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代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思考
自国家实行改革开发30多年来,从引进外资到民企不断发展壮大,从生产的初加工到生产精细化的转型,从2008年后一些生产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外企撤资投向东南亚劳动力价格更低区域等现象都在说明: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从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人口红利不在是优势,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质量却在提升,劳动力的成本在攀升。
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总体呈现低速、稳定、常态发展趋势,85年以后的年轻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劳动力资源,他们对待工作待遇、环境、企业氛围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与需求。
因此分析好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已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从员工入职年限来归类分析,有助我们采取系统性的应对措施。
1.入职3日内离职: 原因分析:
新员工看到的实际状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接待、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与预期产生了较大差距。对策措施:
A、如实介绍企业现状,B、考虑新人到企业需要被重视的心理,从招聘环节、入职报到环节、入住安排等环节小处着手,服务入微,让新人确实感到企业的重视,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
C、对于员工的入职教育,在培训前根据员工的入职数量,可分别邀请总经理、公司负责人资高管参加并致欢迎词。2.入职3-7日后离职:
原因分析: 除感觉不能胜任工作的被动离职之外,其主动离职
原因有以下情形:
A、员工经过了解实际拿到的工资与入职约定工资出入较大;
B、部门氛围不佳新人感到受到歧视,部门的氛围让新人感到压抑; 对策措施:
A、人力资源在入职培训中做好到部门工作前入职的业务应知应会相关知识培训,让其熟悉公司制度/流程/企业文化,了解公司有关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
B、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人员做好新人即将到任的部门主管性格与团队特点介绍; 3.入职2周后离职:
A、到任部门主管没有做好业务培训、环境熟悉的岗前辅导,安排新人做难做的工作或区域市场;
B、部门主管人员的领导人员的放任自流放羊式管理,特别是新人受到歧视或不能与团队其他人享受公正对待的时候,容易冲动性的提出离职。对策措施:
A、新人所在部门主管做好员工的第一印象接待,同时营造团队气氛,让新人尽快熟悉环境,指定辅导对接人员,并介绍其工作风格特点;
B、公司应该有关于新人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约束主管人员的行为,如督促部门主管为新人拟定试用工作辅导计划,并指定老人指导业务,做好传、帮、带流程管理。
3.入职3个月后离职:
原因分析:除确因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完成目标指标离职外,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4、入职6个月后离职
A、新人任职基本素质判定失误;
B、新人感到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与其他人相比提供的资源有限,内部分配缺失公平性与合理性。对策建议:
A、人力资源部门要想办法建议公司为管理者们提供领导力培训,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领导力素质;
B、部门主管要了解下级的优势,并让他的优势与岗位职责匹配,为公司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让员工体现出了他的价值。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教练,他有义务和责任发掘潜能和优势,并培养下属,成为下属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C、公司人力资源部对用人部门新人离职率进行统计公布,并设定考核指标底线。
4.入职2年后离职: 原因分析:
A、对企业文化、人际关系、老板好恶深度了解,觉得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B、新员工招聘时价值观要求不高,只考虑短期使用,未考虑长期使用的潜在素质考评 对策建议:
A、企业应区分对企业贡献价值较大的岗位,并对这些岗位进行分类,设立等级标准,并建立晋升通道与匹配的薪酬体系支持;
B、注重关键岗位人员的入职把关,优化其潜质评估方法与手段,提高入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门槛。
C、修订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内容,能为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从最高层开始努力践行。
5.入职3-5年后员工
原因分析:
工作能力提升,发展空间不大,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对策建议:
A、对关键岗位实施轮岗互换,培训员工工作兴趣,为企业后续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B、调研市场,分析关键岗位市场供求关系,调整相应薪酬结构,提高更高的职位空间。
6、入职5年以上员工: 原因分析:
长期从事某一岗位,形成职业厌倦。对策建议
A、根据业绩或能力发挥表现结果给予更大的平台,担当更大的责任或更多的管理区域;
B、企业应修正战略目标,调整发展速度,扩大项目投入,提供更多的挑战岗位,以适应人才职业发展的需求
归纳起来员工离职在各阶段的表现为:2周以内离职多为企业招聘介绍言过其实,使新人入职后形成较大反差;3个月离职多为部门主管的人格魅力不佳;6个月离职多为主管的教育辅导能力不专;2年离职多为企业文化有缺失;3-5年离职多为企业在职业晋升通道过窄;5年以上离职多为企业的发展速度滞后于优秀人才的能力提升速度。
第二篇:员工离职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征文
关注员工离职动态
构建发展所需的员工队伍
——***2011年上半员工离职调研报告
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人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更依赖于员工的不断进步和成长,没有相对稳定的合格的员工队伍,企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发展壮大。
