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险法读后感
《社会保险法》读后感
我阅读的是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它共有十二章。,它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监督,法律责任。本部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而制定的,国家建立一系列的保障体系以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这样一来这些钱就可以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了。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很多生活困难的人享受到了实惠。首先第一章是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应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支付。其他的非正式员工也能能够参加社保,费用自己支付。我觉得养老保险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很好的法律,他保证了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当把养老保险交了以后,到六十岁每个月都会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不会担心辛苦了半辈子到头来缺什么都没有了。同事无雇工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工人
都能享受到这项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这就保证了他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这项政策。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缴费达到十五年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这就保证了那些意外受伤害的人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家在农村,多这项政策深有体会,虽然它的推行还不广泛,可是还是有部分人现在享受到了这项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农民自己交很多钱就可以到老后有补助可领。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对他的认识可以说是最熟悉了。因为我们家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且我自己也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的优惠,那时候生病报了百分之七十吧,虽说农民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现在现象大有好转。缴很少的钱就会有很大的保障,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很划算的。同同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
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他还对工伤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然有些投机分子无机可趁。
失业保险,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它对于符合失业条件的人给于一定的失业保险金,但是领取时间不得超过一年。还有生育保险,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因此在以后进入用人单位后要仔细查看自己的单位有没有给予员工这些保险。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因此这项条款就对用人单位起到一个监督作用,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这项法律挺好的,内容很全面,并且考虑到各个阶层人的利益问题,使农民、工人、老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的生活都有了基本的保障。并且他的内部监督机制也很完善,因此保证了这部法律能很好的实施下去。
第二篇:浅谈《社会保险法》
浅谈《社会保险法》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开始将人们目光引向社保领域。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内需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保制度不健全,人们对未来生活保障缺乏预期,不敢消费。这次危机带来一个启示是,社保制度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保证。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保障关乎公民的基本福祉和利益,可谓民生之根。从此意义上讲,社会保险法出台已迫在眉睫。通过对世界社保制度的历史回顾,借鉴国际社保立法先进经验,立足国情,对出台《社会保险法》在时机选择、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以及社保基金统筹层次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草案从2007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次审议,至今已历时三年,其间共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四次。该法将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草案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各个社会保险项目,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明确了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待遇给付、经办机构、基金管理、运营、监督和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这标志着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制度即将有法可依。
这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从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明确养老保险可以进行转移接续,到要求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加强对百姓“保命钱”的监管„„社会保险法的通过和实施,关系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必将对我国社保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产生深刻影响。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社会保险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重点对社会保险的原则、各险种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各项社会保险的缴纳领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社会保险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为:国家通过收入再分配为社会成员所面临的某些风险提供保障。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祥于实现工业化最早的英国。1883年伴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设,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第一个推出了标志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项目——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进入社会保险型阶段。
我国是在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提出“社会保障”一词,社会保险是这一总概念之下的一个子概念,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事业、优抚安置工作等具体项目并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二、几个重点
1、养老、医疗险可异地“漫游”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转移接续难,造成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农民工退保。
2009年,国家专门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提出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就业所在地。
此次通过的社保法以国家立法形式将这一政策上升为法律。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法律还同时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2.基本养老保险首次确立“全国统筹”目标
如何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到2009年底,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经过评估,已经有25个省级单位达到了省级统筹的标准,还有27个单位正在评估。“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
此前,社会保险法草案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定不太明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鉴于目前各地已基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社会保险法在表决前的“最后时刻”就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作出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全国统筹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解决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用东部支持西部、城市支持农村的问题。”
3、欠缴社保费将从其账户划拨
刚刚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强化了用人单位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并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不缴纳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
针对欠缴社保费的现象,法律也规定了极有操作性的刚性应对措施: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划拨;同时,未提供担保的,还可申请人民法院采取扣押、查封、拍卖措施,抵缴社会保险费。
