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

时间:2019-05-14 01: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

第一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

题目: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考核目的:这是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式,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但研究这两种理论模式的原因、特点、均衡条件及价格、产量决策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理清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比较时包括二者的相同与区别

时间:学习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后完成本任务。解题思路:

(1)含义和形成条件(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供给曲线(完全垄断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

答:先分析完全竞争的含义、形成条件、各曲线、各收益,再同样分析完全垄断,而后说明供给曲线的不存在规律性原因。

一、完全竞争

(1)完全竞争含义和形成条件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 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 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象。

(2)完全竞争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AR=MR=d,都是水平形的。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超额利润(图a),若P<SAC则亏损(图b),若P=SAC则有正常利润(图c);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SAVC(图d)(图e)。

(图a)P>SAC

(图b)P<SAC

(图c)P=SAC

(图d)

(图e)(4)完全竞争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LAC=SMC=SA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其产量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动。

(5)完全竞争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二、完全垄断

(1)完全垄断含义和形成条件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

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 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

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

(2)完全垄断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D;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曲线AR的下方,即MR<AR。平均收益曲线AR和需求曲线D(d)重叠,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需求曲线D(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方倾斜线,完全竞争是水平线。边际收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不同,完全垄断MR<AR,完全竞争MR=AR。

(3)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SAVD的关系,如AR≥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如AR<SAVC,则有亏损。这与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比较判断的。

(4)完全垄断长期均衡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相比,没有MR=LAC=SAC。

(5)完全垄断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两个产量对应一个价格)

(两个价格对应一个产量)

(6)(完全垄断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答: 由于完全垄断市场的市场价格和企业产量是同时决定的,两者并无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一条确定性的短期供给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曲线,而且取决于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因此如果需求曲线发生变动,有可能出现同一均衡价格对应不同均衡产量,或者同一均衡产量对应不同均衡价格。这就是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不唯一,无法通过连接各个均衡点形成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在于: 第一,技术的原因。

第二,法律的原因。(如煤、电力、铁路等行业)

第二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3答案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西方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学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运用;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西方消费理论的理解。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搞清西方四大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西方消费理论的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理论联系,也可以理论阐述完毕后联系;(4)字数不少于800字。

时间:学完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后完成本任务。解题思路:

(1)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2)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3)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4)简述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5)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议

答: 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在研究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理论,即: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和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主要认为,在不考虑货币市场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来进行调节,并实现均衡。通常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常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来完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考虑货币市场情况下,消费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

以下是西方四大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思的绝对收入理论,其主要理论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且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消费并非取决于现期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主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4、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

5、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消费政策--扩大内需,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以上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因素,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收入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收入形式对消费的影响有所侧重,我国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合理的消费政策,为此,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者对消费理论

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可以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函数关系,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由此,对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扩大贡献比高收入者更大。同理,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比较高,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现金购买能力。

依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 树立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因为人们是依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则消费的比例会越高,从而刺激现期的消费,反之则减少,我国的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和住房改革加剧了我国这几年的储蓄额增加,消费减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依据以上的理论,还可以采取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品的品种,刺激消费;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坚持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会稳定,持久消费才能持久。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期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定”,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肌,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信贷,相对增加了人民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是应该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经济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代,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定优惠政策,指导和帮助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保持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建议:消费对内需如同发动机于汽车,联系了实际,我国经济要解决内需问题,需要解决:

1.消费能力的问题: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并没有带动人民消费能力同步提高的水平,如果把GDP比作人的右腿,把国民CPI看做左腿,那我们现在是瘸子;贫富差距,导致消费群并没有成长起来;毕竟经济依赖的消费主体是中层阶级;所以怎么样提高中层人民的收入,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

2.消费信心的问题:让人们敢于消费,改善社会福利体系;1个连老了有没有地方住、病了有没有钱治的社会;其消费信心显然是缺乏的;

3.消费渠道的问题;网络渠道、直销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拉动内需的重要销售模式;我们有理由断言:淘宝、网易等将超过20%年增长率成长,处于市场经济及加速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模式;

