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险法全文文档(精)
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
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七十一条,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第七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办机构依法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 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社会保险基金办机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由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第七十五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第七十六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八十条,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达成协商的当事人应当履行.第八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
工会代表,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和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在收到仲裁申请书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地,当事人必须履行.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八十四条,因鉴定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一章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第八十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有关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第八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第八十八条,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等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第九十二条,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拉丁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求刑事责任.第九十三条,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 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十四条,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九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九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第九十七条,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九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九十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一百条,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第一百零一条,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及
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 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 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 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三条,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 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 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第一百零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 人员,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五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他法律 行政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一百零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法和本地 区的实际情况,规定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步骤,报国务院备案.第一百零七条,本法自1995年约1日起施行.
第二篇:保险法论文
目 录
摘要.....................................................................1 引言.....................................................................1
一、酒驾新规介绍.........................................................1
二、酒驾入刑对保险合同的影响.............................................2
(一)排除了因醉驾致本人伤亡事故的财产保险责任.........................2
(二)在一定范围内排除了因醉驾致第三方损害的财产保险责任................3
(三)对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有一定影响....................................4
(四)可以降低保险风险.................................................5
三、酒驾新规后的保险合同效果...............................................5(一)商业车险:要饮酒出事故均不理赔....................................6
(二)醉驾免责条款不需明确说明..........................................6 结语.....................................................................6 谢辞.....................................................................7 参考文献.................................................................7
浅析“醉驾入刑”对保险合同的影响
xx专业 xxx 摘要: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如今,酒俨然成为人们感情交流的纽带。但酒能让人麻醉神经,当事人会失去控制,或失去意志,最为严重是酒后驾车,许多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险性,给许多家庭造成很大的痛苦,不利于社会和谐。从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正式实施,醉酒驾驶将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本文就醉驾入刑对保险合同造成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关键词:醉驾入刑 保险合同 影响
引言