针对工伤保险欠费,法律还专门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不偿还的可依法追偿。
“针对欠费情况,这部法律赋予社会保险征收机构更多的手段和落实措施,目的是要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更好地保证基金正常收缴,保证所有受益人应得的权益。”
4、加强监管“盯牢”百姓“保命钱”
截至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7766亿元,基金安全引人瞩目。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充分吸收委员、代表的意见,就社保基金监管作出原则规定: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部法律还专设一章,对社会保险监管作出具体规定。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部法律还专设一章,对社会保险监管作出具体规定: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用人单位代表、参保人员代表,以及工会代表、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掌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社会保险法是一部事关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和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极为重要的法律。专家指出,在此之前,尽管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已在中国实施多年,却没有一部专门的综合性法律加以规范。综合性社会保险基本法的缺失,令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于健全和完善中国社会领域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也造成诸多弊端,上海社保案便是一个典型例证。为此,社会保险法专门辟出一章,就社保基金的管理进行规范,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三、《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社会保险法》对各项社会保险作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和规范,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第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必将带动一系列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不仅对社会保险工作是极大的促进,也将对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保险法》中妇女权益保护与实现
《社会保险法》的制定,无疑为占13亿人口中半数的妇女权益保障带来福音,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提供具体的基本法保障。我国目前对妇女权益的社会保险虽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有所规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要么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要么法律位阶过低,难以起到基本法的作用。其二,将社会责任保障归位于社会。由于生育特征带来两性生理差异,在竞争中因这种社会责任负担常常使妇女处于劣势,这种社会责任应由社会共同负担,社会保险法所规定的生育基金,为妇女承担人类再生产的社会价值提供了应有的物质保证。
即将于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这是中国社会又一民生大事,可以说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完------
第三篇:社会保险法相关知识
《社会保险法》相关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
2.《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根据(《宪法》)制定《社会保险法》。
3.《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
4.《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我国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6.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7.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以上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8.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10.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11.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12.国务院规定开始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年龄是(男女同为60周岁)。
13.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14.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
15.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认定决定;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16.职工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17.《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18.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中的一项)。
19.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20.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生育津贴按(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数)标准计发。
21.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时限规定分别是(30日,30日,30日)。
22.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对未按规定申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
2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用人单位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予以审核,审核合格的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24.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25.《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
26.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用人单位代表、参保人员代表,以及工会代表、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掌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
27.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8.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费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9.我国与(德国)于2001年签署了首个社会保险双边协定。
30.《社会保险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31.《社会保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
32.《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对)
33.《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对)
34.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对)
35.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错)
36.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错)
37.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错)
38.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全部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错)
39.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错)
40.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分别支付。(错)
41.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所有农村居民不必缴费,到达符合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时可以直接领取新农保养老金。(错)
42.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构成。(对)
4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对)
44.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错)
45.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对)
46.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对)
4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对)
48.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对)
49.职工所在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机构可依法追偿。(对)
50.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错)
51.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2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复查。(错)
52.《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经办机构从其本人的失业保险金中代扣代缴。(错)
53.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错)
