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第二篇:2006年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6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卷
第三篇:自考-《法学概论》模拟试卷+答案
www.xiexiebang.com
仿真试题演练
(一)(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A.中心环节 B.重要条件 C.前提 D.有力保障
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拘役的期限范围是()A.6个月—1年 B.1—6个月 C.1—9个月 D.6个月—2年
3.将等级特权制度推向顶峰的法律是()A.社会主义法律 B.奴隶制法律 C.封建制法律 D.资产阶级法律
4.下列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事实只能是合法的
B.法律事实包括违法行为和合法法律行为
C.法律事实引起社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D.如果法律事实是两个以上,则称为“事实构成” 5.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国《宪法》
C.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 D.1956年《俄国宪法》
6.对行政机关的专门职能监督包括()A.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权力机关的监督
D.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7.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是()A.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大
D.民族自治地方人大
8.法律规定,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A.可以返还定金 B.无需返还定金 C.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www.xiexiebang.com
D.应当返还定金
9.《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A.物质帮助的权利 B.经济补偿权利 C.社会保障的权利 D.救济的权利
10.我国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不包括()A.房屋 B.土地 C.存款 D.行为
11.我国在()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二大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适用独任制审判 B.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C.行政案件审理中人民法院可以调解 D.行政诉讼一般不适用调解
13.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不包括()A.回避原则 B.辩论原则 C.处分原则 D.调解原则
14.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是()A.一名17岁少年
B.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酗酒的人 D.又聋又哑的人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A.重大误解的行为 B.显失公平的行为
C.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D.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16.下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而降价销售商品 B.有奖销售行为
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
D.以较低的价格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17.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犯罪不需要各共同犯罪人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www.xiexiebang.com
B.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C.共同犯罪应是三个以上自然人行使的犯罪行为 D.共同犯罪不一定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18.人民法院审理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民事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批。A.36 B.55 C.66 D.33 19.我国1954年宪法以()为基础制定。A.《中华民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了()两种公司形式。
A.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无限公司D.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
21.关于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女平等原则
B.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C.保护老人和儿童合法权益原则 D.法定继承优于遗嘱继承的原则
22.凡是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以及显失公平的行为,均属于()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3.我国的检察机关依法可以对()案件行使检察权。A.涉嫌偷税
B.涉嫌破坏公共财物且数额巨大 C.挪用国家抢险物资 D.涉嫌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24.下列不是我国公务员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是()A.年满22周岁
B.具有正常履职的身体条件
C.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5.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中,公民是一个()A.政治概念 B.法律概念 C.权利概念 D.人格概念
2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转变过来的。
www.xiexiebang.com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新民主主义法律
27.()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发展 D.民族繁荣
28.香港和澳门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司法权 D.外交权
29.某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董事甲有一辆汽车,打算卖给本公司。该公司章程未对董事、经理与本公司进行交易加以规定。甲将汽车卖给公司的行为 A.经董事会同意即可进行 B.经股东会同意方可进行 C.只要价格合理即可进行 D.在监事会的监督之下进行
30.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公海自由,这就决定了公海是()A.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是无主物
C.是国家不享有权利的海域
D.国家可对其享有部分管辖权的海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31.相邻权的内容包括()A.相邻用水排水权 B.相邻通行权 C.相邻通风采光权 D.相邻管线安装权 E.共同使用受益权
32.我国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有()A.适度的正当防卫
B.因过于自信而导致的犯罪 C.适度的紧急避险
D.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犯罪 E.醉酒后做出的犯罪行为
33.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量刑情节包括()A.从重原则 B.加重原则 C.从轻原则 D.减轻原则
www.xiexiebang.com
E.免除原则
34.下列哪些符合拘留的适用条件()A.正在实施犯罪 B.有多次作案嫌疑 C.犯罪后企图自杀 D.有串供的可能
E.不讲真实姓名,身份不明
35.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义务包括()A.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B.提起上诉和申请执行 C.正确合法地行使诉讼权利 D.遵守诉讼秩序
E.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票据 37.刑法 38.无因管理 39.人格权 40.破产分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42.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43.简述我国行政机关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共14分)44.试论述合同的担保方式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
问:(1)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2)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3)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46.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做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问: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仿真试题演练
(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
www.xiexiebang.com
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保证。2.【答案】B 【考点】主刑
【解析】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一,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的人身自由的刑罚,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3.【答案】C 【考点】封建制法律 【解析】封建制法律全盘继承奴隶制法律中的等级特权制度,而且为适应封建社会分封割据的状态,把这种等级特权制度推向顶峰。4.【答案】A 【考点】法律事实
【解析】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因此选项A不正确。5.【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解析】1918年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6.【答案】A 【考点】行政机关的专门职能监督
【解析】行政机关的专门职能监督包括行政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7.【答案】D 【考点】我国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其系统化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答案】C(P262)【考点】定金 【解析】《担保法》第89条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9.【答案】A 【考点】公民基本权利
【解析】物质帮助权,就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IO.【答案】D 【考点】财产所有权概述 【解析】财产所有权的客体是能供人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所有权关系的客体通常只能是物,并不包括行为。11.【答案】A 【考点】依法治国的概念
【解析】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2.【答案】D 【考点】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www.xiexiebang.com
