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班主题班会《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主题班会《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讨论。三 教学步骤及要点:
导入:一提到艾滋病,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有人想到死亡、有人想到传染、有人想到可怕。我把大家的想法归纳为一句话: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能使人死亡。
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2、艾滋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1)、人体从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至死亡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染早期(3个月左右,可长达6个月)。
第二阶段,无症状期(1"-'10余年)。
第三阶段,艾滋病前期(又称艾滋病相关症状期,12年)。
第四阶段,艾滋病期(1年左右)。(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A、性接触传染 B、注射途径传染 C、母婴传播
3、如何预防爱滋病?
(1)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2)不吸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3)拒绝使用任何未经消毒的可刺破皮肤的器具。(4)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尽量少用血制品。
4、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生活方式。
智力竞赛: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2)、被蚊虫叮咬。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5)、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6)、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7)、不安全性行为。
(8)、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9)、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10)、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礼节性地接吻。(11)、共用注射器吸毒。(12)、母亲哺乳。
(13)、共用学习用品、办公用品、交通工具。(14)、共用浴池、电话机、卧具、手巾等设施用品。(15)、咳嗽、打喷嚏也不会传播HIV;
5、从我做起,珍惜生命,关心支持爱滋病人。
(1)他/她主动伸手来与你握手,你会与他/她握手吗?(2)你会与他一起吃饭吗?(3)你会与他一起打篮球吗?
(4)在路上,他从对面走来,你会绕道而行吗?(5)他邀请你去他家做客,你会去吗?(6)他想用你的学习用具,你肯借吗?(7)你会和他一起去游泳吗?
6、要点小结:
(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2)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总结
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1981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第二篇: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最终版)
第三周热爱生活
抗拒诱惑(两课时)
第二课时: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教学目的:
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3、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艾滋病相关图片)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据官方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三万七千零四十例。但专家透露,该省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不少于八万人。同学们知道,我们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的33个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过1%,最高达2%,这意味着云南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另外,随着检测面的扩大,学生人群报告感染者人数显着增加。2011年1至10月,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艾滋学生”“艾滋老人”逐年增多。因此,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成了每个同学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
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4、艾滋病病毒在哪些情况下不会传播?
护理艾滋病病人、一起进餐和使用餐具、使用同一个卫生间 一般社交性接吻,拥抱、咳嗽、打喷嚏、一起游泳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学习或工作、蚊虫叮咬等 学生活动
通过刚才的自学,相信同学们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好不好?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步骤:
2、红色(举双手)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举单手)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不举手)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双手;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单手;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不举手;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行为哪些是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请记住,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所做的决定是否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5、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 各有多长时间?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6、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感染了HIV? 如果一个人感染了HIV,在数年内仍然可以处于健康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以没有任何可见症状。
但是血液中带有HIV病毒,能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给他人。
唯一能够获知自己是否感染了HIV的方法就是抽取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
五、结束语
同学们!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六、巩固练习
1、艾滋病是()
A 一种性病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同性恋病
2、H I V是()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第一例艾滋病人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A 1984年英国 B 1981年美国 C 1971年美国 D 1981年英国
4、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是:()
A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
志。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5、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
A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B 远离毒品:不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C 避免经血感染: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 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6、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区别?()A 没有区别 B 只是叫法不同 C 严重程度不同
D 感染者指艾滋病毒携带者,患者指已经被艾滋病毒攻击得丧失免疫力的人。
7、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A 闻“艾”色变,远离艾滋病患者;
B 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 背后指指点点,见了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马上躲避;
