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法律法规
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品污染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
餐饮服务行业要求
第二章 硬件设备设施要求(简单讲)第三章 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第四章 原料采购管理 第五章 食品储存管理 第六章 粗加工管理 第七章 烹调加工管理
第八章 专间食品加工要求
第九章 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第十一章 场所卫生要求 第十二章 食品留样要求
第十三章 餐厨垃圾管理 增加一项:操作卫生要求
第二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餐饮服务,保障消费者。
A.管理、经营行为、饮食安全
B.管制、营利行为、身体健康
2.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A.主要责任人 B.次要责任人 C.第一责任人
3.冷藏是指食品或原料至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其范围应在 之间。
A.5℃15℃ B.0℃10℃ C.10℃20℃
4.冷冻指食品或原料至于冰点温度一下,以保存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 之间。
A.-5℃10℃ B.0℃10℃ C.-20℃-1℃
5.从业人员是指餐饮服务提供者中从事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者,不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这个概念是。
A.错误的 B.正确的 C.不完全正确
6.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其中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这句话是。
A.错误的 B.正确的 C.不完全正确
7.餐饮服务从业人员 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检查。
A.2 B.3 C.1 8.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所有类型病毒性肝炎,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患者不得从事入口食品的工作。这句话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完整
9.每名从业人员应不得少于 套工作制服以便更换。
A.1 B.2 C.3 10.加工经营场所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兽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所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 米以上。
A.30 B.10 C.25 11.加工经营场所可以设置灭蝇设施。使用灭蝇灯的,应悬挂于距地面 米左右高度,且应与食品加工操作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A.5 B.2 C.1 12.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不低于 ℃。
A.70 B.60 C.100 13.在烹饪后至食用前要较长时间(2小时以上)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 ℃或低于 ℃的条件下存放。
A.60/10 B.100/20 C.80/0 14.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采购原料时须索取供货者的证照、票据、有关食品的检验报告,出入库时也要进行如实的记录与货物验收,其所有记录、票据的保存年限不得少于 年。
A.2 B.0.5 C.5
二、论述题。
第三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2.5 分,共50分)
1.()是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A.政府负责人
B.监管部门负责人
C.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
D.消费者 2.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记录应至少保存()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3.进行食品留样,应将样品在()条件下存放()小时以上。
A.冷冻,48
B.冷藏,48
C.冷冻,24
D.冷藏,24 4.餐饮服务单位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在()内报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5.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并()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A.每6个月
B.每1年
C.每2年
D.每3年 6.发生以下哪种情形时,食品加工人员应脱去工作服()。
A.从食品处理区去卫生间
B.从烹饪场所去粗加工场所
C.从烹饪场所去餐饮具消毒间
D.从切配场所去烹饪场所
7.餐饮服务单位的选址应与旱厕、暴露垃圾场等污染源保持至少()米以上的距离。
A.10
B.15
C.20
D.25 8.食品处理区内需经常 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应有墙裙,其高度应为()。
A.1.0m以上
B.1.5m以上
C.2.0m以上
D.铺设到天花板 9.使用含氯消毒液侵泡消毒餐饮具时,应将餐饮具全部侵入有效氯浓度()以上的消毒液中()以上。
A.300mg/L,5分钟
B.250mg/L,5分钟
C.300mg/L,10分钟
D.250mg/L,10分钟 10.《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推荐的煮沸和蒸汽消毒方法是()
A.保持90℃,10分钟以上
B.保持100℃,10分钟以上
C.保持100℃,5分钟以上
D.保持90℃,5分钟以上
11.库房内食品应()以上“隔地离墙”存放,与墙壁保持与地面保持()以上。
A.10cm,5cm
B.10cm,10cm
C.5cm,10cm
D.5cm,5cm 1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食品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是()。
A.--18℃~--1℃
B.--20℃~0℃
C.--20℃~--1℃
D.--18℃~0℃ 13.需复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
A.60℃
B.70℃
C.80℃
D.90℃ 14.餐饮服务单位对于亚硝酸盐应做到()。
A.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使用
B.有固定的场所单独存放
C.不采购、不贮存、不使用
D.仅对肉食品限量使用
15.预防四季豆食物中毒的方法是: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以上再炒,烹 饪时必须烧熟煮透。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16.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
A.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17.患有()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服务工作。
A.感冒、肺炎、鼻炎、痢疾、肝炎
