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林场双向选择上岗实施方案
国有林场“双向选择”竞岗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漳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整合设立xxx国有林场的批复》(漳编〔2017〕xx号)、《中共漳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重新确定省属国有林场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漳编办〔2017〕xx号)和《漳州市林业局关于印发〈xxx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漳林场〔2017〕xx号),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双向选择”竞岗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注重能力、德才兼备,优化干管后勤队伍原则,充分体现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的工作机制,按照充实一线的原则,结合我场实际,对科站工作人员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的领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场成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场长xxx任组长,副场长xxx任副组长,场领导班子成员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副组长xxx兼任。
三、参加岗位选择的人员范围
参加“双向选择”的人员为除护林员外的所有在编在岗人员。
四、岗位设置
①中层领导职数:按市局核定中层领导职数26名(其中正职15名);②内设科室设岗34名(含中层领导);③管护站设岗70名(含中层领导),配备12名技术员(施工员)、12名检尺员和34名护林员。检尺员、护林员应参与生产施工监管及管护站综合事务等方面工作,由管护站统筹安排,各管护站的施工员和检尺员可根据生产量大小调剂使用(人员配备详见附表)。
驾驶员、炊事员、水电工、门卫、场部保洁员等后勤人员的用工逐步过渡到向社会购买服务,不纳入测算核定岗位编制数,列入综合科管理。
五、具体步骤
1.科站长岗位:由原金山、利水林场的股室、工区的主要负责人根据《福建省华xxx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核定的中层岗位设置情况填写《xx林场双向选择岗位申报表》,交岗位“双向选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人最多可同时填报1个中层岗位和1个副中层岗位,经岗位“双向选择”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并任命。
2.科站副职岗位。由原xx林场的副中层人员、享受中层待遇人员、第一轮竞岗落选人员根据公布的第一轮竞岗后的副中层岗位空缺情况填写《xx林场双向选择岗位申报表》,交岗位“双向选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人最多可同时填报
2个副中层岗位;科站负责人根据副中层岗位设置空缺的情况,选择本科站副职人员,并报岗位“双向选择”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等于或少于岗位数有效,多选无效。
3.一般岗位。由个人按岗位设置情况填写《xx林场双向选择岗位申报表》,交岗位“双向选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人最多可同时填报2个一般岗位;科站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岗位设置情况,选择本科站工作人员,并报岗位“双向选择”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等于或少于岗位数有效,多选无效。
4.如“双向选择”未达成,由场岗位“双向选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充实到各管护站;不服从组织安排的,作待岗处理,按转岗分流人员标准发放相关待遇。
六、岗位待遇
按照漳州市林业局漳林综【2012】xx号文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系数计发待遇。
七、时间安排
1.2018年5月4日上午9:00召开“双向选择”竞岗动员大会,参加竞岗科站长岗位的人员填写《xx林场双向选择岗位申报表》并在下午3:00前交岗位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2.2018年5月7日参加竞岗副科站长岗位的人员填写《xx林场双向选择岗位申报表》并在上午9:00前交岗位领导小组办公室,科站长选择本科站副中层人选表也一并于上午9:00前交岗位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3.2018年5月8日参加一般岗位的人员填写《xx林场双向选择岗位申报表》并在上午9:00前交岗位领导小组办公室,科站长选择本科站人员表也一并于上午9:00前交岗位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八、有关规定
1.竞聘工作开始后,所有原中层干部一律重新参加竞岗。竞岗工作结束后,原职务、待遇自动免除。
2.实行科站长责任制,聘任期间凡不能胜任本职的人员,科站长可将其交由场部处理。
3.凡被科站长交由场部处理的人员,作待岗处理,按转岗分流人员标准发放相关待遇,直到其再自行选择新的科站并被接收聘任止。
4.科技科、资源培育科人员(物资仓管员岗位除外)必须具备林业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林业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或能熟练操作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软件。
5.计财科长岗位的必须有财务会计工作经历的人员。6.严肃纪律。竟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执行有关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好保密工作,凡工作失职或在竞聘工作中有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7.对原岗位为护林员的人员,不参加此次的竞岗,继续安排在原管护站工作,并对管护站长负责。
第二篇: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
蓝山县南岭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
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蓝山县南岭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
1.2建设地点:县城南岭林场家属区内
1.3项目性质:异地新建
1.4建设规模:户数98户、建设面积8892平方米
1.5法人代表:李志军
1.6主管单位:蓝山县林业局
1.7项目建设期限:2010 年6月至2011年12月
1.8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项目建设需总资金764.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1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53.25万元,林场干部职工自筹640余万元。
第二章 建设方案
2.1改造范围。在县城家属区余坪内新建98户(建筑面积共8892平方米)干部职工住房。
2.2参建对象。林场现有在册在编干部职工以户为单位参建。
2.3户型建设标准。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基本户型可根据当地居民的住房
1平均水平作适当调整,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征求职工意愿的基础上,拟按105平方米左右(三室一厅)户型标准进行建设。
2.4改造方式。异地新建
2.5改造规模与布局。全部采取异地新建的方式在县城家属区内集中建设
2.6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2010年6月底前)
2.选址、制定实施方案(2010年7月底前)
3.规划设计(2011年5月底前)
4.报批、报建(2011年6月底前)
5.政策争取和项目破土动工(2011年7月底前)
