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范文)

时间:2019-05-14 05: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范文)》。

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范文)

2011秋会计本科小组讨论总结

组长: 组员:

一、效率与公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

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近来,有些人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效率与公平本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是困扰着历代许多思想家的难题。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就是围绕着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问题展开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也是我国当今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深入研究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臵效率。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而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和公平都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通过机会公平即平等竞争的原则,提高资源配臵的效率。这是由资源稀缺性和人的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提高资源配臵的效率,促进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效率付出小代价换来大收获,这就是效率 公平,在获得与付出上的等量。效率包含着公平问题,公平隐藏着效率问题。效率离不开公平,公平也离不开效率。效率和公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关系。我们不能把效率和公平截然分开,更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多层面的理论问题,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可以从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以及奥肯定理来详细说明: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奥肯定理的含义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在这个方面,专家吴敬琏发表过此类文章,很赞同他的观点,吴建链的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些片面。我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一定的规律,收入的的差距扩大,正是公平作用的结果。在机会平等条件下,有能力的人,通过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收入的,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从进化论的观点,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也体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机会平等条件下的结果不平等,吴建链认为应做好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离开了上述的保证,那是空谈经济。

三、如何看待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政策及其的背景和时机

最近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和资本市场走势类似,外冷内热。欧债危机仍然是悬在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国内股票市场却在货币政策微调的前提下震荡前行,热点板块持续走高,市场人气也在逐步恢复中。冷热不均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增加了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性,国内商品期货最近波动性增加,尤其是隔夜波动增加。造成外冷内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经济处境差别大,尤其是经济状态以及政策操作空间存在很大差别,而这反过来也制约了国内外经济体下一步政策动向。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连续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是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国家‘保增长’政策取向越来越清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在向宽松积极的方向转变。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出台,为东北经济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2、是产业转移的机遇。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将加速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有一定制作业基础的地区转移,东北将面临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

3、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批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其将面临进一步加快弄寻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但是也存在负面影响,例如宏观调控致使银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因为银行加息,贷款利率高,很多人就不会接受高额贷款买房,同样房地产商从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升高。对房价的影响就难说了,因为加息会导致购房者购房意愿的下降,需求减少,价格就应该下降,但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有很强的垄断性,价格可能不会因加息下降。但加息,地产商的成本即贷款利息升高,房地产的价格也就随之走高。对房地产来说,加息只是一个方面的影响,还应该考虑其他宏观政策,毕竟地产是垄断企业。但就股市而言,加息,当然是对地产板块的负面影响。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解,这一分配方针还是否符合现代的经济发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20多年来,它对提升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并没有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实践中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公平与公正等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平体现为一种竞争规则的公正。公正的规则只会促进竞争的有效性。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应实施‚公平优先‛或‚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针对这种讨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应该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公平是目的,效率是手段。公平是人权,是做人的起码底线,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底线,是终极价值和理想类型,是不能视之为‚偏房‛的,是不能以‚兼顾‛而论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应以科学发展观澄清一个时期以来笼罩在这一原则上的模糊认识,实现有效率的公平,追求有公平的效率。

五、居民收入的差距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分析说明,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中国实际收入差距要远大于统计显示的水平。居民的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看,收入差距每向前扩一步,无不与分配原则的调整、政策实施的取向、市场开放的程度以及个人能力的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收入决定中,个人生产能力特征因素,如教育等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强。这不仅表现在教育收益率不断上升,也表现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收益率的差异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例如:

1、分配原则的调整在带来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同时,也为收入差距的拉大提供了前提条件。按劳分配原则在九十年代以前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但现在除按劳分配外,按知、技、资等分配形式已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拓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结构的大调整。据抽样调查,1984年,职工的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达95.6 %至2004年这一比重已下滑到77.1%,而财产性收入、主职业以外的其它劳动收入等却迅速增加,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城镇居民收入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结构调整,就在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的是一元化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分配依照统收统支的原则进行,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严格套

用行政级别,而工人按技术等级领取工资,工资外收入受到政策的约束而严遭排斥,现在这种框架已从根本上被打破,由此也拉开了不同居民家庭间的生活差异。

2、经济体制改革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不同的职工带来了迥异的利益待遇。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城市企业也实行了个人经营承包制,部分经营管理者在利益分配中的所得要远高于一般职工,从而使部分人完成了资本的初期积累。随后,有的人再次在改革中占得先机,或大胆地在九十年代初直接下海经商、办实体,或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勇于投资入股、参与经营,并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回报,成为全社会最上层的富裕者。