B.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18.生、熟食品和加工销售食品的工、用具、容器分开是为了()。
A.区别生熟食品
B.防止交叉污染 19.发生食物中毒后的法定报告单位是()。
A.发生食物中毒后的单位和中毒病人
B.发生食物中毒后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
20.食品进货查验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30分)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的健康证明长期有效。()
4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5.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6.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测试题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C
2.D
3.B
4.B
5.B
6.A
7.D、8.B、9.B、10.B、11.B、12.C、13.B、14.C、15.A、16.C
17.B、18.B、19.B、20.B
二、1.对、2.对、3.错、4错、5.对、6.对
第四篇: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实施之日起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一)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先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营业,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如果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擅自开业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4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第九十二条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接触食品的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如果不按规定调离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允许其继续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工作,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34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7条: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四)成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消杀用品专人定点存放。一些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此相关如:投毒和有毒物的误用误食。
二、食品的采购和贮存
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采购是保证饭菜安全的第一关,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安全要求,就难以保证供应到餐桌上的食品是安全的。
(一)要问清货物来源,当前食品经营方式多样化,多数食品送货上门,不论采购直接入口食品还是采购食品原料,必须弄清供货方的名称和地址,查明供货方是否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切不可图价格便宜,图省事,随便购进无证食品商贩送来的食品,因这些食品往往是不合格的。必须向供货方索取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复印件和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感观检查合格方可使用,防止购进假冒伪劣食品。索取的各种证明应妥善保存两年,经备查验,一旦发生食源性疾患后可追根溯源。如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或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按照86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按第87条处罚。
(二)注意食品质量,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2、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3、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4、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7、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如果经营以上禁止食品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将按《食品安全法》第85条: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如食品经营者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将按《食品安全法》第86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食品在入库或使用前应有专人验收,查验产品包装是否破损、漏气、胀气,商标标识(品名、厂名、产地、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核查所购产品与索取的有效凭证是否一致,并建立台帐如实记录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采购食品应遵循以销定购(用多少定多少)的原则,以保证新鲜和卫生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贮存食品应做到四防“防尘、防蝇、防鼠、防潮”,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分架、隔墙(10厘米)、离地(10厘米)存放,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贮存的时间,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有足够数量的冰柜(有温度显示装臵),以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厨师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服务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
三、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室内外环境整洁,周围25米内不得有污染源(坑式厕所、暴露垃圾堆、粪池)。厨房采用前厅后灶式布局,必须与就餐人数、加工和供应品种及数量相适应,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1)墙壁应瓷砖粘帖到顶,地面应由耐磨防滑、不渗水、易清洗材料铺设,并有一定坡度。屋顶采用防霉、无毒涂料覆涂。(2)具有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分柜存放。(3)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油烟装臵和有效的防蝇(应配备纱门、纱窗或塑料门帘)、防尘、防鼠(木门下端裹铁皮)设施。(4)下水道应通畅,不得散发异味,出口处应安装防鼠设施,有相应的密闭式垃圾容器,垃圾及时清理。(5)加工凉菜的必须设臵凉菜间或凉菜加工区。
