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4 00: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

第一篇: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45.仓库保管员A出于对单位领导不满,蓄意纵火烧掉仓库,发泄私愤。当他把火点燃后,发现有人正向仓库走来,觉得事情有败露因而有被判罪的危险,随即将火熄灭。

问:A的纵火行为构成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抑或犯罪即遂?请说明理由。(1)A已经点燃了火,即已着手实施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

(2)A把火熄灭,是由于怕被人发现达不到犯罪追求的结果,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

(3)A已经着手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4)A的放火行为没有得逞,没有达到预期烧毁仓库的目的,所以不属犯罪既遂。46.某甲系某企业经理,此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素有业务往来。某甲之父与某乙一起赌博,输给乙3000元,无力偿还。某乙以“父债子还”为理由,催逼某甲代其父偿还赌债,遭到甲的拒绝。某乙便拒付所欠该企业的货款,于是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此案应如何处理?理由何在?(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因正常的业务往来而发生债权关系,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

(2)而赌博系违法行为,赌债不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3)某乙无权向任何人讨还赌债,更不得以拒付货款的手段逼迫该企业代其经理之父偿还赌债。

(4)某乙应清偿所欠该企业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拒付货款给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案例分析题(10分)某个体户甲从外地购进一批服装,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有注册商标和生产厂家名称,还有一部分仅有生产厂家名称,没有注册商标。甲认为销售没有注册商标的服装是违反商标法的行为,自己如销售这批服装,也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故准备向卖方提出退货、索赔。

问:没有注册商标的商品是否可以销售,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8分,共17分)

45.甲食品厂派采购员乙赴某地采购板栗1万斤。乙到某地看货后觉得板栗质量不错,遂与丙供销社签订了购买3万斤板栗的合同,并声明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于一周内把订货数量通知供销社。乙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厂领导未置可否。供销社于一周内未接到通知,便依约将3万斤板栗运至甲厂。因3万斤板栗大大超过甲厂的需求量,甲厂便要求退货1.5万斤,遭到供销社拒绝。甲食品厂拒付货款,为此,供销社诉至法院。问:依照法律规定本案应如何处理?

45.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订立的合同,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但被代理人明知代理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本案中采购员乙多买2万斤板栗的行为显然是超越了代理权的行为,而甲厂领导对此越权代理行为未作出明确的否认表示,则乙的订约行为对甲厂产生法律效力,甲厂拒付贷款于法无据,为此,甲厂应承担支付全部货款的责任。

46.甲、乙等人在某县聚众赌博,甲在输掉全部赌资后,认为乙在赌博中作弊,遂恼羞成怒,用水果刀将乙当场剌死,接着,又用水果刀威胁所有在场赌徒交出赌资计人民币80余万元,而后逃逸。过了几天,甲在该县又因贩毒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问:(1)甲某犯了什么罪?

(2)法院应适用何种刑罚制度对甲某判刑?(3)此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 46.(1)甲某犯有故意杀人罪、抢劫罪、赌搏罪和贩卖毒品罪。

(2)法院应根据数罪并罚制度对甲某适用刑罚。

(3)本案应由犯罪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某甲(男)和某乙(女)原系夫妻,因感情破裂而离婚,并对财产进行了分割。离婚后,甲、乙二人的心情都很苦闷。友人劝说甲、乙复婚,二人都答应可以考虑,但并未办理复婚登记,也未同居。正在此时,甲因车祸死亡。他生前无子女,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均已早亡,仅有一同父异母兄弟某丁。某丁正在清理甲的遗产时,某乙赶来,以某甲妻子的身份要求继承甲的遗产。某丁不同意,因而引起纠纷,诉至人民法院。此案应如何处理?

本案中,被继承人某甲生前无子女,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均已亡故。某乙虽曾为甲的配偶,但二人已经法定程序离了婚,解除了夫妻关系,又不曾复婚,因而法律不承认某乙是某甲的配偶,她无权继承某甲的遗产。某丁是被继承人的同父异母兄弟,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由于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某丁应当继承被继承人某甲的全部遗产。

46.甲(1984年12月24日生)、乙(1986年12月10日生)兄弟二人在其邻人丙的教唆下,多次进行抢劫。2000年10月18日在一次作案时,甲、乙同被抓获。甲、乙、丙三人各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抢劫等重大罪行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甲在实施抢劫行为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依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乙在实施抢劫行为时,不满14周岁,不应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

丙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抢劫罪,应按抢劫罪从重处罚。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刘某是某市电子管厂临时工,李某是该厂仓库保管员。刘某因参加赌博而欠下他人赌债,遂产生盗窃本厂库存铜线圈卖钱还债的念头。一日晚11时30分,刘某骑一辆三轮车窜至本厂仓库,叫醒正在睡觉的李某,令其打开仓库,并威胁李某,如不从,就向公安机关告发其开办的录像厅播放黄色录像。李某无奈,打开仓库门锁,刘某盗走铜线圈200余件,价值4000余元。后案发。

问题:(1)李某在本案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2)对李某应如何处罚?(1)李某是受刘某胁迫而参加盗窃犯罪的胁从犯。(2 分)因为李某符合胁从犯的三个特点:

①李某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1 分)

②李某主观上明知自己的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不愿意但仍实施了犯罪行为;(1 分)

③李某是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的。(1 分)

2)由于胁从犯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小,(1 分)所以对胁从犯,刑法规定应按其犯罪情 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 分)因此,对于李某应视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1 分)46.甲幼年丧母,由其父抚养长大。后其父再婚。甲与继母乙关系不和,造成父子关系紧张,后矛盾激化,甲与其父立据宣布脱离父子关系。几年后,甲父死,临终留下遗书,要求把其遗产平均分给甲、乙及其与乙所生儿子丙。但在执行遗嘱时,乙阻止将三分之一遗产分给甲,声称甲与其父已脱离父子关系,已无权继承其父遗产,并将该份遗产据为已有。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甲父所立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2)甲父遗产应如何处理?(1)甲父所立遗嘱有效。(2 分)

理由是:甲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自愿真实;遗嘱内容不违法。(3 分)

(2)甲方遗产按甲父遗嘱处理,即将甲方遗产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人。(3 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30岁),一日带邻居的儿子乙(12岁)上街去玩,看到有摸奖的,甲摸了几次均未中,便让乙去

摸,但乙没带钱,甲给乙5元钱,并说:“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结果,乙摸得价值20万 元的大奖。

问题:乙摸奖中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6-P226

答:

有效。因为:公民因年龄和智力发育的不同以及精神是否健全,可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种。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给乙5元钱,乙摸得价值20万元的大奖的行为是与其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因而是有效的。

46.被告人甲,男,23岁,200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经常在街道上游荡,不时在菜市场上强拿强要,起哄闹事。同年9月12日,甲在一路口看到一妇女蹲下系鞋带,其风衣口袋露出手机的金色链条。甲挤

上前,紧贴妇女身旁,将手机偷走。后甲因打架被拘留。拘留期间,甲主动交待了其偷窃手机的罪行。因

受害人未报案,司法机关并不知道此情况。后经查证,证明其交待的罪行属实。9-P387 问题:(1)本案中甲主动交待其偷窃手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1)答:

自首行为。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虽非自动投案,但是他们如果如实地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对于此种供述也视为自首。(2)答:

自首是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悔罪自新的具体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本案中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减轻处罚。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

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

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

作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6-P224-226 问题: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

不成立。因为: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尚未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宣告原则上应具有溯及的效力,即等于从未为死亡宣告。但应同时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

46.2006年5月3日,甲开车携朋友乙等人去某旅游景区游玩,快到目的地时,乙提出让他开一会车。甲

知道乙正在学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尚不熟练,且旅游景区游人较多,担心乙开车会有危险,但又

碍于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上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

游景区,车辆与行人渐多,乙有些心慌,在一转弯处,因躲避对面车辆,乙急打方向盘致车撞向旁边山壁,两名行人被车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9-P374-375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

不构成。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耆两个以匕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让乙开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两人并无犯罪的主观共同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问题:6-226

(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1)答:

甲的父母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理由: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为17岁的高中生,其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无生活来源,其父母有义务为其偿还。(2)答:

无法定义务。理由: 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其可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父母无法定义务为其偿还。

46.某市发生狂犬病疫情。一天,甲出门上班,猛回头发现一犬紧随其后,吓得拔腿飞跑,犬在后猛追。甲慌不择路,跑进一条死胡同,两边都是高墙,尽头只有一扇木门。甲回头一看,犬已快到近前。甲使出吃奶的劲撞开木门,将已到近前的犬关在门外。问题:9-370

(1)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2)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为什么?(1)答: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得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

构成条件: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

(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2)答:

构成紧急避险。理由:

甲的行为符合上述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故属于紧急避险。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王甲因病去世。王甲育有一子王乙和一女王丙。而王乙已先于王甲去世,王乙之子王丁尚年幼。

问题:王丁能否继承王甲的遗产?为什么?6-282(1)王丁可以继承王甲的遗产。

(2)这是一种代位继承现象。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权继承其父或母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一种制度。

46.某甲投毒杀害某乙,在某乙服了毒药后,某甲幡然悔悟,主动给某乙服用解毒药物,使之脱离了危险。

问题:某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对其应如何处理?9-374(1)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2)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此案中属于第二种。

(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6-P272-273∕279 问题:

(1)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可以。

(2)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不能受理

(3)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应当。因为:我国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46.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9-P396-397∕366 问题:

(1)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应当。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的,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应定性为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5.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问题:

(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有效。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作为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其买卖行为有效。

(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合法。因为: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应事先征得父母同意。因此,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合法的。

46.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9-P356-357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是。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行为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也不论所侵犯的是我国的权益或外国的权益,郜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本案中,外籍人迈克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当然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村民某甲在某镇准备开一个饮食店。镇工商所的干部某乙,因主管办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要求某甲在开张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他供应饮食。某甲由于急需领取营业执照,接受了某乙的要求。供应了一段时间后,某甲感到长期下去亏损太多,便向乙提出停止低价供应的要求。某乙不允,继续每天以低价强行取走食物。某甲遂向人民法院起诉。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46.村民王某想盖房,因缺少木料,便想到其家附近的铁路仓库窃取枕木,因仓库看管较严,王某不敢下手,于是便到附近新修建的铁路上窃取了枕木20根。幸而有人发现,及时向驰来的列车发出信号,才未酿成大祸。

问:王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乙、丙三人深夜潜入某公司的仓库,乘保管员睡熟之机,拖出了一箱价值5000元的货物,并将该箱货物扔出墙外。丁路过此地时,发现该箱货物无人看管,遂用自行车拉走。等甲、乙、丙三人来到墙外时,发现赃物已无踪影。

请问: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为什么?

