。
(六)严禁复印会议秘密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必须经过批准,并标明密级,到指定地点复制。
(七)会议期间复制的秘密文件,必须统一编号,登记分发,发给与会人员的文件,必须妥为保管,不得遗失。
(八)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秘密内容,新闻部门不得公开报道会议秘密事项。
(九)会议结束后,要对会议场所进行保密检查,查看有无遗失的文件、资料、笔记本等。
六、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一)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二)涉密的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三)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①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②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③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④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⑤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五)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并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预防涉密信息泄露。
*保密制度建设要求:
1.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国家秘密载体管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管理、涉密会议和活动管理、涉外活动管理、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等各项保密制度。
2.保密制度可操作、责任追究和奖惩措施明确具体; 3.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相关保密制度。
第二篇:暂时保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
为在水泥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特制定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一、项目建设投资与生产布局条件
(一)投资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水泥配制站,必须符合所在地的省级水泥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当地资源、能源、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
(二)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水泥产能总量控制、有序发展原则,严格控制新建水泥项目。
1.对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高于70%的省份,每年新增水泥总量应控制在本省上年水泥总产量的10%以内。
2.水泥熟料年产能低于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新建水泥熟料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淘汰”的原则核准。
3.对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必须停止核准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三)鼓励现有水泥企业间的重组联合。支持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后的改造投资。
(四)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企业必须在内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三年以上的经历。对进入水泥企业的国内外金融资本,必须向融资企业事先承诺在退出时不得转让给国外水泥企业。
(五)严禁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新建水泥项目。禁止在无大气环境容量的区域内新建水泥生产项目,对该区域已有水泥生产企业的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到“以新代老、增产减污”。
(六)新建项目必须取得土地使用、矿山开采许可、环境评价等权证手续后方可立项核准。项目必须完成拆迁与补偿协议、资金保障证明后方可开工。
(七)鼓励对现有水泥生产线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如低温余热发电、高压变频等项目投资。鼓励开发建设以消纳城市垃圾、工业废物和可替代原料、燃料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八)投资水泥项目的业主,自有资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50%。
二、生产线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鼓励新线建设配置余热利用、可替代原料、燃料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和设施,以满足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有可供开采30年以上的矿山资源保证,并做到规范矿山设计、科学开采。单线建设规模必须达到或超过日产5000吨级水泥熟料(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除外);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公里的边远省份可适度考虑单线建设规模日产2000吨级水泥熟料(特种水泥生产除外)。
(三)新建水泥粉磨站和水泥配制站的规模必须达到年产水泥60万吨及以上(单线粉磨系统)。边远省份可适度考虑30万吨规模。粉磨站的建设应靠近市场、有稳定的熟料供应源和就近工业废渣等大宗
混合材的来源地,必须配套100%散装能力。仅允许具备生产PⅠ型高强度等级水泥的大企业在异地建设水泥配制站,其配制的水泥产品品牌、商标和质量保障必须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四)水泥项目的建设必须委托具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探、设计资质单位进行,严禁无证勘探设计。
(五)新建水泥项目的装备要求采用先进成熟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转。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爆破和均化开采、原料预均化、生料均化技术和设施;
2、采用立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先进节能环保粉磨工艺技术和装备;
3、采用节能降耗的窑炉、预热器、分解炉、篦冷机等煅烧工艺技术和装备;
4、采用先进的破碎、冷却、输送、计量及烘干技术和装备;
5、采用先进、高效及可靠的环保技术和装备;
6、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生产监视控制和管理控制系统。
