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讲座理念】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他们由天真烂漫的儿童过渡成长为有一定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社会成员。这期间的许多问题都曾困扰着他们,有待他们去解决,如像“为什么活着”的人生观,“认识自己和认同自己”的自我成熟问题,继承和掌握前人经验的学习问题,友情、爱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困扰,使他们成为“多事之秋”。他们会因为意识到人生的责任和自身的发展变化而焦虑和烦恼。由成长而引起的心理冲撞和动荡,理想和现实在胸中的激烈冲撞,会波澜壮阔,心涌澎湃。为了帮助中学生摆脱迷茫,彷徨和无助,我们在这讲中将指导中学生怎样才能促进心理健康。【讲座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194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当时的定义是“不但没有疾病,缺陷,还应该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定义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们不能适应目前的中学生生活,那就说明你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有问题。我们许多同学来自于外校甚至外县,离开了熟悉的学习环境,很长时间也未找到朋友,未融入新的集体,因此感到孤独和痛苦;为很长时间也未找到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的方法而苦恼,这些问题都可以统称为心理问题或称心理素质差。
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呢?世界卫生组织也制定了七条标准: 第一、智能良好
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废话,我们都是中学生,哪个傻啊?的确,哪个都不傻。但我们这里所指的是“智能”,不是单纯的智力,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经验,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具体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
1、发现问题
2、认识问题
3、分析问题
4、解决问题。社会上有很多现象,我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就能解决。比如类似于一些简单的街头骗术,法轮功等,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识破,世界上怎么能有“水变油”,“意念移物”的事哪?人的腹中怎么能有法轮哪?可是就有一些人,其中包括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偏偏对此深信不疑,便把握不住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犯了是非的错误,这些错误是智能上的错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根本,所以,我们的智能提高应该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成立学习小组,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深刻认识问题,会处理解决问题,第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内心体验的内在反映。人的情感世界,外在与内在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内心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乐观,豁达,老是乐哈哈、笑嘻嘻,他过的一定很轻松、愉快,一个人整天斤斤计较,愁眉苦脸,就会觉得事事不如意,活着很累。所以要经常调节情绪,使自己处于轻松、愉乐的状态。第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良好的意志品质要具备几个特点:
一、目的性:
目的要合理。做为一名高中生首先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也就是上高中干什么,为什么来学习?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做为一名新生,我看第一个目标就是如何适应高中的生活,如何适应在青铜峡市一中学习生活。适应新生活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适应生活,才能有好的心情,才能提起来学习的兴趣。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制定目标的高低要以你的能力能够实现为准。要把目标分成阶段,最好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我们刚刚升入高中,适应新的环境,可以当作近期目标,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可以当作中期目标,升入理想中的大学或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修养可以当作长期目标或三年目标。目标对我们的行动起激励作用,每一个目标都好比一颗挂在枝头的桃子,跳一跳能摘到的才是自己的好桃子!
二、调整你自己的心态
不管你在原来的学校多么辉煌,现在走进新的学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有一个让大家从新认识你的过程。原来你一直是班长,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怎么办?你歌唱的好还拉得一手好琴,可学校不组织文艺活动,使你的才华不能表现出来,得不到别人的赏识怎么办?这些问题现在有,走到社会更多。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全面认识自我、合理调适自我、科学发展的自我。
三、要培养自己的坚强性和自觉性。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学习是最苦最难的事,学习需要不断地学,努力的学,终身地学,知识无穷无尽。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许多知识枯燥无味,让我们没有兴趣,有些课程老师讲的不好,听不懂,在加上长的不怎么靓丽,使你很烦燥。但这是主课又必须学怎么办?这就靠你的坚强性和自觉性去主动克服困难。再不靓丽的老师看时间长了也就觉得习惯了。把坚持上完一节枯燥的课,当作上帝给予的修练机会,心里就会充满感激之情,就能学好。
四、果断性和自制性
自制性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果断性和自制性跟一个人的经历,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储备是有直接关系的,经历丰富,你的果断性就强,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当断则断,而有的人就粘粘糊糊,其原因除性格特征外,就是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所以我们要想做到果断和自制就一定先把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打扎实了,你才能自由的有效应对。
五、人际关系和谐
进入高中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高中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等于“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亲密”。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
我觉得人际关系和谐对大家来说最为重要,同学们7点多就来到学校,下午5点多才离开学校,班内几十人每天相处近10个小时,如果看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心也不顺,这日子怎么过呢?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大家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来到这所新的学校,又组成新的班集体,进入高中的你,一定已经认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视的是与他人在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面,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如何能良好的适应新的集体环境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便是人际关系要和谐,怎么才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呢?
