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调查研究简答题
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第二,系统性。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2、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在社会中,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人群共同体之中。社会调查研究对于人口问题,通常都要结合一定的人群共同体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行为特征、组织形态、领导形态、控制形态、评价标准、综合特征、综合气氛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基于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这类群体都是通过长期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般不是因目标而组合。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各阶级和阶层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掌握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一类是城市社区。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通常都是对社区作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由社区研究一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在对社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具体对象不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而是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产物。它们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3、什么是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
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它是一种先期的探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4、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5、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
6、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7、简述访谈及其类型?
答: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特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访谈对象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方法选取,访谈中所提的问题及其顺序、提问的方式、对疑问的解释以及调查结果的答案纪录都严格遵守问卷的要求或访谈任务书的要求,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同访谈任务书保持基本一致。它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也没有统一要求,可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各种安排。其类型有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等。同结构式访谈相比,非结构式访谈的最主要特点是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但访谈调查的结果不宜用于定量分析。
个别访谈: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逐一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间接调查不与被访者见面,访谈中牵扯的问题较少,方法较简单,成功率和应用率也相对较低,因此目前最常见。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它既可以是有结构访谈,也可以是非结构访谈;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书面咨询或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的间接调查。目前最常用的还是面对面口头的集体访谈,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会采用书面咨询式的集体访谈。集体访谈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了解事实为主的访谈和以研究问题为主的访谈;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访谈和专题性访谈;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和讨论式的访谈。
8、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9、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
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10、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11、简述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第二篇:社会调查研究简答题
简答题:2011年电大专科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2.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第二,系统性。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3.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研究的广泛化:从社会调查的主体来看已经不再局限在小范围内;从涉及的领域来看,社会调查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调查范围来看,往往在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范围内进行,有时还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进行调查。
方法的科学化: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日趋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了其他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渐形成一门方法性科学。
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多样化。此外,社会调查的程序、组织方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统计分析等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也日益涌现并不断壮大。
4.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5.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
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8.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
伦理道德规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9.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10.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1 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11.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
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即y是x的函数,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条件式,即“如果A,则B”,说明A和B是相关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是差异式,即“A和B有(无)差异”。社会调查研究中多使用后面两种陈述方式
12.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对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而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每个人的阅历又总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大型的调查实施之前,试调查必不可少。
13.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复杂难订,需要反复斟酌。14.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第二,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
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15.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在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
16.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
17.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 “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18.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1)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但是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样本规模的加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2)抽样的精确性:从理论上说,样本的精确度越高越好,但相应的样本规模也要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调查者的时间和人财物力的消耗也要增加好几倍。而对于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来说,实际上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要达到同样的精确度,在同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样本规模可以小一些;在异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样本规模则应该大一些。为了提高了样本反映总体的精确度,人们通常用分类抽样的方法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让这些不同类别或层次在样本中都有代表,并使得抽样误差中基本不存在类与类之间的误差成分,而只存在类内各单位之间的误差成分,其效果相当于缩小了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单位分布的不均匀状态。(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样本规模的大小必须与之相匹配,否则或抽样无力完成,或根据抽样结果所做的调查研究无力进行。19.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数量急剧增加。第二,类型日益丰富。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第四,内容重复交叉。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20.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21.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22.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如何?
答: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当前非常时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文献的定性分析也不可能被取代。许多文献本身就适用于定性分析,如果把这类文献硬性做定量分析,就必然引出纰漏。而且人们在进行文献调查时,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兼而用之,也就是说,同一课题既包含有定量的文献分析,也包含有定性的文献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才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
23.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24.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25.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26.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限制。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第三,调查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27.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这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第二,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生。第三,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第四,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第五,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第六,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第七,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28.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在答案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捷性原则。答案必须简捷明晰,避免使用冗长和夹缠不清的语句。第二,相关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与问题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所答非所问。第三,同层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属于相同层次(类别)。第四,穷举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穷尽所有的可能。第五,互斥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第六,可行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29.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预测性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这种访谈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提出新观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观点者可优先发言。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这类集体访谈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不在于寻求统一的结论。它特别适用于寻求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的调查研究。
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程序和做法与头脑风暴法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核心规则却截然相反: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意见。质疑和批评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原设想、意见、方案不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理由,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和必要条件等。与会者既可互相研讨,互相补充,又可互相诘难,互相争论,一直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最后,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30.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和一些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求,主要是: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
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知识结构等。
31.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32.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33.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34。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35。实验法是怎样组成的? 答: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的激发因素,是引起实验对象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激发因素的受体,是要被解释的现象和变化的结果,在实验中处于关键地位。自变量与因变量在不同的实验中,可以互相转化。二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对象,对照组则是不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或几组对象。它们在实验之前各方面条件和状态都基本一致。之所以做这种区分,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实验激发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三是前测与后测。前测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后测则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所做的测量。从两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就能看出实验对象的因变量是否发生了、怎样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实验法关注的焦点。36.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举例)37.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4
19.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数量急剧增加。第二,类型日益丰富。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第四,内容重复交叉。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20.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21.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22.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如何?
