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详解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为了推动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结果客观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发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全面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关注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差异,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三)发展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适当收录能准确描述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典型实证材料,客观反映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四)民主性原则。加强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五)多样化原则。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情景测验、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六)操作性原则。评估过程应简便、直观、易操作。评价指标能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被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理解和接受。实现评价实施与管理的信息化。
(七)客观性原则。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具体、实事求是,增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三、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对学生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两方面的综合评价。(一)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各学科的修习情况按《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规定,记录在《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
(二)基础性发展目标。
1.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普通高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评价维度,各维度主要表现如下:(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3)学习能力:有学习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评价结果的表述。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等级呈现方式: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评价结果设定为“合格”(记为H)和“尚需努力”(记为S)两个等级;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结果设定为“优秀”(记为A)、“良好”(记为B)、“合格”(记为C)和“不合格”(记为D)四个等级。对不合格等级的评价要慎重。
3.评价等级界定。(1)道德品质。
H级:基本符合附件1道德品质基本要求者,评定为H级。对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其突出事迹要给予写实性记载。
S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待努力。①严重违反校纪、受到学校处分且无悔改表现;②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机关处理。
(2)公民素养。
H级:凡公民素养基本达到附件1要求者,评定为H级。对公民素养优秀的学生,其突出表现要给予写实性记载。
S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需努力。①参与非法团伙组织;②参与打架斗殴、骗取或抢劫他人财物、破坏公共设施等恶劣行为。
(3)学习态度与能力。
C级:获得学分总量达到《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144学分,参加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成绩均合格。
B级:达到C级要求,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评为B级:(1)参加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3以上科目成绩良好;(2)研究性学习成绩良好,参加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展评活动获得奖励的。
A级:达到B级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级:(1)参加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3以上科目成绩优秀;(2)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参加地级市以上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评比并获奖的;(3)参加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自治区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学科竞赛获得地级市三等奖以上者。
D级:未获得《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学分的。(4)交流与合作能力。
H级:凡交流与合作能力基本达到附件1要求者,评定为H级。对交流与合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其突出表现要给予记载。
S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需努力。①长期不参加班级等集体活动;②经常与他人发生无谓冲突,或有意挑起事端。
(5)运动与健康。
C级: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至少获得11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含)以上者,评定为C级。
B级: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至少获得11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含)以上,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B级: 高中阶段,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五名队员;在县(市)级规定的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五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八名队员。
A级: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至少获得11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含)以上,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A级。
高中阶段,在地级市中学生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六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六名的队员;在自治区级规定的中学生、青少年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八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八名的队员;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
D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D级。
未达到C级要求;提供获奖等级证明或免试体育弄虚作假。
因残疾而丧失运动能力或因伤病经批准免修、免试体育的学生,评价结果用“免予评价”表示(记为M),并纳入高考考生信息。申请免修、免试体育的学生,需持县(区)级以上医院的诊断书,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书要求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字,经学校同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生效,并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学校要公示免修、免试学生名单。
6.审美与表现。
C级:音乐、美术课程修习至少达到6学分者,评定为C级。
B级:音乐、美术课程修习至少达到6学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B级。
高中阶段,在学校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获三等奖以上;在县(市、区)教育局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三等奖以上;在学校认可的班级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
A级:音乐、美术课程修习至少获得6学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A级。
高中阶段,参加地级市以上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中获三等奖以上;参加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中获三等奖(含)以上;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中获奖的;有艺术特长并得到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机构认证的。
D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D级。
未达到C级要求;提供获奖等级证明弄虚作假。
四、方法程序
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性发展目标,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毕业前,依据三学年六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规定时间内由学校组织教师评价小组对毕业生进行一次总体评价,评价结果由学校统一逐级上报。
(一)评定方法。
学生自评:学生按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六项内容,在班级展示成长记录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提供自评等级的依据,使用自评表逐项进行等级评定。
同学互评:使用互评表,全班所有学生对班上的每位同学,按照六项内容逐项进行等级评定,由学校予以汇总。
教师评价:班主任牵头召集教师评价小组成员,使用教师评价表,各成员按照六项内容逐项为每个学生进行等级评定。教师评价小组成员应参加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考察学生的成长记录,主动了解受评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判定为D(待发展)时应慎重把握,判定为A(优秀)时要严格对照评价标准。
(二)评价结果的告知公示。
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评价内容得A等第的学生要在校园内公示7日以上,接受师生监督。
