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0:4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

第一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

水产业是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强市”和“水产富民”战略,不断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使水产业不仅成为城乡居民“菜蓝子”的一条鱼,而且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当前,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不断深入,建设和推进现代水产业已成为今后水产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全面建设科技进步、资源富集、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保障有力的现代水产业新局面,必须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水产业,必须认识水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水产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一个优势产业,其从业人数多、技术含量高、服务体系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我市全面推进现代水产业建设步伐的意义和作用十分明显。

(一)发展现代水产业在农业强市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对三农工作建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我市在2006年12月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使我市农业经济得到连续快速的增产增收,但是,当前我市种植业技术和水平已接近全省先进水平,依靠种植业来实现农业强市困难十分艰巨,相反水产业适应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不仅可以与畜牧业发展鱼鸭配套、鱼猪配套、鱼鹅配套等立体养殖,也可以与种植业发展稻虾连作、稻虾共生、鱼莲共生等循环经济,还可以发展休闲渔业、加工渔业、观光渔业等二三产业。截止2007年底,全市水产业共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8.8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而且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推进和三农工作的不断深入,水产业还有较强的上升空间,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水产业必将进一步增加大农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将为农业强市战略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发展现代水产业在服务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涂,各项农村经济建设得到整体推进,然而农村劳动力富余、农民增收缓慢,使农村经济难已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全面增强农村经济建设,保证富余劳动力就业和维护农村经济繁荣。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社会人员全民创业,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水产业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水产业前伸后延,是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活跃流通业、联动相关产业的一个中轴行业。可以带动有条件的实行水产养殖、有门路的实行产品销售、有资金的开展渔业加工,可以大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鼓起农民钱袋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水产养殖人员已达1.3万人,还不包括加工、流通、休闲等行业从业人员,如果进一步壮大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其从业人数还可以成倍扩大,可以解决更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全面推进现代水产业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展现代水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得到了持续大幅度增长,但是农民从传统的种植业中增收很多已经不大可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办法不多,空间狭窄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从目前发展形势看,大宗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增收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政策性增收也很难有更大突破。从长远来看,农民增收必须在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上寻求新突破。水产业作为我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可以缓解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等一系列矛盾,而且水产业前伸后廷,关联度高、拓展性强,适合家庭经营和集群经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增收空间。2007年全市渔业人均纯收入达7551元,而全市比农业人均纯收入4652元高2999元,渔业为全市人均贡献94.1元。加上水产业投资少、风险低、效益高,发展现代水产业必将扩大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经济份额。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水产业,必须把握水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我市地处湖北中部,历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发展水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全市现有各类水域面积277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50万亩,拥有水生经济动物120种,水生经济植物27种,经济水禽13种。加上近年来“工业强市”和“农业强市”战略的推进,使水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日益明显。

(一)发展现代水产业具有广阔的区位优势。从我市水产业发展情况看,推进现代水产业建设主要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我市位于江汉湖群与丘岗山地的结合地带,湖泊众多、河港纵横,塘堰、水库星罗棋布,适鱼养殖资源丰富,境内既有适合名优水产品养殖的湖泊,又有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库、还有适合热带鱼类繁育的温泉。加上我市水域广阔、水质良好,其发展水产养殖的前景十分可观。二是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我市地处湖北中部,交通四通八达,我市既是南鱼北调的枢纽,也是东鱼西送的通道,还是中部地区水产品的集散地。目前全市已与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水产品销售网络,对于发展水产品的流通,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三是具有健全的体系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在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65人,市、县、区三级水产部门还设有水产技术推广、水产科学研究、渔业环境监测、疫情预测、渔业信息发布等众多技术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水产技术服务网络,这些健全的体系为全面推进现代水产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现代水产业具有巨大的拓展潜力。从我市水产业发展与周边县市及先进地市相比,仍然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这些差距为我市发展现代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拓展潜力。一是养殖技术潜力。我市养殖水面单产水平不高,技术含量还很低下,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平均单产水平为497.3斤/亩,比全省平均单产水平低137斤/亩,在全省排列第10位。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养殖潜力,达到全省平均单产水平,每年可以增产6.5万吨,要赶上仙桃等先进地市单产水平每年可增产15万吨以上。二是资源优势潜力。我市现有水域面积277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50万亩。同时还有大量的冷浸田、低洼地等可供建设精养鱼池,也有大量的河港、库汊可用于发展网箱养殖,还有近百万亩稻田可实行虾稻连作、稻鱼共生,发展水产业的资源潜力十分巨大,如果能把这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把水袋子变成聚宝盆,发展水产养殖面积还可大幅增加。三是转化增值潜力。水产加工一直是我市的一条短板,2007年全市水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全省水产品加工总量的3%,延伸水产业的链条,实现转化增值,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如果能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企业扩大水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可使渔业综合经济产值得到大幅增加。