第三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04任务

第4次任务

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理论联系实际题

目的:案例分析是检测对西方经济理论理解、运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经济案例的分析,既可以训练学生加深对西方主要经济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政策。

本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理清通货膨胀理论、财政理论、货币理论等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能够对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能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指导自己的工作。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和2003年GDP分别增长8%、7.5%、8.3%和9.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版)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3)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4)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一、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重点强调俩点:“普遍的”、“持续的”。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算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也不算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工资增长率快于生产增长率导致。

⑵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导致。

⑶进出口推动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升及出口迅猛增加导致。

3、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两种类型常常混合作用、密切联系交叉在一起。

4、其他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结构型通货膨胀和现代货币供给主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成因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普遍持续下跌。

2、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3、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

4、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使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5、汇率因素。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过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6、货币政策变动。如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7、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

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通货紧缩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抑制消费,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甚至形成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不排除适度的通货紧缩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1、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2、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券。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货币政策的内容: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再贴现率:通常工业发达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成为存款准备率。

三、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的操作:

1、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弄产品价格支持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2、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

1、当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可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使投资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2、当经济形势趋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可以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财政收入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但是,如果对企业利润增加课税,企业必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只能加在商品价格上;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则会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水平。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政府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人们将此收入用于储蓄。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措施,如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等,但商业银行可能不原冒风险,因而达不到扩大放款的效用。在通货膨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但由于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抵消了紧缩性政策作用。

四、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外商投资及国内工商企业界对市场高增长的超预期下,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特别是在房地产、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等暴利行业利益驱动下,显现了投资的盲目、无序和重复,造成了超过30%的投资增长率。一方面是几大行业的极度投资与火热扩张,另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和内需的下降。盲目扩张、投资过热带来的恶果一是市场需求一旦放缓,相当多的产能将被闲置,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增加了银行放贷的风险,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控的话,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搭配,即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减缓物价上涨。紧缩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双紧政策的适用

条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第三,经济秩序混乱。

第四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04

答:

一、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重点强调俩点:“普遍的”、“持续的”。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算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也不算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工资增长率快于生产增长率导致。

⑵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导致。

⑶进出口推动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升及出口迅猛增加导致。

3、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两种类型常常混合作用、密切联系交叉在一起。

4、其他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结构型通货膨胀和现代货币供给主义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的成因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普遍持续下跌。

2、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3、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

4、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使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5、汇率因素。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过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6、货币政策变动。如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7、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

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通货紧缩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抑制消费,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甚至形成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不排除适度的通货紧缩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1、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2、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券。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货币政策的内容: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再贴现率:通常工业发达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成为存款准备率。

三、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的操作:

1、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弄产品价格支持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2、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

1、当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可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使投资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2、当经济形势趋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可以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财政收入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但是,如果对企业利润增加课税,企业必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只能加在商品价格上;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则会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水平。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政府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人们将此收入用于储蓄。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措施,如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等,但商业银行可能不原冒风险,因而达不到扩大放款的效用。在通货膨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但由于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抵消了紧缩性政策作用。

四、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外商投资及国内工商企业界对市场高增长的超预期下,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特别是在房地产、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等暴利行业利益驱动下,显现了投资的盲目、无序和重复,造成了超过30%的投资增长率。一方面是几大行业的极度投资与火热扩张,另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和内需的下降。盲目扩张、投资过热带来的恶果一是市场需求一旦放缓,相当多的产能将被闲置,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增加了银行放贷的风险,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控的话,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搭配,即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减缓物价上涨。紧缩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双紧政策的适用

条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第三,经济秩序混乱。

第五篇:13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答案

(1)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 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 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 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 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v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所谓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 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 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 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赤字的方式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 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 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实现。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 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 应,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管理的一国货币供给,以保证信贷的供应在数量和 利率方面与国家的特定目标相适应的一种经济杠杆。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供应量 政策、准备金率政策、贴现政策等。中央银行主要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国家 所要实现的整个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运 用可以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实行紧 缩性货币政策,如直接减少货币供给量,或者提高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率和提高对 商业银行票据的再贴现率。后两者的运用结果也达到了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起到了紧缩作用。在经济萎缩的年份,可以运用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如直接扩大 货币供给量,或者降低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率或贴现率,其结果都会扩大货币供给 量,刺激经济回升。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它和财政政 策、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可以调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3)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 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一、治理通货膨胀可以采用以下操作: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 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 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 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 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 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 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 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 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 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 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治理通货膨胀:银行紧缩银根,货币方面主要包括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 率,公开市场业务,在市场上卖出债券。财政方面减少政府购买,增加税收。总之就是一句话,在市场上把货币收回到银行体系当中。

