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2014年十件治国大事
一、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利好新政纷纷面世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开局破冰之年。这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七次会议,国务院密集出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实行了50多年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收入分配改革在央企负责人与基层公务员层面已经有动作;新一轮土地改革大幕正在开启。二、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依法治国决定出台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决定”出台,与“全面深化改革”堪称治国理政的“姊妹篇”。
习近平在《决定(讨论稿)》说明中深刻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12月4日,我国迎来了首个国家宪法日。
三、反腐肃贪重典治乱,打虎拍蝇成就巨大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力度明显加大,打虎灭蝇,利剑出鞘,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引人注目。尤其是进入2014年以来,重典治乱,刮骨疗毒,持续加力,巡视反腐威慑常在,出重拳整治“塌方式腐败”,进一步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8万“老虎”、“苍蝇”一起被打,59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官员3人,中央委员3人,包括***、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这些当年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而在十八大以前,每年落马高官大致是6至8名。一年等于五六年,这样的反腐力度的确前所未有。
四、教育实践活动收官,长效机制相应建立
从2013年6月开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总书记强调:“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五、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被称为“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六、古田全军政工会召开,强军兴军再上台阶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习近平强调“政治建军”,将促进部队“三化建设”,使强军兴军再上新台阶。
七、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维稳行动更加协调
中央政治局1月24日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会议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国安会的成立,为维稳反恐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八、北京文艺座谈会召开,思想理论是非澄清
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习近平告诫,“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的讲话,澄清了思想文化战线上的理论是非,批判矛头直指低俗文化等精神污染,具有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
九、南京国家公祭举行,世界瞩目反响巨大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他还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的举行,显然具有还原历史、以正视听的作用,无疑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严正警告和当头棒喝,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十、外交工作风风火火,亲诚惠容感动世界
进入2014年以来,外交战线风风火火,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主场外交频频发力,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特别是“主场外交”硕果累累,可谓一大特色。
今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峰会)在上海举办,习近平提出亚洲新安全观,成为今年上半年的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篇章;APEC又为中国“主场外交”添上了精彩一笔。“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广获世界积极回响。刚刚结束的APEC新增100余项合作倡议,“中国方案”又广为各方接受。显而易见,办好“主场外交”,可以在国际和地区热点更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发挥中国作用。
人民日报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
1.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持续推进重大改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今年计划完成80项。一年之内,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陆续启幕,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京津冀一体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7、8月间,京津冀之间签署了18项协议,三地成立推进协同发展机构,三地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率先在产业、生态、交通三大重点领域突破。
3.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设立
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4.依法严厉打击暴恐犯罪
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案件,4月30日和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暴恐案件,三起暴恐案件造成数百无辜群众伤亡。今年10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3·1”暴恐案;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4·30”和“5·22”暴恐案,依法严惩暴恐犯罪分子。今年5月,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为期一 3
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半年多来,作为主战场的新疆共打掉危安暴恐团伙115个。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
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从2013年6月开始,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
6.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京举行
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各经济体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议确立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近30个领域取得100多项合作成果。
8.***、徐才厚等被查处
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和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反腐没有禁区的原则。
9.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 4
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10.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个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移民迁安近42万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受益人口4.38亿人。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
1.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出台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年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2.***等“落马”反腐深入推进
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立案审查,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党籍,对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涉嫌犯罪立案侦查并予以逮捕。3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徐才厚涉嫌违纪问题进行组织调查,6月,徐才厚被开除党籍,10月,其涉嫌受贿犯罪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12月,令计划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6月,苏荣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包括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在内的腐败分子被查。
3.鲁甸强烈地震造成600多人死亡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数万户房屋倒塌或重损,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各方力量科学有序救灾、从容应对震害,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展开。