【解析】不适用调解原则是行政诉讼的特有的原则之一。行政诉讼适用两审终审制度。13.【答案】A 【考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民事诉讼特有的的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和保障与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原则、辩论原则、调解原则、处分原则、检查监督原则、社会支持起诉原则。回避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共同具有的基本原则。14.【答案】B 【考点】犯罪主体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酗酒是一种恶习,在酗酒的情况下,通常并不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刑法规定,酗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由于未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而对其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病理原因,丧失了这种能力,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15.【答案】C 【考点】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解析】无效的民事行为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但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其在没有发病期间实施的,并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条件的,应当认定有效。(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有效民事行为的一种。16.【答案】C 【考点】不正当竞争行为
【解析】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采用假冒或仿冒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其中包括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排挤他人公平竞争的行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交易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作虚假宣传、广告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因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而降价销售商品的行为);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推销商品的行为;违法进行有奖销售的行为(合理的有奖销售行为不是不正当竞争);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通谋投标行为。17.【答案】B 【考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解析】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18.【答案】C 【考点】民事诉讼审判程序
【解析】人民法院审理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批。
19.【答案】B
www.xiexiebang.com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解析】1954年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不仅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一百多年的革命斗争经验,而且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的历史经验。20.【答案】A 【考点】公司的分类
【解析】我国现行公司法仅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公司形式。21.【答案】D 【考点】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
【解析】我国处理遗产的基本原则有: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保护老年人和儿童合法权益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协商处理遗产继承问题的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22.【答案】B 【考点】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解析】依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凡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以及显失公平的行为,均属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一种已经成立或已经生效的行为,但因存在瑕疵,为使一定的人避免因瑕疵行为遭致不利,法律允许有关当事人诉请撤销。23.【答案】C 【考点】刑事诉讼的职能管辖
【解析】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24.【答案】A 【考点】公务员制度
【解析】我国公务员的年龄条件是年满18周岁,而非年满22周岁。25.【答案】B 【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解析】在我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人民是相对敌人而言的。26.【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民主主义法律转变而来的,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继承和发展。27.【答案】A 【考点】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解析】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而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础,是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8.【答案】D 【考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香港和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包括国防和外交,因为国防和外交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29.【答案】B 【考点】有限责任公司
【解析】公司P规定,公司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30.【答案】A
www.xiexiebang.com
【考点】公海
【解析】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一切国家自由开放,平等使用。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DE 【考点】相邻权 【解析】相邻关系是指土地、土地上的自然物或建筑物的相邻所有人在使用或者经营这些相邻不动产时,相互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相邻用水排水权、相邻通行权、相邻通风采光权、相邻管线安装权、共同使用受益权。32.【答案】AC 【考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因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适度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而过于自信、过失和醉酒后产生的犯罪行为均应承担刑事责任。33.【答案】ACDE 【考点】法定刑的量刑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量刑情节包括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加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上量刑处罚,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加重了犯罪人的刑罚。34.【答案】ABCDE 【考点】拘留的适用条件
【解析】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现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及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或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35.【答案】CDE 【考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义务
【解析】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提起上诉和申请执行是诉讼当事人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题
36.票据是指出票人自己承诺或者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一种凭证。37.刑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使用何种刑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8.无因管理又称为“无委托的事务管理”,是指既无约定,又无法律上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财产或事务,其支出的费用及劳务,得请求受益人支付所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39.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亦即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必须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40.破产分配是指本着债权公平原则,将破产财产按各债权人的应受偿顺序和应受偿比例在债权人之间进行的清偿程序。
四、简答题
41.(1)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42.(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3)对清除
www.xiexiebang.com
法律意识的作用。
43.(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它在其职权范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国家。(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3)它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权是行政管理职能。(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
五、论述题
44.(1)保证,即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2)定金,是指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3)抵押权,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4)质权即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还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5)留置即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债权人得留置其财产,并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六、案例分析
45.乙在怀孕期间有权提起离婚诉讼。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一般情况下不得受理,除非确为必要时。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其离婚及赔偿请求。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是否准予离婚,其主要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已破裂。因此,人民法院应支持其离婚请求。由于乙是无过错方,因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支持其赔偿请求。
46.乙的主张不成立。理由:依《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的,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的,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其已不可能生存的,均可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实际上有些被宣告人并未死亡或已生还。为保护其利益,人民法院应依法撤销其死亡宣告。但同时也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如其配偶尚未再婚,婚姻关系立即恢复;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因此,本题中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不成立;而女儿丙已由丁合法收养,主张解除此种收养关系也不成立。
