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时间:2019-05-14 01: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篇: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GB/T 18204.6-2013 第6部分 :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2013年12月31日发布 2014年12月1日实施 1 范围

GB/T 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频次与样本量、质量控制、样品送检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与经常性卫生监测,其它场所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测

在公共场所营业期内,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价。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测频次与样本量要求 4.1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场所 4.1.1空气卫生状况监测

4.1.1.1 监测频次:空气质量监测为1d,上午、下午各监测一次;经常性为随机监测。

4.1.1.2 监测样本量:客房数量≤100间的场所,抽取客房数量的3%~5%进行监测;客房数量>100间的住宿场所的,抽取客房数量的1%~3%进行监测;且每个场所监测的客房数量不得少于2间,每间客房布1个监测点。

4.1.2 饮用水卫生状况监测

4.1.2.1 饮用水监测:按GB5749执行。4.1.2.2 沐浴水监测频次:随机检测。

4.1.2.3 沐浴水监测样本量:随机选择5间客房,各采集沐浴水样500mL。

4.2 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歌舞厅等场所 4.2.1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等空气卫生状况监测 4.2.1.1 监测频次:空气质量监测在场所监测1d,在1d中监测1场~2场,每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和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只随机监测1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和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

4.2.1.2 监测样本量:座位数量<300个的场所布置1个~2个监测点,座位数量300个~500个的场所布置2个~3个监测点,座位数量501个~1000个的场所布置3个~4个监测点,座位数量>1000个的场所布置5个监测点。

4.2.2 游艺厅、歌舞厅等空气卫生状况监测

4.2.2.1 监测频次:空气质量监测在场所监测1d,在1d中营业的客流高峰和低峰时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4.2.2.2 监测样本量:营业面积<50m2的场所布置1个监测点,营业面积50m2~200m2的场所布置2个监测点,营业面积>200m2的场所布置3个~5个监测点。

4.3 公共浴室、游泳馆等场所

4.3.1.1 监测频次:经常性卫生监测在场所营业的客流高峰时段监测1次。

4.3.1.2 监测样本量:营业面积<50m2的场所布置1个监测点,营业面积50m2~200m2的场所布置2个监测点,营业面积>200m2的场所布置3个~5个监测点。

注:场所营业面积应按不同功能(如更衣室、休息室、浴室、游泳池等)分别计算。

4.3.2 游泳池水卫生状况监测

4.3.2.1 监测频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4.3.3.2 监测样本量:随机选择5个淋浴喷头,各采集淋浴水样500mL;在沐浴池选择3个采样点,采集水面下30cm处水样500Ml。

4.4 美容店、理(美)发店等场所空气卫生状况监测

4.4.1 监测频次:空气质量监测为1d,在1d的营业时间内监测2次~3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4.4.2 监测样本量:座(床)位数量<10个的场所布置1个监测点,座(床)位数量10个~30个的场所布置2个监测点,座(床)位数量>30个的场所布置3个监测点。

4.5 体育场(馆)空气卫生状况监测

4.5.1 监测频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4.5.2 监测样本量:观众座位数量<1000个场所布置2个监测点,座位数量1000个~5000个的场所布置3个监测点,座位数量>5000个为场所布置5个监测点。

4.6 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场(店)、书店、候车(机、船)室、餐饮等场所空气状况监测

4.6.1 监测频次:经常生卫生监测为场所营业的客流高峰时段随机监测次。

4.6.1 监测样本量:营业面积<200m2的场所布置1个监测点,营业面积200m2~1000m2的场所布置2个监测点,营业面积>1000m2的场所布置3个监测点。

4.7其它公共场所

按照相应专业特点参照4.1~4.6的要求进行监测。4.8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各类公共场所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按WS/T395中的要求的频次与样本量进行。

4.9 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

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监测3d,每次监测应采集平行样品。公共用品用具监测样本量要求