作为考察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离职率直接反应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通过对员工离职动态的了解和分析,企业可以找出自身影响员工稳定的因素并加以改进,增强内功,以吸引和打造未来发展所需的员工队伍,从而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为此,笔者对四川省宜宾***有限公司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这一时间段的员工离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一、2011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离职率
截止2011年6月30日,***公司正式合同工共计1105人,1-6月份累计离职95人,其中正式工74人,其余21人为实习生,不纳入离职率的计算。
故,公司上半年离职率 =上半年离职总人数(/统计期末人数+上半年离职正式工人数)=74/(1105+74)=6.28%。
根据国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正略钧策发布的《2010员工离职与招聘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8.55%,而其中制造业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3.4%。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离职率控制在6%-8%是比较合理的。
二、近三年同期离职率比较分析
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期离职总人数、离职实习生、离职率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
1、离职总人数:2011年上半年较前两年均有所下降;
2、离职实习生:2011年上半年比2009年大幅度下降,比2010年同期有小幅度上升;
3、正式工离职率:2011年较2009年高很多,但较2010年有较大程度地降低;
从整体数据看,2010年公司离职率屡创新高,引起了公司的重视,***公司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稳定员工队伍。2011年上半年离职率较2010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对离职率控制成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但经过对离职人员的细化分析,我们发现在公司的整个管理中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反思。
三、***公司离职情况细化分析
1、员工离职类型分析: 1.1离职类型统计数据: 1.2 数据分析:
(1)辞职员工占到了所有离
职人员的82%辞职者中绝大部分
是合同期内因个人或公司原因主
动提出辞职的,有少许为合同期
满不愿再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的,说明辞职员工对公司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应了解离职原因。
(2)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占到了10% 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多为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而被公司依法辞退,这一部分员工比重较往年同期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与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所以,各部门在今后的员工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尽量避免劳动纠纷,降低法律风险。
(3)外调人员占8% 外调人员均为五粮液集团旗下子公司间的内部调动,***公司在为集团和兄弟公司之间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
2、***公司各部门离职率分析:
2.1各部门离职人数和离职率统计数据:
2.2数据分析:
(1)离职人员主要集中于cb事业部、ca事业部、工具事业部和机加事业部,但离职率高的几个部门缺并非全是这几个部门。全公司的离职率为6.28%,超过这一整体水平的为cb事业部、cb技术部、ca技术部、机加事业部。
(2)管辅部门虽然离职率并没有超过公司整体水平,但从离职人数和离职率来,较往年有明显增加和提高,个别部门的离职率甚至超过25%。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必然会更高。如果公司在相关机制上依然得不到改进,管理岗位的员工离职率也许会进一步提高。
3、各类主要岗位离职率分析 3.1 各类主要岗位离职率数据 3.2数据分析:
(1)在总量上,生产一线的离
职人员最多,但在离职比率上最高的却是工程技术岗位的员工。
(2)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强大对公司至关重要,公司和用人部门都应该重点予以关注。因为这一类员工一旦离职,在公司目前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他们带走的将不仅仅只是公司的技术,同时还可能带走我们的客户资源或者导致其他技术人员的离职。而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也同样如此。
4、不同学历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4.1 不同学历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4.2数据分析:
(1)离职人员中,总量上,中专以上的人员离职最多,但从离职率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了离职总人数的50%。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离职率更是远远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
(2)就目前公司整体学历水平来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仅占到公司全员的9%,近年来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更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3)在与事业部等基层用人部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领导甚至认为本科生无用,因此,企业是否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的技术战线需要本科生吗? ? 我们技术人员从哪里来?
——全是从一线提拔产生实践型技术人员?