答: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当前非常时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文献的定性分析也不可能被取代。许多文献本身就适用于定性分析,如果把这类文献硬性做定量分析,就必然引出纰漏。而且人们在进行文献调查时,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兼而用之,也就是说,同一课题既包含有定量的文献分析,也包含有定性的文献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才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
23.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24.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25.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26.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限制。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第三,调查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27.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这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第二,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生。第三,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第四,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第五,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第六,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第七,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28.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在答案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捷性原则。答案必须简捷明晰,避免使用冗长和夹缠不清的语句。第二,相关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与问题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所答非所问。第三,同层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属于相同层次(类别)。第四,穷举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穷尽所有的可能。第五,互斥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第六,可行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29.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预测性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这种访谈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提出新观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观点者可优先发言。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这类集体访谈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不在于寻求统一的结论。它特别适用于寻求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的调查研究。
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程序和做法与头脑风暴法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核心规则却截然相反: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意见。质疑和批评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原设想、意见、方案不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理由,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和必要条件等。与会者既可互相研讨,互相补充,又可互相诘难,互相争论,一直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最后,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30.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和一些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求,主要是: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
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知识结构等。
31.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32.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33.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34。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35。实验法是怎样组成的? 答: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的激发因素,是引起实验对象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激发因素的受体,是要被解释的现象和变化的结果,在实验中处于关键地位。自变量与因变量在不同的实验中,可以互相转化。二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对象,对照组则是不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或几组对象。它们在实验之前各方面条件和状态都基本一致。之所以做这种区分,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实验激发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三是前测与后测。前测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后测则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所做的测量。从两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就能看出实验对象的因变量是否发生了、怎样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实验法关注的焦点。36.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举例)37.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4 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2.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第二,系统性。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3.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研究的广泛化:从社会调查的主体来看已经不再局限在小范围内;从涉及的领域来看,社会调查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调查范围来看,往往在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范围内进行,有时还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进行调查。
方法的科学化: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日趋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了其他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渐形成一门方法性科学。
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多样化。此外,社会调查的程序、组织方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统计分析等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也日益涌现并不断壮大。
4.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5.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
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8.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
伦理道德规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9.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10.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1 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11.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
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即y是x的函数,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条件式,即“如果A,则B”,说明A和B是相关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是差异式,即“A和B有(无)差异”。社会调查研究中多使用后面两种陈述方式
12.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对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而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每个人的阅历又总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大型的调查实施之前,试调查必不可少。
13.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复杂难订,需要反复斟酌。14.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第二,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
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15.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在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
16.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
17.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 “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18.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1)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但是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样本规模的加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2)抽样的精确性:从理论上说,样本的精确度越高越好,但相应的样本规模也要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调查者的时间和人财物力的消耗也要增加好几倍。而对于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来说,实际上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要达到同样的精确度,在同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样本规模可以小一些;在异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样本规模则应该大一些。为了提高了样本反映总体的精确度,人们通常用分类抽样的方法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让这些不同类别或层次在样本中都有代表,并使得抽样误差中基本不存在类与类之间的误差成分,而只存在类内各单位之间的误差成分,其效果相当于缩小了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单位分布的不均匀状态。(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样本规模的大小必须与之相匹配,否则或抽样无力完成,或根据抽样结果所做的调查研究无力进行。
38.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
答: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
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报告。39.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答: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情况。多数实验调查采用前一种方法,以使各实验组成员的构成及其状况尽可能均等。
40.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第二,合格性原则。第三,准确性原则。第四,完整性原则。第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第七,简明性原则。第八,新颖性原则。41.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来说,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调查要求分类。对于同样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差异很大的多种分类。具体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的分类方式,完全取决于调查者的需要。第二,不重不漏,即每两个分类之间必须是穷尽且相互排斥的。所有分类既需要穷尽所有的可能,又不能使任何两个分类之间存在交叉。第三,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对于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符合一般人的理解,不应当出现歧义。第四,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就是在分类的粗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42.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
答: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
(1)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
(2)确定分组界限,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43.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
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准备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已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对此前定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确认、更新和补充。
其主要任务是: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我们已经规范了所用的概念和变量。但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便求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44.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45.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
SPSS是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服务系统,其统计功能非常强大,操作界面漂亮柔和,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便美观,特别是操作简便,利于初学者使用,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系统。它在我国的影响尤为巨大。
SA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与SPSS功能类似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
Excel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一种软件。其统计功能虽然比不上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但也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统计分析的需要。与专业统计软件相比,Excel的最大优势在于:本身价格不高,非常普及,因此便于一般用户使用。
46.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47.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5 48.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49.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50.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概念含混。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51.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638.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