公共用品用具的监测样本量按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3%~5%抽取。当某类用品用具投入使用总数不足30件时,此类物品采样数量至少应为1件。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

6.1每次监测前应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其内容包括监测目的、计划安排、监测技术的具体指导和要求、记录填写等,以确

保工作质量。

6.2现场采样前,应详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熟悉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能正确使用监测仪器。

6.3 每件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修理后的仪器应重新进行计量检定。每次连续监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

6.4 采样的流量于每次采集样品时,应设空白对照,采平行样。6.5 使用化学法现场采集样品时,应设空白对照,采平行样。6.6 微生物采样应无菌操作。采样用具,如采样器皿、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应经灭菌处理,无菌保存。样品送检要求

7.1 采样前或采样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应标记清楚(如名称、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年月日)

7.2 样品(特别是微生物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损失或污染,存放样品的器具应密封性好,小心运送。

第二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 试题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 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A.√

B.×

答案: A

第 2 题.对于理发刀、剪和修脚工具的采样:应在使用的刀、剪刃的两侧面各涂抹一次采样。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

A.√

B.×

答案: A

第 3 题.降低水中尿素的浓度的最好办法是用过滤、加药等手段处理池水。

A.√

B.×

答案: B

第 4 题.可吸入颗粒物(IP)是指粒径≤15μm以下的颗粒,它可以进入人体上、下呼吸道,特别是进入下呼吸道。

A.√

B.×

答案: B

第 5 题.对于未获得计量认证资质的单位或含有不在计量认证范围内项目的检测报告,不能出具加盖计量认证CMA章的检测报告。

A.√

B.×

答案: A

第 6 题.《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8-1996)规定,游泳池池水中游离性余氯应为0.3-1.0mg/L。

A.√

B.×

答案: B

第 7 题.对于营业面积200m2~1000m2的商场而言,一般须设置1-2个监测点。(×)

A.√

B.×

答案: B

第 8 题.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场所空气质量监测为1d,上午、下午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A.√

B.×

答案: A

第 9 题.公共场所适宜的采光和照明可以减少视力疲劳,提高舒适度。阅读环境或精细作业环境(如书店、图书馆、商场柜台等)照度不得低于100Lx。

A.√

B.×

答案: A

第 10 题.从卫生学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在0.07%以下是最佳状态,最高不应超过0.15%。

A.√

B.×

答案: A

第1 1 题.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A.√

B.×

答案: A

第1 2 题.降低水中尿素的浓度的最好办法是用过滤、加药等手段处理池水。

A.√

B.×

答案: B

第1 3 题.监测点应该主要考虑公共场所现场的平面布局。

A.√

B.×

答案: B

第1 4 题.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场所空气质量监测为1d,上午、下午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A.√

B.×

答案: A

第1 5 题.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A.√

B.×

答案: A

第1 6 题.《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A.√

B.×

答案: A

第1 7 题.公共场所适宜的采光和照明可以减少视力疲劳,提高舒适度。阅读环境或精细作业环境(如书店、图书馆、商场柜台等)照度不得低于100Lx。

A.√

B.×

答案: A

第1 8 题.从卫生学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在0.07%以下是最佳状态,最高不应超过0.15%。

A.√

B.×

答案: A

第1 9 题.对于理发刀、剪和修脚工具的采样:应在使用的刀、剪刃的两侧面各涂抹一次采

样。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

A.√

B.×

答案: A

第 20 题.对于营业面积200m2~1000m2的商场而言,一般须设置1-2个监测点。(×)

A.√

B.×

答案: B

单选题部分

第 1 题.《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规定3-5星级饭店、宾馆的二氧化碳不得超过()。

A.0.07%

B.1.00%

C.1.20%

D.1.50%

答案: A

第 2 题.空气质量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应距离墙壁()m远。

A.0.2-0.5

B.0.5-1.0

C.0.5-1.5

D.1.0-1.5

答案: B

第 3 题.对座位数量<300个的影剧院进行空气卫生状况监测,应布置()个检测点:

A.1

B.2

C.1~2

D.3

答案: C

第 4 题.3-5星级饭店、宾馆的甲醛应为()。

A.≤0.5mg/m3

B.≤0.7mg/m3

C.≤1.0mg/m3

D.≤1.2mg/m3

答案: D

第 5 题.游泳池池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A.100个/mL

B.500个/mL

C.1000个/mL

D.1500个/mL

答案: C

第 6 题.公共用品用具的监测样本量按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抽取。

A.3%~5%

B.3%~10%

C.5%~10%

D.1%~3%

答案: A

第 7 题.对公共饮(餐)具采样,应在饮(餐)具与口唇接触()处的内外缘各一周采样。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答案: B

第 8 题.以下哪个不是检测点的选点原则:()A.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B.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C.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1m~1.5m远,高度1.0m~1.5m。

D.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答案: C

第 9 题.对于人工游泳池,应在泳池水面下()处采集水样。

A.10

B.20

C.30

D.40

答案: C

第 10 题.游泳池水质采样,一般要采集()mL水样。

A.250

B.500

C.750

D.1000

答案: B

第1 1 题.当某类用品用具投入使用总数不足30件时,此类物品的采样数量至少应为()件。

A.1

B.2

C.3

D.4

答案: A

第1 2 题.3-5星级饭店、宾馆的甲醛应为()。

A.≤0.5mg/m3

B.≤0.7mg/m3

C.≤1.0mg/m3

D.≤1.2mg/m3

答案: D

第1 3 题.成人泳池面积≤1000m2的,应布置()个采样点。

A.1

B.2

C.1~2

D.3

答案: B

第1 4 题.细菌总数是指()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6℃±1℃恒温箱内培养后,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CFU/ml计)。

A.0.5

B.1

C.5

D.10

答案: B

第1 5 题.空气质量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应距离墙壁()m远。

A.0.2-0.5

B.0.5-1.0

C.0.5-1.5

D.1.0-1.5

答案: B

第1 6 题.出具的检测报告除非有其他的充分理由,一般应至少包括下列哪些信息:()

A.检测单位名称和地址

B.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和每一页上的标识

C.所用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识别

D.以上都是

答案: D

第1 7 题.公共用品用具的监测样本量按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抽取。

A.3%~5%

B.3%~10%

C.5%~10%

D.1%~3%

答案: A

第1 8 题.游泳池水质采样,一般要采集()mL水样。

A.250

B.500

C.750

D.1000

答案: B

第1 9 题.以下哪个不是检测点的选点原则:()A.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B.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C.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1m~1.5m远,高度1.0m~1.5m。

D.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答案: C

第 20 题.浴池水浊度应不得超过()度

A.5

B.10

C.20

D.30

答案: D

第三篇:某区疾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会

XX市XX区疾控中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经验和体会

作为一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具体任务,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中所述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辖区内公共场所危害因素情况,寻找危害因素可能的作用方式,对危险因子进行评估,采用相应的干预控制措施,提高公共场所活动安全性。目前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所依据的法规是1987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经历了2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作为公共场所这类服务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自然也出现了更多的危害因素,而1987年制定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同样作为10年前制定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也在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太合理之处。

为了达到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要求,又要克服基层疾控中心人员不足,经费和车辆紧张等矛盾,XX区疾控中心卫生科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方面也做了不少的探索和改革,包括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力量,开展美容美发行业的协同监测等,但是该项工作依然存在不足和困难,在这里借这次工作会议,将我们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经验和体会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以期寻找出一个更合适基层,合适广州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之路。

