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作为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部门,为做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确保在核与辐射事故时,能准确地掌握情况、分析评价和决策,按国家规定的事故等级及时采取必要和适当的响应行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应急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高效处理突发事故。
1.4 应急任务
省环保局承担的应急任务是:
(1)贯彻执行国家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的要求,组织制定省环保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的准备工作。
(2)协助国家环保总局做好特别重大核与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3)负责全省重大、较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4)指导各市做好一般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各市环保局承担的应急任务:负责辖区内一般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协助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做好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核与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1.5 适用范围
我省范围内,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主要包括:
(1)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核技术利用中发生的辐射事故;(2)铀(钍)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3)放射性物质运输中发生的事故;(4)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5)航天器在我省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2.省局核与辐射应急组织与职责
省环保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是省环保局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省环保局应急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平时做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而适当地进行响应。
2.1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省环保局环境应急领导组在核与辐射事故时即为省环保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下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承担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的现场指挥工作,省环保局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站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中心和技术中心,聘请有关辐射专家组成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专家组。省环保局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如图所示。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事故应急办公室)
省环保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
市环保局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核与辐射事故
中心(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应急专家组
事故现场
2.2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的组成与职责 2.2.1 人员组成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同省局环境应急领导组成员基本一致。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省环保局局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总指挥,分管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副局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并作为总指挥替代人;省局办公室主任、辐射安全管理处处长任副总指挥,辐射环境监督站站长、法规处处长、规划处处长、开发监督处处长、污染控制处处长等有关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的主要活动在省局机关大楼内进行。
2.2.2 主要职责
(1)审批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决定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的启动和终止;
(3)指挥和协调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指导或指挥市级环保部门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4)组织由对省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
(5)审定向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提交的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报告;
(6)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2.3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组成与职责 2.3.1人员组成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是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的秘书机构和执行机构,由省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办公室、辐射环境监督站的相关人员组成,核与辐射安全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其它成员、局办公室主任及相关人员、辐射环境监督站领导班子成员任办公室成员。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在省局机关大楼内。
2.3.2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2)负责省局系统内部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全省环保系统内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3)负责受理来自地方环保部门上报的辐射事故报告、省政府或总局下达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指示和省局领导的批示指令。
(4)具体指挥和综合协调省局系统内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单位的启动和行动配合;
(5)负责与省有关委办厅局和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6)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时,及时向国家环保总局报告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调查报告;发生较大辐射事故时,及时起草向省政府提交事故报告;
(7)组织开展对省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采取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的跟踪、评价及监督。必要时,经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批准后,采取干预行动;
(8)组织起草有关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2.4省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组成与职责 2.4.1人员组成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时,由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站长任省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主任,副站长任副主任(其中主管应急监测的副站长担任主任第一替代人),站内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2.4.2主要职责
(1)制定省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省局审批;
(2)为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省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省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4)根据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指令,承担事故发生地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工作;
(5)发生一般辐射事故时,接受各市环保局的要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
2.5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专家组的组成和职责 2.5.1人员组成
由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聘请省内辐射防护专家组成,总人数不少于5人,重大辐射事故和较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时召集的专家不少于3人。
2.5.2主要职责
(1)应邀参与辐射事故的现场监督、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现场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并提出技术性处理意见和建议;
(2)受邀对辐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与评价,为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出建议。
2.6市级环保部门职责
(1)组织制定市级环保部门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省局备案;
(2)负责市级环保部门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的日常工作;(3)负责向省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辐射事故;
(4)负责辖区内一般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5)协助总局、省局做好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3.辐射事故分级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等因素,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生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急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具体分级情况见附录一。
4.应急行动 4.1启动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总局组织实施,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局组织实施,一般,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全面负责。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生辐射事故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分级报告的规定及时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及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其中,发生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和重大辐射事故后,事故发生地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省政府和省环保局;特殊情况下,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和省政府报告。发生较大辐射事故后,事故发生地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报告省政府和省环保局。
4.2联络与信息交换