还是院校招收有理论与基础的本科学生,加强培养并重?
? 我们如何加强本科生的培养?——这涉及到下面的几个问题:
a)我们很多用人部门的期望——大学生在一线当工人踏实干几年再做技术 b)我们了解现在80、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吗? ——这是一个选择与诱惑并存的时代,对自身职业的忠诚将远远大于某个企业的忠诚,物质的诱惑,快餐文化的存在,他们的成长思路能跟我们用人部门的期望完全一致吗?
他们愿意老老实实的在生产一线呆3-5年再考虑是否成才吗?
c)我们的发展能脱离80、90后的影响吗?——显然,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理不理解,他们都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不可能脱离时代主流去发掘人才(非时代主流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儿童)
5、不同地域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5.1 不同地域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5.2数据分析:
(1)家庭住址分布在重庆、川内其余
地区和国内其余地区的员工离职率要远远
高于宜宾和宜宾周边的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宜宾本地员工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其离职率仅为2.23%,这反映出***公司在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上是不足的,难以留住外地的员工。
(2)但离职率并非越低越好,员工离职率过低有碍于公司变革和创新,有可能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等,导致公司缺乏变革力和创新力素,因此应注意度的把握。
6、不同公司工龄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6.1 不同公司工龄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6.2 数据分析:
(1)司龄在1-2年的员工离职率最高,2-3年的员工次之,也就是说员工在进入公司后的1-3年这个期间是最容易离职的。
(2)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经营管理、生产一线还是工程技术的岗位,差不多都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较为熟练地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员工工作2-3年这一期间,如果员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无疑是很大的。因为公司培养一个员工的成本和人员离职后的重臵成本较高。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层,平时需要多留意这一部分员工,对这一部分员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3)5年以上的员工虽然离职率最低,但是其离职人数却最多,而这一部分人多为公司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如何为这一部分人群提供更好地发展空间和平台是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7、不同年龄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7.1 不同年龄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7.2数据分析:
年龄段在20-25岁的员工占到离职总人数的40%左右,而这一类员工的离职率也高居榜首。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大多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也没有太多的牵绊,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所以不稳定因素要较其他几个年龄段的员工大得多。但如果能使这一部分员工留下来,他们也许会是公司今后的中流砥柱。
四、离职率分析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面临的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
2、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我们的高学历高素质员工?
3、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我们的青年员工、外地人才?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找到这些员工离职原因的关键所在,以及他们最直接的需求。
五、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1、离职原因统计 通过对员工离职申请表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结合员工离职面谈,员工离职原因如下图所示:
高,同时更多地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其他公司,他们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并得到足够的尊重。而***公司的总体薪酬水平基本处于川渝两地市场平均水平的中位线,虽然不算高,但是却也算不算低。只是随着近年来,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青年员工大多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的问题,对薪酬有着更高的期望也就无可厚非。而公司目前的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激励性、竞争性和公平性。
目前公司薪酬结构有待改变,计划将员工分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生产一线三个序列进行薪酬设计。充分体现员工岗位的价值和员工本身的价值,而岗位评价和员工绩效考核也就自然成了今后公司需要不断完善的两项重要工作。此外,要让员工真正明白公司支付给他们的总薪酬,其中包括了各种津贴、奖金、以及五险一金等福利,而不仅仅是把目光聚集在每个月的实发工资上。
2)员工的成长环境:
对员工而言,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员工,初入职场的时候会更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也更显得有棱有角,充满了激情甚至是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特别渴望被接受、被认可、被重视和尊重,从而积极地成长。
作为公司或部门的领导,如果能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员工的投诉或建议电话、邮件;定期组织沟通会听取员工意见;积极为员工答疑解惑;及时表彰优秀员工等等,那么对员工来说也许都会是一种莫大的褒奖,否则会让员工认为缺少领导重视和培养下属的人文环境。3)晋升机会与未来:
基于***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非常的扁平化,就职位本身来说,确实缺乏晋升机会和空间。但在主晋升通道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辅晋升通道来解决。比如建立并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的评聘制度,对于不同岗位序列设计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聘任津贴标准,帮助员工在技能技术方向打造晋升通道,帮助他们做好专业技术方向的职业规划。
4)公司管理制度的认可度:
尽管***公司顺利通过了iso14001、iso2000、iso9001、ts16949、iso10012等一系列体系认证,但在对这些体系的落实上,不少管理人员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都把体系检查定义为一项工作任务,而不是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应该严格按照各种体系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公司的部分管理制度也一样,有的存在过时或者根本就没实施过的情况。那么公司的每一项管理制度,下面的员工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他们又参与了多少。所以,在制度的制定和宣传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最直接的受众出发,只有这样,公司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和更具可行性。而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更新也是制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5)培训机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一家公司,他们最关心的都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们能够拿到多少钱,另外一个就是他们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可见,良好的培训体系是企业留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培训的方式是具有多样性的,除了常规的培训手段之外,还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组织青年员工讨论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鼓励员工的工作丰富化;鼓励员工求学培训,协助员工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鼓励员工就自己的研究在公司内部进行介绍或报告等等。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公司个别部门离职率偏高,往往把原因单纯地归结到薪酬水平太低。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钱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吸引人才和留人、留心上。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经常有很多文体活动、培训做得好、领导比较重视下属意见、经常跟员工沟通,因而虽然薪酬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的员工对企业仍然有很高的忠诚度,因为他们的企业有家的感觉,他们有着非常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而人的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所有的管理者一起提高管理意识和能力,并勇于实践,当通过离职率分析等发现偏差时,勇于且善于共同纠正,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方能创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格局,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往往在解决了温饱和安全问题之后,就会开始追求跟自己喜欢的人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人们开始重视得到尊重,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些因素都是留住人才不可缺少的。所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综合的全方位考虑,不断进步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nbw 2011年7月10日
第三篇: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适当的员工离职率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离职率过高的现象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流失人才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对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造成企业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研讨。
1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
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应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大多数学者认为10%左右为宜。但目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高于10%。很多人认为,企业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工资水平低或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与组织融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达成同化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但当某一环节发生错误,两者目标产生分歧,从而累积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时,员工的离职行为就发生了。
根据对一些企业和员工的调查,产生冲突造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
1.1人员聘用上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
宽进宽出往往是招聘工作不细致的直接结果。招聘工作不细致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岗位的任职条件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基本应该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条件。任职条件的确定需要借助于工作分析,但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2)对应聘者的甄选方法单一,面试凭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仅仅采用面试一种手段,没有根据岗位要求编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面试题目。(3)招聘工作的简单化与制式化造成把关不严,选人不准。
1.2没有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在人才市场谋求职位的人,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更看重在新的岗位上能否得到发展。而能否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没有前途,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
1.3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很多人是感觉到自己难以融入这个企业而选择离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不统一,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风气。沟通与协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象很孤立,好象和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1.4员工对企业的前途缺乏信心
曾经有报纸针对“求职者偏爱什么样的企业”这一问题做过调查。在对1217人的,选择“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22.84%。优秀人员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自己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们不仅看重其现有的工资福利,还看重企业的发展,一个新员工来到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这个企业的前途作出判断。如果他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前途或自己在其中没有发挥空间时,很可能会作出辞职的决定。
除上述一些原因外,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奖惩不当,考评晋升不公正,企业人际环境等也是造成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2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后果