6.主体工程完工(2011年11月底前)
7.竣工验收、相关手续办理和职工入住(2011年12月底前)
第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
3.1估算依据及标准。蓝山县南岭国有林场危改工程建设标准为砖混结构,根据县城同等位置的平均地价、工程建设费用、建材价格以及有关文件规定的其他各项税费用的收取标准,新建的干部职工住房预计平均造价为860元/平方米。
3.2投资估算。工程总造价764.7万元(含杂房、附属工程建设费用)。
3.2资金筹措方式
1.中央补助71万元(1万元/户)
2.省里配套资金53.25万元(0.75万元/户)
3.干部职工自筹640余万元
第四章保障措施
4.1组织保障。在县危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林场相应成立由总支书记谢中利任组长,场长李志军,副场长李国旺、刘本武任副组长,各组室、工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南岭林场危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本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4.2政策保障。林场将严格遵守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有关政策,积极与发改委和城建部门协调争取享受国家保障性住房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确定享受危旧房改造的职工范围,鼓励职工自筹资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全场的危旧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4.3资金保障措施。林场在积极争取省市补助配套资金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林场应筹措的资金,并及时收取林业职工个人的应缴纳的资金,保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资金的及时到位。对资金设立专户,单独建账核算,通过审计、稽查等方式,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对任何形式的截留、挤占、串用、挪用资金,要严肃处理。
4.4制度保障。严格遵守《建筑法》《招投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建设程序,建立相关制度,严禁将本次保障住房按商品性住房进行买卖。项目建设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和住房档案。使全场的危旧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4.5宣传保障措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确保危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整个工程的规范有序阳光运行,我们将通过各种工作会、专题会、座谈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认真组织项目单位干部职工学习住房相关政策,同时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交流经验,善于总结发现问题。
4.6产权确定。按照林计发[2009]135号文件精神,严格界定享受政策优惠的范围对象,采取由项目单位落实,林业局党委把关,县政府批准,最后张榜公布的办法,将建设指标落实到人。危改后,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职工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产权的改革,明确产权并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将新建房屋产权100%落实到人。
2011年元月28日
第三篇: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凉城县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地点:凉城县岱海镇 建设地点 1.1.2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主管单位: 凉城县林业局 1.1.3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法人:凉城县国有岱海林场、蛮汉山林场 1.1.4 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代表:杜有胜(岱海林场场长)1.1.5 项目法人代表 田建军(蛮汉山林场场长)项目性质:新建 1.1.6 项目性质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7 建设内容及规模: 危房改造面积 264 户,每户 95.7平方米,共计 25264.8平方米,占地 27200平方米。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即 1.1.8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 1 年,2010 年。前期工作主要完成可研编制、规划设计等工作,争取在 9 月底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项目投资 2985.84 万元.1.1.9 项目投资 资金来源:(每户补贴 1 万元),1.1.10 资金来源 中央投资 260 万元 自治区投资 260 万元(每户补贴 1 万元),其余资金由市、县两级地方财政配套和林场职工自筹解决。
1
1.2 编制依据 《关于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审批等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发改农字[2010]1940 号)1.2.3 城建行业相关建设标准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名称 林场职工危房改造 单位平方米 指标(万元)1200
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2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凉城县蛮汉山林场和岱海林场均属国家贫困林场,部分 职工住房存在安全隐患或没有住房,急需进行危房改造和新 建职工住房,使林场职工真正能够安居乐业。所以本项目的 建设对于加强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有林场的发展 是非常必要的,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国有林场职工生产和生 活环境,为国有林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项目投资领域是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些投资对于刺激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第 3 章 建设方案
该项目建设方案主要解决林区职工住房安全,改善职工 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蛮汉山林场和岱海林 场棚户区改造占地 27200平方米,住宅面积 25264.8平方米,庭院面积平方米。
初步设计为 6 层砖混结构,5 个单元的 2 栋,6 个单元 的 2 栋,户型为 2 室 2 厅。
第4章
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1、建立组织机构。凉城县人民政府组织凉城县发展改 革委、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由凉城县人民政府县长任 组长,各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扩大 内需协调领导机构。
2、加强协调配合。在凉城县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凉城县发展改
革委负责牵头和综合协调,依靠各有关部门共 同做好工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项目尽 快到位并实施。