(二)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1)从业人员应更换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齐并臵于帽内),然后洗手消毒再进入操作间,去卫生间或出操作间应先换下工作衣帽,进操作间再穿上,洗手消毒再进操作间(2)在接触食品时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喷香水、戴手饰、打喷嚏、擤鼻涕、咳嗽吐痰、抓脸挠腮、吸烟,防止污染食品。并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理发洗澡、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三)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保证所用的原料要保证新鲜卫生,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四)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择菜洗菜要在粗加工间进行,未经择洗净的菜不允许进操作间。
(五)加工时所用的刀、墩、案、盆、池要做到生熟分开,并注明标记,防止交叉污染。用后洗净后定位存放。
(六)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有三个方面要做到生熟分开:一是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二是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三是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冰箱内。
(七)食品要彻底加热、熟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八)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剩饭菜妥善保存,食用前彻底加热,不可掺入新的热食品中。
(九)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凉菜制作须做到“五专”: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臧、专用消毒设备。
(1)凉菜间为专用,不得加工其它食品,不得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还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下班后开紫外线消毒灯)。(2)应有二次更衣洗手设施,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后进入。(3)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4)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严禁与其他部门的工具混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刀和菜板要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5)供加工凉菜用的水果、蔬菜必须在凉菜间外择洗干净,未择洗的菜不准进入凉菜间。(6)制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应尽量当餐用完,不得长时间存放,剩余尚需使用的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7)已装凉菜的盘杜绝重叠堆放。
四、餐饮具的卫生
餐具必须做到一餐一客一消毒,不隔餐不隔夜,实行“过四关”:一洗二消三冲四保洁。
(一)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二)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三)配备有专用消毒柜,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专用不得存放杂物,防止餐具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五、餐厅服务卫生要求
(一)餐厅店堂应当保持整洁,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的办法,在餐具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当回收清洗消毒。
(二)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应当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作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的安全卫生。
(三)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分检传递食品。专用工具应当定位放臵,货款分开,防止污染。
(四)供顾客自取的调味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六、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及预防 提高食品卫生重要性,食品卫生不仅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餐饮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甚至加工人员个人的前途。要时刻以卫生的操作要求自己,不要往往以过去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为借口,继续进行不当的操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并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不发生,只要隐患存在,不发生食物中毒是偶然的,一旦条件具备,发生食物中毒也变为必然。多起食物中毒的教训告诉我们,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往往是导致食物中毒的祸根。多年食品卫生工作实践证明,一个饭店的食品卫生状况好与差,首先在于饭店老板的食品卫生意识的强与弱。其次,饭店老板对员工的卫生意识教育也是影响本饭店卫生状况的重要因素。要教育员工时刻注意搞好食品卫生,做到警钟长鸣。
食物中毒,大多呈集体性暴发,但也可单人独户散发。食物中毒种类虽多,但都有共同的特点:①发病急骤,潜伏期短而集中,一般在24小时或48小时以内突然连续出现大量病人;②病人都有类似的临床证状表现,并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③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有毒食物,凡进食这种有毒食物的人大都发病,而没有进食这种有毒食物的人不发病;④调查发现其发病范围和这种有毒食物分布区域相一致,若立即停止食用这种有毒食物,就停止发病;⑤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一)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①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②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③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④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⑤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⑥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2、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①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含农药过高的蔬菜。
