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
初中阅读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
新闻属于记叙文,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标题是新闻的的内容提要。除标题外,还有引题、副题。导语指新闻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概括报道的中心。
新闻的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通讯属于记叙文,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通讯的形式特征: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 通讯内容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形象性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繁多人物,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特定画面放大,集中突出描绘事件和人物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
5、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现象,对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初中阅读
8、巡礼。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通讯的写作方法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通讯和消息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记叙文中的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区别:
①、新闻报道内容的详细和概括程度不同,消息概括,通讯详细。
②、新闻的时效性、文学性不一样,在时效性上,消息强,而通讯较弱;在文学性上,则通讯强,而消息较弱。
③、结构方式不同,消息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结构,有导语和背景;通讯则是时空式或逻辑式结构,后者用于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
④、表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什么是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征:新闻性、文学性和政治性。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等。
传记文学: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传记文学分类
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如碑诔﹑传状﹑自传等。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
初中阅读
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全祖望等。专门成集的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传记类型:自传、他传、外传、别传、小传、评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等
自传: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平、机关、家庭、爱好和主要精力,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对人生的和社会的见解。
个人自传的基本格式及内容通常为:
(1)标题 居中写“我的自传”(或自传);
(2)正文主要包括个人成长经历(从上小学或7周岁写起,就读学校、担任职务、所受奖励与处分、参加何种进步组织、有无相关政治历史问题等),个人思想演变(这是主体部分,结合成长经历谈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等等)和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家庭成员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写,主要社会关系一般是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亲属,谈谈他们的职业及政治面貌等),大致就是这三部分。
他传: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的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小传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
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
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人物传记有二个特点: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传记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褒不贬,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实感动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怎样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呢?
1、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
初中阅读
2、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
3、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
生动性:人物传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要达到上述要求:
一、选材要典型。何谓典型呢?就是选取能表现人物可贵品质的、或者重大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富人的哪些品质最可贵呢?(朴素、不摆架子、同情关心下层的人民等),穷人呢?他们的可贵品质与富人不同,那么大家觉得穷人的哪些品质最为可贵呢?(有骨气、有志气、不卑躬屈膝、不食嗟来之食——著名的历史学家及文学家吴晗写的《谈骨气》中等。)古代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志气之士,同学们还记得是谁吗?(陶渊明)对了,我们刚刚学过他的文章《归园田居》。例如课文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这一文题就颇有特色,总统是贵族式的人物,而布衣是平民百姓,课文却写了“布衣总统”,把平民跟贵族并在了一起,这恰好更能体现富人的可贵的品质。
二、要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三、要讲究文采。人物传记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第二篇:报告文学。
冲不垮的是精神
推不倒的是心的长城
灾难定格,历时定格
2011年8月19日,原本只是历史长河中极其普通的一天可是它却成了四川人民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流经巴蜀大地的石亭江、沱江等江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
肆虐的暴雨,凶猛的洪水横扫着什邡等地区,暴雨所到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小溪涨!江河涨!水库也涨!
德阳告急!绵阳告急!
流经地区的江河、水库全线告急,恶浪翻滚!
