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习思考题

时间:2019-05-14 00: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习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习思考题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复习思考题: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P4 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人们的活动都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也就是有目的的做着每一件事。

(2)依存性。体现在人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在依存中体现个人的价值。

(3)知识性。也就是人能够学习,这种学习既包括“古为今用”的学习,也包括“洋为中用”的学习,也正是有了学习这一能力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人类活动的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

管理的概念有好多个版本,这里给出“周”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也就是说管理离不开社会组织,是在一定的组织内进行的。

(4)协调的中心是人。也就是管理的中心也是人,管理的本质也就是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3。管理活动具有那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5 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各项职能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这样使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而在这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创新,创新也体现在各项职能之中。图1.1很好的说明了这五者之间的关系。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说到底就是管理体现着一种生产关系。

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那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一种客观存在的性质。包括管理是人类是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

5。一个有效的管理这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扮演角色:

(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角色。

(2)信息角色。包括信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者角色。

(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对象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病愈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图1.4较好的说明了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  2006-2-22 17:12 回复

2楼

管理的自然属性:

是指管理处理好人和事的关系,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社会化大生产,这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管理是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它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社会公共生活过程中,使得管理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对于不同的管理活动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是要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管人,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

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是有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

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管理有特有的规律。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  2006-2-23 10:53 回复 220.201.115.*

3楼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案例 :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1。试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

大连三洋的柔性化的员工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

柔性的员工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三洋制冷的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为精髓,通过不断提高的员工高素质带来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员工的高收入。这种“五高”模式是以人为本,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价值链。

大连三洋的柔性管理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价值系统是纲,组织系统、员工管理、现场管理、营销管理是目,纲举而目张。从表面上看,这里,一切都是柔性的,从组织结构到现场管理直至营销活动,一切都但是变化着的,实际上,比起企业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督来,企业的价值观更富有“刚”性。向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是刚性的,以此为手段之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是刚性的。价值系统的构建为企业发展搭造了创新活动的舞台,为实现的最高目标,企业的各个系统可以尽情发挥,以柔克刚。

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改善”是柔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管理是以“管人”为核心来运作的,所谓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物的目的。在这种管理思想下,人是物的附庸。其弊端是: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将员工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组织的僵化与工作的量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内的工作。而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具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其次是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从而有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转化,这些对以“管理大脑”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再就是,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需要生产柔性化和精细化。像大连三洋实行的“质量三保证”“柔性化营销”都是赢得最终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柔性化管理在企业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并不是抛开企业制度。柔性化管理也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可以想象,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管性理的“升华”。

第二篇:复习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复习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1.人类活动的特点

(1)(2)(3)目的性。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依存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而进行的。知识性。人类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独有的知识体系。

2.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基本)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有人类的活动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人和社会活动都具备各种管理;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性质)

管理的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实在,所以,我们成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社会属性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6管理者的角色

(1)

人际角色。作为管理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能,必须在工作

小组内扮演代表人物、领导者和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2)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须扮演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的角色。

(3)决策角色。管理者也起着决策者的作用,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须扮演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谈判者的角色。

7.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管理者需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把小组工作的需要传达给其他小组以及解决问题。

(2)人际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个人和小组、与个人和小组共事以及同个人和小组处理好关系。

(3)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8.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界末。代表人物和著作:亚当 斯密《国富论》

查理 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主要管理理论:工厂代替作坊;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2)时间:20世纪初至1950年代。代表人物和著作;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般行政管理; 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行为管理; 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

定量管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提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方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应当注意改善经营的六个方面: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管理职能。

【对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打破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的现象,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为管理理论的传利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他把人看作是做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护士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

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行为科学派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行为科学”的发展是从人群关系论开始的。人群关系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 梅奥------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的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实验结果:(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工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 一种“非正式组织”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 需要层次理论; 二. 双因素理论; 三. XY理论; 四. Z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分五级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

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心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XY理论】提出者:麦格雷戈

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对其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的去完成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性”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懒惰,因为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厌恶取决于这个工作对它们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对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Z理论】提出者:威廉大内 按照Z理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3)实行个人负责制;

(4)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6)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9.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系统原理要点: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2)人本原理: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3)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效益原理:【效益与效果的联系与区别】

a.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以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效果,是只有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10.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p157(2)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能力。(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巨大(4)组织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11.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 企业价值观的发展-p167 12.决策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明确的目标能够为方案的拟定、比较、选择、实施及实施效果的检查提供标准与依据。