如今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其中一些人的“酒驾”行为所引发的车祸更是令人愤懑不已。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虽然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意,但长期以来,放纵饮酒、过度劝酒和一醉方休被人们误读为“豪放”与“好客”。“严禁酒后驾车”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但是受制于传统的劝酒陋习,在觥筹交错中亦不知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让人欣慰的是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飙车、醉驾列入犯罪行为。如今查到酒驾之后,轻则罚款拘留,重则还要承担刑事责任。音乐界的名人高晓松赶上醉驾入刑刚正式实施,以身试法给醉驾入刑做了一次鲜活的普法。①
一、酒驾新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该修正案第二十二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驶将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在《刑法 ① 2011年5月9日晚,中国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车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是醉驾标准的3倍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5月17日当庭宣判,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第三篇:农业保险法
农业保险是农村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实践证明,政府给予农业保险法律、经济和行政支持,是农业保险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出台《农业保险法》。《农业保险法》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而制定《农业保险法》必须首先明确对农业保险法各项具体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经营原则。
关于农业保险经营原则,我国理论界有不同的表述,而笔者认为,农业保险经营原则应当包括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政府扶持原则和基本保障原则。
一、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
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以不同险种为根据,对特定承保范围内的险种采取强制保险,对特定承保范围以外的险种采取自愿保险。强制保险主要指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强制农业保险的双方当事人签订农业保险合同,或者采取一定的利益诱导机制促使农民投保,不投保就不能享受某些优惠,前者为法定强制保险,后者为事实强制保险。法定强制保险对合同双方均有约束力,农民必须投保,保险人必须承保。二是指以同一险种的保额为根据,对特定承保范围内的同一险种的标的物的保额同时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即规定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各占同一险种保额的一定比例。
除日本、美国、前苏联以外,墨西哥、巴西等国也采取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强制保险有利于克服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及侥幸心理,解决自愿投保条件下的参与率不高的问题,扩大承保面,分散风险,积累雄厚的保险基金;有利于扩大同质保险标的物的规模,使大数法则充分发挥作用,准确估计损失率和保险费率;有利于防止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避免风险集中;还有利于降低保险成本和保险费率。但是强制保险却容易让农民认为乱收费、增加额外负担,特别是其侥幸心理得到验证时,更能催生其逆反心理。恰恰相反,强制保险的优点正是自愿保险的缺点,强制保险的缺点正是自愿保险的优点。所以,为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我国应当根据保险标的物的重要程度、损失发生频率及损失程度、保险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地确定特定承保范围内的险种采取强制保险,而对其范围以外的险种采取自愿保险,或者对同一险种同时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以整合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的优势,促进农业保险稳定健康发展。
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既强调政府的参与、支持,又强调市场机制的发挥,它除了体现在保险费的多主体分担和保险基金的多渠道积累以外,还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多种经营主体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两个方面。
世界各国采取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前苏联的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型模式。政府设立专门经营农业保险的机构,并提供部分基金以及大量的管理费用。二是西欧的政策优惠模式。相互竞争的互助保险社和商业性保险公司承办农业保险,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保险的经营,但给农业保险以税收等政策优惠。三是美国的国家和私营、政府和民间相互联系的双轨制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模式。四是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而政府补贴和再保险扶持的日本模式。除第一种前苏联模式外,其余三种模式均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与市场主导的商业性保险机构优势互补,各自经营农业保险;或者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在经营农业保险的同时为市场主导的商业性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或者政府主导向政策性保险机构不经营农业保险而仅为市场主导的商业性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等支持。在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上之所以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是因为尽管商业性保险机构资金厚、经验丰富、技术成熟,但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高、经营风险大,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机构一般只承保个别险种,而且即使个别险种也往往是单一责任。这样,商业保险机构就把农民急需的大部分风险大的险种及其余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均拒之门外,致使政府不得不设立政策性保险机构予以承保或者加大对商业性保险机构的扶持。但是,在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时,必须考虑到我国财政能力有限,不能无限制补贴农业保险的国情,以及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因无竞争或竞争不足,可能会导致低效率或者腐败等政府失灵现象。因此,我国应当结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农业生产特点、自然灾害情况、各经营主体的利弊以及市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等因素,允许或者引导多种经营主体存在,并给予必要的保护。如: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因其具有避免道德风险及逆选择等优点,就应当大力扶持发展,但对其封闭性、抗风险能力小等弊端,可以考虑组建联合互助保险机构或者由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为其提供再保险。总之,我国应当按照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赋予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直接经营农业保险并为其他机构提供再保险)、相互制保险公司、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和其它商业性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等多种主体合法经营农业保险的资格,让多种经营主体按其各自保险能力,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结合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通过实践对其实现优化组合。农业风险具有高度集中性和损失严重性,为了转嫁或分散其风险,以增强农业保险机构承保能力,特别是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保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各国一般都设计了多种风险分担渠道。如:强制性保险、自留保额免赔、再保险、农业保险保障基金、巨灾专向风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扩大农业保险机构经营范围实行以险养险、以及扩大农业保险基金运用范围等等。这些有益经验,我国在制定《农业保险法》时应当予以借鉴。