1、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2、要理解尊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3、要以诚相待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4、要宽容谅解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5、消除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6、能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人定胜天”这句话是错误的,应该说适应是绝对的,改造社会是相对。青年人喜好幻想,常把幻想当现实,然而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了,幻想实现不了怎么样?反正实现不了,那就放弃吧!结果一事无成,其实我今天讲座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适应,学习的任务重了要懂得适应,班级环境差要懂得适应。学校的要求严了要适应,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是自然法则,在适应的基础上讲改造,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心理也就会越来越健康。
今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讲,以后的系列讲座,我们还会陆续推出。让我们了解心理知识,运用心理知识,争做心理健康的人。
谢谢大家!再见!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友谊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时间:2014年10月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张颖
【讲座理念】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他们由天真烂漫的儿童过渡成长为有一定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社会成员。这期间的许多问题都曾困扰着他们,有待他们去解决,如像“为什么活着”的人生观,“认识自己和认同自己”的自我成熟问题,继承和掌握前人经验的学习问题,友情、爱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困扰,使他们成为“多事之秋”。他们会因为意识到人生的责任和自身的发展变化而焦虑和烦恼。由成长而引起的心理冲撞和动荡,理想和现实在胸中的激烈冲撞,会波澜壮阔,心涌澎湃。为了帮助中学生摆脱迷茫,彷徨和无助,我们在这讲中将指导中学生怎样才能促进心理健康。【讲座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194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当时的定义是“不但没有疾病,缺陷,还应该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定义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们不能适应目前的中学生生活,那就说明你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有问题。我们许多同学来自于外校甚至外县,离开了熟悉的学习环境,很长时间也未找到朋友,未融入新的集体,因此感到孤独和痛苦;为很长时间也未找到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的方法而苦恼,这些问题都可以统称为心理问题或称心理素质差。
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呢?世界卫生组织也制定了七条标准: 第一、智能良好
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废话,我们都是中学生,哪个傻啊?的确,哪个都不傻。但我们这里所指的是“智能”,不是单纯的智力,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经验,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具体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
1、发现问题
2、认识问题
3、分析问题
4、解决问题。社会上有很多现象,我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就能解决。比如类似于一些简单的街头骗术,法轮功等,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识破,世界上怎么能有“水变油”,“意念移物”的事哪?人的腹中怎么能有法轮哪?可是就有一些人,其中包括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偏偏对此深信不疑,便把握不住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犯了是非的错误,这些错误是智能上的错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根本,所以,我们的智能提高应该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成立学习小组,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深刻认识问题,会处理解决问题,第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内心体验的内在反映。人的情感世界,外在与内在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内心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乐观,豁达,老是乐哈哈、笑嘻嘻,他过的一定很轻松、愉快,一个人整天斤斤计较,愁眉苦脸,就会觉得事事不如意,活着很累。所以要经常调节情绪,使自己处于轻松、愉乐的状态。第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良好的意志品质要具备几个特点:
一、目的性:
目的要合理。做为一名高中生首先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也就是上高中干什么,为什么来学习?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做为一名新生,我看第一个目标就是如何适应高中的生活,如何适应在青铜峡市一中学习生活。适应新生活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适应生活,才能有好的心情,才能提起来学习的兴趣。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制定目标的高低要以你的能力能够实现为准。要把目标分成阶段,最好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我们刚刚升入高中,适应新的环境,可以当作近期目标,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可以当作中期目标,升入理想中的大学或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修养可以当作长期目标或三年目标。目标对我们的行动起激励作用,每一个目标都好比一颗挂在枝头的桃子,跳一跳能摘到的才是自己的好桃子!
二、调整你自己的心态
不管你在原来的学校多么辉煌,现在走进新的学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有一个让大家从新认识你的过程。原来你一直是班长,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怎么办?你歌唱的好还拉得一手好琴,可学校不组织文艺活动,使你的才华不能表现出来,得不到别人的赏识怎么办?这些问题现在有,走到社会更多。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全面认识自我、合理调适自我、科学发展的自我。
三、要培养自己的坚强性和自觉性。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学习是最苦最难的事,学习需要不断地学,努力的学,终身地学,知识无穷无尽。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许多知识枯燥无味,让我们没有兴趣,有些课程老师讲的不好,听不懂,在加上长的不怎么靓丽,使你很烦燥。但这是主课又必须学怎么办?这就靠你的坚强性和自觉性去主动克服困难。再不靓丽的老师看时间长了也就觉得习惯了。把坚持上完一节枯燥的课,当作上帝给予的修练机会,心里就会充满感激之情,就能学好。
四、果断性和自制性
自制性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果断性和自制性跟一个人的经历,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储备是有直接关系的,经历丰富,你的果断性就强,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当断则断,而有的人就粘粘糊糊,其原因除性格特征外,就是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所以我们要想做到果断和自制就一定先把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打扎实了,你才能自由的有效应对。
五、人际关系和谐
进入高中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高中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等于“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亲密”。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
我觉得人际关系和谐对大家来说最为重要,同学们7点多就来到学校,下午5点多才离开学校,班内几十人每天相处近10个小时,如果看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心也不顺,这日子怎么过呢?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大家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来到这所新的学校,又组成新的班集体,进入高中的你,一定已经认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视的是与他人在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面,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如何能良好的适应新的集体环境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便是人际关系要和谐,怎么才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呢?