(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要能有所选择,就必须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

(2)可行性。方案的实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在决策过程中,决者不仅要考虑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13.决策的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 奥斯本

头脑风暴法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二)名义小组技术: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并且

意见分歧严重,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小组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这种名义上的小组可以有效的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德尔菲技术-----提出:兰德公司

被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其关键是要选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或机会的性质;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比较好;拟定好意见征询表,因为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

13.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人物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依此想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标准。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到达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14.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P259 15.企业资源计划----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MRP】 基本内容: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p264 【19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MRP】p265图 【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 2】 【19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 ERP】p267图

16.管理组织的两种基本结构形态

(1)扁平结构-----特点: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

缺点: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之间相互沟通困难。

(2)锥形结构-----特点: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协调工作增加;设备与开支、时间与精力增加;上下级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上层对下层的控制困难;由于管理严密,影响下及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7.组织设计的原则p289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命令统一的原则.18.集权与分权

(1)集权:集权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2)分权:分权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程度上的分散。

19分权的途径----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

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1)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

(2)授权: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站们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3)正确授权的基本要素----

20.人员配备的原则

(1)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是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植物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因材器使的原则。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人去进行,而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 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不同的工作。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在不断发展的,工作中的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在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同时,组织对其成员的素质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全面、完善的。

21.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在实行登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

22.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使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能够促进他们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正式组织起到一定的培训作用;

(4)能够影响组织行为,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

23.组织变革的三种力量---3C力量

顾客、竞争、变革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既是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过程:解冻解冻、变革阶段、再解冻阶段

24.组织冲突

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

建设性冲突: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所提

出的意见等等;

破坏性冲突:是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员工发生相互抵触、争执甚至是攻击等行为,从而导致组织效率下降,并最终影响到组织发展的冲突。

25.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1)超个体的独立性。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这是由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行业特点所形成的。

(2)相对稳定想。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因组织结构的改变、战略的转移或产品与服务的调整而随时变化。

(3)融合继承性。每一个组织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必然和接受和继承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

(4)发展性。组织文化随着历史的积累、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以及组织变革逐步演进和发展。

26.组织文化的结构

(1)潜层次的精神层。这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

(2)表层的制度系统。又称制度层,是体现某个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是组织文化核心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载体的外在显现,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27.组织成员的接受(组织文化的形成要点):社会化与预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组织通过一定形式不断向员工灌输某种特写的价值观念,如通过组织培训、宣传等。

预社会化: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术后和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新聘员工对组织文化的接受、进入组织后在特定文化氛围中迅速融入。

28.领导----所谓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9.领导集体的构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p408 29.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专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p410 30.管理方格论:任务型、乡村俱乐部型、中庸之道型、贫乏型、团队型 p413 31.激励-----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

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

期望值;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满足的可能性。

32.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层次,从低到高】

第三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习重点

1、什么是管理P11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本质是协调。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定量的专门技术。)

2、管理的职能P12 计划,组织(组织和用人),领导(指导,指挥,领导,协调,沟通,激励,代表),控制(监督,检查,控制),创新。

3、社会属性的基本变化P18 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管理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独裁性。具体有至少有四点变化:①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加速发展、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密、信息传播空前增加、人与人交往频繁等等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于是一批受过良好职业的训练的经理管理阶层应运而生,使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②整个社会普遍出现了一个中产阶级,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持有企业的股票,使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大大增加。③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也对产业结构进行控制,对经营动力采取干涉的政策。使资本主义世界本来不十分自由的“自由竞争”变得更不自由了。④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劳务、环境更加挑剔,并且形成各种形形色色的保护组织,迫使管理者不得不重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管理者的技能P24 技术技能(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解决问题)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系统原理要点P124 整体性原理(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动态性原理(作为一个运动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开放性原理(是系统的生命,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6、人本原理P128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的经营目的不是单纯的商品生产而是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而服务的)。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人和”最为宝贵,才能去争取和利用“天时”――客观环境和机遇,才用可能去逐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地利”――企业的资源优势,物质基础是经济利益的一致,应当成为全体职工的命运共同体)。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管理者的行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映。实施每一项管理措施、制度、办法,不仅要看到实施取得的经济效果,同时要考虑、分析对员工的精神状态的影响是否更加健康、人性是否更加完美);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7、责任原理P135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授权要合理(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等边三角形定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8、效益的原理P135 效益是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的概念(三者之间的联系。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的评价(有效的管理首先要求对效益的评价尽可能的公正和客观,越是公正和客观,组织对效益追求的积极性就越高,动力也越大,客观上产生的效益也主越多)。效益的追求(①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②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③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全局效益协调一致④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⑤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9、管理方法P154 管理方法分为: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