3、实行公开操作。项目的安排按照公开、透明、有效 的原则,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共同研究,确保投资和项目安 排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4、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投向、安排原 则、有关标准、建设程序等要求用好管好建设资金。对项目
3
资金、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第 7 章 项目建设进度
该项目建设期限为 1 年,即 2009 年(不包括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完成可研编制、规划设计等工作,其余工作全 部在 2009 年完成,能提前开工的项目尽可能提前开工。
第 8 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该项目投资估算为 2302 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新增 1000 亿元中央投资,其中场部办公室危房改造投资 1248 万元,林 场职工危房改造投资 1054 万元。具体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如下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
序号 1 2 合计 项目名称 场部办公室危房 改造 林场职工危房改 造 合计 单位平方 米平方 米 单价 0.12 0.09 数量 10400 11710 22110 金额 1248 1054 2302 资金筹措 中央 地方 1248 1054 2302
4
第 9 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国有林场办公和职工住房条 件,为林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会积极促进国有林 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的落实,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有利于拉动当前 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同时项目的实施在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的 影响,确保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长期来 讲,对社会总体来讲,能形成大量的优质资产,对国民经济 长远发展关系重大。总之,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 较明显。
第 10 章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凉城县林业局在凉城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集 体决策、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带领蛮汉山林场和岱海林场,
5
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细化落实各实施环节的责任制,切实 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严防截留、滞 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监察、审计、发展改革、财政等部 门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对该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各建 设单位将会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充分发挥投 资效益。新增中央投资来源于人民,我们将以对国家、对人 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管好用好这笔投资。以完 成高质量的项目为最终目标,使每一个项目都能经得起历史 的检验。
。
第 11 章 结 论
该项目属国家新增 1000 亿元投资,项目的建成后将从 根本上改善国有林场办公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提高林区人 民生活水平,增加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也会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 速发展,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改善民生上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6
第四篇: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征求《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吉市林改字[2011]3号
井冈山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国有林场改革,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尽快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讨论,并将修改意见务必在11月18日前以书面和电子文本形式报市林业局。联系人:袁小年,联系电话:8289680,电子信箱:jasg2002@163.com.附: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赣府发[2011]8号)、《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吉办字[2010]128号)的精神,为了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结合改革试点经验,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以人为本、转型定位、稳定权属、解决社保、化解债务、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有林场改革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相结合;坚持解决国有林场遗留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国有林场相结合;坚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均衡性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坚持分级负责与部门支持相结合。
二、改革的对象和总体目标
(一)改革的对象。经过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包括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及其正式职工。国有森林苗圃参照执行。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切实做到“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即:资源增长、职工增收、林场增效;全面建立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国有林场改革时限在201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改革的组织领导
市本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分管人保、林业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实施方案》组织好本辖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成立强有力的改革领导机构,组建精干得力的工作班子,具体做好改革各项工作。
四、改革主要内容
(一)整合国有林场资源,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各县(市、区)将现有林场资源和资产进行全面整合重组,组建1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和1-2个商品经营型林场,实现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规模经营。