②常由于贮藏化学物质(杀虫剂、灭鼠剂、洗涤剂、消毒剂、食品添加剂)因不小心而误用或污染食物。如果这此物质保存在没有标记的容器里,就很容易与食物、调料搞混。盛放过杀虫剂和洗涤剂的容器未清洗而又盛放食物也会引起化学物中毒。如工业用的亚硝酸盐误当食盐食用。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发芽马铃薯含有大量的龙葵素。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①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②控制温度。如果加热的温度不能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度以上,就很难杀灭存在食品上的微生物。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0℃以上。另外,对于剩余的食品,由于剩余食品上的致病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繁殖,在重新食用前必须重新加热。
③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④清洗和消毒。彻底清洗食品原料是去除污染的最好方式。未彻底清洗,会造成可能的化学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残留于食品中。对于不经加热直接食用的食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⑤严禁超负荷接待。饭菜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饭菜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切莫贪图经济利益,超负荷运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大型宴会时,这时厨师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按卫生要求加工。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此时恰恰潜伏着食物中毒的隐患,需要更严格地执行卫生要求。
2、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认真清洗三遍,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②食物有显明标签,使用前核对。非食用物品不得与食品混放。消毒杀虫药剂有毒有害物品要有专人负责,专柜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3、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措施
①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小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②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扁豆中含有一种叫红细胞凝集素的物质,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加工扁豆必须炒熟煮透。③土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的龙葵素。不吃发芽或黑绿皮的土豆,龙葵素遇酸分解,烹调时可加少量食醋。
(三)餐饮业经营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立即停止出售食用的食品,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协助医疗部门救治病人,积极配合卫生等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四)《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臵、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预防食物中毒要求和注意事项(材料二)
食物中毒对人群的危害较大,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较大。因此,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各单位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要求的基础上,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餐饮服务单位在承接大型宴请或集体用餐前,企业食堂和盒饭加工单位应定期对整个加工场所及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包括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以杀灭致病性微生物,保证所有设施均能正常运转。
2、所有操作人员均应持有效健康证证明,穿戴整洁工作衣帽上岗操作,操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戴口罩,凡发现有腹泻、皮肤外伤者不得从事食品加工。
3、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和每次操作间歇后,必须把手洗净(尤其是去厕所或接触禽、肉、鱼、蛋等)。
4、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必须完善防蝇、防尘、防虫和防鼠设施,加工场所不得有四害,防止污染食品,灭四害不得使用药物,而需用器械设施。
5、所用原辅料应由专人当天采购,采购时应注意新鲜度,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采购的食品,采购后交由厨师长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原辅料的粗加工应在操作台上进行,不得着地。清洗时荤、素水池应分开,蔬菜应在水中浸泡0.5小时以上,用沸水过水后方可炒制,7、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冰箱、(刀、墩、板、桶、盆、盘、柜、抹布及其它)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专用、定位存放,用后清洗消毒,所用容器具(碗、盘、盆等)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热力消毒掌握时间、温度;药物消毒掌握浓度、时间),消毒后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有明显标记)。
8、加工过程中所用抹布应经常清洗消毒,操作时不得用手直接搅拌食品,冰箱内食品不得混放、叠放。
9、菜肴烹调加工应由专人负责,制作时应烧熟煮透,避免外焦内生现象,用蒸气蒸菜时应注意蒸煮的时间及蒸气压力,承接大型宴请、集体用餐、食堂每样菜肴必须留样(大于100g)备查。
10、菜肴制作所用调味品均应在保质期内,且需经仓库保管员和厨师检查无异常。
11、饭店供应的炒菜尽量不使用围边,不得供应生食水产品,冷盆菜应自行制作,严禁外购;企业食堂和盒饭加工单位的菜肴以炒菜为主,原则上不供应凉拌菜、冷盆菜,菜应当餐制作当餐食用,从制作完毕到上桌食用尽可能缩短时间,食用上餐剩余菜肴时应回锅重新彻底加热。
12、餐后水果应清洗消毒后在熟食间(或水果专间)内由专人制作,制作后应立即食用,不得放臵过长时间。
13、所有从业人员均应掌握相应的卫生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14、外送盒饭加工单位必须按照《外送盒饭卫生管理办法》取得盒饭外送许可后方可从事盒饭外送。
关键环节
1、采购环节:原辅料必须索取合格证或化验单,必须经过感官检查,不得外购散装熟菜,不得外购腐败变质及农药污染的水果蔬菜。
2、消毒环节:所有餐具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保洁。熟食间:严格进行空气、操作台面、刀、砧板、抹布、冰箱内壁、从业人员手以及围边菜的消毒。