D 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8、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是:()A 每年12月1日 B 每年12月6日 C 每年6月12日 D 每年12月16日
9、在下列几种体液中,哪种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A.血液 B.汗水 C.精液 D.阴道分泌液
10、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A.上环 B.结扎 C.使用避孕套 D.口服避孕药
11、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哪些途径?(多选)()A.空气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公共场所传播 D.母婴传播 E.血液传播 F.日常生活接触
12、下列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多选)()A 到公共泳池游泳
B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不安全性行为 C 照顾艾滋病患者
D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静脉注入毒品 E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 F 蚊虫叮咬
答案:1 C 2 C 3 B 4 C 5 D 6 D 7 D 8 A 9 B 10 C 11 BDE 12 ACEF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和危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思维能力,增加了艾心和责任心。学生参与意识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身深入其中,充当学生的倾听者,了解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
第三篇: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摘要:由于艾滋病的普遍性、长期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如今最具威胁的人类传染病之一,使人谈及色变。但国内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程度仍旧不足,许多农民、工人甚至高学历人群不了解或不够了解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本文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研究及治疗现状和艾滋病的将来三方面探讨艾滋病知识,旨在帮助他人了解艾滋病。
关键词:艾滋病 治疗 传播 歧视
艾滋病(AIDS)又名获得性免疫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造成的免疫系统破坏,并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由于艾滋病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毁灭性的等特点,凭借现今的医疗水平难于根治,所以一旦患上艾滋病,就基本上给患者判了“死刑”,还有患者将会受到的歧视及不 公正待遇。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美国的《发病与死亡周报》上首先报道5例确诊的艾滋病,而在2010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400万人,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感染,全世界均有流行。以上原因使得艾滋病获得了“世纪瘟疫”的名称。艾滋病如此可怕,而在国内由于相关宣传教育不足导致大部分人对于艾滋病及其防治的了解并不多,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艾滋病,希望读者了解艾滋病,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途径: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全球3000多万的患者当中约有90%是通过性途径患病的。艾滋病毒会在患者的生殖器官内传播至发生性行为的人体内,进而传播艾滋病毒。非正常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因为非正常性行为的性伴多为初识或不认识的人,且艾滋病患者外表与常人无异,在不经意间就患上了艾滋病,后悔终生。非正常性行为发生的越多,越容易患病,卖淫和嫖娼就成为了传播艾滋的主要方式之一。2).血传播途径:经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正常人体内时,他就成为了传染源。血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其一是患者于正常人使用共同的注射器,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于规范操作的医院与诊所内,主要是黑诊所为剩经费重复使用注射器以及吸食毒品人群共用注射器等原因;其二是输入被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及血制品,其关键点就是输血等行为前是否经过艾滋病毒检测;其三是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艾滋病毒感染器械。
3).母婴途径:不幸的是如此可怕的疾病有20%-50%的可能在患病母亲孕时,分娩时,哺乳期传播给孩子,许多新生儿在出生时就背负着艾滋病带来的痛苦与歧视。
二、艾滋病的研究及治疗情况:
中国性学研究第一人潘绥铭教授曾在《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中提出:艾滋病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问题。具有“相当鲜明的社会选择倾向”。在文中,潘教授认为母婴途径传播的患者主要是中下层人群,而性途径传播主要是上层人群,具有鲜明的选择倾向性。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艾滋病的治疗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①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治疗:艾滋病期患者;急性期;无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350/mm3;CD4+T淋巴细胞每年降低大于100/ mm3;HIV-RNA>105cp/ml;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合并活动性HBV/HCV感染;HIV相关肾病;妊娠。开始HAART前,如果存在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既往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应控制病情稳定后再治疗。②婴幼儿和儿童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以下情况之一建议治疗:小于12个月的婴儿;12至35个月的婴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20%,或总数<750/ mm3;36个月以上的儿童,CD4+T淋巴细胞比例<15%,或总数<350/ mm3。
2.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
①国际现有药物:六大类30多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酶抑制剂及CCR5抑制剂。②国内ARV药物:有前4类,12种。
艾滋病完全的、高效的治疗研究仍在继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在医疗方面的进展也会急速发展。而之前美国也曾报道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携带女婴的案例,给了无数相关研究人员及患者希望。
三、艾滋病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1)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在继续
艾滋病的治疗方面的研究不会停止,相关科研人员会努力将艾滋病变为人类可控可根治的疾病,并且会继续研究提升治疗效率和简化治疗方法,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仍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研究试验,但是一个一个新的研究发现告诉我们并不是没有希望。
新例证:又一名艾滋病幼童或被“功能性治愈”
也许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去年3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首次通过鸡尾酒疗法“功能性治愈”一名艾滋病幼童。这个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女婴在来到人世30小时后,便开始接受高剂量的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18个月大时治疗意外中断,但后来对其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结果呈阴性。这意味着,病毒已几乎从她体内消失,无需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时隔一年,这些研究人员3月5日在本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表示,当年的“密西西比婴儿”已经3岁半,尽管停药多时,但病毒并未卷土重来。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另一名携带HIV的女婴身上进行了同样的尝试:出生4个小时即对其施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现在快1岁的她体内已找不到艾滋病病毒。