凶猛的洪水跳过设防水位,警戒水位,紧急水位,危险水位,疯狂地涂写着水位纪录。洪水就像是发怒的困兽,吞噬着巴蜀大地,吞噬着人们的家园。
暴雨成灾,中断东南大动脉
暴戾的洪魔,猝然不及防地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沟通出川大动脉的宝成铁路被无情的折断,导致无数旅客被困在车厢中。这其中将会造成多少不可弥补的事,这一切都是难以估量的。这场洪灾,牵动了领导的心,牵动了四川人民的心。那是多少个揪心不眠的日夜,那是多少个流汗流泪也流血的日夜。在这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流泪了,省长蒋巨峰也流泪了,那是心痛的泪,忧心的泪。于是成都市政府的领导人员立刻派出抢险工程队500人,机械80余台前往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灾区。他们在这里上演了一部部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那是一部惊心动魄的人与洪水搏斗的活剧。汗水与血水,生存与毁灭,坚韧与苦难,奉献与牺牲,组成了一曲曲英勇悲壮而又荡气回肠的旋律。
关键时刻,险象环生
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到达后没有耽误一分钟就开始抢险工作。他们来到石亭江铁路大桥边上,眼前的画面触目惊心。
一列从西安开往昆明的普快旅客列车K165,这列红皮列车已断成4截。其中,15和16这两节车厢被冲到铁路大桥下游500多米远的河中央,火车头到11节车厢已经过河,停在江南边的路基上。而第12到14节车厢停在大桥断裂的南部,剩下的第18节车厢停在断裂大桥的北部。
火车里面已不见行李,火车窗户玻璃可以看到被敲碎的痕迹,晚8点,天黑下来时,停在桥上的第12节车厢里面的灯还可以打亮。现场的铁路工作人员介绍,开灯是便于观察,防止火车继续滑入江中。领导联合德阳、绵竹有关领导成立抢险处置工作指挥部,采取四条措施进行现场处置:一是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围观数千群众坠河。二是维护交通秩序畅通,为施工人员及机具进场提供保障。三是对掉在河中的两节车厢以不再往下游移动为目标,防止对下游的桥梁造成损害。四是铁路部门牵头做方案,让悬挂的车厢尽快拖离,防止掉落。
两节车厢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因为连日暴雨,德阳全市加强了防汛巡查力度。当日上午,当地民兵巡查中发现石亭江上的铁路大桥南边岸基处江堤出现溃坝,广汉市小汉镇人武部长郑本禹受命带领50多个民兵在此处加固江堤。
30多岁的郑本禹说起当时的紧张时刻,依然难掩激动。他是挥舞榔头敲碎火车窗户,救出遇险旅客的8勇士之一。
郑本禹说,当日下午3点15分左右,他们正在加固江堤,离他们10多米远的铁路大桥上,由北向南开来一列红皮火车,他们看着火车前10节车厢已经过桥,突然铁路大桥中间2个桥墩垮塌,火车后部15和16这两节车厢掉下,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紧急!”郑本禹说,当时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几秒钟后他们反应过来,立即带领50多个民兵冲上铁路桥。
只有8名民兵手上有榔头,他们顺着铁路桥边一人多宽的人行道赶到垮塌处。“火车内的人乱成一团,哭喊声,求救声嘈杂一片。”郑本禹回忆说。
火车头被拉断后滑上路基,失去动力的中间几节车厢车门无法打开,车窗无法砸开,乘客不断求救。眼看V字形的两节车厢即将坠入江中,郑本禹带着8个手持榔头的民兵砸碎玻璃,开始救人。
里面推外面拉,近400旅客成功逃生
郑本禹介绍,有榔头的民兵负责砸玻璃,剩下的民兵在外面拉被困乘客,里面旅客从里面推。2节车厢里近400名旅客很快被救出车厢,郑本禹估计,总共花了约20分钟。约10分钟后,人员全部转移安置,两节车厢也掉入江中。
宝成线是一条复线铁路,断裂大桥西边是另外一条铁路线。郑本禹说,近400人被救出不久,一列从南往北开出的火车驶过,“估计引起了震动,15和16节车厢彻底断裂,掉入滚滚石亭江”。
郑本禹说,他们往两节车厢内仔细观望过,“确认里面已经没有旅客了”。武警消防支队防止车厢掉落立即冲到下游阻塞河道。
昨日下午6时,断桥现场的旅客被全部转移。石亭江北边靠近铁路桥的江底有10多米宽的溃堤,500多米远处,2节车厢被在建的成都到乐山高速铁路桥墩挡住。
昨晚,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带领60多个消防战士正架起大型探照灯,他们负责监视两节车厢,防止车厢被冲到下游,阻塞河道引起二次灾害。
黄强介绍,他们是下午3时19分接到报警,随后派人携带冲锋舟赶到现场。他介绍,到现场后2节车厢已被淤泥掩埋一半,没有发现遇险人员,铁路部门人员向其确认无人落水。旅客多自觉维护秩序安全转移
出事列车上的旅客告诉记者,事发后车上一度很混乱,经多人自觉维护疏散秩序,约1300人顺利逃生。
41岁的黎通泉在13号硬座车厢。车子刚到德阳时,黎通泉到12号值班车厢补了一个卧铺,后到10号餐车准备吃东西。
刚到餐车坐下来时,黎通泉车票还没来得及揣进口袋,火车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当时很恐怖,仿佛火车开到山路上一样”,黎通泉被抖坐在地板上。
黎通泉感到腰部剧痛,火车颠簸了半分钟左右,终于停下来。黎通泉说,列车长也在餐车,当时她“反应很快”,“很镇定”,要大家不要慌,并立即组织人群向已经过江的火车前部车厢转移。
黎通泉忍住腰部剧痛,从10号车厢转移到8号车厢上,有人扶他,还有人给他找位子坐。到了8号车厢,列车员继续要求旅客再向5号车厢转移。“当时我们也不知是桥墩塌了。”黎通泉说,他转移到5号车厢时,再也走不动了。
此时,旅客开始使用车厢内的破击锤,击碎车窗玻璃,一一撤出火车,闪了腰的黎通泉最后一个被抬出。
14号车厢 军人指挥疏散
昨晚,西安乘客王伟平介绍,当时他在14号车厢头厕所内。15时15分左右,他上完厕所,到洗漱间准备洗饭盒,突然火车剧烈一闪,他的肋骨撞在洗漱台上,因没有扶住,接连被撞两下,“当时以为是地震了”。王伟平马上打开洗漱间的门,到过道上一看,车厢里乱作一团,一些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痛哭。
车身已经倾斜,车窗下可见褐黄色江水,“很恐怖”。王伟平说,坐在一起的昆明军区现役军人王晓斌和另外几名退役军人都站出来,大声安慰大家不要慌张,并要求大家排队疏散。
“我看到他们都不慌张,我也平静下来了,帮助维持秩序。”王伟平说,很快车厢内的人排成排,向13号车厢前进。“有人越过座位向前冲,被我们制止了,后来秩序就稳定了”。
王伟平介绍,当时车厢已成V字形,14号车厢一头挂在铁路桥上,一头稍微倾斜向江中,15号车厢倾斜得更厉害。外面有人砸车玻璃,15和16号车厢也有人从窗子翻出。10多分钟后,王伟平附近的几节车厢内人全部疏散完毕。王伟平说,王晓斌是最后一个走出车厢的人,“他说里面已经没有人了”。
“今天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危险,感谢上苍保佑我„„”王伟平日记这样写道。
善后:根据旅客要求进行安置
现场指挥部介绍,1300名旅客随后被送往了广汉中学安置。
从昨晚8时开始,根据旅客自愿要求,当地政府组织大巴,对距离近的乘客,用大巴送回家,大部分愿意乘火车的旅客,使用大巴转运到广汉火车站,转车回家。如果有乘客要求暂住,当地政府将免费安排食宿,暂时安顿在广汉。今日凌晨,新的K165乘务组已经把需要的乘客运往昆明。