(三)评价结果的呈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模块(专题)修习学分、维度等级和写实性评语。维度等级分别呈现六个维度的等级,写实性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由班主任老师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有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结果记入《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学生毕业前,应整合高中阶段各学期的评价结果,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总体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广西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由校长签字认可,并形成电子表格。
五、结果运用
(一)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也是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之一。(二)《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是高校招生考生档案材料之一。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制订我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各地实施评价。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县(市、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监督、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校要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班级要成立教师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结果认定和上报。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班级教师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及班级教师评价小组的成员数原则上为5人。
(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应收集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典型行为与事件,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获奖情况,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也是高校自主招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过程的重要资料。
(三)全区统一编制《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评价手册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同时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成长记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评价手册格式详见附件2。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是对学生一学期学科模块学习和综合素质表现情况的全面反映,含一学期间学分获得情况、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第和写实性评语等内容;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是对学生三年表现情况评价的汇总,含三年在校期间学分获得情况、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第和写实性评语等内容。
(四)发挥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及时评价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要引导学生收集个体发展中有代表性的资料,在互评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和分析,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五)积极探索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全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
七、保障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培训制度、申诉复议制度、监督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评价工作公平、公正。
(一)公示制度。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均要提前向社会公示;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评定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诚信制度。逐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机制。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对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违反诚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培训制度。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四)申诉复议制度。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收到申诉之日起15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五)监督评估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督查与评估,并及时改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其他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追究有关当事人和校长的责任;对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综合素质评价相应等第。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工作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3、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评定机构的组成与主要职责
1、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1)名单: 组 长:陆继文
副组长:李艳艳 穆秀芳
成 员:穆玉玺 李欣远 王慧丽
全体班主任(2)主要职责:
①委员会根据《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根据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宣传工作。
②制订评定的具体时间、操作程序。③对整体评定工作进行协调、调控。④认定本校评定小组。
⑤对班级评定结果进行审核、认定仲裁及上报。⑥对班级评定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指导。⑦对评定工作进行纪律监督。
2、教师评定小组
(1)由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任组长,由班主任和课任教师五人组成。
(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合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
3、班委会评定小组:
(1)由班长负责,由五名学生组成,成员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2)职责:负责班级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生活、纪律、表彰等情况记录及评价工作。
三、队伍建设
(1)致力评定队伍的建设,加强评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未参加培训的管理者、教师不得作为学校评定委员会和班级评定小组的成员。
(2)学校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组成。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原则,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和公示;对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学期,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班主任是班级评定过程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评定工作的全过程负。其他成员要全面参与评定工作,评定结束后全体成员应在评定表上签名认定以示负责。学校评定委员会对各班的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评定严重失真,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并上报。
四、制度保障
(1)建立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向社会及班级学生公示,广泛宣传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评定结果的作用等,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在学生所在班级公示,并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接受、记录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建立诚信制度。学校评定委员会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在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取消其三年作为评定者的资格。学校建立诚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提高诚信度。
(3)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或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和申诉,如果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电子档案,形成管理系统,以适应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及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管理方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要积极摸索一套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潜能,又能够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监控评估机制。评定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总结。
五、评定内容、评价方法、等级分配以及操作流程
(一)评定内容。根据教育部《云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提出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包含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和个性发展评价指标两个部分。