3、市场竞争和垄断行为是职工收入高低悬殊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市场决定企业的命运,而职工收入的多寡又受制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前面所述行业职工的收入差异即表明了这一点。现在大部分商品已经开放市场,只剩下诸如水、电、气等少数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它们的职工收入要远高于其它行业。也就是说两个同等条件的人,只要跨入不同的行业,其收入状况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

4、职工的个人能力也是影响收入高低的重要方面。优胜劣汰的准则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职工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就必然对职工的知识、技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些不符合发展规律的职工在这场变革中被调整下岗、甚至失业了。调整的力度和规模随着企业单位用人、分配自主权的扩大而增加,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受到‚文革‛耽误、文化技能又相对低下的这一代人。再加上再就业极其困难,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靠下岗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个人及其家庭的生计,成为社会最底层的贫穷者。

总体说来,目前居民收入差距仍在合理的变化范围内,但其发展趋势依然在不断的拉大之中。从差距产生的原因看,有的是合理的,能有效地调动不同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如打破平均主义、消除脑体倒挂现象等。有的则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与分配原则相悖,如果在改革中不正视它们的存在及由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就会进一步加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无序扩大。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有四个显著特点;

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二,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及其内部几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收入差距; 其三,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内又普遍地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 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非常态收入特别突出。

然而进一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度常常运用相对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著。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农村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显示出城乡差距目前仍较大,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是扩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扩大趋势。

对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产生分配不公的分析,我们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判断。第一,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不能完全否定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差距只能说明分配结果的量上的不公平,但分配的公平不仅指收入结果的公平,更主要的是收入分配机遇的公平和规则的公平,一定时期内,收入分配差距也是收入分配机遇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结果。第二,必须既认识到收入分配差距的现期合理性,又要看到其趋势扩大的危害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初期,发展社会生产力仍是首要任务,而市场配臵、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都需要以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为前提,目前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问题,不是简单的差距总体过大,而是差距形成的不合理以及结构层次的不合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分配不公有以下原因:

1、政策上的误区。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和中西部的投资,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投资力度增强,但在一段时期内,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及其居民收入差距,仍会因发展的基点不同、条件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距。

2、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在社会经济全方位转型过程中逐步

成的,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尽管旧制度已基本被打破,但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制度虽已建立,但仍不很完善。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正是制度变迁过程的一种表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及由此决定的分配制度的变革,改变了生产要素在不同单位和个体间的分配格局,也就导致了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进而带来分配结果的差距。此外,地域、行业、城乡、教育程度、经济类型差别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现实的收入差别可分为五种情况。第一种源于诚实劳动中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是由‚多劳多得‛而来。这种收入差别,是改革开放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后必然有所扩大的合理差别。第二种是源于个人禀赋和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第三种是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不够合理的‚明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如,一般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其规则即使‚对内一致‛,对社会其他群体却有明显的‚不公‛。第四种是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中已实际形成而不被追究,或暂时不被追的‚潜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大体上相当于人们所说的‚灰色收入‛,透明度很低,这些‚潜规则‛大都是不公正的,亟须整改。最后一种是不法行为、腐败行为所获得的‚黑色收入‛。不用说,这种行为是犯罪。所以我们觉得政府应该通过再分配手段抑制、缓解收入悬殊。对高收入应通过税收等规范手段适当调低;低收入阶层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缺口,应通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措施填补。对于由于特殊原因,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一定要以‚应保尽保‛的原则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献参考: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李欣欣新华网 《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人民日报》(2010年07月09日 15 版)

新华网——理论频道 —— 社会研究 ——光明日报 《论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效率与公平》 郑建仁-价值中国 《构建和谐社会兼顾效率公平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中国频道 《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并重

》人民网 《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 》 新华网 《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新华网

第二篇: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01任务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答: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 点 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2)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l和Pk是已知的。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以得到公式。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填空题 参考分:每空格1分,共28分

1.资源配置 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价值判断5.反,同 6.替代,收入 7.供给量,供给 8.同 9.价格 10.富有,缺乏 11.互补 12.富有13.消费者 14.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 15.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剩余 17.投入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 18.机会主义行为 19.边际产量递减 20.平均产量 21.收益递增 22.扩张