3、时间环节:熟食加工后至食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冷盆菜做到当餐加工,当餐使用。
4、烧煮环节:禽兽肉类、水产品必须烧熟煮透,严禁提供生食的海水产品。
5、生熟分开环节:生、熟及半成品不得混放,生熟贮存容、器具必须分开,有明显标志。切配冷盆菜必须做到“五专”。
6、温度环节:熟食间室内温度不超过25度,食品烧煮加工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烧好的菜肴和含奶、蛋的面点制品存放超过2小时的必须在10度以下或60度以上的条件下存放。
第五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一、细菌
(一)细菌和病原菌
致病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或致病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
2、温度
3、时间
4、适度
5、酸度
6、氧气
二、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
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一)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四、危险温度带
即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我国规定为10~60℃。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议以5~60℃作为危险温度带。
五、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交叉污染
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半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1、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水的接触)。
2、装成品的原料、半成品的工用具盛器混用。
3、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
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
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1、保持清洁
·保持砧板、刀具、操作台清洁。·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清洁。·保持手的清洁。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
2、生熟分开
·处理冷菜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毒设备、·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从事粗加工人员不处理冷菜。
3、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原则二
控制细菌的繁殖
1、控制温度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长时间保存或存放,应在危险温度范围之外。
·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危险温度带。·控制冷冻食品解冻温度
2、控制时间
·不过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生食海产品加工后至食用控制在1小时内。·食品原料和半成品注意先进先出。原则三
杀灭病原菌
1、烧熟煮透
·食品加热和再加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5℃,并维持15秒以上。
·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
2、严格洗消
·即食生产品(如蔬菜、水果、生食海产品等)应严格清洗消毒。
·餐具、熟食品容器彻底洗净消毒后使用。
·接触即食食品的工具、盛器、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
七、从业人员如何污染食品
1、出现胃肠道不适、咽痛、发热、手部受伤发炎、眼耳鼻分泌液体等症状。
2、食品从业人员在上厕所、倒垃圾、触摸身体部位后不洗手。
3、手部接触生食品后,未经清洗消毒即接触熟食品。
4、穿着不洁的工作服。
5、在加工场所进食、饮水或吸烟。
6、吐痰、吐口水、咳嗽或打喷嚏。
八、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一)注意要点
1、未经清洗的双手可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都是由不清洁的手导致。
2、手套永远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前手部同样应该清洗。
(二)保持个人清洁
从业人员应勤于洗澡、洗头发,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尽量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
如有症状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健康,因为一些病原微生物携带者或潜伏期内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仍可能传播疾病。
(三)重要的手部卫生
手是人体接触食品机会最多的部位,手部的卫生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您应该做到:
按照标准的程序洗手(洗手、消毒方法见下一部分)因为按照要求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
1、操作时不佩戴外露饰物(包括戒指、手链、手表等),因为饰物表面的凹陷处容易藏纳污垢和细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而且戒指等小饰物可能会在操作中混入食品。
2、手部不要触碰与操作台有过接触的工作服,避免工作服上的污垢污染手部。
3、使指甲符合卫生要求:
— 剪短指甲,因为长指甲内会藏有难以去除的污垢。
— 不佩戴假指甲,不涂指甲油,因为这些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
4、正确使用手套:
— 使用一次性塑料或橡胶手套,不要重复使用。— 挑选适合自己尺寸的手套。
— 戴手套前和更换新的手套前都应该洗手。— 操作人员在以下情况都应更换手套: 手套破损或变脏。
在开始进行不同的操作前。
连续操作时,至少每4小时更换一次。
九、穿戴工作服
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从业人员还需戴口罩。戴工作帽时头发不应外露,袋口罩时需将口鼻完全遮盖。
1、每名从业人员应至少有两套工作服,做到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2、专间、分餐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清洗、消毒、更换。待清洗的工作服不要放置在视频加工处理的区域。
3、不能穿戴工作服走出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应在加工操作场所内脱去工作服;严禁穿戴工作服上厕所。
4、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食品加工区域,应存放在更衣室。
十、进食、喝水、抽烟
人的口水中可以含有数以千计的细菌,因此您应该:
1、不在加工食品和存放餐具的场所(如员工休息区)进食,喝水和抽烟。
2、这些活动完成了之后,必须洗手。
十一、手部清洗、消毒要求
洗手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应重视用肥皂洗手,有效的洗手能够有效地去处手部的大部分微生物,请您务必按照要求规范地洗手!