基本素质评价指标是所有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
个性发展评价指标是体现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发展目标,包括个性特长、个人成果及其他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等三个方面。
(二)评价方法:
1、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严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在一年级上学期到六年级上学期,由学生本人与教师共同记录学生的成长事实,在六年级下学期,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基本素质评价中的思想品德一级指标,按二、三级指标的评价要点进行写实性描述,其它四个一级指标按总评分值,以等地形式呈现评价结果。A:优秀(≥9分);B:良好(≥7分,<9分);C:基本达到要求(≥6分,<7分);D:尚需努力(<6分)。
3、个性发展评价指标在九年级下学期由学生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教师据实填写。
4、评定工作完成后即向参评的学生及家长发布评定结果。
5、如实填写综合素质评价表,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等级设立分配
我校等级名额比例:A级学生不超过25%,C级学生为10%左右,其余为B级。(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受处分未撤消的学生,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可定为:D级)。班级等级名额与学校相一致。
(四)评定的信息来源
1、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和日常表现。
2、学生的平时成绩(所有学科)。
3、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表现。
4、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
(五)操作流程
1、确定机构:由班主任推荐并选举产生班级教师评定小组和学生评定小组,并及时予以公布。
2、宣传动员:召开综合素质评定主题班会以及教师动员大会,宣传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学习有关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知识,并分发“告家长书”,以便取得家长的支持。
3、学生自评:即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发展情况,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自评包括描述性评语(150字左右)和给各个要素打分。
4、家长评定:即家长根据子女在小学发展阶级的表现及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要求,实事求是进行评价。
5、班委会评定:即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周记等方式给予同学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先由学生评定小组每个成员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给每个同学进行打分,再由副组长计算班委会评定的最后实际得分,评定者要签名。
6、教师评定:即班主任教师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问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周记等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评价,对予5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如实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安每学期做出班主任评语,其他教师评定小组成员应该参考学生本人、家长及班委会成员评定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考虑,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实事求是给每位同学进行打分,评定者要签名。
7、综合实践活动评定: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成绩和学生平时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由班主任实事求是进行填写。
8、其他事项记录: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运动会比赛中的成绩及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获奖后,按学期填写记入其他事项记录。
9、评定结果公示:班级评定结束后将评定结果呈报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审核后将评定结果告诉学生本人。期间:(1)由学校设立投诉电话评定监督小组应接受投诉与提出复议,专人负责做好记录。(2)在校内设立意见箱,每天开箱一次,对有异议评定结果,由校评价工作监督小组领导组织专人调查,决定是否复议,并做好解释及各项工作。
10、评价结果的审定与归档: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一位学生评定结果进行评定,由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上报有关部门予以存档,供中招录取使用,其它原始资料及各种评比表等一并移入政教处存档,评价结果一旦归档、原则上不予以变动。
11、评语表述: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语(要体现学生成长,突出特长和潜能,指出不足,鼓励进步,填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并签名)。
12、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相关内容:由班主任亲自填写报告册中各科期中、期末、总评成绩及相关栏目,并要求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报告册中相关栏目,并按要求签名或盖章。
13、每学期放假前,报告册分发给学生,在新学期学生注册时收回报告册,由班主任统一保管。
注:评定内容一律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第三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顾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固镇县顾庄小学
2014.9
顾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更好体现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以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为基本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2、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3、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力求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与课外评相结合。
4、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评价内容(一)综合素质评价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为基本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建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通常把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以下几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质。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4)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锻炼健身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一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用于终结性评价的参考依据。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不计入综合评价档案,仅作为学生成长档案的参考资料。
1、形成性评价
(1)、单元测试。以各学科课标为依据,紧扣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测试形式力求多样,可以书面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
(2)、表现评价。包括对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设计和活动展示的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活动设计、活动实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主要内容有: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方法独特,思维灵活,具有创造能力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作业完成。完成作业情况的评价,可以实施“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的方法,也可实施小组互评、教师建议、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以评星、鼓励性评语形式呈现。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目涵盖所有课程,测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客观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内容有: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评价结果以等次形式呈现,80分以上、70—79分、60—69分、59以下分别对应A、B、C、D等次。
(三)、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能力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
品德与生活(社会)可以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语文可以有社会交际、朗读、参观、访问、故事会、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数学可以有计算、动手操作、调查统计、测量、设计制作等;英语可以有唱英语歌曲、简单英语会话、编演英语小品等;科学可以有实验操作、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音乐可以有唱歌、乐器演奏、打节奏或进行指挥、欣赏乐曲等;美术可以有作画、雕刻、捏橡皮泥、名画欣赏、写生等;体育主要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也包括基本技能的过关测试。综合实践能力的检测,主要通过过程、情景观察、能力展示等形式进行,各项评价结果均以等次形式呈现。
四、评价方法和要求
(一)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要求,在提供相关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确定自评等级。
