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2016年5月
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1、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食堂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患有上述讲的疾病,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负责人、卫生管理员亦必须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6、食堂从业人员和集体用餐的分餐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7、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做到餐桌、餐具及时消毒处理。
二、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1、食堂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在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2、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3、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三、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野生菌、四季豆)。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dai)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细菌的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10-60度。用紫外线杀毒时时间要充足。
第二篇: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西洋店二中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1)
2017年3月
一、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1、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食堂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患有上述讲的疾病,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负责人、卫生管理员亦必须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6、食堂从业人员和集体用餐的分餐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7、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做到餐桌、餐具及时消毒处理。
二、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1、食堂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在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2、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3、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三、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野生菌、四季豆)。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
(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四、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鲜黄花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dai)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细菌的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10-60度。用紫外线杀毒时时间要充足。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第三篇: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落冲小学2017年秋季学期食堂工勤人员
食品安全培训
培训时间:2017年10月23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培训人:蔡大发
一、食堂工勤人员卫生要求
1、学校食堂工勤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工勤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工勤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6、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餐具及时消毒处理。
二、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野生菌、四季豆)。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
(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三、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dai)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细菌的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10-60度。用紫外线杀毒时时间要充足。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落冲小学 2017.10.23
第四篇:学校食堂员工培训资料
补郎中心学校学校食堂员工培训资料
----------补郎乡中心校培训讲稿
杨
文
2015.3.4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
我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是一句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话。这句貌似夸张的调侃,在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前,透露的是无赖。站在2015年回望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
一、作为食堂从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卫生事项
1.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及外购集体用餐的分餐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食堂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患有刚才说的疾病,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从业人员应更换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然后洗手消毒再进入操作间,去卫生间或出操作间应先换下工作衣帽,进操作间再穿上,洗手消毒再进操作间
5.在接触食品时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喷香水、戴手饰、手表、钥匙串、饰针、打喷嚏、擤鼻涕、咳嗽吐痰、抓脸挠腮、吸烟,防止污染食品。并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理发洗澡、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6.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保证所用的原料要保证新鲜卫生,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7.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择菜洗菜要在粗加工间进行,未经择洗净的菜不允许进操作间。
8.加工时所用的刀、墩、案、盆、池要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用后洗净后定位存放。
9.设备布局和操作流程应当合理,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有三个方面要做到生熟分开:一是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二是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三是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冰箱内。
10.食品要彻底加热、熟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11.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剩饭菜妥善保存,食用前彻底加热,不可掺入新的热食品中。12.食堂不得制作凉菜,不得制作豆角类食物,不得使用野生菌及发芽的马铃薯,不得储存及使用亚硝酸盐。
13.食堂内不得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还必须每天清洁(包括食堂设备以及食堂环境卫生等)。
二、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①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②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③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④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⑤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⑥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2、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①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含农药过高的蔬菜。
②常由于贮藏化学物质(杀虫剂、灭鼠剂、洗涤剂、消毒剂、食品添加剂)因不小心而误用或污染食物。如果这此物质保存在没有标记的容器里,就很容易与食物、调料搞混。盛放过杀虫剂和洗涤剂的容器未清洗而又盛放食物也会引起化学物中毒。如工业用的亚硝酸盐误当食盐食用。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发芽马铃薯含有大量的龙葵素。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①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②控制温度。如果加热的温度不能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度以上,就很难杀灭存在食品上的微生物。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0℃以上。另外,对于剩余的食品,由于剩余食品上的致病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繁殖,在重新食用前必须重新加热。
③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④清洗和消毒。彻底清洗食品原料是去除污染的最好方式。未彻底清洗,会造成可能的化学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残留于食品中。对于不经加热直接食用的食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2、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认真清洗三遍,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②非食用物品不得与食品混放。
3、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措施 ①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小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②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扁豆中含有一种叫红细胞凝集素的物质,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加工扁豆必须炒熟煮透。
③土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的龙葵素。不吃发芽或黑绿皮的土豆,龙葵素遇酸分解,烹调时可加少量食醋。