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按照有关实施程序负责与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国家环保总局、省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市级环保局部及辐射事故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辐射事故单位应按照事故报告制度向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事故报告。
应急期间联络原则是:
(1)各岗位任务明确、尽职尽责,联络渠道明确、固定;(2)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定;(3)对外渠道和口径统一。4.3指挥和协调
特别重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时,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指挥和协调,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根据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指令做好相关工作。重大辐射事故和较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时,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指挥省局辐射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行动,综合协调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接口与行动,主要内容有:(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参与现场应急指挥部门的指挥工作;(3)协调各级、各专业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7)及时向总局、省政府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市级环保部门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参照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进行积极配合。
4.4应急监测
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负责组织辐射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确定污染范围,提供监测数据,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必要时请求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援。
4.5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辐射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现场公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事故特点开展相关工作:
(1)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与特点,向本级政府提出公众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公众疏散的方式,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协助有关部门设立紧急避难场所。5.应急终止和恢复
5.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辐射污染源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2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可以要求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执行下列行动:
(1)评价所有的应急工作日志、记录、书面信息等;(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事故,指导有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出现;
(3)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经验,及时对应急预案及相关实施程序进行修订;(5)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辐射事故,各级环保部门要组织有计划的辐射环境监测,审批、管理必要的区域去污计划和因事故去污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计划并监督实施。
5.3总结报告
应急终止后,省局辐射环境监督站、各市环保局应在一周内向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本部门的总结报告,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和总结省局系统的应急响应情况,对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在二周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总结报告,对重大和较大辐射事故在事故应急终止后一个月内向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总结报告。6.应急保障 6.1应急资金
根据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需要,各级辐射应急组织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相关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确保日常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期间的资金需要。
6.2应急设施设备
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各级辐射应急组织应配备一定的应急设施设备,主要包括通讯设备、交通工具、辐射监测设备、辐射评价软件、个人防护用品及文件资料等。
6.3应急能力维持
为保证核与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各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应:(1)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2)负责制定本部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人员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计划,并组织实施;(3)积极开展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及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7.附则
本预案由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组批准,省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附录一:辐射事故分级
一、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1)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江河流域、水源等)放射性污染事故;
(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二、重大辐射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辐射事故:(1)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含水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局部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三、较大辐射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辐射事故:(1)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铀(钍)矿尾矿库垮坝事故。四、一般辐射事故(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辐射事故:(1)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3)铀(钍)矿、伴生矿严重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第二篇:核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核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引起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核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和损失,保障公司员工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凡属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放射性事故,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具体包括:
1、在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
2、放射源被盗事件;
3、其它突发性的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
二、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划分等级
Ⅰ级:事故可能产生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中定义的越界影响,丢失、被盗、失控1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
Ⅱ级:事故可能在设施边界之外产生明显影响,丢失、被盗、失控2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或局部器官残疾(含截肢等)或10人以上急性轻度放射病。
Ⅲ级:事故后果局限在设施的边界之内,丢失、被盗、失控3类放射源或人员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Ⅳ级:事故后果局限在单一房间、实验室或其他建筑物内,丢失、被盗、失控4类、5类放射源。
三、处置原则
1、预防为主,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大面积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发生及污染范围、程度的扩大;
2、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关事故控制的建议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尽量减少污染范围;
3、采取适当对策措施对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进行处理处置,同时注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
四、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
公司成立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全公司范围内发生突发性核污染事件的指挥领导。
(一)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其职责:
1、根据核污染事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2、统一指挥和组织指导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的应急处理工作,研究解决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3、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二)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
1、应急工作组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其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建立定期应对突发核污染的工作磋商机制;做好污染事件紧急处置的人员、车辆、监测仪器、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相关准备工作;组织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紧急处置能力;传达指挥部的各项命令,组织应急处置预案的实施;负责与上级和其它部门的报告、联络和协调工作;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
2、事故调查处置组:其职责:开展现场监察、处置工作;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放射性物质的处置和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3、医疗救护组:其职责:及时联系医院、卫生院,并配合做好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中毒人员工作,力求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4、后勤保障组:其职责:组织应急处理相关物资的调度,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5、治安保卫组:其职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并进行现场警戒,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和群众;组织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靠近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进行丢失和失窃放射源的侦查。
