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
1、放射科 X 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 科主任做好X 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 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 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必 须接受培训,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 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 备操作规程,非机器操作员,严禁上机操作。
4.放射科各 X 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 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在放射 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 线检查 室设置告示牌。
5.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如铅衣、铅手套、铅帽、铅眼镜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工作人员工作 时必须穿戴,不用时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 量仪。
6.放射科候诊处应达到防护要求,患者不得在机房内候诊;操作人 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
7.摄片前,必须根据不同管电压,更换合适的附加滤过片;开机后 应观察机器是否工作正常,若有疑点必须及时排除,使用中遇到 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维修。
8.应尽量减少受检者的X 线照射,尽量缩小照射野,缩短透视时间,避免重复检查,对非受检部位应加强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 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 圈。
9.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 X 线检查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对 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 周至15 周的,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 线检 查。
10.使用携便式、移动式X 线机摄片时,工作人员必须离开X 线机 球管2 米 以外,并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安全。
11.每三个月对安全装置、各种运动转性、操作完整性和各种应急 开关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夜间值班人员,负责机器 设备安全。
12.每次检修,在更换与防护有关的零件后,应请有关防护监测机 构再次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3.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 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诸暨艾玛妇产医院
第二篇:放射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一、放射科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二、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持放射工作人员证及佩戴个人剂量证方可上岗。
三、机房门外必须安装“正在放射”指示灯及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四、照射期间除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若需要陪伴协助的,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穿戴防护服。
五、常规体检时只能一次一人,不得有多人在机器房内等候。
六、育龄妇女、孕妇及小儿的X线检查,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方可行下腹部屏蔽照射。
七、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放射事故发生,杜绝隐患。
八、机器发生故障,及时向院领导汇报,视其情况,由医院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共1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非本科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擅自使用和操作诊断X线机及其他设备。
二、本科人员在上机操作前,必须掌握本科机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及熟悉操作手册,熟悉机器的操作、控制,未熟悉前不得上机操作。
三、在设定暴光条件时,不得超过手册规定的上限值,如因设定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操作者后果自负。
四、在机器使用中,必须按手册要求设定环境温度和湿度,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五、除维修人员及指定的相关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设备故障,以避免设备进一步损坏,如因此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本人负责。
六、当班人每天必须检查电源、设备、器材及药水情况,如有问题,立即停止运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七、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当班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须将机器上粘附的照影剂等清除,每周进行一次设备的常规维护、保养。
八、严格执行双签名制,特殊照影检查,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检查的目的、方法及使用照影剂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患者未签字进行检查而发生事故者,责任由操作者承担。
九、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女性患者做需要暴露特殊部位的检查时,需两人或请患者家属陪伴到场。
1(共1页)
第三篇:放射科安全防护措施
放射科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充分利用 X 线诊断技术防病治病的同时,尽可能降低 X 线 工作者和受检查的受照剂量,把 X 线检查可能带来的潜在性危害降 至最低限度,而制定本措施。
一、对已从事和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并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者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二、严格掌握 X 线检查适应症,对 X 线检查应当贯彻正当化与 最优化的原则。
三、工作时应在屏蔽室内操作和观察病人,采用间断曝光,尽量 缩短曝光时间,缩小照射野,优选投照条件,不出或少出废片,以便 面重复照射。
四、X 线机工作时,除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在机房内停留,对必须的陪护人员或工作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尽可能远离球 管或病人,同时尽量缩短照射时间。
五、对患者非投照部位或射线敏感部位应用铅橡皮遮盖。
六、在无防护设施的手术室和病房,使用移动式 X 光机时,操 作者除穿戴个人防护衣具外,曝光时应距球管 2 米以上,无关人员应 到室外。
七、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了解并严格掌握 受照剂量,定期到有关部门进行放射人员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八、合理安排放射人员保健、休假或疗养。
九、使用合格 X 线设备和防护用品,定期由相关部门监测
第四篇: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3
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8
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9
工作人员在使用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施行X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第五篇: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5)对儿童进行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6)新安装、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用范围,合理使用(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9)工作人员在使用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10)施行X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1)进行X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线诊断。
X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8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
周的妇女。正确掌握适 采取—15 10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
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5)对儿童进行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6)新安装、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范围,合理使用(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线诊断。
8—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 周的妇女。
正确掌握适用15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