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

时间:2019-05-14 01: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

第一篇: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

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笔者真的不愿意相信,马云,这个精明的、依靠一双嘴巴行遍天下的、并不英俊的中国小个子男人,会像越王勾践一样的心胸狭窄,只可与其共患难,不能与其共富贵。

笔者真的不愿意相信,卫哲,这个百安居前总裁、阿里巴巴总裁,会像宋代岳飞一样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供应商涉嫌欺诈,请注意“涉嫌”二字),而遭遇马云公开信抨击,以“昭告天下”的方式公开,并且不体面的辞职而去。

笔者绝不相信,马云那封正义凛然、冠冕堂皇的公开信,叙述得是卫哲离职的真正原因,所以笔者宁愿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其离职的真相,并进一步剖析阿里巴巴的现状。

首先,马云在公开信上称“阿里巴巴清理了约0.8%逾千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因此引咎辞职”,“涉嫌”二字的中文意思是:可能有嫌疑,但是不确定,试问,不确定的罪名怎么能让一个公司的CEO引咎辞职呢?不确定的罪名,就像是莫须有的罪名,所以卫哲辞职的背后一定另有隐情!

其次,所谓“涉嫌欺诈客户”,其实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业绩造假现象,并非阿里巴巴独有。一些企业为了拔苗助长,虚报业绩,就弄虚作假,放宽松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的审核条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以及“没有关系寸步难行”的社会里,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何马云要在此事件“上升高度”呢?马云在阿里巴巴成立的12年时间里不提,而偏偏在12年后提起;提就提了,何必戴上一顶冠冕堂皇的大帽:“触犯商业诚信原则、触犯公司价值观底线”?事情真的严重到这种程度吗?未必!笔者更相信这些冠冕堂皇的、类似于口号、标语的语言是一种权谋手段,或者清洗手法。

那么,卫哲辞职背后的隐情是什么?马云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一切要从阿里巴巴业绩讲起。笔者查询了阿里巴巴2009~2010年的公司业绩,发现阿里巴巴B2B业务增长乏力,所以卫哲只是阿里巴巴业绩不佳的替罪羊。下图为近2年来的阿里巴巴股价:

图:阿里巴巴近年股价走势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总营收约14.493亿元,同比增40.4%。净利润3.661亿,同比增长55.1%。虽然表面看来阿里巴巴的业绩保持增长,但是同比以及环比增长曲线已呈现明显下行趋势。与腾讯、百度、盛大等公司业绩相比,业务与业绩增长缓慢。下图为阿里巴巴Q3业绩:

图:阿里巴巴Q3业绩

如果真因为阿里巴巴业绩不佳而导致卫哲辞职,那么在情理上是行得通的,毕竟卫哲是阿里巴巴总裁并且主管B2B业务,要对业绩最终负责。近几年,随着B2C网上商城的围攻,以及C2C淘宝网的蓬勃增长,阿里巴巴B2B的业务发展明显的相形见绌。

另有在淘宝工作的朋友隐约透露了阿里巴巴现状,证实了B2B不良业绩的负面影响:首先,卫哲早在2.21日辞职之前,权力就已经被架空;其次,阿里巴巴集团现在发展最好得要数淘宝、支付宝两块业务,业绩不佳的阿里巴巴早已人心荡漾,许多阿里巴巴员工希望能转到淘宝、支付宝工作。

而《创业家》杂志记者卢旭成则在微博上认为:“据说马云早看卫哲不顺眼了,现在借着由头正好搞掉。”卫哲比跟随马云创业的“十八罗汉”入公司晚,但是却握有更多的股票,由此可能会导致马云或者其他公司高管的排挤,从而引发现在的辞职。

还有IT业内人士洪波,他也认为:“阿里巴巴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调整的先例。外界很难确切的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洪波还对阿里巴巴的剧烈人事变动表示担忧,一方面是多名高管集体辞职引起的人事动荡,另一方面是淘宝总裁陆兆禧担任的职务过多。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一个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真相:卫哲的辞职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他是业绩不佳的替罪羊,他是集体利益的牺牲者,他是阿里巴巴公关策略的一个环节,他是企业政治斗争的献祭人。不过,卫哲也只能无力与无奈,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引咎辞职,他并无办法和怨言。因为在公司利益、在集体利益之前,个人的一切连浮云都不是,甚至低若蝼蚁。

