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巧,解答疑难问题。
教书必须育人,这首先是由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所决定的,并且有其深远的社会和历史渊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受人的生理规律所制约,而且受社会政治目的所约束。
学校教育通过塑造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人。
怎样才能教书育人?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加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引导者。教师可以说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小学生,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同时,一个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的职责就是
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师生关系除了表现在教学环节之外,更多的表现在师生平日的交往之中,以个别谈心作为主要交往方式。通过谈心,可以交流思想观点,增进师生感情。师生之间的亲密谈心,内容广泛多样,大至对国内外形势、对当前改革的看法,小至个人爱好志趣、追求向往、家庭生活等等。友好的交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以诚相待,能够收到课堂上难以得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可以视教师为良师益友,愿把他们心中最为机密的事吐露给教师,求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有时学生可以提出各种知识性,哲理性很强的问题,要求教师给以解答,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教书必然育人,育人需要知识的深刻道理。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一视同仁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发现,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换个说法,就是知识的教学,品德的培养。两者之于教育,都很重要,不这样就做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之所以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这两者不可偏废。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书之所以还须教人,首先在于教书有别于当司机、做车工、搞科研等。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青少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道德、作风势必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粹地传授知识,往往是不存在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教人,这一点,文科教学比理科的教学尤为明显。
育人即品德的培养,不可能无所凭借或只是空洞的说教。所凭借的是知识,是对社会的认识,是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通过知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获得这些认识。不少教育工作者责备现在的青少年精神空虚,缺乏理想。责备之余,也该反躬自问,我们用什么去充实他们的思想?我们做了些什么去启发诱导他们探索理想?如果听任他们无识无知,浑浑噩噩,只凭一点儿直觉的反应来对待生活,那么理想、道德、情操,这些都会成为空话。
第三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小学生,平时在家都是父母监护,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即使是两(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百多人的大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企业的口号是“向8小时要效益”,而我们的一节课才45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5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还要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我在授课时发现部分学生掌握程度相差很大这种情况时。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使他们能尽快赶上学习,绝不能不分情况地一味灌输。正如一位老老师所说“工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案、收集的资料等,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发扬优良师风,弘扬崇高师德。
(1)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3)“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发扬优良师风,弘扬崇高师德。
(1)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3)“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第四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加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引导者。教师可以说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小学生,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同时,一个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霍懋征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发现,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师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
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热爱学生、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二是创新的能力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而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播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楷模,导方向,作人梯呢?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必须首先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的、全景式的,必须是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前者指教师的创新,应该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后者指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不是体现于教案中、课堂里,而是体现于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发展、开花结果。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
三是良好的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热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
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总之,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