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仲裁法课件 (7)
第十三章仲裁裁决
12页4727字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案件经审理后,根据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作出的支持或驳回的书面决定。
这个概念要注意几个要点:
1、仲裁裁决是书面决定;
2、是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作出的支持或驳回的书面决定;
3、是仲裁庭作出的书面决定,不是仲裁委员会;
4、是案件经审理后,根据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作出的。
仲裁裁决包含的问题主要有:裁决的种类、裁决的形式和内容、裁决的作出、裁决草案的核阅、裁决的补正、费用的承担。
第一节仲裁裁决的种类
根据仲裁裁决作出的时间和内容,可分为最终裁决、中间裁决、部分裁决,有的教材认为还有先行裁决。
根据仲裁裁决是否在当事人缺席庭审的基础上作出,可分为对席裁决和缺席裁决。教材中所说的是否放弃答辩权应当不是缺席裁决,而是对席裁决。
根据仲裁裁决是否依据当事人的和解协议作出可分为和解裁决(合意裁决)和非和解裁决(径行裁决)
一、最终裁决
即通常意义上的裁决。指仲裁庭在查明的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就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全部事项,仲裁请求作 出的支持或驳回的终局性的书面决定。这个概念特别要注意“终局性”三个字,其意义是:标志着仲裁程序的终结和仲裁庭使命的完成。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其执行由国家法律保证的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仲裁裁决对于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实体问题是终局的,当事人即使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在仲裁机构申请复议,也不能到法院上诉,唯一的救济途径是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或申请不予执行。
二、中间裁决
教材的概念:是仲裁庭在仲裁程序进行的过程中和最终裁决作出之前的适当时候,就案件的某些问题作出的临时性的裁决。教材进一步指出:该裁决不是终局的,不构成最终裁决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仲裁程序的进行,解决仲裁程序过程中的紧迫问题,和就重要的事项作出暂时性决定。
我认为:教材的这个概念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一些书籍及某些教材的借述,而没有对我国仲裁法及国际商事仲裁的近期发展状况多作了解而产生的错误。其根本性的错误在于它违反了裁决的“终局性”本质特征。其次,它没有照顾到裁决应当着重解决案件的实体性问题,即当时人之间的争议,当事人的仲裁请求、反请求、答辩(抗辩)。
从教材第192页所述的事例,可以看出都是程序性的问题,在仲裁实务中,若处理这些程序性问题以仲裁裁决形式 作出,将造成一系列让仲裁庭、仲裁机构不知所措的问题。如:教材中所述的当事人对中间裁决的故意不执行;又如:当事人将其提到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对于前述实务与概念的矛盾,若是处理程序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仲裁决定的名称作出决定,因此可将其划入仲裁决定中;若是处理实体问题,使用中间裁决的名称,就必须在裁决书尾部注明“本裁决为终局裁决”,否则就不是我国仲裁法所称的仲裁裁决。
三、部分裁决
指在仲裁庭在仲裁程序进行的过程中,仲裁庭已经查明了部分事实并能就该部分事实作出责任判断而作出的裁决。部分裁决是终局性的。我国《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裁决是终局性的性质。而在最终裁决时,先行作出的部分裁决不能被更改,它只能是最终裁决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裁决。实务中的处理是将其录入最终裁决书中。
四、缺席裁决
是在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庭审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时,仲裁庭进行缺席审理后作出的裁决。
一般是指被申请人,在有反申请之反请求的案件情形 下,申请人也存在缺席裁决的情况。我国《仲裁法》第42条第二款规定:“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五。和解裁决(合意裁决)
指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的裁决。可以不写事实和理由,是终局性的,并可以强制执行。
从略讲解。
第二节仲裁裁决的形式和内容 从略,以前授课已讲过。第三节仲裁裁决的作出
一、仲裁裁决作出的期限
法定期限与约定期限之分以及相结合。我国是采取约定期限的方式。但实务界、学术界都有对仲裁规则中对于仲裁裁决作出的期限的规定视为法定期限、约定期限之不同意见。这其实是对仲裁规则的性质的分歧,而不是对仲裁裁决作出的期限的分歧。一种意见是认为仲裁规则是仲裁法的组成部分,是广义仲裁法概念的范畴;一种意见是认为仲裁规则是当事人关于争议解决方式的契约性的约定组成部分。要指出的是,不论二者分歧如何,实务中的意义并不大。
二、仲裁庭意见不一时的裁决原则
我国《仲裁法》第53条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 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同时我国《仲裁法》第54条还规定:“„„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实务中,一般是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仲裁员往往还是签名,不签名的是很少的情况。
三、少数仲裁员的意见可否写入裁决书中
我国的规定很清楚,不能写入裁决书中,但可以附在裁决书后。说明少数仲裁员的意见不是裁决书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仲裁裁决草案的核阅
一、概况
国际仲裁界以及我国仲裁界的通常做法,都是仲裁机构的工作人员(办案的仲裁秘书)、负责人都要核阅裁决书草稿的。虽然实务界和学术界都持有不同的反对意见,但各仲裁机构都坚持了这一做法。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做法。
二、贸仲和各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核阅制度
一般都有一个专门的处室负责对裁决书的初审把关,签署核阅意见后,分两种途径处理;一是通过核阅,提交本机构负责人签发,而是未通过核阅,提醒仲裁庭注意。第二种途径往往有时还比较麻烦,仲裁庭坚持意见不改,甚至在提 交专家资询小组,在专家资询小组提出专家意见时都不改,这时仲裁机构是无法指令仲裁庭改正其裁决意见的。
我国仲裁实务中,往往是仲裁员希望仲裁机构对裁决书给予审阅,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三、关于专家咨询委员会
一般隔仲裁机构都设有专家咨询委员会这样的咨询机构,不是常设的,有重大疑难案件问题就开展咨询活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活动的启动一般是由仲裁机构的负责人提起,参加咨询活动的专家一般都是咨询所涉问题专业方面的专家,故专家咨询委员会一般都有专业分组。
第五节仲裁裁决的补正
我国《仲裁法》第56条规定:“对裁决书中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
这好理解。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没有对裁决书进行解释的规定;实务中,各仲裁机构更没有解释的习惯。
第六节仲裁费用的承担 略讲„„
本章思考题没有,因为教材中的内容与实务差别过大,掌握内容就行了。
第十四章仲裁裁决的撤销 第一节撤销仲裁裁决的内涵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含义
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规定的可撤销的情形,法院经审理后裁定撤销该裁决的行为。体现法院为保证裁决的公正性,而对仲裁进行的监督和干预。
其特点是:
1、是人民法院对仲裁行使司法监督权的行为
人民法院行使仲裁司法监督权的途径有三: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撤销仲裁裁决、不予承认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2.撤销仲裁裁决只适用本国仲裁裁决
对外国仲裁裁决或港、澳、台地区的仲裁裁决,法院无权撤销。
3、撤销仲裁裁决以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为前提。
没有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涉案当事人的申请,任何人、机构、组织都无权提起撤销仲裁裁决的审判程序。
4、撤销仲裁裁决应当具有法定的情形。
我国《仲裁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裁决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意义 见教材211页稍作讲解
三、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程序的存废问题 见教材212页稍作讲解 第二节撤销仲裁裁决的事由 见教材212页至226页稍作讲解 第三节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
1、提出的主体
必须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当事人。教材第226页 最后一自然段所称“当事人以外的其他第三人也可以成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教材所说的“继受”,当不是第三人的问题,而是原当事人全部权利义务的继受。
2、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范围
掌握两点:一是一国法院只能撤销本国的仲裁裁决;二是我国施行一国两制,大陆、港、澳、台四个地区系四个法域,四个地区只能各自撤销本法域内的仲裁裁决。
3、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期限
我国《仲裁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4、具有法律规定的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事由 前已作讲解,见仲裁法第58条的六种情形。
5、管辖的法院
见仲裁法第58条的第一款的规定,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6、提出申请的形式
书面为原则,也可口头提起,但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
(二)当事人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效力 见教材第228页讲解
(三)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撤回
掌握这是当事人的权利,权利人行使权利以权利人意思 自治为原则,故当事人可以申请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只要申请撤销的仲裁裁决不违反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注意,当事人撤回申请后,不得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以防止权利滥用。
二、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审理
(一)审理的组织 见教材第229页
(二)审理的方式 同上
(三)审理的期限 同上
三、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处理 见教材第229页至231页
四、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
我国《仲裁法》第9条第二款规定:“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教材中引用的这一条文有错,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31页,划记一下。
第四节重新仲裁
我国《仲裁法》第6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裁决 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重新仲裁是仲裁裁决的救济制度,给予了仲裁庭完善仲裁程序和消除裁决瑕疵的机会„„
教材第233页的这一段叙述很精彩。实务工作中,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越来越多地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帮助仲裁庭、沟通仲裁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法院可以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情形
《仲裁法》第61条中的规定“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这是一个主观上的标准,是较难掌握的。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2月26日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规定,具体包括仲裁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两种情形;但教材第234页的分析认为的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在实务中是可行的。这里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只有在审理国内仲裁裁决案件时才能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三、重新仲裁的程序 见教材第234页讲解
本章思考题,见教材第236页的两个思考题,都应当掌 握。
第十五章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本章涉及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内容较多,应重点介绍国内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故宜以教材的第二节为主讲述。本章无难点,观点争议不多,可以教材直接讲述国内仲裁裁决的执行的内容。本章小结:
思考题:重点在第二题,其余三题了解。
第二篇:仲裁法案例
案例一
1995年5月22日,B公司与A公司签署了买卖冷轧钢板的合同。按照合同约定,B公司分四次将日产冷轧钢板计4266.632吨价值1597737美元的货物交付给A公司。A公司收到货物后未支付货款。双方遂于1995年12月19日达成还款协议书,其中约定:“对上述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将通过仲裁机关解决。”根据该还款协议书第3条,A公司应于1996年3月底前将全部货款支付给B公司。但是A公司向B公司支付了货款782000美元,还欠815737美元一直没有支付。双方因货款问题产生了争议。
在追索货款的过程中,B公司曾于1996年9月26日向A公司发出传真,内容是:“A公司:关于我社与贵公司之间就4266.632吨冷轧钢板货款之事,请贵公司尽快按照双方于1995年12月19日订立的还款协议办理。否则,我社只有被迫按照还款协议第4条之规定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解决。以上请于1996年9月28日以前传真回复。”A公司于1996年9月26日当天作出答复称:“如贵公司坚持仲裁,我公司只能奉陪。”于是,B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称A公司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还款协议书的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本案。
被申请人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B公司与A公司就仲裁机构、地点等事项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仲裁协议无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此争议无管辖权。
问题:仲裁协议的形式及其效力如何?
A公司应在何时提出异议?
仲裁协议的形式是以传真形式表达的。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仲裁协议可以采用仲裁条款或者其他方面形式订立。《仲裁法解释》第一条也规定:“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由此得出,该案例中的仲裁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仲裁法》第22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所以,A公司应当在该案组成的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案例二
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于1999年5月10日签订一份航运合同,约定由A公司将B公司从加拿大购买的一批物资运往中国大连港。航运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双方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争议或与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在美国纽约进行临时仲裁,并在仲裁条款中明确了选定仲裁员、组建仲裁庭的方法、制定了仲裁规则。1999年10月10日,B公司购买的物资被如期运到中国大连港。在B公司进行验货时,发现货物有损坏,于是因赔偿问题与A公司发生纠纷。A公司依据仲裁条款在美国提请临时仲裁,B公司向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该仲裁条款中没有选定仲裁机构,不符合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有效要件的规定,因此主张该仲裁协议无效。
问题:仲裁协议是否有效?
该仲裁协议有效。首先,涉外仲裁是指涉及外国或外法域的名师纠纷的仲裁,即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其相互之间,在涉外经济贸易和海事活动中发生的纠纷而进行 1的仲裁。因此,该案中美国A公司与B公司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满足涉外的条件。其次,临时仲裁在美国当地是适用的,因此,在本案中,A公司依据仲裁条款在美国提请临时仲裁是具有法律依据的,符合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有效要件构成的规定。综上,我们可以提出,该仲裁协议有效。
案例三
1997年5月,上海A公司与日本B公司签订了4条款:“产生于合同的任何争端应提交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议。A公司于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本案。B公司收到仲裁通知后,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认为A公司与B公司之间签订的来料加工合同中从未约定发生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条款。双方在仲裁条款中约定的仲裁机关为“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双方在签订该条款时,该会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已经失去实际意义。在A公司与B公司未达成新的仲裁协议之前,仲裁委员会对本案无管辖权。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有效。首先,该仲裁条款中明确的有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也有关于合同中事项的仲裁事项,同时,也选定了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委员会,地点也能就此推定出来,因此,该仲裁条款符合了仲裁法要求的各有效要件,应当有效。其次,B公司对仲裁委员会提出的管辖异议应当是无效的。因为根据《仲裁法解释》第3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的,应当认为选定了机构”。本案中,明显可以确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即是后来改名的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因此,仲裁机构可以认为选定了,综上,该仲裁条款有效。
案例四
1997年11月10日,A公司与日本B公司在中国西安市建立了中外合营企业C公司。后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营合同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市场等原因导致合营公司严重亏损。双方当事人协议终止了合营合同并成立了清算小组。1999年11月,B公司以A公司为被申请人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确认A公司实际出资额。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权异议,仲裁委员会于2000年1月作出决定,认定合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效。2000年2月,A公司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之诉。认为:A公司与B公司之间发生合营纠纷,在B公司申请仲裁之前,双方已经放弃了合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故A公司请求确认仲裁条款已经失去效力。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有效。因为本案中的C公司是A公司与日本B公司共同建立的中外合营企
业,因此两者之间形成的仲裁为涉外仲裁,从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此案具有管辖权。所以,该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是有效的,而且仲裁施行一裁终局制,裁决后就有效力。本案中,A公司在仲裁过后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之诉是无效的,因为《仲裁法解释》
第13条规定:“依照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或者申请撤销仲裁机构的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综上,该仲裁条款有效。
案例五
1999年5月利达公司与香港新星医疗器械厂签订了一份购买血压仪的合同,双方约定:新星厂按照所提供的样品于2000年1月10日前供货,利达公司在收到血压仪经检验合格后1一切争议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或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2000年1月5日,新星厂按照合同约定将血压仪运到利达公司,经检验与样品的品质完全相同。但在新星厂交货1个月后,利达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经新星厂多次催要仍未索得货款。于是新星厂于2000年10月11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利达公司支付货款,并付迟延利息。利达公司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在仲裁条款中同时选择两个仲裁机构,该仲裁协议无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此争议无管辖权。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无效,因为根据《仲裁法解释》第5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在该案中,双方选择了两个仲裁委员会,争议发生后,一方提出仲裁,但另一方就此向法院提出了管辖权异议,双方就选定的仲裁机构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因此,我认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无效。
案例六
日本S株式会社与中国郑州G公司于1999年4月13日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事项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应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在被申请人国家根据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后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经协商未能解决。日本S株式会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在仲裁过程中,G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在合同的仲裁条款中所表述的被申请人所在国仲裁机构并未指明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并不是中国唯一的仲裁机构,因此,该仲裁条款对于仲裁机构的约定是不明确的。因此本仲裁条款是无效的。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无效。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77年发布的《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几个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在《仲裁法》实施后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只约定了仲裁地点,未规定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在补充协议中选定了该地点依法重建的仲裁机
构的,仲裁协议有效;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则该仲裁协议无效,最高法2006年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表明了同样的立场:“....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协商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未达成补充协议,也未能对仲裁机构的选择问题达成一致,因此该仲裁条款无效。
案例七
某修配厂与某研究所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因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应提交A市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向合同签订地A市B区人民法院起诉。”合同履行过程中,修配厂认为该项技术存在缺陷,双方发生争议。修配厂据此向A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研究所则向A市B区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在首次开庭前,修配厂向法院提交仲裁协议,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有仲裁协议,请求法院裁定驳回研究所的起诉,将此争议交由A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如果人民法院与仲裁委员会之间关于仲裁协议效力发生冲突,应以谁为优先?
