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该报告一经提出,便博得了民众的一致认同,这也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广大毕业生指明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十七大精神除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之外,还告诫学生要早做规划、做好规划:提议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可以让经历了求职过程的老生讲述自己的求职过程,让新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了解现在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思考大学生四年的人生职业规划,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准备,再适时地介绍国家给予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许多政策支持和鼓励,让学生理解大学生创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避免他们在毫无准备下求职或创业过程中的焦虑不安,茫然无措,情绪亢奋,怨天尤人。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暑期兼职打工这个主题,我们聊大东昌学院中文系开展了为期两个月(7、8月)的社会调查活动,希冀通过此次努力能够帮助大家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式,调整观念思想,规划人生,为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迎接职场挑战做好准备。现在将此次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时代的潮流冲击着一切,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学子们不再重复从寝室到教室到食堂的三点一线,不再满足于除了书本还是书本的单调生活。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院校均涌现出数目不等的校园打工族。他们除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校外兼职打工,成为求职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兼职族”已突破最初的贫困生勤工俭学的范畴,从家教、卖报,到化妆品促销、热门商品代理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自己投资开店、办公司的。大学生们选择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定的收入,少数人还构成了校园中的高收入群体。
随着暑期的临近,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更是越来越多。暑期来临,各商家也纷纷打起了促销战,劳动力市场上的兼职岗位激增;不少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想在暑期勤工俭学、做兼职;同时,各招聘单位也没有放过这个招工的黄金时期,招聘、招生、各种暑期活动的广告在大学里满天飞,各种诱人的兼职岗位也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这些充满诱惑力的广告是否真正的打动了你的心呢?你是否也想在假期加入“打工一族”呢?据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校园频道合作,进行了一项题为“你做过校园兼职吗”的调查。在1399名参与填答的公众中,86.5%%的人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做兼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儒雅之气的的学子走出“象牙塔”加入打工一族呢?
据了解,我国60%的大学生毕业前没有就业规划,临到毕业难免恐慌就业失准。因此,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现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进入大学前就做好职业规划,通过校内学习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之不断完善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达到同频共振。惟其如此,4年用心经营才能换来快乐就业的资本。而兼职打工则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首选。现在就让我们看一下各个群体对大学生兼职的态度:
一、学生观点
兼职可谓是让学生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做兼职来充实生活,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打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如果挣的多得还能留着自己用。而且通过兼职与各行各业的接触不仅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还有利于提高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拓宽人际关系网,从而丰富人生阅历。
暑期同学聚会,在谈及大学生兼职话题时,昔日过早走上社会的朋友说道,现在的社会最重要的并不是文凭(当然文凭固然要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加上社会的经验。就说我的行业国际物流,现在很多公司要招的人不是大学生。而是很多都不是本科,有社会经验的。所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进这一行很不容易,除非是不拿工资的。社会是残酷的,但也是现实的,没有能力就要被淘汰。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是应该学点个人能力,社会经验的。但是大家打工要明确一个事情,你打工不是为了钱而去打工,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让你学到东西,那才是真正地“赚到”了。
另一个同学补充道:“虽然这个暑假我没有赚到钱,但是我也增长了见识,以前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一个多月来看到和听到了很多别人的经历,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以前我见到陌生人就不愿意说话,可是在这里找工作,你不张嘴说话别人就不可能给你机会,所以我现在变得外向了许多。”虽然结果不同,但内心的感受却殊途同归。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大学生表示,假期打工赚钱并不是主要的目的,为自己积累社会经验才是他们最终希望的。如果这四年“一心只读圣贤书”,什么阅历也没有,“书呆子”将来毕业时是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他们愿意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这对他们的未来是有所裨益的。的确,大学的学习主要是理论学习,以及实践体验学习!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我们要全面地学习。但是现时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学习的机会非常少,残缺的学习导致了学习质量的低下。谁愿意成为一个书呆子?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兼职打工!它能够直接地弥补和充实大学生所缺乏的社会实践体验学习。迈入大学之门的学生,已经成为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大学生涯开始的时候,就逐步锻炼自己不再完全依靠父母的能力,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同时在求职过程中,也会使自己提前步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寻找打工机会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会使自己提前经历活生生的挫折教育,这就为大学毕业后的求职做好了精神准备,也提高了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对于那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尽管他们在学校可以相互比阔,享受着常人没有的高消费生活,但这种物质上的富有和享受,并不能代表精神上也是富有的。大学生“打工皇帝”可能生活得很艰辛,但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会成为他们终身受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二、家长观点