46.王某与张某结婚后生有二子王甲、王乙。王甲与李某结婚后独住,生子王小甲,王甲在一次车祸中身亡。王某悲伤过度,身染疾病,于一年后死亡,其遗产为房屋六间。

请问:(1)王某的遗产继承人有哪些?为什么?(6分)

(2)王某的遗产继承人应如何分配王某的遗产?为什么?(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2000年秋,马兰之父因病住院,急需4000元治疗费。马兰年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家境极为贫困。马兰只得四处借钱,由于本村大多数人靠吃国家救济度日,一天下来一分钱未借到。无奈只得到本村搞运输发家的马大富家借钱。马大富见马兰长得俊俏,而自己的呆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却因从小痴呆无人提亲,因此打起了马兰的主意,表示钱可以借,只要答应和他儿子结婚,借多少都可以。马兰想到父亲为自己苦了一辈子,这钱无论如何也要借。马大富怕马兰反悔,提出第二天就到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马兰提出办理结婚登记可以,但婚礼要在3年后举行,且借款5000元。父亲出院后,马兰用父亲治病剩下的1000元钱在县城开了个馄饨摊。每月回家看父亲的同时,马兰还去马大富家帮其子整理屋子,无意中发现了其子在省人民医院的诊断书,上面记载着其子患有先天性痴呆。3年后,马兰回村,还清了马大富的借款连同利息共计6647元,并要求解除与其子的婚姻关系。双方争执不下,遂到乡政府婚姻登记机关要求依法处理。

问题:乡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46.董某父母均为农村教师,对其管教较严,很少给其零花钱。董某后因小事离家出走,流落在外,衣食无着,开始以盗窃为生。后在一次盗窃中被抓住。审查中,董某供出其在一年内共盗窃他人财物100多次,价值人民币约5000元。经查:董某只有l5周岁。问题:董某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某甲,现年17岁,某足球俱乐部青少年队运动员,其食宿由俱乐部提供,另外有1000元月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2006年10月14日,甲在商场看到自己非常喜爱的一套高级音响,就以自己的积蓄和借款将其买下,花去2万元。甲父对此十分不满,遂以甲尚未成年为由,主张该购买行为无效。问题:甲父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46.甲因婚外情而欲毒杀其妻。一天,甲在其妻饮食中投了毒,其妻吃了有毒的食物后中毒倒地,痛苦挣扎。此时甲看着痛苦万分的妻子,于心不忍,急忙将妻子送到医院救治。经抢救,其妻脱离了生命危险并痊愈出院。

问题: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某音像商店进回一批新型“随身听”,经价格核算,定价为1999元。售货员王某在制作价格标签时,不小心看漏了个“1”,将价格标为999元。李某来该商店无意中发现此“随身听”价格如此便宜,就问是真货还是假货,在得到售货员王某的确切回答“是真货”,并检查确非假货后,用信用卡支付,买下两台。并连说:“真便宜,真便宜!” 月底,该商店在盘点时,发现少了2000元,经查,是王某标错价格所致。王某通过信用卡找到李某,要求李某退回两台“随身听”,商店将返回他支付的1998元货款。李某当即拒绝,说:“我当时也表示怀疑,是在你确认这个价格无误之后,我才付的款。所以,买卖关系已经成立,你现在不能反悔。”王某说当初自己也不知道真实价格是1999元,是自己抄单抄错了。李某说:“那是你们商店内部的事,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商店无奈,只有起诉到人民法院。

问题:(1)商店与李某之间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2)法院应该如何判决? 46.郑某因上班迟到被田某当场批评,便对田某怀恨在心。一天晚上下班后,郑某骑自行车尾随田某至一无人处,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从背后猛地刺向田某。田某受伤后顺势抓住郑某的自行车,将其推翻在地,并喊:“杀人啦!”郑某见势,举刀再次刺向田某。田某在躲避之际将手中的袋子甩向郑某,正砸在郑某的头部。因袋中装有田某带回家准备刷厕所的硫酸一瓶,瓶子被砸破后,硫酸将郑某的双眼烧瞎,并导致面部大面积毁容。人民法院认为田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问题:(1)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须具备哪些条件?(2)法院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小刚的母亲与小华的父亲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表哥小刚与表妹小华年龄相近,是同班同学,总是形影不离。初中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南方打工,为节省房租,合租一套房屋。在互相关心、照顾中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偷尝了禁果。2007年8月,两人回家向各自父母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双方父母受“舅表婚,亲上亲”传统观念的影响,均表示同意。同年9月,两人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登记部门经审查得知两人是表兄妹后,拒绝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8年5月,两人以婚姻登记部门不作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婚姻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部门能否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为什么? 46.甲欲毒杀其妻乙,趁乙不备时在其碗内投入剧毒药。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妻,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问题:

甲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问题:(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46.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

问题: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46.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问题: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1.李明,17周岁,农民。1977年李明15周岁时父母双亡,因与哥嫂不和,独自居住在父母留给他的两间平房里,靠种田度日。1999年李明要去外地打工,走之前将其居住的两间房子卖给了村民陈友。李明的哥哥知道后,力劝李明收回房产,但李明不同意。李明的哥哥诉之法院,请法院帮助解决,判处李明的卖房行为无效,理由是李明只有17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问:(1)李明的卖房行为是否有效?(2)李明哥哥诉讼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某人犯张某,因盗窃被发现后逃跑。数天后,因畏惧法律的威严,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问:张某的行为是否是自首?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1分,共22分)1.张某年满17岁,是某工厂临时工,月收入300元。张某未征得家长同意,把自己的自行车卖给同厂工人王某。之后,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张某的父亲以张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诉请法院确认张某卖自行车的行为无效。

问:法院应该如何处理该案?为什么? 2.被告人范某,男,33岁。李某,男,28岁。王某,男,26岁。范某在1998年4月5日晚八时,和李某、王某策划行抢,商定了三人的分工,并分别携带凶器,准备在行抢受到阻拦时使用。他们来到某百货大楼,由李某在楼外接应,王某携尖刀一把随范某进入商场,为其掩护。范某见商场收款处的收款员正在点款,乘其不备从收款员手中抢下钱就混在人群中跑出商场。与李某一同逃跑。

问:此案应定抢劫罪还是抢夺罪?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甲(男)与乙(女)系恋爱关系。相处一段时间后,乙及其家庭对甲有不满之意,甲因此情绪低落,并影响工作受到领导的批评。甲便萌生了杀死乙并自杀的念头。某日甲到乙的宿舍找到乙,表示与其如此还不如两人一起死。同时趁乙不备,用双手卡住乙的颈部,乙立即大声喊叫,甲即放手。乙的同事听见乙喊叫即赶过来将甲抓住。

问: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被告人严明,女,26岁。严明在与邵某谈恋爱时商定,为了抚养其父母,结婚以后到娘家居住。但结婚后邵某不去,严明怀疑是婆母从中阻挠,对婆母不满,夫妻、婆媳关系一直不好。严明曾于1998年9月的一天服毒自杀,经抢救未死。还想自杀,又留恋子女,便产生了毒死婆母的想法。1999年1月的一天,严明做早饭时,将早已准备好的毒鼠强一包投入锅中。造成婆母、大伯和三岁男孩三人中毒。男孩子先开始呕吐,严明心里害怕,又心疼孩子,立即去附近医院找来医生抢救。经抢救三人全部脱险。

问:严明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还是故意杀人中止?为什么? 2.张锋年满17岁,是某工厂临时工,月收入500元。张锋在工作期间,未征得父母的同意,把自己的自行车卖给了同厂工人王某。之后,张锋因患精神分裂症,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父据此诉请法院确认张锋卖自行车的行为无效。问:法院应如何处理该案?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被告人丁明,男,15周岁。2001年5月8日,被告人在教室里与同学玩耍,丁明用弹弓装黄豆射同学杨力的后脑勺取乐,正赶上杨力回头,黄豆粒击中杨力的右眼,造成杨力右眼失明。

问:被告人丁明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2.驻军某部军官马义早年丧妻,有一男孩马立升,一直由其祖父母抚养,马立升年满15周岁时,祖父母相继去世,留有房屋三间。祖父母生前指定由马立升继承房产,并办理了更名手续。马立升认为,自己将来要到部队与父亲共同生活,便自行做主把三间房子卖掉了。马义得知后,立即赶回家中,阻止卖房。但买主认为,房子是马立升的,有房照为凭。他愿卖,我愿买,别人无权干涉。

问:马立升的卖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李江,17岁,农民。1995年,李江15周岁时父母双亡,因与哥嫂不和分家另过,独自居住在父母留给他的两间平房里,靠种承包田生活。1997年李江欲外出做工,便将自己居住的两间房子卖给了陈某,李江的哥哥知道后,劝李江不要卖房,但李江不听。李江的哥哥诉之法院,认为,李江只有17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卖房行为无效。

问:李江的卖房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某中学学生丁新,现年14周岁,因与同学张祥不和,积怨较深,故于某日晚将同学张祥家的房子点燃,致使一人烧死,两人烧伤,家中财产全部烧毁。问:丁新对此案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1分,共22分)

1.某甲到杭州百货大楼购买彩色电视机,经与营业员洽谈,决定购买了一台西湖牌彩色电视机,当即付款取货。请分析在这一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2.被告人严某,女,26岁,家庭妇女,严某在与邵某谈恋爱过程中商定,为了扶养其父母,结婚以后一起搬到娘家去住。但婚后其夫不去,便怀疑其婆母许某从中阻挠,而对婆母不满,夫妻、婆媳关系一直不和。严曾于1994年9月的一天服毒自杀,经抢救未死,还想服毒自杀,又留恋子女,便产生毒害婆母的念头。1995年1月一天做早饭时,她将准备好的灭鼠药磷化锌一包投入玉米粥内,造成婆母、大伯和三岁的男孩三人中毒。小男孩先开始呕吐,严心里害怕,又疼爱孩子,立即去附近医院找来医生抢救。经抢救三人全部脱险,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当天,公安机关调查,严即交待了全部罪行。问:严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还是故意杀人中止?为什么?