6、善后处理组:其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安置受害家属的生活;做好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的理赔工作。
五、紧急处置工作程序
(一)、迅速报告(报警):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将立即向总指挥、检验检疫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号码)并向全公司公布。
(二)事故评估和预案启动: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和确认。经评估确认,凡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之一的,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指挥部接到办公室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视事故情况研究决定启动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或部分启动预案。
(三)处置救援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事故调查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理组即进入工作状态,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等,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进展情况上报指挥部。
六、其他事项
(一)本应急预案为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相应进行处理。
(二)各专业救援工作组要根据其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救援预案。
(三)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预案,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和综合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掌握处置方法,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预案。
第三篇: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使我院在发生一般辐射事故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合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及公众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辐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一)本单位成立辐射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辐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对本单位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防护情况的自查和监
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院办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一般性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本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即使汇报事故情况;
5、负责一般性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辐射事故中人员受照射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计受照人
员的受照剂量;
7、负责信宿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二、一般性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辐射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指定事故处理方案,即使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并在一小时内上报本区环保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内容包括:突发辐射事件的类型,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污染源类型、大小、污染方式、污染范围,人员受辐射照射的初步情况。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并将最终总结报告上报本区环保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附:应急联系方式
院办公室:83876520 放 射 科:83881513 区环保局:6381 3631、32、33转666 6381 5165
区卫生局值班室:63811955 区卫生监督所值班室:63858419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
2007年9月10日
人员培训计划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我院对放射工作人员制
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定期参加市、区疾控中心举办防护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二、定期参加市、区环保局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三、每季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院内的安全和反户知识教育培训,主要内容为学习
使用射线装置的相应法律法规。
四、定期安排放射科工作人员参加放射诊疗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1、定期对X线机的使用场所进行放射防护剂量监测几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经常保持机房内卫生,使机器处于清洁、良好状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与湿度。
3、应经常注意管球的温度不可过高,摄片条件不得超过机器的规定容量,工作完毕后及时切断电源。
4、机器出故障时,及时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5、给每台机器建立档案,包括使用、维修手册,技术参数,保养检修记录等。
6、每年由区疾控中心对X线机进行状态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长辛店医院辐射和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
1、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
3、为避免公众受到误照射,机房门外安装工作指示灯、具有警示语言的标牌及门-灯-机置;并由〈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即使检修,以保障正常使用。
4、放射科应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受检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5、放射工作人员按规定佩带个人剂量检测计,并定期检测;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
6、放射工作人员得受检者进行照射时,应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华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
则,明确诊疗目的,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7、对受检者的检查资料严格进行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 射。
8、进行X射线照射时,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特殊情况应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9、对育龄妇女进行X线检查前,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
龄妇女,不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10、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射线装置进行状态检测(每年一次)。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放射科的X线诊断、投照工作。
2、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
3、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到疑难问题即使请示上级医师。
5、定期参加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6、加强专业诊疗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7、负责对X线机的一般保养,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汇报、及时检修。
放射科使用III类射线装置操作规程
1、接单后登记、核对病人基本情况,引导病人到相应机房。
2、接通电源,开机调试机器电源电压。
3、根据病人照射部位及肢体厚度选定机器的kV、mA、时间等投照条件。
4、给病人佩带相应防护用品,做好照射野外的辐射防护。
5、其他陪同人员在放射科门外等候,如病人特殊情况需要陪同时,影给陪同人员佩
带相应的防护用品。
6、将病人摆好相应体位,嘱病人保持肢体不动,胸部摄影时让病人练习吸气、憋气
动作。
7、准备就绪后关好机房门,工作人员在机房外通过观察窗观察病人体位正确后方可
进行暴光,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8、暴光完毕后关机,嘱病人在放射科候诊区内等候。
射线安装使用场所的安全措施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为了防止误操作、防止
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我院在射线装置使用场所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放射科大门及各机房门均贴有“当心电离辐射”的标牌。
2、机房门上安装有工作指示灯,灯上为警示语“射线有害,灯亮勿入”。
3、机房设有门-灯-机连锁装置。
4、放射科配有贰套受检者防护用品,每套包括铅围裙,铅帽,铅
围脖,为一机一
套工作人员防护用品为铅衣共两件。
5、按市疾控中心的要求正确佩带个人剂量监测笔,并定期检测。
长辛店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护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
条例》,为了做好我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工作,防止放射性污染源,保护环境,确保
辐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我院经院务会决定成立丰台区卢沟桥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
管理小组:
组长: 何雪松 性别:男 院内职务:院长 所在部门:院长办公室
职责:
1、监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2、对本单位发生的辐射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副组长:胡 玉 性别:男 院内职务:业务院长 所在部门:院长办公室
副组长:麻永怀 性别:男 院内职务:医务科主任 所在部门:医务科
职责:
1、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辐射防护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制度。
2、组织监督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并组织考核。
3、定期检查本单位辅导和安全和防护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核查整改意见。
组员:姜树华 性别:男 院内职务:放射科主任 所在部门:放射科
张俊清 性别:女 院内职务:主治医师 所在部门:放射科
职责:
1、认真执行辐射防护的各项制度;
2、落实各项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
医院
2007年9月
长辛店
第四篇: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演练流程
临沭县人民医院
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桌面推演
地点:调度大厅 时间:上午7点整
县卫生局、县医院领导在调度大厅观摩学习。
庞建浩主任:核与辐射事故急救演练准备完毕,是否按照计划实施,请指示!