1、两类林场的划分办法是:以县(市、区)为单位,把国有林场管理的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整合为1个生态公益型林场;把其他森林资产通过撤并整合组成1-2个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代表国家行使对公益林的管理职能,并 3 以购买劳务方式委托商品经营型林场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实行管理、管护分离。
2、两类林场的运营方法是:生态公益型林场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依照管理权限和管理的面积,按照6—10人/万亩的标准,合理核定编制数,用于聘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林业管理和技术骨干不流失。编制内的人员和机构经费全额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商品经营型林场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改革两类林场领导体制,理顺两类林场管理体制,创新两类林场经营机制。
(1)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生态公益型林场的领导班子由县(市、区)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商品经营型林场的领导班子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依法产生。
(2)生态公益型林场不仅代表国家行使对公益林的管理职能,而且是商品经营型林场中国家股的持股者。商品经营型林场在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明晰产权,引入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两类林场都要按照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逐步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3)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岗位责任绩效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商品经营型林场按市场机制运作,采取股份制、股 份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激活活力;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引进战略投资者。商品经营型林场要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经营或合作经营。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应当具有如下特征:与被投资的林场从事相同的产业,或者是有关连的互补性产业;长期稳定持股,追求长期战略利益,不会因为暂时的获利或其它原因而变现;拥有促进林场发展的实力,能够形成规模上的放大效应或互补效应;实行增量引进,为改革和妥善处理联营林筹措资金,转换国有林场的经营机制,改善国有林场的治理结构。各县(市、区)引进战略投资者,须经市政府批准。
(二)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合理分流安置职工。国有林场所有职工档案,以林场为单位,一次性转入所在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之后,按自主设岗、自然消化、自愿置换的原则,以下列方式渐进式分流和安置:
1、符合林业行业提前退休条件的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高空、高温、有毒有害作业工种职工,按规定办理提前5年退休手续。
2、合理设置岗位,制定详细岗位要求和竞岗条件,按照“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由不能办理提前退休的职工参与两类林场的岗位竞争。对竞争上岗的人员,全部置换国有身份,与原单位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对竞争到生态公益型林场岗位上岗的,按事业单位用人要求,重新与林场签订 聘用合同;对竞争到商品经营型林场岗位上岗的,按企业用工要求,重新与林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竞争未能上岗的职工,由林场为其缴纳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不愿置换国有身份的,保留其国有职工身份,5年后,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由职工个人缴纳;对自愿置换国有身份的,林场与其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
4、置换身份的截止时间、工龄计算、经济补偿标准等具体问题,由各(市、区)结合改革进展和当地实际合理制定;专业扑火队的队员来自国有林场的,要妥善安置好其到达年龄退出专业扑火队的工作。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处理国有林场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既要切实解决好遗留问题,又要全面理顺好改革后职工将面临的困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对改革前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予以一次性清欠,免收滞纳金。若一次性清欠有困难,在改革期间应一次性补足个人账户,统筹账户可在明确清欠责任主体、清欠数额的基础上,分三年清欠到位,三年清欠比例依次为30%、30%、40%;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有林场和职工,按省有关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参保的国有林场按规定应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在参保时一次性补缴到位。
2、国有林场改革后,其人员按照相关政策和不同的安置 情况,继续接续职工的养老保险;分别参加相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各县(市、区)政府在国有林场改革的同时,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切实帮助竞争未能上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低保待遇;要着力改善国有林场职工住房条件,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发展计划,解决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用地需要,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
(四)稳定国有林场山权,确保国有资源完整。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原则,确保国乡(村)联营山林权属的稳定,积极探索国乡(村)联营的新途径。对联营协议趋于完善、协议双方没有争议的,继续执行原有协议;对于协议双方存在重大分歧、且双方都同意改变联营形式的,可以将联营改租赁形式,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既维护经营权的稳定,又保证林农的合法收益。
(五)规范资产评估处置,妥善化解各类债务。改革期间,各国有林场都要做好资产的登记、评估和呆坏账的核销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转让、合资等处置资产和合股经营的行为要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不搞暗箱操作。
1、对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林场,必须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对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和程序报批,纳入产权交易所 进场交易,实行招拍挂。
2、国有林场办企业产生的一般商业性贷款,由所办企业通过处置资产所得予以偿还,不足部分由县(市、区)牵头统一与金融机构洽谈核销;利用银行贷款造林,并已划分为公益林的贷款本息,要争取核销或停息挂账;其它债务也要本着尊重历史,主动协商,积极化解的原则,妥善处理。