六、案例题(10分)

甲有妻室和一儿一女,甲妻现已退休在家,儿子乙已成家另过,乙妻怀孕在家待产,女儿丙尚未出嫁,一天,甲带乙和丙外出办事,路途中遇到车祸三人身亡。现甲家有120万元的财产。

问:1.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如何对待这笔财产?(1分)为什么?(1分)2.对于甲的遗产哪些人能成为其遗产的继承人?(1分)为什么?(3分)

3.乙妻能继承谁的遗产?(1分)乙妻在本案中是什么形式的继承人?(1分)4.乙的遗腹子是否能够继承?(1分)为什么?(1分)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5.某甲领着两岁的儿子到邻居某乙家聊天。甲的小孩独自玩耍,被邻居某乙家的大黑公鸡扑上,将小孩左眼和下颌各啄了一个小口子。第二天小孩左眼角红肿、充血,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左眼球外伤、角膜血染。小孩左眼失明。某甲为小孩花去治疗费800多元,某甲要求某乙赔偿,乙认为此事故的发生,是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所致,拒绝赔偿。甲起诉至法院。

问:应由哪一方承担责任,为什么?

46.某甲潜入某聋哑学校,意图强奸女学生。某甲撬开房门,见床上睡着一个人(某乙,男,12岁),误认为是女学生,便用双手掐住乙的脖子,企图掐昏乙,使其不能反抗时强奸。某乙反抗挣扎滚到地下,这时某甲发现其为男性,便将被子盖在乙的身上离去。问: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5.某甲,17岁,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在一家企业工作,月薪1200元。春节回家过年时买了一部价值3000余元的手机,其父母认为,儿子尚未成年,买这么贵重的物品应取得他们的同意,因此要求把手机退还给电信公司。电信公司认为手机无质量问题,拒绝退货。问:电信公司是否有权拒绝退回已售出的手机?为什么?

46.某日,某甲与同事在草坪聊天。某乙等三人忽然走过来殴打某甲,并抢走了甲的手机、现金等钱物,得手后随即逃走。甲让同事报警,自己向某乙等人逃窜的方向追去。甲追上乙后,与其扭打。乙先是用木棍和甲对打,后又掏出水果刀刺向甲,甲一边夺刀,一边将乙的脖子卡住,乙倒地死亡。法医鉴定乙系机械性窒息死亡。检察院以甲犯有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甲的律师认为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问: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1.某甲父母、妻子早亡,有子乙、丙。乙有子女A、B,丙有子C。乙早年去世,由其妻抚养教育A、B。乙妻与甲住在一起,对甲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某日丙外出因车祸重伤住院,生命垂危。甲得知后,一急之下,不幸猝死。甲死亡后3小时,丙因抢救无效死亡,遗下配偶和子C。甲、丙均有遗产。

问:(1)甲的遗产应由谁继承?为什么?(2)丙的遗产应由谁继承?

2.被告人丁某,男,15周岁,学生。一天,被告人在教室里与同学打闹,丁某用弹弓装黄豆射同学杨某的后脑勺取乐,正赶上杨回头,黄豆粒击中杨的右眼,造成杨的右眼失明。问:被告人丁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0分)

于甲与李乙收养一子于频,后生女儿于红、儿子于刚,现在儿女均成家另过。于频平时经常带儿子于全去看望老人,老人特别喜欢孙子于全,而于刚对父母臵之不理,父母曾表示将来不给其财产。日常生活多靠女儿照顾。前年,于红不幸身亡,女婿王飞带女儿王丽一起与岳父母生活,而且对老人更加体贴,老人时常对人说将来财产给女婿。2005年3月,岳父于甲病逝,儿子于刚前来要财产,李乙不从,于刚就将母亲告上法庭。现查明,于甲生前留有一份遗嘱,上面写明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古代的字画送给孙子于全(该字画经过专家估价为10万元)。于甲与李乙共同使用的一套住房价值为30万元,存款6万元。问:1.本案的遗嘱是什么?(1分)于全在本案中以什么身份出现?(1分)

2.本案的继承人有哪些?(1分)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继承人?(3分)3.本案能够被分割的遗产价值是多少?(1分)(不要求写出每一个继承人所得到的数额)4.本案可以适用哪些遗产分配的法律规定?(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春明于2004年去世。生前先后留下三份内容相矛盾的遗嘱。第一份是1998年重病时在医院由他口述并由其两位同事在场记录;第二份是2000年他自己去公证处经公证办理的;第三份是在2003年他自己亲笔书写的。春明去世后,他的遗产如何继承在继承人之间为此发生争议。

问:在处理他的遗产时,应以哪一份遗嘱为准?法律上的根据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2006年3月,甲方向乙方提出提供H51型货物的建议,并附上订立合同的内容。根据甲方的要求以及乙方掌握的信息,该种货物生产原材料即将涨价,乙方试探性地向甲方提出价格偏高,希望降低价格的请求。同年4月,甲乙双方共同签署合同,货物价格降低百分之五,一年内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分十批交货。在合同履行中,甲方已向乙方提供货物两次,在生产第三批货物时,遇到国家价格调整上涨,甲方向乙方提出涨价,几经协商双方终于在同年7月就价格条款重新达成协议,甲乙双方完成第三批、第四批交货。同年8月底,一场地震袭击甲方,原材料和厂房被毁,如果甲方要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面临现状,甲乙双方出现合同纠纷。问:

(1)2006年3月甲方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什么行为?(1分)同时乙方的行为是什么?(1分)为什么?(1分)

(2)2006年4月,甲乙双方共同签署合同的行为是什么?(1分)

(3)2006年7月,甲乙双方就价格条款重新达成协议,这在法律上称为什么?(1分)(4)2006年8月,甲方不能向乙方提供货物是否承担违约责任?(1分)为什么?(1分)(5)面对地震灾害后,甲方必须履行哪些义务?(1分)

(6)乙方在得知甲方的现状后应怎么办?(1分)乙方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1分)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10分)

小方驾驶一辆载有35名乘客的长途客车由A市驶向B市。当车翻越一座高山后,下山时,客车后轮松动,刹车失灵,摇晃着向下滑行,随时可能翻车坠入山沟。此时,对面有一辆大货车正在爬坡,小方为了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迎着大货车开去。客车因与大货车相撞而停住,但是大货车司机受伤,车辆和货物被严重损坏。

问:小方的行为在刑法上属于何种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张青早年丧偶,有三子一女,均已成家各有子女,并与张青分家单过。一日,张青与长子张小强乘车外出,发生车祸,坠入山涧死亡。张青有遗产合计100万。问:(1)张青的遗产应当由谁继承?为什么?(6分)(2)若证据证明张小强先于张青死亡,张青的遗产应当如何继承?为什么?(4分)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10分)胜利食品厂派采购员小陈赴某地农场采购大豆1万斤。小陈到某地农场看货后觉得大豆质量不错,遂与其签订了购买2.5万斤大豆的合同,并声明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于一周内把订货数量通知农场。小陈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厂领导未臵可否。农场于一周内未接到通知,便依约将2.5万斤大豆运至胜利食品厂。因2.5万斤大豆大大超过胜利食品厂的需求,胜利食品厂便要求退货1.5万斤,遭到农场的拒绝。胜利食品厂拒付货款,为此,农场诉至法院。问:依照法律规定本案应如何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王某在单位揭发了甲有偷窃行为,甲一直怀恨在心。某日,甲带着十三岁的儿子乙准备乘夜间王某上夜班之际,在路上对其行凶报复,得逞。王某昏死在路上,这时,一青年丙路过此地,见一人躺在地上,没有动静,见王某身上有戒指、手机等财物,顿时起贼心,拿得财物仓惶逃去,遇见巡逻警察被抓获。问

(1)乙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2)甲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为什么?

(3)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4)他们的犯罪属于什么类型的犯罪形态?

六、案例分析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

1、赵某和李某签订合同,将自己的房屋以10万元的价格卖与李某,李某当即交付了价款,赵某将房屋交付给李某,5天后,赵某又将此些房以1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王某,并与王某一起去办理了过户登记,赵某要求李某腾房,但遭到拒绝。

请问,本案中,李某对该房屋是否具有所有权,为什么?