一、加强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学预评价工作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学预评价的目的在于预先对可预见的“危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公共场所”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或建筑物),许多公共场所的“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在很多时候是可以预知的,这类公共场所的“危害因素”具有行业特点,也同地域环境,气候特点,人文经济环境等因素相关,因此在对危险因子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一般来讲这类“危害因素”多集中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危害因素:如噪音,超标的空气微小气候,家具、设施以及装饰材料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例如,XX市地处南方潮湿区域,空气中的湿度经常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而空气湿度大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场所空气中霉菌的超标,如果在这个公共场所建设期间,对一个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场所”项目进行充分的卫生学预评价,提出积极的建议,将足够的通风,排风,除湿设施充分考虑进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类“危害因素”。

2007年我中心接受一家银行委托,调查该银行大楼二次供水异常的原因,结果发现,该大厦的二次供水水箱直接同中央空调冷却水塔相通,当日在清洗冷却水塔后,发生水倒流进入供水管道,使得水龙头出 1

水出现异常白色泡沫,后在我们建议下,在二次供水水箱与冷却水塔的管道之间加装单向阀门后,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如果我们能在设计当初介入,进行卫生学预评价,或许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我中心在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学预评价方面专门成立了预评价室,有3名职工从事该项工作,2007年审核了79家各类公共场所的设计图纸,只占2007年所有新发证的24%左右。原因有很多,这里就不细述,不过进行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必须多部门共同合作,共同把关,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是在座所有卫生工作者都清楚的。

实际上,卫生学预评价工作开展和效果这几年在职业卫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该工作在工矿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规避职业危害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工作流程值得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方面充分借鉴。

因此在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评价方面,我们期待XX市有关部门(卫生、工商、建设等多部门)共同出台一个加强和完善该项工作的文件。

二、需要科学地设置监测项目和频次

2007年XX区疾控中心监测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样品数6830宗,约1200间,尚有4成多公共场所由于人力物力,以及其他原因无法监测到。尽管如此,一年平均下来每个工作日我们的监测样品数都得至少有29宗(不考虑创卫等因素)。面对如此庞大的监测任务,作为基层卫生监测人员,每天都在计算着今天明天该监测多少家,这还不算每年新开业的公共场所带来的任务。如何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来达到相对应的目的,是我们每个卫生工作者的一项课题。

由于“公共场所”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建筑物),一旦进入经营状态,它的设备设施等很少更换,就是说,常见的物理化学危害因素的波动和变化并不大,其危害主要来自消费者在使用各种用品和卫生设施可能带来的生物危害因素,这个危害因素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而且现在公共场所经营者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用品类的卫生质量,往往将经常使用和更换的用品如旅业的床上布草用品交给专门的清洗公司清洗消毒。而清洗公司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使得其所清洁的用品基本能保证卫生质量。

这些在我们监测的数据可以体现,不合格的样品多为杯具和拖鞋类由经营者自行消毒的用品用具。不过我们也看到,一些潜在的危害如地毯滋生的螨虫所带来的卫生问题,新装修的场所所用的材料释放除的有毒有害气体(苯,二甲苯,氨,TVOC等)并不在我们的监测范围。

因此对于目前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每年一次的监测频次,不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监测的效能和效果体现并不佳。同样在监测的项目上多针对布草和空气的监测,也不能真实反映该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另外,由于许多公共场所,如旅业,卡拉OK厅包房等,存在许多24小时不见阳光的所谓“暗房”。这类房间如果通风、排风系统不够的话,必将是霉菌繁殖的场所。而空气中霉菌含量高,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哮喘病人或过敏体质人群,将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但是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中,都没有体现对空气中霉菌数量的卫生要求,以至于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明明感到房间内浓重的霉味,家具上也可以看到霉点,却由于没有卫生要求,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

因此,在卫生监测过程中,根据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以在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下,使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更有实际意义,切实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一些监测频次可以由每年监测一次改为每两年监测一次;减少对外包清洗布草类的监测,增加对布草清洗专业公司的监管,并加强对经营场所自行消毒的用品的监测;增加有“暗房”类房间的公共场所的空气霉菌数量的监测,有地毯的公共场所螨虫的监测;新装修的公共场所的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等等。但空气中霉菌,螨虫的监测需要制定地方卫生标准。