3、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整合有关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国有林场改革,并设立国有林场改革资金财政专户;变现不适合林场发展的要利用闲置资产筹措改革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林场改革;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林木林地资本化;争取中央、省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改革资金缺口部分,由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
(六)剥离林场社会职能,保障林场轻装上阵。将原由国有林场所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单位等社会职能全部分离,实行属地管理。当地政府要接受到位,整合资源,统筹配置,加强管理。林场代管村组应予以剥离,各地因地制宜自行确定社会职能的管理归属。国有林场的离休干部,全部转由其主管部门管理,实行财政供养,保证其按规定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改革前国有林场退休人员,属财政供养的,统一转入生态公益型林场管理;属社会保障供养的,统一移交社区,实行社区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场资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因改革所涉资源、人事档案,要移交的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的档案要明确接受部门,确保有组织、有人 管。
五、改革步骤和要求
(一)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浓厚氛围。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国有林场职工广泛宣传改革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改革政策和目标要求,使广大职工打消疑虑,增强改革信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国有林场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调查摸底,夯实改革基础工作。各地要组织人员,深入国有林场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资源资产、人员结构、社会保障、债权债务等基本情况,广泛征求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测算改革成本,为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三)制定方案,及时上报审批。各县(市、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情,科学选择改革模式,编制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实施方案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必须在2011年12月10前上报市人民政府审核,市人民政府于12月20日前上报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时,要制定好生态公益型林场编制、两类林场岗位设置和岗位竞聘等配套方案或办法。
(四)明确责任,有序实施改革工作。各地要按照批准的方案,认真抓好改革的每个环节,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级林业部门要集中精力投入改革,落实责任。
(五)评估验收,确保改革达标。各地要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指导,倾听职工对改革的意见,掌握各单位职工的满意度,要对照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评估验收办法的指标和标准要求,全面总结分析本辖区内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后,由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对改革工作进行验收评估。
(六)强化疏导,切实维护改革稳定。各地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要加强对改革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及时排查发现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教育疏导,协调各方面利益,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维护国乡(村)联营造林的法律和政策地位,积极化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严肃纪律,防止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借改革之机破坏国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防止出现乱砍滥伐,维护林区稳定,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七)加强督查,有力有效推进改革。改革的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加强督导、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信息沟通和报告制度,按照改革时间节点,加强调度,定期或不定期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对已经落实的要查成效、对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对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对影响落实的要查责任。同时,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有效推进改革。
(八)统筹善后,全面完成改革工作。各地要统筹考虑和梳理改革后的遗留问题,全面完成改革的有关后续工作。凡是 10 原有国有林场名称一律暂时保留,以利处理改革后的遗留难题,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
第五篇: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加快推进我县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中共****委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通知》(甘发〔2016〕11号)精神和中共****委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通知(市委发〔2017〕35号)精神,结合我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护生态、保障民生两大目标,突出生态公益性林场改革方向,确立“以人为本、保障权益、化解债务、整合资源、转型定位、创新体制”的总体思路,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提升我县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立足国有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国有林场稳定。
——坚持分类施策。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国有林场所处的生态区位、资源状况、人员结构,探索不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按照一场一方案的原则,改革方案经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复后实施。