二、治理通货紧缩:放松银根。采取的措施和治理通货膨胀相反就好了。

1、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2、宽松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 人投资的增加。

3、结构性调整 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 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 发展。

4、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 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三、财政政策的优势: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具有手段多、力度大和见 效快的特点,在调节公平分配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优化资源 配置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货币政策的优势:通过货币供求总量的调整,可以直接调节物价总水平,影 响市场利率水平,调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与储蓄关系。特别是货币政策操作属于 一种经济行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缓和和灵活,有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主要是改变总量中的比例和分布; 第二,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政府干预,因而这种调节 作用容易对市场机制形成较大冲击,也难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具体应该采取哪一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 运行状况和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 采取“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 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松”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4)2003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 的看法。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通货紧缩以及 SARS 的气氛还没有完全褪去,满世界都已是工业机器的轰鸣声。”一位经济学家向记者描述当前的投资热度。的确,从 2003 年以来,中国内地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出现了背离,尤其是第二季 度,内需消费增长迎来了 3 年的最低潮,而工业增长却达到 9 年的最高亢奋点。兴奋表现在,局部地区的“圈地运动”、全行业的“大炼钢铁”、遍地开花 的“汽车城”项目纷纷上演。这些暴利行业的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背后,同时 显示出盲目、无序和重复,高层也因此开始担心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及它们 给银行带来的风险。2003 年 7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2003 中国钢铁 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就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将要对钢铁、汽车、建材 等行业进行整顿。此前,国务院研究室也有人表露过类似观点。高层即将整顿的这几个行业,跟目前各自领域的过度投资、价格上涨不无关 系。在钢铁业,许多民营企业目前正在大兴投资建厂,形成了一股投资热。建龙 集团以及上海复星集团共同投资的一个宁波钢铁项目已进入筹建阶段。该项目投 资总额约 130 亿元,产能 500 万吨。在河北唐山,除了唐钢在扩产之外,也将形 成一个 500 万吨规模的民营企业,而在 2002 年,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就已经达到 了 2659.63 万吨,一举成为全国第一个年产钢 2000 万吨的省份;陕西也提出利 用 3 年时间建设渭北、陕南、关中三大钢铁基地。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预测,到 2004-2005 年,钢铁的价格就会下跌,理 由是一般钢铁项目都需要一到两年的建设期,如今新建、扩建的产能届时将释放 出来。看待经济是否过热,通常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社会的供求状况是不是严重失衡, 如果是供大干求,那可能经济还是偏冷的,如果是求严重地大干供,经济则是过热 的.目前来看,经济增长率 8.5%,可以说是一个较快的增长,但是它还低于 25 年来平均 9.4%的增长速度,从供给角度来看,不应该说供给严重,过快地增长.从需求 来看,分为内需,外需两个方面.内需前 9 个月增长 30.5%,这种投资快增长是建立 在前几年投资增长并不快的基础上面,有一个恢复过程.更重要的是,当前的投资 快增长是宏观政策五,六年来相对比较积极的战略政策作用的结果,发行特别国 债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回升.从全年来看,它并不会保持 全年都是 30%,很可能在 25%左右,就全年而言这个速度也不是很快,投资方面整 个比重在 40%左 2004 年第 1 期右,增长快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需求都增长快.我 们来看看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占全部需求的 60%左右,零售总额前九个月增长了 8.6%.但是它只占全部消费需求的 60%,还有 40%是服务型的消费和刺激性的消费.所以从全部的消费来看,前 9 个月我们的消费需求才增长 7.2%.从这个数字来看, 消费增长并不快.特别是农村消费增长率只有 6%左右,依然是偏冷偏慢的.就这 个意义来说,消费总数的增长,加上投资需求的增长,综合起来看国内需求的增长 并不是过热的,而是刚刚才恢复起来.我们来看外需.出口增长 30%以上,进口 40% 以上.到 10 月份,我国进出总额超过 68 美元,全年可能超过 8 美元,确实是一个很 大的数字.