四、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立即停止食用食品,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最快的方式向学校报告,以便学校在最短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协助医疗部门救治病人,积极配合卫生等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五、食物中毒的特点
1.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未食用者不中毒,一旦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来势凶猛,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几小时)可能有大量的病人同时发病;
3.所有病人有类似临床症状,即发病症状相同; 4.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食品从生产加工直到食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情况和因素可以使食品具有毒性,所以我们要了解食品整个加工过程和在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防止食物受到污染。
六、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
一旦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和肠道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应保留现场,封存可疑食品和食用具,以便查清原因。发现重大病情,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逐级报告至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
七、食物中毒事故的划分:按严重程度划分
(1).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2).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3).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八、学校食堂物资管理工作
1、食堂工人必须服从学校安排;
2、食堂工人必须按时上下班;
3、食堂工人不得偷盗学校的物品、物资。若发现报学校领导处理;
4、食堂工人必须按照食堂工作流程进行作业。
九、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1.《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于95年10月30日公布实施。3.学校卫生工作条例。90年6月4日发布实施。
第五篇: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今天,借这次学校工作会,就如何进一步搞好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各位老师校长一起相互学习讨论。
一、学校食堂管理注意事项
(一)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1、原料采购索证(卫生许可证、检验或检疫合格证或化验单)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农副产品采购的卫生质量控制制度(如定点采购、合同供货、质量要求等);
2、库房管理(感官检查等入库验收登记、先进先出等)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食品与化学物品(如杀虫剂、消毒剂、洗涤剂等有毒有害物品)的贮存制度;
3、食品添加剂(如色素、亚硝酸盐)使用与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4、粗加工管理、烹调加工管理、配餐管理、留样试尝制度、餐用具洗消保洁等各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与岗位责任制;
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患病调离等卫生管理制度。
二、完善食堂的卫生设备、设施
消毒设施包括紫外线消毒、餐饮具热力消毒、加热保温设施、冷藏设施和餐具保洁设施。
三、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1、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2、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3、采购大宗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并保留相关的发票(收据)或进货单。
4、采购少量食品是要保留发票(收据)或进货单。
5、不得外购熟食。
四、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烂变质、酸败、污秽不洁、混的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3、未经兽医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4、超过保质期的;
5、标签标识不完整的定型包装食品;
6、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五、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加工食品,所使用的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辅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2、食品必须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四季豆、青皮红肉鱼等必须确保煮熟煮透后才能出售。
3、禁止使用河豚鱼、发芽马铃薯和有毒的野生蘑菇等含有毒素的原料加工食品。
4、严禁加工和出售以猪内脏特别是猪肺、猪肝等原料制作的食品。
5、各类水池标识,肉类(水产品)洗涤池与蔬菜(果蔬)洗涤池分开使用。
6、蔬菜必须在流动的水浸泡30分钟后方可用于加工。(防止农药残留量超标)
7、禁止在粗加工间内进行餐具的洗涤和消毒工作。
8、生熟要分开(包括食品、容器、用具等)
9、热菜储存温度要合适(10 ℃以下、60 ℃以上)。
10、禁止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等可能影响健康的食品
11、在无冷藏设备的情况下不得出售隔餐隔夜的剩余食品。
12、剩余食品的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3、冷藏食品(包括剩余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处理后,方可继续出售,剩余食品应与新加工食品分开出售。
六、备餐和供餐卫生要求
1、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
2、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3、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5、加强食品卫生关键点的控制
时间:食品在烹任后至售出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 温度:食品烧熟煮透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
七、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1、勤剪指甲、勤理头发、勤洗澡;
2、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把头发全部置于帽内,以免头发和皮屑混入食品中;
3、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接触食品前必须洗手;
4、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面对食品打喷嚏或咳嗽等。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 3 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6、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做好晨检工作,当观察到下列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1),腹泻;(2)、手外伤、烫伤;(3)、皮肤湿疹、长疖子;(4)咽喉疼痛;(5)耳、眼、鼻溢液;(6)、发热、呕吐
八、食品留样管理要求
1、食堂设专门人员负责留样,具体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当日供应的各种菜肴,每种取样100克留样,用专门留样的用具装好加盖放在冰箱冷藏室,留样48小时,并做好记录。
3、留样冰箱必须保持清洁,杜绝与避免污染留样。
4、留样的专用碗、盘等用具使用后要清洁、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九、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要求
1、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必须符合GB2760的规定。
2、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
3、不得使用非食用物质。
4、食品添加剂的保管和使用要做到专柜存放(要加锁)、专人保管、定量使用,不得使用亚硝酸盐。
5、食品添加剂台帐最好要单列。
十、常见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原因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物理性食物中毒。重点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品原料变质。
2、食品没有烧熟煮透。
3、食品保管不妥,放置时间过长。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吃不洁的生食水产品和生冷拌菜。
6、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带菌。
十一、食物中营养成分及意义
食物中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1、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人体一切细胞组织都由蛋白质参予组成。人体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都与蛋白质有关。
2、脂类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在维持细胞结构、功能中起重作用。
3、碳水化合物是机体重要组成物质,与机体某些营养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解毒作用。
十二、膳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供给量
1、蛋白质食物来源主要有肉类;包括畜、禽、鱼类,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奶粉25%–27%;蛋类12%-14%;干豆类20%-24%。其中,大豆含量最高。一般蛋白质占热量儿童、青少年以12%-14%为宜。
2、膳食中脂类的来源包括烹调有油脂及食物本身含有的脂类;主要有猪油、肥肉、奶脂、蛋类及其制品,菜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一般脂肪占热量每日摄入总热量的20%-25%。儿童、青少年脂肪摄入量占每日总摄入热量25%-30%。
3、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谷类70%-75%,薯类20%-25%,根茎类、蔬菜、豆类50%-60%。
十三、与食物相关的疾病
1、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胎儿和新生儿期可引起呆小病。食物来源:海产品、紫菜、海带、碘盐。
2、锌缺乏:最为影响的是生长迟缓、性成熟延迟、性机能减退、5 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皮肤不易愈合、易感染等。食物来源:牡蛎最高、畜禽肉、蛋黄、鱼类及其它海产品、豆类及谷类。
3、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皮肤粗糙、干燥;生长发育受阻、影响骨骼发育等。食物来源:谷类胡萝卜素;动物性食物。
4、维生素D缺乏:产生佝偻病;成人产生骨软化症。食物来源:(1)多晒太阳;(2)、多摄入海鱼(动物肝、蛋黄、鱼肝油)。
5、维生素B1缺乏:典型就是脚气病。食物来源:动物内脏、肉类、豆类、花生、粮谷类是B1的主要来源。
6、维生素B2缺乏:主要表现在眼、口腔、皮肤炎症反应。如眼充血、口角炎等。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动物中,大豆及各种绿叶菜。
7、维生素C缺乏:早期症状倦怠、疲乏、急躁、呼吸急促。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易骨折等。食物来源:新鲜蔬菜与水果、野生刺梨、猕猴桃、酸枣等尤其丰富。
二0一0年八月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
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2、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