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介绍,目前他们已向指挥部建议,如果上游不再有大水下来,暂时不做处理。如果上游近日还有大水,建议使用爆破或火炮轰击,处理两节车厢,防止其继续下冲,撞坏下游在建桥梁。
中流砥柱,钢铁长城
滔滔洪水,冲不垮人民大堤;
滚滚洪魔,击不倒钢铁长城。
党员:中流砥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平时,党员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努力工作;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奋力拼搏,直至英勇献身。这正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夺取抗洪战争的胜利,这是一项极为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对参加抗洪斗争的每个党员的严峻考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如此。无论是董存瑞、黄继光,还是焦裕禄、孔繁森,等等,都对伟大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党内,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一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已在广大人民心中矗立起崇高的群体形象。在这场洪水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会更加熠熠生辉。
他们平凡的事迹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他们朴质的作风中映射着夺目的光彩。在暴雨如注、逐浪滔天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发出的“不要管我,救群众要紧”的呐喊,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他们就是中流砥柱。
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筑起了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他们关键时刻站起来,危险时刻豁出来,一个子弟兵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当洪水汹汹,畏人胆寒之时;当百姓群众水生火热之时,子弟兵冲锋在前,他们来得及用沙土,来不及用血肉之躯,当肆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卫人民。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大桥重建,给予表彰
10月13日上午,石亭江上鞭炮雷鸣、彩旗飘扬,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过石亭江大桥下行线,标志着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正式恢复双向通车,也标志着公司在经过53天的昼夜施工、艰苦重建后,圆满完成了石亭江大桥的抢险重建任务。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彭琳、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志诚、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光全、党委书记朱保胜等领导出席和参加了通车仪式。下午,省总工会、集团公司隆重表彰了在接到铁道部、集团公司重建石亭江大桥命令后,集中优势资源、汇集精兵强将,先后投入施工人员1000余人、各类施工机械200余套,全力投入到石亭江大桥灾后重建任务中的五公司。他们在抢建过程中,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青年突击队等活动,不断掀起施工决战高潮。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众志成城,不畏艰险,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冒风雨斗酷暑,七战洪水,三抢栈桥,清除拦路虎,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力克旧桥拆除、安全威胁、汛期洪水、工期压力“四大难关”,创造节点工期“六个第一”佳绩,实现安全、质量、工期、环境水土保护“四大目标”,为架梁铺轨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前7天完成了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光荣任务,开创了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新奇迹,再次展示“中铁二局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精神风采,全面兑现了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中铁二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集团公司对参见单位和员工给予隆重表彰。五公司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部获四川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泽伦、袁克远、谯华东等11名抢险重建勇士获集团公司党政工团授予“开路先锋”奖章;五公司党委书记朱保胜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抢险项目部党支部和第一、第三党小组分别获“先进党支部”、“党小组”称号;刘秦南,朱川林,郑高华等四名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首灾难,低头反思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物的故乡;
水,是无比珍贵的液态白金。
然而我们的洪灾也是由于水造成的。
在这场洪灾中,人们忘不了双眼布满了血丝的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人们忘不了与他们一起站在激流中打桩、与他们携手并肩、共同战斗的镇委书记和镇长;人们忘
不了靠前紧急指挥他们脱生,自己却走在最后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人们忘不了那一面面立在险工险段上、写着共产党员名字的生死牌。
当人们为自己和他人不屈不挠战胜洪水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时,也要悄悄地去听一听退去洪水的表白和心声:“我是水,我是雨水,我是露水,我是泉水,我是溪水,湖水,河水,江水„„,我在这个星球里生活了亿万年,让这个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变成一颗蔚蓝色的珍珠,让千百万种生命在这颗荒芜的星球上萌生,繁衍„„,我栖息在大树和小草的叶脉里,我沉睡在根系盘绕的泥土中,我嬉戏在山间,我荡漾在湖塘,我奔流在宽阔而又洁净的河床上„„,时至今天,我突然失去了家园,没有了树,没有了草,没有了深厚的土壤,没有了溪流和湖塘,我的河床变得拥挤又肮脏,我仓皇地奔突流浪,寻找我的家园„„”