然而面对子女兼职打工,家长又持怎样的态度呢?在调查中,一位父亲说起了他女儿的兼职经历:他的女儿今年上大三,假期在某饭店打工。他很不愿女儿打工,尤其是做服务员。他对女儿的选择有些意见,但尊重女儿的选择。他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女儿的成长也有好处,接触社会可以更快地成熟起来。他认为假期打工不是不可以,但要有个“度”,过多的打工肯定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们:我们不反对孩子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出去打工,孩子们在与社会亲密接触过程中,能了解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对社会适应力。社会实践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在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兼职经历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本末倒置放弃学校正常课业而去打工,希望孩子们一定要处理好学习与做兼职的矛盾。” 的确做兼职虽然好处很多,但毕竟大学生们还在校园,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如何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对每一个做兼职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对此一位富有打工经验的同学说:“兼职对学习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不过关键在于自己怎样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了,因为有兼职的压力,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学习,所以只要有学习的时间,我就会加倍地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兼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成了督促自己的一种动力。”
三、教师观点
东北师范大学一位姓王的老师针对大学生兼职问题曾在网上留言:“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之前,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体验一下现实生活,这对他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摸索前进不无裨益。社会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们在做兼职的过程中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不至于在真正走进社会时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大学生做兼职既能对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又能加速“脱贫致富”,这样的“校园打工族”必然将成为主流。利用假期积累社会经验,对于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益处多多,还可以弥补学校应试教育对塑造学生性格的不足,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四、社会观点
据统计,有80%以上的大学生热衷于打工兼职,而一到暑假,大学生打工的愿望则更加强烈。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在走访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对其而言并无太多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有机会走进一家大公司学习许多学校里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有的东西。“赚钱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学些知识。”这是许多选择新兴职业兼职者的心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而兼职打工无疑是一种好的途径。各高校也为学生打工铺路架桥,很多高校建立了勤工助学组织,引导学生从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大大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磨合期。
(一)兼职打工同时可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
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兼职打工是他们进行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以及精神动力。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兼职打工求得人生独立,步入成人的行列,我们无论家庭条件优越与否,我们都渴望独立,需要独立,而独立的首要问题是经济独立,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学费生活费不愁,平日里还可以有不少零花钱用来消遣,但现在你还能像以前一样心安理得吗?那都是父母的辛苦钱。家庭条件稍微差点的同学,虽然高校出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但自尊心让大学生在同龄人面前羞于向上级升手,希望自食其力,打工不正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嘛,用自己的手,挣自己的钱,上自己的学,走自己的路。
(二)兼职打工加强与社会有的联系。
通过兼职打工,可以更早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人生,扩大交际面,提高日后工作的竞争力。打工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认清自我,丰富阅历,不断成熟。在学校成绩优秀,自我感觉良好,而在社会中能否经的起考验就难说了,打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场,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空有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实践中认清自己的弱点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及时调整心态,改进学习方法是大有裨益的。有些大学生处于职业定向的阶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确立职业理想。兼职打工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三)打工可以减少大学生对社会的恐惧感,培养交际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未来的人才标准,交际能力占75%,而学历只占15%。凡是曾经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工作中融洽的与同事及领导相处在某种意义上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交际是一门大学问,而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历练,历练的途径是工作,大学生的工作只有打工了。想象一下,当一个学生红着脸试着第一次敲开一扇陌生的大门去推销自己手中的商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他已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社会经验对一个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每个学生从学校到社会都存在一个心理断层期,谁能尽快度过这个时期谁就能再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从社会、企业效益来看,公司企业接受大学生兼职打工,他们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换来高素质的劳动力,降低经营成本。
第二篇: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刘圣华
2008年第4期 ——社会建设
近几年来,阳新县针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力多、城镇下岗职工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的实际,把促进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让广大就业对象多就业、就好业、创大业。近3年来,全县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6.6万人次。2007年,我县被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促进就业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先进县”,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十大劳务输出先进县”之一。
一、从组织服务入手,实现“盲目型”向“有序型”转变,让就业对象顺利就业
阳新县总人口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富余劳动力2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掀起了“打工潮”,有1/5的人员外出打工,但他们基本处于盲目流动状态。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组织服务力度,促进了“打工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20亿元,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畅通输出渠道。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县、乡镇均建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配合、专人专抓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每年农历正月确定为“打工经济服务月”,从正月初三开始,组织县劳动保障、民政、公安等部门到民工相对集中的火车站、汽车站联合办公,为农民工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办理相关证件。为确保足够运力,县政府多次向铁道部申请,从2004年起,铁道部门每年为我县增派4对农民工专列,让外出务工人员走得了、走得好。