三、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水产业,必须明确水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步伐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

(一)要理清现代水产业发展思路。在全面推进现代水产业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产业发展全局,进一步把握水产业发展优势,挖潜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思路,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抓手,全面建设科技进步、资源富集、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保障有力的现代水产业新局面,努力实现我市水产业由水产资源大市向水产经济强市的跨越。

(二)要明确现代水产业发展目标。在加速推进现代水产业建设步伐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谋划水产业发展,力争到2011年,全市实现水产发展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水域放养面积11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5亿元,二、三产业产值2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水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水产经济强市,把沙洋县、钟祥市建成全省水产大县(市),京山县建成全省特种水产大县,东宝区、掇刀区建成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区。

四、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水产业,必须突出水产业发展的措施和重点。为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水产业建设意见》,在加快现代水产业建设步伐上必须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

(一)建基地,提高渔业生产能力。我市渔业生产能力不高,单产水平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标准不高,产出效率不强,不能充分调动渔民投入水产养殖积极性,在全市可养水面150万亩中到9月底共实现放养面积95.5万亩,还有54.5万亩的有效水面没有开发利用,加上大量低洼田冷浸地等,使渔业生产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因此我们必须要围绕二个结合,高枝准备建设现代水产养殖基地,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能力,提高渔民开发水产养殖积极性。一是要结合养殖标准建基地。精养鱼池是大宗水产品的主产区,其产量产值均高于其它养殖水面,我市渔业单产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精养鱼池少、占放养水面比重低,全市精养鱼池面积才仅为30万亩,占放养面积的33.3%,且在30万亩的精养鱼池中其淤泥严重,标准普遍不高,渔业养殖的效益难已得到充分显现。因此,我们必须要围绕渔业养殖标准,按照“鱼池水深3米、有护坡、排灌自如、集中连片”的要求,切实加强池塘清淤、护坡工程、低湖田改造及排灌渠道配套工程建设,要对各大水产养殖基地内精养鱼池全部实行高标准建设,对低洼地、低湖田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并纳入秋冬渔业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力争到2011年全市利用低湖田、低洼地新建精养鱼池15万亩,改造塘堰35万亩,使我市精养鱼池总面积达到80万亩,占全市放养总面积的50%以上,在全市逐步形成池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的生态型渔区。二是要结合市场需求建基地。有市场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调动渔民从事水产养殖积极性,在开发渔业基地建设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养殖基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围绕市场建基地,实现养殖品种规模发展,形成“一鱼一产业”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充分发挥盛昌龟业公司、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鲸源渔业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渔民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发展龟鳖、罗非鱼、小龙虾、湘云鲫、虾蟹、鳙鱼等优势品种,努力形成有我市区域特色的六大支柱性产业基地,并形成板块基地效应,力争到2011年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全部形成规模,产量产值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达到80%以上,形成板块面积120万亩。