4.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普选作出决定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对下一步提出行政长官普选具体办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之后香港少数激进分子组织“占领中环”违法聚集活动,煽动推翻人大常委会决定,受到香港主流民意坚决反对。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处理“占中”,恢复社会秩序。
5.中央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10月15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和国家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6.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确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7.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确立起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会议,以改革和整风精神研究解决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现实问题,被海内外舆论称为“新古田会议”。
8.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
11月7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出席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等系列活动。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
9.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央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10.国家公祭日仪式隆重举行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此前,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均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亮点频现
2月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启中国外交新篇。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领导人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外交全球布局更加完善: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主场外交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参与推动解决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主张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开创了中国外交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
二、全球协力防控埃博拉疫情
2月,几内亚暴发埃博拉疫情,并扩散至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其他一些国家也报告病例,截至12月24日,已造成7588人死亡。面对迄今规模最大的埃博拉疫情,有关国家积极应对,国际社会提供大量援助,疫情正在缓解。中国第一时间采取援助措施,先后向相关国家提供4轮总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为应对埃博拉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三、乌克兰危机冲击西俄关系
2月22日,乌克兰政局骤变,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解职,反对派全面接管政权。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乌东部数州也相继公投宣布“独立”。乌政府拒绝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地区冲突不断。9月5日,乌政府、民间武装、俄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达成停火协议。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俄则实施反制,双方矛盾全面激化,俄与美国和欧盟关系跌至新低。
四、马航MH370航班离奇失踪
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踪,机上载有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马来西亚、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展开大规模搜寻,飞机迄今下落不明。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途中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初步调查称客机被“能量巨大的物体”击穿。12月28日,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QZ8501客机在从印度尼西亚泗水飞往新加坡途中失踪,机上载有162人。
五、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
4月16日,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附近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造成包括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295人遇难,9人失踪,仅有172人获救。事故暴露出的救援不力、违规运营和玩忽职守等问题在韩国广受诟病,引发对交通安全管理等的反思。
六、“伊斯兰国”搅动中东乱局
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地区,并宣布在其控制区域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残害战俘和多国人质,招募武装人员,给中东和世界安全与反恐带来新挑战。“伊斯兰国”的坐大和中东动荡加剧,西方国家难辞其咎。
七、弗格森案显美种族歧视严重
8月9日,黑人青年布朗在美国弗格森市被白人警察威尔逊拦截搜查并开枪打死。警方证实,布朗当时未携带武器。布朗被枪杀在弗格森和美其他一些地区引发数周抗议,一些地 8
方演变成骚乱。11月24日,密苏里州地方大陪审团决定对威尔逊免于起诉,再次在美多个城市引发抗议。弗格森案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凸显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仍突出、政治和司法弊端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底层民众“美国梦”受阻等现实。
八、中日达成处理改善关系共识
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1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中日关系因日方错误行为而遭遇严重困难后,两国领导人两年多来的首次会晤。
九、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
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从而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标志着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孤立古巴政策的失败,并将对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十、“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国家进行“路演”式访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陆续推出,“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社2014年十大国际新闻
1、主场外交赢各国赞誉,“一带一路”成“世界议题”
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得到了与会领导人的普遍赞扬和支持。
10月24日,中国、印度等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11月8日,中国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11月10日至11日,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确定相关路线图,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为亚太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勾画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2、俄美欧博弈乌克兰危机、制裁与反制裁轮番上演
3月16日,乌克里米亚全民公决赞成加入俄罗斯。俄与美欧围绕乌克兰问题开始角力,美欧重点对俄能源、金融和军工领域实施多轮制裁。俄则在食品等方面实施反制裁。制裁与反制裁给俄和部分欧盟国家带来沉重经济压力。其中,受美欧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俄卢布汇率跌幅已达五成,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货币,给俄造成巨大压力。
3、马航客机杳无音信、合作机制亟待加强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飞往北京的航线途中失去联系,机上共有包括154名中国同胞在内的239人。随后,先后共有26个国家展开海空联合搜救。
由于相关信息不断变化,多国联合搜救行动先后在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及有关陆地、南印度洋展开。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根据卫星分析数据,可以判定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马航也称机上乘客无生还可能。
但相关国家并未放弃搜救。10月6日澳大利亚宣布重新启动中断4个月的水下搜索行动,随后公布了最新调查报告,推测客机可能是在燃油耗尽后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坠入南印度洋。目前搜索仍在继续。然而,搜救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信息隐瞒和协调缺乏,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国际救援合作和沟通机制有待加强。