1、答:本案中李某对该房屋不具有所有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以登记为成立要件,本案中李某虽然交付了价款,但是没有进行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在法律上是不承认其所有权的,所以,李某对该房屋不具有所有权。

2、库保管员A出于对单位领导不满,蓄意纵火烧掉仓库。发泄私愤。当他把火点燃后,发现有人正向仓库走来,觉得事情有败露因而有被判罪的危险,随即将火熄灭。

问:A的纵火行为构成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或犯罪既遂?请说明理由

2、答:.(1)A已经点燃了火,即已着手实施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

(2)A把火熄灭,是由于怕被人发现达不到犯罪追求的结果,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

(3)A已经着手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4)A的放火行为没有得逞,没有达到预期烧毁仓库的目的,所以不属犯罪既遂。

第二篇:自考法学概论历年简答题论述题

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7.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主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依照法律享有的权利。

38.支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9.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

40.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重要作用。法的制定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法的适用也要运用法律意识来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清除旧法律意识也有重要作用。

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

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它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

(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经营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1)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或死亡,构成犯罪的行为。

(2)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1)在保障宪法实施中,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负有遵守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直接责任。

(2)保障宪法实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是宪法得以实施的最根本保证。

(3)党还要领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宪法,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宪法家喻户晓,成为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体现了全体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新宪法,又由全体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努力来保证其实施,就一定能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为制定法。

37.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9.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0.行政诉讼法中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亦称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主管范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2-P62-63

第1页,共12页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

(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5-P194-195 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

(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7-P315 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

(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4-P119

(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全国2009年0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37.继承权(即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死亡后留下的遗产的权利。38.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侵犯某种社会关系时直接遭受影响的人或物。

39.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40.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为了解决行政纠纷,在当事人的参加下,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4-P163-165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2页,共12页(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5-P204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是:

(1)合法与合理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遵循公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效能与便民原则;(3)临督与责任原则。

43.简述本票的特征。7-P322答:

本票的特征表现为:(l)本票是自付票据,即本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为同一人;(2)本票没有承兑制度,这一点与汇票不同;(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3-P87 答: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37.相邻权是指不动产的相邻人在相邻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38.税法是调整国家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9.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目的。

40.行政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2-P62-63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5-P193-194

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7-P290-291

第3页,共12页(1)按照商法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可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上的商法的划分。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所制定的商法典及相关的单行法。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由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及相关单行法和民商合一国家包括在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2-P70 答:

(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

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37.专利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成果享有一种独占的利益。38.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40.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3-P91

(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5-P206-207 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

(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7-P322 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包括:(1)表明“支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第4页,共12页(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4-P150-153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国家性质4-P111 答:

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37.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38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

39.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管理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40.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4-P118

(1)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

第5页,共12页(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在总结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6-P286-287

(1)民事诉讼时效则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2)一般诉讼时效又称普通诉讼时效,在我国,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我们国家规定时效制度,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叫做特殊诉讼时效。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9-P362

(1)犯罪构成和犯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犯罪解决的是犯罪的一般属性属性问题,即回答什么是犯罪和一切犯罪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是解决犯罪的标准问题,即回答某种行为必须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才能构成犯罪。(2)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离开了犯罪概念,离开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就谈不到犯罪构成的问题;离开了犯罪构成,离开了具体的犯罪标准,就无法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也无法认定某一行为所构成的犯罪的性质,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3)由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统一性,犯罪行为必然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必定是犯罪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2-P56-58

(1)遵循宪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一切立法的最终法律根据。因而,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一条最高的立法原则。国的立法竖定地以基本路线为根据,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大方向,从而才能引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法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权威的体现,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如果法制不统一,各级立法机关自行其是,势必造成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破坏,法律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求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时,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从全体人民的全局利益出发,防止和杜绝任何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偏向。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这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在于如何在立法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包括由群众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征询群众对立法活动的意见,群众财法律案的各种形式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全民公决等等。

第6页,共12页(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乃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它们属于社会利益分配即正义问题。合理的利益分配就符合正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就不符合正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符合客观情况或规律与符合正义的统一,就是理想的立法。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立法中的法定权限,指宪法和立法法赋予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权力范围。超越法定权限制定的法律是违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法定的立法程序也很重要。立法程序是立法精神的生命形式,越是民主的国家就越强调立法的程序。因为没有严格的程序,就会导致立法质量的低劣、法律体系的混乱乃至对公民权益的损害。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除上述立法法直接规定的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总结和推导出以下几项派生的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

37.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38.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实际损害。39.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40.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外交代表在驻在国能够有效地执行职务,而由驻在国给予的特别权利和优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1-12(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42.简述我国合同的担保形式。6-262(1)保证

保证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2)定金

凡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已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的为定金。(3)抵押权

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即为抵押。(4)质权

质权又称质押。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5)留置

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债权人得留置其财产,并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4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9-389 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第7页,共12页(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3)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含义及其民主性的体现。4-122

一、含义

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摹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二、民主性的体现

1、选举权的普遍性。

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决定的。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一规定表明了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的广泛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有两重含义:

(1)每个选民在选举时与其他选民有同等的投票权(2)所有的选民都在同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1)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第2条)。这一规定表明,目前在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并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

4、无记名投票。

投票方法有秘密投票和公开投票两种。秘密投票也称无记名投票,就是在选票上不记投票人的名字,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这样,选民可以排除外来干扰,自主地选举自己信赖的人担任代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举权不可分割的部分。选民仅有选举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监督权和罢免权来保障选举权。列宁明确指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选举法规定,所有选举经费都由国库开支。这是使选举人和候选人都能在实际上享受自由选举权利的物质保障。同时,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利,不受外力干涉,选举法明确规定,对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37.人格是指公民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公民依法享有这种资格的权利就是人格权。38.危害行为是指人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39.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法进行专门调查工作相采取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诉讼活动。

40.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广义的条约指不论以何种名称成形式出现的国际法主体间达成的国际协议。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36

第8页,共12页(1)认知功能。

法律概念帮助人们认知各种同法律相关的情况,了解哪些是同类的和哪些是不同类的。(2)构成功能。

法律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以及构建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材料,正如我们平常用一般概念构建话语那样。(3)规范功能。

在法律有缺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法律概念,从法律原则中引申出法律规则,对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267(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

43.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9-363(1)犯罪客体体现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体现犯罪昀本质,不决定犯罪的性质。(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并非每一犯罪都具有。(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同一犯罪客体可以由不同的犯罪对象体现出来,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170(1)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机关的各种任务,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3)法治原则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法治原则,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活动,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4)精简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应该是有效率的、接近人民群众和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37.公民或法人所享有的人身权,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或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各种权利。公民的人身权不仅受民法的保护,而且还受其他法律诸如刑法、行政法、婚姻法等的保护。

第9页,共12页

38.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9.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40.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1-26/27/28(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必须具备的实质条件。6-268

就结婚的实质要件而言,它包括必须具备的条件(又称积极条件)和不得违反法律禁止结婚的规定(又称消极条件)。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项:(1)符合一夫一妻制度;(2)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

(3)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我国则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

二、我国婚姻法中禁止结婚的情况有:

(1)结婚双方不得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亲属范围;(2)不得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3.简述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9-369/370 答:

(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3)须是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才能实行防卫,不允许对没有参加侵害行为的第二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

(4)防卫不能过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适用原则。2-70/71 答:

(1)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因为构成案件的事实是客观的存在,对于负有处理案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案件事实是他们必须认识的首要对象。这些事实不以案件关系人的任何一方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

(2)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忠实于法律。

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必须遵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二是对案件所作的处理结论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标准。

(3)以事实为根据和以法律为准绳二者作为一项法律适用原则,是相互依存的。

案件事实是构成案件本身的东西,所谓法律适用,就是根据案件的事实,运用法律去解决案件当中的问题。所以,离开客观事实,就不可能以法律为准绳,就谈不上正确适用法律。另一方面,离开法律这个准绳,即使弄清了案件的事实,也不

能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

第10页,共12页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7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

38.公司是依照公司法投资设立的,采用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企业法人。39.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0.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保证宪法实施的自身保障规定。4-187

(1)规定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2)规定了监督宪法实施和解释宪法的机构。

(3)第三,规定了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42.简述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6-280 答:

(1)男女平等原则。

(2)养老育幼,保护老人和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协商处理遗产继承问题的原则。(5)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43.简述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9-370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5)另外,还需注意,根据刑法的规定,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因避免本人的危险而实行紧急避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法律的特征。1-26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即行为规则,是人们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这表明,行为规范所调整的亦即法律所调整的是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第11页,共12页

众所周知,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但它又有别于诸如道德规范、礼仪规范、宗教规范、社会组织规范等其他所有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法律规范成立的两种不同方式,也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特征之一。

同法律规范相比,其他的社会规范,包括某些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在内,由于都不是经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而就不是法律。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实施法律是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使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现。

任何社会规范都要有一定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但是,惟有法律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国家把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现实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化,概括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即行为模式,这就是法律。

法律之外的其他各种社会规范,也规定有关的人们应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怎样做或者不怎样做,但是,它们都不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因而都不具有法律的性质,所以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国家是全社会的正式代表,因而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法律的效力也必然遍及全社会,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任何人都有约束力。相反,一国之内,所有别的社会规范都不具有像法律这样普遍的约束力。

第12页,共12页

第三篇:法学概论案例分析

假期工案例分析

随着假期的到来,一些劳务中介公司把“生意”瞄向广西一些高校大学生,招聘“暑假工”到珠三角制造企业工作。由于大学生“暑假工”属于短期工,不受《劳动法》保护,专家提醒,大学生“暑假工”应注保护自身权益。“现因夏季扩产需要和给予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特向各大中专院校招暑假工和实习生,工种包括生产员工(1400元至1500元)、机修电工(1200元至1700元)、制冷工(1200元至1500元)等职位”;“底薪1100元,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8小时。加班自愿,周一至周五晚上加班9.96元/小时,周末加班12.64元/小时”„„“员工宿舍配备空调、衣柜、电话”“公司有图书馆、阅览室等娱乐设施”„„为招到大学生,这些广告充分利用高薪、工作环境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以上为深圳市一家工艺制品厂代理招工的介绍,“暑假工”广告发布后,许多大学生纷纷来咨询,“目前我们已招满了公司给的名额,暂时不再招聘。”客服说,现在工作不好找,所以大学生对于这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包装工、小叉车装载工等岗位不做挑剔。