1、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2、要理解尊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3、要以诚相待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4、要宽容谅解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5、消除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6、能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人定胜天”这句话是错误的,应该说适应是绝对的,改造社会是相对。青年人喜好幻想,常把幻想当现实,然而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了,幻想实现不了怎么样?反正实现不了,那就放弃吧!结果一事无成,其实我今天讲座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适应,学习的任务重了要懂得适应,班级环境差要懂得适应。学校的要求严了要适应,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是自然法则,在适应的基础上讲改造,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心理也就会越来越健康。
今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讲,以后的系列讲座,我们还会陆续推出。让我们了解心理知识,运用心理知识,争做心理健康的人。
谢谢大家!再见!
第三篇:中学生安全系列讲座
中学生安全系列讲座
(一)授课内容:给爸爸妈妈上一堂法制课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现兼任书院中学校外辅导员。很高兴能够在本学期最后一天为在坐的各位作法制讲座。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关于安全防范。主要涉及到交通、消防、盗窃以及电讯诈骗等方面。相信同学们平时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今天,我希望在我结束讲座后,大家可以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回家给自己的父母、亲戚上一堂课,课题就是——爸爸妈妈,我来给你上一堂法制讲座。并积极参与有奖征文活动,我在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丰厚的奖品。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你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包括你们自己),都有责任和义务保障你们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我要着重谈的是跟你们学生和家长有关的电讯诈骗。
案例一:慌称小孩受伤的电讯诈骗
上当受骗案例:2009年10月,书院镇东海农场今日学校学生唐某的母亲接到一个自称为是其小孩就读的今日学校的班主任,说起孩子在学校摔伤了,要赶紧汇钱到指定账号。心急如焚的母亲按照电话的提示将1.5万元人民币汇入指定银行账号,事后发现其小孩安然无
恙,这是一个骗局。
成功化解案例:2011年5月14日,书院镇新港小学学生黄某的母亲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起孩子的班主任的男子电话,称其小孩在校外吃东西食物中毒了,上课时病发,现已经送市区医院抢救,赶紧汇款救命。张某接到电话后,立即拨打社区民警严警官电话,通过严警官的核查,发现这是一起诈骗案件,从而成功制止了诈骗案件的发生。
案例二:安全账户诈骗
上当受骗的案例:2011年7月20日13时许,被害人郑秀惠(女,45岁,闽籍,暂住南码头地区)在暂住地接到一自称上海市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信用卡欠费,涉嫌洗钱案,保护账户安全”为由,诱使郑先后至东方路工商银行、环龙路交通银行通过柜台将人民币90万元转入指定账户。
成功化解的案例:2011年12月7日11时30分许,书院镇外灶村的严某接到一银行电话,称其信用卡在中山东路透支使用58600元,要求其打另外一个电话核实后立即还贷,否则以信用卡诈骗追究法律责
任。严彩华在疑问之间拨通了社区民警陈警官的手机,陈警官了解情况后,肯定地对她说,这是一起电信诈骗,千万不要相信或还款,从而成功制止了该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同学们,美好的人生从自我防范开始,只有谨防诈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够提高意识,骗子们也都将面临失业。
谈到安全防范,不得不提及交通安全防范。我一直以来有一个理念: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人们说,交通事故猛于虎。可是老虎再凶,也只能一口吃掉一个人,而交通事故则会一口吞噬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组数字:
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5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了10万多。而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无法谦虚地排在了世界第一。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多人,平均每天死亡达300人,这真是一个比战争还要无情,还要残酷的数字。
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有多少家庭失去了亲人,有多少欢乐变成了悲剧,有多少幸福化为乌有。在我们身边,2009年老芦公路中久路段,一个7岁男童被土方车碾压致死;2010年书院小学门口放学时,一学生被路经车辆当场撞死„„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自发人送走了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
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应该爱护,应该珍惜。出入平安,这是大家都希望的所求心。然而,很多人却为图“方便”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违反交通法规。殊不知,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某些不经意的违法行为。
那么,怎样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呢?
