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
学习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对党忠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根植于内心的信仰,郑老对党忠诚,对马列主义道路的坚定执着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标杆。对党忠诚体现在经受考验时能够站稳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坚信不疑,泰山崩于前而巍然不动。郑德荣对他的学生讲:“今天入了这个门儿,就必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以后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立场坚定,对党忠诚。”事实上,他不仅这样要求学生,更是率先垂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学习对事业负责的执着态度。60岁,是退休的年龄,是很多人享受天伦之乐的阶段,而郑德荣将60岁作为事业新的起点。1986年,年满60岁的郑德荣从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领导岗位退下来,他激情满怀地“规划”了自己的未来:“要培养10个博士生,出10部专著。”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他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规划”。这是对党的事业极其负责的态度,是值得广大党员学习的,正如入党誓词所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的,郑老做到了。
学习公私分明的人生境界。1955年,郑德荣到西安出差,想到大雁塔看一看,于是周日自费乘车前往。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把4分钱的车票撕掉,他怕与出差的票据弄混,“绝不能占公家一点儿便宜”。“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公私分明是廉洁的必要条件,郑德荣从小事做起,不给自己留一点徇私的机会,让公私分明成为一种习惯。郑德荣对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私从严苛刻要求,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公私分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郑德荣同志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他对党忠诚、不懈奋斗、夙夜在公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勇于担当作为,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理解这个“变化”时,应当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把两个“变”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准确地学习好、理解透。
一是反映当前社会特征的客观判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过去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近40年了。60年里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符合实际了。中央的判断是与时俱进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改为“美好生活的需要”,显示了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他在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就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还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感到,“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新概括,是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美好生活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文化,还涉及社会、生态、个人等人民群众对新生活全方位的追求,中央想到了、看到了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三是以问题导向为基础的准确判断。报告明确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果,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表明中央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已经清醒地抓住了主要矛盾,看到了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产业结构布局不够均衡、调节产业结构的进度缓慢以及贫富差距等等问题,并着力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等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总体药方,就是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所作出的最大努力。
第二篇:坚定信仰 忠诚于党
坚定信仰 忠诚于党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严惩杀人凶手,还我工友”“打倒新军阀 誓死保卫工会”,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划破了1927年上海古城的天际,4月13号这一天,一群手无寸铁的工人手挽手肩并肩,面对蒋介石叛军严阵待发的机枪毅然前进。他们明知自己危在旦夕,可双眸却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前进示威,用鲜血和生命去坚定自己的信仰,捍卫我们的党。这是影片《忠诚与背叛》的开幕。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脑海里不断地翻滚着革命先烈王荷波先生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坚定信仰、忠诚于党的大无畏革命形象,我深深地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的激情与奉献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正如影片中一直反复的一句话:“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是忠诚,铸造了他们比钢铁还坚硬的骨气,纵然躯体倒在枪口下,也绝不向恶势力低头;是信仰,引领他们奋勇前进、鞠躬尽瘁,坚持走革命道路,为中国的民主独立而奋斗终身!相比之下,那种贪生怕死、为了利益出卖自己兄弟的叛徒,实在让人痛心疾首。缺失信仰和忠诚,是很可怕的。当看到影片中范阿根为了偿还赌债,供出了与自己同生共死革命过的兄弟,用三条鲜活的人命换来九百大洋时,我内心充满了愤怒。一个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经不住敌人的摧残
折磨,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丢弃了自己的信仰,背离了自己的党,给组织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些背叛者,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忠诚,源自于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只有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地砥砺自己,拒绝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当今社会,没有了当年的血雨腥风,没有了当年的人心惶惶,也许我们不必像革命先烈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去捍卫我们的党,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同样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只有坚定信仰,才能让我们在攀登精神领域高峰脊梁时有动力,只有忠诚于党,才能在我们的灵魂接受拷问的时刻,给予我们一份正能量,让我们做出正直的选择。回望历史,革命志士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再目,革命先烈虽已化作千古忠魂,但这种精神的伟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作为一名光荣的民航人,我虽然不能像以前一样战斗在一线,但是更应当奋发的工作,全心全意为民航服务,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加强自身修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倾心尽力,精益求精。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接过来,将这燃烧的火炬永远的传下去。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前行,高举忠诚于党的大旗,续写新的辉煌!