答: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
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报告。39.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答: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情况。多数实验调查采用前一种方法,以使各实验组成员的构成及其状况尽可能均等。
40.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第二,合格性原则。第三,准确性原则。第四,完整性原则。第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第七,简明性原则。第八,新颖性原则。41.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来说,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调查要求分类。对于同样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差异很大的多种分类。具体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的分类方式,完全取决于调查者的需要。第二,不重不漏,即每两个分类之间必须是穷尽且相互排斥的。所有分类既需要穷尽所有的可能,又不能使任何两个分类之间存在交叉。第三,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对于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符合一般人的理解,不应当出现歧义。第四,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就是在分类的粗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42.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
答: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
(1)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
(2)确定分组界限,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43.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
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准备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已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对此前定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确认、更新和补充。
其主要任务是: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我们已经规范了所用的概念和变量。但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便求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44.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45.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
SPSS是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服务系统,其统计功能非常强大,操作界面漂亮柔和,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便美观,特别是操作简便,利于初学者使用,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系统。它在我国的影响尤为巨大。
SA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与SPSS功能类似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
Excel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一种软件。其统计功能虽然比不上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但也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统计分析的需要。与专业统计软件相比,Excel的最大优势在于:本身价格不高,非常普及,因此便于一般用户使用。
46.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47.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5
48.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49.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50.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概念含混。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51.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第三篇: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简答题
问答题和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在研究技术上,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从开始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直接得到第一手资料,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上,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结论和理论与资料相一致,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关注的是对象的社会属性。
2.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注重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对社会结构、性质、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调查研究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分为两大类: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对社区的调查研究,进而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其中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具有不同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调查类型的使用,通常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执行阶段,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5.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
答: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横剖研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入。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
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
6.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7.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前沿性专题和重大理论问题。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 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 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 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实际需要看,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课题。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
8.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
(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应注意三点:第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互为因果。第二,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三,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因果关系。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应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中探寻其规律性。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掌握变量关系的正相关与负相关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9.如何就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提示:应按照教材所述调查研究方案框架,填加具体内容。定量、定性研究皆可。(参考第一次形考作业的应用题)
10.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和信度的辨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可信且有效;第二种,可信但无效;第三种,不可信且无效。
11.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答: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概念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12.抽样应当怎样进行?
提示:任选一种社会实际,从教材所述的概率抽样各种类型中,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的抽样类型对其加以说明,按照抽样的步骤加以叙述。
13.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14.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
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15.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
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16.问卷法的问答有哪些类型?适用性如何?
答:问题和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开放型问答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它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回答往往是自然流露,内容丰富生动,因此用于了解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颇为适宜。
封闭型问答是指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
封闭型问答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或括号内填写答案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各种答案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二种,两项式,即只有两种答案可供选择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二选一式的定类问题。
第五种,顺序式,即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调查者给各种答案排列先后顺序的回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的定序问题。
第六种,等级式,即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选择答案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要表示意见、态度、感情的等级或强烈程度的定序问题。
第七种,矩阵式,即将问题和答案排列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对比着进行回答的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第八种,表格式,即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列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式。这种问答方式也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混合型问答是指封闭型问答与开放型问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问答类型。这种问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问答和封闭型问答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7.在进行集体访谈时,应采取哪些具体操作方法? 答:应当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引导被访者尽快进入角色。第二,创造活跃的会议气氛。第三,客观公正,平等待人。第四,谦恭、中立。第五,牢牢把握会议的主题。第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第七,做好会议记录。第八,及时结束会议。
18.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它? 答: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
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结构式访谈,严格按照访谈内容和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要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可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19.设想一个个别访谈案例,就访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提示:教材中已说明个别访谈中应注意的问题。可归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办法在教材中也已说明。
四、简答题
20.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21.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五、问答题和应用题
22.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举例)
23.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
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24.联系某一社会实际,任选一种实验设计,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
提示: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操作模式。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
例如选择单一实验组设计,首先应明确:它也叫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论。它的操作模式是:一是选择实验对象组成实验组;二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三是引入自变量进行改变实验对象因变量的实验激发;四是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后测;五是得出实验结论,其公式为:实验效应=后测-前测。
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以实验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例,并以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第一步,选择实验对象,假定选择甲、乙、丙三个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组成实验组。
第二步,前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前一年的利润率,假定是2003年,3个企业平均为8%。
第三步,实验激发,即从2003年底或2004年初起实行新税制。
第四步,后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后一年的利润率,假定是2004年,3个企业平均为12%。
第五步,得出实验结果为:后检测12%-前检测8%=4%。
25.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来说,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调查要求分类。对于同样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差异很大的多种分类。具体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的分类方式,完全取决于调查者的需要。
第二,不重不漏,即每两个分类之间必须是穷尽且相互排斥的。所有分类既需要穷尽所有的可能,又不能使任何两个分类之间存在交叉。
第三,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对于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符合一般人的理解,不应当出现歧义。
第四,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就是在分类的粗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6.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
答: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1)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
(2)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
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27.怎样制作一个数字资料统计表?