一、法律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法律的正确运用:从本上进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的方法,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因为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复杂、多方面的。当然,不能企望法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

二、行政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行政的正确运用: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行政方法的运用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容易产生不良的作风,所以必需和其他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经济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经济的正确应用: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10、组织文化的功能P203,P209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业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功能: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

11、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P211 选择价值标准(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两个前提条件:要立足于本组织的个体特点,要把握信组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各要素只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与匹配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注:每个环节都要不断的反馈修定)

12、决策的类型P240特点P242 决策是管理工作最核心的本质。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的类型:长期与短期;战略、战术与业务;集体与个人;初始与追踪;程序与非程序;确定、不确定、风险。决策的特点:目标;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13、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P249P250 过程: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影响的因素:环境(环境的特点和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14、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P388 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就是管理幅度。形成组织中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就形成了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和锥形结构。而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15、组织设计的原则P393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命令统一的原则

16、集权倾向的产生原因、弊端P416-417 产生原因:组织的历史,领导的个性,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过分集权的弊端:降低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无限的有权力就会产生无限的腐败)

17、制度分权与授权P420 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授权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些下属。区别:①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谁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②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③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而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④制度分权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而授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

18、管理人员的来源以及它们的优缺点P434 外部招聘。优点:①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②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③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①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②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③最大的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的打击。内部提升。优点:①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③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④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的展开工作。缺点:引起同事的不满和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19、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及作用P459P461 影响:①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②会使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易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③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是非常重视的,④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积极作用:①非正式组织存在是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②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20、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及领导的本质P484 区别:①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②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③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

21、沟通的障碍P548如何克服沟通障碍P554 个人的因素(接受的有选择性和沟通技巧的差异)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克服沟通障碍: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②要学会“听”。③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⑤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⑥职工代表大会。⑦非管理工作组。⑧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22、控制的必要性P569控制的要求P577 必要性: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要求: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3、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P632有效的创新P639 创新的内容:目标、技术、制度、组织机构和结构、环境。有效的创新:①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②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③制定有弹性的计划,④正确地对待失败,⑤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24、创新的技术源泉P651 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

25、计算题▲P262,P263,P265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思考题

管理学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如果存在管理基本理理念,你如何针对这一点设问昵?

2、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支干什么,并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请你对这个观点评价?请你谈谈你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的看法?

3、组织管理创始人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认为管理有哪些要素?

4、请你谈谈你对德鲁克提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的观点的看法?

5、请你对教科书中关于什么是管理的问题的观点的评价(包括“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是一个内含多种职能的过程”、“管理的作用是有效的高效”等判断)?

6、管理的重要性是否等于管理的合理性,如果不相等,你如何理解管理的合理性呢?

7、什么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它决定了管理的其它特性是什么?它有哪些外在表现?

8、什么是管理的社会属性?它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什么?它有哪些外在表现?

9、管理的科学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

10、管理的艺术性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管理的艺术性

11、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12、孔茨曾在《管理理论丛林》和《再论管理理论丛林》中对管理学流派进行分类,请你列举出最有代表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第二章 管理者

1、什么是管理者?

2、如何理解法约尔提出的“责任是权力的孪生物,是权力的当然结果和必要补充。凡权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责任”?

3、如何理解效益、效用、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4、请你谈谈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作一个评价?

5、如何按纵向管理层次对管理者进行分类?

6、如何理解管理者素质的含义?

7、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管理者素质形成与提高的基础,意志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请你谈谈你对“个人自由意志”的理解?

8、孔茨曾在哪篇文章中对管理者的技能进行分类,请你细谈这个分类理论的内容并作一评价?

9、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10、你如何认识能力有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并请你举例说明?

第三章 管理方法

1、什么是管理方法?

2、完整的管理方法包含哪些内容?

3、经济方法有哪些内容?它的实质是什么?

4、如何理解利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5、什么是行政的方法?它的实质又是什么?

6、如何理解国家强制与管理的关系?

7、法律方法有哪些内容?它的实质是什么?

7、你这学期在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同时,你也在学习“政治学原理”,如何理解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并根据这个问题,谈谈你对知识整合的认识?