2.1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员工非正常离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新员工接替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2.2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对于企业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经常会在其他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导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离职率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员工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适应性企业文化,就很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3优秀人才的流失 一个企业里,往往越是市场上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离职率高的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比价严重,这无疑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而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优秀人才时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3应采取的对策
3.1改变宽进宽出的方式,严把员工进入关
(1)规范甄选面试流程,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规范。有了岗位目标说明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条件有针对性的筛选应聘简历,确定考试、面试的范围。(2)改进面试,采用多种甄选方法。比如,采用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相结合;设计好面试评价表;采用多轮面试或评价小组面试,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3)可采用传统的知识测试和近年国内流行的心理测试。总之,在招聘阶段就要在充分沟通与面试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或减少雇用双方的目标差异,严把员工进入关,从而将员工的离职率在引进人才的第一步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2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1)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当一个管理岗位或中高层次岗位出现空缺时,应实行内部优先。在全球一些知名企业,如宝洁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内部提拔。这样,会给下属员工很强的工作动力,他们会认为在公司里做出的任何贡献都是有机会使自己得到晋升与回报。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安心的留在企业中,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开展员工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抱怨内部没有优秀人才,只得从外部招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方面做的不好。要想培养人才必须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只有预先培养人才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人才短缺。
3.3实现企业文化的同化
企业文化好比人的个性,说明“在我们企业里是如何行事的”,从而使本企业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别的企业的特征。员工的高离职率往往直接起因于个体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的正面冲突。因此,使员工和企业树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导向培训和组织价值观熏陶,十分必要而迫切。(1)推广“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原则,适度放下决策权,强调团队建设和工作自主,尽可能凸现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适度淡化管理者的作用,从而使两者逐步趋于平衡。(2)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生涯的逐步同化。组织应该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使这种规划和组织发展生涯相协调。
3.4重视员工的培训
培训和开发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法宝之一。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和“再学习”机会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培训开发的实施,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同步,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增强归属感。制度化的、经常化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3.5使员工树立对企业前途的信心
除了确定濒临倒闭、没有前途的企业外,员工对企业前途缺乏信心,应当从管理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宣传的不到位,员工并不了解企业现行的发展状况;看看该企业是不是个人决策的企业,企业的兴衰系于经营者一身,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1)开办内部刊物,宣传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取得的成就。(2)推行民主管理。比如建立企业发展部、企业策划部之类的职能部门辅助经理决策,或者合理授权,让有能力有思路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
4.如何让员工自己提出来辞职
公司辞退员工已经非常正常了,辞退总有个原因吧,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一是找员工本人谈谈,从思想上沟通。根据他本人的特点,建议他今后去做什么,去哪里做更适合他的发展,这样较人性化;
二是依据公司制度。公司有无明确,对于违反公司规定或工作造成损失的应主动辞职,否则将赔偿损失;
三是降低工资待遇。工资低了,他自然会寻找出路的。
总之,HR对于员工离去一定要慎重,做好思想工作,为其后路指明方向,让其去寻求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这样让员工也走的愉快。
第四篇:员工离职原因及应对方案
员工离职原因及应对方案
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作为一名车间主任面对员工离开车间时心情万分痛心,特别是近十年来整个国家乃至国际上,人才的流动都非常普遍,很多员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到沿海城市,到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人才流动正临严峻的形势,我们的企业如此,我们仪表专业更是如此。
培养一个员工非常不容易,培养一名优秀的仪表专业人员非常困难,没有三到五年的科学培养和大量的投入以及长期的培训是很难达到优秀的,许多熟练而专业的仪表核心员工是经过长期在岗位上刻苦磨练和许多血的代价练出的,这些核心员工的流失对车间对公司影响巨大:影响车间的维护工作;影响员工情绪;引起连锁反应;增加公司成本;影响车间的工作效率,引起车间整体综合素质的下降,降低服务质量。作为一名车间主任,经常反思员工离职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一种虽不紧急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员工离职是车间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它可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员工离职的原因众多,因人而异,但影响员工离职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时只是某一个关键因素就足以导致员工离职,而更多情形下则是多个因素的复合作用引致员工离职的最终结果。随着社会文明与职业文化的进步,随着职业社会对胜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对成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相应的离职现象会越来越普遍。了解掌握员工的离职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和提高车间的管理策略对车间是有利的。分析从2002年到2009