提示:统计表的要素必须完整。横标目和纵标目不得少于5项。内容自定。
28.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29.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
SPSS是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服务系统,其统计功能非常强大,操作界面漂亮
柔和,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便美观,特别是操作简便,利于初学者使用,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系统。它在我国的影响尤为巨大。
SA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与SPSS功能类似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
Excel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一种软件。其统计功能虽然比不上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但也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统计分析的需要。与专业统计软件相比,Excel的最大优势在于:本身价格不高,非常普及,因此便于一般用户使用;便于与Office的其他软件配合使用。正由于这些优点,Excel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0.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各自特点见以上名词解释。
三者关系:
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直至今天,这两种分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但就社会调查研究本身而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定性分析的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等工作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定量分析对调查对象精确的测量、描述和推断使调查对象的定性更加科学;理论分析则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定性分析区别事物、分析划类和定量分析准确地说明事物变化的程度和趋势,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承担着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
31.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参加者和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32.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由于调研主旨不同,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33.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
常包括:
1、标题。
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
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
主题。
(4)起草报告。按照提纲起草调查报告。在表达方式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上,除了文字外,要采用非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应用性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文体。语言表达要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分解。
(5)修改定稿。要对调查报告的初稿仔细检查和修改。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轻就重”的调整。
34.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
答: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其类型主要有:
(1)按照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等。
描述式调查报告偏重于对调查过程和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
论说式调查报告偏重于对调查材料的分析论证,形成见解,报告理论色彩较浓。
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型的结合,其特点是既有描述,又有议论。先摆明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总结式的结论和提出建议。多数调查报告都属此类。
(2)按照调查范围、调查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等。
全面调查报告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涉及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调查资料广泛,因此结论有普遍性,适用面宽,指导作用相应较大。
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写的调查报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比较全面、细致、深入,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
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个别说明一般;通过特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3)按照调查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分为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等。
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的概况和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比较完整的表述。以叙述情况,描述事实为主,较少分析、议论,理论色彩不浓。给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客观资料,作为研究、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决定方针、路线的现实依据。
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针对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社会事件,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关情况。行文以叙述为主,较少议论。
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的做法。交代清楚具体事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为人们提供样板和借鉴,推进“面”上工作的开展。这类调查报告政策性、理论性较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首先说明该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办法。
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或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
35.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资料分析、综合之后才确定的。调查报告的观点,是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选取可靠、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新鲜且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要以书面形式对报告的初步
第四篇: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自然环境、人口和 文化。
2、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 全面调查 和 非全面调查 两大类。
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因果关系 和 相关关系。
4、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 和 互斥性。
1、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的有的异质性。
2、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3、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的方法有人工文献检索和计算机文献检索。
1、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A、性
别 B、年龄C、籍贯 D、品质E、形象气质F、知识结构
2、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CDE)A、观察手段B、观察内容C、被观察者的反应 D、人为的假象 E、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3、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A、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D、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E、难以进行定性分析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4、简单实验设计包括(ABD)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D、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5、排除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和干扰的主要方法有(ABDE)A、排除法 B、纳入法D、平衡法E、统计分析法
4、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
5、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
1、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2、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以头脑风暴法为代表;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头脑风暴法。
3、观察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记录。
4、为了搜集到真实可信的资料,采用观察法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全方位 原则、求真务本原则和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
5、实验法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二是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是实验活动。
1、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
2、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3、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与其功能类似的office中的excel。
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两个阶段。
5、依据调进查对象的范围和方式,调查报告可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和典型调查报告。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A、离散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D)。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C)C、外在效度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家庭C村落E、非正式组织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B、客观性原则C、伦理与道德原则D、科学性原则E、系统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AE)A、描述型研究E、解释型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A、再测法E、复本法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查阅文献B、咨询活动C、实地考察
1、分类抽样主要解决的是(A)A、总体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2、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是指(D)D、系统抽样
3、综述、评论、述评、进展、动态、年鉴、专著、指南等属于(D)。D、三次文献
4、文献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为它是(A)A、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5、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是(C)。C、量表