4、“伊斯兰国”震惊国际、奥巴马无奈授权空袭
6月10日,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为主的反政府武装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随即先后攻占提克里特等重镇。短短几日,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便被占领。6月29日,“伊黎”宣布建立“伊斯兰国”(is),宣称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拥有权威地位。国际社会感到震惊。
“伊黎”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叙利亚极端组织“胜利阵线”于2013年4月9日合并而成,利用叙利亚内战、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迫不得已,8月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美军对is实施“针对性”空袭,美国宣布与is处于战争状态,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打击。
5、阿里巴巴“火爆”上市、互联网经济创新未来
9月19日,中国互联网巨鳄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阿里巴巴每股发行价68美元,成功募集资金高达218亿美元,一举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ipo募股。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市值已超过2285亿美元,超越“脸书”,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作为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只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互联网为支撑和主体的信息经济将会在开启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5、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量化宽松悄然落幕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结束被称为“无限量宽松”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明确下一步政策重点将转向加息,意味着美联储实施的大规模非常规货币刺激政策退出。
6、“菲莱”成功着陆彗星、太空探测崭新里程
11月12日,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携带的着陆器“菲莱号”,在彗星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星的登陆器,而“罗塞塔”则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7、全球油价大幅下跌、市场走向亟待研判
今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高位持续下跌,跌穿每桶56美元至5年多来新低,引发市场恐慌,令欧美股市大幅波动。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加速了油价下跌。欧佩克的前三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已先后下调了向亚洲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原油市场进入价格战。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油价下跌的主因是全球原油供过于求。一方面过去几年的高油价影响了石油供给与需求预期,各大产油国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抑制了原油需求。此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更具经济效益的使用,如美国页岩油产量提高也是油价下跌的重要推手。油价暴跌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也让国际关系走势备受关注。
9、埃博拉疫情来势凶猛、全世界携手成功抗击
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承认西非埃博拉疫情正在缓解,12月2日正式宣布西班牙疫情结束。至此,埃博拉疫情发展轨迹初现“拐点”。
此轮埃博拉疫情于今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后迅速横扫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传播速度之快、牵涉国家之多、感染和死亡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近乎达到失控状态。
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当前西非地区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美国、西班牙等相继确诊本国首例埃博拉病例。
鉴于受疫情影响的西非国家并不具备控制此等程度复杂疫情的能力,国际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救援。中国政府先后提供四轮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已经和即将派往疫区的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次。
10、美古关系寻求正常、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美古关系迎来断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大转折。
第二篇:2016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16年国内十大新闻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展开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二、庆祝建党95周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95年接续奋斗,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成就,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面向未来,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三、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成功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这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作为主席国,中方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提出一整套理念、主张和方案,得到与会各方一致认同,推动峰会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四、严肃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
9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经表决,依法确定辽宁省45名拉票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破坏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查处该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维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和尊严,维护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
五、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宣示接力长征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深刻揭示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习近平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六、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党的核心
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明确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大主题,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作为落实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11月,中办印发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相关决定。
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香港基本法解释权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针对香港特区立法会选举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宣扬“港独”主张,侮辱国家、民族引发的问题,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释权,明确了依法宣誓的有关含义和要求。这一解释表明了中央政府反对“港独”的坚定决心和意志,维护了基本法的权威和香港法治,顺应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八、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公布。这是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都不可侵犯。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的五个原则,提出了产权保护的十大任务。
九、最高法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