第二篇:阿里巴巴卫哲辞职背后的莆田打假风暴

品牌连锁加盟店 Liansuo.shgao.comqyue阿里巴巴卫哲辞职背后的莆田打假风暴 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公布,2010年该公司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给商”因

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为此引咎辞职。而上述账户已经被全部封闭,并已提交司法机关调查。

第三篇:从阿里巴巴卫哲下课想到的

从阿里巴巴卫哲下课想到的

【事件回放】

一场突如其来的、轰轰烈烈的高管离职事件,让阿里巴巴吸引了世界级的关注。阿里巴巴清理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一事让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也让马云“痛苦、纠结、愤怒”。在B2B业务面临巨大压力之时、在有关诚信、刮骨疗毒等众多溢美之辞抛向阿里巴巴之际,马云又一次完成了高管更替。

马云做事历来出人意表,尽管过去已有着种种惊人之举,但2011年2月21日,马云还是让所有人再吃一惊。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宣布,为维护公司“客户 目的是打通各个平台之间的应用。2010年1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为了从组织上确保大淘宝战略的成功执行,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大 淘宝”战略执行委员会。“大淘宝”战略组成公司包括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国雅虎以及各公司之下属公司及相关部门,此时B2B公司还没有明确 在范围之内。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执委会主席陆兆禧、首席战略官曾鸣、首席技术官王坚、首席人事官彭蕾、首席财务官张勇、首席市场官王帅,但不包含B2B公 司的高管。此次陆兆禧的出任可以理解为将帮助阿里巴巴和淘宝优势资源进行对接打通。其三,去年10月,阿里巴巴与雅虎的控股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有人说“马云会否出局”。这次马云高调公关秀,让卫哲等高管果断离职,不排除意在向雅虎宣示其绝对控制权。

 马云的公关战是世界级的,“化危为机”之娴熟技法令人拍案叫好。“把握每一次危机。危机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的机会来了。”这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曾经的一句名言。

在这场以马云邮件形式现身的、超大规模的“公关秀”中,马云的世界级公关水平再次得以验证。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表示,“深感阿里巴巴真正敢于承担个人责任,阿里巴巴的成功绝非偶然。如此重大人事变动,设想下,如果换我坐在马云椅子上,说不准会缺乏魄力而破坏公司规则。”中泽嘉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也表示,“我认为不必去计较真相如何,为这个理由发出这个信号就是一个有影响、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应该做的事,应该为之叫好,鼓励!”。在这样一片议论声中,一位行业人士对此表示不解:“阿里巴巴涉嫌欺诈客户的事情,被阿里公关搞成这样,明显变成好事了嘛。”

 企业的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乃企业立身之本。

很多人对企业的价值观从潜意识里都以为只是嘴上说说或弄成文化墙给别人看看,其实不然。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的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文化来管理公司并引领公司发展”。如果关系到公司价值观的原则问题都可以放过,那这家企业也算是“病入骨髓”了。

第四篇:从百安居到阿里巴巴卫哲离职都绕不开“欺诈”2则

从百安居到阿里巴巴卫哲离职都绕不开‚欺诈‛

摘要:百安居在卫哲离职后,得了个‚离了卫哲百安居就玩儿不转‛的美名,他无须对百安居的没落负责。这次阿里巴巴落下一个‚诈骗‛的罪名,卫哲以一封邮件‚引咎辞职‛,全身而退,照样无须负任何责任。

如果不是‚引咎辞职‛太惹人瞩目,恐怕家居行业很少有人能够记起卫哲这个人。这几年里人们知道的卫哲,挂着阿里巴巴CEO的头衔,风头仅次于马云。他作为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已经是2006年以前的陈年旧事了。

忽然想起卫哲,是惊怪于他的两次离职,都没能绕开‚欺诈‛二字。2006年11月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任上离职,出任阿里巴巴CEO时,百安居在中国市场正当辉煌。可是他走后,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称百安居以欺诈手段克扣货款。巧合的是,如今马云受到资本市场的压力而被迫抛弃他,同样是阿里巴巴这个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诈的漩涡。5年过去了,卫哲的脾气似乎一点儿也没变。无论是管理百安居还是阿里巴巴,‚欺诈‛都与他如影随形。这两次离职还有相似之处在于,卫哲都能与他所领导过的企业迅速划清界限。百安居在卫哲离职后,供货商造反,店面纷纷关闭,官司接踵而至,这些麻烦事儿不仅与他毫无关联,而且还得了个‚离了卫哲百安居就玩儿不转‛的美名,他无须对百安居的没落负责。这次阿里巴巴落下一个‚诈骗‛的罪名,卫哲以一封邮件‚引咎辞职‛,全身而退,照样无须负任何责任。