——坚持政府主体责任。县政府承担所辖国有林场改革的主体责任,严格把握政策,细化分解任务,根据本地实际配套相应改革措施,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扎实有序推进改革。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国有林场通过改革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通过整合资源、严格保护、大力造林、科学营林等多措并举,确保国有林场森林面积新增0.8万亩,森林蓄积增长0.5万立方米,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质量显著提升。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理顺国有林场资金投入渠道,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管理体制全面创新。按照精简、高效、协调和有利于国家生态安全、提高国有林场管理效率的原则,全面创新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
——促进政企政事分开、各负其责。加快林场所办企业改制改革,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界定国有林场性质
我县经批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为****哈思山林场和****小坪山林场,生态区位属于国家确定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荒漠化区,承担着生态公益林管护、培育任务,总的经营面积16.7062万亩(哈思山林场12.6万亩,小坪山林场4.1062万亩),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照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的政策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有关规定,将全县2个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一类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后纳入编制范围内的林场职工享受公益型事业岗位工资福利待遇。
(二)合理核定国有林场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
按照原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 号)文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和人社部 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2015】54号)“稳定管理人员,增加技术人员,精简工勤人员”的原则,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工勤技能岗的森林管护岗位人员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结合各国有林场实际核定护林人员数量的文件精神。****国有林场按管理人员、森林管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类设岗。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81号)、****财政厅、****林业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0〕135号),结合我县林区实际,对天然林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按每人管护面积3000亩以上确定森林管护人员编制;对资源面积小、管护难度大、营造林任务重、需要通过灌水、水利设施维护等措施管护的人工造林区域按每人管护面积不超过300亩确定森林管护人员编制。
(三)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资源整合,强化国有林管理职能
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和“属地管辖、就近整合”的原则,对全县国有的非国有林场管理的天然林资源进行整合,划归国有林场管理,扩大国有林场经营规模。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国有林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指导。国有林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具体承担森林资源管护及造林、抚育、低产林改造、荒漠化治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森林优丰度,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功能与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的职责。
(四)完善国有林场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机制 1.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国有林场按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管理后,按照生态林区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购买生态公共服务并提供项目建设投入和必要经费支持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投入机制。县财政按照****财政厅、****林业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0〕135号)规定的标准统筹中央省级财政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补偿管护补助资金中护林人员劳务费,按同类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护林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担。对林场通过确权登记的天然林经营面积,按照人均管护面积3000亩以上的标准、人工造林且配套水利灌溉工程的按照人均管护面积不超过300亩的标准,由县编办重新核定林场编制,由县财政按照核定的编制和同类事业单位标准供给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对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作为林业发展资金,支持林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2.理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县相关部门将国有林场道路、安全饮水和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足额落实林业生态工程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管护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加快林区电网及通讯网络设施建设,实现电网及通讯网络设施全覆盖。
(五)探索国有林管护创新机制
探索以购买服务为主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资源管护、森林防火、造林营林等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公开招标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
(六)健全职工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