年底的8年中仪表离开的几十名员工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工资待遇不满意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也是不行的,因为金钱是满足人们基本的实力和安全需要的基础,也是人们获得尊重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离职的约占40%,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外企、合资企业不断涌现,由于其在薪酬福利等方面相对我国传统国营企业颇显丰厚,并有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吸引了大批国企人员纷纷离职而进入这些外资合资企业。我们车间离职的协议工有60%是因对现有待遇不满意离职的。
二. “跳板哲学”:边学边找工作,学到了东西就该走人
部分员工,特别是新毕业的学生,在仪表车间工作只是一种过渡,想学一些知识,学得差不多就走人,边学边找工作,这种员工离职的比例占20%。
三. 对工作岗位不满意。无法得到更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无吸引力,岗位疲劳了。需要换一种新的岗位,这种员工他们大多是离开了车间,而不是离开了企业,对企业无损失,甚至是一种潜能的充分发挥,但对车间是一种损失,这种原因离职的占20%。
四. 人际管理处理不好,不满企业的管理,不满意车间的每个员工,个性较强,不能做到“适者生存”,这种原因离职的约占5%。
五. 对专业不满意,不喜欢,改行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原因离职的约占5%。
六. 对企业的远景未看好,对企业无信心,这种原因离职的约占5%。
七. 虽对工作满意,但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原因离职的约占5%。
员工离职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正常合理地人员流动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过频地人员流失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损失,了解掌握员工的离职原因,通过分析,探讨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提高车间的员工管理和培训策略,提高应对员工离职的突变事件显得龙为重要。
作为车间的管理者,面对员工的流失应有超前的系统考虑,不只想着怎样留人,更应考虑怎样培养人,稳定员工队伍,提高整体团队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 加强车间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思想建设不
光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要有车间文化、班组文化的建设,把化纤好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使车间上下共同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为了共同的目标远景而努力奋斗;定期修订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按制度办事;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
二. 制定车间的中、长期人员培训计划和目标。
三. 加强团队建设。很多任务的完成,不光是靠一两个核心人员完成,而是依托于一个团结、协作、高效的团队完成的。因此,作为车间管理者,建设好车间团队是应有的职责和任务,是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 合理地培训人才梯队。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则需要一个很好的人才梯队,因此培养人才,建设人才梯队是车间管理者的一大职责和任务。作为车间管理者,一定要合理地分配好各班组人员,要有一定的梯队,同时车间要合理地培训人员,使新的仪表技术,新的成套系统,难度较大的控制系统,联锁系统要有一批员工能够熟练掌握,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要培养一大批优秀员工,形成强大的人才梯队。
五. 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执行A、B岗,保证每人掌握多个岗位。
六. 鼓励冒尖,培养专家型人才,对于那些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忘我投入,贡献卓著的优秀员工,除了一般的赞赏、表扬、荣誉、物质奖励手段以外,更要通过授权,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如让他们负责一个项目的建设,通过车间的强有力的鼓励和支持,通过项目的锻炼,使他们更加冒尖,同时优先考虑他们的外出培训,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七. 开拓思路,开展多元化的职业培训。
作为车间管理者,只有超前考虑员工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才能正确处理好员工的流失问题,使企业和车间的发展进入良好循环。
第五篇:员工离职分析及应对措施
员工离职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征文
关注员工离职动态
构建发展所需的员工队伍
——***2011年上半员工离职调研报告
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人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更依赖于员工的不断进步和成长,没有相对稳定的合格的员工队伍,企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发展壮大。
作为考察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离职率直接反应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通过对员工离职动态的了解和分析,企业可以找出自身影响员工稳定的因素并加以改进,增强内功,以吸引和打造未来发展所需的员工队伍,从而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为此,笔者对四川省宜宾***有限公司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这一时间段的员工离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一、2011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离职率
截止2011年6月30日,***公司正式合同工共计1105人,1-6月份累计离职95人,其中正式工74人,其余21人为实习生,不纳入离职率的计算。
故,公司上半年离职率 =上半年离职总人数/(统计期末人数+上半年离职正式工人数)=74/(1105+74)=6.28%。
根据国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正略钧策发布的《2010员工离职与招聘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8.55%,而其中制造业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3.4%。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离职率控制在6%-8%是比较合理的。
二、近三年同期离职率比较分析
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期离职总人数、离职实习生、离职率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
1、离职总人数:2011年上半年较前两年均有所下降;
2、离职实习生:2011年上半年比2009年大幅度下降,比2010年同期有小幅度上升;
3、正式工离职率:2011年较2009年高很多,但较2010年有较大程度地降低;
从整体数据看,2010年公司离职率屡创新高,引起了公司的重视,***公司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稳定员工队伍。2011年上半年离职率较2010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对离职率控制成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经过对离职人员的细化分析,我们发现在公司的整个管理中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反思。