该仲裁条款无效。因为根据《仲裁法解释》第7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另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提出异议的除外。本案中,仲裁条款同时约定了仲裁管辖和诉讼管辖,这份仲裁协议则属于约定不明确的协议,且双方当事人没有补充协议,所以该仲裁条款无效。如果人民法院与仲裁委员会之间关于仲裁协议效力发生冲突时,应以仲裁协议签订地或者被申请人即研究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仲裁法解释》第十二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的案件,由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的,由仲裁协议签订地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因此应以仲裁协议签订地或研究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优先管辖。
案例八
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缔结了一项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约定:“产生于本协议履行过程中的任何性质的任何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后来美国A公司声称该合同的陈述中存在欺诈,便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而中国B公司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仲裁管辖权异议,认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因合同的陈述存在欺诈而产生的争议,即合同的有效性问题的确认没有管辖权,因为其超出了仲裁事项的范围。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案例九
香港A公司与内地J公司于1998年10月21日签订了一份中外合资CJ有限公司合同。合同第7条规定:“CJ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娱乐、餐饮和酒吧、卡拉OK、健身、室内娱乐、电子游戏机等综合服务。”合同第53条是仲裁条款,约定:“因本合同所产生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后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了争议,于是香港A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被申请人提出:本案合同第7条规定:“„„”这意味着合同约定在中国内地进行赌博活动,而在内地进行赌博是被禁止的。因此双方签订的合同从未生效,合同中的任何条款包括第53条仲裁条款均不适用。据此,本案不能仲裁,仲裁委员会对本案没有管辖权,仲裁委员会应驳回申请人的仲裁申请。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第三篇:仲裁法学习心得
仲裁法学习心得
171121班张伊凌 学号:20121003235
在学习完了仲裁法课程内容后,我对仲裁法有了一些基本上的了解,也获得了一点关于仲裁法的感悟。首先,老师的案件教学法让我们受益匪浅。在对案件的分析中学习仲裁法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不像直接摆知识点那么枯燥无味,又能够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在解决实务中获得理论的实践支撑。如果说其他诉讼法是死气沉沉的规范的集合,那么仲裁法的学习则让我体会到了法律在实际生活中鲜活的生命力。
其次,通过对仲裁法的学习,我了解了仲裁法的一些特点,它与诉讼是有着质的区别的,在我们遇到民商事纠纷时,仲裁法也是解决纠纷的一条可取之道。仲裁比诉讼更具有灵活性:仲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双方可以就仲裁地、仲裁机构、准据法、仲裁规则甚至是仲裁员进行约定,而诉讼的法官是不能约定的,诉讼的规则程序地点等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鲜少能顾及当事人的意愿。仲裁比诉讼更具有专业性:各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员名单一般都是该专业方面的精英,而当事人自己选定的仲裁员也肯定是各行业的大牛,而法院的人员相对比较固定,业务水平可能差别较大,其专业性远远比不上专门的仲裁机构。仲裁更具有国际性:我国是《纽约公约》加入国,其他国家的仲裁裁决可以在加入国中普遍得以强制执行。诉讼所做出的判决则很难得到别国的认可和执行,除非通过别国的司法协助才能执行,在涉外或国际纠纷的处理上,仲裁的方式更加方便。仲裁虽然实行一裁终局制,比诉讼的两审终审要简练,但是我认为在错裁的法律救济上则有些差强人意。特别是对涉外及国际裁决的司法审查上面,只能进行程序审查,如果有别国的仲裁机构作出显示公平的裁决,我们很难保护好本国企业的利益。诉讼采取两审终审,若对一审的结果不满的话还可以提起二审,检察机关也可以提起司法审查,诉讼的救济更加得力。
在仲裁法的学习当中,我也感受到了仲裁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缺少涉外纠纷处理经验的企业来说,在纠纷发生后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仲裁法不同于诉讼的一裁终局以及对涉外裁决只做程序审查的规则,他们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仲裁成为企业间处理纠纷的重要方式,各国应该更加注重并加强对仲裁的学习与利用。
第四篇: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学教学教案
一.总则
(一)仲裁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2.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
(二)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a. 是否提交仲裁。
b. 哪些提交仲裁。
c. 提交哪个仲裁。
d. 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e. 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2.审理原则: a. 以开庭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书面审理。
b. 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公开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注意没有个人隐私)
3.协议仲裁人员原则: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4.管辖原则: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5.书面仲裁原则: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达成。6.独立仲裁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三)基本制度
1.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双方应达成有效的书面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或裁或审制度:a.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b.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c. 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又未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3. 一裁终局制度:a.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b.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一)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1.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3.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4. 依法可以设立仲裁委员会的市只能组建一个统一的仲裁委员会,不得按照不同专业设立专业仲裁委员会或专业仲裁庭。
(二)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
1. 一般条件:仲裁委员会具有法人资格。a. 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b. 有必要的财产。c. 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d. 有聘任的仲裁员。
2.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
a.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b.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3. 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聘任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b. 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c. 曾任审判员满8年的。
d.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e.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f. 兼职:国家公务员及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机关工作人员符合以上规定的条件,并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聘为仲裁员,但不得因从事仲裁工作而影响本职工作。
(二)仲裁协会
1. 设立: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设立时应向民政部申请登记。
2. 章程: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
3. 组成: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
4. 职责: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5. 规则: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三.仲裁协议
(一)仲裁协议的类型
1. 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
2. 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书。
3. 其他有关书面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如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
4. 通过援引其他仲裁条款进行仲裁。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
1.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 仲裁事项。
3. 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如果当事人约定了两个以上的仲裁委员会,只要这一约定是明确的,也是可以执行的,当事人选择约定的仲裁机构之一即可。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
1.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机构:
(1)当事人双方分别向仲裁委员会和法院请求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时,法院有权作出裁定。
(2)如果一方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另一方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A.如果仲裁机构先于法院接受申请并已作出决定,法院不予受理。B.如果仲裁机构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法院应予受理,并通知仲裁机构终止仲裁。
(3)如果一方当事人就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并就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起诉的,法院受理后应通知仲裁机构中止仲裁。(4)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5)确认管辖法院:当事人协议选择国内仲裁机构仲裁后,一方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法院裁定的,由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院管辖;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由被告所在地中院管辖。
2.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3.仲裁协议的无效情形:
(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
(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4)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四.仲裁程序
(一)申请和受理
1.仲裁代理:
(1)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范围比照民诉规定。
(2)外国律师不能以律师身份在我国进行仲裁代理。
2. 申请仲裁的条件:(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3.审查与受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4. 当事人权利: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5.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1)必须由仲裁当事人在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对案件作出仲裁裁决前,提出申请。
(2)仲裁当事人应向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书,而不能直接向法院递交。
(3)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被申请人所在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
(4)当事人对法院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可以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5)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仲裁委员会不承担赔偿责任。
注意:申请只能先交仲裁委,再交法院;执行只能由法院来。
(二)仲裁庭的组成
1.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2. 当事人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仲裁员:
(1)独任仲裁庭: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2)合议仲裁庭: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3)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3. 回避:
(1)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2)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3)回避的决定:
A、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
B、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4)回避的法律后果:
A、仲裁员因回避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因其他原因,如死亡、生病等也应当依照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b、因回避而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C、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
4.仲裁员的除名:
(1)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情节严重的。
(2)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三)仲裁审理
1.当事人缺庭:a.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b.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2.证据收集: a.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b.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比较民诉)
C. 鉴定: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D.证据保全: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与财产保全的程序差不多)
(四)仲裁中的和解与调解
1.和解: a.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b.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原仲裁协议或重新约定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作出裁决书的不能反悔。
2.调解:a.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b.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c.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五)仲裁裁决
1.作出裁决的方式: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2. 先行裁决: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3. 仲裁裁决书: a.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
b. 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
c.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d.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
e.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并不是送达当事人,因为仲裁原则上不公开审理,所以也没有宣判的问题)
五、仲裁裁决的撤销与执行和不予执行(体现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一)仲裁裁决的撤销
1.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
(1)申请撤销:(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撤销)
a.没有仲裁协议的;
b.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当事人有权不履行!c.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d.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e.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f.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2)法院依职权主动撤销: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2.申请(必须是仲裁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的管辖和期限: a.管辖: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院申请撤销裁决。期限: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3.法院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处理:
a.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组成合议庭审查);
b.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后,因为原来的仲裁协议或本身并不存在,或无效,或失效,当事人必须重新签定仲裁协议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c.法院作出的驳回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得上诉,此时仲裁裁决有强制执行力;
d.法院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无须重新组成仲裁庭),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二)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1.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期限和管辖法院:
(1)期限: 2年。(同民诉)
(2)管辖: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执行程序:参照民诉执行进行。2.对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
(1)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a.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b.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仲裁机构裁决的事项部分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部分超出仲裁协议范围的,对超出部分,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c.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d.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e.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f.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g.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2)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3.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区别:
(1)提出请求当事人不同;(2)提出请求的期限不同;(3)管辖法院不同;(4)法定理由不同;(5)法定程序不同。
第五篇:仲裁法教案
第一节 仲裁与仲裁法概述
一、仲裁概述
(一)仲裁的概念
一般认为,仲裁就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第三者就纠纷居中评判是非,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二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方法或方式。
基于上述定义,仲裁具有如下要素:
1.各方当事人自愿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相互间的争议;
2.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的第三者是非司法机构;
3.第三者为解决争议所作出的裁决,对各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与调解和诉讼一样,仲裁也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但仲裁却是非经司法诉讼途径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争议解决方式。这一方式广泛运用于民商事的争议解决过程中,也同时成为解决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重要方式,即劳动争议仲裁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但以下所讲述的仲裁,如无特别说明,均仅指民商事仲裁。
(二)仲裁的特点 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1.自愿性
一项纠纷产生后,是否将其提交仲裁、交给谁仲裁、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和实体法,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的,故仲裁能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这一点,即使是诉讼中的协议管辖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实践中,常有强制仲裁的做法,如1907年海牙《限制用兵索债公约》第1条规定的仲裁和中国的劳动争议仲裁等。其实,仲裁而云强制,可谓是观念的矛盾,故强制仲裁一般不存在于民商事领域。在其他领域,强制仲裁现象是其他法律部门汲取仲裁制度优点的结果,不同于民商事仲裁,也不从本质上否定仲裁的自愿性特点。2.专业性
由于仲裁的对象大都是民商事纠纷,常涉及复杂的法律、经济贸易和技术性问题,所以,各仲裁机构大都备有按专业设置的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选定仲裁员,而仲裁员一般也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在有些不设仲裁员名册的仲裁机构或进行临时仲裁时,当事人也会从所涉行业的行家中指定仲裁员。这样,就能保证仲裁的专业权威性。3.灵活性
由于仲裁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中的诸多具体程序都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与选择的,因此,与诉讼相比,仲裁程序更加灵活,更具有弹性。4.保密性
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有关的仲裁法律和仲裁规则也同时规定了仲裁员及仲自秘书人员的保密义务。因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贸易活动不会因仲裁活动而泄露。仲裁表现出极强的保密性。5.快捷性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这使得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能够迅速得以解决。6.经济性
仲裁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时间上的快捷性使得仲裁所需费用相对减少;第二,仲裁无需多审级收费,使得仲裁费往往低于诉讼费;第三,仲裁的自愿性、保密性使当事人之间通常没有激烈的对抗,且商业秘密不必公之于世,对当事人之间今后的商业机会影响较小。7.独立性
各国有关仲裁的法律都规定,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之间亦无隶属关系,仲裁独立进行,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临时仲裁的独立性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机构仲裁下,仲裁庭审理案件时,也不受仲裁机构的干涉,显示出充分的独立性。(三)仲裁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仲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
根据仲裁案件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仲裁可分为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国内仲裁是指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国内民商事纠纷的仲裁;涉外仲裁则是指涉及外国或外法域的民商事纠纷的仲裁。2.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
根据是否在常设的专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可以划分为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机构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某一常设仲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临时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由双方当事人选择的仲裁员临时组成的仲裁庭所进行的仲裁。3.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
根据仲裁裁决所依据的实体规范的不同,仲裁可以划分为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对纠纷进行裁决。友好仲裁,亦称友谊仲裁、依原则仲裁,是指依据当事人的授权,仲裁庭以公平的标准作出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裁决。
二、仲裁法概述
(一)仲裁法的概念和特点 1.仲裁法的概念
仲裁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仲裁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仲裁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仲裁法即仲裁法典,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颁行的关于仲裁的专门法律。我国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即为狭义的仲裁法。广义的仲裁法除指仲裁法典外,还包括所有涉及仲裁制度的法律中的相关法律规范。2.我国仲裁法的特点
我国仲裁法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1)机构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时,应当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这表明,在我国只能采取机构仲裁的方式,而不能进行临时仲裁。