广西大学大三某学生说,暑假期间,班上就有不少同学去广东等地打工。“假期里去工厂打工除了可以赚些生活费,还能增加社会经验,这比在家待着玩强多了。”

以下是在深圳一家包装企业打工的大三学生“暑假工”的经历。

该同学所做的工作为包装,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10个半小时,周日不上班。每个月的底薪为1100元,每个小时的加班费在9元左右,每月的伙食费180元、住宿费45元。这样算下来,该同学每月大概能挣1200多元。

该同学说,厂里不同的部门情况也不大一样,有的部门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厂里还强制要求员工们加班,一个月请假不能超过3次。“虽然每餐都有三个菜,但因为不合胃口,即使饿了也吃不下东西。”

虽然不少招工中介声称处处为学生考虑,但从学生身上“盘剥”也是他们挣钱的渠道。中介利用大学生“暑假工”捞油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直接收取报名费,即中介费,一般为一两百元不等;二是组织者“剥削”“暑假工”的工资,收取一定的差价;三是既收中介费,又收取差价。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打工经历。

某大三学生目在一家工厂打暑假工。这家工厂招收的暑假工,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都有,虽然做着相同的工作,但不同年龄的暑假工,报酬稍有不同。大学生的报酬最高是每小时4.5元,而高中生和初中生,最多分别能拿到每小时4.2元和4.1元。不过,暑假工无论哪一天开始工作,都要等到整个暑期结束,才能领到报酬。该同学说,暑期本来天气就非常热,而他们又是从事熔锡、打胶等容易产生热气的工序,厂房里的温度很高,像火炉一样,风扇里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他们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部

分路途较远的暑假工,要在工厂住宿,每月得交15元的住宿费,一间宿舍住40多人,显得相当拥挤。

高中生陈某,这个暑期到市区某鞋厂打工。自己做的是钉鞋的工作,即用机械将鞋面和鞋底钉在一起,每天从上午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午餐和晚餐时间分别休息一个半钟,工作时必须长时间站立,每小时可以挣6块钱。由于工作时间过长,陈某做了半个多月,便向老板提出辞职。但老板以其辞职影响工作交接为由,要扣除他20元工资,并且工资要在月结时才能领取。对此,陈某感到很无奈。

目前不少大学生利用暑假外出打工,这对于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以及自身成长都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由于大学生“暑假工”属于短期工,不受《劳动法》保护,许多企业通过中介公司寻找“暑假工”,可以让企业在有劳动纠纷时避开《劳动法》的约束,同时可为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问题,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现行法律法规在保护暑期工打工权益方面,似乎陷入尴尬局面。按照《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规定,打暑期工只能通过学校,以勤工助学的形式来进行,并且范围只限定为大学生。所以,如果学生私自和用人单位建立实际劳动关系的话,是不受任何法律法规保护的。由于学生不是社会劳动的主体,所以不受劳动法保护。暑期工并不具备劳动者身份,打工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用工单位不可能和学生签定劳动合同。这样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就不能用《劳动法》的条款来处理,劳动部门目前对此是爱莫能助。一些无良商人正是看到学生们社会阅历浅的弱点及和法律上的空子,而打他们的主意。利用学生的天

真无知,请学生打工后却拒不支付工资,然后以各种藉口一脚将他们“踢”走;又或假借招工之名,骗取学生的报名费或“押金”。还有些不良商人认为,学生打暑期工不长久,“不骗白不骗”,即使“打横来”,学生也拿自己没办法。一些打暑期工的学生在无情的商业社会中碰得“鼻青脸肿”。

“暑期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介欺诈。由于中介市场较乱,甚至有些个人私下进入学校招聘,还有黑中介虚构用工信息,致使学生上当受骗;二是用工条件苛刻。有些公司把大学生看成廉价劳动力,任意延长劳动时间,不安排假日休息;三是工资“缩水”。大学生打工往往未签订书面协议,结果雇主常以各种理由扣除部分款项,遇到此类情况时,没有任何书面协议的大学生也只好忍气吞声;四是收取押金。有些单位收取大学生用工押金,有的还想方设法克扣。

“大学生们涉世不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属于弱势群体。”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建议,大学生“暑假工”们要弄清楚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按小时计酬的要弄清楚最低小时报酬,防止用人单位故意压低工作报酬;同时要注意保留与用人单位有关的证件以及工作时间证明,以便于解决劳动纠纷。

假期打工实习本是学生步入社会所经历的必要的一步,提醒广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在保持热情的同时,也要多一份警惕和戒心,不要让“骗子公司”、“黑心企业”有机可乘。

第四篇:法学概论案例分析

1.某甲,现年17岁,某足球俱乐部青少年队运动员,其食宿由俱乐部提供,另外有1000元月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2006年10月14日,甲在商场看到自己非常喜爱的一套高级音响,就以自己的积蓄和借款将其买下,花去2万元。甲父对此十分不满,遂以甲尚未成年为由,主张该购买行为无效。

问题:甲父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1)甲父的主张不能成立。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无效。但在本案中,甲虽为未成年人,但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甲已满16周年,并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2.甲因婚外情而欲毒杀其妻。一天,甲在其妻饮食中投了毒,其妻吃了有毒的食物后中毒倒地,痛苦挣扎。此时甲看着痛苦万分的妻子,于心不忍,急忙将妻子送到医院救治。经抢救,其妻脱离了生命危险并痊愈出院。

问题: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为什么?

(1)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而非犯罪未遂。

(2)甲的行为符合“虽然已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两个构成要件:

一、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本案中甲在毒杀其妻的过程中停止了杀人行动。

二、必须是主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出于其自己的意志原因,在其妻死亡的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地采取了将其送到医院救治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3.2006年5月3日,甲开车携朋友乙等人去某旅游景区游玩,快到目的地时,乙提出让他开一会车。甲 知道乙正在学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尚不熟练,且旅游景区游人较多,担心乙开车会有危险,但又 碍于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上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 游景区,车辆与行人渐多,乙有些心慌,在一转弯处,因躲避对面车辆,乙急打方向盘致车撞向旁边山壁,两名行人被车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 不构成。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耆两个以匕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让乙开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两人并无犯罪的主观共同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4.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 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 作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问题: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 不成立。因为: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尚未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宣告原则上应具有溯及的效力,即等于从未为死亡宣告。但应同时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

5.甲(30岁),一日带邻居的儿子乙(12岁)上街去玩,看到有摸奖的,甲摸了几次均未中,便让乙去 摸,但乙没带钱,甲给乙5元钱,并说:“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结果,乙摸得价值20万 元的大奖。

问题:乙摸奖中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 有效。因为:公民因年龄和智力发育的不同以及精神是否健全,可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种。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给乙5元钱,乙摸得价值20万元的大奖的行为是与其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因而是有效的

6.被告人甲,男,23岁,200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经常在街道上游荡,不时在菜市场上强拿强要,起哄闹事。同年9月12日,甲在一路口看到一妇女蹲下系鞋带,其风衣口袋露出手机的金色链条。甲挤 上前,紧贴妇女身旁,将手机偷走。后甲因打架被拘留。拘留期间,甲主动交待了其偷窃手机的罪行。因 受害人未报案,司法机关并不知道此情况。后经查证,证明其交待的罪行属实。

问题(1)本案中甲主动交待其偷窃手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1)自首行为。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虽非自动投案,但是他们如果如实地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对于此种供述也视为自首。

(2)自首是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悔罪自新的具体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本案中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减轻处罚

7.小刚的母亲与小华的父亲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表哥小刚与表妹小华年龄相近,是同班同学,总是形影不离。初中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南方打工,为节省房租,合租一套房屋。在互相关心、照顾中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偷尝了禁果。2007年8月,两人回家向各自父母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双方父母受“舅表婚,亲上亲”传统观念的影响,均表示同意。同年9月,两人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登记部门经审查得知两人是表兄妹后,拒绝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8年5月,两人以婚姻登记部门不作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婚姻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问题: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部门能否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在我国婚姻法中,禁止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亲结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则包括表兄弟姐妹。本案中,小刚与小华为舅表兄妹,属于法律禁止结婚的近亲,所以婚姻登记部门能不能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

8.甲欲毒杀其妻乙,趁乙不备时在其碗内投入剧毒药。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妻,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

问题: 甲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答:属于犯罪中止。

因为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1)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2)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下毒后,见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主动阻止了乙死亡这一罪结果的发生

9.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问题:(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1)有效。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作为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 进行民事活动。所以其买卖行为有效。

(2)合法。因为: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应事先征得父母同意。因此,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合法的

10.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答:是。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行为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也不论所侵犯的是我国的权益或外国的权益,郜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本案中,外籍人迈克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当然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

11.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

问题:(1)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可以。

(2)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不能受理

(3)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应当。因为:我国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2.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 问题:(1)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2)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1)应当。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的,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定性为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3.某甲在某百货公司购买服装,在甲到收银台交款时,因地面太滑而摔伤,甲即找公司经理要求赔偿。该公司的保安人员认为甲在购货中有盗窃行为,就强将甲带入办公室。

问: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何法律事实发生何法律关系?

答:本案中,甲与百货公司间在三个法律事实发生三种法律关系:

一、是因买卖服装发生的买卖关系;

二、是甲因地面太滑而摔伤这一侵权行为而发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三、是因甲被保安人员误为盗窃并被强行带入办公室这一侵权行为引起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14..某甲长期下落不明,经其配偶乙向法院申请,法院判决宣告甲死亡。其后,乙就与丁结婚,并将一6岁的儿子送给丙收养,双方办理了收养手续。实际上甲并未死亡。经甲请求法院撤销了对其死亡的宣告。甲回家后发现儿子被人收养,乙也改嫁他人,幸丁已死亡。因此,甲就要求与已恢复婚姻关系,并以自己未同意将儿子送丙收养主张收养无效。

问: 甲可否与乙自动恢复婚姻关系?甲的儿子与丙间的收养关系是否无效?