二、选择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D 2.D 3.A 4.C 5.C 6.C 7.A 8.C 9.B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三、判断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 参考分:每题5分,共15分

1.因为均衡价格是D=S时的价格,故由 350-3P=-250+5P 解得均衡价格 P0=75(元)

并得均衡数量 Q 0=D=350-3×75=125(单位)

所以,该商品均衡价格为75、均衡数量为125。

2.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公式:E d=(△Q/Q)/(△P/P)

得销售增长率 △Q/Q=E d×△P/P=2.4×25 %=60 %

降价前总收益为 1.20×800=960元

降价后总收益为 1.20×(1-25 %)×800×(1+60 %)=1152(元)

因此,该商品价格下降25 %之后,总收益增加了1152-960=192(元)

3.根据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公式和己知数据,从边际效用表可知:消费者购买4单位X商品与3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这是因为:

10×4+20×3=100,符合消费者均衡限制条件:P x•X+P y•Y=M

70/10=140/20=7,符合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 x=MU y/P y

五、问答题 参考分:第1题7分,第2、3题10分,共27分

1.提示:放开火车票价虽可遏制票贩子活动,但会使很多返乡民工和学生无支付能力购票,将会影响春运秩序,故支持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具体理由参见教材P52—P53阐述)

注:此题应各抒己见,但必须言之有理,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加以阐述。

答:春节期间,铁路运输需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大于供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由市场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故而只能满足少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返乡民工的利益,这样社会福利损失过大,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在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果严格限制票价,由于需求过大,票贩子为利所趋,黑市交易防不胜防,管理成本太大,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收益为负的结果。4 b)J1 T+ h3 })F1 w

为切实管好铁路春节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努力缓解铁路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开、改乘汽车等其它替代性交通工具等。

(2)努力增加春运期间的铁路运输供给,如增开班次、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的运力等等。

(3)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可适当调整价格。

(4)加强票贩子的打击。2 n+ c0 y4 _1 G/ O

总之,在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管理的成本。1

2.提示:从考虑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出发,因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故应采取提价办法增加生产者收入;而数码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需求富有弹性,故应采取降价扩大销量以增加生产者收入。(具体原因参见教材P73—P75阐述)

答:1)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所以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办法;

2)数码摄像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如果某种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所以高档消费品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3.提示:需求定理是指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价格,并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所能带来的效用大小,故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与所获得的效用同方向变化。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故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随物品数量的增加

作业2参考答案:

一、填空:经济成本2 成本总量3收支相抵 停止营业4小于、大于5 MR=MC6 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等于、大于8决定者、接受者9产品差别10博弈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2 向右下方倾斜、反方向13 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的差额。15 其数额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16税收、社会福利政策 17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8主体19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20 道德危险21政府失灵

二、单选题 CBCACCBCCDDCCAA

三、判断:√ √ × × × × × × √ × × √ × ××

四、计算:1假定每单位劳动为2000元,固定总成本为2000元。填写所有的空格。劳动量 产量 短期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总

成本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

00200002000- - - -

******

***00066713332000

***6733310001333

*********400118588706

***00667100600700

***00100091636727

823200016000***696783(1)四家集中率:R=15%+12%+10%+9%=46%(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749当家教每月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保证有500元。当推销员每月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3000元×0.1+2000元×0.4+1000元×0.4+0×0.1=1500元

五、问答:

1用博弈论矩形图分析广告行为:最后结果会是:A、B均作广告,每年各获利润100万元。

A作广告A 不广告

B广告A、B每年各获利润100万元A每年损失100万元

B每年可获利1000万元

B不作广告A每年可获利1000万元

B每年损失100万元A、B每年各获利润500万元

2.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答案见自测练习P155 问答题1

答:(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定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3、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答: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例如,你不必为使用路灯而花钱。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当有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调节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时,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作业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 支出法、收入法2. 国内生产净值NDP3.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4. 通货膨胀5. 自然、周期性6.资源、技术进步7. 资本—产量比率

8.技术进步9. 货币量增加 10.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11. 高于市场均衡工资12. 右下方、右上方13. 利率14. 同方向15. 减少、降低16. 1、1 17. 收入与消费相等、总支出与总供给相等18. 收入的现值19. 产量变动率