54.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职工和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错)
55.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对)
56.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对)
57.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共同建设。(对)
58.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直接划拨欠费单位的银行存款,用于抵缴社会保险费。(错)
59.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对)
60.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除领导批准的外,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侵占或者挪用。(错)
61.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
62.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错)
63.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对)
64.社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平衡政府财政预算,但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错)
6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对)
66.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寄送本人,费用由个人承担。(错)
67.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为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信息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对)
68.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要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对)
69.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错)
70.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
第四篇:《社会保险法》总结
酒泉市成平房地产开发公司 《社会保险法》培训总结
2011年6月15日,我公司派出两名同志参加了国资委组织的《社会保险法》培训。通过两天的学习,两位同志在老师的讲解下深刻领会了《社会保险法》的意义、内容,回到公司以后,组织公司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培训。先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
我公司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活动,就活动主题、培训内容、活动形式进行安排及责任分工。实施该项活动由公司企业发展部负责对活动的统筹规划、办公室具体落实,各科室大力配合,认真开展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确保法制宣传的有效开展。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
(一)、加强学习,提高职工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公司职工通过集中学习《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二)、增强《社会保险法》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公司把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作为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任务,及时组织全公司干部职工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通过召开会议、制作宣传展板、举办知识竞赛、设立宣传点、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三)、突出重点,抓好法制集中宣传日活动。我公司此次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相比还有差距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完善各种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法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促进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酒泉市成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2月5日
第五篇:社会保险法讲稿
社 会 保 险 法 讲 稿
云南法瑞律师事务所律师
普安其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首先要非常感谢华宁县人事局的领导组织这么一次有意义的法制学习培训活动,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就法律的学习使用做一个交流学习,作为一名律师崇尚和相信法律我的职业的基本要求,我始终坚信,法律是靠实践来确定权威而不靠学习讲课来推广的。尽管如此,利用适当的时间来学习点法律知识,也是用法、守法的前提。由于在坐的都是文化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人事系统精英,我想就今天所要交流学习的社会保险法尽量讲深一点,多和大家从理论进行些探讨交流,希望今天的课讲完后,大家说我是讲法律的,而不是这个家伙是来念法律条文的,耽误浪费大家时间的。同时,在交流中我有什么讲的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给我多提点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2010月2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获得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这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法律着力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从1994年被纳入国家立法规划,2007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社会保险法》此后三年审议四次致2010年才最终出台,整个立法过程长达17年,这部法律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在、增进社会福利的基本大法,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中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就该法与大家作一个学习和交流:
一是国内外社会保险法发展及教训 二是中国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的历史背景 三是社会保险法的突破和亮点 四是社会保险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国内外社会保险法发展及教训
一、)简要发展历史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一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最初是社会成员之间自发地进行互助互济,然后产生了民间和宗教的慈善事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最早的社会保障法,可以追溯到 1601 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当时规定通过征收济贫税对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
2、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伴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首先在1883 年的德国产生,1883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劳工疾病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保险即社会保险法律。德国于1884年又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颁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之后相继在欧美国家得到确立。3、1935 年美国国会制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险法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社会冲突,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都在不断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立法。以英国、瑞典、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北美一些国家实行了“从摇篮到坟墓” 或“从胎儿到天堂” 的福利政策。当代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现在已经有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社会保障立法。从以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其诞生到逐步得到确立和发展,无一不是同社会保障立法相伴相生的。可以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当代各项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过度的社会保险要导致很多的弊端:一是导致国家企业负担沉重,一些国家甚至因为高额的社会保险费用面临财政破产,典型的“福利国家”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福利制度黄金期的70年代,其社会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80年代,这一比重继续升高,1983年,已增至527亿英镑,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政府财政近乎破产[。二是挫伤国民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缺乏活力。如瑞典在高福利制度下,人们工作和不工作的收入相差不到20%,所以躺在高福利“摇篮”中的瑞典人,工作积极性较低,对请假和缺勤抱轻率态度,正如瑞典人自己所言,他们创造了“两个新高”,即人的寿命最高,旷工、病假率最高。如今,不愿就业、厌恶工作在瑞典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现象。三是过度追求社会公平,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效率。如加拿大有10%的国民依赖福利金过活。由于免费医疗,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把看病当成一种社区交往生活,政府在医疗上的开支失控。