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法试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试题
[日期:2009-12-10]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于(B)起开始施行。
A、2009年6月27日B、2010年1月1日
C、2010年6月27日D、2011年1月1日
2、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其日常工作由当地(A)承担。
A、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B、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C、司法部门;D、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3、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
不得少于组成人员的(C)。
A、80%; B、60%; C、50%; D、30%。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B),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5、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B),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
A、三个工作日、B、五个工作日、C、十个工作日、D、十五个工作日。
6、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或者发现终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B)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A、三个工作日、B、五个工作日、C、十个工作日、D、十五个工作日。
7、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C)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A、三日、B、五日、C、十日、D、十五日。
8、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B)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A、三个工作日、B、五个工作日、C、十个工作日、D、十五个工作日。
9、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对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应(B)赔偿。
A、不赔偿、B、全部赔偿、C、赔偿50%、D、赔偿200%。
10、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庭由(A)名仲裁员组成。
A、三、B、四、C、五、D、六。
11、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庭首席仲裁员由(D)选定。
A、领导或负责人、B、一方当事人、C、仲裁员推举、D、双方当事人。
12、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D)个工作日内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
A、十、B、五、C、三、D、二。
13、仲裁员是否回避,由(D)决定;
A、当事人一方;
B、当事人双方;
C、仲裁员自己;
D、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
14、仲裁庭应当在开庭(B)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
仲裁参与人。
A、三、B、五、C、十、D、十五。
15、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
以视为(C)。
A、缺席裁决;
B、申请人无理;
C、撤回仲裁申请;
D、要求重新调整仲裁庭。
16、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B)缺席裁决。
A、不可以、B、可以
17、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
证据所在地的(C)。
A、基层政府; B、基层司法部门; C、基层人民法院; D、基层农业主管部门。
18、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将裁
决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
A、二、B、三、C、五、D、十。
19、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D)日内结
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A、三
十、B、四
十、C、五
十、D、六十。
20、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B)日内向人民法
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A、二十、B、三
十、C、四
十、D、五十。
二、判断题: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全文共分九章五十四条。(×)
2、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3、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
4、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5、当事人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要书面申请,不可以口头申请。(×)
6、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7、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8、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9、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不可以在乡镇设立。(×)
10、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和委员若干人。主任、副主任由仲裁庭负责人指定产生。(×)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受理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仲裁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依法组织查处。(√)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为当事人。家庭承包的,可以由农户代表人参加仲裁。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仲裁。(√)
13、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向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仲裁申请书。(×)
14、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15、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
16、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
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1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开庭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
行,不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
18、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仲裁庭必
须作出变更决定。(×)
19、当事人申请仲裁后,不可以自行和解。(×)
20、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除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外,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
三、多项选择题: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以下几例(ABCDEF):
A、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B、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C、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D、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E、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2、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时,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途径有(ABCDE)
A、自行和解,B、请求村民委员会调解。
C、乡(镇)人民政府调解。
D、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E、向人民法院起诉。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应当(ABCD)
A、公开、公平、公正;
B、便民高效;
C、根据事实、符合法律;
D、尊重社会公德;
E、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
4、仲裁庭制作的调解书应包含以下内容(ABCD)
A、仲裁请求;B、当事人协议的结果;C、仲裁员签名;
D、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E、仲裁庭负责人签字。
5、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由当地(ABCDE)人员兼任组成;
A、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代表;
B、有关人民团体代表;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
D、农民代表;
E、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
6、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ABD):
A、聘任、解聘仲裁员;
B、受理仲裁申请;
C、作出仲裁决议;
D、监督仲裁活动。
7、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BDE)
A、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满三年;
B、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满五年;
C、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人民调解工作满三年;
D、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人民调解工作满五年;
E、在当地威信较高,并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居民。
8、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ABCD):
A、申请人与纠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B、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C、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D、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9、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的事项(ABC)。
A、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B、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C、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证据来源。
10、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申请予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应当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终止仲裁程序:(ABCD)
A、不符合申请条件;
B、人民法院已受理该纠纷;
C、法律规定该纠纷应当由其他机构处理;
D、对该纠纷已有生效的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行政处理决定等。
D、抽签。
11、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二名仲裁员由(AB)选定的。
A、当事人各自选定;
B、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C、随意组合。
12、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ABCD)
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E、和本案当事人住同乡镇。
13、裁决书应当写明(ABCDE),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
员会印章。
A、仲裁请求; B、争议事实; C、裁决理由; D、裁决结果;E、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
14、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BCDE)。
A、农村所有土地;
B、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C、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
D、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
E、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15、仲裁庭应当(ABCD)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A、根据认定的事实,B、根据法律以及国家政策,C、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D、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
解仲裁法
第三条 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第四条 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调解工作是乡人民政府职责
第十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
第十一条 仲裁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十八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
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或者发现终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第三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四十五条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四十六条 仲裁庭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十七条 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
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三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法》于()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规定。(2分)A.1993B.199
4C.199
5D.1996 您的答案为: B 解析: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于()年发布。(2分)A.2007
B.2008
C.2009
D.2010 您的答案为:D 解析: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于()年发布。(2分)A.200
1B.200
2C.200
3D.2004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于()年发布。(2分)A.1990B.1991
C.1992
D.1993 您的答案为:D 解析: 5.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年发布。(2分)A.1985B.1986
建立
B.中
C.1987
D.1988 您的答案为:C解析: 6.1987年至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2分)A.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 您的答案为: D解析: 7.1956年至198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2分)中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
A.建立B.您的答案为:B 解析: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于()年发布。(2分)A.2005
B.2006
C.2007
D.2008 您的答案为:B解析:
A.2006年12月30日
B.2007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的。(2分)年4月30日您的答案为:C解析: C.2007年12月29日
D.2006年12月29日
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实施的。(2分)月30日,2007年4月30日
A.2006年12
C.2007
B.2007年12月29日,2008年5月1日年5月1日,2008年12月29日您的答案为:B解析:
D.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
11.1949年至195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2分)中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
A.建立B.您的答案为: A解析: 1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实施的。(2分)年12月30日您的答案为:A解析: C.2007年4月30日
A.2008年5月1日B.2006
D.2007年12月29日
13.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2分)个月C.终止之日
D.终止后1年
A.开始之日B.开始后3您的答案为:D 正确答案为:C(新法为1年)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1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拓宽的调解渠道有()。(2分)调解委员会B.劳动仲裁部门
A.企业劳动争议
D.乡镇
C.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您的答案为: A,C,D 解析: 15.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成员有()。(2分)同级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