三、***公司离职情况细化分析
1、员工离职类型分析: 1.1离职类型统计数据: 1.2 数据分析:
(1)辞职员工占到了所有离
职人员的82%辞职者中绝大部分
是合同期内因个人或公司原因主
动提出辞职的,有少许为合同期
满不愿再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的,说明辞职员工对公司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应了解离职原因。
(2)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占到了10% 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多为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而被公司依法辞退,这一部分员工比重较往年同期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与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所以,各部门在今后的员工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尽量避免劳动纠纷,降低法律风险。
(3)外调人员占8% 外调人员均为五粮液集团旗下子公司间的内部调动,***公司在为集团和兄弟公司之间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
2、***公司各部门离职率分析: 2.1各部门离职人数和离职率统计数据:
2.2数据分析:
(1)离职人员主要集中于CB事业部、CA事业部、工具事业部和机加事业部,但离职率高的几个部门缺并非全是这几个部门。全公司的离职率为6.28%,超过这一整体水平的为CB事业部、CB技术部、CA技术部、机加事业部。
(2)管辅部门虽然离职率并没有超过公司整体水平,但从离职人数和离职率来,较往年有明显增加和提高,个别部门的离职率甚至超过25%。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必然会更高。如果公司在相关机制上依然得不到改进,管理岗位的员工离职率也许会进一步提高。
3、各类主要岗位离职率分析 3.1 各类主要岗位离职率数据 3.2数据分析:
(1)在总量上,生产一线的离
职人员最多,但在离职比率上最高的却是工程技术岗位的员工。
(2)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强大对公司至关重要,公司和用人部门都应该重点予以关注。因为这一类员工一旦离职,在公司目前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他们带走的将不仅仅只是公司的技术,同时还可能带走我们的客户资源或者导致其他技术人员的离职。而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也同样如此。
4、不同学历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4.1 不同学历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4.2数据分析:
(1)离职人员中,总量上,中专以上的人员离职最多,但从离职率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了离职总人数的50%。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离职率更是远远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
(2)就目前公司整体学历水平来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仅占到公司全员的9%,近年来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更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3)在与事业部等基层用人部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领导甚至认为本科生无用,因此,企业是否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 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的技术战线需要本科生吗? ? 我们技术人员从哪里来?
——全是从一线提拔产生实践型技术人员?
还是院校招收有理论与基础的本科学生,加强培养并重?
? 我们如何加强本科生的培养?——这涉及到下面的几个问题:
A)我们很多用人部门的期望——大学生在一线当工人踏实干几年再做技术
B)我们了解现在80、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吗?
——这是一个选择与诱惑并存的时代,对自身职业的忠诚将远远大于某个企业的忠诚,物质的诱惑,快餐文化的存在,他们的成长思路能跟我们用人部门的期望完全一致吗?
他们愿意老老实实的在生产一线呆3-5年再考虑是否成才吗?
C)我们的发展能脱离80、90后的影响吗?——显然,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理不理解,他们都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不可能脱离时代主流去发掘人才(非时代主流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儿童)
5、不同地域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5.1 不同地域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5.2数据分析:
(1)家庭住址分布在重庆、川内其余
地区和国内其余地区的员工离职率要远远
高于宜宾和宜宾周边的员工。在公司工作 的宜宾本地员工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其离职率仅为2.23%,这反映出***公司在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上是不足的,难以留住外地的员工。
(2)但离职率并非越低越好,员工离职率过低有碍于公司变革和创新,有可能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等,导致公司缺乏变革力和创新力素,因此应注意度的把握。
6、不同公司工龄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6.1 不同公司工龄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6.2 数据分析:
(1)司龄在1-2年的员工离职率最高,2-3年的员工次之,也就是说员工在进入公司后的1-3年这个期间是最容易离职的。
(2)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经营管理、生产一线还是工程技术的岗位,差不多都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较为熟练地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员工工作2-3年这一期间,如果员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无疑是很大的。因为公司培养一个员工的成本和人员离职后的重臵成本较高。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层,平时需要多留意这一部分员工,对这一部分员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3)5年以上的员工虽然离职率最低,但是其离职人数却最多,而这一部分人多为公司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如何为这一部分人群提供更好地发展空间和平台是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7、不同年龄员工的离职率分析 7.1 不同年龄员工的离职率统计数据:
7.2数据分析:
年龄段在20-25岁的员工占到离职总人数的40%左右,而这一类员工的离职率也高居榜首。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大多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也没有太多的牵绊,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所以不稳定因素要较其他几个年龄段的员工大得多。但如果能使这一部分员工留下来,他们也许会是公司今后的中流砥柱。
四、离职率分析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面临的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
2、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我们的高学历高素质员工?