8、如何认识数量分析方法在管理中的局限性?

9、请你谈谈当代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关于“富人原罪”的观点,并请你谈谈社会宽容与企业家责任之间的关系?

10、你是一个学习管理学的学生,定有“少年有志当拿云”的激情,请你谈谈为什么一个学习管理的学生应该在大学四年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勇气?

第四章 前工业化的管理思想

1、你读过《圣经》吗?《圣经》中有哪些管理思想?

2、古印度文明有哪两部著作涉及到管理思想?

3、请你谈色诺芬在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地位?

4、请你评价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的主要管理思想内容?

第五章工业革命时间的管理思想

1、请你简述“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的管理观点?

2、1776年“自由经济之父”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这一年人类历史还发生了一件重

大事件?你了解这个事件吗?请你先谈谈你对这个事件的了解,然后再谈《国富论》的内容?最终再从知识整合的高度谈谈这对这两者的联系的认识?

3、请你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4、请你谈谈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5、请你谈谈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对“企业家”的认识?

第六章大规模生产时期的管理思想

1、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请你结合他的管理经典之作,详细地谈谈他的科学管理思想?

2、请你谈谈泰罗关于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例外管理的认识?

3、请你谈谈泰罗的“精神革命思想”对探讨中国当今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

4、请你结合亨利·法约尔的经典之作,谈谈他对人类管理思想的贡献?

5、亨利·法约尔所说的“统一指挥”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美国管理思想家泰罗不信奉这种观点?

6、马克斯·韦伯的“理想模式”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并谈谈他关于“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的主要思想内容?

7、请你评价马克斯·韦伯关于权力的合法性思想?

第七章大规模销售时期的管理思想

1、请你结合梅奥的经典之作,谈谈你对他的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解?

2、请你谈谈霍桑试验的主要过程及其它在管理思想变迁过程中的深远影响?

3、请你评价梅奥的“社会人假设”?

4、请你结合切斯特·巴纳德的经典之作,谈谈他的组织思想在管理思想中的地位?

5、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哪5个层次,它们又如何影响人的积极性?

6、请你谈谈你将如何在管理中结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进行管理?

7、请你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并举例说明?

8、麦克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是什么,他为什么向人们力荐Y理论?

第八章后工业化时期的管理思想

1、权变理论学派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的思想贡献是什么?并分析他们为什么在当今管理思想界产生了极其重大影响?

2、权变理论在早期和后来的发展期有哪些不同?

3、简述卢桑斯的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4、系统分析学派主要包括哪些学派?它们对管一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5、简述西蒙的管理思想?

6、谁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这个人的主要管理观点有哪些?

7、《Z理论》有哪些管理主张,你认为这些主张有什么意义?

8、请你谈谈《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

9、请你谈企业重建理论创始人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的观点?

10、有人认为,“管理思想是技术主义和合理主义交织分化的过程”,请你分析这种观点?

第九章计划

1、如何理解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计划有哪些基本原则?

3、如果说存在一个计划的基本过程模型,请你简述这个理论模型的主要步骤?

4、请你谈谈一个完整的计划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5、请你谈谈确立相标在计划过程中的地位?

6、什么是滚动计划?它的特点是什么?

7、PERT网络计划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请你谈谈计划和预测的区别?并以此谈谈计划存在的合理性?

第十章组织

1、巴纳德曾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

统”,请你谈谈你对这个定义的看法?

2、权力有哪些维度?

3、管理说到底是一种责任,请你谈谈责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的绝对性?

4、在谈及到责任时,人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者说“天下兴亡,食肉者优先”,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到组织内部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请你评价中国人流行的责任常识?

5、请你谈谈个人责任的绝对性和整体责任的脆弱性?

6、为什么说“个人责任是有限的”,并请你谈谈这种观点的理论价值?

7、集权和分权的优缺点?为什么说集权是一种自然倾向,基于这一点,并请你谈谈人们选

择分权为什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8、请你谈谈你对授权的看法?

9、什么是组织结构?设立组织结构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0、按职能划分组织部门的理论根据是什么?这种划分有什么优缺点?

11、直线制组织结构是一种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对人类特别是对中国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你谈谈你对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的理解?

12、直能型组织结构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组织结构形式,请你谈谈你对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的理解?

1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一种较新的组织结构形式,请你谈谈你对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的理解?