2.学生互评。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被评价学生平时表现、本人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维度要求,确定互评等级。
3.班级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实际资料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二)评价要求
1、评价次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如实填写,不得敷衍应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终结评价为主,一般在学年末进行。2012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只采取终结性评价,不再补充评价资料。
2、评价结果。从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恰当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努力)等次呈现。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分别对照综合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给出等次,在综合六项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总评等次。实践环节科任教师评价,由教师根据相关课程学段的实践目标,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依次分科目给出等次。班级总体评价,以星级形式呈现,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在适当的星级栏内打“∨”。各项内容的评价等次,均填入《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
3、荣誉填写。《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荣誉档案”栏,主要填写学生荣获的各种荣誉称号或受到的表彰奖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征文评奖等获得的荣誉等。
4、学校评价。采取概括性的描述性评语,客观填写评定意见。
五、评价保障措施
1、各学区、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成立由校长、教师组成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确定学校评定方案,制定评定程序;成立班级评定小组,组织本校评定工作,处理评定过程中的分歧,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公布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信息等。
2、各学校要建立评价制度,实行诚信评价,校长要参与综合表现纪录审核、综合素质评价、人员资格审核,并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复查,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3、《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一式两份,学生毕业学校留存1份,报高一级招生学校备案1份,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依据。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的精神,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香河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发展、变化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一张试卷选拔人才的作法,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激励性,关注和兼顾学生的差异和特长,扩大评价的涵盖面,分散评价的关注点。
(二)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和实施,积极探索运用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
展的评价机制,彻底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三)通过综合素质的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过程。
三、评价的组织和方法
(一)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其职责是落实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及规则,认定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二)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成员不得少于3人,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
(三)评价方法:由评价小组对每个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各项评价内容,每个评价小组成员应陈述对学生的评价结论及事实依据,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如果集体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
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1)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2)等级。由分项等级和总等级组成,均采用A、B、C、D来呈现。对被评为D等者,应极其慎重;取得A等的学生名单要在所在学校内公示一周;学生体质健康考核不及格者,总等级不得评为B等以上等级。
四、评价的内容及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由《香河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记录袋》组成,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必备材料,也是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三年来的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者应从这六个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予一个等级(评定等级为A、B、C、D)。同时评价者应以上述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含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学生三年来各学科在每学期中的考试或考查的成绩、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的整体呈现。其材料应依据《初中学生综
合素质发展报告书》。
3、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三年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记录及考评情况,分别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做出终结性等级评定。评定等级为A、B、C、D。
4、爱好特长
由学生自主填写,如有显性材料能证明其特长的,可将材料装入其成长记录袋。
5、获奖情况
由学生自主如实填写,并将有关获奖的证明材料复印件装入其成长记录袋。(由评定小组审核)
(二)成长记录袋
1、作品集。包括满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发表的或自己满意的文章、书法、美术、音乐或电脑制作的作品,科技小发明的文字资料等能表现学生特长和才艺的作品或成果,也可收入部分代表作品的产生说明或入选说明,分析和评价自己作品的反思材料。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每学期末由班主任填写,依据同学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观察、评价、考试或考查成绩及各科教师对学生的描述性评价而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持续性记录。
3、综合实践活动材料。三年来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记录与考评情况,并附有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学校或社区证明)。
4、获奖证书。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评比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达C等以上的才能准予毕业,才能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达B等以上的才能被重点高中录取。
六、制度建设及要求
(一)学校要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的项目要求,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完善学籍档案管理。每学期都要依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学籍档案材料要成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的依据之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是对学生毕业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学校要对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决定装袋内容。成长记录袋要能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每学期进行一次材料整理,保留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材料。毕业时,成长记录袋中应只保留典型的有代表性和能体现学生特色的材料。
(三)学校要对学生三年来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和个人特长等方面状况进行全面总结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能反映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步和潜能,并提出改进和
提高的建议。
(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香河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内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之一,并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杨庄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
为做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 和县教体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3、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评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学校评定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机构健全了评定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组成广泛,具有代表性。校长周长钦任组长,副校长李松正副组长,成员有副校长1人、中层领导2人、教研组长3人、教师代表1人、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各1人,共11人。评定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杨庄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程序及要求》,任免评定小组成员,组织监督评定工作,认定仲裁评定结果。