20. 减少、减少21. 越小22. 总支出

二、选择题

1、A

2、C

3、A

4、B

5、B

6、D

7、D

8、C9、B

10、A

11、D

12、C

13、B

14、A

15、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

1. GDP=C+I+G+NX=(1000+2000+200)+[2000+(1000-1500)]+(2000+500)+(1500-1000)=3200+1500+2500+500=7700亿元

2. 通胀率=136%/128%-1=6.25%

3. MPS=ΔS/ΔY=(500-400)/(2500-2000)=0.2

MPC=1-MPS=1-0.2=0.8a=1/(1-c)=1/(1-0.8)=5国内生产总值增加ΔGDP=ΔAE*a=200*5=1000亿元

五、问答题1. 制度、资源(劳动和资本)、技术进步2.技术进步使LAS曲线右移,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物价水平不变。(具体参考教材第299页)

3.教材第313页第三节总需求决定原理内容。

(1)作总支出(总需求)曲线:AD=AE+cY;(2)从原点作450射线;

(3)总需求曲线与450线相交点,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4)增加内需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上移→国民收入增加

作业4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0.2、50002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3 公开市场活动 4向右上方5自然、周期性7 15%8 周期性、需求拉上9利润推动

10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繁荣、萧条 12 需求管理、供给管理 13政府支出与税收 14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 15 货币供给量16 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17出口小于进口18 国内支出19左下方、减少、改善20 自由浮动、管理浮动 21 溢出效应、回波效应

二、单选

DCDCCCCACABBBCA

三、判断判断 √ × × × × √ √ √ √ √ × × × √×

四、计算:

1解:(1)已知货币供给量M=5000亿元,基础货币H=2000亿元,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得

(2)已知存款R=5000亿元,现金1000亿元,准备金500亿元,则现金-存款率=现金 / 存款=1000/5000=0.2 ,法定准备率=准备金/ 存款=500/5000=0.1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得

2.假定某种债券每年的收益为100元,在债券价格分别为900元、1000元、1100元时,利率是多少?

解:债券价格=债券收益 /利率,利率 = 债券收益 /债券价格×100%债券价格为900元,利率 =100/900×100% = 11.1%债券价格为1000元时,利率 =100/1000×100% = 10%

债券价格为1100元时,利率 =100/1100×100% =9.1%

3.解:边际消费倾向=0.6,边际进口倾向=0.2,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则对外贸易乘数 = 1/(1-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进口倾向)=1/(1-0.6+0.2)= 1.67 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 对外贸易乘数×国内总需求= 1.67×100=167亿元.五、问答题:

1.用IS一LM模型说明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的影响。见自测练习P247 6 答:(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

(2)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变动。即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

2.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见自测练习P277 2

答:(1)财政政策就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2)财政政策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本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献策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3.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答:(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2)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就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减少)。

(3)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这就在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第四篇: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

一、填空: 资源配置 2 决策机制、协调机制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价值判断 5 反、同 6 替代、收入 7 供给量、供给 8 同 9 价格 10 富有、缺乏 11 互补 12富有 消费者 14 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 15 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剩余 17 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 18 机会主义行为 19边际产量递减 20平均产量 21 收益递增 22 扩张

二、单选,三、判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单选 D D A C C C A C B D B C D B B 判断 √ √ √ × √ × × × √ × √ √ × × √

四、计算:1根据均衡价格决定公式 D=S 则有 350-3P=-250+5P,8P=600 由此得均衡价格P=75,均衡数量 D=S=350-3×75=125 2 已知 P1=1.20元,Q1=800公斤,E=2.4,P/P=25% 由需求弹性公式 :E=(Q/Q)/(P/P)得: Q/Q=E× P/P=2.4×25%=60% 降价后的需求量Q2=Q1+ Q=800+800×60%=1280公斤,价格P2=P1×(1-25%)=0.90元 降价前的总收益TR1=P1Q1=1.20×800=96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2=P2Q2=0.9×1280=1152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增加了TR2-TR1=1152-960=192元。3 解:

X商品 边际效用 MUX/10 Y商品 边际效用 MUY/20 1 100 10 1 200 10 2 90 9 2 170 8.5 3 80 8 3 140 7 4 70 7 4 110 5.5 5 60 6 5 80 4 6 50 5 7 40 4 8 30 3 9 20 2 10 10 1

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公式:MUX/PX=MUY/PY,PXQX+PYQY=M,计算可知,当QX=4,QY=3时,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五、问答:1两种作法都不足取。一方面应适当提价,以分流部分需求,减轻铁路运输紧张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应严格限制并打击票贩子,减少投机操纵的干扰,使供求矛盾逐步有序地得到缓解。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在过度短缺的条件下会产生过大的供求波动,大起大落,不利稳定。