这可能是第二名被“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幼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艾滋病专家德博拉·佩尔绍德措辞谨慎地称,这名女婴仍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因此还不能说她已经被“治愈”;在制定针对感染HIV新生儿的治疗标准之前,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或许,将首例“功能性治愈”视为巧合的专家们应该打消部分疑虑,不妨乐观地相信,积极的早期介入治疗确实有效。而佩尔绍德的团队已经设计了临床试验,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测试这种早期治疗技术的可行性。
新抗体:能够杀死多种HIV毒株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定期接受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价格昂贵,并有较严重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抗艾滋病疫苗成为科学家们的另一个攻关目标。目前相对成熟的疫苗,要么还处于漫长的人体试验期,比如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从2012年1月开始进入一期临床试验;要么效力不够,比如一种“联合疫苗”于2009年在泰国完成人体试验,其虽可使人体感染HIV的风险降低31%,但免疫效果仍未达到可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感染风险降低至少50%)。现在,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与美国同行开展的最新研究为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提供了又一条思路。他们成功确认并在实验室复制出了一种能够杀死不同HIV毒株的抗体,这是一种广泛中和抗体,其与生俱来的“长臂”能够透过HIV的糖衣外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杀死病毒。
所有HIV感染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但只有极少数人的抗体能够杀死(中和)多种类型的HIV。研究人员在近期《自然》上报告说,他们从一名感染HIV的女性的血液分离出她所产生的抗体,并运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出了这种抗体。目前他们已将这些抗体用于一系列实验,用来揭示免疫系统产生该种抗体的路径。科学家有望据此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策略,利用疫苗刺激诱导体内产生该种抗体来对抗HIV。
新药物:一针或可预防3个月不染艾滋病
艾滋病疫苗的开发绝非坦途,用鸡尾酒疗法的开创者、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的话来说就是,艾滋病疫苗“依然非常、非常遥远”。不过,科学家们已经拿出了预防艾滋病的过渡方案——何大一的研究团队3月4日在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GSK744LA的新型药物,将来人们只要打上一针,就有可能3个月不被HIV感染。就预防性药物而言,这并非创新。早在2012年7月,FDA就已经批准了首个预防HIV在高风险人群中感染和传播的口服型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上市。但特鲁瓦达的短板在于,其作用时效短,必须日服一粒才能有效防御,难以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普及。
GSK744LA虽然还没有进行人体测试,但利用猕猴进行的实验表明,注射该药物后,猕猴可在接近3个月之内不被直肠内接种的HIV感染。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称,由于猴子对该药物的代谢更快,它在人类中的有效时间应该更长。他们接下来将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合作,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可获得这种长效药物的更多安全性数据。
这项成果被艾滋病治疗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罗伯特·格兰特视为艾滋病预防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他直言:“在我所知道的艾滋病预防研究中,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消息。”
新策略:改造患者自身免疫T细胞基因疗法完成一期人体试验
抗病毒药物目前仍是艾滋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首选,但价格、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形成都使得药物的疗效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有专家提出了新的策略——通过对HIV感染者血液中的免疫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来控制HIV水平,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
这种基于CCR5突变基因的疗法在过去几年中日益受到重视。CCR5是人体免疫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受体,HIV与它结合后,就获得了入侵免疫细胞的“通行证”。该疗法始于医学界公认的艾滋病“治愈”第一人——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他曾感染HIV并同时患有白血病,但在2007年接受了带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移植后,其体内的HIV也随之意外消失。但布朗被“治愈”真的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特例,因为只有大约1%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而移植手术带来的排异风险显而易见。于是,编辑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基因,就成为一种更切实际的做法。
近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这种基因疗法的首批成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加州Sangamo生物医学公司的科学家们称,他们招募了12名艾滋病患者,完成了一期人体试验,结果显示普遍安全。
他们先从这些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未被感染的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将细胞中制造CCR5的基因剔除,再将其注回病人体内。4周后,一半的患者按要求暂停服药,以观察治疗的效果。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仅有一人的HIV检测结果呈阴性,但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似乎能够免受病毒感染,而且存活的可能性比未经处理的细胞更大,与此同时,HIV的DNA却在减少。
研究人员希望,基因修改过的细胞的数量能够占上风,从而在患者体内建立一个病毒无法感染的免疫系统,最终实现无需服药就能控制HIV水平的“功能性治愈”。2)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心理
有人说,艾滋病只会摧毁两样东西:免疫系统和信心。那么33年的抗艾历程,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入,人们从无知、恐惧、偏见,到了解、尊重、接纳,便是这两道防线在不断构建并逐步巩固的过程。从今年起,3月1日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定为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包括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全世界人们对于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将更加重视,更多尊重,更少歧视。
不知道多少艾滋病患者因为歧视及自卑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许多人甚至拒绝接触艾滋病患者,这些原因让艾滋病患者只能在社会中沉沦,而如今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及尊重更加被人重视,艾滋病不被完全治疗前,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就不会停止。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于艾滋病领域的研究也将逐渐加深。艾滋病伤害生命,而人们对于艾滋病及患者的关心不会停止。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更应该多了解,防治,甚至将来去战胜艾滋病,珍爱生命,远离艾滋,正是当前应有的观念。
第四篇:二年级二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方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二年级二班班主任:吕雪莲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你喜欢什么花?