(2)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工作暨指导小组”。校长周长钦任组长,副校长李松正副组长,成员7人,负责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日常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3)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监督小组”。组长由工会主席王洁担任,岳建良、张胜利任成员,负责评定纪律监督。
(4)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评定小组。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工作,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班5人。评定小组成员根据学校制定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完成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三、队伍建设
(1)致力评定队伍的建设,加强评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并把它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内容,记入教师档案。未参加培训的管理者、教师不得作为学校评定委员会和班级评定小组的成员。
(2)学校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原则,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和公示;对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学校评定委员会下设工作暨指导小组、监督小组,分别负责评定工作的指导、日常事务的处理和评定纪律监督。
(3)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学期,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班主任是班级评定过程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评定工作的全过程负。其他成员要全面参与评定工作,评定结束后全体成员应在评定表上签名认定以示负责。学校评定委员会对各班的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评定严重失真,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并上报。
四、制度保障
(1)建立公示制度。评定小组及下设机构成员向社会及全校公示,班级评定小组成员向班级的学生公布,一周之内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个教师作为评定者,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替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向社会及班级学生公示,广泛宣传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评定结果的作用等,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在学生所在班级公示,并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接受、记录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建立诚信制度。学校评定委员会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者、学生本人、学校、评定委员会成员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信用记录,并将参与评定的有关教师的信用记录和表现与评选
和考核挂钩。如果在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则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取消其三年作为评定者的资格。学校建立诚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提高诚信度。
(3)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或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和申诉,如果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电子档案,形成管理系统,以适应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及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管理方法。学生成长记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要积极摸索一套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潜能,又能够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监控评估机制。评定小组会将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总结。
六、内容方法
1、评定内容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内容整合为六个方面:(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运动与健康;(5)审美与表现;(6)综合实践活动。这六个方面内容及其细化表现作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
2、评定程序
(1)学校成立评定小组,每个班级成立班级互评小组。
(2)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评定。由学校评定小组确定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工作由评定小组组织开展。
(3)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的前一个月,由学校评定小组提名成立评定小组,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无记名投票征求意见,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定者,则需要做相应的替换。
(4)评定工作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家长说明评定的内容、方法、步骤、纪律,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咨询。
(5)评定的程序先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由班级评定小组给予综合的评定,把学生每学年综合评定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记载,并在班内公示。
(6)评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校评定小组备案。校评定小组对评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定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纪录备查。
3、评定办法
(1)评定的依据:评定的信息来源于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日常表现,学生的平时学业成绩,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定小组应参考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及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必须有相关成长记录材料和书面理由为依据,以备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质询。评定小组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当将日常的事实记录作为评定依据时,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如果集体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定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2)评定的表达: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1)等级表达。评定者应从6个评定项目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评定给出一个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2)评语表述。应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鼓励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含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指明努力的方向。
(3)评定的比例:原则上各班级评为A级的比例占班级人数25%,并且评为A的学生成绩必须是班级学业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前40%的学生,各班级要严格控制这个比例。对学生综合素质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要非常慎重,原则上学生只有违反国家法律和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才能被评为D级,被评为D级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定小组审核并清楚明白地说明理由。同时要注意做好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
(4)评定结果:
① 根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的结果来确定学生的评定结果。② 为能更好地衡量、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成长过程,根据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评定的成绩来确定该生初中阶段综合素质的总评成绩。
③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总评成绩为优秀的同学,严格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A级同学的名单,名额比例为25%。如若出现分值相同,同进A级又超过25%的情况,将参考这些同学提供的相关证据与材料裁定。25%以外的,总评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总评成绩良的同学确定为B级。总评成绩为合格的定为C级,不合格的定为D级。
(5)评定的记载:期末学业成绩评定和学年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一并汇入《杨庄一中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
七、其他
本方案自2013-2014学年起执行,如与上级即将出台的评价方案有出入,以上级的方案为主,学校方案另行修订。
杨庄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小组
2013年 9月5日
杨庄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组长;周长钦
副组长:张学锋 李新阔
成员:张胜利 岳建良 王杰 刘慧君 段慧杰
崔玲燕 付军英(家长)王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