第四篇:自考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世代遗传下来的以血缘关系连结而成的人们的团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
2.一般的社会调整:是以一定的社会规范(尤其是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文明社会的法律),经常地、普遍地处理类似事件。
3.国家意志:是通过政权而获得集中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国家意志的基本表现形式。
4.一般法和特别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的社会组织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授权立法:指有制定法律权力的国家机关把本属于自己的立法权,部分地授予行政机关;有时也指对地方国家机关的授权。
2.委任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3.准用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4.法律的适用: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5.司法解释:指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指学术研究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报刊等对法律所作的理论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7.法律的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8.法律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9.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指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
1.有法必依:指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全体公民必须遵守法律。
2.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精神和程序办事,一丝不苟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3.违法必究:指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都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例外。
4.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各项以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国家制度。
5.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把人民经过艰苦奋斗而争得的国家权力和各项民主自由权利,用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和确认,使之条文化、定型化、规范化。第四章 宪法
1.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亦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权组织形式:亦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在我国领土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为主,组成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事务。
第五章 行政法
1.行政:指国家的组织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作出的决定、批准的计划的执行活动。
2.行政法律关系: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机关:指执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或政府。
4.地方性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面上和经国务院批准书的较大的市面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5.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以不特定的社会事实为对象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即行政立法行为。
6.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7.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8.代执行:指行政机关将相对人应履行的义务先交他人代为履行后,再由相对人负担费用的强制方法。
9.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第六章 民法
1.民事法律关系:指由民法确认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亦即民事权利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权利义务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而能引起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事件或者行为)。
3.监护:指为了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对他们的行为和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4.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5.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实施的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合法行为。
6.相邻关系:指土地、土地上的自然物或建筑物的相邻所有人,在使用或者经营这些相邻的不动产时,相互发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7.直系血亲: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
8.代位继承:指被继承人的子女于继承开始前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其父母亲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制度。
9.遗赠:指遗嘱人以遗嘱的方式,将其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第七章 商法
1.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由一定人数的股东依照公司法投资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的,全部资本分为均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和解:指人民法院受理债权人的破产申请后,为预防和避免债务人宣告破产起见,由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达成的中止破产程序进行的协议。我国企业破产法将全民企业的和解与整顿,合并为一个程序,先申请整顿后开始和解,和解协议通过后即着手整顿。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破产还债程序只规定了和解。
4.破产债权:指基于破产宣告以前的原因产生的,依法申报并经确认的,只能依照破产分配程序从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的债权。包括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数额超过担保标的物价款款受清偿的债权等。
5.票据:指由出票人依法签发的,并于一定期间内由其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的以一定数额金钱为目的的特种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6.票据权利: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7.票据行为:指票据法上规定的,能引起票据上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要式法律行为,它是引起票据关系产生变化的法律事实。票据行为可大致分为主票据行为(基本票据行为)和从票据行为(附属票据行为),前者指能够引起票据关系发生的行为,即出票行为,后者指能引起票据关系变更、消灭的行为,如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
第八章 经济法
1.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指依据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过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形式,证明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制度。
3.经济管理关系:指国家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的关系。
4.(消费者的)知情权:又可称为“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5.(消费者的)获知权:指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第九章 刑法
1.犯罪构成:指依照刑法的规定,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每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2.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其所产生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
3.刑事责任年龄:指依照刑法规定,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4.刑事责任能力:指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亦即一个人辩认和控制其行为的能力。
5.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目的。
6.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7.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却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8.意外事件: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但是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况。
9.累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10.数罪并罚:指一人犯有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罪分别是定罪量刑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1.刑事案件的管辖:指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上下级人民法院或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以及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上述的第一种权限分工称为职能管理,第二、三种权限分工合称为审判管辖。
2.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
