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
医生告诉人们多吃鸡蛋有利于健康,许多长寿老人在电视上说自己长寿是因为坚持每天吃两个鸡蛋。这对鸡蛋和猪肉市场分别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1)医生与长寿老人的建议会使人们更多的去买鸡蛋,而致使鸡蛋的供给与需求相应增加。消费者嗜好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更多的人想买鸡蛋时,鸡蛋的需求量就增加,根据需求定理,鸡蛋的价格也就会上涨。根据供给定理,鸡蛋的供给量也会增加。
(2)鸡蛋与猪肉之间是替代品关系,短时间内,人们愿意购买鸡蛋胜于猪肉,猪肉的价格会下降,需求与供给相应的减少。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1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
决策机制
不同,二是
协调机制
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
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
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
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
供给量
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
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同
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
价格
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富有
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价格弧
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
互补
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
富有
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
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边际效用
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无差异曲线
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
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关系,经济效率是
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
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
边际产量递减
规律。
20.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
平均产量
曲线的最高点。
21.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
收益递增
达到最大。
22.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
扩张
线。
二、选择题(20分)
1.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D)
A.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
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C.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
D.
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
2.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范方法的命题?(D)
A.20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
B.低利率会刺激投资
C.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率
D.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
3.光盘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是:(A)
A.光盘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光盘需求的影响
B.光盘价格上升引起光盘供给的增加
C.光盘需求的价格弹性
D.光盘价格上升带来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对光盘需求的影响
4.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______时,它的供给量_____:(AC)
A.上升,不变B.上升,减少
C.上升,增加D.下降,增加
5.何种情况下会存在供给大于需求?(C)
A.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
C.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D.消除了稀缺性
6.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C)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
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7.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下限:(A)
A.尽管现在供给过剩,但生产者仍在增加供给
B.供求平衡
C.由于供给过剩,消费者已不愿意购买
D.生产者的产品全卖了出去
8.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那么:(C)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C.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
D.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
9.假设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5,那么当收入变动5%时,需求量变动:(B)
A.0.5%
B.2.5%
C.4.5%
D.5.5%
10.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增加,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D)
A.价格弹性大于1
B.收入缺乏弹性
C.需求缺乏弹性
D.需求富有弹性
11.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B)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12.当无差异曲线与原点成90°凸出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C)
A.完全替代的B.互不相关的C.完全互补的D.不能完全替代
13.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D)
A.单人业主制
B.多人业主制
C.合伙制
D.股份制公司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15.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
A.技术水平提高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成本增加
三、判断题(20分)
XXX1.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增。(û)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û)
3.2003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ü)
4.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有助于减少汽车的需求。(û)
5.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ü)
XXX6.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û)
7.某种产品的价格上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ü)
8.同一条线形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相同的。(û)
9.汉堡包与热狗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ü)
10.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û)
11.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ü)
12.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ü)
13.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则产量越高。(û)
14.无论哪个行业,企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ü)
15.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û)
四、计算题(10分)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350-3P,供给函数为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决定公式:即D=S
则有350-3P=-250+5P
即P=75
因此均衡数量为:D=S=350-3P=125
2.某种商品原来的价格为每公斤1.20元,销售量为8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请问该商品价格下降25%之后,总收益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根据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反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会增加。
已知:Ed=2.4,△P/P=25%
得:△Q/Q=2.4x25%=60%
降价后的需求量为
800+800x60%=1280(公斤)
降价前的收益为
1.20x800=960
(元)
降价后的收益为
1.20x(1-25%)x1280=1152(元)
得:1152-960=192(元)
答:降价后,总收益增加192元。
3.如果某消费者有100元,X商品的价格为10元,Y商品的价格为20元。X商品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为下表:
X商品
边际效用
Y商品
边际效用
200
170
140
消费者购买多少X商品与多少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
解:根据公式(1)
Px
û
Qx
ûQy=M
得:10û4+20û3=100
根据公式(2)MUx
/
Px=MUy
/Py=Mum
得70/10=140/20
答:消费者购买4单元X商品,3单元Y商品,可实现消费者均衡,因为,此商品组合的总效用为850,最大。
五、问答题(30分)
1.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你支持那种观点?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答:春节期间,铁路运输需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大于供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由市场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故而只能满足少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返乡民工的利益,这样社会福利损失过大,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全因素,从而在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果严格限制票价,由于需求过大,票贩子为利所趋,黑市交易防不胜防,管理成本过大,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收益为负的结果。
为切实管好铁路春节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方面入手加强管理:
(1)
努力缓解铁路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开、改乘汽车等其他交通工具。
(2)
努力增加春运期间的铁路运输供给,如增开班次、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的运输等
(3)
加强市场和监督和管理,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可适当调整价格。
(4)
加强票贩子的打击。
总之,在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管理的成本。
2.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数码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运用所学的弹性理论说明其原因。