三、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一)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煤耗≤110kgce/t(公斤标煤/吨);可比熟料综合电耗≤62kWh/t;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118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90 kWh/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96kgce/t。
(二)日产2000~<4000吨级(含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煤耗≤115kgce/t;可比熟料综合电耗≤65kWh/t;可比熟
料综合能耗≤ 123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93 kWh/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100kgce/t。
(三)水泥粉磨站可比水泥综合电耗≤38 kWh/t。
(四)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的,其废渣品种、品质和掺加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五)年耗标准煤5000吨以上的企业,应按国家《节约能源法》规定,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环保评价检验测试,提供准确可靠的能耗数据和环境污染的基本数据,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方案,为部门政府提供科学可行的节能规划。
四、环境保护
(一)根据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5号令),水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省级环保部门批准。
(二)所有水泥生产环节必须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新建水泥项目必须安装在线排放检测装置。
(三)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按国家发布的《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建立清洁生产机制。
(四)矿山开采前制定相应的矿山植被恢复计划,矿山开采后应严格按植被恢复计划进行生态恢复和补偿,(五)原料和产品破碎、储运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含尘气体,必须集中收集除尘后达标排放。
(六)新建水泥粉磨站和已有水泥粉磨站除粉尘和大气污染指标应该达标外,必须增设和完善噪音防治设施。
五、产品质量
(一)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必须按《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水泥(熟料)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产品标准。
1、通用硅酸盐水泥必须符合GB175-2007。
2、特种水泥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二)水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必须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参照《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建立本企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形成文件和严格执行。
(三)水泥企业必须按国家颁布的《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建立完善的化验室,并取得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省级水泥(建材)行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四)水泥企业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检验管理办法》,建立水泥产品质量对比验证和内部抽查制度,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产品质量检验和化学分析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活动。
(五)凡在水泥粉磨过程中添加水泥助磨剂后,应在水泥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所添加助磨剂的类型(液体或粉体)、主要化学成分。
六、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一)水泥生产过程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条件,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必须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火灾、雷击、设备故障、机械伤人、人体坠落、灼烫伤、移动设备、电力伤害、有害、有毒物质等事故防范设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通过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专项验收。
(三)不得拖欠国家税收,不得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必须按期交纳国家规定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金。
七、监督与管理
(一)经核准的水泥投资项目由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公告核准项目文件。
(二)公告后的核准项目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大于15%)或自开工建设后两年内未投产验收的,其项目核准内容自动作废。
(三)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省级水泥(建材)协会、水泥专家,按照准入条件要求进行监督检查。企业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和经营。
凡达不到上述准入条件的新建和改造水泥项目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符合准入条件的,必须停止生产和收回生产许可证。
(四)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生产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五)根据本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颁布相应的实施细则。
八、附 则
(一)水泥项目指:新建或改造水泥生产线、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水泥配制站建设工程。
(二)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特殊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水泥生产企业。
(三)本准入条件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法规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内容执行。
(四)本条件自2009年 月 日起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工业信息化
一.简答(40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一般由什么硬件设备实现?上课讲过