(二)保质量,扩大水产品知名度。质量安全是水产品取得市场占有率,提高对外知名度的关键,我们必须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全力实施二大战略,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一是要全力实施健康养殖战略。实施健康养殖,保证水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市场,在推行和实施健康养殖战略中,要坚持生态第一、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按照“规范、引导、监管、服务”的原则,努力实现水产经济增长由量扩张向质提高的方式转变,要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和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水产品包装标识制度,逐步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努力提高水产品生产规范化程度。引导广大生产者合理使用渔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进一步扩大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实行产品标签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力争到2011年全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面积达到95%以上,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标识100个,使产品检疫、水质监测、鱼病防治等能力逐步健全和完善。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实施品牌战略是扩大水产业效益的根本出路。我市水质好、环境优,水产品质量高,品种全,然而其知名度反而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品牌创建起步晚、宣传包装质量低、品牌立业观念差。近年来全市虽然已注册了11个水产品牌,但这些品牌还没有做大,知名度还不够高,产出效益更是没有充分显现。在实施品牌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品牌立业、优质取胜”的发展方针,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着力扶持和培育“长湖牌”虾蟹鱼、“漳河牌”天然鱼、“金星牌”泥鳅鳝、“老柳河牌”生态鳖、“盛昌牌”中华龟、“楚玉牌”系列鱼制品、“长湖牌”鱼糕、“绿水牌”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品牌成为我市主打品牌。同时,要下大力气、花大资金,进行宣传造势,实行产品包装,让我市水产品从真正意义上走出去。力争到2011年,全市各大中型湖泊水库、大型精养渔场全部实行商标注册,重点品种全部实现带牌上市,并形成2-3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

(三)兴科技,提升科技兴渔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科技进步是发展水产业的根本动力。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进程,必须加快实施科技兴渔战略,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要提高科技服务人员水平。我们要以市、县(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逐步建立职能到位、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水产技术推广网络,努力提高科技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要着手实施新培养一批高级工程师5名,技术员50名,新型渔民500名的“三五”工程,对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要建立水产人才档案,对在养殖、防治、监测等方面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并给予其施展的空间,同时还要加强对其它干部专业知识的培养,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参加水产专业培训和考试,成为水产技术的后续人才,更好的为水产事业发展服务。二是要提高水产科技含量。要牢固树立科技兴渔的理念,大力推广资源富集、生态良好、高产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努力提升水产科技含量,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使黄鳝、罗非鱼等品种的繁育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市重点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养殖技术、生物鱼肥使用技术、测水养鱼技术、生态立体养殖技术等,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模式,围绕主推品种、运用直推技术,大力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水产科技进村入户工作,逐步提高渔民养殖水平,力争到2011年全市养殖水面的平均产量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并处全省前列,在全市形成5个水产科技入户示范镇、50个示范村和500个示范户。

(四)调结构,加速产业化进程。实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充分发挥渔业资源优势、提高渔业经济效益,推进现代水产业进程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站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努力做好渔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及引导工作,使我市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逐步优化到80.2%、11.2和8.6%。力争到2011年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形成一批与渔农利益联结紧密、辐射带动力强的水产龙头骨干企业,使龙头伸向国内外市场,龙尾摆到千家万户,全面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要合理调整养殖业。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实施一鱼一业战略,抓主导产品,搞好产业布局,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在品种结构调整中,要把生长快、价格好的湘云鲫、鳙鱼和有市场对接、销路畅通的小龙虾、罗非鱼等养殖品种作为主导品种,进行大力推广并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提升我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比重,力争到2011年全市名特优势水产品放养比重达到90%以上。二是突破发展加工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建成以风味鱼加工为主的漳河渔业加工园区、以综合加工出口为主的沙洋渔业加工园区、以鱼糜制品加工为主的长湖渔业加工园区、以小杂鱼及冻鲜鱼加工为主的荆门城郊渔业加工园区、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南湖渔业加工园区和以特种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京山渔业加工园区等六大加工园区。力争到2011年全市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三是超常发展服务业。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水产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积极探索 “企业+合作社+渔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和谐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成10家养殖水面达2万亩,渔民过1000户的大型水产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好30家水产专业协会。加快发展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我市水产品流通领域。