业绩,永远是卫哲的首要任务。在担任中国区总裁的4年里,百安居店面从5家增加到50家,年均增工率达200%;在掌舵阿里巴巴的4年里,阿里巴巴完成了上市,成功地融到了互联网史上可以称为奇迹的资金。为了增加百安居的业绩,他领导的团队通过晚签合同、延迟结款、增加扣点率、巧立促销费等方式,把销售款集中到百安居的账上,从而获得了一份很好看的财务报表;为了增加阿里巴巴的业绩,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领导的公司‚部分客户有欺诈嫌疑‛,甚至‚有迹象表明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这也怪不得卫哲,谁叫他上面还有老板逼着交出一份良好的业绩单呢?

卫哲从百安居一走了之,一些曾经帮着他完成业绩的供货商却陷入了绝境。

当时位居中国三大橱柜品牌之列的雅迪尔,因为向百安居讨要1200万元欠款而元气大伤,如今只能蜷缩于上海苟延残喘;朗庭和好诗迪,都是能做到亿元的橱柜企业,被迫关门;只有坚强的韩丽宅配,还在不断与百安居打官司讨要着已经拖欠了多年的账款,而这场官司何时了结仍然遥遥无期。卫哲偶尔回首时,是否对这些企业有过一丝歉疚?

脾气虽未改,卫哲还是进步了。他在辞职信中称,‚我们不能被业绩所绑架,放弃做正确的事!‛‚业绩是结果,不是目标!‛只不知卫哲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否与‚欺诈‛二字诀别,真正做到不把业绩当‚目标‛了

马云和卫哲十年:从不屑到仰慕 从朋友到诀别

马云是典型的侠客型人物。而卫哲是典型的新商人。

从不屑到仰慕,从朋友到诀别,两个‚金庸迷‛这十年,一个扮演了意气飞扬的令狐大侠,而另一个则复制了现实清醒的田伯光。后者的引咎辞职,带给阿里巴巴和中国新经济的反思,绝不是终点。

在互联网界,马云是典型的侠客型人物。他坚守信仰,始终没有将公司盈利当作是第一诉求。‚赚钱只是一个结果,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目的。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创办一家真正由中国人创办的、让全世界感到骄傲的、伟大的公司。这就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您能用一句话概括您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吗?我们要求今天阿里巴巴的员工诚信,要有学习能力,乐观精神和拥抱变化的态度‛等马云语录,在日后被商界广为流传。

而卫哲是典型的新商人,温文尔雅但逐利而为。在公众面前,卫哲展示较多的是他工作中的一面。‚工作是为了生活,我喜欢精细化地享受生活。‛卫哲从不提倡加班,他认为加班是工作效率不高的表现。平时休闲的时候,他只有两个爱好,一是陪太太逛街,二是陪儿子玩。卫哲调侃自己,‚休闲时光我就是‘二陪’,每天回家陪老婆吃饭,每天陪儿子一小时。‛

这种性格上的极大反差,为马云和卫哲日后的曲终人散埋下了伏笔——尽管马云认同卫哲的精神,但他也承认自己做不到。作为主席的马云热情易激动,而卫哲则慎重且有条不紊。他们两人一个负责台前,而另一个则居于幕后。卫哲也承认,阿里巴巴几乎颠覆了他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多年来坚持的价值

观。譬如,在阿里巴巴,股东只排第三位,前两位是客户和员工;譬如,‚我们对利润没兴趣,卖面粉的怎么能跟卖白粉的比‛;譬如,公司开会的场所无所不在,西湖边、屋顶上、道观、寺庙,哪里气场好就在哪里开会,喝茶、吃瓜子、光脚丫子、跳到桌子上跳舞都没问题。

第五篇:从卫哲辞职看阿里巴巴的风险管理

从卫哲辞职看阿里巴巴的风险管理

作者: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俱乐部【Cosox】版主huyongxing

2011-02-26 21:12

提示:从风险管理角度对阿里巴巴CEO辞职事件作了分析,发出供大家业务交流.事件: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公司有限公司宣布,公司CEO卫哲和COO(首席运营官)李旭辉因2010年有1107名客户存在欺诈行为而引咎辞职。