失业率的高涨与太过容易领取失业保险金有着必然的关系。有这样一件事,在非洲索马里 一大军阀的太太,带着4个孩子来加拿大充当难民,政府每月给她1500加元的福利金;一群索马里难民看到加拿大的福利金这么容易拿到,便一个人化六、七个名字来多伦多市社区申请,居然也一一得手。如此一来,这种靠伸手维生的人呈上升趋势,国民的谋生斗志日薄西山,国家的经济自然一蹶不振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1、从新中国成立到80 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效仿前苏联实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以 1951 年政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试行)》 为标志,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从新中国成立到80 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有典型的计划经济色彩,职工个人不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但却享受较全的社会保障项目,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靠国家,社会保障基本上属于企业保障和国家保障,远远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2、从80 年代中期到 1993 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80 年代中期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在改革步骤上,首先从改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入手,陆续制定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在养老保险方面,国家从1984 年起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 的原则开始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 1991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失业保险方面,1986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3 年国务院又对此规定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从80 年代中期到1993 年,我国的社会保障以单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社会保险模式选择、保险费用分担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改革目标、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局限性。
3、从1993 年至今: 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阶段。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积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政事分开、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养老保险方面,1995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决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随后在全国进行了制度模式的试点; 1997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险方面,从 1994 年开始,国务院组织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的医疗保险试点; 1998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和改革方向。在失业保险方面,国务院对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覆盖范围、筹资办法、缴费比例、享受条件和保障水平,并将规定上升为法规,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在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和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国家加强了立法,国务院在 1999 年相继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将社会保障立法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在2000 年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明确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在辽宁省和其他省份部分城市进行试点,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累经验。上述一系列社会保障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二、中国构建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
1、政治背景: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各种社会矛盾日趋积累,必须制定一部社会保险法,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定器。社会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的被保险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安全感,解决被保险人的实际生活困难,解除可能出现的焦虑心理,有利于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同时,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千百年来第一次解决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庄严承诺,这也是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保险立法的重要动力之一
2、人口背景: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险法,是我国面对社会老龄化,解决老有所养的必须举措。
3、经济背景: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险法,是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实现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手段。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两大国情。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增加了建立统一社会保险体系的难度,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庞大农民工群体和失地农民群体,因为无法越过城乡壁垒,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成为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一个难题。但毕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3、法律背景:原来相关的立法层级过低,因人定规,操作执行不便
三、社会保险法的亮点与突破
我认为,社会保险法有五个突破、六个亮点
一是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二是明确了各社会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险法》将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都纳入了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如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项目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项目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项目;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也应当参照该法规定参加我国的社会保险。
三是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等等。
四是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险逐步要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制度。在《社会保险法》正式通过之前,有关社会保险法规的最高法律层次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且都是将五种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俗称“五险”)单独分别作出规定,每种险的覆盖面相对较窄。《社会保险法》通过以后,是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保障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到2009年底,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经过评估,已经有25个省级单位达到了省级统筹的标准,还有27个单位正在评估。但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还有较长的路,好在此次《社会保险法》已经就此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五是规定了养老、医疗保险可以实现异地“漫游”,改变了养老保险“带不走、挪不动”的现实积弊。长期以来,由于统筹层次不齐,流动人员的社保跨地区转移和衔接一直不通畅。在2009年国家专门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这次《社会保险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同时还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六个亮点是:
亮点一: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继续缴费,社保缴费实现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规定,职工退休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必要条件是个人缴费年限满十五年,如不符合此项要件,将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存储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本人。而实际上,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最初他们社保缴费的年限都不长,同时,某些城镇职工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时间较晚,所以按照原规定,这些人就会因缴费时间不足十五年而很难享受到缴纳社会保险应有的待遇。