1、抽样的一般步聚有(ABCDEF)A、界定总体B、决定抽样方法C、设计抽样方案D、制定抽样框E、样本评估F、实际抽取样本
2、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A、总体的规模B、总体的异质性程度D、抽样过程的控制E、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F、样本精确度要求
3、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A、浏览B、筛选C、精读D、记录星
4、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A、封面信B、编码C、问题及答案E、指导语
5、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E、开放性问题F、封闭性问题
1、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D)。D、个别访谈
2、一般的访谈时间最好为1~2小时(C)。C、1~2小时
3、观察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B)。B、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
4、既有实验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实验方法是(A、平等实验
5、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C)C、拉丁方格设计
1、文字资料的真实主要是指(A)A、信度审查
2、数字资料检验主要是指(A、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检验
3、离中量数是反映(B)B、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性
4、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最有名的一种软件是(C、Excel)
5、调查报告的“纲”是指(B)B、前言
1、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A、按照调查要求分类B、不重不漏C、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F、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
2、资料分析中属于推论性分析的有(A、相关分析B、回归分析C、抽样推断分析D、预测分析E、综合评价分析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有(A、因果分析法C、比较法
4、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有(ABCDEF)A、真实性B、客观性C、针对性D、典型性E、指导性F、时效性。
5、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CDEF)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和候改定稿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
三、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探索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答:探索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有: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第六 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实地考察。
1、抽样和抽样调查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式。
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抽样和抽样调查不是一回事。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节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和另外的方法我解决。
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的说,即使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2、怎样才能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答:首先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方法有:①人工文献检索: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一是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二是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②计算机文献检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的网站进行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③参考文献查找法: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其次进行文献搜集。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属于个人收藏品的,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进行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可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
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采用到图书情报机构搜集、互联网上下载或直接购买的方法进行搜集
1、如何顺利进入实地观察现场?答:正式实施观察首先要保证能够顺利进入观察现场。观察现场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其中第三个条件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因为如果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认为外来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因此,确定观察现场应设法争取到当地部门或头面人物的支持,使他们意识到调查研究与他们的利益一致,至少他们的利益没有伤害。当然,并不是反有的观察都要获得有关部门和观察对象的同意。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在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等,这种方式较为适用,确保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以顺利进实地观察现场。
2、什么是个别访谈?保证个别访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第三,适时追问。第四,题目转换自然。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2)主要产品用途,用户对象,产品主要销售地(本市,本省,外省或者出口等);
(3)市场竞争能力:国内同行业主要研制单位及生产厂家,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五,企业发展规划(2007与2010年)(1)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2)市场开发战略与经营策略;
(3)企业技术开发与新产品开发方案;
(4)重点投资项目,.投资规模,投融资方案;预计产值,利润,税收,出口创汇,市场占有率
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1、简述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的整理。其中文字整理也称作定性资料整理,在通常情况下,文字整理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而数据资料整理也叫定量资料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2、调查报告在语言运用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以下原则:(1)朴实。(2)准确。3)简明。(4)庄重。(5)修辞。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调查资料分析综述。(25)
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他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20世纪中叶以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熟练应用的、简便易形的资料统计分析工具。
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
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作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2、在前面作业的基础上,拟定一份较详的调查报告提纲,并另外写一个完整的导语。
三水市健力宝重点企业 调查报告和写作提纲一,企业基本情况
(1)概况:公司性质,注册登记时间,注册资金,注册登记类型;
(2)企业人员情况:企业总人员数,大专以上人员数;管理人员数;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人员比例等(人员结构);
(3)企业财务情况:企业总资产,总负债;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净利润,上交税收等;
(4)企业在国内,省内同行中的地位.二,管理与经营情况
(1)企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2)企业信誉,企业获奖情况.三,技术创新情况
(1)企业内部技术研发机构名称,研发队伍.企业近三年承担的主要研发项目及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已完成小试,中试或产业化等);
(2)企业上一年技术开发投入额,其中研发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例;
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的情况;成果引进,转化情况四,产品情况
(1)主导产品的技术领域,技术来源,技术水平,市场容量,经济与社会效益等;
概念完成操作化。(25)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推断。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实践部分:无固定答案,按自己的选题完成。
2、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选择和确定一个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并设计出调查总体方案。(30分)要求:内容完整,条目清晰。答:具体内容自定,无固定答案。(附:方案内容和要求:①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在课题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名称、生产过程以及这一课题的性质。在目的方面,要具体说明调查研究要解决哪些 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意义如何。在基本观点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的主要命题和假设是什么,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义,变量及其关系②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要说明调查对象有哪几类,有哪些调查的基本单位;需要通过这些单位来调查哪些项目和指标,收集哪些资料,对资料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有何要求;调查在什么地区进行、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对象的时间跨度有多大。③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调查方式包括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如访谈、实验、文献、问卷、观察等;要说明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采用的资料整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方法。④调查研究的时间与步骤安排。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总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体的进度表,标明调查研究中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所需时间,以控制调查研究计划的进程。⑤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要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可选用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以在其下细分具体部门和小组。要明确调查研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凡是涉及到多学科或部门的,应该有有关学科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顺利进行。⑥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在经费预算中,须详列各项用途并计算出具体数目。经费使用要有一定的制度,大型调查研究的现金出纳,应指派专人负责。在社会调查的物质保证方面主要是对调查工具、技术设备以及资料整理与分析设备做出安排。)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适用于什么样的调查总体?