(2)对涉外仲裁进行特别规定。基于涉外仲裁自身的特点,《仲裁法》以专章对涉外仲裁的特定事项作出了有别于国内仲裁的特别规定。包括涉外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员资格、采取保全措施的法院、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不予执行等。
(3)仲裁和调解相结合。《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表明仲裁程序和调解程序的有机结合是我国仲裁的显著特点。
(二)仲裁范围
仲裁范围即仲裁的适用范围。它是指仲裁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可以解决哪些纠纷,不能解决哪些纠纷,也就是纠纷的可仲裁性问题。
仲裁范围是由仲裁法加以规定的。根据我国《仲裁法》第2条、第3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根据《仲裁法》第7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即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
(三)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1.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仲裁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仲裁的自愿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当事人是否将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决定;第二,当事人将哪些争议事项提交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第三,当事人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哪个仲裁委员会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决定;第四,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由当事人自主选定;第五,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主约定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等有关的程序事项。
(2)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这一原则是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肯定和发展。即仲裁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同时,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按照公平合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
(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应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仲裁原则体现在仲裁与行政脱钩,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同时,仲裁庭独立裁决案件,仲裁委员会以及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预。
2.基本制度
(1)协议仲裁制度。仲裁协议是当事人仲裁意愿的体现。当事人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以及仲裁庭对仲裁案件的审理和裁决都必须依据当事人之间订立的有效的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就没有仲裁制度。
(2)或裁或审制度。仲裁与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因此,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只能在仲裁或者诉讼中选择其一加以采用,有效的仲裁协议即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3)一裁终局制度。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节 仲裁机构
一、仲裁委员会
(一)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根据《仲裁法》第10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由可以设立仲裁委员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依法可以设立仲裁委员会的市只能组建一个统一的仲裁委员会,不得按照不同专业设立专业仲裁委员会或者专业仲裁庭。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其他设区的市已有的仲裁委员会,应当按照《仲裁法》的规定重新组建。设区的市已有的仲裁委员会未重新组建的,自《仲裁法》施行之日起届满一年时即1996年9月1日终止。县级已有的仲裁委员会和其他不符合《仲裁法》规定的已有的仲裁委员会,自《仲裁法》施行之日即1995年9月1日终止。
(二)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仲裁法》第11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仲裁委员会的名称是区别于不同仲裁委员会的标志。仲裁委员会的名称应当规范,即一律在仲裁委员会前冠以仲裁委员会所在市的地名,如北京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的住所是仲裁委员会作为常设仲裁机构的固定地点,是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仲裁委员会的章程是规定仲裁委员会组成、结构,规范其行为的准则。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按照仲裁法的规定具体制定。2.有必要的财产 仲裁委员会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即应当具有业务活动所必须,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财产,包括必备的设施、装备和独立的经费等。3.有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人至4人和委员7至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4.有聘任的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具备仲裁员资格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并按照不同的专业设仲裁员名册。仲裁委员会不设专职仲裁员。
二、仲裁协会
(一)仲裁协会的设立
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设立仲裁协会,应向民政部申请登记。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由仲裁协会筹备组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有关部门的审查文件;中国仲裁协会章程草案;拟设的中国仲裁协会的住所;仲裁协会筹备组负责人的姓名、年龄、简历;会员状况。中国仲裁协会经民政部登记后成立,并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二)仲裁协会章程
仲裁协会应有自己的章程。仲裁协会章程应载明下列事项:1.名称,即中国仲裁协会;2.宗旨;3.组织机构;4.仲裁协会会长的产生程序和职权;5.职责;6.对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的监督;7.经费来源;8.章程的修改程序;9.其他必要事项。
中国仲裁协会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
(三)仲裁协会的组成
中国仲裁协会实行会员制,各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法定会员。中国仲裁协会以团体会员为主,也可以接纳个人会员。
(四)仲裁协会的职责
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其指导、协调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中国仲裁协会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以及其他仲裁规范性文件。同时,中国仲裁协会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三、仲裁规则
(一)仲裁规则的概念
仲裁规则是指仲裁所应遵循和适用的程序规范。仲裁规则不同于仲裁法,它可以由仲裁机构制定,有些内容还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因此,仲裁规则是任意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但是仲裁规则不得违反仲裁法中的强制性规定。
(二)仲裁规则的制定
仲裁规则应依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加以制定。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我国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的制定分为两种情况:国内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由中国仲裁协会统一制定,在中国仲裁协会制定仲裁规则之前,各仲裁委员会可以按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暂行规则;涉外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由中国国际商会制定。
(三)仲裁规则的主要内容
仲裁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仲裁管辖;仲裁组织;仲裁的申请、答辩和反请求程序;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的审理和裁决程序;仲裁委员会、仲裁庭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仲裁语文、翻译、送达、仲裁费用等。
(四)仲裁规则的作用
仲裁规则是进行仲裁活动时必须遵循和适用的程序规范。仲裁规则具有以下作用:
(1)为当事人提供一套科学、系统、明确的仲裁程序规则,便于当事人有效地解决纠纷。
(2)为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受理、审理和裁决纠纷提供适用的程序规则,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能够得到公正、及时地解决。
(3)为仲裁员和当事人提供程序上的权利和义务规范。(4)为支持、协助和监督仲裁提供依据。
第三节 仲裁协议
一、仲裁协议的概念
所谓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
1、从性质上看,仲裁协议是一种合同。它必须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是他们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一种书面形式。所以说仲裁协议是一种合同。
2、从形式上看,仲裁协议是一种书面协议。一般的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仲裁协议的形式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要求要有书面形式。对此仲裁法有明确规定。《仲裁法》第16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从仲裁法的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只承认书面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以口头仲裁协议为依据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因此,在实践中当事人应用书面形式订立仲裁协议,如果是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应及时转化为书面协议。例如,如果双方当事人通过电话谈妥了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仲裁的事宜,一方当事人应当及时整理出电话记录,并要求对方予以确认,否则仲裁协议无效。
3、从内容上看,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当事人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也可以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在仲裁协议中需要约定的是有关仲裁的内容。
二、仲裁协议的分类
(一)从书面仲裁协议的存在形式看,仲裁协议有三种类型
1、仲裁条款
所谓仲裁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将今后可能因该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条款。这种仲裁协议的特点是当事人就他们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约定提交仲裁解决,而且是在合同中用一个条款来约定。该条款作为合同的一项内容订立于合同中,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如当事人在购销合同中,除了规定货物的价款、数量、交货时间、地点等内容外,还规定了因履行合同引起争议提交仲裁解决,其中有关仲裁内容的规定是整个合同的一个条款,这个条款称为仲裁条款。仲裁条款是仲裁实践中最常见的仲裁协议的形式。
仲裁条款虽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但它的效力具有独立性,一般来说,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争议事项仍通过仲裁解决。如某公司缺乏资金,所以向另一个公司借款,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而且约定因该合同发生纠纷提交仲裁解决。根据法律规定,企业之间是不得互相拆借的,所以这个合同是无效合同。但双方的仲裁条款是有效的,如果双方因该合同发生纠纷,任何一方都可以提交仲裁解决。
仲裁条款效力的独立性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因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无效而导致仲裁条款也无效呢?为什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签订仲裁协议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它关系到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能不能以仲裁的方式有效的加以解决,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对仲裁协议内容的理解与法律后果的认识,已经超过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智力、精神状况所能判断的程度,他们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因此,法律要求签订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否则,仲裁协议无效。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5岁的中学生张某,因经常在某娱乐厅长时间打游戏机,逐渐掌握了娱乐厅的运作规则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与该娱乐厅老板签订承包经营协议,由张某承包经营该娱乐厅,年承包费10万元,并约定如果将来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应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在本案由于张某系限制行为能力人,因此,不仅该承包经营合同无效,其中的仲裁条款也无效。
2、仲裁协议书
仲裁协议书。仲裁协议书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一致表示愿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单独的协议。这种仲裁协议的特点是它是单独的仲裁协议,是在合同中没有规定仲裁条款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为了专门约定仲裁内容而单独订立的一种协议。而且,当事人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也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例如,在订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时,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争议的解决方式,事后双方当事人再专门订立一个协议,约定有关仲裁事宜,这样一个协议就是仲裁协议书。
3、其他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
在民事经活动中,当事人除了订立合同之外,还可能在相互之间有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或其他书面材料的往来。这些往来文件中如果包含有双方当事人同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内容,那么,有关文件即是仲裁协议。
这种类型的仲裁协议与前两种类型的仲裁协议的不同之处在于,仲裁的意思表示一般不集中表现于某法律文件中,而往往分散在当事人之间彼此多次往来的不同文件中。例如一方当事人将他希望订立仲裁协议的事宜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建议,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愿意接受该项建议,必须将他接受该仲裁协议的意向传达给对方当事人,通过这种往来,仲裁协议才能成立。随着通讯方式的快速发展,这种形式的仲裁协议也较为常见。
以上是我们以仲裁协议的存在形式为标准,对仲裁协议所作的分类。下面我们看第二种分法。
(二)从仲裁协议订立的时间来看,仲裁协议可分为两种
1、争议发生前达成的仲裁协议:
2、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
刚才我们讲的仲裁条款这种形式就仅仅适用于争议发生之前订立;仲裁协议书和其他形式的仲裁协议既可以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也可以是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
那我们从两种不同的标准讲了仲裁协议的分类,现在我们用一个问题来结束这个部分的内容,问题就是: 一般来说,当事人采用哪种仲裁协议形式更为便利?
首先,当事人应尽可能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仲裁协议。因为争议发生后,由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明显,争议双方往往不容易达成仲裁协议。其次,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仲裁条款这种形式。因为仲裁条款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它是当事人事先设定的,可以避免以后双方就仲裁的问题发生争议。而且这种形式省时、简便,当事人只要在合同中做约定就可以了,避免了事后再专门约定仲裁条款的麻烦。同时,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
确实象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当事人应尽可能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仲裁协议,因为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之间多少会有些冲突和摩擦,此时往往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也在实践中争议发生之后订立的仲裁协议较为少见。而且最好采用仲裁条款这种方式订立仲裁协议。
三、仲裁协议的内容
一份完整、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法定的内容。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6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仲裁协议的首要内容。当事人在表达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需要注意四个问题。第1、仲裁协议中当事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要明确。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的仲裁协议无法判断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仲裁机构也无法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申请仲裁的意思表示明确,最主要是要求通过该意思表示,可以得出当事人排除司法管辖而选择仲裁解决争议的结论。对这个要求,英国早在1856斯科特诉艾费里案中就确立了这项判例规则,也就是这个案件的判词所说的:仲裁协议中必须包含有当事人不寻求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意图。那么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平常所看得到的一些约定,比如约定“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某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等,这样一些约定就是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的约定。
第2、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证明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仲裁协议是无效的。
第3、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即不存在当事人被胁迫、欺诈等而订立仲裁协议的情况,否则仲裁协议无效。
第4、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意思表示。如上级主管部门不能代替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应该包括的第二项内容是
(二)仲裁事项
仲裁事项即当事人提交仲裁的具体争议事项。它解决的是“仲裁什么”的问题。在仲裁实践中,当事人只有把订立于仲裁协议中的争议事项提交仲裁,仲裁机构才能受理。同时,仲裁事项也是仲裁庭审理和裁决纠纷的范围。即仲裁庭只能在仲裁协议确定的仲裁事项的范围内进行仲裁,超出这一范围进行仲裁,所作出的仲裁裁决,经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可以不予执行或者撤销。因此仲裁协议应约定仲裁事项。
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事项,应当符合下面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
1、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
仲裁协议中双方当事人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必须仲裁立法允许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的争议事项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仲裁协议的无效。这已成为各国仲裁立法、国际公约和仲裁实践所认可的基本准则。
我国《仲裁法》第2条和第3条分别规定了可以仲裁的范围和不可仲裁的范围。其中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3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从这两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并不是所以的争议都属于可仲裁的事项,下列争议不属于仲裁的范围。
(1)涉及当事人身份关系的争议不属于仲裁的范围。例如,甲某与乙某就离婚及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达成仲裁协议,请求某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那么这个仲裁协议肯定是无效的,因为该仲裁协议约定的事项超出了法定仲裁范围。又比方讲,一个老先生生后留下一栋房子,他的三个子女为继承之事争执不下,最后三个人约定让某仲裁机构来明断是非,这一约定也超出了法定仲裁范围,因而是无效的。
(2)不平等的主体之间发生的行政争议不属于可仲裁事项范围。而应由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解决。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相对人发生的争议,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的争议等,它涉及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是否合法的问题,这需要有权机的国家机关来判断,而不应由作为民间机构的仲裁机关来裁决。
(3)依法应由行政机构处理的纠纷不属于仲裁的范围。对民事纠纷应注意区分是财产纠纷还是侵权纠纷,侵权纠纷中属于权属方面的纠纷,一般不能仲裁。比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纠纷由行政机关专属管辖,不能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再如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被侵权,按照我国《专利法》和《商标法》的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只能向专利管理机关或工商行政机关请求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不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
当事人就上述不属于仲裁范围的事项约定提交仲裁的,仲裁协议无效。约定的仲裁事项应符合的第二个条件是:
2、仲裁事项具有明确性
即将什么争议提交仲裁解决应该明确,如在供货合同中,是将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争议,还是因产品数量问题引起的争议,或是因整个供货合同引起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应在仲裁协议中明确。仲裁机构只解决仲裁事项范围内的争议。如当事人约定“就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争议提交仲裁”,这一约定就排斥了对因货物数量问题引起的争议进行仲裁的可能性。
在具体约定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争议事项,其具体范围比较明确和具体因而较容易约定;对于未来可能性争议事项要提交仲裁,应尽量避免在仲裁协议中作限制性规定,包括争议性质上的限制、金额上的限制以及其他具体事项的限制,采用宽泛的约定,如可以笼统地约定“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这样有利于仲裁机构全面迅速地审理审理纠纷,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是受理仲裁案件的机构。仲裁协议应明确选定仲裁机构,即将争议提交哪个仲裁委员会仲裁应该明确。
按照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仲裁委员会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到底由哪个仲裁委员会裁决争议,完全由当事人自己选定。当事人可以选择本地的仲裁机构,也可以选定双方共同信任的其他地方的仲裁机构。这里需要提醒两个问题: 第1、应明确仲裁委员会的名称
当事人的选定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前提条件。因此,当事人必须明确仲裁委员会的名称,如选择海口仲裁委员会仲裁、上海……否则仲裁机构无法受理。
在明确仲裁委员会的名称时,应注意其名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仲裁实践中,出于惯例性做法以及对其实体利益的考虑,双方当事人往往对涉及实体权利义务的条款反复斟酌,认真推敲,以选择最恰当的语言作出明确的约定,而对于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仲裁协议的约定,则可能不太注意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尤其是经常出现对仲裁委员会名称约定不规范问题。
例如当事人约定提请海口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而我国是没有海口市仲裁委员会这个称谓,只有海口仲裁委员会。因为仲裁委员会不实行地域管辖,我们的仲裁委员会的名称都只加所在地的地名,而不是加地域名称,如在海口设的仲裁委员会叫海口仲裁委员会,而不是海口市仲裁委员会。
又如,当事人经常指定不存在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例如,当事人约定,争议发生后,提交三亚仲裁委员会仲裁,而三亚根本没有设立仲裁委员会,这样的约定无法执行。
再比如有的当事人约定,争议发生后提交某市工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工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在仲裁法生效后就不再设这个机构了。
我们举的这些情况都是当事人在约定仲裁机构时容易犯的一些低级错误。
在仲裁实践中,还有的当事人在选定仲裁机构时只约定仲裁地点,而不指定具体的名称,比如约定发生争议的由海南的仲裁机构仲裁,或约定发生争议的由广东的仲裁机构仲裁。这样的约定算不算选定了仲裁机构呢?对这个问题,在仲裁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如果当地只有一个仲裁委员会,那么当事人的这个约定就可看做是明确的,比如当事人约定由海南的仲裁机构仲裁,而海南就只有一个仲裁委员会,即海口仲裁委员会,一旦真的发生了争议,那么该争议就由海口仲裁委员会管辖。反过来,如果当地不止一个个仲裁委员会,如广东有好几个仲裁委员会,那么当事人的约定就是不明确的。第二个要提醒的问题是
2、选定仲裁委员会可以考虑的因素
对仲裁委员会的选定,在发生纠纷前,当事人可能犹豫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双方又可能考虑各自的利益而不知选定谁更好。在具体选定时,可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地点。当事人选择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是当事人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财产所在地,这样便于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也便于仲裁机构审理案件,同时也便于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2)仲裁员。哪位仲裁员对有关业务最熟悉且公道正派,当事人觉得对这个仲裁员信得过,就可选定该仲裁员所在的仲裁委员会,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这三项内容是仲裁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应如何处理?