阿里系高层引咎辞职的直接原因是2009年、2010年两年时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中国供应商”是阿里巴巴国际平台的一项服务,供应商可借助“中国供应商”身份在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向海外买家展示产品,将产品打入全球市场。一些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被授予“金牌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诱惑海外买家购买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金额一般在1200美元以下,等钱到账后公司随之消失。受骗人向阿里巴巴投诉。阿里巴巴董事会于三个月前启动了“客户资质独立调查活动”,在揭示涉嫌诈骗的供应商的同时,发现阿里巴巴内部有近百名直销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明知是骗子客户而签约。阿里巴巴可能因此被动涉嫌民事欺诈,3.15临近,如果投诉事件在CCTV曝光,阿里巴巴的诚信形象将严重受损,这对于阿里巴巴高度依赖信誉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说,不啻为致命一击。阿里巴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揭家丑,开展公关秀,暗示其诚信价值观,淡化负面消息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这个事件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1、基于核心业务的关键风险事件——购销双方的争议

这个事件起因于客户投诉。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是为供货商提供交易平台,从供货商获取会员费收入。购销业务中,购销双方产生争议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从阿里巴巴角度来看,虽然供货方是其收入主要来源,但供货方愿意付款的原因在于阿里拥有大量的潜在购买者。购买者才是阿里的价值源泉。购销双方的争议是阿里巴巴核心业务上的关键风险事件。关键风险事件的整理和存档会形成关键风险时间的数据库,当关键风险事件经常性出现偏差时,就会发出风险预警信息,从而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2、风险预警信息的独立传导机制——独立于业务部门

客户投诉会导致阿里平台对供应商进行限制,甚至将供应商逐出平台。对供应商的限制或者驱逐,会直接影响到阿里销售人员的业绩。风险预警信息应独立于业务部门,能够直接向上传导,避免业务部门对风险预警信息的过滤。阿里巴巴关于客户争议的接收、传导、处理、审批和反馈,应独立于销售部门,从而使董事会能够获取到真实的信息,并安排处理。

3、独立的风险调查机制——董事会直接指挥

这起事件中,值得风险管理部门关注的是阿里巴巴进行的“客户资质独立调查活动”。调查活动是基于风险预警信号开展的专项调查,涉及所有客户,由董事会直接指挥,历时三个月。公司最高层的直接指挥,独立的调查部门和预算支持,使调查得以深入进行。

4、剖析问题产生的内部控制原因——资质审查存在失效

这起调查,从表面上看是针对供应商资质的调查。但是,在对涉嫌欺诈的供应商移送司法机关之外,阿里巴巴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内部控制原因进行了追查。进而发现,近百名销售人员基于销售业绩默许甚至鼓励供应商进行欺诈。从内部

控制角度来分析,在“中国供应商”资质审查、“金牌供应商”资质审查这两个环节,要么标准缺失,要么资质审查人员把关不严,要么供应商提供了虚假资料,要么销售人员对供应商“通关”进行了协助。而导致近百名销售人员协助欺诈,已经超越了内部控制,需要阿里巴巴对其核心业务所依托的价值观进行思考了。

5、基于发展战略的风险评估——核心价值创造能力 这起事件,根据阿里巴巴的公开声明,对财务及现金流的影响很小,只有170万美元。因此,如果仅从短期财务报表来看,这个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其影响到了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创造能力,即阿里巴巴未来的现金流,究竟是依靠那些诚实守法的经营者,还是依靠那些欺诈者。无论过去怎样,已经成长为一家世界知名企业的阿里巴巴现在必须重新考量。阿里巴巴对外披露这个事件次日,其股价下降了8.87%,相信这就是阿里巴巴董事局对这个风险事件的估值,而这个估值一定是基于阿里巴巴的发展战略。

6、主动的风险应对——自报家丑:卫哲辞职&媒体公关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之后,阿里巴巴选择了主动的风险应对。卫哲的辞职以及阿里巴巴主动进行的媒体公关,都应该看成是阿里巴巴主动选择的风险应对。

3.15将至,针对互联网购物的投诉必定是今年CCTV曝光的重头戏,作为网上交易的龙头老大,必然会受当其冲。自报家丑能够赢得主动,短期会造成股票价格下降,但提供给公众的却是其坚守诚信理念的价值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剖析阿里巴巴的案例,希望交流大家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偏颇之处,请批评。

下载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兔死狗烹:解读阿里巴巴卫哲离职背后的真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