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包括聘用的长期从事森林管护的人员),在职工自主自愿的前提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不得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按照“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的原则,促进国有林场与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后按国有林场相应类别及标准,实现职工“五险一金”全覆盖,以前欠缴的各项保险应一次性给予补缴,所欠缴的资金首先由中央财政安排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将全部富余职工(包括长期聘用的森林管护人员)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畴,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建立“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林场保护与经营”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依法保护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生态公益林,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经营活动要明确收益分配方式及国有林场所占比例;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
(八)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国有林场要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发展苗木培育、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加工和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按照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和林场职工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有林场从事的林业特色产业等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九)助推精准扶贫
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大力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国有林场所办的苗木培育、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加工、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和护林防火、造林营林等活动,优先面向林区以及与林区毗连乡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扶持务工、购买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三、政策支持
(一)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将国有林场的管护站点用房、道路、供电、广播电视、饮水安全、森林防火设施、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级政府建设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国有林场周边、林缘插花区内居住的农户逐步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将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纳入县政府总体建设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同步实施,切实改善国有林场职工居住和生活条件。
(二)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
按照事权划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国有林场事业编制内人员工资及相关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与全县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
积极化解国有林场债务
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债务形成原因和种类采取不同的化解措施。对于正常类金融债务,到期后依法予以偿还;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发放的、国有林场因营造公益林产生的不良债务,按有关政策进行合理化解;其它不良金融债务,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偿还的,经审核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贷款延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核销。对国有林场因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无力偿还的债务,经核实确认后用国家拨付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予以核销。对全县国有林场单位欠缴的职工养老保险金,经国有林场所在县区社保部门核定,用国家拨付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予以补缴。严格审核不良债务,防止借改革逃废金融机构债务。
(四)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有林场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林场职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国有林场人才交流机制,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具体改革方案
****哈思山林场建于1959年,****小坪山林场建于2007年,两个林场总经营面积16.7062万亩(哈思山林场12.6万亩,小坪山林场4.1062万亩),均为财政全额事业单位,原核定事业编制32人(哈思山林场20人,小坪山林场12人),现实有在编人员36人(财政全额拨款24人,自收自支10人,财政定额2人),聘用制森林管护人员108人(哈思山林场53人,小坪山林场55人)。改革后哈思山林场、小坪山林场单位性质确定为全额事业拨款单位,核定全额事业编制148人,增加编制112人,10名自收自支人员和2名财政定额补贴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改革后国有林场管护的公益林、天然林管护经费由县财政统筹,林场编制内人员工资及相关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与全县同类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具体分场改革方案为:
(一)****哈思山林场 1.现状
****哈思山林场位于****东北部,始建于1959年,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甘肃****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林业厅批准建立****哈思山省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6.27495万亩。是全市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地,发挥着石门、双龙、兴隆、永新四个乡的人畜饮水及部分农田灌溉的职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能,对当地乃及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经营总面积12.6万亩,其中被确认的公益林面积为2.2853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8.3254万亩。有哈思山、城沟、雪山寺3个营林区13个管护站。西部哈思山营林区森林起源为天然林,主要乔木树种为油松,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林,森林覆盖率50%以上。中部城沟营林区森林起源为人工林,主要乔木树种有油松、落叶松、云杉等,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森林覆盖率65%以上。东部雪山寺营林区森林起源为天然林林,主要乔木树种为云杉,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林,森林覆盖率55%以上。林场定编20人,现有在编人员28人,聘用制森林管护人员53人。在编人员中财政全额拨款17人,自收自支9人,财政定额补贴2人。技术职务层次为正科1人,副科2人,事管7人,副高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师1人,初级技工13人,其他53人。年龄结构为55周岁以上4人,50至54周岁8人,40至49周岁33人,30至39周岁32人,30周岁以下3人。
2.改革方案