3.取保候审:指公、检、法机关根据需要或有关人员的申请,责令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4.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但是,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和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在上诉不加刑之限。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1.管辖权的转移:指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律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2.反诉:指作为本诉的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开始后,被告人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同本诉在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上有牵连的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独立的诉讼请求。3.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当事人双方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他人之间已开始的诉讼的第三人。
4.先予执行:指人民法院在作出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为了解决申请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或其他紧急情况,裁定由被告先行给付一定款项、特定物暂停实施一定行为的措施。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1.行政纠纷:亦称行政争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引起的争议。
2.行政起诉: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人作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惟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三章 国际法
1.国家继承: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转给取代他的国家或取得其领土的国家的情况。国家继承的对象虽是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但不是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而只是与被继承领土有关连的特定的国际法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或由条约所引起,或属于条约以外的事项。
2.专属经济区: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并邻接其领海的海域所设立的专属管辖区,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法律地位上自成一类,既不属于公海,也不属于领海。
3.自保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国家有权使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外来侵略;其二是当国家遭到实际的武装攻击时,有权进行单独的或集体和自卫。
4.最惠国待遇: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已给予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第十四章 国际私法
1.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是国际私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规范,它是在调整或处理涉及两个国家(或法域)的法律的民事关系或民事争议时,指定应适用其中哪一个国家(或法域)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则。
2.识别: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的性质作出“定性”和“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该援用哪一种冲突规范的法律认识过程。
3.公共秩序保留:如果按本国的冲突规范的指引去适用某一外国法,或根据管辖权原则去承认和执行某一外国判决或裁决,其结果会与本国国家、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发生严重抵触时,即可认为与自己的公共秩序相违背而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范围,或拒绝承认和执行该外国判决或裁决。这种制度,就叫做公共秩序保留。
4.司法协助:指根据国家间签订的在关条约,或通过外交途径,一国法院接受他国法院的请求,协助进行某些诉讼行为。狭义的司法协助仅指协助送达诉讼文书和调查取证,广义的司法协助,则还包括协助执行对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决。
试卷补充:
1.法律规范的制定:即通常所说的立法。是统治阶级按照实际需要,通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创立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效力的法律规范。
2.习惯法:指由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习俗和惯例。
3.民事责任:指在民事生活中,公民因从事不法行为,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侵犯了对方的权利或者使对方的民事权利得不到实现,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正当防卫: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5.处分原则: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对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依法予以支配,即决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6.国家承认:是指现存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7.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8.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9.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10.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11.行政解释: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出的解释。
12.行政管理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面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3.法律规范的认可:指国家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规范加以确认赋予它们法律效力。
14.监护制度:为了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种对他们的行为和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15.紧急避险: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
16.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政权机关按一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以规范化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法。
17.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定民事审判程序制度,以及规范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客体的活动以及调整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亦即公民能独立为发生法律上的效果承担责任的资格。
19.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0.公民的住所:是其户籍据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21.民事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上的权限和分工。管辖可以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两大类。
22.过失犯罪: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3.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裁判不服,向该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依法提出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求。
24.法律的渊源:指用以表现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故又称法律规范的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规范文件为其主要形式。
25.主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26.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27.法律: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专政的工具。
26.审判监督程序: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程序。
29.夫妻关系:指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相互之间在人身和财产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夫妻关系是产生其他家庭关系的基础。
30.国际法:主要是指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31.法律编纂:是一种立法活动,要按照宪法的精神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将一个法律部门的所有的规范,重新进行审查,从内容上加以整理,或增加或修改,然后编纂成为一部结构严密、规范之间协调统一、内容系统完整的法律文件,即法典。
32.时效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3.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审查,有关行政机关接受申请,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加以审查并作出裁决。
34.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到执行,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采取强制性措施。财产保全分为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两种。
35.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6.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是针对具体的对象而言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在行政法学中称为具体行政行为。
37.行政诉讼法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恰当合理不作审查。
38.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固定的法律联系,也是国家对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39.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的范围内,以被代表人的名义对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为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种制度。
40.国际私法:是反映以涉外民事有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的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直接规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程序规范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五篇:自考《法学概论》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和大题和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解释
答案:法律解释(legal interpretation):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37.专利