答:甲乙间的婚姻关系不能自行恢复。因为在甲宣告死亡后乙与丁结婚,已另存在一个婚姻关系,甲乙若要同意结婚,则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丙与甲的儿子间的收养关系有效。因为在甲被宣告死亡期间甲的儿子被丙依法收养,甲虽说被撤销死亡宣告,但甲的儿子与丙间的收养关系并未解除。

15.大学生甲,在校园内用鸟枪打鸟,事先没有验枪,自认为枪膛内没有铁子弹头便随手扣动板机,结果把一个过路的同学打成重伤。问:甲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如应负刑事责任,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答:甲在校园内打鸟,应当预见到鸟枪的铁子弹头射出后,可能造成致人死亡的后果。但是他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对于这一同学的重伤,甲应失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16.乙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乙婚后与妻子工共建12间房。1960年生子丙,1970年乙死亡。乙母自己婚后一直和乙的哥哥甲同住,直至1974年病故。1975年乙妻也去世,丙即与甲共同生活。乙家12间放收作公房,1981年落实私房改革时返还给甲。现丙妻要求继承,与甲发生争议。乙夫妇及乙母均未留遗嘱。请问:(1)乙死后,遗产有几间房?继承人是谁?

(2)乙母去世后,遗产有几间房?继承人是谁?

(3)乙妻去世后,遗产有几间房?继承人是谁?

答:1.乙死后,遗产有6间房,因为必须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继承人为乙妻、乙母及乙子丙,各继承2间房。

2.乙母死后,遗产有2间房,继承人为甲。3.乙妻死后,遗产有8间房,继承人为丙。

17.李四夫妻共有存款5万元,李四有一母,儿子甲刚参加工作,女儿乙读中学,李四突然死亡,在遗物中发现其亲笔书写,签名的一份遗嘱,并注明年月日,其中写明,在其死亡后将5000元留给女儿读书用。李四死后,其妻怀有身孕四个月。问:(1)遗嘱是否有效?(2)5万元应如何继承?

答:

1、遗嘱有效,因为该遗嘱属于自书遗嘱,且内容合法,具有法律效力。2、5万元应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2.5万元归其妻子所有。剩余的2.5万元先由其女儿按遗嘱继承5000元,剩下的2万元由其妻子、其儿子、其女儿、其妻子腹中的胎儿各自继承5000元。

18.甲系某企业经理,此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乙素有业务往来。甲之父与乙一起赌博,输给乙3000元,无力偿还。乙以“父债子还”为理由,催逼甲代其父偿还赌债,遭到甲的拒绝。乙便拒付所欠该企业的货款,于是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理由何在? 答:(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乙因正常的业务往来而发生债权关系,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

(2)赌博系违法行为,赌债不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3)乙无权向任何人讨还赌债,更不得以拒付货款的手段逼迫该企业代其经理之父偿还赌债。

(4)乙应清偿所欠该企业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拒付货款给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19.王被判刑5年,现在正在监狱服刑。他的两个哥哥探监,告诉王,现在父亲病故,母亲生命垂危,你现在不能赡养老母亲,父母的全部遗产已由他俩平分。王不同意,要求也继承,一个哥哥说:“你现在都做牢了,还有资格继承遗产吗?”

问:(1)根据法律规定,继承人有哪些违法行为丧失继承权?

(2)被判刑的人是否丧失继承权? 为什么? 谁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答:(1)继承人有下列行为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2)只有符合以上行为,才丧失继承权。对于实施其他犯罪被判处刑罚甚至死刑的,都不应剥夺继承权。王应与母亲、两个哥哥同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平等的继承遗产。

20.李某1998年20日外出做生意遇洪水下落不明,其妻张某于2000年9月1日请求法院将李某宣告死亡,李某的父母不同意宣告死,只同意将李某宣告失踪。问:该案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答:(1)本案中,人民法院应宣告李某死亡。(2)理由是:宣告死亡是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的,可由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有权提出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有顺序之分,其中,配偶优先于父母。本案中,李某因遇洪水这个意外事件而下落不明满2年,可以被申请宣告死亡。其中,其妻子张某申请宣告死亡,其父母申请宣告失踪,按照法律规定,张某的请求优先。因此,法院应宣告李某为死亡。

21.邓某与王某1991年结婚,婚后有一女孩。夫妻二人因经常吵架,邓某于1992年1月离家,直到1998年也未同家里联系,后经多方查找均无下落。王某于1998年6月向人民法院提起同邓某的离婚诉讼。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邓某已失踪多年,不能应诉,但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遂将本案依照特别程序审理。

问:法院依特别程序审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法院依特别程序审理是错误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宣告死亡案件程序的发生,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抻出申请,在本案中,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是离婚诉讼,并非提出宣告死亡申请,虽然邓某失踪已满法定宣告死亡期限,由于无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不能主动适用宣告死亡程序。

22.王某在初中读书时,由于好打架斗殴,不思证书,成绩不佳,多次被老师批评,1985年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在家住闲。此期间,其父因犯强奸罪被判刑。1986年其父托人将他送入职中,因为其父犯罪,使他受连累,同学骂他是杂种。同时,又因学习不好、好斗,老师也歧视他。这使他心理受压抑而不满,乃至怨恨这个社会不公平。于是他偷偷写了一张攻击社会主义的大字报,并连夜贴在县政府大门口的墙上,3天后被捕。问:王某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为什么?

答:王某由于家庭和个人的问题,由怨恨而牵怒于政府,进而仇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王某的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构成的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王某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23.李某在高校做收发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隐匿、毁弃和开拆他人信件数百封,由此造成多人与学校的联系中断,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他还在同学中传播扩散了有的信件中的隐私内容,造成不良后果。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宪法规定?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答: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规定。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通信秘密权。

24.某甲于2002年3月1日被宣告死亡。3月15日其遗产被其妻子、子女共5个第一顺位继承人分割完毕。经查,甲实际上是2004年4月1日死亡,没有遗嘱。在2002年3月1日至4月1日间经商又赚了6万元。问:谁为这6万元的继承人?3月1日至4月1日间婚姻关系如何确定?

答:(1)原妻子无权继承该6万元;该6万元由甲的子女按法定继承;(2)《民法通则意见》第35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宣告判决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

《民法通则意见》第36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所以被宣告死亡人甲与其妻子的婚姻关系自2002年3月1日起自然解除,既然婚姻关系不复存在,则甲2002年3月1日至4月1日间经商所赚的6万元只能由其子女继承,已经不存在婚姻关系的原配偶无权继承。

25.某高校的学生李某,在考试中严重违纪被学校发现,学校因此做出了开除他学籍的处理决定。但实际上李某一直没有离校,仍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学习,学校也一样收取李某的学费,而且每年都给李某注册。但毕业时,学校以李某开除为由,拒绝给李某颁发毕业证及学位证书。李某不服,向主管教育机关提出复议。主管教育机关审理后,维持学校的决定。李某因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1)李某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2)人民法院能否受理李某的行政诉讼请求,为什么?

答:(1)李某起诉应以高校为被告诉其拒绝颁发证书的具体行政行为。

因为,高校是我国法律法规授权颁发学位证书的特定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本案随经教育主管定义,但复议并未改变学校的决定。因此,依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2)能受理,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管理相人认为主体颁发证照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提起诉讼;高校是我国法律、法规授权实施高等教育,并代表国家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的行政主体,其行为性质为具体行政行为。管理相对人对此种行为的不服,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应予受理。

26.朱某于2008年1月1日被县人大任命为教育局长。2009年4月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朱某教育局支部书记和教育局长职务。朱某对县人大决定不服,欲诉诸法律解决。问:(1)朱某与教育局、县委之间是否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为什么?(2)朱某与县委之间的问题,能否适用行政法解决?为什么?

答:(1)a,朱某与教育局之间的关系是行政关系,归行政法调整。因而属于行政关系。因为,县教育局为行政机关。朱某所担任之职属于行政职务;与教育局之间形成了行政职务关系。

b,朱某与县委不是行政关系,不归行政法调整。因而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因为,县委既非行政机关也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双方之间不存在国家行为职务关系。

(2)不能;因为县委常委会免去朱某支部书记的职务,属于党内职务任免关系,不属于行政法调整的范围,由于县委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和地位,其免去朱某教育局长之决定不是行政行为,既不具有行政效力,也不受行政法支配。

27.甲男与乙女经人介绍相识,恋爱一年后两人结婚,婚后甲男之母丙某认为乙女不会过日子,婆媳关系紧张,开始甲男总是从中劝解,时间长了,便说妻子对老人不孝,逐渐有些怨恨,后发展到小两口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家庭生活和不和谐。在此情况下,丙某来到人民法院并提交了一份诉讼状,请求法院判决儿子与儿媳离婚。法院没有受理丙某的起诉。

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符合什么条件的人才有当事人的资格?

答: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民事权利义务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的裁判拘束,与案件审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在本案中,丙某不具有当事人资格。她不是发生争议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故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不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法院无论如何判决,在法律上均与丙某无关。因此她不能作为案件本身对原告起诉,所以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正确的。

28.王某将房屋四间卖给刘某,但刘某迟迟不付款。为此,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刘某付款并付违约金。在诉讼中王某之弟王二得知,向法院说明这四间房屋中有两间是他的,要求确认并请求返还房屋。问:如何确认本案中参加人的诉讼的地位?

答:本案中,王某是原告,刘某是被告,王二是有独立请求的第三人。本案中,王某与刘某是因房屋买卖发生纠纷,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付款和违约金,因此,王某为原告,刘某为被告。在诉讼中,王二对王某、刘某争议的房屋主张部分的独立请求权。认为两间房屋是他的,因而是独立请求权的系三人。在王二参加之诉讼中,王二是原告,王某和刘某是被告,就整个案件来说,王二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9.退休的2人刘某去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因出口拥挤被人挤到摔伤。因此,住院治疗花费了3000元。刘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为他寻找被告赔偿损失,但刘某说不出是谁挤倒他的。问:法院是否受理刘某的起诉?