2.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香烟是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的商品,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汽车是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的商品,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3.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答案见自测练习P82 问答题5

西方经济学作业

(二)一、填空:1 经济成本成本总量

3收支相抵 停止营业

4小于、大于 5 MR=MC

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 7 等于、大于

8决定者、接受者

9产品差别

10博弈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2 向右下方倾斜、反方向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的差额。其数额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16税收、社会福利政策 17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18主体

19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道德危险

21政府失灵

二、单选,单选

C B C A C C B C C D D C C A A

三、判断: √ √ × × × × × × √ × × √ × ×

×

四、计算:1假定每单位劳动为2000元,固定总成本为2000元。填写所有的空格。劳动量 产量 短期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总

成本 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 0

0

2000

0

2000

- - - -

2000

2000

4000

2000

2000

2000

4000 2

2000

4000

6000

1000

667

1333

2000 3

2000

6000

8000

667

333

1000

1333 4

2000

8000

10000

333

167

667

833 5

2000

10000

12000

400

118

588

706 6

2000

12000

14000

667

600

700 7

2000

14000

16000

1000

636

727 8

2000

16000

18000

2000

696

783 2(1)四家集中率:R=15%+12%+10%+9%=46%(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749 3 当家教每月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保证有500元。

当推销员每月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3000元×0.1+2000元×0.4+1000元×0.4+0×0.1=1500元

五、问答:1用博弈论矩形图分析广告行为:最后结果会是:A、B均作广告,每年各获利润100万元。

A作广告

A不广告

B广告

A、B每年各获利润100万元

A每年损失100万元 B每年可获利1000万元

B不作广告

A每年可获利1000万元

B每年损失100万元

A、B每年各获利润500万元

2.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答案见自测练习P155 问答题1 答:(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定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3、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答: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例如,你不必为使用路灯而花钱。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当有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调节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时,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西方经济学作业

(三)一、填空:

1支出法、收入法 2 国内生产净值 3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4 通货膨胀 5自然、周期性 6 资源、技术进步 7 资本-产量比率 8 技术进步

9货币量增加 10正常的劳动力流动 11 高于市场均衡工资 12 右下方、右上方 13利率 14 同方向 15 减少、下降 16 1、1

17收入等于消费、总支出与总供给相等 18 收入的现值 19产量变动率 20 减少、减少 21 越小 22总需求(总支出)

二、单选,三、判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单选 B C A B B D D C B A D C B B D 判断 × √ × √ √ × √ × × √ × × √ × √

四、计算:.下面是一个经济中的有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用支出法计算该国的GDP:

(1)购买汽车、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支出1000亿元;(2)购买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2000亿元;

(3)雇用保姆和家庭教师支出200亿元;(4)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和设备)2000亿元;

(5)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3000亿元;(6)企业支付的银行利息和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共500亿元;

(7)今年初存货为1500亿元,年底存货为1000亿元;(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2000亿元;

(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500亿元;(10)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2500亿元;(11)出口产品收入1500亿元;(12)进口产品支出1000亿元。

解:该国的GDP=C+I+G+NX=(1000+2000+200)+(2000+1000-1500)+(2000+500)+(1500-1000)

=3200+1500+2500+500=7700亿元

2解:假定1997年的物价指数为128,1998年的物价指数为136,则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2000亿元,储蓄为400元,当收入增加为2500亿元时,储蓄增加为500亿元。计算该经济的乘数。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 解:(1)

该经济的乘数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 亿元。

五、问答题:

1.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见 自测练习P201 2 答: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制度、资源与技术。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都是重要的。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2.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答案见 自测练习P216 10 3.用总需求决定原理分析我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内需的意义。答案见 自测练习P232 9

西方经济学作业

(四)答案:

一、填空: 0.2、5000 2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3 公开市场活动 4向右上方 5自然、周期性 7 15% 8 周期性、需求拉上 9利润推动

10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繁荣、萧条 12 需求管理、供给管理 13政府支出与税收

14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 15 货币供给量 16 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

17出口小于进口 18 国内支出 19左下方、减少、改善 20 自由浮动、管理浮动溢出效应、回波效应

二、单选,三、判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单选 D C D C C C C A C A B B B C A 判断 √ × × × × √ √ √ √ √ × × × √ ×

四、计算:

1解:(1)已知货币供给量M=5000亿元,基础货币H=2000亿元,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得

(2)已知存款R=5000亿元,现金1000亿元,准备金500亿元,则现金-存款率 现金 / 存款=1000/5000=0.2 ,法定准备率 准备金/ 存款=500/5000=0.1 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得

2.假定某种债券每年的收益为100元,在债券价格分别为900元、1000元、1100元时,利率是多少?