郑淑欣院长:开始。
解说: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演练的内容是某工厂发生放射源钴-60辐射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只有通过演练才能提高院前急救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院前急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下面请各位领导观摩急救演练。
(120报警电话响起)
调度员甲:你好,临沭县人民医院急救分中心。
报警人:我们公司一钴-60放射源出现泄漏事故,现场有15人可能受到照射,快来救人啊!
调度员甲:好的,我们现在就派车,请你随时与我们联系。调度员甲立即用电话向医院领导汇报。
调度员甲:某公司发生放射源钴-60泄漏辐射事故,可能有15人收到照射,请指示!
孙向阳副院长: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1分队、2分队赶赴现场,预备队及专家组赶往急诊科待命。庞建浩主任:是!立即通知120车辆及各个分队(包括放射卫生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应急处理流程:
第一步:医护人员及放射卫生人员接到命令,穿戴防护服,携带应急药箱、辐射检测仪赴现场。
解说:核与辐射事故是指核电厂等其他核设施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或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失控,从而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一旦发生,危害极大。
第二步: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进行人员/伤员分类。
1类人员:未受照射、无污染、无损伤人员,登记人员信息,允许回家观察。
2类人员:未受照射、有污染、无损伤人员,脱去污染衣服就近去污消毒。
3类人员:受到照射或伤情重的伤员:应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剂量初检,进行外周上淋巴细胞计数检查,并采集生物样本进行剂量初步评估。
第三步:对受照射人员根据临床表现和初估剂量再进一步进行医学处理。
(1)照射剂量大于30戈瑞以上送国家核电辐射损伤救治基地治疗。
(2)照射剂量在4戈瑞以上送省级核电辐射救治基地治疗(3)照射剂量在2~4戈瑞送省级指定医院治疗。(4)照射剂量在2戈瑞以下送普通医院治疗。
解说:核与辐射事故的发生是实发的,极少的,可一旦发生,其对人体及整个社会的危害和影响是很大的,常见的损害有:骨髓造血障碍,白血病,骨质稀疏、坏死,骨折,肿瘤,皮肤溃烂,头晕,神经衰弱,呕吐,发热等,还会造成局部地区或整个社会的恐慌、混乱,所以一旦发生,须做好事故应急防护,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去污等,重者需到指定医院救治。
第四步:对未受照射,无污染伤员需进行常规治疗,心理危机干预。
解说:核与辐射发生后,公众因为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感知,不能对接受暴露或遭受污染的程度有一个直观的判断,再加上一些核辐射事件如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历史阴影以及对电离辐射导致健康威海的一知半解的认识,比如辐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辐射能导致癌症和货代出现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等,往往深深感到恐惧,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作为。对此,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干预。
首先,要相信政府及权威专业机构会及时发布的有关事故信息,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消息。
核与辐射事故时的公众应急防护措施,包括附近居民的撤离、稍远地区的就地隐蔽,以及必要的口服碘片等,这些措施都是要经过缜密的代价利益分析,采取哪一项行动都是有相应的启动条件,切记乱猜测、盲目行动。比如市面哄抢碘盐是绝对不科学也是不可行的,因为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电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承认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解说:通过以上的演练,可以初步对核与辐射事故方面的指示加以了解和认识,以便掌握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处臵技术和应急预案。
第五步:各急救分队及时汇总救治情况,报告指挥中心领导,再由中心领导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第五篇: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建立、健全本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机制,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类辐射事故、事件,提高我单位突发辐射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放射源使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2.应急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江西中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以下各类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2.1.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
2.2.密封放射源装置失控、破损、或其他事故导致人员超过年剂量限制照射事故; 3.事故风险分析 3.1.事故类型
放射源超剂量辐射、放射源丢失、被盗。3.2.危害分析
测厚仪装置装有Sr-90放射源(单位活度3.7E+8Bq),用于生产车间拉浆线上精密测厚用,有相应的防护、防盗措施,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放射源装置故障、破损、放射源丢失、被盗等现象,造成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超剂量辐射事故。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车间主任 公司应急辐射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对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检查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情况,事故状态下批准调用备有应急物资,必要时批准向友邻单位申请支援;
(3)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4
5.处置程序 5.1.预防与预警 5.1.1.危险源监控
安全技术措施
a)现场放射源都有铅箱、防盗锁,围栏,监控等安全防护设施; b)在放射源的存放地点,设有警示牌及放射源台账,设立安全标志。c)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剂定期检测辐射值。现场管理措施