三、需要制定地方法规,填补国家有关法规未涉及的卫生监督监测空白

在公共场所的危害因素中,物理和化学类危害因素易于发现和防治,而生物类因素由于其的不确定性不易被发觉和控制。但作为卫生工作者,预见可能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在美容美发行业,存在许多行为,可能造成皮肤破损的伤害,如理发,刮胡子,穿耳洞(戴耳环),针灸,纹身,修脚修指甲等等,这些行为都可能传播细菌性或病毒性传染病,因此对这类行为的监管应该更加严格。但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上述行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卫生监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空白,尤其在对穿耳洞(戴耳环),针灸,纹身,修脚修指甲等行为的用品用具的卫生监测方面。而且我国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率一直居高不下,上述的行为,给乙肝传播提供了一个途径。因此这类用品用具的乙肝病毒的监测应当给予重视。

沐足和保健按摩是我国近10年来出现的新的公共场所类行业,尤其沐足,如果卫生措施不到位,极易传播真菌性疾病或皮肤病。遗憾的是国家一直没有针对这类场所制定标准,在新的修改草案中亦未提出监管的要求。

在广州,许多生活小区内或新建楼盘内都设有所谓针对业主开放的游泳池,由于对外不具备“公共”二字,一直没有列入卫生监测的范畴,而实际上这类游泳池即使只提供给小区或楼盘内部使用,也具有“公共”内涵,但却出现监督监测的空白。

上述行为、行业和设施,都可能对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如何有效、科学地监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作为国家来制定一个法规和标准,往往只考虑全国性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应用性,实用性往往跟不上实际的发展需求,而XX市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公共场所发达地区,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方面做得更好,如果我们能针对上述行业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加强和完善卫生

监管力度,填补相关卫生监测的空白,这是我们的责任,虽然该地方法规需要多部门的参与。

四、建立定期发布有关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信息的机制,提高卫生监测部门的形象

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权益,也涉及到XX市的城市形象。为了让大家认识广州,也为了提升卫生部门形象,同样也为了保护公共的知情权等。卫生行政部门有必要建立一套定期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信息的机制,这套机制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之一。

每年中心均对辖内所属公共场所进行监测,积累了相当的资料。这些资料既反映公共场所当前的卫生状况也反映了公共场所历年的卫生状况的对比。一些公共场所由于经营者的不重视及其它客观原因往往每年均在相同的卫生指标中超标,并没有消除其危害因素,没能达到卫生监测的真正目的。如我区辖内一公共游泳池,常年出现游离余氯偏低及尿素超标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疾控中心的职能决定了我们只能对经营者进行了指引及对相关部门提供了监测数据。如何整合利用现有的监测资料,有效运用网络及媒体,消除可能对消费者带来的危害因素,指导消费者的安全消费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质监部门在特定时间针对关键食品的检测,定期在各大媒体网络上公布检测结果及不合格经营单位等,直接正确指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有一些中心的工作重点放到疾病控制上,原因之一是因为当一个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在发病率等方面得到体现,工作成绩也容易发现,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更多的属于疾病预防,其社会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工作成绩不易体现。尤其在取消卫生监测收费的趋势下,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工作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相关工作也之一徘徊不前。

但公共场所卫生本身的重要性是我们在座的都清楚的,它在疾病预防控制链条上也不是独立的一个环节,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积极思索,勇于创新,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工作仍有广阔的发展天地。集中式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问题,办公室电子电器化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街头饮水机的卫生问题,以及上面所述的空气中霉菌、螨虫卫生监测方法及标准等等都是我们卫生工作者面临的课题,通过长期的努力,相信我们的成绩终将会被社会所认可。