三、政府扶持原则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不仅体现在通过法律规定实施强制保险的特定范围内的险种,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直接经营其他保险机构不予承保的不可保风险或不愿承保的可保风险,以及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提供初始保险基金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供必要的补贴。农业保险具有高赔付率和高保费率的特征,仅靠保险企业市场化经营,往往亏损以至无力继续经营。如:美国1981~2000年累计收取纯保费198 1亿元,累计赔款支出为202 4亿元,平均赔付率为102%.这还不包括必须支出的管理、业务等费用。因此,提供农业保险补贴早已成为许多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补贴也符合WTO规则的“绿箱政策”。不同的是补贴的具体项目和数额有所不同。有的国家既补贴保险费还补贴经营管理费,甚至有的国家还补贴保险机构的经营亏损。过去我国一般对保险费率和管理费不进行直接补贴,而是对经营主体的经营亏损进行补贴。2004年中央的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指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因此,我国在制定《农业保险法》时应当根据不同险种建立保费和管理费的分级配套财政补贴制度,将补贴经营亏损的做法归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予以管理。
(二)农业保险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是各国扶持农业保险的通常做法。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就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对农作物保险免征一切税赋。目前,我国除《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四款规定“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以外,没有其他税收优惠。笔者认为,为了增加准备金积累,降低保险机构经营成本,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同时降低保险费率,减轻农民支付保险费的负担,我国应该在税收方面,给予保险机构更优惠的措施,如:免除经营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的全部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所得税;而且,在税收减免的某些具体问题上,还要注意对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对政策性保险机构和商业性保险机构有所区别,以通过税收杠杆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宏观调控。
(三)金融政策支持的方式。我国应当规定如下金融政策支持的方式:农业保险机构因赔付率高经营亏损时,应在政策上允许其申请一定额度的银行无息或低息贷款,或者争取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用于支付赔款;应建立多样化资金运用机制,允许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公共性、政策性、低利性的放款等。
(四)适当放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业务范围。即允许农业保险机构在经营农业保险的同时,经营一部分人身保险,实行以险养险。如:墨西哥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除种植业保险和畜牧业保险外,还经营农业生产设备的保险和农民人身保险。我国应在允许农业保险机构经营农业保险的同时,亦允许其经营农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民短期健康保险等。
(五)应建立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为其他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再保险具有天然的分散风险的能力,通过再保险,可以将巨灾区域内的累计的风险责任,向区域外分散和部分转移。如:美国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各种私营保险公司、联营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日本则由都、道、府、县的共济组合联合会和中央政府为市、町、村的农业共济组合提供两级再保险。
四、基本保障原则
基本保障原则不仅应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也与一国农业保险政策目标密切相关。国外在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保险政策方面主要有两种立法。一种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农业保险仅仅是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民社会福利政策的组成部分,保障水平较高(比如还提供收入保险);另一种是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农作物保险除了继续具有农村金融政策的目的之外,仍然是农业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增进农民福利的目的是其次的。鉴于我国现阶段农民交纳保险费能力、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和政府财政能力都很有限的国情,农业保险的目标定位为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宜,我国在设计具体制度时,应当坚持基本保障原则。
(一)限制保额。在确定保额时,应根据预测的平均收获量的成效,或者按投入的生产成本,或者按农民向银行借得的生产贷款金额确定。即要么给农民自留一部分免赔金额,要么只承保其实投入的生产成本。这样,既降低了农民应交保险费,督促其精心管理,又能减轻保险机构支付保险赔偿金的压力,还可以保证农业再生产。
(二)限额赔偿。限额赔偿是指虽发生保险风险且已造成损失,但只要实际收入超过承保时预测的平均收获量的成数,则不予赔偿;否则不足的,则赔偿不足部分。限额赔偿显然区别于比例赔偿。此外,在牲畜保险中,如果发生保险事故时,死亡牲畜的保险额高于市场价值的,则按照市场价值赔偿。有的国家还规定对发生传染病死亡的牲畜,最高只赔偿保额的75%.限额赔偿既能保障再生产,又能有效节约保险基金,增加保险机构抗风险能力。基本保障原则还可以减少农民道德风险及逆选择的发生。
第四篇:保险法答案
200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保险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B 3.C4.B 5.A 6.D 7.D 8.D 9.C10.A 11.B 12.C 13.A14.C 15.B 16.D17.A18.D 19.B 20.C
21.C 22.B 23.C 24.A 25.B 26.A 27.B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CDE2.ACE3.ABDE4.ABCDE5.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答:(1)告知,又称申报,是指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项如实告诉保险人;保证,是指保险人和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约定投保人担保对某一事项作为或不作为,或担保某一事项的真实性。