由于原社保规定不尽合理,实务中很多地方规定允许退休时缴费不满十五年的个人一次性补缴或继续缴费至满十五年。例如,北京市《关于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未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本市城镇参保人员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时,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和累计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本人自愿,可以按本通知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但北京的规定限定为具有北京市城镇户籍的职工,实际上还是排除了缴费不足十五年的非京城镇户籍职工在北京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可能。
为了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范畴,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此次《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由此可见,《社会保险法》取消了缴费不足十五年的职工一次性提取个人账户,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规定,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也符合社会保险追求公平性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亮点二:社会保险缴费机构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情况
关于社保缴费的知情权问题,在实务中很多地方本来也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北京市社会保险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公告》,公告中称:参保 6 职工与参保单位就上一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及缴费金额产生争议的,参保职工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属社保经办机构稽核部门投诉举报。但这一做法只是每年一次以公告的形式作出的声明,并且限定职工在规定时间内投诉举报,容易诱导参保单位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职工及时了解社保缴费情况,并及时主张权利。
所以,为了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知情权,《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这一条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定期将缴费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得拖延或者隐瞒情况。同时,征收机构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职工本人,使职工可以将征收机构告知的情况与用人单位告知的情况进行对照,便于职工监督用人单位缴费和代扣代缴是否真实合法,以有利于职工及时维护社保权益。
亮点三:社会保险费征缴强制手段增加
社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的问题,但由于社保费征缴缺少强制手段,社保费征收机关对恶意欠费单位往往也束手无策。有鉴于此,《社会保险法》强化了用人单位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并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不缴费或欠费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
例如,《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规定:“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 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亮点四:强化对社保基金安全的监管
截至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7766亿元。近年来有关社保基金的大案频发,社保基金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社会保险法》就社保基金监管作出了原则规定: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特别是《社会保险法》专设第十章,对社会保险监管作出具体规定: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用人单位代表、参保人员代表,以及工会代表、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掌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等。为了保障监督委员会的中立性和独立性,有效发挥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监督职能,《社会保险法》特别限定了监督委员会的组**员上,包括用人单位的代表、参保人员代表,以及工会代表、专家等,而不包含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代表。
亮点五:社保争议可以寻求司法救济
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社会保险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该法,但在实务中往往认为,用人单位不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属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并且因涉及缴费基数核算等事项,司法部门也无法处理,因而不予受理。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此次《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三条明确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和诉讼。当然,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部门依法处理。
《社会保险法》从保护劳动者社保权益出发,将选择权赋予劳动者一方。总之,《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以法律的名义对社会保险的相关事宜作出的规定,尤其应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毕竟将来如果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那就不再是违反了法规、条例,而是违反了法律,必然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四、社会保险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条文太过简约(全文仅12章98条),授权性规定太多(13项授权),操作性不足,从根本意义上说,社会保险法更像一部社会保险宣言。
二、社会保险费该由哪个部门来收取的问题没有明确。” 社会保险费征缴是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的入口,如果入口不畅,此后的基金管理、社会保险费发放都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财政税务部门之间关于征缴问题的长期博弈。
在《社会保险法》第七章“社会保险费征缴”第五十九条中,仍然是一个不明不白的授权性条款:“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同样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在不同地区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征缴,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不同的国家或者由完全财政税务部门征缴。或者完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中国这样在征缴环节的“一国两制”已经被诟病多年,由此而带来的财政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推诿、扯皮,也严重影响着基金的征缴效率,成为基金监督管理环节的一个顽疾: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如何去监督在政府序列里强势的税务部门的征缴工作?
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现在不解决,会越来越难以解决。但如果中央政府下决心,还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就如同前几年的公路养路费改为燃油税的改革,由于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实现了十几万养路费征收人员的分流,最终还是解决了养路费改革的重大问题。
三、《社会保险法》也有一些规定被公众所质疑。如公职人员的参保问题有将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之间悬殊的不平等待遇合法化之嫌,而国务院自行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也使人颇感疑,这些规定,破坏了社会保险法覆盖的统一性。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下称“参公”)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行缴费义务与养老权利相对应,各地统筹时间早晚不一,最早的已经20多年了。但公务员和“参公”群体(即“干部”们)一直被“恩准”在尽义务的范畴之外,既不要个人缴费,也不用单位缴费(尽管都是财政出钱,也应该“各账各清”、桥归桥,路归路),干部们平时与社保完全无关,退休后却领取着比一般人高得多的养老金,引起普罗大众的诟病。有人会认为各级财政为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可能会有困难,但实际上改革30多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幅远远大于GDP增幅,财政根本不差钱。一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时有的是钱,怎么到了尽社保缴费义务的时候就困难了呢?难道只有企业和职工不困难?公务员群体作为政府的精英群体和人民的公仆,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当起带头作用,而非继续拖后腿。当然,很多国家的公务员参加社会保险,时间一般晚于普通工人,但最终绝大多数国家都进入同样的基本保险制度,公务员的优待可体现在补充养老保险如职业年金方面。美国加州就有专门的可投资股市的公务员养老金。
四、事业单位职工的参保问题。按照现行规定,曾经与公务员同属国家工作人员,享受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职工,将与企业职工一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个规模庞大的高知识群体将面临一场制度改革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