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案再审公开宣判,认为原判认定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聂树斌无罪。此时,距离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已经过去21年。最高法2014年12月指令山东省高院复查,并于2016年6月提审此案。聂树斌案是司法机关根据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纠错的重大案件。
十、稳中求进成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到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再到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初步确立。会议指出,2016年我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新华社评出2016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
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拉开中国今年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序幕。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成果丰硕: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在气候问题上彰显大国担当;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保持主要国家关系稳定,拓展发展中国家朋友圈;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坚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中国外交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杭州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
二、朝鲜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增加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于1月和9月两次进行核试验,并多次实施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发射活动,东北亚紧张局势加剧。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发表声明或通过决议予以谴责并施以制裁。同时,韩美以“应对朝鲜威胁”为借口,多次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并不顾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及韩国国内民众反对,于3月4日全面启动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相关工作,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和战略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增加。
7月8日,在位于首尔的韩国国防部门前,韩国市民团体高举标语反对韩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韩美军方8日上午在首尔发表联合声明称,由于“朝鲜的核武器及导弹威胁”,韩美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萨德”系统。
三、叙和谈因俄西矛盾前景暗淡
2月27日,美俄就叙利亚冲突各方停火达成的协议正式生效。9月10日,美俄就叙冲突各方实施新的停火协议达成一致,为推动叙问题尽快回到政治解决轨道带来希望。但自10月以来,俄与西方国家围绕叙问题矛盾显著加剧:美暂停与俄就叙停火问题进行新的谈判,同时搁置与俄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的军事计划;俄与法国等西方国家在安理会相互否决对方涉叙问题决议草案。西方在叙问题上同时对俄施压。俄西分歧给原本紧张的叙局势增添不稳定因素,叙和谈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9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国务卿克里(左)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联合记者会。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0日凌晨在日内瓦就叙利亚停火协议达成一致。
四、欧洲多国遭遇严重恐怖袭击
今年以来,欧洲国家接连发生恐袭事件,欧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威胁。3月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系列恐袭和7月法国尼斯恐袭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举世震惊。临近岁末,德国首都柏林又发生严重恐袭事件。面对“本土化”“独狼式”等恐袭新特点和新趋势,欧洲多国采取延长紧急状态、增加安保、进行反恐演练等举措,制定新的反恐计划。有分析指出,西方干预主义造成的中东乱局为恐怖主义滋长提供了土壤,其溢出效应已经波及欧洲,加上欧洲自身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融合上的难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欧洲国家反恐任重道远。
7月1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黄色鲜花摆放在血迹旁以寄托哀思。14日晚,一名男子驾驶卡车冲进欣赏国庆烟花的人群中,造成84人死亡。
五、英国公投决定“脱欧”震惊世界
6月23日,英国民众以超过半数的支持率在全民公投中向欧盟说“再见”,震惊世界。英国“脱欧”决定影响深远:对内让英国民意严重撕裂和对峙、政坛重新洗牌;对外则使欧盟数十年推进一体化进程的努力遭受重创,疑欧情绪蔓延;放眼全球,英国“脱欧”折射出的西方社会阶层严重分化、民众对现有制度信心的丧失以及反全球化思潮,都表明西方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6月24日,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宣布他将辞去首相职务。这是讲话后,卡梅伦与夫人萨曼莎返回首相府。
六、中菲重回南海问题协商正轨
7月12日,临时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所谓裁决,企图损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方举动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裁决非法、无效,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众多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表示理解和支持。10月,菲新任总统杜特尔特访华,双方一致认为应聚焦合作、搁置争议,共同推动南海问题重回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对话协商解决的轨道。经过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南海局势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10月13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马尼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菲律宾期待同中国加强经济和贸易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国间传统友好关系。
七、未遂政变致土西关系陷低谷 7月15日晚,土耳其部分军人发动政变,但在数小时内即被挫败。未遂政变及其在多地引发的冲突造成200余人死亡,逾2000人受伤。埃尔多安政府指认流亡美国的土耳其宗教人士费图拉·居伦为政变主谋,在国内进行大规模整肃。土整肃措施受到西方国家指责,欧洲议会甚至要求冻结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谈判。土耳其则批评西方国家粗暴干涉其内政。土耳其与西方国家关系陷入低谷。
7月21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政府支持者在博斯普鲁斯大桥上举行集会,抗议15日晚发生的未遂军事政变。
八、人民币“入篮”助完善货币体系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人民币是SDR五种货币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所占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欧元,但高于日元和英镑。人民币“入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金融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同时,这也有利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9月30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IMF总裁拉加德(中)、IMF副总裁张涛(左三)、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金中夏(右三)、IMF秘书长林建海(右二)等合影。IMF总裁拉加德当日表示,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对于SDR、IMF、中国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来说都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意义。
九、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
在11月8日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民主党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此次选举凸显美国“党派极化”“政治分裂”“种族紧张”等现实,暴露出美国的社会分裂等问题。下一届美国政府政策走向如何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2月1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艾奥瓦州锡达拉皮兹参加竞选活动。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1日晚举行2016年总统选举首场党内预选,打响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枪。
十、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逝世