打造劳务品牌。我县坚持以劳务品牌带动劳务输出,根据全县有近10万鞋匠的实际,向市场推出了“阳新鞋匠”这一劳务品牌。温州、东莞、深圳等地多家制鞋企业直接到阳新人力资源市场联系用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阳新有5.9万人在温州105家鞋厂工作,占整个温州鞋业员工的10%以上。“阳新鞋匠”已成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
实行跟踪服务。为解决阳新籍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县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了维权和服务机构。2003年以来,先后在浙江温州、广州东莞等地设立了10多个劳务管理站。通过这些驻外劳务站点,搜集市场用工信息,沟通用工单位感情,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几年来,驻外劳务站点向县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务信息1840条,组织劳务输出3800人次,处理劳务纠纷100余起。
二、从技能培训入手,实现“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让就业对象轻松就业
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虽多,但过去由于缺知识、缺技术,大多干的是苦力活,挣的是辛苦钱。针对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工作来抓,让务工者在家培训专得下心、学得到艺,外出务工就得好业、挣得到钱。
面向市场抓培训。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学员想学什么就教授什么”的原则,通过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20余家上市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实行订单教学,有的放矢地精选了数控车床、模具钳工、电器修理、电动缝纫等14个热门专业培训课程,每年定向培训专业学员3000余人。创新方式抓培训。阳新县采取“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对数控机床、模具等教学设施要求高、培训时间相对较长的专业,将农村学员请到县城的培训机构集中学习;对电脑、电动缝纫这类“轻便”专业,直接到乡镇、村组开设培训点,让农民学员就近参训。2007年,在镇、村共设培训点18个,开班63期,培训农民工2179人。
政策引导抓培训。县政府郑重向社会承诺:不收一分钱,让你学到一门好技术;不收一分钱,给你介绍一个好工作。对农民工培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即一律免收培训费、职业介绍费、技能鉴定费,对特殊困难的参训劳动力给予每天10元共300元的食宿补贴。2007年,全县共投入职业培训补贴192.7万元。通过全方位、大规模、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三、从发展产业入手,实现“异地型”向“本土型”转变,让就业对象充分就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产业,鼓励全民创业,使许多就业对象实现了 “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发展特色农业提供就业岗位。近几年来,我们依托阳新山多水阔的资源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特色水产、苎麻、油茶等一批优势板块基地,涌现出各类种养殖生产大户640户,吸纳3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农。
发展规模工业提供就业岗位。坚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建材、冶金、化工、轻纺、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先后引进建成华新水泥、鸿骏铝业、远东麻纺等规模以上重点企业264家,新上各类工业项目822个,新增劳动就业岗位1.36万个。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落户阳新后发展很快,现已形成年产水泥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就业。
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推进“两湖一山、两圈一线”旅游开发;加大商贸物流和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发展力度,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在服务行业中找市场,谋发展。目前,全县从事旅游服务、饮食、商贸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2.8万人,其中,仅食用菌、高粱协会等各类农民中介合作组织就达36个,各类农村专业经纪人有2500名。
四、从政策引导入手,实现“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让就业对象成就大业
为鼓励全民创业,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吸引了一大批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经验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
实行政策激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回乡创业的意见》、《关于加快促进再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做到回乡创业人员投资办企业与外商同等对待,享受相同优惠政策,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回归创业人员解决在创办、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发挥典型效应。大力培植一批回乡创业典型,引导群众创业。近几年,先后有张绪刚、刘会学、邓光梅等一批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原破产企业职工张绪刚外出务工积累一定资金后,回乡买断濒临倒闭的麻纺厂,创建远东麻业公司,目前已形成2万锭麻纺、4万锭棉麻混纺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近4亿元,安排就业2600人。目前,全县在外务工人员有2500多人回乡创业,累计投资13.2亿元,创办或领办各类经济实体,使县内8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打造创业平台。为更好地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县委、县政府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在浮屠老工业区专门设立300亩回乡创业园,在梁兴工业经济带和兴国州古商城、湖滨花园商业区建立回乡创业基地,并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项目,以基地引路,以项目带动,为回乡投资人员创业创造条件。目前,全县由外出人员回乡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660个,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
第三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定稿]
文管2班 10250307232 王国望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下面先来讨论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包括内外需结构、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结构在内的整体需求结构的调整方向,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提出的。人口大国尤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具备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庞大的消费需求;工业化进程加速,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投资需求;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内需空间。
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必须处理好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近几年,我国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贡献率持续降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0年的63.8%,降到2006年的 38.9%。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2000—2004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远远高于美国的3%、世界平均的2.4%。但问题是,我国投资增长更快,从而使投资与消费出现不协调,经济增长过多依靠资本形成;从消费领域自身来看,消费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而不是短期的繁荣,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根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的。