如果当事人没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或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该仲裁协议无效。对此没有疑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最基础的一环,只有当事人双方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才有实际意义。
但如果仲裁协议中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但对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如何处理?对此,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与仲裁法的规定有不一致。
仲裁法规定,双方订立的仲裁协议中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但对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该仲裁协议即为无效。就是说对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还可以给当事人一个补偿协议的机会,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而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5、146条规定,仲裁协议不明确无法执行的,或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的,法院可依一方当事人的起诉而受理案件。这两条规定否定了当事人通过订立补充协议来完善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权利,只要仲裁协议的约定不明确无法执行的,当事人就可以直接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受理。那应执行仲裁法还是司法解释呢?
我们认为,仲裁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并且颁布的时间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之后,(1994年8月颁布,1995年9月生效)。因此无论从法律的层级上看,还是依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其效力都高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所以,该意见的这两条规定不应在实践中继续适用。从国际上的习惯做法看,仲裁协议的内容不明确的,也通常是由当事人自行完善或由法院协助完善,而不是由法院直接受理案件。
以上是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内容的规定。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仲裁立法看,有的还要求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仲裁地点、仲裁规则、仲裁裁决的终局效力。例如,根据香港1982年仲裁条例,当事人应该约定仲裁裁决的终局效力,否则当事人可以就依仲裁协议作出的裁决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向法院上诉,因此明确裁决的终局性就非常必要。我国仲裁法对这些事项没有要求。因为,根据我国《仲裁法》的精神,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地点应是一致的,所以,就没有规定当事人应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仲裁地点,当事人只需写明仲裁委员会名称即可。另外,国内仲裁都适用由中国仲裁协会制定的统一的仲裁规则。所以,《仲裁法》没有规定仲裁协议内容包括选定的仲裁规则。并且,由于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裁,对仲裁不服,不能再向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能再向法院起诉或上诉,而且《仲裁法》对仲裁裁决的执行效力也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当事人也就没有必要约定仲裁裁决的终局效力问题。
四、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即仲裁协议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包括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对法院的约束力和对仲裁机构的约束力。
(一)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表现为约束双方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
仲裁协议一经有效成立,即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受到他们所签订的仲裁协议的约束。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只能通过向仲裁协议中所确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方式解决该纠纷,而丧失了就该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如果一方当事人违背仲裁协议,就仲裁协议规定范围内的争议事项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在首次开庭前依据仲裁协议要求法院停止诉讼程序,法院也应当驳回当事人的起诉。
(二)对法院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对法院的法律效力表现为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对订立于仲裁协议中的争议事项的司法管辖权,这是仲裁协议法律效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仲裁普遍适用的准则。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当然如果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当事人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推定当事人默示司法管辖。
(三)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表现为授予仲裁机构仲裁管辖权并限定仲裁的范围
仲裁协议是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的基础,是仲裁庭审理和裁决仲裁案件的依据。没有仲裁协议就没有仲裁机构对仲裁案件的仲裁管辖权。我国《仲裁法》第4条规定,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同时,仲裁机构的管辖权又受到仲裁协议的严格限制,即仲裁庭只能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争议事项进行仲裁,而对仲裁协议约定范围以外的其他争议无权仲裁。
五、仲裁协议的无效与失效
(一)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定情形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意行为,法律在赋予其一定的约束力的同时,也往往明确规定达到具有这一约束力的强制性条件和规范。当仲裁协议违反了该条件和规范时,该仲裁协议无效。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形下无效: 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我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即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方式订立。因此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不受法律的保护。
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无效。
我国《仲裁法》第2条和第3条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为了维护民商事关系的稳定性及保护未成年人和其他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要求签订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否则,仲裁协议无效。4.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该仲裁协议无效。
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仲裁协议的订立,也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以胁迫的手段与对方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违反了自愿原则,所订立的仲裁协议不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符合仲裁协议成立的有效要件。
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者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仲裁协议中要明确规定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这是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基本要求。如果仲裁协议中没有对此进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该仲裁协议则具有瑕疵。对于有瑕疵的仲裁协议,法律规定是可以补救的,即双方当事人可以达成补充协议。如果未能达成补充协议,仲裁协议即为无效。
(二)仲裁协议的失效
仲裁协议的失效是指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因特定事由的发生而丧失其原有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的失效不同于仲裁协议的无效,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仲裁协议的失效是原本有效的仲裁协议在特定条件下失去了其效力,而仲裁协议的无效是该仲裁协议自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形下失效:
1.基于仲裁协议,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被当事人自觉履行或者被法院强制执行,即仲裁协议约定的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得到最终解决,该仲裁协议因此而失效。我国《仲裁法》第9条规定,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因当事人协议放弃已签订的仲裁协议,而使该仲裁协议失效。协议放弃已订立的仲裁协议与协议订立仲裁协议一样,都是当事人的权利,仲裁协议一经双方当事人协议放弃,则失去效力。当事人协议放弃仲裁协议的具体表现为:
(1)双方当事人通过达成书面协议,明示放弃了原有的仲裁协议。
(2)双方当事人通过达成书面协议,变更了纠纷解决方式。如当事人一致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从而使仲裁协议失效。
(3)当事人通过默示行为变更了纠纷解决方式,使仲裁协议失效。如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而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
3.附期限的仲裁协议因期限届满而失效。如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该仲裁协议在签订后的6个月内有效,如果超过了6个月的约定期限,已签订的仲裁协议失效。
4、基于仲裁协议,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仲裁协议失效。我国《仲裁法》第9条规定,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三)仲裁协议无效、失效的法律后果
仲裁协议的无效或者失效使得仲裁协议不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其表现在:
1.对当事人来说,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既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2.对法院来说,由于排斥司法管辖权的原因已经消失,法院对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管辖权; 3.对于仲裁机构来说,因其没有行使仲裁权的依据而不能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四节 仲裁程序
一、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
(一)仲裁当事人
仲裁当事人是指依据仲裁协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仲裁程序,并受仲裁裁决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仲裁当事人具有以下特征: 1.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进行仲裁的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关系是建立在他们之间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基础上的,根据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必须是平等的。我国《仲裁法》第2条明确规定仲裁只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特定纠纷。如果某一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的地位不是平等的,那么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必然存在着上下级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因而也就不能按照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程序进行仲裁。2.当事人之间必须订有有效的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仲裁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不会受理仲裁申请,仲裁庭不能裁决纠纷案件,亦即没有仲裁协议即没有仲裁,也就不可能有仲裁当事人,所以仲裁协议是仲裁当事人产生和存在以及进行仲裁程序的基础。
3.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必须具有可仲裁性
纠纷具有可仲裁性是以仲裁方式解决的纠纷所特有的属性。即不具有可仲裁性的纠纷,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该纠纷就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当事人也就不可能成为仲裁当事人。
仲裁当事人有其特定的称谓。依法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的人,被称为仲裁申请人;对方当事人被称为被申请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当事人被称为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
仲裁当事人与仲裁参加人、仲裁参与人不同。仲裁参加人除包括仲裁当事人以外,还包括仲裁代理人。仲裁参与人除包括仲裁参加人以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关于仲裁程序中是否存在第三人,我国仲裁法未作规定。
(二)仲裁代理人
仲裁代理人是指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授权在仲裁程序中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仲裁活动的人。仲裁代理人包括法定仲裁代理人和委托仲裁代理人。
法定仲裁代理人即仲裁当事人的监护人,而委托仲裁代理人的范围较广,仲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自由地聘任任何适当的人为其仲裁代理人,代表当事人参加仲裁程序。
我国《仲裁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如果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授权委托书中,授权仲裁代理人进行一般代理的,该代理权限包括申请仲裁、进行答辩、申请回避、调查证据、参加仲裁开庭并进行陈述和辩论等等。如果由委托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出反请求,应当有被代理人的特别授权。代理权限若有变更或者解除,委托人应当书面告知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由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通知对方当事人。
二、申请与受理
(一)申请仲裁 1.申请仲裁的条件
申请仲裁是仲裁程序开始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启动仲裁程序的第一步。申请仲裁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他们之间所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根据他们所签订的仲裁协议,提请所选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审理和裁决的行为。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2.申请仲裁的方式
我国《仲裁法》第22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这一规定明确了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采用书面方式。而仲裁申请书即为这一书面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谓仲裁申请书是指仲裁申请人根据仲裁协议将已经发生的争议提请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和裁决,以保证其合法权益的法律文书。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事实根据、理由。
(3)证据、证人姓名和住所。
(4)所申请的仲裁委员会的名称。
(5)申请仲裁的年月日。
(6)申请人的签名、盖章。
当事人提交仲裁申请书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和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人数,备具副本。
(二)审查与受理
审查与受理是仲裁委员会的一项重要的仲裁活动。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后,仲裁委员会就要对当事人的申请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条件进行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受理。实际上仲裁程序的开始正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行为与仲裁委员会受理行为相结合的结果。1.对仲裁申请的审查
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的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查当事人申请仲裁是否符合《仲裁法》第21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条件。即是否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否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2)审查仲裁申请书的内容是否完整、明确,申请手续是否齐备。2.审查后的处理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24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经审查后作出如下处理:
(1)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2)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如果仲裁委员会在审查中发现仲裁申请书有欠缺,应当让申请人予以完备;如果认为仲裁协议需要补充,也应当让当事人补充协议。当事人弥补仲裁申请书的欠缺或者补充仲裁协议后,仲裁委员会自其递交完备的仲裁申请书或者补充仲裁协议之日起5日内予以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仲裁法》施行前当事人依法订立的仲裁协议继续有效,发生纠纷后应向依照《仲裁法》组建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应当受理。
在《仲裁法》实施后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只约定了仲裁地点,未约定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在补充协议中选定了在该地点依法重新组建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仲裁机构应当受理;双方当事人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在《仲裁法》实施后,依法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仲裁机构,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按照有关规定能够确定新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仲裁机构应当受理。3.对仲裁申请受理的法律后果
(1)仲裁委员会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后,仲裁程序开始启动,仲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取得了仲裁当事人的资格,各自依法享有仲裁法及仲裁规则中规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2)根据《仲裁法》第25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3)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答辩书是仲裁被申请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而就仲裁申请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作出答复和辩护的法律文书。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4)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并有权提出反请求。仲裁反请求是指仲裁的被申请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所提出的与原仲裁请求有牵连的,旨在吞并或抵消申请人仲裁请求的独立请求。
三、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一)仲裁财产保全的概念和条件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仲裁机构在受理当事人仲裁申请后,对案件作出仲裁裁决前,为保证将来仲裁裁决得以实现,而由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执标的物采取强制措施的制度。
我国《仲裁法》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根据法律的规定,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仲裁案件必须具有给付内容。
2.必须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将来的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3.仲裁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二)仲裁财产保全的程序 1.仲裁当事人提出申请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必须由仲裁当事人提出申请,而且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在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对仲裁案件作出仲裁裁决前,提出财产保全申请。2.仲裁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财产保全申请书
按照仲裁程序,仲裁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递交财产保全申请书。
3.仲裁委员会应将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根据法律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将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4.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财产保全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及采取何种措施
5.仲裁当事人对人民法院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三)申请人的责任
《仲裁法》第28条第3款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即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有错误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财产损失。仲裁委员会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是指由当事人选定或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的仲裁员组成的,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案件依仲裁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组织形式。按照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后,应按程序组成仲裁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因此,仲裁庭是行使仲裁权的主体。
(一)仲裁庭的组成形式
我国《仲裁法)第30条规定,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根据这一规定,在我国,仲裁庭的组成形式有两种,即合议仲裁庭和独任仲裁庭。1.合议仲裁庭
合议仲裁庭是指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即以集体合议的方式对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合议仲裁庭应设首席仲裁员。首席仲裁员是合议仲裁庭的主持者,与其他仲裁员有同等的权利,但在裁决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仲裁裁决则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2.独任仲裁庭
独任仲裁庭是指由1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即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对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二)仲裁庭的组成程序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的组成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这一程序包括: 1.约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
当事人收到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后,应约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并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间内加以确定,对于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当事人既可以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合议仲裁庭,也可以约定由1名仲裁员组成独任仲裁庭。如果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的,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2.确定仲裁员
根据《仲裁法》第31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如果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该独任仲裁员。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三)仲裁员的更换 1.仲裁员的回避 仲裁员的回避是指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仲裁员退出仲裁案件审理的一项制度。
(1)仲裁员回避的法定情形。《仲裁法》第34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2)回避的形式:
第一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员认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从而主动提出回避的请求。仲裁员的自行回避,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该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第二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仲裁员具有应当回避的事由,有权提出要求该仲裁员回避的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并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既可以用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提出。
《仲裁法》第36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该仲裁员是否回避。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其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3)仲裁员回避的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37条的规定,仲裁员因回避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仲裁法》的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但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2.仲裁员因其他原因的更换
仲裁员因其他原因的更换主要是指仲裁员因有回避以外的其他原因而不能履行职责而被更换的情形。主要包括仲裁员死亡、生病、被除名以及拒绝履行职责等。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员因回避以外的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按照视裁法》的规定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
五、仲裁审理
仲裁审理是仲裁庭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当事人交付仲裁的争议事项作出裁决的活动。仲裁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审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仲裁审理是仲裁程序的中心环节。
(一)仲裁审理的方式
按照《仲裁法》第39条的规定,仲裁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1.开庭审理
《仲裁法》第39条规定,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开庭审理是仲裁审理的主要方式。所谓开庭审理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方式。
《仲裁法》依规定仲裁的开庭审理原则的同时,又在第40条规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这一规定进一步肯定了开庭审理的仲裁方式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以公开审理为例外。所谓不公开审理是指仲裁庭在审理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群众旁听,也不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不公开审理的目的在于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维护当事人的商业信誉。然而仲裁最大的特点在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所以《仲裁法》规定将当事人协议公开审理的,可以公开审理作为不公开审理原则的补充。即当事人协议公开审理时将允许仲裁审理对社会公开,允许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但涉及国家秘密的则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公开,必须以不公开审理的方式进行审理。2.书面审理
《仲裁法》第39条在规定仲裁应当开庭进行的同时,也规定如果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即进行书面审理。所谓书面审理是指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不到庭参加审理的情况下,仲裁庭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书面材料作出裁决的过程。书面审理是开庭审理的必要补充。
(二)开庭通知
《仲裁法》第41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通知的法律意义在于,向双方当事人通知开庭日期是仲裁程序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切实保障当事人参加仲裁审理的权利,并使双方当事人按时参加仲裁审理。《仲裁法》第42条规定,如果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可以缺席裁决。这表明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日期是仲裁审理的必经程序,未经这一程序,不可以对不到庭的申请人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也不可以对不到庭的被申请人作出缺席裁决。
(三)开庭审理程序 1.开庭仲裁
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宣布开庭。随后,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和记录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仲裁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2.仲裁庭通常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开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3)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5)宣读鉴定结论。