3、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我们的青年员工、外地人才?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找到这些员工离职原因的关键所在,以
及他们最直接的需求。
五、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1、离职原因统计
通过对员工离职申请表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结合员工离职面谈,员工离职原因如下图所示:
高,同时更多地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其他公司,他们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并得到足够的尊重。而***公司的总体薪酬水平基本处于川渝两地市
场平均水平的中位线,虽然不算高,但是却也算不算低。只是随着近年来,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青年员工大多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的问题,对薪酬有着更高的期望也就无可厚非。而公司目前的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激励性、竞争性和公平性。
目前公司薪酬结构有待改变,计划将员工分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生产一线三个序列进行薪酬设计。充分体现员工岗位的价值和员工本身的价值,而岗位评价和员工绩效考核也就自然成了今后公司需要不断完善的两项重要工作。此外,要让员工真正明白公司支付给他们的总薪酬,其中包括了各种津贴、奖金、以及五险一金等福利,而不仅仅是把目光聚集在每个月的实发工资上。2)员工的成长环境:
对员工而言,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员工,初入职场的时候会更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也更显得有棱有角,充满了激情甚至是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特别渴望被接受、被认可、被重视和尊重,从而积极地成长。
作为公司或部门的领导,如果能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员工的投诉或建议电话、邮件;定期组织沟通会听取员工意见;积极为员工答疑解惑;及时表彰优秀员工等等,那么对员工来说也许都会是一种莫大的褒奖,否则会让员工认为缺少领导重视和培养下属的人文环境。3)晋升机会与未来:
基于***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非常的扁平化,就职位本身来说,确实缺乏晋升机会和空间。但在主晋升通道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辅晋升通道来解决。比如建立并不断完善专业技术
职称和技能等级的评聘制度,对于不同岗位序列设计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聘任津贴标准,帮助员工在技能技术方向打造晋升通道,帮助他们做好专业技术方向的职业规划。4)公司管理制度的认可度:
尽管***公司顺利通过了ISO14001、ISO2000、ISO9001、TS16949、ISO10012等一系列体系认证,但在对这些体系的落实上,不少管理人员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都把体系检查定义为一项工作任务,而不是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应该严格按照各种体系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公司的部分管理制度也一样,有的存在过时或者根本就没实施过的情况。那么公司的每一项管理制度,下面的员工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他们又参与了多少。所以,在制度的制定和宣传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最直接的受众出发,只有这样,公司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和更具可行性。而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更新也是制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5)培训机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一家公司,他们最关心的都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们能够拿到多少钱,另外一个就是他们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可见,良好的培训体系是企业留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培训的方式是具有多样性的,除了常规的培训手段之外,还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组织青年员工讨论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鼓励员工的工作丰富化;鼓励员工求学培训,协助员工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鼓励员工就自己的研究在公司内部进行介绍或报告等等。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公司个别部门离职率偏高,往往把原因单纯地归结到薪酬水平太低。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钱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吸引人才和留人、留心上。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经常有很多文体活动、培训做得好、领导比较重视下属意见、经常跟员工沟通,因而虽然薪酬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的员工对企业仍然有很高的忠诚度,因为他们的企业有家的感觉,他们有着非常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而人的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所有的管理者一起提高管理意识和能力,并勇于实践,当通过离职率分析等发现偏差时,勇于且善于共同纠正,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方能创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格局,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往往在解决了温饱和安全问题之后,就会开始追求跟自己喜欢的人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人们开始重视得到尊重,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些因素都是留住人才不可缺少的。所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综合的全方位考虑,不断进步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NBW 2011年7月10日
荐2012年企划事业部设计师离职报告 荐荐荐离离离
职
职
报职
报
告报
告怎告
范么格
本
写
式
荐自动离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