鲁迅先生曾预言:“将来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为此,面对水,我们要学会敬畏,学会珍爱,学会善待,善待水就要像善待自己的宠儿那样充满无私,充满博爱,爱水的一切,享受水的一切,那时水也会尽显博大的胸襟与人类同家园共繁荣。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像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水,“水和血液等价”的日子,才会离我们而去„„
2011级汉文三班
唐开美
学号:***
第三篇:读书报告会通讯新闻
“报告会主题”
——《XX》读书报告会圆满举行
2013年3月XX日下午3点,初二级部在XXX地点举办了《》读书报告会。此次报告会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进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XX,XX主持了此次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首先进行的是诗歌朗诵环节,7年1班的隋静以及4班的全体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诵了《沁园春· 雪》和《美哉,我潇湘伟少年》,全面体现了一代伟人浪漫的诗情与豪迈的胸怀。报告会第二部分是知识抢答环节,此环节由宋怡老师主持,XX,XX同学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在平时学习中扎实的基本功。在接下来的书本剧展示环节中,1班同学的《三打白骨精》和2班同学的《话剧串烧》节目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与喝彩声,把本次报告会的气氛推到高潮。随后的心得交流环节中,XXXXXXXX等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在读书中的欢乐与收获。会后,XXX部的郭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奖并亲切的与大家合影留念。
同时参加报告会的还有XXX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报告会持续了xx小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四篇:新闻典型通讯学习
一个产粮大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粮食的种与不种,种多种少,是由市场这只手决定,还是政府这只手强制产销平衡?在进一步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矛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江苏省政府参事刘立仁等国内知名学者,专程前往国家产粮大县兴化市调研,记者应邀同往。此前此后,记者也多次来采访调研,对一个粮食大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乃至我国的粮食问题,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
昨天:连续十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市
无论市场价值怎样变化,粮食生产一刻也不放松
调研组的阵容颇不一般:有享誉业界的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理事长刘立仁,有上世纪80年代几次参加中央1号文件起草的原江苏省委农工部部长吴镕,有被誉为“南方麦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有东南大学教授高祥生。
兴化方面重视程度更不用说,在家的市委、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都参加或出席调研、座谈。因为,他们也想通过与这些学者型领导们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发展思路,让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首先是对“昨天”的回顾、反思和总结。
兴化市委书记陆晓声说,一部兴化现代农业发展史,就是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业增效增收的前提下,现代农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也是兴化人民顾全大局、贡献粮食的历史,一部粮食生产一刻也不放松的持续奋斗史。
兴化市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有191万亩耕地,86万亩水面,124万农业人口。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兴化以稻麦两熟水旱轮作为主,是农业部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的优势区域和省定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主导产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沉重议题。记者来兴化采访调研,时任兴化市委书记的吕振霖,就跟记者探讨过如何走出“粮食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困境和怪圈的问题。
近20年过去,无论市场怎样波动,兴化市从不放松粮食生产,不仅创造出每年向国家奉献百万吨粮食的可贵业绩,更探索了走出“粮食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困境和怪圈的新路。
兴化市代理市长李卫国介绍,从2003年起,该市连续10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其中6次荣获标兵市称号,粮食单产、总产一直位居江苏前列。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5.7万亩次,总产139.3万吨,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财政总收入68.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7.4元,增长18.4%。
座谈中,刘立仁说,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国际社会极为重视。兴化市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一刻也不放松地抓粮食生产,产出可羡,奉献可敬,探索可贵,路径可鉴。