答: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为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的案件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的。本案中的原告刘某不知是谁给他造成的伤害,无法确定被告,故法院无法受理。

30.甲乙丙丁四个被告都已是成年的男子,一天他们在一起喝酒,甲提出到江边的货船上盗窃货物,乙丙丁表示同意,甲遂分派乙去准备匕首和自行车,甲去窥视作案地形。入夜后甲乙丁三被告从货船上窃得6000余元的衣料,第二天,甲要乙去找丙想办法销脏,乙找到丙后,丙一再表示不干,乙说:上船容易下船难,不去小心你的狗命,丙出于无奈,遂把赃物卖掉,所得赃款,四被告平分。

问:在案中,甲乙丙丁所处的地位如何? 答:本案中甲是主犯,乙、丁是从犯,丙是协从犯。因为犯罪是由甲谋划且具体组织实施的,起了主要作用,是主犯;乙、丁在本案中起的是次要作用,主要是准备作案工具、查看地形;丙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了销赃行为,属于协从犯。

31.黄某(男)其妻已故,有一儿黄甲,64年黄某携儿黄甲与陆某(女)携带女儿陆乙结婚。遇政治运动,65年黄某被捕,74年死于狱中,当时黄甲正成年,76年陆某改嫁他人,此时陆乙还未成年,70年,历史问题被解决,86年政府将1.7万元的补助金全部给黄甲,然后陆某提出疑意。问这1.7万元该如何处理?

答:1.7万元属于黄某与陆某间的夫妻共同财产,应先予以分割,陆某取得0.85万元,剩余的0.85万元由陆某、黄甲、陆乙各自继承三分之一

32.岳某夫妇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一天晚上,岳某夫妇带着儿子到事先观察好的一无人在家的住户陈某家中偷盗,岳某本人进入房间行窃,儿子进行运送,其妻在门口望风,结果窃取大量的财物。问:此一家三口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答:岳某夫妇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其儿子不构成共犯,因为其儿子才12岁,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构成犯罪,共犯则要求成立共犯的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3.1990年8月,浙江某县连降暴雨,某村庄处于一片汪洋之中,村民张某爬上一个小土堆逃命,土堆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情况危急,恰在此时李某划船经过此地,张某提出求救请求,李某抽出必须2000元作为酬金,张某为保命只得点头,并当场立上字据。事后张某不肯支付,李某诉至法院。问: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法院应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因为李某在乘人之危的情况下要求张某立下了字据,违背了张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我国民法中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自始至终无效。

34.甲某丧偶,父母双亡,有四子均已经成家并各有子女。一日,甲某同长子乙某乘车外出,坠入山崖双亡,甲某遗有存款三万元。问:(1)应如何继承?

(2)若有可证明乙某先于甲某死亡,乙的妻子和儿子又应各得多少? 答:(1)3万元由其余三个儿子各自继承7500元,剩下7500元由乙的妻子和儿子各自继承二分之一。

(2)若乙某先死亡,则乙的妻子不继承,儿子代位继承7500元

35.甲乙分别持铁棒、砍刀因事互殴,乙妻恐事闹大,力夺下乙某手中砍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递给乙某一木板,不想木板上有铁钉,铁钉打中甲某的太阳穴,致甲某当地死亡。请问:(1)根据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分析乙某和其妻的行为(2)乙某和其妻构成共犯吗? 答:(1)乙某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其妻子构成故意伤害

(2)不构成共犯,因为构成共犯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并且是具有直接故意的主观态度。本案中乙的妻子不具有杀人的故意。

36被告人岳某,男,36岁,系生产队长。因提出改变水路的不合理要求,与社员马某(男,50岁)发生争吵。岳继续坚持改变水路的不合理要求,又与马的儿子马甲发生争吵,马甲便朝岳的头部劈了两锹,后逃走。岳看到站在一旁的马某,便持铁锹向马某的头部猛击一下,当即将其打倒在地,接着又朝马某的头部连击两下,马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岳某在受到马甲的不法侵害后,打了马某并致马某死亡。请问:(1)岳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2)用犯罪构成论的理论具体分析。答:(1)该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本案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是岳某,犯罪客体是马某的生命权,犯罪主观方面是岳某杀人的直接故意,犯罪客观方面是岳某故意杀人的行为,即用铁锹击打的行为

37.王某出国家居前欲将自己的8万元送给季某,使用季某的名字将该8万元存入银行,将存折和一台电视机一并送给季某。并附的短信,上面写道:“请收下这笔钱和电视机”。王某出国一个月后遭车祸身亡。王某的姨母孙某得知后,向法院提出,王某自幼失去父母,是自己一直供养长大和念完大学。现孤独一人,但年事已高,生活无着。王某工作以后,从未给过一分钱,出国前未留下任何赡养费用。现王某死亡,因此,要求季某从王某给她的钱中2万元赡养费,与此同时法院述明,王某出国前尚有5000元税款未交。请问:(1)王某生前的赠与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本案应如何处理?(2)如果王某未死亡,孙某仍向法院起诉季某,又应如何处理? 答:(1)赠与行为合法有效,因为该行为不违反法律。本案应先缴纳5000元税款,并且给孙某必要的赡养费用。

(2)如王某未死亡,则法院应判决王某履行赡养孙某的义务,可以要求王某支付孙某必要的赡养费用

38.某食堂工人甲,因未评上先进,对领导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某日,趁夜潜入食堂放火,当点燃引火物时,好象有人从窗外走过,家担心事情败露,罪责难逃,最终将引火物昆踩灭后,逃跑。请问:(1)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1)属于范围未遂,因为甲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只是由于外力的原因,使其在非本人意愿的情况下没有将犯罪进行下去

(2)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39.甲乙的父母去世时,留下房屋10间,甲已婚,居住5间,乙未婚暂住一间。后乙与并准备结婚,丙的叔叔在国外,答应回国时送丙一台彩电作为结婚礼物。不久,乙丙登记结婚,婚后,甲同样将空闲的四间房屋给乙丙居住。半年后,丙的叔叔回国将彩电送给丙。一年后,乙丙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割上,甲乙丙有争议,诉至法院。丙要求分得两间房,乙不同意,乙要求将彩电作价,一半归乙,丙不同意。请问:(1)丙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为什么?(2)彩电的所有权属于谁?为什么?

(3)乙丙居住的房屋是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为什么? 答:(1)丙的要求无法律依据,因为乙在与丙结婚前就已经按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取得了五间房屋的所有权,属于个人财产,不能按共同财产来分割。

(2)彩电的所有权属于乙、丙共有,因为这是乙、丙婚后丙的叔叔赠送的,而动产的赠与以转移占有的时间为生效时间,即该彩电的所有权自由丙占有后发生转移。所以该彩电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

(3)乙、丙居住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因为按继承法规定,上述房屋在乙的父母去世后即发生了继承关系,只是乙暂时没有居住而已。

40.王某,16岁,某天到商场以1800元买了项链和戒指,她父母认为王某尚未成年,没征得家长的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商店退货。而王某认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不愿退货。请问:(1)王某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其父母要求退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答:(1)王某的行为有效,因为王某已年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按我国民法规定,王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有效。(2)不符合规定。因为只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才由其监护人代理其民事行为,本案中,王某已经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五篇:自考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主要共同特征1都是建立在人身依附(占有)关系基础上的法律2都是公开维护等级特权的法律3都是残酷野蛮的法律4都是落后的法律(特别是成文法不发达)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处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人民法院对于哪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2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1凡聚居的少数民族均有权实行区域自治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的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机关的负责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4在多民族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各自民族都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5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6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2002年7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2.行政执法的生效条件。

3.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4.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5.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从内容上说,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就国家制度或社会制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从效力上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为普通法律提供立法依据,一切普通法律的规定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从制度和修改程序上说,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刑事诉讼中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1把刑事诉讼中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归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在法律上将被告人确定为犯罪人2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即经过开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正式宣判。如果未经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就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如要亲自进行诉讼活动,还必须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凡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具有诉讼行为能力;不具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

当前如何根据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来促进“依法制国”方略的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四点基本要求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前在法律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症结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所以应侧重解决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执法活动的监督,依法行政,司法公正,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诸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5军事法规和规章6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9经济特区的单行法规10国家认可的习惯11国际条约和国际贯例.在刑事诉讼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1.对依法可能判决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有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民事起诉必须符合4个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当前应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2004年7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法律的解释 2.行政区域 3.著作权 4.公诉

5.国家责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公民人身自由的内容。

2.行政立法应当符合的要求。3.代理的法律特征。

4.公司法对股份转让所作的限制。

5.民事起诉应具备的条件。

五、论述题(共15分)

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某甲1999年患精神病,经治疗,病情基本稳定。2001年甲在某商店看到一种收音机,觉得其物美价廉,就买了下来。回家后其夫乙觉得价钱质量都还可以,只是功率太小了。因此乙找到商店要求退货。商店称此产品并没有质量等问题,拒绝退货;乙称甲系精神病人,其行为无效,应予退货。

问:此买卖是否有效,为什么? 2005年4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民族区域自治 37.具体行政行为 38.法人 39.商法

40.最惠国待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成。42.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种类。

43.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44.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2005年7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事实 37.票据法律关系

38.税法 39.刑罚

40.双边冲突规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我国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42.知识产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43.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006年4月图片 2007年4月

41.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主体;(1 分)

(2)征税对象;(1 分)

(3)税率;(1 分)

(4)税种税目、纳税环节、减免税、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2 分)(注:第(4)点中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可得 2 分)

4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1 分)

(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1 分)(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1 分)(4)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 分)

(5)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1 分)43.简述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情形。(1)不可抗力的发生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 分)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1(3)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1 分)

(4)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或有其它违约行为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1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总则中直接规定了以下立法基本原则:(1 分)