D.职工代表
A.劳动行政部门代表B.您的答案为: A,B,C 解析: 1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的影响有()。(2分)体系B.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
A.完善企业用人制度
D.推动《劳动
C.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您的答案为: B,C,D 解析: 17.以下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的有()。(2分)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争议
A.因确
B.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D.因除名、辞退、辞职和离C.因工作方式、内容和职责发生的争议职发生的争议
您的答案为: A,B,D 解析: 18.特殊调解协议指的是因支付拖欠()事项达成的调解协议。(2分)报酬B.工伤医疗费
A.公正及时解决劳动
D.推动《劳动合C.经济补偿金
D.赔偿金
A.劳动您的答案为:A,B,C,D解析: 1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宗旨是()。(2分)争议B.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C.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同法》的贯彻落实 您的答案为:A,B,C 解析: 2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有()。(2分)B.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您的答案为:A,B,C,D解析:
C.劳务派遣
A.民办非企业单位
D.非全日制用工 21.对于()案件,实行“一裁终局”。(2分)议案件C.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发生的争议
A.小额争议案件B.大额争
D.执行企业劳动标准时发生的争议
您的答案为:A,C解析: 22.以下是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是()。(2分)维权成本高C.受案范围窄
D.其他问题
A.周期长、效率低B.您的答案为: A,B,C,D 解析:
三、判断正误题
23.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于2010年发布。(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25.对于大额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2分)您的答案为:B 解析: 26.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2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2分)A.正确
A.正确
B.错误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解析: 28.工会要参与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29.1988年至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B.30.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B.31.在对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时,可以不考虑劳动者的诉权。(2分)正确B.错误
A.正确
A.您的答案为:B解析: 32.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2分)您的答案为: A 解析:
B.错误
33.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2分)A.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34.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2分)A.正确B.错误
A.您的答案为:A解析: 35.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2分)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36.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A.正确
B.错误
37.《劳动法》于1990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叙述。(2分)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B 解析: 38.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A.正确
B.错误
39.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于1993年发布。(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于2005年发布。(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B 解析: 41.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A.正确
B.错误
42.1956年至198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建立时期。(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 B 解析: 43.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工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4.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A.正
B.错误
45.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1988年发布。(2分)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B解析: 46.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分)正确B.错误
A.正确
A.您的答案为:A解析: 4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9年5月1日实施的。(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B解析:
B.48.《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2分)A.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于2001年发布。(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A.正确
B.错误
50.1949年至195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中断时期。(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 B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
第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二十六条 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第二十七条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二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各自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群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九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第四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三十四条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除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外,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有权发表意见、陈述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八条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汪据,可以自行收集。
第五十九条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未完待续)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发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四号 【发布日期】2009-06-27 【生效日期】201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9年6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9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调解
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 第四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适用本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三条 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第四条 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根据事实,符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分工,支持有关调解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
第二章 调解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第八条 当事人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由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纠纷事项、理由和时间。
第九条 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以及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
第十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
第十一条 仲裁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
第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根据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实际需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可以在县和不设区的市设立,也可以在设区的市或者其市辖区设立。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设立。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担。
第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由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代表、有关人民团体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兼任组成,其中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不得少于组成人员的二分之一。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和委员若干人。主任、副主任由全体组成人员选举产生。
第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聘任、解聘仲裁员;
(二)受理仲裁申请;
(三)监督仲裁活动。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依照本法制定章程,对其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及任期、议事规则等作出规定。
第十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
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满五年;
(二)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人民调解工作满五年;
(三)在当地威信较高,并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居民。
第十六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员进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培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仲裁员培训计划,加强对仲裁员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第十七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仲裁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遵守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章程和仲裁规则,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不得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员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以及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除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受理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仲裁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依法组织查处。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十八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十九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为当事人。家庭承包的,可以由农户代表人参加仲裁。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仲裁。
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仲裁,或者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
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
第二十条 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纠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可以邮寄或者委托他人代交。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证据来源。
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第二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申请予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应当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终止仲裁程序:
(一)不符合申请条件;
(二)人民法院已受理该纠纷;
(三)法律规定该纠纷应当由其他机构处理;
(四)对该纠纷已有生效的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行政处理决定等。
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或者发现终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二十六条 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 第二十七条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二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各自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九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第四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 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三十四条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除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外,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有权发表意见、陈述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八条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
第三十九条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第四十条 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仲裁庭应当依照仲裁规则的规定开庭,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陈述、辩论的机会,并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
经仲裁庭查证属实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四十一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十二条 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经当事人申请,仲裁庭可以先行裁定维持现状、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停止取土、占地等行为。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先行裁定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四十五条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
第四十六条 仲裁庭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十七条 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五十一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共同制定。
第五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五十三条 本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