洗手看起来好像十分简单,但许多食品加工操作人员未必能做到正确地洗手。但请您记住:洗手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下列情况请您务必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处理食物前。
3、上厕所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6、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7、认为有需要时。标准的洗手程序:
1、在水笼头下先用水(最好是温水)把双手弄湿。
2、双手涂上洗涤剂。
3、双手互相搓擦20秒(必要时,以干净卫生的指甲刷清洁指甲)。
4、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双手,工作服为短袖的应洗到肘部。
5、用清洁纸巾、卷轴式清洁抹手布或干手机弄干双手。
6、关闭水笼头(手动式水笼头应用肘部或以纸巾包裹水龙头关闭)。
推荐的洗手方法: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十二、垃圾的存放
·垃圾桶内的垃圾不宜超过桶高的3/4,以避免因太满而不能扎紧垃圾袋和盖上桶盖。
·桶内垃圾满后应及时清除,未满的至少每天清除一次,将垃圾袋扎紧送至垃圾房。
·只有在倒垃圾时,才可以打开垃圾桶的盖子,以免污染环境和散发异味。倒完垃圾后应立即洗手。
十三、垃圾桶的清洗消毒
·清除垃圾后的垃圾桶每日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时用清洁剂加热水,用硬毛刷彻底刷洗桶内以及边缘。·消毒时用消毒剂加冷水配合专用抹布进行擦拭。·将垃圾桶自然晾干或用抹布擦干,套上垃圾袋待用。
十四、开展质量验收
(一)标签
1、品名、厂名。
2、生产日期
3、保质期限(或到期日期)
4、保存条件
5、食用或者食用方法
6、加工食品标签应有“QS”标志。
十五、“五专”原则
制作此类高风险食品,应严格遵守“五专”原则,即专人、专间(或专用场所)、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施和专用冷藏设备。
1、专人:指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加工制作、2、专间(或专用场所):指专门为此类食品加工而设置的专用加工间或加工场所,专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
3、专用工具:指专间内配备专用的刀、砧板、容器及其他工具。
4、专用消毒设施:指专间内设有单独的消毒设施,用作工具、容器、抹布等的消毒。
5、专用冷藏设备: 指专间内设专用冰箱。
十六、个人卫生特殊要求
专间和专用场所的操作人员除应符合第三章“个人健康和卫生”中一般从业人员的要求外,还必须做到:
1、进入专间前更换专用、清洁的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工作衣帽应每天进行更换和清洗、消毒。
2、在操作间不宜频繁进出专间,出专间时应脱掉专用工作服,严禁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进入粗加工区域。
3、专间从业人员应特别强调对双手的清洗消毒,特别是在进出专间、触摸专间外的任何物品后及操作期间都要清洗、消毒双手。
4、跑菜、厨房等非专间人员不得进入专间。
5、专间操作人员不应直接用手拿取任何未经消毒的物品,如点菜单、托盘等。
十七、制作中避免交叉污染
(一)交叉污染的常见原因
交叉污染是此类高风险食品引起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导致交叉污染的常见情形有:
1、加工过程中即食食品接触到食品原料或半成品,这通常是因未在专间内进行操作所引起。
2、用处理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到、砧板、工具等来处理成品。
3、用装过生食品的盛器来盛装成品,常见原因包括: — 装生、熟食品的盛器没有区分标志,混用。
— 加工量过大,造成容器不够,用装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容器来盛装成品。
4、加工操作人员接触即食食品前,双手未经清洗消毒,常见原因包括:
— 专间或专用场所内未配置消毒水。— 操作人员接触食品与原料、半成品或污染物后未经清洗消毒双手就接触即食食品。
(二)避免交叉污染的措施
1、必须在专间内进行操作,减少受食品原料、半成品污染的机会。
2、专间内所有使用的刀、砧板、抹布等均应为专用,不能拿到专间外使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每隔4小时应进行消毒。
3、专间冰箱内不能存放食品原料、半成品,冰箱也应定期进行消毒(建议2—3天消毒一次)。
4、应固定人员进行加工操作,此类食品的制作人员不宜从事原料的粗加工、烹饪等工作。
5、专间内操作人员健康和个人卫生应符合第三章“个人卫生和健康”和本章上部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