(2)二者相同之处在于均是保险法要求投保人尽最大诚信义务。
(3)告知之违反以重要事实不告知为构成要件;保证之违反不以重要事实为构成要件。
2.答:(1)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履行前述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2)保险期限内,危险明显减少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应当降低保险费,并按日计算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3.答:(1)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2)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4.答:(1)保险代位原则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2)财产保险中,保险代位原则不适用于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组成人员,但故意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除外。(3)保险代位原则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答:(1)不利解释原则是指当保险合同当事人就保险条款在文字的理解上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2)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条件是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就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文字理解发生歧义时适用。
(3)不利解释原则的逻辑依据在于保险条款是由保险人起草的,因此对其作不利于保险条款起草人的解释。(4)不利解释原则的意义在于给处于弱势地位的被保险人、受益人以特殊保护。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1)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其构成要件有三个,适法性、经济性、确定性。(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属于人身保险。我国《保险法》就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规定:投保人对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及其他与投保人具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具有保险利益;此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具有保险益。
(3)本案策划公司未经客户万某同意,对被保险人万某不具有保险利益;此外,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因此,本案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缺乏生效要件,保险公司得以拒陪。
2.答:法院应当判决本案中的人寿保险合同成立并生效,保险公司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给付200万元保险金的责任。
理由:(1)保险合同为最大诚信合同,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应当将保险合同涉及的重要事项向投保人作如实的说明。(2)本案保险公司的内部规定仅仅具有约束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及其业务人员的效力,非经公示并向投保人说明,不能产生外部效力。(3)本案中的人寿保险合同自成立之际即发生效力,而且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限之内。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解析:上述的法律条款,主要是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角度进行规定的:
一、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对于保险条款达成一致,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任何合同都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只有合同的双方对权利和义务达成一致,合同才会成立。保险合同也不例外,需要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要求,经过保险公司同意,双方才会订立合同;
二、采用书面形式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合同即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但是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采用书面形式的,必须才采用书面形式。根据上述的法律规定,保险公司签发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是记载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基本书面形式,同时,保险人和投保人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书面形式;
三、保险合同的成立的时间和生效的时间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合同的成立即开始生效,但是保险合同并不是这样,需要投保人支付保险费(包括按照约定支付部分保险费,在保险合同成立的情况下,保险人才能开始承担保险责任。在实际中,由于投保人交付保险费的时间不尽相同,保险合同生效的时间也就不相同,一般会有以下三种情况:1.投保人在保险公司审核同意之前已经支付了保险费,在保险公司将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交付给投保人后,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保下同)后,险合同生效;2.投保人交付保险费和保险公司交付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同时发生,保险公司在此时开始承担保险责任,保险合同生效;3.保险公司交付了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后一段时间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按照约定开始承担保险责任,保险合同在投保人支付保险费后开始生效。
案例一:2001年10月5日谢某听取信诚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黄某介绍后,与之签署了《信诚人寿(投资连接)保险投保书》,指定其母作为受益人,主合同基本保险金额为 100万元,5份附加合同其中1份为“附加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基本保险金额为200万元。2001年10月6日,信诚保险公司向谢某提交了盖有其总经理印章的《信诚运筹建议书》,谢某按信诚保险公司的要求及该建议书的规定,缴纳了首期保险费共计11 944元。信诚保险公司随即安排谢某在当月17日进行体检。10月17日下午,谢某在信诚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完成了体检,但是保险公司并没有来得及对体检结果进行审核。2001年10月18日凌晨1时许,谢某与朋友在天河某酒楼吃夜宵时,不幸被歹徒刺死。这时距投保人刚交首期保险费、体检完成不到10个小时,保险公司还没来得及开出保单。2001年11月13日,该保险的受益人谢母按主合同给付100万元、附加合同给付200万元的标准,向信诚保险公司告知保险事故并提出索赔申请。2002年1月14日信诚保险公司及相关的再保险公司经调查后在理赔答复中称,根据主合同,同意给付主合同保险金100万元;同时信诚保险公司认为事故发生时其尚未同意承保(未开出保单),故拒绝给付附加合同的保险金200万元。2002年1月15日谢母拿到信诚保险公司声称按“通融赔付”支付的100万元保险金。2002年7月16日谢母将此案诉至广州天河区法院,请求判决信诚保险公司支付“信诚附加长期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200万元,以及延迟给付上述金额所致的利息。