14、如果存在一个组织的基本过程模式,请你评价这个理论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五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复旦社·05四版)

朱光红笔记

一、概念题

1.管理;P3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2.决策;P60: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3.指挥P207:是主客人员指明下实现组织目标和途径。

4.组织P136:即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或角色结构)。(管理学上的组织)

5.激励P229:是指主管人员促进、诱导下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6.效益P4: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集权P169: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8.分权P169: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9.计划工作P110: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0.领导P206: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管理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1.沟通P250: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12.计量决策法P69: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13.目标管理P124: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组织成员在计划执行中的作用,协调这些组织成员的努力,必须把组织任务转化为总目标,并根据目标活动及组织结构的特点分解为各个部门和层次的分目标,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分目标的要求对下层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控制。14.企业文化的要素P192:如果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内涵来看,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形象。

15.协调P10:为实现组织目标对企业内部关系及外部关系和活动调整和谐。

16.系统P51: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7.风险型决策P87:风险性决策主要用于人们对未来有一定程度认识、但又不能肯定的情况的一种科学决策方法。

18.组织变革P177:是指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原有的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结构、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不再合适,企业为求得生存而在组织技术、结构、人员等方面做出的变化。

19.非正式组织P171:由于情感、观念或价值取向相近或者一致,形成的群体渐渐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群体。

20.冲突P256: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

21.战略P66:是一个组织为全冇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22.控制P266:是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23.创新P54: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它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新的进步因素通过矛盾斗争战胜旧的落后因素,最终发展成为新事物的过程。

24.零基预算P291:把组织的计划分为由目标、业务和所需要的资源等组成的几个“分计划”,然后以零开始计算每个分计划的费用。优点:迫使主管人员生新安排每个分计划,可 1 以从整体出发,连同新计划及其费用一起来考察所确定的计划及其费用。25.创新过程P10: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而坚持。

26.组织文化P190: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化和思维模式的总和。27.管理幅度P143: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

28.管理层次P143: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的组织环节是各级行政指挥机构。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即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即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增加。

二、简答题

1.组织变革的一般过程P177;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包括打破平衡、进行变革和消除抵制三个阶段。

2.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管理学发展中的地位P41:人群关系论的代表人物梅奥参加1927年至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工作,目的是要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实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下试验。霍桑实验得出四个主要结论:企业的职业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

关于在管理学中地位的说明:行为科学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既不同于管理学,但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面却又互相渗透。行为科学研究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研究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从霍桑试验开始:后期是1947年首次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60年代,为了避免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

3.决策特点P69: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P137:因事设职与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命令统一的原则;

5.系统的观点P49:系统原理的要点包括:整体性原理,这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动态性原理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开放性原理,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环境适应性原理,如果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是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综合性原理,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6.控制工作的步骤及重要性P272: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

一、确立标准(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重点;制定控制的方法;);

二、衡量工作成效(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控制工作在管理的五个职能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与其它四个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7.集权和分权的影响因素P168: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要求;规模问题;组织形成的历史;管理哲学;主管人员的数量与管理水平;控制技术及手段是否完善;分散化的绩效;组织的动态特性与职权的稳定性;环境影响。

8.简述计划工作的意义P108: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 集中于目标;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有利于控制。

9.双因素理论P233: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

10.有效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P143:主要有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

11.完整沟通的环节P251:发送者需要向接收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特定含义的信息: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识地接受。

12.科学的决策程序P71: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明确组织的目标;拟定方案;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3.期望理论P23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是,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努力;绩效;奖赏。

14.传统控制方法P266:管理人员除了利用现场巡视、监督或分析下属依循组织路线传送的工作报告等手段进行控制外,还经常借助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盈亏控制以及网络控制等方法。

15.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6.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P171:组织结构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线型组织。特点: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主管人员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适用于那些没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或应用与现场作用管理。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特点: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以加强专业管理;这种组织结构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实行高度集权。这种组织结构对中小型组织比较适用。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特点: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以加强专业管理;这种组织结构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实行高度集权。这种组织结构对中小型组织比较适用。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分权的事业部制的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企业按产品、地区或经营部门分别成立若干个事业部;各事业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企业高层管理者保持人事决策、财务控制、规定价格幅度,以及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事业部适合大型的或跨国的企业公司。

矩阵结构。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灵活性、适应性强;稳定性较差。

17.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异同点P269:

相同点:(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2)有两个前提条件,即计划指标在控制工作中转化为控制标准,有相应的监督者控制机构和人员;(3)包含三个基本步骤: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4)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根据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肯定型,使系统保持某种稳定状态。

