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科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放射法律法规与防护培训制度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二、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
三、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四、放射工作人员需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
五、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
第二篇:放射科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制度
放射科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制度
一、放射科安装X线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计出机房面积,控制室防护及墙壁、门窗防护方案,经防疫站审批后,方能施工安装,安装后,经防疫站测试合格颁发许可证后方能投入使用。
二、操作人员曝光时,应在控制室内操作,如需要在机房内操作者,必须穿铅衣,必要时戴铅手套,防止射线损伤。
三、曝光时,注意病人防护,尽量缩小视野,特别应注意病人生殖腺等敏感部位的防护,尽量减少病人曝光量。
四、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时一定要关好机房铅门,防止射线对其他人员的损伤。
五、进入机房的其他人员,曝光时应离开机房,必须留在机房者,需穿铅衣,并尽可能远离射线源。
六、工作人员每季度定期进行一次化验检查血象,低于正常者需暂停接触射线的工作,改换其他工作,待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机器操作,如复查仍不正常者,按国家有关规定治疗,休息。
健康管理制度:
一、健康查体对象 新从事放射工作、已经从事放射工作和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前的放射工作人员。
二、健康检查机构和检查项目 健康检查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承担。检查项目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复查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检查项目。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执行。
三、健康检查管理
1、就业前健康检查 就业前查体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重要部门,是全部医学检查的基础资料,其检查结果可为后期检查和意外事故等做对比和参考。对新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科室主任提出书面培训、从业申请,送至设备处,由设备处统一安排、及时组织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没有接收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人员,暂不能从事与放射有关的工作;经检查,对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人员,另行安排其非放射工作。
2、上岗后健康检查①对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当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很少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30%,但有可能超过10%(乙种工作条件)时,每1-2年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当工作人员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30%(甲种工作条件)时,每年应进行全面医学检查一次。②查体中发现结果异常者,及时安排复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③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状况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放射工作人员,及时调离原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④对具有专门技术、经验丰富的放射学专家或技术人员,其健康情况有不符合健康标准者,应慎重、仔细的权衡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决定是否限制或停止其放射工作。
3、离岗前健康检查对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在离岗前应组织其职业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处理健康检查结束后,应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终生保存。
四、保健
1、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补贴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临时调离放射作业岗位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正式调离放射作业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一个月。
2、根据工作场所类别和从事放射工作时间长短,在国家规定的其他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享受保健休假2-4周。对从事放射作业满20年的在岗人员、依据剂量监测记录及健康查体结果需要休假、疗养者,可利用休假时间安排2-4周的健康疗养。由健康查体单位提出建议,设备处书面通知人事处、本人所在科室及本人。休假时间、薪酬等按国家相关法令执行。
3、放射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放射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一、放射科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二、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持放射工作人员证及佩戴个人剂量证方可上岗。
三、机房门外必须安装“正在放射”指示灯及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四、照射期间除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若需要陪伴协助的,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穿戴防护服。
五、常规体检时只能一次一人,不得有多人在机器房内等候。
六、育龄妇女、孕妇及小儿的X线检查,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方可行下腹部屏蔽照射。
七、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放射事故发生,杜绝隐患。
八、机器发生故障,及时向院领导汇报,视其情况,由医院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共1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非本科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擅自使用和操作诊断X线机及其他设备。
二、本科人员在上机操作前,必须掌握本科机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及熟悉操作手册,熟悉机器的操作、控制,未熟悉前不得上机操作。
三、在设定暴光条件时,不得超过手册规定的上限值,如因设定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操作者后果自负。
四、在机器使用中,必须按手册要求设定环境温度和湿度,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五、除维修人员及指定的相关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设备故障,以避免设备进一步损坏,如因此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本人负责。
六、当班人每天必须检查电源、设备、器材及药水情况,如有问题,立即停止运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七、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当班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须将机器上粘附的照影剂等清除,每周进行一次设备的常规维护、保养。
八、严格执行双签名制,特殊照影检查,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检查的目的、方法及使用照影剂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患者未签字进行检查而发生事故者,责任由操作者承担。
九、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女性患者做需要暴露特殊部位的检查时,需两人或请患者家属陪伴到场。
1(共1页)
第四篇: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放射科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1、放射科安装X线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计出机房面积,控制室
防护及墙壁、门窗防护方案,经防疫站审批后,方能施工安装,安装后须经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测试合格颁发许可证后方能投入使
用。
2、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防护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放射专业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暴露于原发射线束之
中,在不影响诊疗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设备允许
时尽可能采取遥控和远距离操作。
4、操作人员曝光时,应在控制室内操作,如需要在机房内操作者,必须穿铅衣,必要时戴铅手套,防止射线损伤。
5、曝光时,注意病人防护,尽量缩小视野特别应注意病人生殖腺等
敏感部位的防护,尽量减少病人曝光量。
6、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时一定要关好机房铅门,防止射线对
其他人员的损伤。
7、床边拍片时,工作人员必须穿铅衣,尽可能远离射线源并注意周围其他病人的防护。
8、进入机房的其他人员,曝光时应离开机房,必须留在机房者,需
穿铅衣,并尽可能远离射线源。
9、要经常检查防护物的防护效能,各种放射源只准在国家规定允许
剂量的条件下使用,避免工作人员接受超量照射。
10、工作人员每季度定期进行一次化验检查血象,低于正常者需暂停
接触射线的工作,改换其他工作,待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机器操作,如复查仍不正常者,按国家有关规定治疗,休息。
11、体检资料由个人妥善保存,不正常项目及休息治疗情况,由科室
统一登记保管。
12、长期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给予
相应的保健待遇。
13、有生育计划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适当的假期
或科内岗位的调整安排。
14、本科设防护监督员一名,不定期检查上述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向
科主任汇报。
第五篇:放射防护工作人员及职责(模版)
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职责
一﹑每天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有关部门的人员处理。
二﹑每天对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齐全﹑固定是否牢靠进行检查。
三﹑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进行检查和监督。四﹑对维护人的操作进行检查﹑监督﹑发现违反规定,及时指出并令整改。
五﹑定期向领导汇报辐射防护情况。对应急事故作出及时处理,防范事态的发展。
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辐射防护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