今天:在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亩方单产创全国纪录
粮食高产创建+农业科技集成+经营机制创新
2013年11月4日上午,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由安徽、浙江、江苏、湖北等省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兴化市钓鱼镇的杂交粳稻钵苗精确机插超高产栽培攻关方进行了实产验收。验收结果显示,攻关方平均亩产961.2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亩产为992.6公斤,再次创造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
曾多次赴兴化调研、考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说,这不是偶然的,兴化粮食高产创建的过程,不仅是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应用的过程,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和优化的过程。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粮食高产增效创建。2011年4月,兴化市委、市政府就制订出台了《关于兴化市年增亿斤优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粮食高产创建规划和创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大规模、广范围、高层次实施优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整市(县)高产创建。
强化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优化粮食产业布局。市委副书记吉天鹏介绍,围绕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红皮小麦、啤酒大麦等特色优势产业,兴化市制定和实施粮食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放大区域资源优势,推进了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促进了兴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副市长刘文荣介绍,2013年,全市共落实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31个,市级万亩示范片33个,镇村千亩、百亩方464个,高产创建规模达到70多万亩。通过高产创建提升了对大面积粮食生产的示范、引领能力,推进了高产增效技术的普及化,变“专家产量”为“农民产量”、变“示范方产量”为“大面积产量”,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兴化成为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
在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的同时,兴化市还加快探索高效设施农业与粮食生产轮作模式,注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成功探索出“水稻—番茄”、“西瓜—水稻”、“棉花—小麦”、“芝麻—小麦”等多种轮作模式,“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稻蛙共作”等新型种养模式,规模达10多万亩,基本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既增粮又增效增收。
强化科技支撑,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近年来,兴化市大力实施科技攻关、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三大科技工程”,建立了“省有专家顾问、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四级创建服务体系,突出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商品化基质育秧、精确定量栽培等集成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2012年,该市水稻单产、总产双创历史纪录,其中钓鱼镇百亩攻关方平均亩产947.6公斤,最高产田块亩产达965.3公斤,再次创造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2013年又再次创造了水稻百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
强化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和机制。形成了陶庄镇“全程托管、保姆服务”、戴南镇“以工哺农、整镇推进”、周奋乡“公司经营、专业服务”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在陶庄镇采访,记者了解到这里推行的“土地全程托管”模式,很受农户欢迎。农户将稻麦两季的生产和管理,全程托付给农技站组建的合作社,通过签订托管合同,明确合作社负责从种到收全程服务,保证农户产量,农户付给合作社管理费,“坐收两熟、保产增收”。2012年,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1.5万亩,总收入达70多万元。该模式不仅加快了“三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种植的规模化,更为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新途径。
强化产业带动,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兴化市近年来着力推动粮食加工流通增值,延长粮食生产链条,提升粮食生产效益空间,全市有粮食加工企业150多家,初步形成年生产规模30亿元的优质稻米产业、10亿元的食用面粉产业、6亿元的啤酒麦芽产业等三大粮食加工产业,形成年交易额近50亿元的大米加工交易市场,全市共有大米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全国最大的戴窑粮食市场有大米加工交易企业50多家,交易规模达到30亿元。
明天:继往开来提高对粮食产业全新认识与全面投入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区建设
昨天的辉煌,不代表今天的创造。明天的辉煌,却必须有今天的基础打造。对明天的粮食生产和规划,兴化市干群首先建立在对现代粮食产业全新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之上。记者从兴化同志的介绍和感悟中,得到很多新的认识——
“粮食产业是‘基础’的基础产业,是政策优势集中的产业,是永远重复性消费的‘日不落’产业,是永不愁市场销路的市场优势突出的产业。因此,粮食产业是一个没有多少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的稳定产业。”市委书记陆晓声说。