分析:这是在当时时间最短,标的最大的个人寿险理赔案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在本案当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判断该保险合同是否成立、生效、以及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首先,根据合同法原理,任何合同的订立都需要经过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和承诺(受要约人同意他人要约的意思表示)两个过程,保险合同也不例外。在保险合同过程中,投保人的投保行为是要约,保险公司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是承诺。保险合同的成立都必须要经过这两个过程,否则保险合同就不会成立。本案当中,谢某签署保险投保书的行为,是投保行为,既向保险公司发出要约。那么,保险公司是否作出了承诺呢?在谢某提交投保书后,保险公司并没有向谢某出具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而是提交了《信诚运筹建议书》,该建议书没有表明信诚公司已经同意为谢某承保,是信诚公司告知谢某应当进行体检,需要按照体检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承保。在人寿保险当中,特别是大额的人寿保险中,对被保险人进行体是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承保或者收取保险费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谢某没有进行体检,保险公司还没有出具保险单情况下,应当说这个保险合同应当没有成立。
其次,虽然谢某向保险公司公司支付了保险费,但是由于保险合同的生效是以保险合同的成立为前提,如上所述,保险合同没有成立,那么也就根本无从谈起生效了。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是应当在保险合同成立的前提下,在投保人交付了保险费后开始的。本案当中,缺少保险合同成立的这一个条件,保险合同也就没有生效,所以,保险公司并没有承担支付保险金的义务。
再次、本案当中,原告谢某的母亲以信诚保险公司按照主合同的约定支付了主合同的保险金,那么就说明主合同已经生效,附加合同也就应该已经生效,保险公司应该承担支付附加合同保险金的义务。在这里,正如信诚保险公司所称,信诚保险公司公司是基于通融赔付支付的。所谓通融赔付,就是保险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损失,保险公司为了保险公司经营发展、有利于市场竞争,留住客户,维护公司信誉等原因,保险公司给予全部或部分的赔偿。在实践的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虽然合同没有成立、生效,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方当事人愿意履行部分合同的情况。但是,这并不能够用来说明合同已经成立或者生效。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还是应当按照法律的严格的规定进行判断。
案例二:2002年6月27日王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向王某出具保险单,根据保险单的约定保险期限为2002年6月30日至2004年6月29日,根据约定王某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之前支付保险费。但是,虽然经过保险公司多次催促,王某也并没有按时交纳保险费。在2002年7月3日,谢某外出发生交通意外,造成左腿残疾。王某根据双方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以谢某没有支付保险费拒绝赔付。王某遂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经过审理认为:由于王某没有按照双方约定支付保险费,所以保险公司并没有开始承担保险责任。基于此,法院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分析: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案例,但是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上述《保险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在投保人支付了保险费,保险公司才会开始承担保险责任。其实,关于这一规定,在《保险法》第六十条也有体现,即投保人不支付保险费的,保险公司不能采取诉讼的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如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后拒不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只能以拒绝承担保险责任作为补救。所以,对于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就是保险合同生效的时间,保险费的支付则是保险合同的生效条件。本案当中,保险公司虽然向王某交付了保险单,保险合同已经成立。但是,由于王某自身的原因,没有按照双方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使得保险合同生效的条件不能成立,保险公司也就不能承担保险责任。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原则。如上所述,保险公司对于投保人不支付保险费的行为,不能采取诉讼的方式予以解决。而保险公司获得利润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取得保险费,如果在投保人不支付保险费的情况下却要求保险公司承
担保险责任,无疑对保险公司是不公平的。这样就会出现很多投保人恶意拖欠保险费的情况,这样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不利于保险业的发展。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本案当中,法院的判决也是十分正确的。
案例三:张某于2000年3月22日,向保险公司给自己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同时投保了一份附加意外伤害险。张某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进行了体检,体检的结果为正常,保险公司决定进行承保,张某按时交纳了保险费。由于张某交纳保险费的时间正好是周五,保险公司无法按时为其出具保险单,所以保险公司只是为张某出具了收费收据,并没有出具正式的保险单。第二个星期的周一,保险公司通知张某来保险公司领取保险单,不幸的是,张某在领取保险单的路上发生了意外,为进行治疗,共花去医药费等5000多元。张某按照投保书的约定,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保险公司认为由于还没有交付保险单,所以保险责任还没有开始,所以不应该支付保险金。双方发生纠纷,张某起诉至法院。
分析:在本案当中,张某完全履行了保险合同约定的义务,进行了体检、并且支付了保险费。双方发生争议的原因是由于保险公司并没有向张某交付保险单。一般来说,如果保险单没有交付,双方的保险合同就没有成立生效,保险公司也就不需要承担保险责任。但是,在本案当中,没有向张某交付保险单的原因并不是出自张某,而是由于保险公司的原因。虽然《保险法》规定,保险单是保险公司同意承报的条件,但是《保险法》同时也规定,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在该保险合同中,张某的主要义务就是支付保险费并进行体检,张某已经履行了上述义务,保险公司就应当及时交付给张某保险单,并履行保险合同相对应的义务,即在出现保险事故后,向张某支付保险金。况且,本案当中,张某没有及时取得保险单是由于保险公司的原因造成的,更不应该让张某承担不利的后果。综上所述,保险公司应当向张某支付保险金。
总结: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投保人投保和保险公司承保的过程中,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生效时间,以及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支付保险金以及如何支付保险金。在案例一和案例三同样都是没有出具保险单,却因为原因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法律后果;案例二当中,满足了保险合同生效的大部分条件,由于投保人没有支付保险费,导致保险公司还没有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所以,保险公司在办理保险业务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在具体的业务过程中,使业务人员能够正确掌握保险合同成立时间和生效的时间,以及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这样既能够充分的维护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样也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服务,对树立保险公司的形象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