森林经营总面积:哈思山林场确权登记经营面积12.6万亩。将石门、双龙、永新、北滩、东升、五合、靖安七个乡镇国有天保工程管护面积2.3892万亩统一纳入哈思山林场管护,其经营面积达到14.9892万亩。
人员编制:改革后确定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58人,其中管理人员8名,设场长1名,副场长1名,办公室1名,森林防火岗位2名,会计、出纳、保管各1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设造林岗位3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岗位3名、林业调查规划岗位2名、森林抚育岗位2名。工勤技能人员2人,设厨师岗位1名、驾驶员岗位1名。森林管护人员38名(人均管护面积3940亩)。
费用核算: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由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纳入预算管理与全县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改革后国有林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因调出、退休、辞职等原因缺编时,由编办、人社部门通过公开招考、调入等方式补齐;森林管护人员退休、辞职或管护面积增加等原因等出现的管护人员不足问题,不再进行人员补充,一律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所需费用由县财政预算安排。
(二)****小坪山林场 1.现状
****小坪山林场位于****西南,始建于2007年,是****因实施城乡大环境绿化工程而设立的一个公益性林场,2015年经****林业厅批准纳入全省国有林场序列管理,科级建制事业单位。经营总面积为4.1062万亩,其中被确认的公益林面积为2.6064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0.3385万亩。森林起源为人工造林,树种为侧柏、刺槐、香花槐、河北杨、云杉、紫穗槐、柠条、柳树、榆树等。森林覆盖率57%,下辖6个管护站。林场定编12人,现有在岗人员8人;聘用制森林管护人员55人。在编人员中财政全额拨款7人,自收自支1人。技术职务层次为正科2人,事管1人,技师1人,助理工程师1人,高级技工2人,中级技工1人,其他55人。年龄结构为55周岁以上5人,50至54周岁5人,40至49周岁32人,30至39周岁17人,30周岁以下4人。
2.改革方案
森林经营总面积:小坪山林场确权登记经营面积4.1062万亩。将平堡、北湾、刘川、糜滩、三滩、东湾、乌兰、大芦、高湾九个乡镇国有天保工程管护面积23.5157万亩统一纳入小坪山林场管护,其经营面积达到27.6219万亩。
人员编制:改革后确定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90人,其中管理人员8名,设场长1名,副场长1名,办公室1名,森林防火岗位2名,会计、出纳、保管各1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设造林岗位3名、有害生物防治岗位3名、林业调查规划岗位2名、森林抚育岗位2名。工勤技能人员2人,设厨师岗位1名、驾驶员岗位1名。森林管护人员70名(天然灌木林人均管护面积6000亩,管护难度大、营造林任务重、需要通过灌水、水利设施维护等措施管护的人工造林区域人均管护面积300亩)。费用核算: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由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纳入预算管理与全县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改革后国有林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因调出、退休、辞职等原因缺编时,由编办、人社部门通过公开招考、调入等方式补齐;森林管护人员退休、辞职或管护面积增加等原因出现的管护人员不足问题,不再进行人员补充,一律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所需费用由县财政预算安排。
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一)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组织领导
成立****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政府办、县林业局、县编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旅游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国有林场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改革要求。
(二)强化部门协作配合
国有林场改革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较多。县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特别要在国有林场属性定位、机构编制、基础建设、职工保障、债务化解等重大问题上,尽快形成具体一致意见。同时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争取改革资金,落实改革工作经费,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规范改革操作程序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规范具体程序,细化改革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依法依规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严禁“暗箱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切实维护改革稳定
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社会稳定。改革中,既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国有林场民生问题;既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又善于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掌握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风险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五)严肃工作纪律
在国有林场改革中,要严肃各项工作纪律,保持森林资源权属稳定,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禁破坏国有森林资源以及乱砍乱伐、滥占林地、无序建设等行为,切实维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精神,严厉查处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为国有林场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附件:****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附件
****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郝效冬
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张克荣
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苗晓青
县政府办主任
杨虎城
县林业局局长 王玺瑞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金满谦
县编办主任 李明福
县财政局局长
王得俭
县人社局局长
苏国锦
县民政局局长
朱仰东
县国土局局长
魏谭雄
县住建局局长
丁武俊
县旅游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杨虎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以上成员如有变动,由接任相应职务的人员接替,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