11月25日,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产党和古巴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建立了革命政权。几十年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克服了美国长期对古实施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为古巴人民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卡斯特罗也是中古关系的缔造者、守护者和推动者,为中古关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2月4日,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骨灰被运往圣地亚哥圣伊菲热尼亚墓地,一名女子在路边送别。
第三篇:2009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2009年国内十大新闻
一、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
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中国政府总理首次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全程直播。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及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40万网民同时在线,通过新华网论坛踊跃提问。在两个小时的在线交流中,温家宝回答了网民提出的29个问题。这是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二、新医改方案出台
4月6日和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新一轮医改正式起航。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未来3年,我国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这是4月29日,河北辛集市农民石会旺(左)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领到妻子刘相谭住院就医时的补偿费用。
三、平息乌鲁木齐7·5事件
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
四、全方位外交再上新台阶
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和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12月17日至1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2009年外交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国际合作,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这是9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举行
10月1日上午,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节日。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出席大会。1日晚,首都各界群众8万余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晚会。这是10月1日,仪仗队高擎国庆游行历史上最大的五星红旗通过天安门广场。
六、胡锦涛出席世界媒体峰会并致辞
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这是“全业态”媒体高端盛会,被海内外誉为“媒体的奥林匹克”,由全球9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新华通讯社承办,涵盖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新媒体。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主流媒体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国境内40多家媒体的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了《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这是10月9日,全球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七、拟修正选举法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同时草案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作了类似规定。选举法的这一修正,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进一步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这是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八、粮食连续六年增产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在去年52850万吨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今年我国在连续5年增产的高起点上,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挑战,并成功克服冬小麦主产区严重冬春连旱,东北、内蒙古严重高温伏旱等历史罕见灾害的影响,取得这样的成就殊为不易。这是7月11日,宁夏隆德县奠安乡一位农民开着收割机收割小麦。
九、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赞赏。“十一五”以来,我国已降低能耗13%以上,到明年末将完成20%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5年节约标准煤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这是12月4日,施工人员正在为世博轴阳光谷安装LED灯。
十、经济率先回升向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国务院相继颁布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逐季加快的态势,三季度增长8.9%,全年“保八”没有悬念。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新一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这是10月10日,运输车辆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
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国际社会联手打击海盗活动
2009年,在亚丁湾海域的索马里海盗活动依然猖獗。年初以来,已有近40艘船只和500多名船员遭海盗劫持。中国海军已先后有四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与多国海上力量为过往船只护航。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俄罗斯、印度、欧盟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多国海上力量等代表参加的亚丁湾护航国际合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讨论在亚丁湾海域实行分区护航合作,谋求护航国际合作的最佳办法,加大打击海盗活动力度。
二、奥巴马入主白宫施外交新政
1月20日,民主党人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高举“变革”旗帜的奥巴马4月5日、6月4日和11月14日,先后在布拉格、开罗和东京发表主题为“无核世界”、“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和“亚洲政策”的演讲,阐述美国外交新政策。他表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应有一个“新开端”,宣布调整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略,以及在欧洲的导弹防御计划,强调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重视,显示出美国外交的新变化。
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遇波折
1月30日,朝鲜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协议。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以抗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谴责朝鲜当月的发射活动。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随后多次发射导弹。6月12日,安理会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厉谴责”。8月底,朝鲜完成乏燃料棒再处理。10月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谈时表示,朝方愿视朝美会谈情况,重返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
四、美俄卫星相撞引发太空安全担忧
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人们对太空安全的担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太空步伐的加快,加强和完善太空管理已刻不容缓。
五、中美关系新定位战略内涵丰富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7月底,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两国关系,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合作,全球及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等达成广泛共识。11月17日,胡锦涛主席与来访的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点主张。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国开展疫苗接种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从5级提升至最高级6级。9月7日,中国批签发第一批可实施免疫接种的合格疫苗产品,成为世界首个可以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此后,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发放甲流疫苗使用许可证,并开展大规模接种活动。世卫组织12月23日发布的最新疫情通报说,截至12月2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1516人死亡。目前,甲流病毒在欧洲、亚洲一些地区仍然活跃,但总体呈减弱趋势。