答: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和元素抽样方法,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它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期目标制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令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简单随机抽样仅适用于总体所包括的单位较少,又比较集中的情况,例如检验超市中某商品质量时的抽样,检查某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时的抽样等。分类抽样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调查某企业员工的生活待遇问题。
2、在上次作业所完成的概念操作化的基础上,设计一分调查问卷。关于三水市农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认识的调查方案调查问卷
您好,本次调查调查为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农村广大群众的心声,了解和整理农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要求和建议,为各级人民政府就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请您认真填写,表达观点,谢谢您!
您个人基本情况:性别___、年龄___、文化程度___(小学/初中/中专/高中
1、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举例说明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现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的一种实验法,实验组既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
客体做前测和后测并比较结果的检验理论假设。
单一组实验也叫做连续实验方法,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不存在实践平行的对照组,同一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等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没量结果,而是同一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做前测量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例如,要检验“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要素”这一假设,以某工厂某车间为实验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以另一个与此相似的车间为对照组,维持旧的管理方法,在一段时间的首尾,同时对两 个车间做前测与后测,再比较其结果,得出结论。
2、如果让你对某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进行调查,你将怎么搜集资料?(1)设计一个简单的问卷,内容包括你的测量指标,比如居民对小区公园使用情况,居民的小区文化站活动情况,小区报刊板报宣传情况,小区图书馆设置情况等等,问卷的具体设计可以参考书上附录二的一个问卷调查的示例。
(2)设计访谈提纲和观察提纲,这些参考书上第7-8章相应内容,用访谈法,那么访谈对象是谁,访谈问题如何,是个别访谈还是集体访谈,是开面对面的调查会还是综合性访谈;用观察法,那么观察对象是谁,观察内容如何,采取哪种观察类型,对于居民小区文化生活的调查,我们尅采用实地观察和参与观察,就是深入小区中,亲身体验居民的文化生活,作为局内人进行调查,同时也可以在旁仔细观察该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现状。当然我们调查的内容都要跟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观察居民对小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向居民进行访谈,探寻他们对于小区现在文化生活感受和建议等等。
(3)在用每种方法的时候要说出使用方法搜集资料的原因,使用过程,大概的结果等等
第五篇:社会调查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社调小组关于大学生水资源
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而在我国严重缺乏水资源的背后,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及大量浪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广泛有效的保护水资源的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及调查问卷分析,调查内容具体,数据详实可靠,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高校水资源浪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将节水落实到实处为高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本组人员有限,实践调查主要针对学校的教学楼