2.PID的含义是什么?P、I、D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上课讲过
3.综合自动化系统三层结构是什么?各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并说说各层的作用。上课讲
过
4.(上课未讲,不考略过)
二.论述题(60分)
1.图→热交换机(PPT可见上有自己去找)上课讲过
(1)画出上图的系统框图
(2)指出各种控量分别是哪些变量?在工程中一般的英文缩写是哪些?
(3)(来不及抄。。。。)
2.对于某一化工生产间的多台装置,已经通过DCS实现了基本的控制。上课讲过
(1)试设计已架构,基于WEB的生产监控,并指出各部分所需的技术和常见的开发
工具。
(2)过程中有些变量需要通过化验分析才能得到,如果想同时实时监控这些变量,故引入某种技术,如果基于历史数据实现这种技术,请虚线在(1)的框图中画
出这个部分。
3.简要论述下控制理论(如反馈,前馈或先进控制理论等)和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在工程自动化之中的作用。理解即可
第四篇:保密工作制度
保密工作制度
为了保守党和国家及公司秘密,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公司利益,制定本制度。
一、提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认识
保守国家和公司秘密是公司每名员工的义务和职责,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公司的发展。公司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十条保密守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照《保密法》规定程序依法办事。
二、公司保密工作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保密委员会,负责对保密工作的领导,由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保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公司保密工作范围
1、国家和政府各部门秘密
包括公司接收的国家、政府各部门机要文件、秘级文件、密码电报等秘密文件,内部资料、刊物等国家秘密文件、信息,以及保密设备、密码设备等。
2、集团公司秘密
包括公司接收的集团公司密级文件,集团公司重要会议的内部资料、文件,以及重要投资决策、生产经营、财务数据等相关材料和文件。
3、公司秘密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发展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员工知悉的事项。公司秘密包括下列事项:
(1)公司党政联席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确定的保密事项和会议未决定的其他保密事项。
(2)公司经营发展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3)公司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中需要保密的事项。(4)公司重要财务资料。
(5)公司招标项目的标底、合作条件、贸易条件等。(6)公司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7)公司涉及秘密事项的文件、资料。
(8)保密委员会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秘密事项。
四、保密工作要求
1、要切实加强保密工作领导,层层落实保密工作责任。保密工作要层层负责,“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要切实抓好保密工作领导,加强保密工作监督;公司涉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按照保密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保密职责。
2、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保密委员会要定期听取保密工作汇报,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保密学习和教育,建立保密工作常态机制,把保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3、保密委员会要加强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员工保密和防范意识,提高员工保密工作能力。
4、公司涉密工作人员要严守国家和公司秘密;非接触公司秘密的人员,不准打听、刺探公司秘密;机要、档案等涉密工作人员,要选择政治可靠、业务素质好、忠于职守的员工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5、密级文件的收发、传阅、清退等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机要文书管理制度。
6、绝密级、机密级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非原制发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7、国家密级文件不准外带。公司密级文件不准外带;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带出时,需经分管领导批准,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8、公司涉密计算机、涉密设备不得上互联网和内部网络,其移动硬盘、U盘、软盘、光盘等涉密移动介质要专机专用,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使用;涉密计算机、涉密设备维修、报废处理要严格按照保密法律法规执行。
9、不得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移动介质等工具传播任何涉密文件、资料、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对任何涉密文件、资料、信息进行拍照、摄录、扫描、刻录等。
10、各部门重要文件、资料要按照保密规定严格管理,重要档案资料要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及时封存或存档,不得散落在办公室内或借给他人,文印用过的纸张必须集中到指定地点销毁,不得当作垃圾倒掉。
11、财务部必须严格管理财务凭证及相关资料,保证其安全性和保密性;财务数据应定期备份,确保财务电子数据完整不丢失。
12、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守则,不许对外泄露机密文件和资料,不准将密级文件、材料带出档案室。档案查阅要按规定执行。
13、打字、复印人员按涉密人员严格管理,做到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看的绝对不看;未经批准,不准复印、摘抄密级文件、资料。
14、公司涉密人员要自觉遵守保密纪律,勇于同失密和泄密现象作斗争。
15、公司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企业秘密,如发现失密和泄密事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公司保密工作要害部位
1、要害部位范围:机要文书室、财务室、档案室。
2、保密安全管理要求:
(1)切实落实保密要害部位工作责任。要害部位所在部门负责人承担领导责任;要害部位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具体负责。