答:1)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所以对农产品采取提价方法。
2)数码摄像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如果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所以高档消费品应采取降价的方法。
3.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
答: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价格,并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就是需求定理。
(1)
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
(2)
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理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意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低。
(3)
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定理是由边际效用递减律决定的。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2
形考任务2(第六章至第九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1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1道,共20分)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
经济成本。
2.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总量。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
收支相抵
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
停止营业
点。
4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
小于
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
大于
长期平均成本。
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RC)。
6.根据
市场集中度、行业进入限制、产品差另别,可以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四种类型。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
等于
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
大于
边际收益。
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接受者,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9.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
产品差别
竞争。
10.现代寡头理论就是运用
博弈
论来研究寡头行为。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
生产要素。
12.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
变动。
13.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
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经济租是指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的差额。
15.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
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1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
税收
和
社会福利政策。
1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8.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
带来的影响。
19.价格管制是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垄断行业,其原则有三种,一是
边际成本定价,二是
平均成本定价,三是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按成本加这种回报率定价。
20.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称为
道德危险。
21.由于政府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就是
政府失灵。
二、选择题(15道,共20分)
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C)
A.1年内
B.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B)
A.边际效用递减
B.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C.规模经济
D.内在经济
3.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
B.边际成本上升时,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C.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平均成本下降时,边际成本一定下降
4.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A)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一直趋于增加
D.一直趋于减少
5.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
A.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B.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6.在垄断市场上,价格:(C)
A.由消费者决定
B.价格一旦确定就不能变动
C.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
D.可由企业任意决定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上:(B)
A.该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
B.该行业有许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
C.该行业有很多企业,所有企业销售的产品相同
D.但行业有少数几个企业,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大到要考虑它的竞争对手的行为
8.根据博弈论的分析,“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的优势战略是:(C)
A.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
B.双方都不交代
C.双方都交代
D.双方沟通
9.在以下四种方式中,工会为了提高工资,所采用的方式是要求政府:(C)
A.增加进口产品
B.鼓励移民入境
C.限制女工和童工的使用
D.取消工作年龄限制
10.经济租是指:(D)
A.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
B.使用资本所支付的价格
C.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
D.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超过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
11.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D)
A.0.2~0.3
B.0.3~0.4
C.0.4~0.5
D.0.5以上
12.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是指:(C)
A.按效率优先的原则分配国民收入
B.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国民收入
C.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
D.按社会成员的贡献分配国民收入
13.搭便车通常多被看作是公共物品,是指:(C)
A.有些人能够免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有些人能够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无法防止不愿意付费的人消费这些商品
D.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把价格压低,直到实际上免费供应为止
14.垄断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A)
A.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使价格没有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
B.实施反托拉斯法
C.价格管制
D.国有化
15.逆向选择意味着:(A)
A.为防被骗,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收取较高的保费
B.投保人掩盖自己的疾病,骗保险公司
C.保险公司可以准确地预测风险
D.买保险的人是厌恶风险的三:判断题(15道,共20分)
1.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生产是有成本的。(ü)
2.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不是一回事。(ü)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就是停止营业点。(û)
XXX4.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正常利润达到最大化。(û)
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企业的收益能否弥补可变成本,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进行生产了。(û)
6.垄断市场上,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企业均可获得超额利润。(û)
7.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与民用电实行不同的价格属于二级价格歧视。(û)
8.现代寡头理论运用古诺模型和拐折的需求曲线来研究寡头的行为。(û)
9.用先进的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会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ü)
10.地租上升使土地的供给不断增加。(û)
11.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一。(û)
12.平等与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ü)
13.存在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都相等。(û)
14.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一回事,都可以用概率的大小表示。(û)
15.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某种政策的产生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û)
四、计算题(3道,共10分)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产量
固定成本
总
成本
可变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0
120
120
0
0
120
180
120
180
120
200
120
210
120
225
26.25
56.25
120
260
140
120
330
210
2.在一个行业中,最大的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为15%,第二家为12%,第三家为10%,第四家为9%,第五家为8%,第六家为7%,第七家为6%,第八家5%,第九家为4%,第十家为3%。计算:
(1)四家集中率;
解:R=A1+A2+A3+A4/4=15%+12%+10%+9%/4=11.5%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解:HHI=152+122+102+92+82+72+62+52+42+32=749
3.如果暑假你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一份是当家教,每月保证有500元收入,一份是当推销员,干得好每个月最多可赚3000元,干不好一分钱也没有。根据别人的经验,赚3000元的概率为0.1,赚2000元的概率为0.4,赚1000元的概率为0.4,一分钱赚不到的概率为0.1。这两份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各是多少?