从进出 13 角度来看,前九个月顺差只有 91 亿美元,前十个月 140 多亿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50%左右.这个意义上来说,相比前几年,外需处于顺差缩 小的局面.所以从总供求综合起来看,目前的供求关系才刚刚恢复到基本正常的 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说经济已经过热.看待经济是否过热的第二个指标, 就是通货膨胀.一方面,今年物价改变了前几年持续下降的局面,连续十个月物价 都在零以上.人们能感受到价格恢复性上涨的趋势.最终消费价格总体来说,前十 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才上涨了 0.8%,是物价基本稳定的标志,而且这 0.8 背后,主 要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前九个月食品价格上涨了 2.2%,拉动整个消费价格上 涨了 0.7%.所以食品价格上涨是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食品价格 为什么上涨?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蔬菜价格明显上涨,前十个月蔬菜 价格上涨幅 2004 年第 1 期度为 5%,由此带来了经济消费价格上涨 0.6%左右.90% 以上的消费价格上涨是由于蔬菜价格上涨推动的,并不是其他因素.而在服务价 格方面,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先后调整了煤气,水,电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服务性收 费,因此,前九个月服务价格上涨 2.2%,推动了整个经济价格上涨 0.5%.除了食品 和服务价格,其他大多数的消费价格依然是稳定的,甚至是下降的.所以就通货膨 胀而言,我们还看不出目前中国经济过热的表现.所以,我认为,从传统意义的两 个角度,我们似乎还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这样的结论.与钢铁业类似的,是建材业的圈地扩能。水泥的产能在 2003 年登上了“十 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产的高峰期。而玻璃行业 2003 年新增的产能将超 过以前历次产能扩张之和。在汽车行业,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报告称,全国汽车产能已达 550 万辆以上,轿车产能已达 250 万辆以上,已大大高于市场容量。这份报告指出,从目前投资 势头看,未来几年生产能力还将大幅上涨,到 2005 年整个中国的汽车产能可能 达到 1000 万辆。一旦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减缓,相当多的产能将被闲置,造成资 源的极大浪费。几大行业的极度投资和火热扩张,最后的影响将是什么?“超过 30%的投资 增长率其背后的问题是不能不注意的。”经济学家张曙光提醒道。的确,疯狂投资的背后,其实是银行在担着风险。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 长兼总工程师李新创指出,钢铁行业每年千亿元的投资,“其中 50%-60%是从银 行里来的”。随着房贷问题暴露并受到央行“121”文件整顿,汽车信贷的风险也被重视 起来。截止到 2002 年底,我国汽车信贷余额已达 945 亿元,并以两位数的速度 激增。为争夺客户,许多办理汽车贷款业务的经销商提供了众多的优惠条件。如 无需担保人、无需保险费甚至提出零首付等。这其中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银行业 有关人士说,目前已有 30%的私车贷款无法收回,发展下去后果将十分严重。

下载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总量经济__、要解决的问题是__资源利用__、中心理论是__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_、分析方法是__总量分......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

    医生告诉人们多吃鸡蛋有利于健康,许多长寿老人在电视上说自己长寿是因为坚持每天吃两个鸡蛋。这对鸡蛋和猪肉市场分别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1)医生与长寿老人的建议会使人们更多......

    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1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

    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2

    形考任务2(第六章至第九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1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

    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4答案

    一、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一)通货紧缩 1、含义: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则称为通货紧缩。 2、主要特征:第一,通货紧缩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下降,是价格总水平下降,而一种......

    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作业1(本站推荐)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考核目的:这是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式,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但研究......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5

    1.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第3次任务解答[合集]

    西方经济学第三次作业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一、 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称为绝对收入理论,他强调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