3.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并经双方当事人质证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材料,它是仲裁裁决的依据。《仲裁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根据这一规定,仲裁中的证据一是来源于当事人,即当事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提出证据。二是来源于仲裁庭,即在必要时,仲裁庭可以自行收集证据。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但仲裁庭对证据的收集不能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果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时,根据《仲裁法》第46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按照馄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保全措施。
不论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还是仲裁庭收集的证据,都应当在开庭时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4.当事人进行辩论
《仲裁法》第47条规定,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当事人辩论是开庭审理的重要程序,也是辩论原则的重要体现。
当事人进行辩论通常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申请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发言;(2)被申请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发言;(3)双方相互辩论。开庭辩论终结前,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可以按照申请人、被申请人的顺序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在仲裁程序中,仲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应当按时出庭,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得中途退庭。否则将按照《仲裁法》第42条的规定,对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则缺席裁决。
(四)开庭笔录
开庭笔录是在仲裁的开庭审理过程中,记录人员对整个开庭审理情况所作的记载。开庭笔录是仲裁程序中重要的法律文书。
根据《仲裁法》第48条的规定,仲裁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仲裁庭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当事人、其他仲裁参与人拒绝签名、盖章的,记录人员应当记明情况附卷。
六、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一)仲裁和解
仲裁和解是指仲裁当事人通过协商,自行解决已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的行为。仲裁和解是仲裁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仲裁法》第4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如果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则仍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二)仲裁调解
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庭主持下,仲裁当事人在自愿协商、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仲裁法》第51条第1款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经仲裁庭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要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并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仲裁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仲裁庭除了可以制作仲裁调解书之外,也可以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进行审理后所作出的终局权威性判定。仲裁裁决的作出,标志着当事人之间纠纷的最终解决。1.仲裁裁决作出的方式
仲裁裁决是由仲裁庭作出的。独任仲裁庭进行的审理,由独任仲裁员作出仲裁裁决;合议仲裁庭进行的审理,则由三名仲裁员集体作出仲裁裁决。根据《仲裁法》的规定,由合议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1)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是裁决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仲裁实践通常适用的方式。我国《仲裁法》第53条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所谓多数仲裁员的意见是指仲裁庭的三名仲裁员中至少有两名仲裁员的意见一致,如果三名仲裁员各执己见,无法形成多数意见时,即无法以此种方式作出仲裁裁决。
(2)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
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是在仲裁庭无法形成多数意见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作出仲裁裁决的方式。《仲裁法)第53条规定,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2.仲裁裁决的种类
(1)先行裁决。先行裁决是指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仲裁庭就已经查清的部分事实所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2)最终裁决。最终裁决即通常意义上的仲裁裁决,它是指仲裁庭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就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全部争议事项作出的终局性判定。
(3)缺席裁决。缺席裁决是指仲裁庭在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情况下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42条第2款规定,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4)合意裁决。合意裁决即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作出的仲裁裁决。它既包括根据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包括根据经仲裁庭调解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3.仲裁裁决书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对仲裁纠纷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根据《仲裁法》第54条的规定,仲裁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如果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仲裁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仲裁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4.仲裁裁决的纠正《仲裁法》第56条规定,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据此,仲裁庭对仲裁裁决书的补正,限于三项:一是仲裁裁决书中的文字错误;二是仲裁裁决书中的计算错误;三是已经裁决但在仲裁裁决书中被遗漏的事项。补正可以由仲裁庭自行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也可以请求仲裁庭予以补正。5.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57条的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
(1)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行申请仲裁,也不得就此提起诉讼;
(2)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已生效的仲裁裁决;
(3)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均不得变更仲裁裁决;
(4)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
七、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简易程序是指在仲裁过程中,仲裁机构审理简单仲裁案件所适用的简便易行的审理程序。仲裁中的简易程序是仲裁普通程序的一种简化。
我国《仲裁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简易程序,但仲裁所具有的快捷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仲裁所体现出的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仲裁原则,以及《仲裁法》对独任仲裁员仲裁和书面审理的肯定,实质上都包含了简化仲裁程序的精神。因此,各仲裁委员会在制定仲裁规则时往往规定有简易程序。
仲裁中的简易程序与仲裁的普通程序相比,体现了如下特点: 1.仲裁庭的组成方式简便
在仲裁程序中适用简易程序时,是由独任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即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对纠纷案件进行审理。2.审理方式灵活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仲裁案件,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仲裁,既可以决定只依据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材料和证据进行书面审理,也可以决定开庭审理。3.各种期限的规定相对较短
适用简易程序时,程序中各种期限的规定相对较短。不论是提交答辩书和其他材料的期限,还是提出反诉的期限;不论是指定仲裁员的期限,还是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的期限,或是作出仲裁裁决的期限,较之普通仲裁程序中的期限来说都有所缩短。
4.在简易程序中未作规定的事项应适用仲裁规则的相关规定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
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如下条件: 1.争议标的不大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往往都有对争议标的的要求,一般的要求是争议金额应在一定的数额以下。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规定是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而《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规定是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2.案情简单
案情简单是适用简易程序的要件之一。案情简单意味着对该纠纷易于查清事实和分清是非,即易于进行审理。因此,在仲裁实践中,有些案件虽然超过了仲裁规则所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争议标的,但由于案情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也同样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3.经双方当事人默示或者书面同意
所谓双方当事人默示同意是指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排除对简易程序的适用,因此,在符合仲裁规则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标的金额时,即适用简易程序。而书面同意是指在争议金额超过仲裁规则所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时,经一方当事人书面申请,在征得另一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64条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凡是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的,或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50万元,经一方当事人书面申请并征得另一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适用本简易程序。
(三)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理
1.仲裁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后,经审查可以受理并适用简易程序的,仲裁委员会应立即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仲裁通知。被申请人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书及有关证明文件,也可提出反请求。
2.双方当事人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审理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未能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指定独任仲裁员的,仲裁委员会主任应立即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
3.仲裁庭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审理案件,既可以决定进行书面审理,也可以决定开庭审理。如果仲裁庭决定开庭审理,仲裁庭只开庭一次。确有必要时,仲裁庭可以决定再次开庭。4.仲裁庭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仲裁裁决书。
八、仲裁时效
(一)仲裁时效的概念
《仲裁法)第74条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的法定期间。即当事人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如果不向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就丧失了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仲裁时效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殊仲裁时效。按照法律的规定,普通仲裁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则不予保护。
特殊仲裁时效是指普通仲裁时效以外的特定仲裁时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9条的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向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
按照法律的规定,仲裁时效期间的起算,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
在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当事人因本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在仲裁时效进行中,因请求、承认或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引起仲裁时效期间中断。从仲裁时效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当事人有特殊情况,在仲裁时效期间没有行使权利,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延长仲裁时效期间。是否延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五节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一、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概念和特征
(一)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概念
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依据特定的事由,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所谓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指对符合法定应予撤销情形的仲裁裁决,经由当事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行为。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或上诉。一裁终局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仲裁方式快捷性的优点。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仲裁裁决也不可避免地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错误。《仲裁法》中设置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这种程序监督机制,对确保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特征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必须由当事人提出,一般情形下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撤销仲裁裁决。但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予以撤销。
2.撤销仲裁裁决是法院的职权,即只能由法院作出裁定予以撤销,任何其他机构和个人均无权撤销仲裁裁决。
3.法院必须对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进行审查核实。仲裁裁决只有符合法定予以撤销的情形时,法院才能作出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将仲裁裁决予以撤销。
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和理由
(一)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
按照我国《仲裁法》的规定,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主体必须是仲裁当事人
由于仲裁当事人与仲裁裁决的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仲裁裁决也决定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保护或者受到了侵害。因此,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是当事人,包括仲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2.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向其他人民法院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件裁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则表明他放弃了此项权利,双方当事人都应自觉履行裁决书中规定的各自的义务,否则,权利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4.必须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法律规定的应予撤销的情形
仲裁当事人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必须有证据对该仲裁裁决具有法律规定的应予撤销的情形加以证明。没有证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能否证明,则需要人民法院审查认定。
(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
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必须具有法定理由。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1.没有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是当事人申请仲裁和仲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没有仲裁协议而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更不能对案件作出裁决。如果仲裁机构对没有仲裁协议的纠纷案件予以受理并作出了裁决,则违反了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该仲裁裁决也就是违法裁决,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此裁决。2.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
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必须是仲裁协议确定的事项,仲裁机构也只能就仲裁协议范围内的争议事项作出裁决。如果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超出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而仲裁机构仍予受理并作出裁决,或者虽然当事人确定了申请仲裁的范围,但仲裁机构所作出的仲裁裁决超出了当事人的请求范围,则此仲裁裁决也应予撤销。
我国《仲裁法》规定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如果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事项违反了此条规定,并且当事人依据此仲裁协议将本不能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提交仲裁,那么,仲裁机构以此为基础作出的仲裁裁决应予撤销。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是由3名仲裁员组成,还是由1名仲裁员组成,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员应当由当事人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只有当事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时,才由仲裁委员会依照职权指定。当仲裁庭的组成违反了仲裁法的规定,则由该仲裁庭所作出的仲裁裁决应予撤销。
仲裁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如果仲裁机构没有按照仲裁程序规则所规定的期限将全部文件或材料送达双方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未能在仲裁程序中获得充分的陈述或辩论的机会,或者有关仲裁员有法定回避情形而未予回避等等,均是违反仲裁程序的做法。在违背法定仲裁程序基础上所作出的仲裁裁决,属于法定被撤销的理由。
4.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证据是仲裁庭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分清是非,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责任界限并作出仲裁裁决的根据。当事人必须向仲裁庭提供真实的证据。如果当事人提供了伪造的证据,必定会影响仲裁庭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会影响仲裁裁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以伪造的证据为基础作出的仲裁裁决应予撤销。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一方当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如果隐瞒了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且不为他人所掌握的证据,那么仲裁庭对事实的判断,对是非的认定和对责任的划分等等,就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那么由此所作出的仲裁裁决必定会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正的结果。所谓“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是指直接关系到仲裁裁决的最后结论的证据,这些证据通常与仲裁案件所涉及的纠纷或争议的焦点或重要情节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这些证据也直接影响着仲裁庭对案件事实的正确判断。因此,在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仲裁裁决应当被撤销。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的行为
仲裁员在仲裁案件的过程中非法索要或非法接受当事人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仲裁员为了谋取私利或为了报答一方当事人已经或承诺给予自己的某种利益而弄虚作假,仲裁员在仲裁案件时,颠倒是非甚至故意错误适用法律,都是仲裁过程中的严重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必然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和裁决,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仲裁裁决应当予以撤销。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除上述几项外,如果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也应当裁定撤销该仲裁裁决。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既有统一协调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保护公共利益,是现代各国的通例,也是我国的仲裁准则之一。
三、法院对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处理及其法律后果
人民法院在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后,必须组成合议庭对当事人的申请及仲裁裁决进行审查。经审查,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一)撤销仲裁裁决
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后,经审查核实,认定当事人提出申请所依据的理由成立,即应当在2个月内裁定撤销该仲裁裁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能否部分撤销问题的批复》,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如果裁决事项超出当事人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或者不属于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并且上述事项与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的事项是可分的,人民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在查清事实后裁定撤销该超裁部分。对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当事人不能上诉。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并未解决,当事人可以重新寻求解决纠纷的方法。由于原来的仲裁协议或者本身并不存在,或者无效,或者因已经据此作出裁决,完成了其应有的程序而致失效,当事人要想再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其纠纷,必须重新签订仲裁协议,根据重新签订的仲裁协议再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不能重新达成仲裁协议,或者根本就不想再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人民法院经过审查未发现仲裁裁决具有法定可被撤销的理由的,应在受理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驳回申请的裁定。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驳回当事人申请的裁定,当事人无权上诉。
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被驳回后,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仲裁裁决所确定的权利义务自动履行。如果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权利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后,如果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可以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重新仲裁是法院认为仲裁裁决的珊疵可以通过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方式给予补救时,给予仲裁庭自我弥补程序缺陷,从而保持仲裁裁决效力的一种程序。对重新仲裁应当注意两点:第一,根据仲裁法有关规定的精神,重新仲裁无需另组仲裁庭,因为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仲裁员本身就是由当事人直接选定或委托指定的,体现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由原仲裁庭重新仲裁,既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也给仲裁庭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仲裁庭作出公正裁决。第二,对法院重新仲裁的通知,是否采纳,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既可以决定重新仲裁,也可以拒绝重新仲裁。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进而决定是否撤销仲裁裁决。
第六节 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一、仲裁裁决的执行
(一)仲裁裁决执行的意义
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应自觉予以履行。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协商一致将纠纷提交仲裁,都会自觉履行仲裁裁决。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即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执行仲裁裁决是法院对仲裁制度予以支持的最终和最重要的表现,它构成仲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仲裁裁决在仲裁制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执行仲裁裁决是使当事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有效保证。仲裁裁决的作出只是为权利人提供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因为仲裁裁决被赋予法律上的强制力,可以迫使义务人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仲裁裁决只有真正得到执行后,权利人才能由此实现自己的权利。
其次,执行仲裁裁决是仲裁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终保证。在义务人不主动履行仲裁裁决时,如果法律不赋予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效力,仲裁裁决书无疑只是一纸空文。只有规定执行程序,才能体现仲裁裁决的权威性,才能在保证实现当事人权利的同时,也保证仲裁制度的顺利发展。
(二)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
仲裁裁决的执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权利人)须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人民法院才可能启动执行程序。是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是当事人的权利,人民法院没有主动采取执行措施对仲裁裁决予以执行的职权。
2.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仲裁当事人在提出执行申请时,应遵守法定期限,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超过了法定期限再提出申请执行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关于申请执行的期限,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即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此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3.当事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如何确定人民法院的管辖权,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即当事人应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三)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 1.申请执行
义务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时,权利方当事人在符合前述条件的情况下,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时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在申请书中应说明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申请执行的事项和理由,并向法院提交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的仲裁裁决书或仲裁调解书。2.执行
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后,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程序予以执行。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1)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如果被执行人逾期再不履行义务的,则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执行。
(2)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仲裁裁决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有权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有权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指定的财物或票证;有权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指定的行为。