七、日民主党大选获胜取代自民党执政
8月30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首次取代占据国会第一大党地位长达54年的自民党上台执政。民主党经与社民党和国民新党协商,于9月16日成立以民主党为核心的三党联合政权。新政权在内政方面谋求打破“官僚政治”和实现“政治家主导”;在外交方面提出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建立“对等”日美关系,并表示更加注重亚洲外交,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
八、世界经济从危机开始走向复苏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导致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战后以来首次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降幅为1.1%。4月和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先后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金融峰会,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下半年西方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1%。
九、《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11月3日,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在所有27个成员国完成批准程序,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于11月19日据此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当选为首位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12月1
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将进行大幅调整。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十、哥本哈根会议艰难达成协议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大会领导人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本次会议“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第四篇:2015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分解
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展开
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要求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争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这是4月21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二、天津滨海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红坳渣土受纳场发生滑坡事故,造成75人失联。此前的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倾覆造成442人遇难;2015年新年之交,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这些事故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这是8月13日从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地点附近的高层拍摄的爆炸事故现场。
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三、我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国以各种形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并首次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宣布裁军30万并检阅受阅部队。65位外国领导人、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应邀出席大会。
▲9月3日,领队机梯队飞行在北京上空。
新华社记者袁满摄
四、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
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屠呦呦带领研发团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研制出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已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接受祝贺。
新华社记者叶平凡摄
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定方略绘蓝图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宏伟蓝图。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推进结构性改革作出重点部署。
▲这是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六、“全面两孩”政策公布实施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明确在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全面两孩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北京居民玉琤(左)、姜莉莉夫妇抱着4岁的大女儿和1岁的小女儿在影楼拍摄的合影(2015年9月摄)。
新华社发
七、习近平同马英九历史性会面
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两岸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这是11月7日,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八、新一轮军队改革拉开大幕
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2020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这是习近平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九、中央确定7000万人脱贫目标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未来5年要消除最后的7017万贫困人口。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12月25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城关镇贫困村凤凰谷村“村民分红扩股”大会的会场上码放着用于分红和奖励的现金。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十、人民币“入篮”
北京时间12月1日,人民币获批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在其中占10.92%的权重,超过日元和英镑排在第三位。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提高,将对我国金融改革和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11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鲍丹丹摄
新华社评出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
2015年12月31日 10:02:3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5版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
▲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1月8日至9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该机制正式启动。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积极有为,取得瞩目成就:全方位外交不断拓展,既有大国关系良性互动,也有周边外交精耕细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多边外交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积极参与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多边活动,主客场外交协同呼应;提出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广获赞誉,“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合作倡议开花结果,参与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成效卓著。
二、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
▲这是5月15日尼泊尔的多拉卡,“4.25”强震中倒塌的房屋废墟依然未得到清理,一名妇女在一旁哭泣。
新华社发(普拉塔普·塔帕摄)
4月25日,尼泊尔中部地区发生8.1级强烈地震。地震在尼泊尔境内造成约9000人死亡、2.2万多人受伤,全国受灾民众达800万,约占尼泊尔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地震还导致尼泊尔大量基础设施和文化古迹损毁,其中包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尼泊尔重要经济支柱旅游业受到重创。灾害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施以援手,帮助尼泊尔灾区开展救援和重建工作。
三、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总彩排。