答案: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38.抗税
答案: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9.直接故意
答案: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40.行政诉讼的证据
答案: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答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的目标,但市场经济绝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一整套经济运行的理念和模式,属于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因此必然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其需要,健全的法制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市
(二)实行依法治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的下降。于是建设精神文明、两手抓成为党中央一再强调的工作重点。但是这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成效不彰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就在于法制建设的不力。
搞精神文明的一种常规作法是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号召广大人民学习。然而,在一个贪污腐化者、坑蒙拐骗者弹冠相庆,诚实守法者吃亏上当的社会中,模范人物有多大感召力令人怀疑。事实上,在一个基本法律规范都得不到尊重的时代,让人们去学习先进模范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想要搞好精神文明,必须先下大力气搞好法制建设。
(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要求
依法治国就是指按一套相对固定的原则规范来管理国家,从而使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得以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运行而不致有太大的动荡。
良好法制的建立等于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设计了未来的框架,因此依法治国绝不仅仅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考虑,而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民族未来前途的认知和关怀,它的受益者将是千秋万代的中国人。
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
答案:关于“八个基本原则”,即行政处罚法确立的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这些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包括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
(一)处罚法定原则(二)公正、公开原则
(三)相对人参与原则
(四)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
(五)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六)一事不再罚原则
(七)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原则(八)效率原则 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答案:我国《票据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支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
1、表明“支票”的字样;
2、无条件支付的委 托;
3、确定的金额;
4、付款人名称;
5、出票日期;
6、出票人签章。支票上未记载前款规定事项之一的,支票无效。另外,支票上的金额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 记,未补记前的支票,不得使用。支票上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经出票人授权,可以补记。所以支票金额、收款人名称这两项可以在出票人授权下补记。
2010年4月法学概论试卷答案
2008年4月法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A
5.B 6.D
7.C
8.A
9.C 10.D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B 18.A 19.A 20.D 21.B 22.C 23.D 24.A 25.C 26.A 27.B 28.C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
32.ABD
33.ABCDE
34.BE
35.BCE
三、名词解释题
36.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7.是指作者或其他主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依照法律享有的权利。
38.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9.是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
40.是指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
41.(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重要作用。法的制定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法的适用也要运用法律意识来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清除旧法律意识也有重要作用。
42.(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它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
(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
43.(1)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或死亡,构成犯罪的行为。
(2)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五、论述题
44.(1)在保障宪法实施中,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负有遵守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直接责任。
(2)保障宪法实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是宪法得以实施的最根本保证。
(3)党还要领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宪法,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宪法家喻户晓,成为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体现了全体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新宪法,又由全体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努力来保证其实施,就一定能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45.(1)甲父的主张不能成立。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无效。但在本案中,甲虽为未成年人,但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甲已满16周年,并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46.(1)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而非犯罪未遂。
(2)甲的行为符合“虽然已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犯罪中止的两个构成要件。第一,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本案中甲在毒杀其妻的过程中停止了杀人行动。第二,必须是主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出于其自己的意志原因,在其妻死亡的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地采取了将其送到医院救治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2006年4月法学概论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C 4.D 5.D 6.A 7.A 8.A 9.D 10.B 11.B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B 19.B 20.C 21.A 22.B 23.D 24.D 25.A 26.D 27.C 28.C 29.B 30.A
二、多选题
31.BD 32.ACD 33.ABCDE 34.ADE 35.ABDE
三、名词解释
36.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37.申诉权:公民对于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或违法的规定、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的请求的权利。38.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9.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一种非法人经济实体。40.指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结缔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四、简答题
41.(1)都是建立在人身依附(占有)关系基础上的法律。(2)都是公开维护等级特权的法律(3)都是残酷野蛮的法律
(4)都是落后的法律(特别是成文法不发达)42.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1)宪法。
(2)包含行政法律规范的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3)行政法规。(4)行政规章。(5)地方性规章。
(6)包含行政法律规范的地方性法规。
(7)包含行政法律规范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3.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2)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五、论述题
4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1)凡聚居的少数民族均有权实行区域自治;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的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机关的负责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4)在多民族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各自民族都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5)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6)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
六、案例分析题
45.(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因正常的业务往来而发生债权关系,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2)赌博系违法行为,赌债不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3)某乙无权向任何人讨还赌债,更不得以拒付货款的手段逼迫该企业代其经理之父偿还赌债。(4)某乙应清偿所欠该企业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拒付货款给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46.某甲的两个儿子都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某甲带领两个儿子进行盗窃,乃是把他们当作犯罪的工具使用。他操纵着这一工具实施自己想犯的盗窃罪,应依单独的盗窃罪论处。因此,此父子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