(3)被执行人未按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未按规定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人民法院采取有关强制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即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执行。当被申请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时,申请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宣告被执行人破产还债。
(4)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如果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恢复执行程序。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担保人的财产。
二、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
(一)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理由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执行申请后,应当及时按照仲裁裁决予以执行。但是,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法定不应执行的情形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后,裁定不予执行。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国内仲裁而言,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包括: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仲裁裁决,确认有以上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并将此我定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不能申请人民法院再审。就该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依据该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撤销仲裁裁决的区别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撤销仲裁裁决都是人民法院对仲裁行使司法监督权的体现,都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对仲裁裁决的否定。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其具体体现在: 1.提出请求的当事人不同
有权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当事人可以是仲裁案件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不论其是仲裁裁决确定的权利人还是义务人;而有权提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只能是被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一方当事人。2.提出请求的期限不同
当事人请求撤销仲裁裁决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而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则是在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之后,法院对是否执行仲裁裁决作出裁定之前。3.管辖法院不同
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而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只能向申请执行人所提出执行申请的法院提出。4.法定理由不同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理由的第(4)项和第(5)项分别是: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而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理由的第(4)项和第(5)项分别是: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而且,人民法院还可以以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撤销仲裁裁决。法定理由的不同表明,人民法院在审查撤销仲裁裁决时,侧重对于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进行审查;而在审查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时,既审查仲裁裁决所认定的事实,又审查仲裁裁决所适用的法律。5.法律程序不同
在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中,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应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而在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中,法院不可要求仲裁庭重新仲裁。
第七节 涉外仲裁
一、涉外仲裁的概念
涉外仲裁是指当事人依据仲裁协议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一种方式。这种纠纷的特点是具有涉外因素,因而这类纠纷案件属于涉外纠纷案件。
我国《仲裁法》对何谓涉外仲裁未作明确规定,只是在该法第7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中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4月2日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8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4条的规定,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民事案件,均为涉外民事案件。因此,涉外仲裁是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具有涉外因素的纠纷案件的一种方式。
在仲裁实践中,中国仲裁机构对涉及香港、澳门或台湾地区法人或自然人之间,或者其同外国法人或自然人之间产生于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中的仲裁案件,比照涉外仲裁案件处理。涉外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1.涉外民事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区别
涉外仲裁和涉外诉讼,都是解决涉外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它们共同担当着解决涉外民事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的任务。但是,在具体认识上,我们应该了解二者的区别,以便具体把握二者分担的不同的职能,避免将二者简单等同化。(1)性质和权限不同。涉外仲裁是由涉外仲裁委员会这种民间性质的机构.根据仲裁法等法律,制定自己的仲裁规则,并据此受理当事人自愿提交它们解决的国际民商事和经贸纠纷;而涉外诉讼案件的审理由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它们受理的涉外案件,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审判并以国家法律作为判断的标准。
(2)管辖案件的范围不同。涉外仲裁机构管辖的案件主要限于在涉外经贸、海事运输等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和仲裁条款选择涉外仲裁机构作为纠纷解决机构时,方可受理;而人民法院的管辖的涉外案件范围要比涉外仲裁宽,而且,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只要案件与我国有连结点,当事人又起诉到我国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有权受理和审判。
(3)审理程序不同。涉外仲裁实行一审终审制,而涉外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在审理人员的选择上,涉外仲裁当事人有选择仲裁员权利,而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无权选择法官来审理案件。2.涉外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联系
民事诉讼法对涉外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关系作出如下规定:
(1)关于案件受理。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57条的规定,以当事人是否达成仲裁协议作为划分涉外仲裁机构和法院受理案件的根据。凡订立仲裁条款或协议的,当事人只能向涉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或事后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涉外经济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不影响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当事人一方因订有仲裁条款的涉外经济合同被解除或者终止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也有权就仲裁协议有效性和仲裁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决定。
(2)关于财产保全。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无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如需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由人民法院决定。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58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的,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还规定,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将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提交法院裁定的,法院可以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保全。裁定采取保全的,应当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二、涉外仲裁机构
(一)涉外仲裁机构的设立
根据《仲裁法》第66条的规定,涉外仲裁委员会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组织设立。
涉外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履行本规则赋予的职责,副主任受主任的委托可以履行主任的职责。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聘任。
涉外仲裁委员会设有秘书局,在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的领导下负责处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涉外仲裁委员会设立仲裁员名册,仲裁员由涉外仲裁委员会从法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专门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中外人士中聘任。
(二)我国受理涉外仲裁案件的仲裁机构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是我国的常设涉外仲裁机构,也是受理涉外仲裁案件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仲裁机构。目前,我国除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受理涉外仲裁案件,按照有关规定,依据《仲裁法》设立或重新组建的仲裁机构也有权受理涉外仲裁案件。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1956年4月正式成立的,它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仲裁机构。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在深圳设有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在上海设有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仲裁委员会分会是仲裁委员会的组成部分。当事人在签订仲裁协议时,可以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或者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在深圳进行仲裁,或者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在上海进行仲裁;如无此约定,则由申请人选择,由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或者由其深圳分会在深圳进行仲裁,或者由其上海分会在上海进行仲裁;作此选择时,以首先提出选择的为准;如有争议,应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根据《仲裁法》第73条的规定,涉外仲裁规则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现行的仲裁规则是中国国际商会于2000年9月5日修订并通过,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1月,是以仲裁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近洋、沿海和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等有关过程中所发生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海事争议的常设仲裁机构。海事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其现行的仲裁规则是中国国际商会于2000年11月22日修订并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3.其他受理涉外仲裁案件的仲裁机构
长期以来,我国受理涉外仲裁案件的仲裁机构只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也因此成为专门受理涉外纠纷案件的常设仲裁机构。但是自从我国《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依照《仲裁法》的规定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其他设区的市又设立或重新组建了一批常设仲裁机构,对这些仲裁机构能否受理涉外仲裁案件,《仲裁法》并没有明确规定。1996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新组建的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受理国内仲裁案件;涉外仲裁案件的当事人自愿选择新组建的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新组建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据此,依照《仲裁法》设立或重新组建的仲裁机构,如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等在涉外仲裁案件的当事人自愿选择其进行仲裁时,对该涉外仲裁案件具有管辖权。
三、涉外仲裁程序
涉外仲裁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后,仲裁机构即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终局裁决。我国的涉外仲裁程序制度是由《民事诉讼法》第28章关于涉外仲裁的规定,《仲裁法》第7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以及各受理涉外纠纷案件的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的相关规定构成。
(一)仲裁申请、答辩、反请求程序
1.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由申请人及/或申请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名及/或盖章的仲裁申请书,该仲裁申请书应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申请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案情和争议要点以及申请人的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申请人在提交仲裁申请书时,要附具申请人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明文件并预缴仲裁费。
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书及其附件进行审查后,认为手续完备的,应向双方发送仲裁通知,仲裁程序自发出仲裁通知之日起开始。
2.被申请人应按仲裁规则规定的时间
向仲裁委员会秘书局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在规则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委员会,并写明具体的反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附具有关的证明文件。被申请人未提交书面答辩及/或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未提出书面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3.对当事人提交的各种文书和证明材料,仲裁庭及/或仲裁委员会秘书局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中文译本或其他语义的译本。
4.当事人可以委托仲裁代理人办理有关的仲裁事项,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均可以接受委托,担任仲裁代理人。接受委托的仲裁代理人,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5.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二)仲裁庭的组成 1.双方当事人应当各自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时间内在仲裁委员会提供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者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则该第三名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2.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作为独任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单独审理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由独任仲裁员审理案件,但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时间内未就独任仲裁员人选达成一致意见,则该名独任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如果仲裁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及/或被申请人时,申请人之间及/或被申请人之间应协商各自共同选定或者各自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若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时间内未能选定或者委托指定,则该名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4.被选定或者被指定的仲裁员,与案件有个人利害关系的,应自行向仲裁委员会披露并请求回避,当事人也可以申请仲裁员回避,但要举证说明提出回避请求所依据的具体事实和理由。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在仲裁委员会主任就仲裁员是否回避作出决定前,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应继续履行职责。
仲裁员因回避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应按原程序重新选定或指定替代的仲裁员。替代的仲裁员被选定或者指定后,由仲裁庭决定以前进行过的全部或部分审理是否重新进行。
(三)审理与裁决 1.仲裁审理
涉外仲裁案件以不公开开庭审理为原则。如果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开审理,由仲裁庭作出是否公开审理的决定。如果当事人申请或经其同意,仲裁庭认为不必开庭审理的,可以只依据书面文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涉外仲裁以中文为正式语文。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仲裁庭开庭时,如果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证人需要语文翻译,可以由仲裁委员会提供译员,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提供译员。
当事人应对其申请、答辩和反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出证据。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也可以就案件中的专门问题向中国或外国专家或鉴定人咨询或者指定进行鉴定。当事人提出的证据由仲裁庭审定,专家报告和鉴定报告,由仲裁庭决定是否采纳。
仲裁庭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不出席,仲裁庭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
开庭审理时仲裁庭可以作庭审笔录及/或录音。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作出庭审要点,并要求当事人及/或其代理人、证人及/或其他有关人员在庭审要点上签字或盖章。2.和解
仲裁案件,如果当事人在仲裁庭之外向行达成和解,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其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结案,也可以申请撤销案件。在仲裁庭组成前申请撤销案件的,由仲裁委员会秘书长作出决定;在仲裁庭组成后申请撤销案件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当事人就已经撤销的案件再提出仲裁申请时,由仲裁委员会主任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如果当事人在仲裁委员会之外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凭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和和解协议,请求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按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仲裁裁决。3.调解
如果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愿望,或一方当事人有调解愿望并经仲裁庭征得另一方当事人的同意,仲裁庭可以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对其审理的案件进行调解。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解。仲裁庭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调解或仲裁庭认为已无调解成功的可能时,应停止调解。在仲裁庭进行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庭之外达成和解的,应视为是在仲裁庭调解下达成的和解。经仲裁庭调解达成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应签订书面和解协议;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应当根据当事人书面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结案。如果调解不成功,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发表过的、提出过的、建议过的、承认过的以及愿接受过的或否定过的任何陈述、意见、观点或建议作为其请求、答辩及/或请求的依据。4.裁决
对涉外仲裁案件,仲裁庭应当根据事实,依照法律和合同规定,参考国际惯例,并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独立公正地作出仲裁裁决。
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时,仲裁裁决依全体仲裁员或多数仲裁员的意见决定,少数仲裁员的意见可以作成记录附卷。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仲裁裁决依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仲裁庭在其作出的仲裁裁决中,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裁决的日期和地点。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以及按照双方当事人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的,可以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除非仲裁裁决依首席仲裁员意见或独任仲裁员意见作出,仲裁裁决应由多数仲裁员署名。持有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在裁决书上署名,也可以不署名。裁决书应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仲裁裁决作出的日期即为其发生法律效力的日期。
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经仲裁庭同意,仲裁庭可就案件的任何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部分裁决。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中间裁决,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和仲裁庭作出最终裁决。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向法院起诉,也不得向其他任何机构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
四、对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
(一)对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和不予执行的法定事由
《仲裁法》第70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撤销。第71条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根据《仲裁法》的上述规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和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定事由都是《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的规定。其具体包括: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2.被申请人没有收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的;
4.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另外,根据《仲裁法》第65条,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的精神,人民法院认定涉外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也应裁定撤销。
(二)对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和不予执行的程序 1.当事人申请
仲裁裁决作出后,仲裁当事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在执行程序中,被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2.提出证据予以证明
不论是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还是被申请人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必须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具有《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3.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
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人民法院要依祛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核实,审查核实提出申请的当事人是否具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资格,审查核实当事人是否有证据以及该证据能否证明仲裁裁决具有被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法定事由。4.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人民法院经过审查核实,如果认为不具备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或法定事由,则应裁定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2)如果认为仲裁裁决应当被撤销或者不予执行,则必须遵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预先报告”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年8月28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与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凡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如果人民法院认为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具有《民事诉讼法》第260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在裁定不予执行之前,必须报请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同意不予执行,应将其审查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后,方可裁定不予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还在1998年4月22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规定;第一,凡一方当事人按照仲裁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我国涉外仲裁裁决,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涉外仲裁裁决具有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裁定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之前,须报请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同意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应将其审查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后,方可裁定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第二,受理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如认为应予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应在受理申请后30日内报其所属的高级人民法院,该高级人民法院如同意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应在15日内报最高人民法院,以严格执行仲裁的规定。
五、对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
对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否则,人民法院经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强制执行。对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有两种情形,即涉外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执行和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执行。
(一)涉外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执行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对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中国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须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裁决书正本。如果申请人为外国一方当事人。其申请书须用中文本提出。
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关于适用冲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5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被执行人应该提供财产担保。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中国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6条第2款和《仲裁法》第72条的规定,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财产不在中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由于中国已经加入《纽约公约》,当事人可以依照公约的规定或者依照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直接向该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仲裁?有什么特点?与诉讼相比,它有什么局限性和优越性? 2.简述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3.什么是仲裁协议?有效的仲裁协议有什么法律效力? 4.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5.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撤销仲裁裁决有何区别? 6.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理由有哪些?