(1)遵循宪法的原则;(2 分)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2 分)(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2 分)(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2 分)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1 分)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原则;(1 分)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原则。(1 分)

2007年7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42.简述财产保险合同的突出特点。

43.简述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2008年4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

43.简述经营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2008年7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42.简述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43.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论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010年4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

2010年7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2011年4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浙江省2002年10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2.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3.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4.合同的特征。5.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应具备哪些条件? 浙江省2003年1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刑法的基本原则。

2.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3.债消灭的原因。4.反诉的条件。

5.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浙江省2003年7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2.行政司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的区别。3.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4.刑事强制措施的意义。

5.国际组织的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本特征。2.介绍和分析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2003年10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2.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非刑罚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3.所有权的特征有哪些? 4.我国继承法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5.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浙江省2004年1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3.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4.简要回答合同的特征? 5.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案件有哪些? 5浙江省2004年10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哪些因素? 2.简述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3.申请人申请专利应遵循哪些原则? 4.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5.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浙江省2005年1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构成违法需具备哪些要素? 2.成立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3.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4.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及原则。5.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浙江省2005年10月

五、简答题(共30分)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分)

2.全国人大的代表享有哪些特定的权利?(3分)

3.不作为的危害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特定的条件有哪些?(3分)4.人民法院量刑的一般原则是什么?(4分)5.简述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范围。(4分)6.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4分)7.合同的履行地点不明时应当如何确定?(3分)8.申请支付令必须符合哪些条件?(5分)浙江省2006年4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2.简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43.简述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全部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4.试分析社会主义法律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浙江省2006年7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2.简述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

43.简述民事起诉应具备的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4.试分析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区别。

浙江省2006年10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法律责任 2.犯罪中止 3.立案 4.代理

5.劳动合同

6.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2.正当防卫的条件。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4.继承法的基本原则。5.行政处罚的种类。

浙江省2007年1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1.简述违法的构成要素。(5分)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3.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的含义是什么?(5分)

4.写出三种承担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情形。(6分)5.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4分)6.简述合法性审查原则的含义和意义。(6分)浙江省2007年10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5.合同的特征。6.反诉的条件。

浙江省2008年1月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法制 2.刑罚 3.侦查 4.法人

5.法定继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1.我国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哪些特定的权利?(3分)2.法律的规范性是通过哪些方式表现的?(3分)

3.确定某种行为是否为犯罪必须认定哪些要件?(4分)4.判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标准有哪些?(6分)

5.在民事诉讼中,导致法定代理权消灭的情况有哪些?(3分)

浙江省2008年10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4.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5.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6.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浙江省2009年1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制度。2.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3.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4.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5.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2009年10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的标志。2.宪法保障制度。3.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4.拘留的适用条件。5.代理的特征。

6.承担过错违约责任的条件。

浙江省2011年1月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司法 2.法人

3.法定继承 4.反诉

5.行政许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2.刑诉中有关不公开审理的规定是什么?(3分)3.为什么说法律必须依附于国家?(4分)4.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4分)

5.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原则在什么法律中确立,其内容是什么?(5分)

四、简答题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刑事案件主要包括哪些?

1、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主要有:(1)对依法可能判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2、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包括哪些?

2、答:无效的民事行为包括: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违法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等。

3、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答:行政法的原则主要有: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

五、论述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答: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

要点:(1)宪法的内容有别于普通法律。

(2)宪法的效力有别于普通法律。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别于普通法律。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36 答:(1)认知功能。

法律概念帮助人们认知各种同法律相关的情况,了解哪些是同类的和哪些是不同类的。(2)构成功能。

法律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以及构建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材料,正如我们平常用一般概念构建话语那样。

(3)规范功能。

在法律有缺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法律概念,从法律原则中引申出法律规则,对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267 答:(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

43.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9-363 答:(1)犯罪客体体现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体现犯罪昀本质,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并非每一犯罪都具有。(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同一犯罪客体可以由不同的犯罪对象体现出来,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

(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170 答:

(1)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机关的各种任务,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3)法治原则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法治原则,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活动,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4)精简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应该是有效率的、接近人民群众和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4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1-12答:(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42.简述我国合同的担保形式。6-262答:(1)保证保证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2)定金;凡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已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的为定金。

(3)抵押权: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即为抵押。

(4)质权:质权又称质押。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

(5)留置: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债权人得留置其财产,并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4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9-389 答: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3)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含义及其民主性的体现。4-122

答:

一、含义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摹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二、民主性的体现

1、选举权的普遍性。

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决定的。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一规定表明了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的广泛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选举权的平等性有两重含义:

(1)每个选民在选举时与其他选民有同等的投票权(2)所有的选民都在同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1)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第2条)这一规定表明,目前在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并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

4、无记名投票。

投票方法有秘密投票和公开投票两种。秘密投票也称无记名投票,就是在选票上不记投票人的名字,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这样,选民可以排除外来干扰,自主地选举自己信赖的人担任代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举权不可分割的部分。选民仅有选举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监督权和罢免权来保障选举权。列宁明确指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选举法规定,所有选举经费都由国库开支。这是使选举人和候选人都能在实际上享受自由选举权利的物质保障。同时,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利,不受外力干涉,选举法明确规定,对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段在国家中的地位。

37.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38.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39.税收:是调整国家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0.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成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

1.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时期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2.在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包括一般诉讼时效与特殊诉讼时效两种。前者是指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后者是指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定的实效

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

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紧密。犯罪构成回答的是某种行为必须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才嫩构成犯罪。

犯罪回答的是什么是犯罪和一切犯罪都具有的特征。犯罪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的犯罪的具体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冤法的原则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同一和尊严的原则

3。保障人民功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3-P91

答:

(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5-P206-207 答:

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7-P322 答:

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包括:(1)表明“支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4-P150-153

答: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2-P62-63 答: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5-P193-194 答:

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

(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7-P290-291 答:

(1)按照商法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可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上的商法的划分。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所制定的商法典及相关的单行法。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由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及相关单行法和民商合一国家包括在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2-P70 答:

(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

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全国2009年0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4-P163-165 答: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5-P204 答: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是:

(1)合法与合理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遵循公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效能与便民原则;(3)临督与责任原则。

43.简述本票的特征。7-P322

答:

本票的特征表现为:(l)本票是自付票据,即本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为同一人;(2)本票没有承兑制度,这一点与汇票不同;(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3-P87 答: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2-P62-63 答: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5-P194-195 答:

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

(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7-P315 答:

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4-P119

答:

(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重要作用。法的制定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法的适用也要运用法律意识来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清除旧法律意识也有重要作用。

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

(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它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

(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经营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1)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或死亡,构成犯罪的行为。

(2)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1)在保障宪法实施中,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负有遵守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直接责任。

(2)保障宪法实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是宪法得以实施的最根本保证。

(3)党还要领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宪法,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宪法家喻户晓,成为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体现了全体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新宪法,又由全体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努力来保证其实施,就一定能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四、简答题

41.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36(1)认知功能。

法律概念帮助人们认知各种同法律相关的情况,了解哪些是同类的和哪些是不同类的。(2)构成功能。

法律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以及构建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材料,正如我们平常用一般概念构建话语那样。(3)规范功能。

在法律有缺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法律概念,从法律原则中引申出法律规则,对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267(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

43.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9-363(1)犯罪客体体现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体现犯罪昀本质,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并非每一犯罪都具有。(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同一犯罪客体可以由不同的犯罪对象体现出来,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在总结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6-P286-287 答:

(1)民事诉讼时效则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2)一般诉讼时效又称普通诉讼时效,在我国,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我们国家规定时效制度,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叫做特殊诉讼时效。

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

(1)犯罪构成和犯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犯罪解决的是犯罪的一般属性属性问题,即回答什么是犯罪和一切犯罪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是解决犯罪的标准问题,即回答某种行为必须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才能构成犯罪。

(2)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离开了犯罪概念,离开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就谈不到犯罪构成的问题;离开了犯罪构成,离开了具体的犯罪标准,就无法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也无法认定某一行为所构成的犯罪的性质,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3)由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统一性,犯罪行为必然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必定是犯罪行为。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1)表明“支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

(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1)遵循宪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一切立法的最终法律根据。因而,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一条最高的立法原则。国的立法竖定地以基本路线为根据,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大方向,从而才能引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法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权威的体现,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如果法制不统一,各级立法机关自行其是,势必造成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破坏,法律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求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时,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从全体人民的全局利益出发,防止和杜绝任何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偏向。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这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在于如何在立法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包括由群众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征询群众对立法活动的意见,群众财法律案的各种形式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全民公决等等。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乃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它们属于社会利益分配即正义问题。合理的利益分配就符合正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就不符合正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符合客观情况或规律与符合正义的统一,就是理想的立法。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立法中的法定权限,指宪法和立法法赋予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权力范围。超越法定权限制定的法律是违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法定的立法程序也很重要。立法程序是立法精神的生命形式,越是民主的国家就越强调立法的程序。因为没有严格的程序,就会导致立法质量的低劣、法律体系的混乱乃至对公民权益的损害。(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除上述立法法直接规定的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总结和推导出以下几项派生的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的原则。44.试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170(1)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机关的各种任务,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3)法治原则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法治原则,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活动,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4)精简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应该是有效率的、接近人民群众和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下载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世代遗传下来的以血缘关系连结而成的人们的团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2.一般的社会调整:是以一定的社会规......

    自考《法学概论》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和大题和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解释 答案:法律解释(legal interpretation):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

    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2004年我......

    自考《法学概论》重点

    法学概论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三节,第五节。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三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七节,第八......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法律的起源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1、什么叫刑事诉讼法? 答: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

    法学概论案例

    精心整理的法学概论案例 民法 1甲丧偶,有四子都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一天,甲和长子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甲有一笔财产。问 (1)此案应当如何继承 (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

    2006年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1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