第三篇:坚定的信仰忠诚的根基讲稿
坚定的信仰忠诚的根基
范宏
近日,一气读完何建明、厉华新著《忠诚与背叛》,掩卷长思,深有感慨:只有真正坚定的信仰,才能铸就无比忠诚的根基。
对信仰的真实态度,决定了忠诚的内涵深度。有的人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始终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胜利,始终把信仰置于个人生死之上;还有的人,于已有利时,就高举信仰大旗,当危险稍’至,便将信仰搁置一边。前者面对死亡危险,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体现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铮铮铁骨和坚定信念,体现的是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而后者对信仰的态度,体现的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两种对待信仰的态度,形成了忠诚与背叛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对信仰的始终坚守,决定了忠诚的一贯坚决。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红岩》中的叛徒甫志高的原型之一,下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由党的高级领导到被捕叛变再到逐渐醒悟、后期坚守革命气节的过程,昭示了对信仰的坚守与否,直接左右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否。由此,我们感慨,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只有始终不移地坚守信仰,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才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对信仰的持续追求,决定了忠诚的逐渐自觉。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其为之忠诚的事业与追求;一个能持续不断、孜孜以求追求信仰的人,其对信仰的忠诚也将随着对信仰的认识加深而愈益自觉。《忠诚与背叛》为我们刻画了一批追求真理、追求信仰的共产党人,他们在艰苦卓绝、严酷的敌后斗争环境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把对共产主义的热情、对白色恐怖的仇视,逐步转化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对人民感情的忠贞,转化为对党的事业的自觉的、无比的忠诚。
抚今追昔,烈士已逝,但先烈追求的事业正由我们传承与坚守。信仰能超越生死,也能超越时空;信仰可以凝聚力量,也可以传递力量。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感受力量、凝聚忠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信仰,铸就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无愧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比忠诚。
第四篇:坚定党的信仰- 观后感
坚定党的信仰——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6月24日—25日,街道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了在中央1台黄金强档播出的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对共产党人的信仰做了很好的诠释,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感人事迹,给了我强烈的灵魂冲击。
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91年来,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
一、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革命战争时期,前辈先烈们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巨大而惨烈的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建立了新中国。
二、信仰是自强不息,信仰是“一团火”、“一滴水”。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了新的传奇。他们中,有朱光亚、钱学森这样放弃优越生活、冲破重重阻力归国的科学家,也有雷锋、王进喜这样用件件平凡的小事践行信仰、创造奇迹的普通人。
三、90多年来,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沈浩、吴孟超、谭千秋、杨善洲等不同岗位的共产党人,一次次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的感染者观看的每一位同志。观看结束后,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要把不断坚定信仰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在信党、爱党、跟党走上下功夫,做好本职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信仰》是一部优秀的教育片,我们要把坚定正确信仰、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作为党课的主要内容,要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信仰》抵御不良习气、始终保持先进,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干部。结合《信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街道党工委
2012年6月26日
第五篇:对党忠诚
对党忠诚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军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对规范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认为,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具有先决性意义。因此,深刻理解“忠诚于党”的内涵及相关外延十分重要。对党忠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既标明党所应起的作用,又标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样表述,还充分并简要地说明了保持党的性质的极端重要意义。
对党忠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一宗旨,就明确规定了党领导下的我军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这一性质,决定了军队必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
对党忠诚,就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党、国家、军队和军人的荣誉,与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地划清界限。西方敌对势力要搞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会攻击这个国家的执政党。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们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
崇高信仰是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信仰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行为。信仰是理性的延伸,本身就属于文化范畴。一位英国作家认为:“能够激发一颗灵魂的高贵和伟大,只有虔诚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曲折、艰苦探索得到的宝贵结论。正是这一信念,使得我们国家在短短30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坚持这一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定立场是对党忠诚的基本要求。政党是为了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任务而建立的政治组织。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坚定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坚定政治立场,要求每名党员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在大局下行动,确保政令畅通。坚定政治立场,还要求党员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关键时刻头脑清醒,坚决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