7.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和理由分别是什么? 8.你认为如何完善我国仲裁法律制度?
1、下列纠纷,当事人可申请仲裁的有:(A B)A.李某的房屋被赵某倒车时撞坏的侵权纠纷 B.周某委托赵某代理其事务而发生的纠纷
C.孙某因公开散布王某的隐私而与王某发生的侵害人格权纠纷 D.何某的父母因车祸遇难,其姨与其姐就其抚养问题发生纠纷
2、下列选项中关于仲裁机构组织性质的表达哪些是正确的?(A)A.属民间性组织,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委员会相互之间也无隶属关系
B.属带有行政性的组织,隶属于各省、市、自治区的法制局
C.属民间性质,行政上不隶属于任何行政机关,但仲裁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人员隶属于有关的行政机关
D.属民间性质组织,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设区的市所设立的仲裁机构,与省、直辖市、自治区所设立的仲裁机构有隶属关系
3、吴某大学毕业后到武汉自谋职业,由武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荐到某信息中心工作。吴某到该中心正式上班后,双方并末签订聘用合同。上班不久,吴某生病住院,花去医疗费若干。该信息中心以未签劳动合同为由拒付医疗费。吴某应如何请求解决(B D)A.吴某必须首先向该信息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吴某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无须先行经过调解 C.吴某只能向法院起诉,因为其与用人单位未签仲裁协议
D.吴某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此仲裁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
4、下列人员中哪个不能担任仲裁员?(C)
A.那某,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B.葛某,曾担任审判员8年 C.田某,曾担任公务员10年 D.钮某,从事律师工作9年
5、方某与秦某两人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如就祖传房屋的继承权发生争议,则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并将自动履行其裁决”。后双方果然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议,现问双方解决争议的可行法律途径是什么?(A)
A.只能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B.只能申请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
C.只能申请双方或一方住所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D.既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也可以申请仲裁
6、王某面临多起民事纠纷,拟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但王某对诉讼和仲裁的作用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联系等不够了解,遂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下列有关仲裁与民事诉讼两者的关系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B C)
A.各类民事纠纷既可以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也可以用诉讼的方式解决
B.请求仲裁机构解决纠纷,应当以双方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为条件,而进行民事诉讼则不一定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有进行民事诉讼的协议
C.仲裁案件,通常情况下不公开审理,而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通常情况下应公开审理 D.审理案件的仲裁员可以由双方当事人选定或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审理案件的法院审判员则原则上不可以由当事人选定,除非经人民法院院长同意
7、王某面临多起民事纠纷,拟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但王某对诉讼和仲裁的作用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联系等不够了解,遂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法院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 C)
A.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到法院另行起诉
B.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具有可撤销情形的,可以向有关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C.人民法院在仲裁裁决具有不应当执行的情形下,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D.人民法院在执行仲裁裁决过程中,发现仲裁裁决有错误,可依职权予以改变
8、王某面临多起民事纠纷,拟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但王某对诉讼和仲裁的作用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联系等不够了解,遂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法院对仲裁活动支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 C)
A.当事人在仲裁中申请财产保全且符合条件的,由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B.在仲裁过程中,出现妨害仲裁秩序的情形,仲裁委员会可以向法院请求排除妨碍
C.具有给付内容的仲裁裁决生效后,在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可以向有关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D.法院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对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业务进行业务指导
9、徐州A公司和连云港B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事后以传真方式约定:因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提交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双方因付款问题发生争议,A公司到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B公司就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下列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的是:(B)
A.南京仲裁委员会所在区人民法院
B.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C.连云港市B公司所在区人民法院
D.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10、甲厂与乙厂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发生争议由仲裁机关仲裁。后甲厂违约,乙厂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该仲裁机关接受了申请并立案,向甲厂发出了通知书。甲厂拒绝接受仲裁,向本地法院起诉。则该合同纠纷应由谁解决?(A)A.仲裁机关 B.人民法院 C,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 D.双方协商解决
11、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何时提出?(B)
A.申请仲裁之时 B.仲裁庭首次开庭之前 C.仲裁裁决作出之前 D.仲裁程序终结之前
12、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的仲裁原则是(A C)。
A.双方自愿原则 B.分级管理原则 C.独立仲裁原则 D.先行调解原则
13、仲裁法的管辖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 B C)
A.适用级别管辖 B.适用地域管辖 C.适用指定管辖 D.依约定
14、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充分表明仲裁体现当事人自愿性的是哪些?(A B D)
A.是否提交仲裁 B.采取独任制裁判方式
C.仲裁裁决予以撤销 D.某裁判员应为相关专家
15、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不公开审理的仲裁案件,对有关人员提出的保密要求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 B C D)
A.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不得对外界透露实体情况 B.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不得对外界透露程序进行的情况 C.仲裁员不得对外界透露实体情况
D.仲裁员不得对外界透露程序进行的情况
16、吉林市甲公司与长春市乙公司发生服装买卖合同纠纷,由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双方当事人约定并请求仲裁庭在裁决书中不要写明下列事项。对此请求,下列哪些事项仲裁庭可以准许?(B C)
A.仲裁请求
B.争议事实
C.裁决理由 D.仲裁费用
17、大地公司与天宇公司因合同履行发生纠纷,大地公司依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仲裁裁决。下列有关该仲裁裁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A.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 B.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刘某在裁决书上不签名
C.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D.仲裁庭五名仲裁员中有四名仲裁员认为应当裁决天宇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而首席仲裁员则坚持认为天宇公司不应当承担责任,则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
18、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规定,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未约定仲裁地点的,应当(C)
A、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上海分会仲裁 B、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北京分会仲裁 C、由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最终决定
D、认为仲裁协议无效,双方应当选择对本案有管辖权的法院诉讼解
19、下列哪项仲裁协议有效(D)
A.甲、乙双方约定,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美国仲裁协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C.甲、乙双方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D.甲、乙双方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在发生纠纷后,自愿达成了补充协议
20、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并单独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了纠纷。甲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转让费并赔偿损失,但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通知乙公司应诉,乙公司未提出异议且对甲公司的请求进行了答辩。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法庭调查时,乙出示了仲裁协议书并指出法院无管辖权的问题,对此,法院应当如何处理(C)
A、中止诉讼
B、终结诉讼 C、继续审理 D、驳回起诉
21、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双方签订的加工承揽合同达成仲裁协议,约定一旦合同履行发生纠纷,由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合同履行发生争议,甲公司将乙公司告上法庭。对此乙公司没有向受诉法院提出异议。开庭审理中,甲公司举出充分证据,乙公司败诉已成定局,于是乙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法院审查后认为该仲裁协议无效,此时应如何处理(A)
A、继续审理
B、判决该仲裁协议无效
C、如甲公司对仲裁协议效力没有异议,则裁定驳回起诉
D、将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移交有关仲裁委员会审理
2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下列哪些情形下仲裁协议无效(A D)A.约定的仲裁事项属于平等主体之间有关人身关系的纠纷
B.约定的仲裁事项是不动产纠纷,在民事诉讼法上属于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 C.载有仲裁条款的合同因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无效
D.仲裁条款约定“因本合同履行发生的一切争议,由地处北京市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23、下列哪些仲裁协议为无效或失效(A B)
A.甲、乙两公司签订合同,并约定了仲裁条款。后合同双方又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如原合同或补充协议履行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或向法院起诉解决
B.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因本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双方当事人既可向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向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起诉
C.甲、乙两公司在双方合同纠纷的诉讼中对法官均不满意,双方商量先撤诉后仲裁。甲公司向法院提出了撤诉申请,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此后甲乙两公司签订了仲裁协议,约定将该合同纠纷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
D.丙、丁两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了内容齐全的仲裁条款,但该合同内容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24、甲、乙在合同中约定因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双方发生争议,甲向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乙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对此,乙就仲裁协议的效力有权向谁申请认定(A B)
A.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基层法院
B.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法院 C.该仲裁委员会
D.甲居住地的基层法院
25、天天公司与北方公司在履行机床购销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仲裁条款,当事人可以采取的合法途径有(B C D)A.直接向合同签订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双方协商达成仲裁协议,向协议中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争议
26、甲乙双方就房屋租金数额发生争议,乙根据租赁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是甲对该仲裁条款的效力有异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选项(B D)A.甲可以在仲裁裁决作出之前向仲裁庭提出异议
B.如果甲向仲裁委员会请求作出仲裁条款无效的决定,而乙请求法院裁定仲裁条款有效,应当以法院的裁定为准
C.甲只能请求仲裁委员会就仲裁条款的效力作出决定
D.甲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27、海云公司与金辰公司签订了一份装饰工程合同。合同约定:金辰公司包工包料,负责完成海云公司办公大楼的装饰工程。事后双方另行达成了补充协议,约定因该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由某仲裁委员会裁决。在装饰工程竣工后,质检单位鉴定复合地板及磁砖系不合格产品。海云公司要求金辰公司返工并赔偿损失,金辰公司不同意,引发纠纷。假设某法院受理本案后,金辰公司在答辩中提出双方有仲裁协议,法院应如何处理(A)A. 裁定驳回起诉 B. 裁定不予受理 C. 审查仲裁协议,作出是否受理本案的决定书 D. 不审查仲裁协议,视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28、海云公司与金辰公司签订了一份装饰工程合同。合同约定:金辰公司包工包料,负责完成海云公司办公大楼的装饰工程。事后双方另行达成了补充协议,约定因该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由某仲裁委员会裁决。在装饰工程竣工后,质检单位鉴定复合地板及磁砖系不合格产品。海云公司要求金辰公司返工并赔偿损失,金辰公司不同意,引发纠纷。假设某法院受理海云公司的起诉,诉讼过程中海云公司与金辰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可如何结案(A C)
A.海云公司申请撤诉,由法院作出准予撤诉的裁定 B.法院作出准许撤诉的决定书 C.法院可以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 D.法院可以根据和解协议制作判决书
29、海云公司与金辰公司签订了一份装饰工程合同。合同约定:金辰公司包工包料,负责完成海云公司办公大楼的装饰工程。事后双方另行达成了补充协议,约定因该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由某仲裁委员会裁决。在装饰工程竣工后,质检单位鉴定复合地板及磁砖系不合格产品。海云公司要求金辰公司返工并赔偿损失,金辰公司不同意,引发纠纷。假设仲裁机构受理了海云公司的仲裁申请,仲裁过程中海云公司与金辰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可以何种方式结案(A C D)
A.撤回仲裁申请
B.仲裁庭作出准许撤回仲裁申请的裁决书
C.仲裁庭制作调解书
D.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裁决书
30、上海市兴隆公司与宁波市西宁公司在东台签订了一份合同,该合同履行地在温洲市。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约定:如本合同发生争议,提交东台市仲裁委员会仲裁。现兴隆公司与西宁公司发生合同纠纷,兴隆公司欲申请仲裁,得知东台市未设仲裁委员会,但上海、宁波、温州三个市均设立了仲裁委员会。请问兴隆公司应当怎么办?(D)A.向上海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向宁波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C.向温州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向宁波市或温州市的法院起诉
31、甲电脑公司与乙电子研究所在1999年12月签订了一份合同。双方商定,联合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块,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了的,请有关仲裁委员会仲裁。2000年1月,双方发生争议,乙电子研究所向本单位所在地的A市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甲电脑公司拒绝答辩。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甲电脑公司所在地的B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事后,乙电子研究所担心B市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故未申请仲裁,而向合同签订地C市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时未说明此前两次约定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了本案,并依法向甲电脑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甲电脑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甲电脑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立即上诉。请回答:甲电脑公司的如下上诉理由,不能支持的是(A B C D)。
A.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属于仲裁范围 B.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体现
C.仲裁协议指定了仲裁委员会
D.事先具有仲裁协议,排除人民法院的诉讼管辖
32、甲电脑公司与乙电子研究所在1999年12月签订了一份合同。双方商定,联合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块,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了的,请有关仲裁委员会仲裁。2000年1月,双方发生争议,乙电子研究所向本单位所在地的A市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甲电脑公司拒绝答辩。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甲电脑公司所在地的B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事后,乙电子研究所担心B市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故未申请仲裁,而向合同签订地C市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时未说明此前两次约定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了本案,并依法向甲电脑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甲电脑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甲电脑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立即上诉。请回答:乙电子研究所向法院起诉是否正确?(A B C)
A.既然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就不应再起诉 B.向法院起诉违反了“或裁或审”的原则 C.起诉是不正确的 D.起诉是正确的
33、A县与B、C、D、E四县相邻,营业地在A县的环宇公司与营业地在B县的泰隆公司在C县签了一份标的额为5万元的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提货地点为环宇公司在C县的仓库;提货方式为购方泰隆公司自提;发生纠纷的解决方式为在D县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到A县或E县人民法院起诉。该买卖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争议。在此情况下,环宇公司依法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解决该买卖合同纠纷?(B C)
A.向D县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向B县人民法院起诉 C.向C县人民法院起诉
D.向A县或E县人民法院起诉
34、以下关于仲裁中的证据保全的说法错误的是(C)A.证据保全是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
B.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C.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应当提供书面申请
35、某仲裁机构对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进行裁决后,乙公司不履行仲裁裁决。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乙公司申请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经审查,法院认为乙公司的申请理由成立,裁定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B)或者起诉 A.甲公司可以就法院的裁定提请复议一次
B.甲公司与乙公司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C.甲公司与乙公司可以按原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D.当事人不可以再就该纠纷重新达成仲裁协议,此案只能向法院起诉