a)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现场开展辐射安全检查。b)岗位巡检人员每班定时对现场进行巡检,并做好交接班记录。c)按照计划做好设备、设施的和日常检维修工作。5.1.2.预警行动
当发生放射源丢失或人员超剂量辐射事故时,最先发现事故的岗位人员,应立即向值班室和本车间领导汇报,车间主任立即向公司生产部、设备部、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发出预警信息。生产部、设备部、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及时核实现场状况,并将结果汇报公司领导,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安排立即向全厂范围发出预警信息。5.2.信息报告
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当班组长长,班长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车间领导和生产部、设备部领导。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事故严重性,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并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其它人员和相关部门。报告时要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类型、事故严重 程度、拟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大小,决定是否上报环保局、安监局、消防支队和上级部门。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事故类别;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事故概况和处理情况;现场人员状态,伤亡及撤离情况;事故影响及发展趋势初步预测;请求协调和支持的事项;报告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及联系电话。
当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情况时,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定的对外联系人,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信息。通报的主要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等。/ 4
5.3.应急响应 5.3.1.响应分级
根据放射源种类及性质,公司的放射源应急事故只属于一般辐射事故。当事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应急响应: 放射源丢失、被盗;
放射源破损、防护实施故障、设备异常等原因引起的放射源超剂量辐射; 5.3.2.响应程序
响应程序分为: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内容。6.处置措施 6.1.接警与报警
最先发现事故者应立即按照公司报告程序要求进行上报。相关负责人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清发生事故的地点和部位以及事故现场状况,并迅速按照公司报告程序进行上报。
各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6.2.紧急疏散
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放射源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6.3.紧急疏散
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人员要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6.4.撤离路线
事故发生后,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组织人员撤离至指定地点清点人数。事故发生后,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选择合适的撤离路线到达指定集合地点清点人数。6.5.应急措施
(1)如现场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应立即向公安局报案、同时向相关环保、安全部门汇报情况,配合公安部门配合调查,全力追回丢失或被盗的放射源。
(2)如放射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转移至容器内。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通知各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按专业分工开展救援工作,必要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司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4
(4)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未到达现场时,当班调度应组织组成临时指挥部,指挥对现场进行初期应急处理,并及时将现场情况进行上报,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到场后进行交接。
(5)生产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做出局部或全部停线的决定。若需紧急停线,则按紧急停线程序作处理。
(6)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到达现场后,视情况对现场安排进行警戒,同时协调各部门,配合外机构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处理;
(7)当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开展事故调查及处理善后工作。
7.应急结束 7.1.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辐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2)辐射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辐射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臵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7.2.终止程序
单位根据辐射事故处理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终止应急状态,并撰写应急处置工作的详细书面报告,应急响应结束。8.9恢复
辐射应急事故应急终止后,各部门(车间)执行下列行动: 总结汇总所有应急日志、记录、产生过程,写书面信息等; 根据有关部门下发的整改通知,进行整改; 根据实践经验,修改现有应急预案和程序; 应急终止后,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总结报告。9.附录
相关联系电话: 公安: 环保:
人民医院:派出所: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