解:当家教每月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保证有500元。
当推销员每月工作的未来预期=3000x0.1+2000x0.4+1000x0.4+0x0.1=1500元
五、问答题(3道,共30分)
1.在目前的家电市场上,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各个厂商不得不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包括价格、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其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因此,家电行业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产品外形等这些产品差别;另外,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只是价格的接受者,无力改变产品价格,而且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很小,在一定的产品价格下,其生产的产品都能推销出去,所以也不需要通过广告、售后服务等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所以家电行业不是完全竞争行业。
而家电行业各个厂商不得不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包括价格、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等,是产品差别引起的竞争,符合垄断竞争市场缺点,所以,家电行业不是垄断竞争行业。
2.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答:
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定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求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
3)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3.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答:
1、市场失灵批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2、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有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
3、解决有公共物品的方法:
①
准公共物品可以使之变为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
②
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
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不解决外部性问题。
②
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政府干预。
解决垄断的方法:
①
价格管制,就是由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其原则有三种:一是边际成本,二是平均定价,三是确定一具合理的资本回报率。
②
实施反托拉斯法,即反对垄断的法律。
③
国有化,即对垄断性的企业实施国有,由政府经营。
第四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04任务
第4次任务
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理论联系实际题
目的:案例分析是检测对西方经济理论理解、运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经济案例的分析,既可以训练学生加深对西方主要经济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政策。
本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理清通货膨胀理论、财政理论、货币理论等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能够对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能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指导自己的工作。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和2003年GDP分别增长8%、7.5%、8.3%和9.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版)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3)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4)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一、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重点强调俩点:“普遍的”、“持续的”。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算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也不算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工资增长率快于生产增长率导致。
⑵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导致。
⑶进出口推动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升及出口迅猛增加导致。
3、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两种类型常常混合作用、密切联系交叉在一起。
4、其他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结构型通货膨胀和现代货币供给主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成因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普遍持续下跌。
2、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3、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
4、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使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5、汇率因素。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过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6、货币政策变动。如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7、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⑴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⑵
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
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通货紧缩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抑制消费,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甚至形成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不排除适度的通货紧缩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1、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
⑴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
⑵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⑶
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2、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⑴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⑵
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券。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货币政策的内容: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
⑴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⑵
再贴现率:通常工业发达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
⑶
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成为存款准备率。
三、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的操作:
1、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弄产品价格支持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2、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
1、当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可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使投资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2、当经济形势趋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可以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⑴
财政收入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但是,如果对企业利润增加课税,企业必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只能加在商品价格上;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则会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水平。
⑵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政府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人们将此收入用于储蓄。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措施,如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等,但商业银行可能不原冒风险,因而达不到扩大放款的效用。在通货膨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但由于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抵消了紧缩性政策作用。
四、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外商投资及国内工商企业界对市场高增长的超预期下,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特别是在房地产、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等暴利行业利益驱动下,显现了投资的盲目、无序和重复,造成了超过30%的投资增长率。一方面是几大行业的极度投资与火热扩张,另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和内需的下降。盲目扩张、投资过热带来的恶果一是市场需求一旦放缓,相当多的产能将被闲置,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增加了银行放贷的风险,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控的话,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搭配,即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减缓物价上涨。紧缩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双紧政策的适用
条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第三,经济秩序混乱。
第五篇: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01任务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答: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 点 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2)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l和Pk是已知的。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以得到公式。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