36、某市仲裁委员会仲裁某一合同争议案件,首席仲裁员某甲认为应裁决合同无效,仲裁庭组成人员某乙、某丙认为应裁决合同有效,但某乙认为应裁决解除合同,某丙认为应裁决继续履行合同。本案应如何作出裁决(A)A、按某甲的意见作出 B、按某乙或某丙的意见作出
C、请示仲裁委员会主任并按其意见作出
D、重新组成仲裁庭经评议后作出
37、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合同纠纷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后,乙公司认为仲裁裁决中关于货物质量的裁决超出了仲裁协议的范围,在执行程序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发现乙公司的申请确有理由,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D)
A、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终结执行程序
B、裁定撤销仲裁裁决,不予执行
C、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D、只能对关于货物质量部分的裁决裁定不予执行,对仲裁裁决的其他部分仍应继续执行
38、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了纠纷。按合同中的仲裁条款,A公司向中国某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问该仲裁庭的组成可以有哪几种方式(A C D)A.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 B.三名仲裁员皆由当事人共同选定
C.三名仲裁员皆由当事人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D.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9、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哪些关于仲裁程序的表述是正确的(A B C D)A.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但当事人可以约定不开庭
B.仲裁不公开进行,但如不涉及国家秘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公开进行 C.对仲裁庭的组成,当事人可以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D.当事人对仲裁的调解书不得申请撤销,对裁决书可以申请撤销
40、甲公司与乙公司仓储合同发生争议,乙公司根据仲裁协议向某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过程中双方自行和解,则下列程序中错误的是(A B D)A.达成和解协议后,仲裁庭应当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
B.甲公司不履行裁决的,乙公司可以根据裁决书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执行
C.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撤回了仲裁申请,甲公司又表示反悔,则可以根据原来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D.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撤回了仲裁申请,甲公司又表示反悔,则乙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41、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在不同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作出不同的裁决。下列有关仲裁裁决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C D)
A.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的,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B.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仲裁庭可以据此认定申请人的主张成立,缺席裁决
C.当事人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制作调解书或根据调解结果制作裁决书
D.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但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
42、涉外仲裁案件的简易程序中,开庭审理的,仲裁庭应在开庭审理之日起30天内作出仲裁裁决书;书面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当在仲裁庭成立之日起多少天内作出仲裁裁决书?(B)
A.60
B.90
C.30 D.15
43、甲、乙两公司于1994年10月签订了一份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一套水处理设备。甲公司于1994年12月自行派车运回了全套设备,当即安装调试,虽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但于1995年6月按期交付了货款。1997年8月甲公司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要求退货。下列何种处理意见是正确的?(D)
A.申请未超过诉讼时效,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并裁决
B.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和裁决,仲裁活动中不考虑诉讼时效
C.因申请超过诉讼时效,仲裁委员会可不予受理
D.仲裁委员会予以受理,经审理因申请超过诉讼时效裁决驳回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44、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须符合下列哪些条件(B C D)
A.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B.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C.必须在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D.必须有证据证明裁决有法律规定的应予撤销的情形
45、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共同投资设立企业而签订了一份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一切争议均交丁市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注册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双方因此而发生纠纷,乙公司遂向丁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过程中,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乙公司撤回了仲裁申请。事后,甲公司反悔,拒绝履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在甲公司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乙公司可以采取的有效救济措施是(B D)A.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根据原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丁市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 C.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 D.与甲公司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申请仲裁
46、杭州碧溪外贸公司(杭州公司)与房西有限责任公司(香港公司)因钢材贸易发生纠纷,依据合同仲裁条款,杭州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香港公司赔偿因钢材不合格造成的损失。经审理,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了杭州公司的请求,同时裁决杭州公司支付香港公司钢材价款30万美元。香港公司申请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杭州公司认为,香港公司未提出反请求,仲裁委员会就裁决杭州公司支付30万美元,实属裁决不公。杭州公司可如何行使权利?(C D)A.向仲裁机构所在地的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裁决 B.向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C.向仲裁机构所在地的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D.向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裁决
47、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A C D)。
A.仲裁庭就继承纠纷进行仲裁 B.被申请人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仲裁庭缺席裁决的 C.未曾达成仲裁协议的 D.仲裁庭的组成违反法定程序的 48、1998年5月,济南某化工厂(以不简称济南厂)与南京某化学制品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公司)在无锡签订了一份化工原料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在1998年7月至12月之间由济南厂用罐装车分三批向南京公司发运化工原料共30吨,货到付款。同年7月,济南厂向南京公司发运原料首批10吨,并在货到后第三天收到该批货款30万元。8月初,市场上该化工厂原料价格上扬,济南厂便不再发货。南京公司因缺乏生产原料,几近停产。几经催促未果,无奈南京公司只得向上海某化工厂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购买此种化工原料20吨。同年9月底,由于生产厂家太多,此种化工原料价格下跌,济南厂马上一次性发货20吨,并在装车待运前通知南京公司接货。南京公司立即通知济南厂,要求不要发货并解除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济南厂不同意,理由是合同中并无履约的具体期限,于是强行发货。货到南京后,因无处贮存,南京公司只得将此批化工原料转让给武汉某化学品公司,谁知承运此批货物的南京某运输公司的货轮在安庆江面撞上重庆轮船公司正常行使的客轮,货轮上部分化工原料泄露到江面,污染了沿江贝类养殖场。同年10月初,济南厂向南京公司催要货款,双方产生争议。根据上述情况,回答:如果济南厂与南京公司合意由某仲裁委员会裁决纠纷,作出裁决后,济南厂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南京公司申请撤销该裁决,此时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A B C)A.裁定中止执行
B.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
C.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仲裁庭拒绝的,人民法院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D.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仲裁庭拒绝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
49、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共同投资设立企业而签订了一份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一切争议均交丁市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注册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双方因此而发生纠纷,乙公司遂向丁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过程中,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乙公司撤回了仲裁申请。事后,甲公司反悔,拒绝履行和解协议的内容。设依据原仲裁协议,仲裁庭裁决甲公司须于10天内注入资金100万元。仲裁裁决作出后,甲公司拒不履行,乙公司遂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情况下,甲公司的下列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B C)
A.提出证据证明仲裁庭的组成是违法的,并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丁市某区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B.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并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丁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C.向接受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适用法律错误,并请求裁定不予执行 D.向接受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仲裁庭适用法律错误,并请求撤销仲裁裁决 50、某地化工厂和某科技开发公司因购销合同发生纠纷,未能协商解决。化工厂依据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科技开发公司不同意仲裁,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驳回起诉。仲裁委员会依照仲裁程序予以仲裁,并口头通知化工厂和科技开发公司开庭审理。经两次通知后,科技开发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仲裁庭即以被诉方不到庭,案件无法审理为由,拘传科技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到庭,审理后作出裁决c科技开发公司收到裁决书后,末自动履行裁决,化工厂即向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对于本案,选择下列正确事项?(D)
A.对于科技开发公司的起诉,法院可以受理 B.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可以以口头方式通知双方当事人 C.仲裁庭可以拘传拒不到庭的被诉方 D.不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执行
51、某仲裁委员会依购销合同双方当事人甲、乙的仲裁条款,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已知甲住所地在A市,乙住所地在B市,该合同下的货物在C市,双方合同签订地在D市,该仲裁委员会坐落在E市。本案中,如甲要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应向谁提出?(A B)A.B市人民法院
B.C市人民法院
C.A市和E市人民法院
D.D市人民法院
52、甲商贸中心与乙旅行社买卖合同争议由仲裁机构进行了仲裁,仲裁裁决由某区人民法院执行。甲商贸中心派人围攻法院执行人员,造成执行人员一人轻伤一人重伤。对于甲商贸中心的行为可以进行何种处理(A C D)
A.人民法院有权对甲商贸中心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予以罚款 B.由仲裁机构裁决甲商贸中心进行赔偿
C.依法追究甲商贸中心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D.人民法院有权决定对甲商贸中心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予以拘留
53、对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哪几种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A D)A、没有仲裁协议
B、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C、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D、仲裁庭的组成违反法定程序的54、外国企业之间在经济贸易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按照书面协议,可以提交我国涉外仲裁机构仲裁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这可称为什么管辖?(C)A.选择管辖
B.指定管辖 C.协议管辖
D.法定管辖
55、我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其财产不在我国领域内,应当(B)。
A.由当事人直接向我国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B.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C.由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向有管辖权的我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D.由我国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按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按互惠原则,请求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
56、国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国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下列哪一机构申请?(AB)
A.被执行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B.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C.被执行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57、在(B C D)的情况下,一般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
A.裁决未适用本国法律
B.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
C.缺乏有效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 D.仲裁庭的组成或程序与双方当事人的协议不相符合
58、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了两家公司200万人民币的贷款争议,在本案仲裁程序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法律的规定?(B D)
A.由一名独任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组成
B.当事人未申请不开庭审理,而仲裁庭只对案件进行书面审理 C.仲裁庭裁定实行财产保全,冻结被诉人银行账款100万元
D.仲裁庭作出裁决,但在裁决书中不说明裁决所依据的理由
59、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以下对仲裁程序表述正确的是:(B C)A.只要双方当事人约定不开庭审理,仲裁庭就可以根据书面材料作出裁决 B.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证据
C.仲裁过程中如需鉴定专门问题,可以请求外国的机构或公民进行鉴定 D.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不出席,可以缺席审理和裁决 60、涉外仲裁中,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诉应当符合下列哪些条件?(A B C)A.反请求应当在45天内提出 B.应当预缴仲裁费
C.应当在书面反请求中写明其要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 D.应当报请仲裁委员会主席批准
61、根据我国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时所作的商事保留声明,我国仅对按照我国法律属于契约性和非契约性商事法律关系所引起的争议适用该公约。据此,在我国适用该公约的情形包括(A B C)。A.货物买卖争议 B.环境污染争议
C.勘探开发自然资源争议
D.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议
62、深圳天行实业公司与天津联云化工建材公司购销合同纠纷仲裁过程中,申请人要求财产保全,即冻结被申请人银行存款55万元或扣押、查封其等值财产。仲裁委员会对此申请应采取下列哪种办法处理?
(A)A.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人民法院
B.责令被申请人提供55万元担保,否则不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人民法院 C.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D.通知有关银行冻结被申请人存款或请求人民法院协助扣押、查封被申请人价值55万元的财产
63、下列有关仲裁与诉讼制度的表述中,哪些符合我国现行法?(A B C)
A.仲裁原则上不公开进行,但应当开庭进行
B.当事人如果约定不开庭仲裁的,仲裁庭可以不开庭而以书面形式审理并作出裁决
C.民事案件应当公开审理,在一审中离婚案件当事人请求不公开审理的,法院可以不公开审理
D.民事二审案件不开庭审理,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进行判决裁定
钢铁公司与贸易公司签订一份2.5cm的螺纹钢购销合同,合同约定,钢铁公司于2000年4月分两次向贸易公司提供100吨2.5cm螺纹钢,并将螺纹钢负责运到贸易公司住所地,贸易公司应当于钢铁公司供货后10日内付清货款20万元;同时合同还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双方协商不成,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钢铁公司供货后,贸易公司以螺纹钢的质量有问题为由迟迟未支付货款。钢铁公司遂按照合同约定向北京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据此,回答64-66题。
64.在仲裁过程中,钢铁公司发现贸易公司有转移财产的行为,欲申请财产保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钢铁公司可以直接向人贸易公司所在地的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B.钢铁公司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财产保全,仲裁机构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C.仲裁机构应该将财产保全的申请提交贸易公司所在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由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D.仲裁委员会应告知钢铁公司向贸易公司所在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65.关于本案的审理程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本案应该不公开开庭审理
B.如果钢铁公司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仲裁,仲裁庭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
C.如果贸易公司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仲裁,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 D.贸易公司可以在仲裁程序中以螺纹钢质量存在问题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为由,向仲裁庭提出反请求
66.若仲裁裁决作出后,贸易公司以仲裁协议无效为由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C D)
A.贸易公司应向作出仲裁的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B.贸易公司应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C.人民法院接到申请后经审查,如仲裁协议确实存在无效情形,而且贸易公司在仲裁过程中即已提出,则应裁定撤销仲裁裁决
D.如果贸易公司在仲裁程序中未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对该申请不予支持 67、集佳公司与三元公司之间签订一份加工合同,合同约定:集佳公司为三元公司加工一台设备,并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协商不成,提交A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合同签订后,双方又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约定集佳公司为三元公司加工设备的部分配件。集佳公司完成加工任务后,三元公司认为配件的质量不合格,双方为此发生争议。下列三元公司的做法哪个是正确的?(C)
A.三元公司不能就配件问题申请仲裁,因为配件是双方在补充协议中约定的,而补充协议中没有仲裁协议
B.三元公司只能就该配件问题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C.三元公司可以就配件问题申请仲裁,因为合同的变更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D.三元公司可以就配件问题与甲公司达成仲裁协议后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