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国际社会举行一系列活动,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5日,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9月3日,中国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65位外国领导人、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应邀出席。9月,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在纽约举行,一个主要目的是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四、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
▲这是7月14日在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一)与其他与会国家外长参加合影仪式。
新华社记者钱一摄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经过近两年谈判,达成解决伊核问题的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放弃部分核计划,西方则逐步解除对伊经济和金融制裁。10月18日,协议开始生效。12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结束对伊朗是否秘密研发过核武器等问题长达12年的调查,为有关方解除对伊制裁消除了不确定性,协议将进入执行阶段。尽管达成全面协议,但伊朗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改善关系之路仍然漫长。
五、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9月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发展峰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中)敲响木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获得通过。
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9月25日,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议程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将为未来15年世界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各国承诺努力使新议程到2030年得到全面执行。多年来,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对发展中国家最新援助举措,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六、难民潮冲击欧洲
▲11月8日,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的难民乘坐小船抵达希腊的莱斯沃斯岛。
新华社发(马里奥斯·罗洛斯摄)
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新干涉主义使包括西亚、北非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战乱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量难民出逃。联合国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涌入欧洲的难民已超过百万,其中绝大多数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并已有近3700人因渡船沉没葬身海底。欧盟预计,难民潮仍将持续,到2016年年底,涌入欧洲的难民将突破300万。这场二战以来欧洲经历的最大难民潮已开始冲击欧洲原有的安全、社会、文化和经济秩序及一体化进程。
七、全球反恐形势严峻
▲法国巴黎11月13日晚遭遇系列恐怖袭击,14日,警察在通往巴塔克兰剧院的路口警戒。
新华社记者周磊摄
10月31日,一架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坠毁。11月13日,法国巴黎发生系列枪击爆炸事件。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宣称制造的这两起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今年以来,恐怖分子还在肯尼亚、突尼斯、科威特、土耳其、马里、美国等地制造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公愤。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要求加大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俄、法以及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加大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力度。
八、人民币“入篮”特别提款权
▲7月2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银行工作人员展示肯尼亚先令(右)和人民币钞票。2015年人民币“入篮”将极大地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地位,有力提升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商品计价领域的使用程度。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北京时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批准中国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新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人民币将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入篮”有利于中国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九、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新协定
▲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北部市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右三)、法国总统奥朗德(右二)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右四)等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庆祝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
新华社记者周磊摄
12月12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法国巴黎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为推动达成协定作出了积极的建设性贡献,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十、亚投行成立促进互联互通
▲这是12月21日拍摄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标识。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12月25日,57国共同筹建、筹备800余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截至当天,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批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批准书,股份总和占比达到50.1%。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根据筹建工作计划,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将于明年1月在北京举行。亚投行的成立,将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第五篇:2010年十大国内国际财经新闻
2010年十大国内国际财经新闻
2010年国内十大财经新闻 央行六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 货币政策“宽松”转“稳健” 1月12日晚间,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于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此,为收缩应对金融危机所释放的流动性,央行年内共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在通胀预期压力日增背景下,12月份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始于2008年三季度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踏上回归“稳健”之路。国务院连续出招 房地产遭遇空前严厉调控
国办1月10日出台11条措施剑指高房价,楼市调控大幕自此拉开。此后,国“19条”、央企退出令、“新国十条”、“929新政”等相继出台;银证保等部门也均出台措施配合。现阶段楼市已进入僵持期,然而,何时才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尚待观察。A股融资额及家数均创历史纪录 20年来流通市值首超非流通市值