第二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近我阅读了一些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文章。通过学习,我对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及其重大指导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下面就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这样一些令人痛心不已的事,如:哪个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默许和纵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哪里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伤的人间惨剧;哪里的工厂非法向江河湖泊排放废水,致使江湖鱼虾不生,老百姓有水喝不得。就在最近,新闻媒体还报道了违规上马、预计投资上百亿、实际投资已超二十亿的江苏铁本项目被中央紧急喊停的事件。当人们痛心疾首于国家财产被惊人浪费,人民生命被无情剥夺,子孙后代的利益被严重透支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到底有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这样的事情在今后可以有效的避免。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地方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律,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是一些地方重经济利益、轻社会利益,重地方利益、轻全局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酿成的恶果。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作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次读书活动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是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站针对新型墙体材料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相关工程进行回访,填写了调查表、查找了相关资料,写出了新型墙体材料使用质量现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调研报告,并正在向汕头市科学技术局申请新型墙体材料的专项研究项目,等等这些,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兴工业化道路。也是经济和资源环境统筹和谐发展的方向。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推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在于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及其核心内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

第三篇: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党和国家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爱护环境资源,养成环保习惯,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目标: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职业生涯与发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2、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2、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 学 内 容、过 程

组织教学:提示上课起立相互问候,清点出席人数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程。

讲授新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1)微观成就表现P38 1)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6%,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到45%左右;

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三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 1.95万亿美元;

5)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国家平均水平,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宏观成就表现P38-39

2、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小康的含义P39 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39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40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三步走”战略是对邓小平分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3、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及意义 奋斗目标:

时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充满活力和安定团结的国家

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经济目标:P41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意义:P42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正式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得到了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响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很强的时代背景。

2、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要性:材料一:据统计,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与此同时,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污染,太湖蓝藻事件,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新型工业化道路:

原因:中国工业化面临严峻的资源约束

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一些沿海地区的人均耕地不足0.8亩。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2004年的国内需求中,约有50%的铁矿石和铜矿、33%的铝土矿、40%的原油和44%的木材依靠进口满足。

内容: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

含义: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就是坚持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5、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资料链接: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1~2美圆;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防止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以来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学生讨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内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P44)(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产业的发展要靠科技进步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东西部协调发展)(P45)

保持东部持续发展

推动东部崛起,实现东北振兴;开发西部地区

6、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阅读材料)日本每年要用掉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中90%以上是从中国进口的。需要采伐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森林,很少用自己的森林生产一次性筷子,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仅18%,却成了日本一次性筷子的最大出口国。2006年3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限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价格上升了50%,日本餐饮业面临着“筷子荒”。

资源节约型社会:(P46)环境友好型社会:(P46)

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46)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督,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消费的要求:

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课堂小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邹游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布置作业:

请观察你身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分组收集有关资料,每组自制一份主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小报。

第四篇: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 注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七大开幕第二天,不少媒体便都以醒目的标题将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表述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引发关注,不仅在于报告强调了它,更在于它把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纳入了国家发展的视野,适应了公众对均衡发展的期待。

一、“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这里讲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发展目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不是单纯为了GDP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因此,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离开了以人为本,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并且会误入歧途。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只有抓住这一发展理念,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各种重大关系,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一句话,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 1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合目的性,后者是合规律性,只有坚持正确的合目的性,才能做到科学的合规律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二、十七大报告内容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新提法、新内容,这些提法和内容都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专家指出,此次目标的提出更强调人均理念。

报告首次承诺要让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设置更多理财渠道,提供更多理财产品。这个新承诺若用白话作解读,可视为让百姓的财产保值增值。这是个大变化,自国企改制以来的20多年间,一直强调的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配模式则遵循“国家、集体、个人”的顺序。如今百姓财产和国有资产都得保值增值,理念更新一目了然。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

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60余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被单独立章节阐述。此外,推进民主政治的程序清晰划定,先党内再党外,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最终指向是实现人民民主。

回应外界所关注的加快政改的呼声,公民、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等词汇(句)首次写进报告。而且还强调要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人文关怀甚至心理疏导也写入了报告,理念之更新会使人权保障事业随之递进。

改善民生纳入社会建设一揽子任务之中,执政党对民生与执政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具务实的认知。以提升“民生指数”来巩固执政地位的主观要求更为迫切,这对百姓是有益的。举个例子,教育公平和教育负担的问题,以往是置于发展文化事业的章节中加以阐述的,这一回,则被置于改善民生的章节之中,具体阐述的篇幅也增大不少,其所隐含的信号是,教育减负的力度将随之加大。