(2)要加强保密要害部位管理。要害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加强保密管理,开展经常性安全保密检查,切实落实各项保密措施;要害部位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保密责任,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公司保密工作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保密要害部位要安装必要的防火防盗设施,确保安全;严禁在保密要害部位开展与本职业无关的活动;严禁非本部位人员长时间滞留。(4)保密要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管理和使用好涉密设备,按程序和要求处理涉密信息的收发和报送,确保涉密设备、重要资料等安全、完整,工作人员离开时,要随时将门锁好,每天下班时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必须对电源、报警设备、门窗等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保密安全工作无遗漏。
第五篇:保密工作制度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保密工作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
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保密法》,自觉遵守《保密守则》。
三、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直属单位应在本单位设立本级保密工作管理委员会,由本单位一名领导担任主任,主管本单位和下属机构的保密工作。保密委员会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业务上受上级保密委员会的指导。
四、保密委员会应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兼职)保密干部。
五、保密委员会负责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守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各单位的涉密工作;组织制定本单位保密工作制度及具体措施;负责涉密文件、计算机、通信设备的管理;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奖励和处分。
六、密件经办、保管部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机要(保密)室(柜),密级文件应单独保存在密件专夹、专卷、专柜或密件库中,确定专门机要人员集中保管。机要(保密)室内严禁会客,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七、凡机关收到密级文件(含密码电报、内部资料、刊物等),统一由机要人员签收、拆封、登记、分发、保管。根据密级归档立卷,绝密级密件必须单独立卷保存,机密(含)以下密件,可按档案分类归档立卷,每卷密级,依卷内最高密级的密件定密。
八、涉密文件运行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在规范的文件登记薄上 进行登记,必须清楚地记载密件的密级、产生密件的机关(单位)、发件机关(单位)、密件的名称或主要内容,收、发时间及密件的 编号、页、份数等,经办人员在对实件验证、登记后签字受理。凡 领导同志亲启件,要送领导同志或其指定的专人代收、代拆。
九、不准将密级文件随意乱放和擅自外借。机关工作人员每日下班前,应将密级文件妥善存放,未经允许,不得将密级文件携带回家阅读或办理,不准在家属、亲友、熟人和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党和国家机密,不准携带密级文件上街、出差或旅游,不准在公共场所翻阅密级文件和谈论有关内容。
十、局机关的机密事项(包括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在未正式公开之前,不准外传。个人记载的有关机密内容的笔记本,应妥善保管。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的记录按密件要求,由专人保管。对已定密的文件材料,由专人专管,未经领导批准,不得调阅。
十一、未经允许,不准擅自抄录、打印或复印密级文件。经批准打印或复印的密级文件由机要室登记、传阅、保管。绝密文件一律不得抄录、打印或复印。参加有关会议带用的文件和会议印发的文件,必须及时交机要室登记处理,个人不得保管。
十二、严格按照拟定的范围传阅、传达密级文、电。不得自行扩大密级文、电的阅读范围,避免在阅、办密级文、电的同时接待外部人员来访。下班时应检查办公桌上是否存留密级文、电。文件办理结束后,应及时退交机要人员保管。
十三、查阅密级档案,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未经允许,不准带 出档案室。
十四、严禁滥印、乱发会议秘密文件、资料。会议期间印发的秘密文件一律标明密级,统一编号,登记分发。会上的讲话未经批准,不得随便整理记录转发。会议结束后,要对会议住址进行保密检查,查看有无遗失文件、笔记本等。
十五、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对各类信息、稿件都要进行保密审查,界限不清的,要及时向局保密委员会请示、报批。未经批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接受境内外记者采访,经批准后,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十六、涉密计算机及系统不得进入互联网,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进行物理隔离,绝密级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计算机及系统中存储和传输。
十七、严格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不清楚的,应由局保密委员会进行保密审查,经保密组织负责人审批。
十八、机要交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机要交通保密规定和工作纪律》,携带密级文件,离开本单位进行传递、会签、会印时,必须乘本机关车辆办理。
十九、不准在无保密措施的邮政和电信设备上传输秘密信息(如寄邮件、打电话、使用手机、发电报和传真等),不准在公共信息网上传输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二十、下发、上报、转发的有关密级文件应按规定在左上角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并在邮件上加盖机密印戳,由机要部门挂号发出。禁止用普通或挂号信件邮寄和个人私自携带。
二十一、定期对涉密文件进行清查,对保密期限届满的文件及时纳入非密管理。对保密期限不明确且具有较长期保存价值或涉外需要的密件,可主动呈请密件产生机关作出密级变更的答复。得到密件密级变更的决定后,应及时在相应的密件上作出标志,并按变更后的密级进行管理。
二十二、需要销毁的文件、材料、资料和涉密磁盘、计算机硬盘,要登记造册,经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须有两人以上监销,在保密部门指定地点销毁。
二十三、清理文件一般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有要求的除外),绝密文件每月清查一次。清查文件时要注意检查文件、附件是否完整,并及时登记。
二十四、在外事活动中,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遵守外事纪律,不得擅自将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携带出境,谨防泄密、失密。
二十五、涉密人员调动、离职和机构变动时,应有领导有组织地将原有的全部文件、电报、资料进行认真清理、登记造册,对需要移交的文件、资料、应全部移交机要或档案部门,并严格办理移交手续。二
十六、机要室、档案室、打字室、微机室、阅览室和各单位内设机构都要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二
十七、保密委员会要定期研究保密工作,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堵塞漏洞,对造成失泄密的单位和个人,视情况予以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