两者的不同点:(1)一般控制的实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即刻就付诸实施的;而在管理控制中,主管人员要计量实际的成效情况,并把它与标准相比较以及明确地分析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随之作出必要的纠正。(2)一般控制的目的是设法使系统运行产生偏差不超出允许范围而维持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而管理控制的目的不仅要使一个组织按照原定计划,维持其正常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还要力求使组织的活动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

18.沟通的目的和作用P250:沟通的目的是促进变革,即按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左右组织的行动。沟通的作用:使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使决策更加合理和有效;稳定职工思想,统一组织行动。

1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P23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越激励作用;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阐明:首先,管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管理是提高一个组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再次,管理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如果理解“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而只做寻些必须由自己来做的事”P14、16、47:重点围绕着领导艺术来谈。领导的本职工作方面。决策艺术方面:在非程序化(或非常规化)的决策过程中,主管人员的主管决策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试述领导艺术及其内容P15:参考要点:领导艺术的概念:就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内容:履行职能的艺术,主要包括沟通联络、激励和指导的艺术;决策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等;提高领导工作有效性的艺术。除此内容外,还包括正确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时间,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以及吸引职工参加管理等。

4.试论述麦格雷戈人性假设理论的内容及与管理方式的关系。P214: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恶,必须使用压力以至威迫的管理方式;Y理论认为相反,要创造环境发挥人的潜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四、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属于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考虑的外部环境因素? A.宏观经济运行状态;B行业竞争状况C新拟定的金融法规D人口普查

2.泰罗曾推行过一种职能制的组织机构,即各职部门都可以给生产车间下达指令,然而最后这种组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该种职能组织机构违背了: A一元领导原则B机构精干原则C责权一致原则D例外原则 3.康佳集团“康乐人生,佳品纷呈”的口号,着重体现出康佳:

A卓越的广告才能B企业的责任感C对社会的责任感D追求利润的方式 4.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B监事会C股东大会D工会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企业间竞争力的因素:A资金实力B营销能力C资源占有D法律法规

6.在下属种类公司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A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分公司D子公司 7.我国目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是:

A确立企业自主权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C制度创新D放权让利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

A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B有限责任C股份有限公司D股份两合公司 9.在用盈亏平衡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一般不用的指标是: A产品成本B销售额C投资额D利润 10.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的特点是:

A通常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B能够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程度C能够增进组织成员的团结D.能够使组织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一致

11.一些成功的企业强调不应轻易外聘管理人员,而注重内部的培养和提升有若干原因,除了:

A内部提升节省企业的资金和精力B内部提升制度有利于给第个员工带来升迁希望 C内部提升可保证选聘工作的不明确几天D被提升啫可迅速展开工作 12.在下列决策方法中,属于确定性决策方法是:

A盈亏平衡分析法B决策树汪C极大极小损益值法D极小极大后悔值法 13.把生产要素按照计划提出申请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把计划工作中制定的行动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岗位,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是管理的: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4.在下述哪种情况下,管理幅度应该较小?

A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较大B计划较完善C所处管理层次较高的主管人员D掌握先进的信息手段

15.组织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是:

A部门划分B职务设计与分析C人员的激励D组织目标的分解 16.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其基本特征是: A自发性B内聚性C不稳定性D正规性

17.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构成信息双向沟通的重要一步是: A传递B接收C译码D反馈

18.组织成员的满意程度最低的信息的沟通方式是: A链式沟通B环式沟通C轮式沟通D全通道沟通

19.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职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A提高工资B改善工作环境C颁发奖状D委以重任 20.某商场经理为了提高商场的服务质量,聘请有关专家在售货现场对销售人员的售货进行指导,这是一种:

A现场控制B预先控制C事后控制D前馈控制

(完)

朱光红笔记12/8/04

下载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习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泰罗制: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一、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二、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观点: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名词解释: 决策: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P207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P11 计划:则是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提出适用于任何组织的十四条管理原则的管理学家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梅奥 D、韦伯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这一要点 A、顺“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概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概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概述》以亨利·法约尔提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基本职能为核心设计框架体系,即根据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练习题.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 A.管理过程学派 B.权变理论学派 C.社会合作学派 D.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13个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13个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2010-01-24 清华领导力培训中国素材网 管理学原理有以下13个:墨菲定律、马太效应、手表定理、不值得定律、彼得原理、零和游戏原理、华盛顿合作规律、酒......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 组织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 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2.决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