三、提出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关于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从社会理想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党人在每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具体纲领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最高理想所采取的实际步骤。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从党的宗旨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搞建设、求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从执政理念来说,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理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然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的“民”是指“广大人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总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是这些重要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四、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产生的实践根据

从国内实践来说,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很多,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这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的最主要的实践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数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由于违反法规政策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二战以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与此相伴,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论应运而生。这种发展观对战后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进步,一些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即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但普通民众并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反而带来分配不公、失业率上升、腐败严重等社会问题,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论。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当时发生的石油危机,对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于是,“既满足当代,又不伤害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同。这些经验教训,为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在创新训练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培养学生。

学习了十七大,我们要结合好自身岗位职责,将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以人为本”应更多的体现到“以学生为本”这一点,要以“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眼光,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

“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上的传授,还要有生活上的关爱。两方面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只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老师,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才更有可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只有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才会对他更加尊敬。

“以学生为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创新实验室成立三年多来,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党员教师充分考虑到大部 分学生只有在周末的时间,才有比较充裕的可支配时间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虽然自己也需要周末的休假来调整,但还是毅然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指导学生。

“科学发展”的眼光,则重在充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兴趣趋向,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规划帮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引导他们学会使用实验室的丰富资源,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竞赛培训工作中,首先要求要有这种独到的眼光来发现人才。古有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但也并不是千里马已经被发现就能跑出“一日千里”的成绩,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是真正的“千里马”能“一鸣惊人”的保障。竞赛培训中,我们选拔队员不能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对他们兴趣爱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察。

六、要在教师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各项工作。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的管理要更加体现出“以教师为本”,对于工作量的考核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工作的推进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如选修课的开设以及生源的招收,都体现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首先选修课的设计定位准确了,才能保证来选修的学生确实学到想学的东西;再者,选修课内容丰富,授课注重技巧,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则在学生中就能自发的形成选修课的一种品牌宣传效应。

回想开放实验室建立初期,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是从各个学院推荐学生开始的。随着从中心开放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逐渐增多,几年来,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了“想参加科技创新,到工程训练中心”的美誉。很多优秀的学生也是在这个“广告”的提醒下,才走进了我们的开放实验室,并在这里利用丰富的实验室条件,逐步提高自己,在各类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一人为本,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同时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一定要时刻牢记在心,落实到工作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双重培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有力的探索。

工程训练中心

第四党支部

王延伟

第五篇: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来源于当代中国实践,又指导着这些年来的实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堪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巨大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探索提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前进中形成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民,一切依靠人、为了人。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既要考虑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考虑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从执政的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执政为民,就是要遵循人类进步的本质要求,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顺应了这个要求,就体现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所谓协调,就是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发现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就要及时进行处理、调控,使之尽快协调起来。所谓可持续,就是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是不断繁衍生息的,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在我们这代人中消耗殆尽,人类失去了必需的生存发展环境,子孙后代怎么办?所以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当前的发展,这要进一步形成共识。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水平很低,物质极度匮乏,如何尽快丰富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问题,是面临的最大任务。所以我们党就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进入这样一个物质基本满足需求、讲求提高发展质量阶段,如果我们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会违背客观规律、脱离时代要求,就有可能走弯路,以后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在这个时候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非常及时,同30年前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一样,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也必将在今后发展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最新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用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指导工作,使之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并转化为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巨大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刻体会的理论,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我们才能对它理解的更透彻,我们才能在思想理论上始终保持先进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我们的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请党组织相信我有决心有信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请党组织考验我。

下载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现代水产业(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民主生活发言会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学习调研阶段中,通过认真学习,扎实调研,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与部门沟通,征求意见,联系本人的工......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思想不解放,就会在学习上不主动、不积极,就会停留在老观念、老经验上,不愿接受新思想,就会拒绝发展。通......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张慧 08安全 20080704139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2009-06-25 11:26 根据总公司的学习安排,结合我们基层党总支的具体实际情况,安排部署我们深入学习......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王 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摘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七大以后我党提出的针对农村建设的有力手段,为十二五计划打下了坚......

    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财务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反思中成长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

    学习科学发展观

    油毡 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地基等的防水、防潮层。也叫油毛毡。 线脚 所谓“线脚”,是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