2、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花。
3、课件播放:满山遍野、艳丽无比的罂粟花 师: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生:美)
师: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对,它的名字叫罂粟。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就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使多少人为之失去了如花的生命。
二、认识毒品:
看录相〈鬼一样活着〉:大学女生亲述吸毒经历
1、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些辛酸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畅所欲言,请五六个学生说,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流)
2、师:是呀,毒品实在是太可恨了,它不仅夺取了如花的生命,而且还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花还美吗? 学生:不美了。
老师:此刻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毒花,是毒品,是罪恶之源。下面就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这毒花的真面目吧!
3、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毒品。
生:海洛因、吗啡、冰毒、摇头丸„„(指名三四个说)
4、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看图片,师介绍)(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6)、可卡因: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如果大计量。则可导致死亡。
3、师:孩子们,毒品看起来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它对人们的危害可大了!三.了解毒品的危害
学生交流、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 的后果? 学生讨论并将结果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毁灭自己: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长期吸毒精神萎靡,形销骨立,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因此,有人告诫吸毒者:“吸进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
2、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六亲不认,“烟瘾一来人似狼,卖儿买女不认娘:。家中只要有了一个吸毒者,从此全家就会永无宁日,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3、危害社会: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据报道,在英国有一半吸毒者是靠犯罪获得买毒品的钱。
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与正常生活,对吸毒者各种医疗费用,辑毒、戒毒力量的投入,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这些都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如今,吸毒成为社会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社会包袱。课件展示:
现在不把贩毒、吸毒的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江泽民
师:毒品的确是祸国殃民,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吸毒者临终前说的话。播放吸毒者瘦骨嶙峋的样子。
师:从126到斤45斤,多么惊人,毒品可怕吗?(数据统计吸毒致死的人数)生:可怕
师:这些吸毒者的毒瘾越来越大。一些吸毒者后期往往靠吸食毒品不能满足要求,转而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他们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这样致使了艾滋病的传播。
师:多么无辜的孩子,因为父母吸毒感染艾滋病,即将凋谢在生命的起跑线上。(数据统计因吸毒患艾滋病的例子)多少个家庭分崩离析,孩子们在哭喊。听!(丢丢的自白)
师:听了丢丢的故事,你想对丢丢的妈妈说什么呢?
师:是啊,吸毒让原本善良的他们丧失了人性,在毒瘾面前,他们铤而走险,用各种手段欺骗、诱导人们吸毒。无知的人们一旦上瘾,就会被榨干所有的钱财,乃至生命。
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悲惨的故事?
生讲述:走上歧途的少年北京市某中学生何某从小到大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转来的新同学,成绩优秀,“威胁”了他第一名的地位,于是他自尊心受挫。在期末考试时,他孤注一掷,采取作弊的方式,结果名誉扫地,检讨、处分接踵而来。由于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他逃遁在毒品的虚幻梦境中,又演绎了一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生讲述: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 19 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娱乐圈里小有名气。她第一次吸毒是因为胃疼,听人说吸了马上就不疼。第二次还想找点感觉,第三次就什么都不想了。吃饭、穿衣都成了额外的负担,更何况起早练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练厅犯了毒瘾,人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海洛因扼杀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艺术青春。师总结: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认识"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1.师:同学们,故事中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无不让我们痛心疾首!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2. 1987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国际会议,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抵御毒品。五.我们该怎样做
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远离毒品
师: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毒贩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了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在全世界,每一年都有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总结贩毒份子的各种手段,不外乎下面这几种。(让学生读一读)1.不拿陌生人给的赠品,如:饮料、香烟等 2.不随便帮不认识的人带行李
3.不听鼓吹吸毒可以提神,有助提高成绩的话 4.不给面子,讲兄弟感情
5.不对女孩子标榜吸毒可以减肥,诱其吸毒 6.不被朋友利用,说带运毒品可以得好多金钱 7.不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 六.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沉重。在这节课上,你所学到的一定也非常多。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如花的你唱响生命的赞歌!