A股融资额及募资家数均创历史纪录。截至目前,包括IPO、增发、配股,A股实际募资额达9560.8亿元,总家数为521家。这两数据在2009年分别为5012.1亿元、255家。另外,在沪深交易所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两市流通市值首次超过非流通市值。截至12月27日收盘,所有A股流通市值达18.8万亿元。与此同时,A股大盘二级市场的表现在全球排名中垫底截至12月27日,上证综合指数累计涨幅-15.13%,排名倒数第二;西班牙IBEX 35指数-16.52%,倒数第一。“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 GDP“隐退”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等五大目标。在接近2万字的篇幅中只字未提未来五年GDP具体目标,与当年“十一五”建议中明确GDP翻番的表述形成鲜明对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排序中,消费被提到投资与出口之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确定7大行业 百余个股持续兴奋 国务院常务会议9月8日敲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扶持政策,明确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 2 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将是今后经济发展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和制高点,七大板块所涉及的百余个股也必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另外,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酝酿多年的“三网融合”正式启动。以后家里的固定电话线、宽带线和数字电视线三条线,使用其中任意一条就能完成原来要三条线才能做的事。据估算,“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达6880亿元。汇改重启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央行网站6月19日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新闻稿。这意味着央行开始重启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不再“紧盯”单一美元,而是重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双向浮动态势,不会一次性大幅升值。截至11月底,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1994年以来的升值幅度分别达32.8%、56.6%。CPI连创新高 “防通胀”成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之一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从7月份开始连续五个月攀升,11月份达到5.1%,创下近28个月以来的新高。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稳物价十六条措施,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应声而落。随后,3 各地相继出台措施稳定物价。目前,连续数月上涨的蔬菜价格出现回落,但未来通胀压力仍不可忽视。根据12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定价格总水平将是明年首要任务之一。海南、西藏、新疆等振兴政策迭出 区域经济亮点频现 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今年以来,10多个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文件相继出台,区域规划在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概念股也成了资本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史上规模最大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圆满举行
继奥运会后的又一国际盛事第41届世博会,于4月30日至10月31日在我国上海举行,为期184天,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逾7300万中外观众参观,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据估算,世博旅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将超过800亿元。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正式推出 A股进入做空时代 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顺利“开张”;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两项里程碑式的业务相继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意义重大,二十周岁的中国股市进入做空时代,“单边市”格局一举颠覆。
十大国际财经新闻
一、美国启动QE2,全球打响货币战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冷热不均日益显现,各国央行的政策取向也陷入混乱。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继续“给力”宽松,祭出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这给基本面更佳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调控带来巨大挑战。深受本币“被升值”以及热钱涌入之苦的新兴经济体,纷纷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干预汇市或是资本管制等措施积极应战,“货币战争”的硝烟一度弥漫全球,并成为11月G20峰会的头号议题。
二、欧债危机到了最危险时候
始于2009年末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2010年进一步扩大化。不堪重负的希腊在上半年被迫寻求IMF和欧盟的联合援助,深陷银行业危机的爱尔兰也无奈在下半年接受850亿欧元的外部援助,此外,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也一度告急。欧债危机的两度集中爆发,都震动了全球金融市场,拖累欧元汇价暴跌并一度下探4年新低,加剧了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由此 引发的对于欧元区未来命运的讨论和思考,也从未像今年这样激烈、广泛而深入。
三、金价突破1400美元,大宗商品“牛蹄”狂奔 受美元贬值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今年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表现不俗。特别是在临近年末,随着美国祭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加上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大宗商品发动了一波猛烈上涨行情。黄金、铜等都创出历史新高,油价也站上90美元,创雷曼破产以来新高。农产品价格亦涨势凶猛。对于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而言,大宗商品过快上涨并非什么好消息,只会使得生产成本上升,物价压力增大。
四、中国经济总量首度跻身世界第二
今年第二季度,随着中日经济的此消彼长,中国单季度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鉴于日本经济的增速远不及中国,中国全年GDP超过日本基本没有悬念。就此,中国一举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眼下大家关心的是,中国还需要10年还是20年来赶超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日益显现,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大的责任和挑战。中国在IMF和世行的投票权大幅提升,而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以及国际贸易等领域,中国也日益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
五、IMF和世行改革力挺新兴经济体 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今年,世界银行和IMF双双通过了重大改革举措,大幅度提高新兴(300098,股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中国在两大机构中的投票权均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世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在IMF,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份额。在新兴经济体之于全球的重要性和贡献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类似的改革只是第一步,今后发展中国家将日益频繁地参与到国际金融秩序的构建中。
六、巴塞尔III出炉,全球金融监管下狠手
作为亡羊补牢的一项努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今年9月就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到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新的协议被称为全球最严厉的银行业资本新规,堪称国际金融业改革的里程碑,有望大幅降低未来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力。而在国家层面,美国7月出台了次贷危机后全球第一部金融监管法案,欧盟也于9月达成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七、美股重返雷曼破产前高位
今年美国股市的“顽强”令人惊讶。尽管发达经济体被公认为是可能触发全球二次探底的“老鼠屎”,但在财政和货币当局的轮番政策轰炸下,美股今年不仅再次收获两位数的涨幅,更一举创出雷曼破产以来的新高。截至圣诞节,道指和标普今年已累计涨11%和13%,创近28个月新高;纳指更飙升17%,创3年新高。同样创出两年多来新高的还有英、德等核心欧洲股市。相比在2010年因为通胀抬头而出现严重分化的新兴股市,发达市场目前仍享受着“低通胀、低增长”的蜜月时期。
八、生态灾难频发,冲击世界经济
2010年发生了两次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重大生态灾难,一次是冰岛火山灰,一次是BP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墨湾漏油造成的直接损失已近40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和生态灾难,涉案诉讼已超过300起。火山灰一度令欧洲航空业瘫痪,每日损失高达2亿美元。漏油和火山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永久性伤害,需要引起企业、政府甚至是全人类的反思。就眼下而言,尽快达成全球气候谈判协议,应是各国的一致努力方向。
九、朝鲜半岛硝烟再起,金融市场屡屡受惊
今年3月底发生韩国“天安”号警戒舰爆炸沉没事件之后,朝韩关系开始紧张。11月23日,双方又在存有争议的“北方界 8 线”附近海域相互炮击,随后韩美、日美先后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韩朝局势屡屡牵动全球投资人神经,且地区形势目前依然高度不明朗,明年仍将是影响亚太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大不确定性。
十、通用汽车重返华尔街
破产重整后两年,11月18日,通用汽车终于重回华尔街。通用IPO获美国投资人追捧的程度超乎想象,超额认购倍数超过六倍。通用汽车凭借近230亿美元的总融资额,一举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通用是美国工业的象征,也是在这轮危机中被迫国有化的最大企业之一,通用的起死回生,为AIG等其他美国公司的“去国有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