调查课题:有关大学生浪费水的调查情况
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
队长:陈玉梅队员:彭夕芩、杨柳、张笑苒
陈玉梅:担任队长职务,负责组织队员,提出并指导整个活动的方案进行。彭夕芩:负责课题的调查和摄影工作。
杨柳:负责课题的调查及问卷的整理工作。
张笑苒:负责问卷的调查及问卷的整理工作
调查地点:河北经贸大学韶华路(问卷);一号教学、二号教学楼、三号教学楼、五号教学楼(实地)
调查时间:2012年6月4日-6月15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上网查询法,分析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制定问卷,分发给部分同学填写,再统计出调查的材料。目的是了解同学当中的浪费现象以及他们对浪费现象的看法、想法。
第二阶段: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在学校教学楼地进行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较为精确的数据。
第三阶段:由全体组员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作出适当取舍,经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问卷状况
男:⑴ 关于国水资源状况有87.2%的男生认为水资源比较紧张,23.1%的男生认为水资源充沛,2.7%的男生表示不清楚。
⑵ 关于公益性节水活动 74.4%的男生表示会参加,23.1%表示要看心情,而2.5%的男生表示不会参加。
⑶ 对于某些节水方法有56.4%的男生表示会考虑应用,12.8%表示不会,30.8%表示会看情况而定。
⑷ 对于教学楼中的公共水房公共厕所设施用水时的情况,30.7%的男生会尽量节省,40.6%的男生表示很少在意浪费状况,28.7%的男生表示看情况而定。
⑸ 对于公共用水设施,10.3%的人会主动告知负责人员,61.5%的人会看情况而定,23.1%的人表示不会理会。
女:⑴ 关于国水资源状况有 74.4%的女生认为水资源比较紧张,3.1%的女生认为水资源充沛,22.5%的女生表示不清楚。
⑵ 关于公益性节水活动 62.5%的女生表示会参加,34.4%表示要看心情,而3.1%表示不会参加。
⑶ 对于某些节水方法有 75%的女生表示会应用,25%的女生表示不确定。⑷ 对于教学楼中的公共水房公共厕所设施用水时的情况,53.1%的女生
会尽量节省,43.8%的女生表示看情况而定,3.1%的女生表示很少在意浪费状况。⑸ 对于公共用水设施,18.8%的女生会主动告知负责人员,53.8%的女生会看情况而定,15.6%的人表示不会理会。、、、根据问卷调查总结一下几点:
A 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较为了解,但仍有少数大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有错误的认识。作为新形势下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关心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从身边节水做起。
B 对于公共用水设施的维护,责任感和义务感不强,仍有人缺乏对公共设施的维护意识。
C 对于在教学楼范围内的用水,根据为期一周的详细调查,从客观事实出发,由于教学楼公共用水设施的具体情况,非人为因素的浪费状况较轻,而人为因素等对水资源的浪费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用水后不拧紧水龙头,用水无节制等。
D总的来说,我校的教学楼水资源浪费状况并不严重,相对来说较节约,大部分大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但同时也忽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E 大学生应具有忧患意识,对于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应该自觉将一些节水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F问卷回收率以及完成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我们对学校的教学楼的卫生间进行为期七天的实际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及结论
一教 2012年6月4至6月10日男厕无漏水情况
女厕水龙头漏水量=6·786吨
二教 2012年6月4至6月10日男厕便池漏水量=7·552吨
女厕无漏水情况
三教A 2012年6月4至6月10日男厕水龙头漏水量= 7·6048吨
女厕水龙头漏水量+便池漏水量=26·0181吨
三教B 2012年6月4至6月10日男厕水龙头漏水量+便池漏水量=12·581吨
女厕水龙头漏水量=532·906吨
三教C 2012年6月4至6月10日男厕水龙头漏水量+便池漏水量=11·503吨
女厕水龙头漏水量= 27·518吨
五教 2012年6月4至6月10日男女厕均无漏水情况
经计算一教一学期最少浪费掉27·144吨水:;二教一学期最少浪费掉120·824吨水;三教A一学期最少浪费掉134·4613吨水;三教C一学期最少浪费156·084吨水:三教B一学期最少浪费2180·248吨水!