解: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 /利率,利率 = 债券收益 /债券价格×100% 债券价格为900元,利率 =100/900×100% = 11.1% 债券价格为1000元时,利率 =100/1000×100% = 10% 债券价格为1100元时,利率 =100/1100×100% =9.1% 3.解:边际消费倾向=0.6,边际进口倾向=0.2,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则 对外贸易乘数 = 1/(1-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进口倾向)=1/(1-0.6+0.2)= 1.67 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 对外贸易乘数×国内总需求= 1.67×100=167亿元.五、问答题:

1.用IS一LM模型说明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的影响。见自测练习P247 6 答:(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

(2)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变动。即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2.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见自测练习P277 2 答: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就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3.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见自测练习P290 1 答:(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

(2)国内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国内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这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3)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一般来说,进口增加小于出口增加,贸易收支状况会改善。出口的减少降低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减少,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会使进口减少,但一般来说,进口减少小于出口减少,贸易收支状况会恶化。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秋)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参考答案: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 s=(△Q s/△P)×(P/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M=(△Qd/△M)×(M/Qd)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作业2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参考答案: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象。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AR=MR=d,都是水平形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超额利润,若P<SAC则亏损,若P=SAC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SAVC。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LAC=SMC=SA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其产量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动。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D;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曲线AR的下方,即MR<AR。平均收益曲线AR和需求曲线D(d)重叠,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需求曲线D(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方倾斜线,完全竞争是水平线。边际收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不同,完全垄断MR<AR,完全竞争MR=AR。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SAVD的关系,如AR≥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如AR<SAVC,则有亏损。这与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比较判断的。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相比,没有MR=LAC=SAC。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原因就在于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他改变产量的同时改变价格,所以不存在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作业

3一、已知某商品需求方程和供给分别为: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解: Qd=14-3P

Qs=2+6P Qd=Qs=Q

得:P=4/3 Q=10

在(10,4/3)点,(Qd)'=-3 Ed=-3×(4/3)/10=0.4(Qs)'=6 Ed=6×(4/3)/10=0.8

二、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解:因为 dy/dx=Px/Py 20/Y=2/5 Y=50

又因为 M=PxX+PyY 270=2X+5Y X=10

三、若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 X Y,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1)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2)诺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3)诺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则张某是否该加入工会

22解:(1)Mux=2XY Muy=2YX

因为 Mux/Px=Muy/Py, Px=2, Py=5

22所以 2XY/2=2YX/5 得 X=2.5Y

又因为 M=PxX+PyY M=500 所以 X=125 Y=50

22(2)当Px=1 2XY/2=2YX/5 得 X=5Y

又因为 M=PxX+PyY M=500 所以 X=250 Y=50

22(3)当Px=1 2XY/2=2YX/5 得 X=5Y

又因为 M=PxX+PyY M=400 所以 X=200 Y=40

四、若钢铁厂的生产函数为Q=5LK, 其中Q为该厂的产量,L为该厂每期使用的劳动数量,K为该厂每期使用的资本数量.如果每单位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1元,那么每期生产40单位的产品,该如何组织生产

解: Q=5LK, 当Q=40 Pl=1 Pk=2 因为 MPk=L MPl=K 又因为 MPk/MPl=Pk/Pl 代入得 L/K=2/1 则 L=2K

于是 40=5LK L=2K 得 K=2 L=4

最小成本=LPl+KPk

=4×1+2×2 =8

2五、假设某企业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4Q+80,当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290.试求总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2解:因为 MC=3Q+4Q+80 TC= MC+a 32=Q+2Q+80Q+a

a=290-27-18-80×

3=5

32所以 TC=Q+2Q+80Q+5

32TVC=Q+2Q+80Q

2AC=Q+2Q+80+5/Q

六、假设某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有500家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5Q2+Q+10.求:(1)市场供给函数.(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400P,求市场均衡价格.2解: 因为 TC=0.5Q+Q+10 MC=Q+1 为供给曲线 Q=4000—400P