第四篇: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公共场所作为人们日常社交、商业活动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卫生质量好坏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推进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的提高,成为卫生监督主管部门当务之急。我国新修定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一定程度上促?M了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好转,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截至今日已有26年之久,《条例》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多元化的需要了。于2011年5月1日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仍存在着无法满足监督检测需求的问题。随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要求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公共场所,如健身房、证券交易所等场所出现,而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跟进,难以确保工作人员执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1.2 对于《条例》和《细则》来说,其中的一些条款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条例》中的规定存在空隙,例如有些商家在开业或者工作人员检查之际才向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一些监督检测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是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检测;还有一些规定没有考虑到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使部分指标仅在一部分地区起作用,而其他地区该项目的检测便稍显多余。《细则》中则主要是利用卫生指标来限制和防止违法现象的发生,但是对于部分场所有重要意义的指标却未被纳入监测项目中。例如在咖啡厅、茶楼等地方,杯具的大肠杆菌指标,歌厅、酒吧等地的空气细菌数、一氧化碳含量等都对这些场所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指标都没有被纳入此类场所的主要指标中。同时,有些检测指标虽然被纳入测试范围,但是对于一些场所并不能反应其卫生问题。

1.3 《条例》和《细则》的颁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遏制违法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一条不能忽视:处罚方式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条例》和《细则》中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处罚过轻,对于经营单位起不到威慑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共有五个步骤,前两步的罚款数目较少,后三步的停业整改耗费的时间较长。这两个方面使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震慑作用大大降低,使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缺少了必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此并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相关本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没有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常常出现上下级监督机构监督重叠和遗漏监督的现象,使各项相关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也使我国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影响。监督检测工作还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说,在城市的卫生监督工作明显优于城乡结合部和县、乡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前者的监督检测设备和技术也明显好于后者,监督检测工作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

1.5 卫生监督检测的专业工作人员较为缺乏,当前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可以说卫生监督的工作人员目前的整体素质难以符合当前执法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在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该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尽管现在许多高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但是往往在实践中出现脱节现象,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跟不上。另一方面,监督工作比较繁重,致使绝大部分人员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而且单位提供专门进修的经费、机会也不多,所以许多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难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执法能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适时更新《条例》和《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2.2 加强科学论证,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宣贯,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2.3 研究制定《条例》的处罚部分的内容,加大处罚力度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2.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欠发达地区的监督检测力度。小结

随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体制的不断健全,公共场所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加强公共场所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完善监督检测的方法,提高卫生监督检测的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陈秀清.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6).

第五篇:公共场所监测率工作总结

公共场所监测率工作总结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我单位2011年公共

场所卫生监测工作计划,对9家宾馆(其中一家乡镇宾馆),6家商场,2家理发店,2家文化娱乐场所,1处汽车站候车

室进行卫生检测。

商场、书店、文化娱乐、理发店检测单位样品项目是:

菌落总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噪声、照度。宾馆、旅店检测单位样品项目是: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噪声、照度、菌落总数;每一种用品用具检测样品项目是菌落总数、大肠

菌群、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计划监测单位数:20家,实监测单位数:20家,计划

监测样品总数:82,实检测样品总数:82,计划监测样品项

目总参数:668,实监测样品项目总数:668,公共场所监测

率:100%。

按照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计划安排,我单位

圆满完成了2011公共场所监测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下载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场所监测率工作总结

    公共场所监测率工作总结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我单位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计划,对9家宾馆(其中一家乡镇宾馆),6家商场,2家理发店,2家文化娱乐场所,1处汽车站候车室......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的分析(推荐阅读)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的分析 摘要:公共场所在城市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而受到关注,其卫生状况和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大众的身体健康。在“非......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为了创建文明、健康、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健康、安全、和谐的学校教育保障,每个师生要从我做起、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遵守、持之以恒......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负责人职责___对本单位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和卫生档案,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按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2带领卫......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合集15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

    公共场所卫生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制度为搞好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公共......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旅店业经营单位开业前须经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审查、取得的单位,每年应向卫生监督部门申请复核一次。新、扩、改建场所或变更营业项目的,应重新申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证照管理制度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 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2、单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