所以说经贸教学楼一学期约浪费水2617·5626吨
五教浪费情况基本归零,原因可能是:厕所本身较少;学校对五教的使用量也比较小,随之而来的学生对厕所的使用量也比较小;五教一般是大教室居多,五教的教室一般不用做自习室,学生去得比较少。
二教男生厕所浪费较多,女生厕所基本上浪费归零,原因可能是;学校的课程安排问题,课程可能居理的比较多,于是男生的流动量就比女生大;男生可能没有女生细心。
一教的总体浪费情况比较低,原因可能是:一教的使用量较低;地理位置太偏远,学生不太愿意去太远的教室自习;厕所本身较少。
三教A楼女生厕所的浪费情况比男生多,原因可能是:A教的教室用得比较勤,自习的学生比较多,厕所也多。
三教B楼是浪费最严重的地方,尤其是女生厕所的浪费最严重,原因可能有:教学楼的课程安排较满;课程多偏文,女生比较多;厕所以就是女厕比男厕多;教学楼使用年限过久,厕所一些设施已坏。
三教C楼的浪费稍微好点,原因可能是:多为语音教室、机房,于是上课和上自习的学生就较少。
总的来说,经贸的浪费情况挺严重,原因不外乎是:上课情况、学生的习惯问题、物业的问题、学生道德问题、男女生比例问题------男生较少,男厕的损坏就较轻、教学楼的使用年限·····等。
我们的建议
对学校:
1、在校园里进行一次“拒绝浪费,构建和谐校园”的系列活动,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勤俭节约教育。促进大家从思想上牢记“八荣八耻”,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除了宣传教育以外,学校领导部门也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来确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做到节约。
3、学校可以减少或者改变一些水设施的使用,因为据调查某些便池及水龙头的使用频率不高,损坏程度高。给学校的水资源及空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4、使用节水型设施
5、加强清洁人员节约意识的培养,因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清洁人员节约意识较差,在打扫卫生间时经常出现浪费水的情况
6、定一个校园节水日。
对学生
1.用水时的间断,应关水龙头;
2.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们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应极力劝阻,不应视而不见。
3.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为免浪费,应立即向相关管理人员报修。
4.学生便后冲水时切勿用脚踹阀门,这不仅会给公物造成损坏,还会因阀门开关不到位造成浪费水的情况
5.切勿拿水嬉戏。
6.积极参加节水活动,从平时小事做起
同时我们还从同学那里得到一些平时生活中的节水方法及建议
1.学校寝室水房和集体浴室运用自动IC卡智能控水系统,各教学楼可换用感应水龙头。
2.学校宿舍楼和教学楼换用一人一座式便池而取代定时冲水设备。
3.同学们在洗衣服时可先洗浅色的衣服再洗深色的衣服,也可在洗衣前提前浸泡衣物。洗过脸的水还可以用来洗袜子。
4.刷牙时记得要用牙杯,洗脸和洗头时要用脸盆接水而不是直接用流水洗脸。
5.洗比较难溶的物品(如杯子中的残渣)可先用少量热水浸泡后再用流水冲。
6.灌溉草坪的水可用二次循环水。
7.停水后要注意关紧水龙头,以免突然来水后不必要的浪费。
8.教学楼和寝室楼顶可建造雨水接收池,可以将水连接到厕所用于冲洗便池。
9.学校实验室的有毒有害试剂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存放在特定的废液缸中集中处理 总结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感慨颇深。平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水流如果不及时关掉,竟会造成那么大的浪费。更别说我们平时生活中时常见到各种人为“喷泉”了,所以说,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约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像爱惜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我们那并不充足的水资源,江河并非万古流,惜水需及时!
附:调研问卷
河北经贸大学教学楼水资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我们是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调查小组。近年来,社会上各方面的浪费情况日益严重,其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尤是日趋严重。据报道显示,校园里的水源浪费情况也越演越烈,因此,我们小组想借此问卷来了解一下河北经贸大学里的教学楼水源浪费情况。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问卷,您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会对您所填写的信息进行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以下选项请您用画对勾的方式来选择您的答案。)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在水房里碰见不太好拧紧的水龙头时,您会:
A.随手拧一下,就走B.稍微正一下,要是还流水就不管啦C.仔细的拧紧,保证其不流水才走
3.您在教学楼里洗杯具或餐具时时是不是不间断地冲洗?
A.是 B.否 C.情况特殊下时使用 D.不使用
4.如果您知道某种节水方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您会不会考虑使用这些方式?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5.当您看见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在漏水,你会不会主动上前将水龙头关上?
A.会 B.不会 C.不知道
6.当您看见教学楼里的水龙头或便池的冲水设施坏了,您会?
A.主动告知负责人员B.看情况C.爱坏不坏,不理会
7.当您在用完厕所洗手时,您会?
A.将水龙头开到最大B.随意的开
C.尽量小一点
8.您有洁癖吗?
A.有轻微洁癖B.完全没有C.有较严重的洁癖
9.您在洗手时?
A.要仔细清洗B.又不是有多脏,随便洗洗C.看情况
10.您在吃水果时有清洗的习惯吗?
A.有B.没有
11.当您在教学楼水房洗水果时,您会?
A.直接开着水龙头冲着洗B.用容器装水洗C.不知道,看情况
12.当您在自习时水杯里还剩下一点儿水时,您想打一壶新水,这时,您会?
A.直接把剩的水倒掉B.把剩的水找个杯子装上,下次喝C.不清楚
13.您在自习时喜欢喝?
A.凉开水B.热水C.随便
14.您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看法是?
A.我国水资源比较紧张B.我国水资源份丰沛C.不清楚
15.当您身边有某种公益性的节水活动时,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