首先,我们都来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否曾经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是否曾因自己不安全的交通行为而给自己带来过一些伤害。同学们,你们当中很多人每天好几趟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途中又大多要走马路,不管步行也好,骑自行车也好,总要避让来往的车辆。但是,你们当中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或缺乏交通安全常识。想想看,当你们走在马路上时,是不是有同学追追打打?是不是有同学边走边看书?是不是有同学随意横穿公路?是不是还有同学骑自行车时喜欢显示自己的本领,意双手离把或单手骑车?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现在,我教大家学习三大本领: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三个“会”的含义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摩的等。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骑自行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7、不骑摩托车。年满18岁后要考了执照后再骑车。我将大家骑车走路的一些基本常识编成了一首小歌谣: 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路上打和闹。不骑快车不抢道,靠右行车要记牢。转弯慢行仔细看,不急躁来不猛拐。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同学们,美好的人生从安全开始,只有保证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大家一定要培养文明交通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只要大家始终把交通安全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远离交通事故。
由于时间关系,我将消防安全以及盗窃安全的防范,简单跟大家做个提示,具体展开,我放在以后的讲座中再跟大家交流。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一生平安!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 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心理环境,因为人 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 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细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 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 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 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当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能过多地进行空洞的说教,讲授过于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高兴就会嫉妒,因为他心目中把自我与他人完全对立起来;与此相反,有的中学生则以他人的成功而引以自豪,因为他想,以自己的快乐为乐,快乐永远是有限的;以他人的快乐为乐,快乐才是无限的。同样是听到批评,有的中学生拒不认错,有的中学生则吸取教训,努力改正;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同的中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错误态度来自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的、乐观的、科学的思维,于已有益;而消极的、悲观的、错误的思维,则于己有害,它不仅伤害自已的心理,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思维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表现在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矫正人的不良心理,有利于塑造良好个性,而不正确的思维则会损坏人的心理,损坏人的性格,对人产生极大的危害。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要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上劳动课时可以让中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是多吃苦好还是偷懒好?怎样做才能体现自己高尚的人格?如何对待挫折、失败?如何对待成绩、荣誉?从而让中学生明白吃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吃苦能使人得到心灵的享受、人格的升华;勇于吃苦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取得成绩、荣誉时应该保持冷静、不骄不躁: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想这是命运对我的考验,看我是否不灰心丧气,能否战胜它,我应该做强者,而不能做弱者。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常常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它使中学 生正确地认识一切问题,正确地指导其行动。它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地调节作 用,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修养,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说,培养中学生正 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例一:某中学生张三某件事没有做好,被老帅批评,感到很惭愧,并且深陷于自责之中,从此灰心丧气,不再努力;某中学生李四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遭此难堪之后他竟把牙 一咬说:“哼,走着瞧!”;某中学生王五,同样是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保证以后把作业做好,果然取得了出色成绩,反过来又受到老师的表扬。
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第五篇: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和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加之需要面对一系列人生的挑战,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压力,自身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适应障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导致患病、自杀、犯罪。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方面的问题。由于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具普遍性。目前,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课堂教学过死,亲人要求过高,促使学生精神越来越紧张,心理越来越脆弱。据调查中学生群体中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已超过四分之一,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非常突出。由于学习而造成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为烦躁紧张、沮丧愤懑、思维滞钝、精神萎靡等,甚至出现失眠、脑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学校教育虽然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健全人格,但教育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教育的职能之一。中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心理水平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对父母尊敬不够,嫌他们婆婆妈妈、唠唠叨叨;对老师理解不够,认为老师管得过严、管得太死,限制了自己的自由,束缚了自己的空间;对同学宽容不够,同学之间往往由于小事心存芥蒂,耿耿于怀,容易形成矛盾、摩擦甚至冲突。由于没有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到孤独无聊,焦虑苦闷,感到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和信任,感到有苦无处诉、有感无处发,出现了社交自闭,社交退缩等症状。
3.情感方面的问题。中学阶段,第二性征逐步发育,性意识逐渐强烈,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情感丰富,感情细腻,但是他们意志不够坚强,自控能力抵下,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之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差,因此,会出现许多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极其容易形成交往过密,甚至早恋等有害身心健康的现象。
4.性格方面的问题。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品质。调查显示,中学生不良性格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和固执任性最为突出,占到被测学生的45%以上。良好的性格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在生活中经受了挫折、学习中遇到了障碍、交往中受到了歧视等等,都会造成他们性格中的诸如嫉妒他人、自私狭隘、胆怯自卑、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中学生的不良性格,必须要引起我们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比如宣传栏、黑板报、校训标语、校园广播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大力营造校园心理健康的浓郁氛围。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知识专题讲座,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知道不健康心理的矫治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有师资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使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抵制不健康心理危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心理不健康自我矫治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主动参加心理咨询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他们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其个性的科学方法,一方面它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对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注重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矫正。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做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给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指导和帮助他们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稳定情绪、愉快心情,经常拥有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心态。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学会对各种轻微心理障碍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调适,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语文课中优美隽永的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愫;主题深刻、形象鲜明、描写生动的小说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可以砥砺学生的坚强意志,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三)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于是恢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四)早恋问题的困扰。
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崂山中学、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美读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创造”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