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规模虽已位居世界第三,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方向出现偏差,近年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不仅没有改变,反而继续强化,进一步加重了资源环境的压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2年以来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路走低,由41.5%减低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7%降到38.6%。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壮;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人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问题提出的。
另一方面,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知名品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换来微薄的利益,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50个,欧洲占有38个,亚洲也有11个(其中日本8个、韩国3个),而我国却一个也没有。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的新情况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看,我国己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等带动经济发展的阶段。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接着来说下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从本源上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内外需结构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必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要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服务业发展。在三次产业中,农业处于基础地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当前,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科学的金融、财税等优惠政策,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服务业的发展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一些国家在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提高往往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标志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认识,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对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来说,要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要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着力完成以下带有战略性的重大任务。(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四篇:党的十七大报告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推荐)
关于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及内部管理工
作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到直属分局莅临指导!
下面就2010年我局在贯彻省、市局部署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一)突出抓好思想建设,切实增强四种意识
1.政治意识。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过好组织生活,我们按照市局党委及支委的安排按时召开了中心组学习及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季度中心组学习和半年民主生活会,基层领导班子和中层人员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在提高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方面真正体现了干部个人价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及行业高度保持一致。
2.大局意识。在日常工作和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方面,我们始终教育干部职工要以大局出发,从大局着眼,把服务大局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各自本职岗位中,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营造心齐风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基层局创优和优秀分公司创优已通过省、市局验收。
3.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对工作的质量、事业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关键在于提高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意识,进而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动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当作一个舞台、一种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尽其所能干好本职工作。在敬业履职方面班子成员都能按照要求,圆满的完成各分管工作,为更好的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4.四是服务意识。我局为了使行业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晨会及周三教育培训载体作用,努力在全员履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围绕卷烟经营、行政许可和服务社会开展优质服务。在2010年渭南市举办的政风、行风测评中我局测评结果均在前9名。
(二)突出抓好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四种能力
1.着力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在学习“五五普法”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烟草专卖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方面,我局严格执行规范经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2.着力提高全员执行落实的能力。全员责任心的强弱和执行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执行落实的效果。经过近几年的领导班子下乡调研及月度考核,除改进和完善了已有的考核办法外,还下发了三项重点工作考核,从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到工作结果,都充分体现了岗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2010年全市综合指标考核中直属分局荣获第一名。
3.着力提高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按照市局对创新工作的要求,我局始终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灵魂,努力使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因时因地因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培养干部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提高干部创新能力。在2010年全省创新课题评比中,直属分局的科技创新项目:“卷烟品牌价值倍增模式的探索与应用”项目荣获三等奖。
4.着力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廉洁教育,促使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价值取向,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在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全员岗位明示承诺规定的内容,切实执行“两项”规定要求的各项内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三)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水平