“粮食产业是人类无论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生态产业,在鱼米之乡的江苏,水稻种植不仅提供粮食,更提供了重要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代理市长李卫国说。
“粮食产业是有利于推进机械化、集约化和技术集成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特大宗型农业产业。”市委副书记吉天鹏说。“粮食产业是可以通过生态种植提高市场价值,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价值,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副市长刘文荣这样认为。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对明天的粮食生产和规划,兴化市又推出不同凡响的“三个百万亩”工程:着力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打造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进一步推动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进一步推动高效种养业发展。
为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区,兴化市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从2013年开始,大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级标准粮田改造工程,除上级项目外,每年投入8000万元左右,推进20万亩左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农机通达率提升到90%。
为推进粮食机械化种植,市委、市政府提前制订下发了《2014年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对2014年新购置高速插秧机的农户,完成400亩作业量则一次性发放2万元作业补贴;对2014年新购置育秧播种设备的农户,对完成100亩秧池田作业面积则一次性发放6000元作业补贴。
为推进粮食保障体系建设,兴化市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积极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稳妥推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投资担保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2013年上半年发放小额贷款余额15亿元;全市实现了常规种养业保险全覆盖,高效设施农业保险面稳步扩大,其中小麦120万亩、水稻134万亩、油菜21万亩,保险面均达100%„„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写的这番他梦寐以求的美妙景象,在如今的粮食大市兴化,在鱼米之乡的江苏,早已成为现实,并还将继续谱写更加美好的现实之歌。
第五篇:报告文学阅读
报告文学阅读
【技法指津】
报告文学阅读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如下:
1.“还原”原则:报告文学阅读遵循“还原”原则,解题时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有正确的答案。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报告文学的阅读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就能够拿到不错的分数。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把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他倍感困惑,又倍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w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陈忠实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陈忠实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问题:“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
答案:①这句话形象地表述出了作家的创作追求,作家的思想,作家对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态,他的作品写出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特体验;②“属于陈忠实”,即他独有的风格特点,他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中剥离出来,独树一帜;③“永留人间”是就其价值和影响而言,无论就思想容量还是审美境界而言,陈忠实都是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之一。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开始正式学画。
他与张眺被称为“西湖边上两兄弟”,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一度受到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竟一发而中,被破格录取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很快。
1947年,李可染有幸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高度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李可染也求教于黄宾虹。黄宾虹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可染。可染因礼太厚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的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七十多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李可染在1986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选自《李可染的艺术人生》,有删改)
1.李可染是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
答:
2.李可染的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