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 : 毒品如同白色瘟疫 , 在全球蔓延 , 现在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吸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 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 防教育、施教于未然是预防毒品向社会扩散的一项重要措施 , 是 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源于这个指导思想 , 我设计了这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课,使学生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学生认识到 : 毒品是吞噬生命的恶魔、毁灭家庭的元凶、危害社会的祸首。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毒品这个毒瘤,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犹如一位“熟悉的陌生人”,经常听说,却又非常的陌生,因而我制作了课件,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演示,加上充分的资料收集和许多生动鲜活的事例,使他们能对毒品有了直观的了解与感受也有了忧患意识,看到了我们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毒品的蔓延告诉我们,对青少年吸毒的早期预防,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对于生活在阳光雨露中思想单纯的青少年,“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意义深远,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应该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坚决对毒品说:“不”。
第五篇:2015珍爱生命_远离毒品主题班会范文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 [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班级]:九年级(3)班 [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3、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活动准备]:
1、有关毒品和吸毒者的图片;
2、吸毒者的涉毒之路视频;
3、禁毒的法律、法规。[班会过程]: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有哪些?
常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3、展示毒品和吸毒者的悲惨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自觉地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4.毒品的危害(1)毒品毁人毁健康: a 摧毁人的神经系统;b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c传染性病及“艾滋病”;d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a倾家荡产;b丧失工作能力;c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a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b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c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d、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案例 : 讲述者:李某(化名),42岁,某省戒毒中心在押犯人,因犯抢劫罪被判死刑,缓期执行。
1987年,开始做服装生意,几年下来,手上已有三四十万元的积蓄。1993年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饭馆,生意相当红火。然而,一位吸毒的哥们儿改变了他的一生,开始从那位哥们儿手中要了几支掺有海洛因的烟抽了几次,没过几天他就上瘾了。
在父母眼中,他变得越来越怪,饭店生意不打理了,白天缩在家里睡觉,晚上电视开一宿。有一次,他躲在厕所里吸毒被妈妈发现,当时妈妈就昏了过去,住进了医院。父母、哥哥、妹妹、女朋友都劝他戒毒,他反反复复地戒了几次,最长的一次坚持了一个月。可每当看见朋友吸,他身体内就被可怕的毒瘾驱使我更进一步迈向那魔鬼般的世界。有时候,他也照照镜子,当一个形容枯槁的人影在镜中出现时,他真不敢相信那是曾经活力四射的自己。
每天1000多元的吸毒费用,使他的几十万元积蓄很快就花完了,他开始打家里人的主意。“妈妈,我想到医院戒毒,你给我一笔钱吧。”一次一次的谎言,骗光了父母、亲朋好友的钱,他就开始变卖家具,冰箱、彩电,能卖的都卖了,使他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
毒瘾发作,他撑不住了,又没有钱,就开始持刀抢劫。一个月里,我抢了5个出租车司机,钱一到手,就直奔毒贩子那里。1999年,他因抢劫被判处死缓。接到判决书,他傻了,3年多的疯狂,换来的是几十年的铁窗生涯,相恋七八年的女友也离他而去。
毒品,毁了他的一生啊,他今年已40岁了,孑然一身,每到夜深人静时,他便偷偷留下悔恨的眼泪,恨自己没有意志力,恨自己不该吸毒,恨自己为了吸毒几十万家产化为乌有。如今,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好好学习和劳动改造,争取减刑。
5.防毒的五种措施
(1)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2)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3)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4)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5)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6、青少年染毒的原因分析及防患措施(1)、视频——吸毒者的涉毒之路(2)、请同学们就青少年染上毒品的原因谈谈自己的观点(3)、思考:我们如何防患毒品,与毒品做斗争!
8、怎样防毒(1)、不随便帮不认识的人带行李。(2)、女孩子注意克服虚荣,被诱吸毒。(3)、(4)、不听鼓吹吸毒可以提神,有助提高成绩之类的话。(5)、不拿陌生人给的赠品,如:饮料、香烟等。(6)、不乱给面子,讲哥们义气。(7)、不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8)、不吸烟。不被朋友利用,说带运毒品可以得好多金钱。
9、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练、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2)非法持有毒品罪;(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5)走私制毒物品罪;(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10)强迫他人吸毒罪;(11)容留他人吸毒罪;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10、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