按照创建一流队伍、提升一流业绩、提升整体水平的要求,我局始终把围绕队伍建设和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部署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生命线。
1.加强全员思想素质教育。按照全市开展的“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教育活动及“创先争优”领导点评活动,我局认真部署全面贯彻。以紧紧围绕卷烟经营、依法行政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先后开展了素质提升年活动及“两项”法规的全面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开展专项主题教育,全员思想境界明显提高,组织纪律明显进步,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2.狠抓业务学习。凡是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领导自己要首先做到;首先保证班子成员带头学,率先垂范,在工作面前,要带头上,身先士卒;在利益面前,要主动让,先人后己。确保月度学习16小时以上,职工学习10小时以上。
3.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先后利用现有的图书,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动员职工争当知识性员工,共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2010年我局有一名职工被省局工会评为行业先进工会工作者。
4.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中,我局的红歌联唱节目荣获全市文艺汇演二等奖。
二、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1.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市局的整体安排和部署我局2010年共修订和完善各类预案13个,共开展防火及应急疏散演练各1次,参与人员160人次,为构建和谐企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动安全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和企业安全文化三化建设方面,此项工作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2.健全信访稳定工作机构及工作制度。按照分管领导包片和部门包案机制,我局始终遵循每月召开一次信访稳定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信访问题,先后制定下发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机制》及《领导干部接访制度》
等,截止目前分局无信访事件发生。
3.突出安全管理。针对分局经营车辆多(23台),工作区域广等特点,我们坚决遵循“车辆管理“及“三检”制度,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开展全员安全教育,2010年共开展全员和特殊岗位教育16次,开展各类隐患排查12次,识别岗位高度危险源6条,中度危险源8条。通过开展以上安全活动,有力的保障了分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截止目前,分局未发生不安全责任事故。
三、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的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全员执行力。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我局以ISO9000贯标和创建优秀县级局活动为契机,先后梳理修订了《考核管理办法》、《单项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监管制度及措施》、《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奖惩制度》、《行政许可专卖执法卷烟经营监管制度》、《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等21项制度。以上制度的修订和出台,为全面推动分局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一是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各项内容。按照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责任制目标,层层抓好“一岗双责”制的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全员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对重点部门及岗位的运行和监督。加强对卷烟经营和行政许可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查处和纠正力度,努力营造和谐分局。在“两项”工作推进上,利用2011年确定的科技创新项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与建立》课题,按照现有梳理出的19个风险点,扎实推进全员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是加大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力度。在已确定的党务公开(7项)、政务公开(7项)、企务公开(10项)公开内容基础上,我局还充分利用内网、公开栏、职工大会、其它相关会议、触摸屏等五个平台,进一步丰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形式。按时完善了报送要求,细化了办事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切实保障了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五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就业现状的主要特点:第一,失业从隐蔽到公开。第二,我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成为突出的问题。第三,二元经济中的农村失业问题严重,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待解决。第四,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一再调整所带来的失业。第五,城市经济中新型失业比例不断上升。第六,学生就业难成了新增的矛盾。第七,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难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首先,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局。其次,扩大就业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第三,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规模,扩大就业。第四,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就业结构。第五,优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激发劳动者的自主创业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增加就业。第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和促进就业基金,帮助弱势群体就业。第七,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第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解决就业问题呢?
以创业之策缓解就业难题。创业是最积极的一种就业形势,是发挥劳动者自主性、能动性就业的重要途径。创业还具有带动更多就业的“倍增效应”,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长期存在、社会投资吸纳就业有限的情况下,弘扬劳动者的创业精神,依靠劳动者自主创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建立中国就业新格局、新机制也具有深远意义。首先,要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典型引路的做法,使更多劳动者通过建立自强自立、自主创业、敢于创新、不怕风险等理念,奠定创业的思想基础,并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其次,要落实好国家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和帮助劳动者创业。建立健全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的支持创业政策体系。第三,要加强对健全完善包括开业指导、创业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拓展服务、企业孵化等支持创业的服务体系,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现,形成全民创业的风气,是创业之一促进就业积极有效途径成为中国经济和就业新的增长点。
就业与失业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既产生于又解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越落后,失业率就会越高;经济越发达,就业的压力就越小。据测算,我国经济增长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将上升1个百分点。因此,要解决就业难题的最终办法就是要想方设法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