行业市场 Q=4000-400P 单个市场 Q=8-0.8P 所以 P=10-1.25Q TR=Q·P=10Q-1.25Q2 MR=10-2.5P 所以 MC=MR 10-2.5Q=Q+1

22Q=2.57 P=6.78 七、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P=200-Q,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2解: 因为 TR=P·Q=200Q-Q MR=200-2Q

当Q=60时,MR=200-2×60=80 又因为 MR·MP=W

MP=W/ MR=1200/80=15 作业4题目: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借鉴西方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参考答案: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五是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作业5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一般讲,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

2、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在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

3、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其适用条件是: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其适用条件是: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

以上分析没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果考虑了,进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将会更加复杂。

作业6

一、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工资100,利息10,租金30,消费支出90,利润30,投资支出60,出口60,进口70,政府用于商品支出30.要求:(1)用收入法计算GDP;(2)用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净出口.解:按收入法:100+10+30+30=170 按支出法:90+30+60+(60-70)=170 净出口:60-70=-10

二、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资本消耗补偿256.4,雇员佣金2856.3,企业支付的利息274.9,间接税365.3,个人租金收入43.2,公司利润184.5,非公司企业收入98.3,红利55.5,社会保险税242,个人所得税422.2,消费者支付的利息43.2,政府支付的利息111.4,政府转移支付245.6,个人消费支出2334.6.请计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解:国民收入=2856.3+274.9+43.2+184.5+98.5+55.5=3512.9 国内生产净值=3512.9+365.3=3878.2 国内生产总值=3878.2+256.4=4134.6

个人收入=3512.9-242+111.4-43.2+245.6=3584.7 个人可支配收入=3584.7-422.2=3162.5 个人储蓄=3162.5-2334.6=827.9

三、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Y=C+I+G,C=80+0.75Yd,T=-20+0.2Y,I=50+0.1Y,G=2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解:K=1/(1-b)=1/(1-0.75)=4 Y=C+I+G

=80+0.75(Y-(-20+0.2Y))+(50+0.1Y)+200 =345+0.7Y Y=1150

I=50+0.1Y=165 T=-20+0.2Y=210 Yd=1150-210=940 C=80+0.75Yd=785

四、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C=40+0.65Y,I=20+0.15Y,G=60.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2)Y,C,I的均衡值.(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C=40+0.65Y MPC=0.65

MPS=1-MPC=1-0.65=0.35 Y=C+I+G

=(40+0.65Y)+(20+0.15Y)+60 =120+0.8Y Y=600

C=40+0.65Y =430 I=20+0.15Y =110

投资乘数=1/(1-(0.65+0.15))=5

五、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为L=0.4Y+1.2/r,投资函数为I=195-2000r,储蓄函数为S=-50+0.25Y.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解:产品市场均衡 I=S 195-2000r=-50+0.25y

0.25y+2000r=245......(1)货币市场均衡 L=M/P

0.4y+1.2/r=220......(2)由(1)(2)得

0.00005Y2-0.0765Y+25.75=0 y=500 y=1270

r=0.06 r=-0.036(不符合经济意义,舍去)即均衡收入水平500,均衡利率水平0.06

下载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资源配置 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价值判断 5,反,同 6,替代,收入 7,供给量,供给 8,同 9,价格 10,富有 11,全补 12,富有 13,消费者......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

    医生告诉人们多吃鸡蛋有利于健康,许多长寿老人在电视上说自己长寿是因为坚持每天吃两个鸡蛋。这对鸡蛋和猪肉市场分别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1)医生与长寿老人的建议会使人们更多......

    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1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

    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2

    形考任务2(第六章至第九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1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2016年电大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三

    作业3计算题 第1题 国家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册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学习层次: 年 级: 课程名称: 教 学 点: 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

    形成性考核(西方经济学《工商管理》)答案_职业技能实训

    形成性考核(西方经济学《工商管理》)答案 职业技能实训 编者说明: 1. 做题时Ctrl+F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使用自动查找功能可节省时间。 2. 查找内容时,请复制连续的一小节文......

    会计专业形成性考核05任务

    1.【资料】岳华会计事务所在石油龙昌(600772)2003年年报审计报告中,出具了解释性说明。报告指出,公司购买的绿洲广场1.58 亿元房产截至报告日相关房产过户手续正在办理中,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